历史《辛亥革命》说课稿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 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3. 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影响;2. 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辛亥革命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辛亥革命是什么吗?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知识讲解】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a. 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b.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事件;c. 辛亥革命的主要原因:民主、科学、民族独立的思潮兴起。

2.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a. 辛亥革命的策划和准备:同盟会的成立和组织;b.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推翻清朝: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c. 辛亥革命的发展和胜利:北方政权的统一、袁世凯的崛起。

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a. 清朝的结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b.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深远变革;c. 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精神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案例分析】1.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辛亥革命相关的案例,如黄兴、孙中山等人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对辛亥革命的贡献;2.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查阅资料,了解辛亥革命后的历史发展,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等;2. 学生可以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文章,表达自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方法和教具1.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自主学习;2. 教具:图片、PPT、教科书、资料。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力;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七、板书设计辛亥革命- 背景和原因- 过程和事件- 影响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1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4.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现实意义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民主观念、法治精神等,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
1.提供详细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辛亥革命。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
3.通过现实意义的探讨,帮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课后,我将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在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方面的进步。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1.复习课堂内容:要求学生复习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及其历史评价,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文献阅读:布置相关的历史文献或文章,要求学生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提升他们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3.讨论题目: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设计一个引发思考的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与同学进行讨论,并撰写讨论报告。
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我会继续提问: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和意义?”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用逐步呈现知识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辛亥革命。
1.首先,我会以历史时间为线索,介绍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民族矛盾的加剧等。
2.其次,我会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过程,包括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推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等关键事件。

说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说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

我说课的题目是《辛亥革命》,本次说课是课前说课,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学法,说学情,说教学过程5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1、说课标: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本课在教材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的内容。

在学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改革失败后,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又一次奋斗。

推翻旧的封建帝制,开始了中华民国统治,是中国近代史上承上启下的最为重要的政治活动。

江泽民在总结中国革命历程中提到三位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就开启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最伟大时期的到来。

3、重点、难点:重点: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和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

难点: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准确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培养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分析和理解,评论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通过图片、文字、音像资料,使学生加深对辛亥革命过程和历史意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中华民族富强敢于承担历史的民族责任感;建立革命党的创新探索精神以及不怕牺牲、敢于奋斗的奉献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进取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课件和视频为辅助。

以历史发展顺序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采用“合作探究”方法。

四、说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虽对历史感兴趣,但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容易情感化、简单化。

需创设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以掌握历史知识为主,启发、引导学生初步探索历史发展的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孙中山导入新课,学生对孙中山有简单的了解,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孙中山,进而激发学生对孙中山领导革命活动的探索。

《辛亥革命》的说课稿

《辛亥革命》的说课稿

《辛亥革命》的说课稿《辛亥革命》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_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

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做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是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

这样,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成为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社会要求和强大推动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_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本课共有三目,分别是“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 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事件;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事件;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辛亥革命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3. 学生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辛亥革命相关的场景和人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出问题:你们对辛亥革命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影响?知识讲解: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辛亥年(1911年)武昌起义,起义军推翻了清朝统治;- 辛亥革命的主要原因有国内外的压迫和剥削、人民的不满和呼声以及革命先驱的努力。

2.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事件:- 辛亥年武昌起义:起义军攻占了武昌城,推翻了清朝统治;- 辛亥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南京成为临时政府的首都;- 辛亥年北洋政府成立: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的临时大总统;- 辛亥年宣统退位: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退位,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结束了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的共和时代;- 奠定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基础,为国家的民主化进程铺平了道路;- 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促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 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动力和契机。

梳理知识:1. 与学生一起梳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认知框架;2. 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成功因素是什么?辛亥革命的失败因素是什么?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展开讨论,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2. 分组进行小研究,让学生选择辛亥革命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并进行展示;3. 带领学生观看相关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辛亥革命说课稿高中部编版

辛亥革命说课稿高中部编版

辛亥革命说课稿高中部编版教学设计修订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对原有设计进行了如下修订和补充:1.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在“说历史”和“探意义”环节中,增加学生独立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丰富教学资源:除了已有的漫画、视频和图片资料外,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片段、历史小说节选、学者访谈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3.强化师生互动:在讲授过程中,设置更多的互动环节,如教师提问、学生抢答、角色扮演等,增加课堂活力,提升教学效果。

4.细化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小组探究、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融入核心素养:在教学内容和活动中融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详细教学过程补充导入环节•漫画展示与引导: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描绘“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漫画,引导学生回顾相关史实,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阶层是如何应对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辛亥革命”的课题。

讲授环节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1.孙中山创立兴中会o材料展示:展示兴中会成立的相关史料和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并提炼关键信息。

o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兴中会成立的意义及其对后来革命活动的影响。

2.孙中山创立同盟会o视频播放:播放同盟会成立的历史纪录片片段,让学生了解同盟会的成立过程和主要成员。

o角色扮演:选取学生分别扮演孙中山、黄兴等同盟会重要成员,进行简短的角色扮演,加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和宗旨的理解。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1.武昌起义o漫画解读:展示武昌起义的漫画,引导学生解读漫画中的历史信息,并讲述武昌起义的经过。

o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中华民国的成立o史料呈现:展示中华民国成立的宣言、政府组成等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情况。

2024《辛亥革命》优秀说课稿范例范文

2024《辛亥革命》优秀说课稿范例范文

2024《辛亥革命》优秀说课稿范例范文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本次课堂教学的内容为《辛亥革命》,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辛亥革命》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章节,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背景下进行教学的,是历史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历史知识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辨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掌握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过程。

难点是: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说教法学法历史学科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讨论和研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课堂导入法,情景再现法;学法是:主动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历史资料和图片,以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环节一、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开始时,我会通过展示一张辛亥革命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出示导入问题:“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有何重要意义?”通过学生的自由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和兴趣。

环节二、情景再现,再现历史事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过程,我将使用幻灯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再现辛亥革命期间的历史场景和重要事件。

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辛亥革命的激烈与伟大,从而深入理解其意义和影响。

环节三、合作探究,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说课稿高中部编版

辛亥革命说课稿高中部编版

辛亥革命说课稿高中部编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版本:高中部编版2. 册别:必修上册3. 章节:第 19 课4. 类型:历史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包括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的腐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思想的传播等。

- 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如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

- 理解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影响,认识其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革命先驱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2. 史料分析法:通过展示和分析史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3 分钟)- 同学们,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等待学生回答)今天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在历史上的今天,可能发生着惊天动地的大事。

比如,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城内一声枪响,拉开了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辛亥革命的序幕。

那辛亥革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2. 讲授新课(30 分钟)- 背景(8 分钟)- 展示一组反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图片,如《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民族工业发展的工厂照片等。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
引言概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本文将从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
1.1 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的矛盾
1.2 辛亥革命前中国的政治体制
1.3 辛亥革命前的政治思潮
二、过程
2.1 辛亥革命的爆发
2.2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
2.3 辛亥革命的战争过程
三、影响
3.1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影响
3.2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启示
4.1 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4.2 辛亥革命对中国国家建设的启示
4.3 辛亥革命对中国人民的启示
五、总结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次革命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概念和事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辛亥革命,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历程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辛亥革命的好奇心。

2. 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10分钟)介绍清朝晚期的社会背景,包括清政府的腐败、外国列强的侵略以及民众的不满情绪等。

通过讲解这些背景,使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必然性。

3. 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20分钟)(1)辛亥革命的爆发:介绍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武昌起义,以及辛亥革命的组织者孙中山。

(2)辛亥革命的发展:讲解辛亥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蔓延,包括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北洋政府的建立。

(3)辛亥革命的胜利:介绍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的结果,以及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

4. 学习辛亥革命的影响(15分钟)(1)政治影响:讲解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包括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意义。

(2)社会影响:介绍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废除封建等。

(3)文化影响:讲解辛亥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对辛亥革命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手段与学具1. 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教学PPT:整理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图书资料:提供辛亥革命的详细资料,供学生深入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程度。

2.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

2024关于《辛亥革命》的说课稿范文

2024关于《辛亥革命》的说课稿范文

2024关于《辛亥革命》的说课稿范文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事件,对中国社会和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小学历史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辛亥革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辛亥革命,引导学生珍爱和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掌握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非常重要。

为此,我采用的教法是问题导入法和情景模拟法。

学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的是归纳总结法和启发式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源,以便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同时,还准备了与课题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启发思考,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认识这些人物吗?你们知道这次事件是什么吗?从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环节二、导入新知,解读教材通过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同时,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展示他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环节三、探究新知,突破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让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关键事件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清朝末年社会矛盾的理解和分析2. 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的思量和评价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辛亥革命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3. 学生课前阅读的教材或者参考书五、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清朝末年社会矛盾加剧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于这个时期的思量和猜测。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清朝末年的社会矛盾有哪些?为什么这些矛盾会导致革命的爆发?2. 探索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约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包括晚清政府的腐败、列强的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等因素。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的。

3. 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关键事件(约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分配一个关键事件,要求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这个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准备好相关的讲解材料。

然后,每一个小组轮流进行讲解,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补充。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及时赋予指导和点评。

4.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约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包括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方面。

引导学生思量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5. 小结与评价(约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并对学生的思量和分析能力赋予肯定和指导。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文章,包括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

要求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学生自主思量的方式,使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了全面的了解。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辛亥革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 20 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运动。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还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辛亥革命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辛亥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其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过程和结果。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一、引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

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革命原因、革命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二、历史背景1. 清朝的衰败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经历了几百年的统治,但在19世纪末,清朝逐渐衰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众的不满情绪逐渐积聚。

2. 外国列强的侵略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让利,中国人民的民族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进一步激起了人民的爱国情感,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三、革命原因1. 经济压迫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贫富差距悬殊,农民和工人受到严重的剥削和压迫,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 政治腐败清朝政府腐败不堪,官员贪污腐败,百姓权益无人保障,民众对清朝统治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3. 民族危机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让利,使中国民族尊严受到严重的伤害,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和反抗意识逐渐觉醒。

四、革命过程1. 辛亥革命前的准备孙中山等革命先驱积极组织和发动革命,成立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准备推翻清朝统治。

2.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城,成立了暂时政府,宣布推翻清朝统治。

3. 辛亥革命的全国推进起义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各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布独立,成立暂时政府,推翻了清朝统治。

4. 辛亥革命的胜利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辛亥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孙中山被推荐为中华民国暂时大总统。

五、影响1. 结束了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奠定了基础。

2. 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的民主共和时代。

3. 激发了爱国情感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让人民意识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的重要性。

4.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为中国革命开辟了道路,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2.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辛亥革命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辛亥革命的思考和探索。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包括晚清政府的腐败、外国列强的侵略、民众的不满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3.学习活动(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进行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展示等方式,深入了解该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

4.小组展示和讨论(2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展示,并向全班介绍他们所选择的事件的过程和影响。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评论,并进行讨论。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影响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并与学生一起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哪些启示?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学生可以自主阅读、研究,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资源1.辛亥革命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辛亥革命的相关文献和资料;3.小组展示的PPT或海报。

五、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现;2.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3.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思考;4.学生的书面作业。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辛亥革命》。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辛亥革命》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的第二课,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本课上承前一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下启一课《中华民国的建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课标对这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知道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的基本史事及影响、武昌起义爆发的标志、过程和结果、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意义,这样安排既体现了辛亥革命发展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早期革命志士的奋斗事迹,掌握武昌起义的基本事实,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能力。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性质与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突出孙中山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激励学生不怕苦难,努力学习。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分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点:了解并掌握辛亥革命中的主要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难点:学习并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对于历史他们通常都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要注意增强历史的趣味性、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1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第19课《辛亥革命》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重要内容,位于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现代史部分。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一重要转折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2)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民主、平等、自由等价值观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作用;
(3)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内容较多,可能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消化。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背景的理解;
-设计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
-课后提供辅导和答疑,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检查知识掌握情况;
2.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感受和建议;
3.情境教学: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图片资料: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视频资料:播放与辛亥革命相关的纪录片或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历史场景。
2.教学难点
(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分析,尤其是民族危机的成因;
(2)辛亥革命过程中,各省响应的内在联系;

第1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辛亥革命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革命的历史意义。案例分析法的理论依据是,它能够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讨论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安排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辛亥革命相关的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结合时事,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选择讲授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它可以有效地传递大量信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重点知识。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准备详细的板书草图,课堂上逐步呈现信息,避免一次性书写过多内容,同时注意留白,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预见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以及课堂互动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角色扮演:安排学生扮演辛亥革命中的关键人物,进行历史情景模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学习体验;
4.课堂反馈:在课程结束时,通过问卷或口头反馈的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学习体验的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些互动方式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2024辛亥革命说课稿范文

2024辛亥革命说课稿范文

2024辛亥革命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辛亥革命》是历史学科高中必修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晚清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而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历史事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国近代史的曲折与辛酸,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历史事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历史学科的教学离不开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讲解和讨论,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图片和视频资料,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给同学们发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辛亥革命吗?在学生的回答中,我会引导他们回忆起晚清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状况,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做铺垫。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影响?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环节二、讲解新知,梳理历史事件。

在这个环节,我将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通过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穿插相关的资料、图片和视频,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更加深入,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的封建制度以猛烈冲击,迫使中国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

1840年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

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情况,培养阅读、理解历史资料和获取与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感悟革命志士的献身精神和爱国情怀;比较民国成立前后社会习俗的变化,体会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变,初步掌握“比较”的历史学习方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辛亥革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3、重点、难点:根据课标确定本课重点是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是辛亥革命的评价.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二、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根据高一学生现有学习负担和课余时间分配,以及从平时教学的实际出发,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采用以讨论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做好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及其失败的原因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能力。

2、说学法高一学生虽然经过初中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总体历史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尤其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所以讲课时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说课稿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流程、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对人教版《辛亥革命》一课进行说课。

【教学分析】一、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其中,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武昌起义属于了解层次的内容,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则属于运用层次,但如果对前两方面的史实一无所知,那么探讨也将成为缺乏史实支撑的无源之水。

同时,对于如何开展探讨,必须明确一个基本观念,即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过程形成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教师主要担负引导作用。

探讨的落脚点应放在辛亥革命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上。

二、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它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进程中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上承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下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由此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急促而悲壮,中国人民革命洪流汹涌澎湃。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历史学习有很高的热情。

他们在学习之前通过影视作品对辛亥革命已有所了解,但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不足。

此外,经过七年级一年的积累,他们在学习能力上有所提高,但理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依然比较欠缺。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历史的形象性、生动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逐步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问题。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提出三民主义等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等史实,理解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资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历史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有关历史资料(如图片、文字、视频等),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深度思考,从而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印象。

(2)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2)通过学习孙中山、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的革命活动及武昌起义,引导学生感悟辛亥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辛亥精神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确立依据:辛亥革命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精神更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前进的重要力量源泉。

而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依然是比较欠缺,全面、客观地认识、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辛亥精神有一定难度。

六、教法学法1、教法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材料分析、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问题教学法等。

2、学法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采用图配乐的情境设置,播放《走向共和》主题曲,多媒体打出歌词,并展示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图片。

让学生的思绪随着音乐进入学习情境,回忆起所学过的近代屈辱史和探索史,理解辛亥革命背景,激发学习欲望。

二、学习新课:共分为三个环节:重温辛亥革命、体味辛亥精神、追寻辛亥理想第一环节:重温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辛亥革命的准备、经过和意义(一)辛亥革命的准备:主要学习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并补充一段反映孙中山思想转变的材料,从而感受孙中山追求共和之路的必然性。

2、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学习有关两个方面的内容。

(1)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和同盟会: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提取整理信息,并利用表格的形式将兴中会和同盟会进行对比。

(2)关于三民主义:补充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谈谈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并用连线的方式明确三民主义与十六字纲领的关系。

关于同盟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

教师可利用大屏幕展示地图,简单加以说明。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主要学习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对于武昌起义这一事件,学生在学习之前通过影视作品已有所了解,我要做的是如何能让学生将这一事件讲述或展示出来。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方案: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武昌起义的经过。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

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之后,教师可利用大屏幕结合地图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武昌起义后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的成立:可让学生自学,归纳相关知识点。

(时间、都城、总统等。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难点。

为突出、突破这一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1、材料呈现: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2011年10月9日)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认识辛亥革命的地位和作用。

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四个角度去去寻找当时中国发生的变化。

探究辛亥革命究竟给后世留下了什么?得出“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教师为四个小组提供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问题,以引导为主。

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和交流,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辛亥革命促进了政治民主化、促进了经济工业化、促进了思想解放、改变了陈规陋习,推动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即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政治组: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摘自《人民网》材料二:清帝退位图片。

问题:从以上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政治方面什么变化?通过宣统皇帝退位,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经济组: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摘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问题:从以上材料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经济方面什么变化?(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了经济工业化。

)(3)思想组:材料: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就在人们的唾骂声中忧愤而死,而张勋的复辟闹剧只有十二天就收了场。

问题:为什么国人不能接受袁世凯做皇帝呢?(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生活组:材料:出示辛亥革命前后服装、缠足、称呼、发型等的对比图片问题:这些变革反映了什么?(说明辛亥革命对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巨大影响,革除旧俗,追求平等。

)教师总结:综上所述,辛亥革命为中国全面近代化打开了大门,从共和制度的确立到废除跪拜、废止缠足,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巨变是整体性的、根本性的。

中国终于主动与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接轨,迈出了实现民族独立与繁荣富强的坚实一步。

第二环节、体味辛亥精神教师出示中山公园、中山路、中山装图片,使学生认识,一百年来,孙中山以各种方式活在全世界华人的心里。

中山公园、中山路、中山装,这些名词已经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历史脉搏。

学生发布全国各地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图片。

通过一幅幅图片联系现实,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今天我们仍在用种种方式缅怀纪念伟大的孙中山先生,纪念辛亥革命。

引发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悬念,引出辛亥精神。

)为了让学生对辛亥精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1、播放《武昌起义》视频,再现起义经过。

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悟。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2、播放林觉民《与妻书》节选内容。

思考:是什么让林觉民放下至爱的妻子和家庭的责任,以必死的决心参加起义?从而感受到革命烈士为了救国、为了民主共和的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

3、出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节选。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让学生思考归纳辛亥革命“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仁爱精神。

4、出示材料:袁世凯称帝后,孙中山立即发表《讨袁宣言》……接着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不久,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大洋网体会辛亥革命一呼百应、精诚团结的奋斗精神。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对辛亥精神形成全面的认识。

虽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未在中国实现,但中国人并未气馁,而是继续沿着孙中山先生的足迹勇往直前!第三环节、追寻辛亥理想展示图片:中国共产党诞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三个代表、和谐民生、十八大。

教师解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之路上不断实现和发展着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抱负,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当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100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经过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现在传承到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青年学子的肩上,我们重温辛亥革命,就是要思考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体味和发扬伟大的辛亥精神,沿着前人的脚步继续去追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为三个环节:重温辛亥革命、体味辛亥精神、追寻辛亥理想。

旨在以知识为载体,以学法渗透为依托,着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注重情境创设、灵活设置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