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方向

合集下载

第一章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自转

第一章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自转

地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自转
结束
(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 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 ,时差为3小时。
(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 45° 点地方时为:12:00+ 15° =15:00,F点地方时为:24:00- 45° =21:00。 15°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
时差异
A.①② C.①④ (2)图中P地( A ) A.位于晨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
地理
B.③④ D.②③
B.位于昏线上 D.当地时间8时日出
下一页 末页
首页
上一页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自转
结束
读图析图能力(三)——晨昏线图的判读
[熟知典型图示]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地转偏向力 。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 右 偏,南半球向左 偏,赤道上不偏转。
地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自转
结束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理论时区图
地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自转
结束
(一)地方时的计算
1.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 度 4 分,东加西减。
2.计算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 图中, 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 以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为例:
地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自转

地球运动自传转公转

地球运动自传转公转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地球
太阳
地球运动基本形式:
自转 公转
北极星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地轴
赤道
侧视
北极上空俯视
南极上空俯视
1、方向: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 顺时针 方向旋转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 逆时针 方向旋转
●S
●N
自西向东
逆时针
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比较A、B、C三地, (1)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2)自转角速度的关系是
若图中的球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
度最快的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 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自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 自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
公转轨道
恒星日与太阳日
1. 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S)、 某恒星(★)、地心、某地点 (P)位于同一直线。
2.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已自
转 _3__6_0_°__ , P 又 位 于 同 一 恒
星和地心的连线上。从E1到E2
为_恒__星___日:2_3_时__5__6_分__4__秒__。
3. 当地球位于E3时,地球已自
1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黄道面、赤道面
黄赤交角:23º26′
地轴与黄道: 66º34′
规律 (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1.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 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 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 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地球的运动知识归纳

地球的运动知识归纳

地球的运动知识归纳1、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的更替。

5、晨昏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他们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7、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8、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9、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10、地球绕日公转的姿势很独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倾斜度是不变的,而且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11、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为66.5°,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界线是23.5°N,当太阳直射在这一纬线上时,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返回向南移动。

所以北纬23.5°这条纬线,这条纬线被称为北回归线。

当太阳向北再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是春分日(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

如此往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12、随着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在北纬66.5°以北和南纬66.5°以南的地区,会出现一天中太阳不升(极夜)或不落(极昼)的现象,因为这一现象只会出现在这两个范围内,所以,把这条纬线分别称为北极圈和南极圈。

只有极圈内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13、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为23.5°,极圈的纬度数为66.5°,两数之和为90°。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14、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是自赤道向极地递减。

15、地球表面任何一点与地心的连线同赤道平面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16、在一恒星日中,地球自转360°,在一太阳日中,地球自转360 °59′; 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则太阳日大于恒星日;反之,太阳日小于恒星日。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详解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详解

三一文库()/高二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和公
转详解〕
1地球的自转
(1)方向是: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南天极
俯视顺时针)(画南、北极地俯视图,赤道侧视图、其他角
度的)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仰看北极星
在地面上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2)周期:恒星日——360度——真正周期——23小
第1页共5页
时56分4秒
太阳日——360度59分——人类实用周期——24小时
(4)速度:南北极点无速度(速度为0)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度纬线是赤道的一半)
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15度/小时,1度/4分钟)
2地球的公转
25。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4)若DE为晨线,此时北京时
20点 ;当北京时间为 8点整,DF是 晨 线。
间是
(4)确定直射点位置
A、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
B、纬线: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90°-相切纬线圈的度数(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注意:南北半球,直射点在极昼出现的半球) α+θ=90 β+θ=90 α=β
东二区 东三区 37.5º E 52.5º E
172.5º E
地球自转方向
区时计时:
1、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标准 时间——区时 2、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1 小时。每往东1个时 区,区时早1小时(即加1小时);每往西1个时 区,区时晚1小时(即减1小时)。 3、特殊计时:朝鲜东九区、印度半区时、 中国北京时间
距离由⑥点飞到⑤点,其飞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行方向为______________。
(7)确定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
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发生极昼 极夜的最低纬度)到极点之间的范围
发生极昼极夜最低纬度=90°-直射点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210
210
此时地球上极昼的 范围发生在690N以 北,极夜的范围发 生在 690S 以南
(3)确定日期和季节
A、晨昏线过南北极点---二分日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二至日 12月22日 (1)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
前后。
23°26′N (2)当DF为昏线时,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
(3)当AC为晨线时,此时是
夏至 节气;当DE为昏线, 此日是 冬至节气;当AD为晨
线,此日是 春分或秋分 节气.
地 球 的 自 转
一、地球自转概况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家园,同时也是一颗行星。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方面。

它们共同决定了地球的日夜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年份的长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地球西边的地区先进入日出,然后东边的地区才会出现日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再从西方落下的原因。

地球自转带来了地球的日夜变化。

当地球自转使得某一特定地区暴露在太阳照射下时,这个地区就进入了白天;而当这个地区转到背离太阳的一侧时,就进入了黑夜。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球上不同的地区在同一时间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所以各个地区的时间是不同的。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指的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

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的变化,我们可以分为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离太阳更近时,这个地区就会经历更长的白天和更短的黑夜,气温也相对较高,这就是夏季;而当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离太阳较远时,这个地区就会经历更长的黑夜和更短的白天,气温也相对较低,这就是冬季。

春季和秋季则是夏季和冬季的过渡季节,白天和黑夜的长度相对较为接近,气温也适中。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球的自转不仅决定了地球的日夜变化,也影响着地球的公转轨道。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地球的公转轨道会发生缓慢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岁差现象。

岁差是地球公转轨道斜率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大约为26000年一次。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地球的自转来确定时间,从而协调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通过地球的公转来分辨季节,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还可以通过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来研究天文学、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知识。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赤道周长:1670 24=40080千米 ~ ~ 8万里
例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吻合的地点是( C ) A 、 900W 890S B、800E 400N C 、 100E 10S D 、1800 710N
二、地球的公转
远日点
中心
近日点
太阳
地球公转轨道叫黄道
远日点
中心 太阳
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进入昼 的是晨线 ,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
四、时差
1、地方时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2)偏东地点的地方时比偏西地点的地方时早 (3)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 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重庆的地方时与石柱的地方时早还是晚?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自西向东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23°26'N
23°26'S
冬至 12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3º 26‘N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23º 26‘S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 运动,叫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近日点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速远 度日 慢点 7月初
S2
中心
S1
太阳
S3
近速 日度 点快 1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角速度和线速度)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 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S1 =S 2=S3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
自西向东。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

扩展资料
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转。

2.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含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包括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的判读: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对应的为晨线;赤道上的地方时为18点,对应的为昏线。

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地球自转原因
宇宙中有以太的存在,由于以太的存在范围无限大,并且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地球及太阳均处于以太当中,地球及太阳都会受到来自以太的作用力。

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着以太的运动方向开始运动,而地球在受到以太的作用力时还要受到太阳的对它的吸引,在这两种起到决定性的力的作用下,地球开始自转。

原始旋转星云物质在自身引力作用下自行收缩时,由于角动量守恒,星云物质越收缩,越致密,旋转也就越来越快,当星球形成后,星云物质的旋转角动量就变成了寻求的自转角动量。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要点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顺时针。

3.自转的周期[来源:学科网]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2)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面的地点总是要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面地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面地点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差异,可以总结为东早西晚。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每天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5.晨昏线(圈)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下图中AB为晨线。

[来源:学科网ZXXK]【例题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五带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来源:Z+xx+]点拨: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只是产生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不会造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答案:A要点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有两个:①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北极始终指向天空中的北极星附近(这也是北极名称的来历)。

②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地轴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度数是 66.5°。

如图所示:3.方向:自西向东。

4.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为365天)。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及周期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及周期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及周期
公转,是一物体以另一物体为中心,沿一定轨道所作的循环运动;所沿
着的轨道可以为圆、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

自转,是指物件自行旋转的运动,物件会沿着一条穿过本身的轴旋转,这条轴被称为“自转轴”。

1 自转和公转方向是什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
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
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
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
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
象.
1 自转和公转时间恒星年(公转360 度):365 天6 时9 分10 秒,就是我们说的地球转一圈
回归年:365 天5 时48 分46 秒,就是太阳直射点来回的周期,也就是通常说的一年
自转:23 时56 分
地球公转参数
地球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具体参数如下:
半长轴:149 600 000 公里
半短轴:149 580 000 公里
半焦距:2 500 000 公里。

地球运动形式及自传与公转的特点

地球运动形式及自传与公转的特点
地球的自转周期: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地球的自转速度: 角速度:除两极外,其它各点的角速
度相同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个恒星年
分10秒
365日6时9
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 最快
远日点(7月初) 最慢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个恒星年
分10秒
365日6时9
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 最快
远日点(7月初) 最慢
地球自转与公转形式的比较:
运 旋转 动 中心 形 式
方向
自 转 地轴 自西向东
周期
一个恒 星日


太阳 自西向东 一个恒星 年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除两极外,其他各 由赤道向两极递 点的角速度相同 减
规律: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0,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6月22日, 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的最小值 12月22日,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的最小值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3、四季
1、天文上:
夏季是一年中 冬季是一年中
白昼最长 白昼最短
, 太阳高度最高 的季节; , 太阳高度最低 的季节;
2、气候统计上: 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11、12、1月为冬季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转知识点总结⼀、地球⾃转的基本特征1.⽅向:⾃西向东(如图A)。

(1)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向旋转(如图C)。

(3)东经度增⼤的⽅向,西经度减⼩的⽅向即为地球⾃转⽅向。

2.周期:1个恒星⽇(23时56分4秒)。

3.速度(1)⾓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转⾓速度都相等,约为15°/h。

(2)线速度:随纬度增⼤⽽减⼩。

图解地球⾃转的⾓速度和线速度思考1.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的地区?提⽰:纬度越低,⾃转线速度越⼤;海拔越⾼,线速度越⼤,发射时节省燃料。

2.在航天发射时为什么总是向偏东⽅向发射?提⽰:顺着地球⾃转⽅向,充分利⽤地球的⾃转速度,节省发射燃料。

考点分析1.影响地球⾃转线速度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负相关海拔海拔越⾼,线速度越⼤正相关2.地球⾃转线速度⼤⼩的应⽤(1)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的为北半球;越来越⼩的为南半球。

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2)判断纬度带如上图位于中纬度。

(3)判断地势⾼低地球⾃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同纬度其他地区⼤,即地势较⾼(如上图中A 处可能为⼭地、⾼原等);地球⾃转等线速度线凸向⾼处,说明线速度⽐同纬度其他地区⼩,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 处可能为⾕地、盆地等)。

⼆、地球⾃转的地理意义1.产⽣昼夜交替(1)图中甲为夜半球,⼄为昼半球,AOB︵为晨线。

(2)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同⼀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的⼀半。

由于地球不停地⾃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3)周期:1个太阳⽇,即24⼩时。

2.产⽣时差(1)地⽅时①定义:因不同经度⽽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②特点:同⼀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时相差1⼩时。

(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什么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什么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什么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与自转方向相同。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1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
自转规律
极移
地轴在地面上的运动,叫做极移。

极移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轴对于惯性轴偏离的结果,周期大约为14个月。

另一种是大气季节性运行导致,其周期为一年。

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原因,极移的振幅一般不超过15米。

极移的结果使地球上的纬度和经度发生变化。

进动
天极在天球上的位置的变化称为进动。

1.规律性:
地轴的进动是一种圆锥形的运动,其规律性如下:
圆锥轴线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指向黄道两极。

圆锥的半径是黄赤交角。

运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即同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运动的速度是每年50秒点29,周期是25800年。

2.表现:。

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

Part
0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总结词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地区会经 历昼夜交替现象。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 断变化,从而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在 不同时间处于白天或黑夜状态。
时差
总结词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详细描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经度地区的日照时间长度不同,因此需要调整时 间以适应当地日照情况,形成了时差。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由于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不同 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带,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Part
03
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时间的设定
世界时间的设定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人类根据这一规律设定了世界时间,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划 分为24小时,用于计算日常生活中的时间。
精确测量
对地球自转的精确测量有助于提高地 理信息系统(GIS)的精度,为科研、 导航等领域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预测与应对自然灾害
对地球自转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地 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并采取相 应的应对措施。
地球动力学
研究地球自转与地球内部结构、 板块运动等地球动力学现象之间 的关系。
极地研究
研究地球自转对极地冰盖、极光 等现象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 地球的极地环境。
VS
地球自转轴的章动
地球自转轴的进动并不是完全规则的,而 是存在周期性的微小摆动,称为章动。章 动的周期约为18.6年,这种摆动会导致极 光和日面辐射点的位置发生变化,但不会 对地球的自转速度产生显著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作为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要素。

地球的自转使我们能够感受到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地球的公转则决定了四季的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探讨它们对地球生态系统和我们生活的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

它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被定义为一个地球日,约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从地理上的西向地理上的东。

这也是为什么太阳看起来从东方升起而在西方落下的原因。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的交替。

当地球自转时,它的不同地区相对于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差异。

这种交替的现象使生物在地球上有了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同时也影响了许多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

它的轨道呈现出椭圆形,被称为椭圆轨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个地球年,大约365.25天。

为了弥补这个小数部分,我们会进行闰年的调整,即每四年中有一个闰日。

地球的公转轨道不是完全正圆的,这导致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在不同季节中发生变化。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直射辐射更强,季节更加炎热;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太阳的直射辐射较弱,季节则相对寒冷。

这就是地球四季交替的原理。

地球的公转还对生物和地球的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四季的变化影响了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惯。

例如,某些动物会在冬季冬眠或迁徙,而植物的生长和开花时间也与季节有关。

其次,不同季节的气温和降水会影响农业和植被的生长。

在寒冷的冬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会受到限制,而夏季的高温则可能引发干旱和火灾。

结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方面。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的变换,影响了生物和地球生态系统的运作。

地球的公转决定了四季的交替,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和农业产出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之间的相互作用塑造了我们所熟悉的地球环境和季节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球的自转方向,不管从赤道上看还是从两极看,都是自西向东。

2、在地球上,越向东的地方,地方时越早(或地方时总是东早西迟)3、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为夜半球。

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是北半球的二分日。

4、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时物体的影子长度为一年中最长,太阳照进室内的面积也最大。

5、高能带电粒子干扰电离层时,会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干扰地球磁场时会产生“磁暴”现象。

(极光现象也与太阳活动有关)6、极昼极夜的产生与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有关,而与地球自转无直接关系,更与太阳活动无关。

7、区时计算时,只要记住东加西减(时区差)就行,而与日界线的存在无关。

8、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晨线与赤道交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如果晨昏线与经线圈不重合(或交叉),则晨线上各点地方时不一定为6时,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也不一定为18时。

9、判断二分二至日的地球公转位置,关键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特别要注意地轴的倾斜方向。

10、四季更替的直接原因是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与地球公转的存在。

也可以说四季更替与地球所处的公转轨道的位置有关。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

另外: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2、地球外部圈层是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而不包含岩石圈。

13、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不可以直接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之间也不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14、背斜成谷,说明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最严重;向斜成山,说明向斜槽部受外力侵蚀最少。

15、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为主,多峡谷;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为主,多冲积平原(在河流两岸)和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

冲积扇位于山口处,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皆可能存在。

16、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而非太阳辐射故“高处不胜寒”。

雪后气温回升慢也是因为地面辐射弱。

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17、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空气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只能是就同一水平面同一水平面同一水平面同一水平面而言。

18、当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在赤道以南时,应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亚欧大陆上受亚洲高压控制,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

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在赤道以北,应为北半球的冬季,上述情况相反。

春秋分日时,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注: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不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19、我国北方冬季的寒潮、沙尘暴、暴风雪以及夏季的暴雨都与冷锋活动有关。

20、如风向由四围指向气压中心,说明中心气压较低,应为低气压或气旋。

21、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由江淮准静止锋造成,夏季的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

22、在海陆间水循环中,直接促使陆地上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的环节是降水,但水汽输送对陆地上淡水资源的更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下渗或地下径流才可以说联系到岩石圈。

23、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为顺时针(自西向东),冬季为逆时针(自东向西)。

24、台风参与水循环的是水汽输送环节,伏旱时,台风带来降水,既缓解旱情,还带来凉爽天气。

25、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26、地理环境整体性重要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27、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自然带由南向北变化(沿纬度变化方向变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带由东向西变化(沿经度变化方向变化)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是亚欧大陆,从赤道到两极表现明显的是非洲大陆。

28、亚热带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而亚热带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9、温带大陆东西岸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30、影响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如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

31、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一般需要迂回前进。

3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种类和数量都在越来越多。

但依赖性减弱。

33、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而不是台风、寒潮。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引起。

它们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4、寒潮强烈的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35、据科学观测,全球冰川面积在逐渐减少,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36、遥感RS,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目标物→传感器(最重要)→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凡是与收集或传输电磁波有关的地理信息技术,或在最快时间内获取地面信息均为遥感技术。

37、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拥有GP即可以得到自身所在地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

38、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39、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40.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但我国基本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

41.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和现代型都具有低增长特点,前者主要是死亡率高,而后者主要是出生率低。

42.发达国家存在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43.美国东北部许多老年人退休后到西部、南部去生活,主要是气候条件的差异。

44.中国确立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国家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对少数民族,国家也实行计划生育。

45.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大量人口迁入,使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格局更加突出46.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积极效应和消极影响47.环境移民有自然原因,如洪涝、地震,也有社会经济原因,如我国三峡移民。

48.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49.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都具有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数量渐大。

50.剩余农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活动,这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51.产业革命后,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城乡差距逐渐加大。

52.城市化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53.大城市带出现使城市之间的分工日益明显,城市间的分界线开始模糊。

54.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互重叠、相互嵌套的。

55.工业区多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56.在一些交通通达度差的市中心附近,也有一些住宅区。

57.城市功能区是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的区域,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是指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所形成的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

58.中心商务区既有商业也有服务业,简称CBD。

59.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高级和低级住宅区的出现,主要是社会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60.东北地区粮食种植只能一年一熟原因是热量不足。

61.青藏高原农业生产分布于河谷,主导因素是热量。

城镇、交通分布于河谷,主要是地形平坦。

62.市场决定农业地域类型与生产的规模。

63.热带迁移农业破坏森林和土地资源,间接破坏生物多样性。

64.亚洲水稻种植业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是季风的不稳定导致旱涝灾害频繁。

65.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农业。

66.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67.中国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经营方式是国营农场,而美国是家庭农场。

68.纬度高热量少的是春小麦,纬度低热量多的是冬小麦。

69.经济效益高的农业类开型,在布局时离城市近,经济效益高的农业类型,布局时离城市远。

70.在工业发展的早期,原料和市场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主要因素。

71.原料指向型是指原料不便运输或运输成本太高,市场指向型是指产品不便运输。

72.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的出口加工区建设标准厂房,主要是共用基础设施。

73.工业化前中期表现为集聚,后期主要表现为扩散(产业转移)。

石油加工业属市场指向型工业。

74.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

75.邮政通信借助于交通运输,常受到地形障碍以及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76.电信通信的质量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的影响。

77.商业贸易主要环节有:收购、储存、调运、销售。

但注意: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

网上购物导致商业布局和商业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78.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79.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

80.经济腹地是港口兴衰的重要基础。

铁路运量大,车站设备固定且比较完备。

81.水路运量最大,运价最低,但是速度最慢,所以河运逐步被铁路所取代。

82.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深刻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

83.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

84.管道运输:运输工具和线路合二为一,但只有货运,且运输对象为流体或气体。

85.区域的划分指标:热量带、干湿区——单一指标;文化区、我国三大自然区——综合指标。

86.只有行政区有明确分界线。

(如:盱眙县和金湖县、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以各省区界线为准』)87.区域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差异性——应该因地制宜发展日本和英国比较:农业——日本以种植业为主;英国以畜牧业为主工业——日本为临海型;英国为资源型资源型资源型资源型88.人地关系:(1)区域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基本协调;成长阶段——人地矛盾出现;转型阶段——人地矛盾加剧;再生阶段——从紧张走向协调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资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产业由集聚走向分散。

(2)社会发展时期:原始文明——基本协调;农业文明——出现人地矛盾,环境开始恶化;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最为激化、全面激化89.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古代“天人合一”思想非常相似。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前者。

90.西部大开发、保护大熊猫等珍贵生物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