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案【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课】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1课鸦片战争【一】情境导入: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
碑上所刻的八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知道是谁领导了这场伟大斗争吗?知道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冲突吗?【二】新知探究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思考:中国、英国在19世纪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存在哪些不同?在中英贸易中,又存在怎样的问题?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在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等很难卖出去。
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却十分畅销。
最终,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前中外形势的比较]图片展示: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简图。
在这种正当的贸易中,英国不仅没有打开中国的市场,反而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这种局面严重影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时,英国的资产阶级又是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的?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名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通过这两句诗,请同学们评价一下林则徐的品质,并思考他会不会辜负道光帝的期望?恪尽职守,爱国爱民。
不会辜负皇帝所托。
爱国主义精神(或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等内容均可)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自主学习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中国历史的第一课,上承七年级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既有贯穿中国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本课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三目,呈现的是天朝上国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挑战,最终落败的这一段历史。
从结构上看,这三目内容前后时序衔接,又具有因果关联,可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这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他们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初步的了解,对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
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
但是毕竟才八年级,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
其次,从本课开始,即进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这一段历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知道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战败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运用表格,梳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多个角度探讨鸦片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是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变为其附庸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进行抗争、探索富强的伟大开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师指出:吸食鸦片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危害家庭、社会。
鸦片的毒性很大,吸上了就不容易戒除,长期吸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对社会而言,很多吸毒者走上了偷抢等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对国家而言,严重危害清朝统治: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更加腐败;由于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使人民负担加重。
而人民负担加重,又使阶级矛盾尖锐,所以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2)针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措施: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什么?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如果没有鸦片问题,鸦片战争也会发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
中国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材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鸦片战争为主线,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中国封闭的市场成为了英国侵略的目标。
2.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英国走私鸦片进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毒品问题,清政府采取禁烟运动,引发英国的侵略战争。
3.鸦片战争的过程: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经过一系列战役,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八年级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对于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鸦片战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反对侵略,勇于斗争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新课标: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意义;2.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3.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指出其中规定的通商口岸。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导入新课:出示<<大清官民吸食鸦片图>>老师提问:这是19世纪的中国众生图,为什么这些图片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康乾盛世"相比,有巨大的反差?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今天起,我们就来领略一幅沉痛悲壮的晚清夕照图。
从而导入新课。
说明: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可以说成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内容: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2)英国经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对外开始进行殖民主义扩张与殖民掠夺。
(3)在中英正当的贸易中,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处于出超地位。
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1)损害人民身心健康。
(2)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财政。
(3)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丧失,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4)银价上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3、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原因:(1)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过程:1839年3月道光帝派林则徐到达广州禁烟。
6月3 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难将收缴的全部鸦片当众销毁。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品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近代史的分期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一部充满了屈辱、苦难与抗争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踏入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
(二)教授新课一、自主学习(5分钟)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2、清军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败?3、鸦片战争结束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的内容有哪些?教师:分组提问同学回答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PPT展示相关材料)教师归纳:根本原因:外国侵略者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借口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侵略者: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1)《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优秀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优秀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篇一1、能讲述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能简要表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3、能归纳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好、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林那么徐的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课前导学】理解:老师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
设计:精心编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的问题。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教学内容及老师活动【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巍然屹立在____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的荣耀历史。
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吗?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比赛是什么?(多媒体出示:虎门销烟的浮雕和林那么徐的图片)同学们答复的完全正确。
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第一课时──鸦片战争。
(多媒体出示:第一课鸦片战争的课题)(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1、中国与英国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剧烈冲突并走向战争呢?(鸦片战争的原因)2、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勇杀敌、浴血____,涌现出了关天培、陈化成等一大批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可鸦片战争最终还是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宣告完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4、你知道____与____岛的区别吗?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掌握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课鸦片战争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堂导入
出示图片:英国舰船皋华丽号
教师:这幅图片是英军铁甲舰皋华丽号,也是清政府与英国政府《南京条约》签订仪式所在的场所,《南京条约》标志这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终结。我们不禁要问:英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清军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败?《南京条约》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引导教育并出示毒品吸食者的图片:鸦片作为一种毒品对人的精神与身体会造成极大的伤害,现如今毒品的种类层出不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学会拒绝与克制,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
教师分析教材第3页图片:在1767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烟土不超过200箱。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输入达40000多箱。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叙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理解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熟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地图,学习中英鸦片战争的过程,培养识图,读图能力和从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01课 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南京条约》的分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
碑上所刻的八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知道是谁领导的这场伟大斗争吗?知道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文明冲突吗?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教师:你们知道“虎门销烟”的“烟”指的是什么吗?学生:鸦片。
教师:对于鸦片,你了解多少?学生:(各抒己见)鸦片是一种毒品,它久吸上瘾,对身体十分有害。
它的价格很贵。
……教师: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归纳出鸦片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材料一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
……其初不过纨袴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
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
置买烟具,为市日中。
……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片战争。明确“商品”、“贸易顺差”
得出结论。
于学生以
两个重要概念。
切身体会
顺差概念。
一、设置材料与问题,讲述新课
(师)导致鸦片
①分析归
第一子目: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
战争爆发的直接
纳根本原
烟
原因是什么。
因与直接
1.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
层层设问,步
原因,引导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步深入,追问每
纳梳理战
2.战争进程
们对照地图概况
争进程,有
第一阶段:英军进攻至天津,威
战争进程。
利于培养
胁清政府,道光帝派琦善和谈。
(生)对照地图,
学生阅读
第二阶段:英军进攻至南京,清
阅读课文,梳理
史实的能
政府屈服,关天培、陈化成在抵抗中
出战争进程的两
力。
战死。
阶段和主要特
3.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点。
②强调关
①清政府统治昏庸,敌视人民,
③详细分 析和讨论 战争失败 的原因,有 利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 对中国近 代有识之 士寻求民 族振兴崛 起之路线 索的理解; 也有利于 培养学生 历史核心 素养的形 成。
三、设置诘问,课堂小结
(师)引导,诘
①训练学
1.请简要对鸦片战争进行概括。
问
生较系统
2.请思考“鸦片战争是个偶然 发生的事件还是必要发生的事件, 这 个事件会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怎样 的影响?”
原因,引出
(教师追问:林则徐为什么要销
的关系。
“资本主
烟)
(生)阅读课文;
义”、“商品
②鸦片危害:课件呈现史料,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代知识的回顾作为导入方法,让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对比,激发兴趣;通过学生自己编演的反映当时历史史实的短剧,让学生得出“落后挨打”,明白论从史出的道理;最后让学生通过填写选项,自己小结,达到理清线索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的情感;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使命感。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前预习】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的输入有什么危害?2、试述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经过。
3、《南京条约》签定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4、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有什么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才学习完中国古代史,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回想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历史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地动仪、秦始皇陵兵马俑、祖冲之圆周率、长城等),当历史演进到清朝时,当时的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推行了什么政策?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那么,逐渐落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节课: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那么,在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社会的状况如何呢?我们有请同学上来给我们表演几段场景剧,其他同学在观看的同时,想想,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什么样的情况?当时的中国1、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2、吏治腐败3、军队腐化(甚至出现骑兵无马,水兵不习水现象)4、生产方式落后,当中国仍然依靠人力为主时候,我们看到这幅图片,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在1820年,其工业产量占据世界一半,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不断的在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中国。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侵略与探索一、专题内容分析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之后列强又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主权不断遭到破坏,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日益严重。
为此,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探索,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从学技术到学制度,再学思想,层层递进,逐渐深入,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专题是初三学生的第二轮专题复习课。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已经把基础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复习,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掌握。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专题知识体系,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
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表格、知识链接,思维导图等,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整合和拓展提升,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整合专题知识、探究思考的能力。
二、专题目标1、知道近代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和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知道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主要史实3、了解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及其伟大成就,体现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功能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史实和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2、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理解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特点和感悟四、复习策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复习方法,通过对已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最大可能实现课堂高效。
五、复习过程(一)导入出示中国近代史时间轴及主要框架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认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鸦片战争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的图片、视频等。
3.学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内容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鸦片战争?为什么要进行鸦片战争?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重点讲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学案,自主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评价和指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一、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教材。
2.结合学生辅导用书上的关键词填空,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划出。
二、创设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一: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学法指导:通过课件展示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差异,利用表格得出答案。
总结概括:老师引导: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特别是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因为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牟取暴利,英国资产阶级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问题二: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学法指导:通过多媒体出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中国人民吸食鸦片》的图片,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军事、生活等方面思考。
总结概括:经济上: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政治上:官吏更加腐败军事上:军队战斗力削弱生活上:毒害中国人身心健康老师引导:在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过程中,损害中国利益。
这时中国有位著名的人物,领导了一件功载史册的事,他是谁?领导了什么事?我们怎样评价他?问题三:林则徐虎门销烟学法指导:通过PPT展示《林则徐虎门销烟》图片,出示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优质教学课件

砸门——鸦片战争
(1)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爆发原因: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开始。
二、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
鸦片战争形势图
中英条约中规定,英国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兵船。而《望厦条约》则进步规定,取消了只准停泊一艘兵船的限制,同时兵船不受中国管辖,可以自由地出入中国领海。(破坏了领海主权)
政治上
经济上
自给自足封建经济
主权完整
战前
社会性质
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说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英国人很快找到了一个有利的武器,就是走私
鸦片
敲门——正当的贸易
罂粟poppy
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罂粟果经割有白色的汁液流出,见光后氧化成褐色膏状,刮下即是烟膏。它是提取加工制作鸦片、吗啡、海洛因的主要原料。
鸦片:又称为阿片,是英语单词opium的音译。它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而成的,分为生鸦片和熟鸦片,最初作药用,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等功效。鸦片作为药物,若长期或过量服用,会造成药物依赖;若作为毒品吸食,会对人体造成极大损害甚至致死。
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
①客观原因(外因):
1、时间:
2、性质(地位):
3、内容及危害:
1842年8月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条款
主要内容
危害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初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导入:展示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虎门销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矗立着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近代以来的民族英雄而建立。
在纪念碑的基座,镶嵌着八块石雕,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争的八个历史性场面。
其中第一座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虎门销烟。
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师:英国经历工业革命,蒸蒸日上,为掠夺原料,开辟国外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而清政府却是江河日下,是没落的封建王朝。
【历史探究】1.为打开中国的市场,英国先后采取了哪些方式?教师出示中英贸易对比的柱状图,得出结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的局面。
教师指导学生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英国采取了第二种方式——走私鸦片。
当罪恶的鸦片贸易受到中国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战争是英国侵略者打开中国大门的第三种方式。
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教师出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图示》;教师出示鸦片输入的危害的视频……学生根据看到的材料归纳鸦片输入的危害。
各抒己见: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官员, 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教师出示《林则徐》的奏折,林则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建国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座浮雕是虎门销烟,这是为什么?教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视频材料,学生感受虎门销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师:国际上把虎门销烟结束的第二天作为国际禁毒日。
看一看:国际禁毒日(6月26日)各国的禁毒活动说一说:面对毒品,我们广大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是该册的开篇,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精美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了解鸦片战争,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鸦片战争的过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鸦片战争。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鸦片战争,认识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第一课 鸦片战争 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课鸦片战争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课选自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视频导入,图片及动画情景讨论教学法启发式等方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了解,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辨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及口头表达能力,实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分水岭。
鸦片战争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中国近代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得重要单元。
这节课得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理论要求较高。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以及对外扩张;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危害;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能力方面】通过组织学生搜集信息,总结研究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信息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的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参与互动,锻炼学生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培养探究性和创造性【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通过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英国走私鸦片的可耻;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林则徐使用在史册的民族英雄;介绍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观【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关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观看一组鸦片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教案【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2.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
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2.教师总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决定了社会制度、生产力落后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
“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目标导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指出: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关税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双方协议
2.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归纳内容,并分析其危害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割地: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
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7页正文部分内容,并提问:《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侵略者有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些条约?有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回答: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国和法国通过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4.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但是其自主政治已开始遭到外来干预,中国社会的自热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课堂总结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在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板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