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和目标和管理方式
《社会学概论》9、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9、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a210cce4a300a6c30d229f74.png)
不适应社会组织发展的需要,逐渐为新的管理方式——科 层制所取代。但在我国社会组织中,由于许多初级群体 和初级关系的存在,人们很容易接受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特别是在一些基层组织中家长制的影响还很明显。所 以,如何淘汰家长制这种陈旧的管理方式,消除它的消 极影响,这也是我国改革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点 十五分。
♪ 虽然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的一种较理想的管理方式,但是
,科层制本身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科层组织中等级森 严,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科室设置过多,容易造成机构的重叠,职权不明,影响 工作效率;过分强调公文往来,又会产生文牍主义、繁琐 主义等弊病,造成文山会海的现象;同时,科层制只要求 每个成员按章办事,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扼杀 了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组织事物的处理变得呆板、 繁琐,导致形式主义。这一切说明科层制与官僚主义有相 联系的一面。
♪ 非正式结构在社会组织内部的产生,往往是伴 随着正式结构的运转和组织成员的交往。
♪ 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总是以非正式结构为补充 的。
♪ 非正式结构的消极作用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点 十五分。
♪ 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的关系 ♪ 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在组织中相互作用,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
♪ 正式结构是通过专业化和制度化等合理化方式开展组织活动, 以谋求组织的最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其缺陷在于忽视成员 的需求。
♪ “矩阵型”结构将管理部门分为两种:一是传 统的职能部门,另一种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 务,由各职能部门派人联合组成的各项专门 任务小组。
♪ 特点: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 专门机构。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三版)课件第九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三版)课件第九章 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e4044fe2c281e53a5902ff50.png)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1、以产业为标准 • (1)第一产业组织:是指以自然为开采对象的产业组织形式,包括农业、林 业、牧业、渔业,以及石油开采业和地
质勘探业等。 • (2)第二产业组织:是指在第一产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包括工业 (制造业、电力、煤气)和建筑业。 • (3)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类。流通部门的行业包括 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邮电通信、物
• 组织理论与工业化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理论根源上来说,英国的工业革 命带来了工厂制度和管理问题,用工厂式 的组织形式进行生产导致社会和人的思 想变化。这一时期出现两种观点:
✓ 一方面有查尔斯·巴贝奇等人注重工业生产中 的组织和技术; ✓ 另一方面有罗伯特·欧文研究工业化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直到 美国国内战争以后才算是进入科学管理时代。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4、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进行分类 • 长链组织 ✓ 是指那些需要在时间序列中执行功能的组织形式,如汽车工业中的流水线作业形式和建筑工业中的工序结构及其工作
安排等。 • 媒介组织 ✓ 指将希望保持相互依赖的人群结合在一起,如银行系统。 • 集约组织 ✓ 指将各种各样的工艺技术或方法结合在一起,以改变人或对象的 组织。这种组织是将丰富多样的高技术结合在一起,
织正式分工之外存在的、由组织中的非 正式关系 (比如老乡关系、同学关系等)所确立的结构。由非正式关系连接而 成 的群体称为非正式群体。
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
二、组织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
(二)组织的非正式结构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 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 (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组织的要素
![组织的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03b43fb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b.png)
组织的要素
(一)组织资源———物质要素
组织资源是社会组织构成的物质要素,是组织为了形成和进展,从社会环境中取得的以人力资源即组织成员为核心的各类社会劳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空资源等。
(二)组织目标———精神要素
组织目标是社会组织构成的精神要素,是组织为了形成和进展,依据社会和成员的价值需求所确立的组织方向和标准,包括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整体目标与分类目标等。
(三)组织业务———功能要素
组织业务是社会组织构成的功能要素,是组织为了形成和进展,在组织目标和事物规律的制约下,实际从事的专业劳动任务,包括主营业务和帮助业务、基本业务和关联业务等。
(四)组织体制———形式要素
组织体制是社会组织构成的形式要素,是组织为了形成和进展,依据组织目标和组织业务的需要,所确立的制度化的组织体系,包括业务系统和人事系统、设施系统和传播系统等。
(五)组织规范———保障要素
组织规范是社会组织构成的保障要素,是组织为了形成和进展,依据组织目标和组织体制的要求,所建立的保证组织有序有效运行的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包括组织章程和专项规定、工作制度和人事制
度、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等。
(六)组织传播———媒介要素
组织传播是社会组织构成的媒介要素,是组织为了形成和进展,依据组织体制和组织管理的需要,所建立的组织信息传播系统和进行的组织信息传播过程,包括组织与社会、组织与成员、部门与部门、成员与成员等之间的信息传播,也包括组织构成各要素之间的信息联系。
第九章社会组织
![第九章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d2edbb99f5335a8103d220c4.png)
(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职务结构设计内容: 划定工作范围及经常出现的问题; 制定工作规程和工作定额; 推广适用的工作方法和劳动工具; 量才用人,合理配置工作人员; 明确没意志为上的责任和权力,制定考核办法,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罚; 制定完备的沟通渠道,已形成完备的职务网络。
职务结构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目标任务原则 有效管理跨度原则 分工协作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 责权对等原则 精简与效率原则 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原则
正功能(主要对管理工作)——有助于完成工作任务;减轻管理者的负 担;提供工作满意感
负功能——一是抵制变革;二是目标冲突;三是遵从行为问题;四是谣 言问题。
三、科层制
科层制(bureaucracy)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韦 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所谓科层制是 指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
亨利·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计 划与组织的重要性。他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就是探索未 来、制定行动方向;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 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 的命令进行。
角色—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 为模式。角色是地位的动态表现,而地位则是角 色的静态描述。
权威—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它是维持组织运行 的必要手段,它使成员在组织内感受到约束和限 制。组织权威一般有两种特征:首先,权威是社 会组织的特性。其次,权威依附于职位。
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威!
组织权变理论——权变,通俗地将就是随机应变,因地制 宜,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它主要强调各分系统之间相互关 系模式及其特殊性。
它的一个基本命题是: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及 与总环境的关系依赖于具体情境。认为组织系统是由各分 系统构成的,需要研究的是组织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各 分系统内与各分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权变理论强调组织的 多变量性,并试图了解组织在变化的条件下和在特殊环境 中运行的情况。权变理论最终目的在于提出最适宜具体情 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动。
胡荣社会学概论第9章社会组织
![胡荣社会学概论第9章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1bbdaa5f52d380eb63946d20.png)
第9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涵义和特征一般来说,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与初级群体相对的次级群体(郑杭生,2002)。
本章是从狭义上进行理解的。
1.涵义:社会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实现特定社会目标而将社会成员有意识聚合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单位,并执行一定社会功能的社会群体。
2.特征:目标特定而明确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组织成员关系理性化组织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片面性和间接性组织界限清晰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目标成员规范权威物质技术条件环境三、社会组织的类型1、美国功能主义的代表帕森斯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进行划分: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2、美国社会学交换学派的代表彼得•布劳和理查德•斯科特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四类:互利组织商业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组织3、美国社会学家爱桑尼根据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方式的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三类: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4、爱桑尼还根据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种:专业组织半专业组织非专业组织服务组织5、根据组织有无正式结构或结构的紧密程度,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6、国内学者对社会组织的分类,一般是建立在社会组织的本质是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社会关系结合形式这一认识之上。
陆学艺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类: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综合组织。
四、社会组织的功能整合社会,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满足社会成员各种社会需求凝聚力量,提高社会活动的效率【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目标】什么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组织成员努力争取达到组织所期望或设定的未来状况,即是组织的目标,它是社会组织的灵魂,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一、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组织目标对组织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导向性组织目标是制定和修正组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目标影响着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二、社会组织目标的分类从时间上来说,社会组织目标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
第八章 社会组织
![第八章 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1f5766fdfab069dc50220145.png)
• 社会组织结构的功能:
1、提高组织效率 2、沟通信息 3、稳定情绪 4、合理分工,统一行动
(二)组织的正式结构
• 组织的正式结构——指组织内部各个职位、
部门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 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组织形态。 • 其构成要素有权力、职位和部门。
(三)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
(一)非正式结构——指组织系统的成员 以共同的观点、爱好、情感为基础自发形 成的一种群体结构关系模式。
• The following may thus be said to be the fundamental categories of rational legal authority: • (1) A continuous organization of official’s bound by rules. • (2) A specified sphere of competence... • (3) The organization of offices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hierarchy... • (4) The rules which regulate the conduct of an office may be technical rules or norms. In both cases, if their application is to be fully rational, specialized training is necessary... • (5) In the rational type it is a matter of principle that the members of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should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or administration... • (6) In the rational type case, there is also a complete absence of appropriation of his official position by the incumbent... • (7) Administrative acts, decisions, and rules are formulated and recorded in writing, even in cases where oral discussion is the rules or is even mandatory... • (8) Legal authority can be exercised in a wide variety of different forms...
第八章 社会组织
![第八章 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1ed0165931b765ce050814e4.png)
3.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其评估标准
目标实现程度是测定组织能否持续运行的重 要手段。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组织实际上试图求 得“满足”,而不是追求最大。决策的特征最好 是“令人满意”,而不是“最好”。
对于一般组织来说,测定其目标实现程度及效 果如何的标准有三个: 第一,有效性。指组织实现各种目标的能力, 它意味着组织能以最终实现全部目标的方式来安排
5.事业部型(斯隆模型)。最初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斯隆 创立,故称“斯隆模型”。它适用于产品多样化或从事多角化经 营的组织,并尤为适用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或所处地理位置分散 的大型企业与巨型跨国公司。
特点:管理原则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企业按产品类别、地区或经营部门分别成立若 干事业部。该项产品或地区的全部业务,从产 品设计制造一直到销售,全由事业部负责。各 事业部独立经营,单独核算,具有相对独立的 利益和自主权。 优点:组织高层主管摆脱了具体的日常事务, 有利于集中精力作好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提 高管理灵活性和适应性。有利于发展产品专业 化,有利于培养和训练管理人才。 缺点: 麻雀虽小,五赃俱全──机构重复, 造成管理人员的浪费。协作较差──各事业部 独立经营,相互协调困难。内耗大──各事业 部主管人员考虑问题往往从本部门出发,忽视 整个组织的利益。
(二)社会组织的的特征 (1)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群体;
(2)它的目标比较简单、明确;
(3)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4)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三)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通过手续加入的成员 (2)特定的活动目标
(3)明确的规章制度
(4)正式的组织机构与权威的领导体系 (5)一定的物质设施
第八章
社会组织
主要教学内容: 社会组织概述 社会组织结构
第六章 社会组织
![第六章 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2f0162ec4afe04a1b071de4b.png)
四、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
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是指未经明确规定而从组织成员的活动及相 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具有灵活性的关系模式。 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具有灵活性的关系模式。非正式结构有可能 危害组织目标,特别是当它和组织中的正式结构发生冲突时。 危害组织目标,特别是当它和组织中的正式结构发生冲突时。人 际关系学派的学者如梅奥等较为重视组织成员中的相互关系研究。 际关系学派的学者如梅奥等较为重视组织成员中的相互关系研究。 把非正式结构和“社会资本”和网络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把非正式结构和“社会资本”和网络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组织中之所以会产生正式结构,原因在于: 组织中之所以会产生正式结构,原因在于: 人具有情感性和多种需要, 人具有情感性和多种需要,正式结构和职位目标不可能完全满足 这些,只能靠非正式结构关系来满足。 这些,只能靠非正式结构关系来满足。 组织成员的相同性和相似性为非正式结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志趣相投)。 (志趣相投)。 经常互动,易于彼此了解(从相识到相知)。 经常互动,易于彼此了解(从相识到相知)。 非正式结构的灵活性可以弥补正式结构的不足。 非正式结构的灵活性可以弥补正式结构的不足。
2、帕森斯按照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分类,把组织分为经济生产组 、帕森斯按照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分类, 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等几种。 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等几种。 3、布劳从组织的受惠者角度把组织分为互惠组织、服务组织、 、布劳从组织的受惠者角度把组织分为互惠组织、服务组织、 经营性组织、大众福利组织等几种。 经营性组织、大众福利组织等几种。 3、以组织谋求人民顺从方式分类,分为强制型组织、功利型组 、以组织谋求人民顺从方式分类,分为强制型组织、 道德性或者说自愿型组织。 织、道德性或者说自愿型组织。 4、我国对社会组织的分类 、 我国主要从两个角度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 我国主要从两个角度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 一是以产业为标准,分为第一产业组织,包括农业、石油业、 一是以产业为标准,分为第一产业组织,包括农业、石油业、矿 产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组织,包括制造业、电力、 产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组织,包括制造业、电力、 建筑业等;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业两类,如邮电、 建筑业等;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业两类,如邮电、 旅游、银行、保险等。 旅游、银行、保险等。
社会学概论丨第四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丨第四章 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ce5a8866d4d8d15abf234e3b.png)
• 2、组织的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
• 由社会组织内部的两种基本关系: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形成。
• 纵向关系是组织内部的层级关系,既是组织内部的某种分工,又是组织权力的 分配,形成指挥——服从关系,这种纵向关系的制度化就是纵向结构;
社会体系的基本单位,没有发达的社会组织就没有现代社会; • 第二、现代社会的运行是以各种社会组织为基础的,社会运行重要地表现为各
种社会组织的运行、发展和更替。社会组织的运行状况反映着社会的面貌。
• (二)现代社会组织的发展 • 发展的方向:正规化、规范化 • 一方面,组织规模不断扩大 • 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中的规则日益正规化和复杂化
•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类型的变化 • 背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国企向独立的现代企业回归,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企业所有制的政治含义在减
弱,不同所有制企业越来越被置于相对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 • 单位组织的社会功能在弱化,城市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在推进,社区组织得到发展; • 在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村民自治组织——主要是村民委员会和
• 横向关系是组织内部处于同一层级的不同部门、不同成员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 的关系,反映了处于同一层次、相互关联的不同部分之间在实现组织的共同目 标时所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反映的是组织内部同一层级的分工合作关系。这种 分工合作关系的相对固定化就是横向结构。
• 3、组织结构的功能 • 明确组织成员及部门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 有利于统筹组织资源,特别是组织的人力资源去开展活动; • 使组织内的分工合作关系制度化,有利于内部沟通与组织的运行,提高组织效率; • 有利于保持组织的统一性;
06 社会组织
![06 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55242238e009581b6ad9eb33.png)
• 显目标和隐目标(非官方的)。
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
• 一、组织结构的涵义 • 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 三、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 • 四、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一、组织结构的涵义
• 组织结构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 相互关系形式。有稳定、明确、清楚的职权、 严格的沟通渠道。
• 大众福利组织:社会公众都是这类组织的受惠 者。如邮局、机场等。公共产品。
3、以组织谋求人们顺从的方式进行分类
• 疏远型组织:是利用职权指导个人或群体活动 的组织。
• 功利型组织:以实际性奖励和非实际性奖励为 基础的组织。如各类基金会等。
• 道德型组织:以劝导和感召来将人们的行为引 导到被认为是正确的轨道上的组织。如教会等。
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职位、部门之间正 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包括总 体结构和职务工作结构。
三、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
• 1目标任务; • 2有效管理跨度(控制跨度 ); • 3分工协作(工作专门化 、部门化); • 4统一指挥; • 5责权对等; • 6精简与效率; • 7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集权与分权 )。
控制跨度
• 一个主管可以有效地指导多少个下属? • 它决定着组织要设置多少层次,配备多少管理
人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控制跨度越宽,组 织效率越高。 • 近几年的趋势是加宽控制跨度。例如,在通用 电气公司和雷诺金属公司这样的大公司中,控 制跨度已达10-12人,是15年前的2倍。 • 加宽控制跨度,与各个公司努力降低成本、削 减企业一般管理费用、加速决策过程、增加灵 活性、缩短与顾客的距离、授权给下属等的趋 势是一致的。但是,为了避免因控制跨度加宽 而使员工绩效降低,各公司都大大加强了员工 培训的力度和投入。
社会学第十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第十章 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2eb93d30af45b307e87197e7.png)
社会组织的构成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1.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代表人物是T.帕森斯) 经济生产组织。例如,实业公司 政治目标组织。例如,政府机构和权力组织。 整合组织:这类组织主要涉及到调解和指导动机,为实 现社会制度的期望或促使社会各部分良好配合的组织。如 精神病院等。 模式维持组织:指那些具有“文化”、“教育”和“价 值承载”功能的组织。例如,教会和学校等。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是以产业为标准,分为三类组织: 第一产业组织:以自然为开采对象的产业组织形式,包 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 第二产业组织:指以第一产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产业, 包括工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类。 二是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 (1)国家机关编制的组织,包括国家权力、行政、司法 机关等组织,各级各类党派组织,全国政协及各地办事处, 人民团体等。 (2)国家事业编制组织,指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件、 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们文化、卫生等需要,经费实行预算 拨款的国家事业机构。包括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组织, 农、林、水利和气象等生产性组织等。 (3)国家企业编制组织,指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交通 运输和商业流通等活动、其产生的价值可用货币表现的相对 独立的经济实体,包括冶炼、农场、建筑业、铁路交通等
“霍桑实验”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 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 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 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 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 研究。
心理学家梅奥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一、照明实验。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 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工人生产效率与疲劳和单调感 等有关,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 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 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 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 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 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 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dfb019caaa00b52acfc7ca88.png)
2.派系结构的要素分析 A 派系:单位中的庇护关系网络 B 群众关系:群众处于派系的争夺点 C 权力:包括势能(在社会或单位中的位置带来 的能量)和活动力。 3.派系结构的外在形态与行动策略 (1)外在形态:藤状寄生型 (2)活动方式:幕后活动 (3)活动属性:转移性活动
B 由专家莱担任某职位,切断了“天才爱 好者”的通道,但却从整体上保证了工 作者的素质。 C 全日制的、带薪金的官员,相比传统的 组织管理体制而言减少了腐败的可能性 D 官员表现根据考试和形式标准莱评判, 这就减少了通过个人好恶或亲属关系莱 获得地位的可能性。 帕金森定律: A 工作的扩展是为了填充空余的时间 B 官员倾向于创造下属而不是创造对手 C 官员相互之间伟对方: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 2.地位: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3.角色:按一定规范表现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 4.权威:一种合法化的权力 三、组织管理方式: (一)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1.组织内部权力过于集中 2.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3.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适用范围:
(二)科层制 1.特征: (1)明确的分工 (2)有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 (3)稳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 (4)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 (5)量才用人 2.科层制的后果和帕金森定律 科层制的效率: A 尽管科层制运作过程在某些限制了创造力,但科 层制业保证了决策的形成来自于普遍化的规章制 度,而不是来自于个人的奇思怪想。
第九章 社会组织
由于这一章内容在行政管理学已经详细阐述, 我们主要涉及社会组织理论。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两种理解: 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 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狭义的组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 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 体。 一定目标 一定的心理结构 技术结构 有结构的整体活动
社 会 组 织
![社 会 组 织](https://img.taocdn.com/s3/m/64ce8e1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d.png)
.
.
(三)、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规范: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 2、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
的位置。 3、角色: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
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 即社会角色是指按一定规范 表现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 4、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
.
.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1.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 (代表人物帕森斯)
.
.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 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结构比较严密的制度化 的群体。 社会组织是次级群体的表现形式。 其主要类型有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文化组织。
.
.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1.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成员 2.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 3.具有一定的权威体系 4.具有规范的规章制度 5.一定的技术和物质设备
.
.
服务部门的行业可分为:
(1)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例如金融、保险、地质普 查、房地产、社区服务、旅游、信息咨询及各类 技术服务等;
(2)教科文卫等服务部门,包括的组织类别有教育、 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及社会 福利事业等;
(3)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派团体, 以及军队、警察和监狱等。
.
.
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
(1)国家机关编制的组织,包括国家权力、行政、 司法机关等组织,各级各类党派组织,全国政协及 各地办事处,人民团体等。
(2)国家事业编制组织,指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 件,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们文化、卫生等需要, 其经费实行预算拨款制的国家事业机构。
(3)国家企业编制组织,指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交 通运输和商业流通等活动,其产生的价值可用货币 表现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包括冶炼、各类农场、 建筑业、铁路交通、商业服务业系统等。
社会学第四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第四章 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7e6eb0b5a76e58fafbb00344.png)
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是组
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1)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 (2)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3)组织目标是组织活动效益和效率的标准 (二)组织目标的分类 主要与次要 长期与短期 平衡性目标与改进性目标 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1)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2)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 (3)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三)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规范 2.地位 3.角色 4.权威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规范、 地位、角色和权威,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单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
市场化、社会化 现代企业制度 “去行政化” 二、民间组织 (一)民间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二)民间组织的分类和功能 (三)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状况 三、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任务 (一)改革前后组织结构的变化 (二)转型时期组织结构变化的特点
第一,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相联系 第二,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相系 第三,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联系 五月花号 小政府、大社会 大政府、小社会
权威:指最有威望、最有支配作用的力量。某个人、某种思 想体系或某种组织,由于其活动内容的价值、功绩或品德被社会 所公认,就具有权威的意义。权威的适用范围、基础和体现者本 身,随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 会生活需要一定的权威。任何权威都是相对的。权威在实践活动 中逐渐形成。
权力:
制度化层面: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任人唯亲; (二)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第九章 社会组织
![第九章 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aea6a00e90c69ec3d5bb7523.png)
二、社会组织的涵义、特征与构成要素
3、构成要素 2、特征 (1)规范,指稳定的规则 ①特定的组织目标。 与规章制度。 ②一定数量的固定成 (2)地位,指人们在社会 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员组成的系统。 ③制度化的组织结构。(3)角色,指按照一定社 ④普遍化的行动规范。 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 位的行为模式。 (4)权威,指一种合法化 的权力。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
一、组织目标的含义与分类 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 的某种事实或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 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组织目标对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 (2)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3)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1、按照组织规模的大小,可将社会组织分为 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等不同类型。 2、按照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可划分为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3、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按照组织的功能和 目标,分为: ①经济生产组织 ②政治目标组织 社会组织 ③整合组织 ④模式维持组织
四、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与评估
评估目标实现程度及效果的标准有三个: (1)有效性 (2)效率 (3)人道主义或人文关怀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涵义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发、比较稳定的 相互关系形式。
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 参谋制、直线职能参谋制。 现代组织结构形式有:事业部制结构、矩阵制、 多维立体结构。
韦伯提出的科层是指一种理想类型,其主要特征有: (1)分工明确; (2)明确的职权等级; (3)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 (4)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分离; (5)量才用人; (6)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 (7)组织的一切活动都需有文字记录。
社会组织管理规定
![社会组织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8be073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0.png)
社会组织管理规定一、概述社会组织是指由公民自愿组成,非营利性,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
社会组织发挥着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的作用,因此,社会组织的管理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规定进行探讨。
二、设立与注册社会组织的准入与注册制度是社会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
根据《社会组织管理法》,社会组织应根据其性质和目的,在依法注册后合法开展活动。
注册机关应确保审核过程公开、透明,同时为社会组织提供便利和支持,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1.组织结构社会组织应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明确行政、监督、决策等职能部门,并规定职权和工作程序。
2.会员管理社会组织应建立健全的会员管理制度,包括会员资格的获取与取消、会员权益的保障、会员大会的召开等,以确保会员的权益得到维护。
3.内部管理社会组织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和防范内部风险。
四、活动管理社会组织的活动管理是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
社会组织应依法开展活动,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为确保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效果性,建议社会组织制定详细的活动管理规定,包括活动策划、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五、经费管理社会组织应建立健全的经费管理制度,确保经费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经费管理规定应包括经费来源、计划和使用等内容,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查。
六、信息披露和公开社会组织应主动向社会公开组织的基本情况、活动信息、财务状况等,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信息披露,如组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
同时,社会组织还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保密性。
七、监督与评估社会组织的监督与评估是保障其合法、规范运行的重要手段。
监督可以由注册机关、社会公众、自律组织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可以通过自我评估、第三方评估等形式进行。
八、异议处理和纠纷解决社会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异议处理和纠纷解决机制,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理。
七、社会组织
![七、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20df1739b52acfc789ebc957.png)
♪ (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 1.一定数量的成员 ♪ 2.明确的目标 ♪ 3.共同的规则 ♪ 4. 权威的领导体系 ♪ 5.一定的物质基础
环境
组织
社会结构
技术
目标
参与者 利维特:组织模型图(钻石模型)25
组织目标
♪ 指导行为方针的选择
♪ 吸纳的属性、认同和义 务的来源
♪ 吸引外部拥护者的象征 性资产 (如“希望工程”的标志)
狭义: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有意识的组 合起来的群体。企业、政府、学校、医院、 社会团体。是为了特定目标而组建的稳定的 合作形式。(非营利部门的组织)
♪ 广义上的“社会组织”
由人组成的组织,企业、政府、学校等,都可成为广义上的 社会组织。
狭义社会组织
• 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一种基于一定社会关 系而形成的会员制组织,其特点是以人及其 社会关系为基础;
– 教育事业 • 民办学校、培训中心、专修学院等
– 卫生事业 • 民办诊所、医院、康复、保健、卫生、疗养院(所)等
– 文化事业 • 民办表演团体、文化馆、图书馆等
– 科技事业 • 民办研究院、技术评估中心等
– 体育事业 • 民办体育俱乐部、体育场等
– 劳动事业、民政事业、社会中介服务业、法律服务业等
学校组织
下设许多团体
从层次上看,组织高于团体,团体在地位上隶属于某个组织。
因此,可以把团体称为组织,不会把组织称为团体。
相对团体而言:组织是正式团体;
相对社会而言:组织是一切团体和制度的复合体,是一种社 会设施;
相对于人类一切个体成员来说:组织是社会, 是有组织、有 制度的人群。
组织是日常生活和多学科中的常用名词。
♪ 组织运作的评估标准
第六章 社会组织
![第六章 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3bcc751716fc700aba68fc09.png)
认为人的行为的积极性 程度与他对组织的工作 过程、成果的分配过程 的看法有关,当人们认 识到他的工作与其利益 密切相关时,他的工作 积极性就高。
认为如果组织成员 感到自己得到了公 平的对待,他就有 积极性的行为;反 之,则会变得消极。
组织中的政治
组织的政治学分析认为,组织并不是和谐的整体, 而是充满利益冲突的。
依组织中的 权威性质或 组织对成员 的控制方式 分类(艾兹 奥尼)
强制性组织:建立在暴力基础之上的、以强迫手段使 其成员服从的组织,如监狱、精神病院、军队。 功利性组织:是通过金钱和物质报酬对成员进行控制 的组织,如工商业组织。 规范性组织:是用规范(通过规范的内化)对其成员 进行控制的组织,如宗教组织。
家长制存 在的条件
一是组织的规模小、内部分工不发达、组织中的技术比较单一、 外部环境比较稳定,这些使得家长制可以应付。 二是组织的建立与最高领导人的努力有关。这种组织多是最高 领导人一手创办的,或(因其资历和与上层的关系而)对 组织的发展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三是组织成员的臣民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
泰罗: 科学管理理论
组织
引申指将原本单独、分散的人或物以一定方式 聚集起来、汇合起来,形成联系或共同活动, 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效果。
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所有的人类共同生活的群 体,包括家庭、邻里和同辈群体等初级群体在 内的一切社会群体。
社会组织
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 而以理性化的成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具 有固定的分工合作机制的社会群体。如企业、 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
社会组织 有正式结构 或结构的紧 密程度
正式组织: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 正式组织对成员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所享有的权利以 及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规定,成员在组织活动和交往 中必须严格遵守组织纪律。 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成员 所承担的责任通常没有明确的说明,成员在组织活动中较 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或利益与他人交往,并鼓励建 立一定的情感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瑞敏说:“企业的竞争,
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唯 有高扬品质高雅的企业文化, 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海尔人自豪地宣称: “要么不 干,要干就要争第一”
海尔集团的企业内部经营理念有:“ 用户都 是对的” ,“真诚到永远” 。海尔的企业 精神是“追求卓越,永不满足”并追求
“敬业报国”的信念 。海尔集团在陶铸自 己的企业理念,提出:“名牌战略”的过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组织概述 社会组织的目标 社会组织结构 社会组织管理
思考题
1、许倬云 从历史看组织 台北:洪健全基金出版 社,1977
2、朱国云 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 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1977
3、杨晓民,周翼虎 中国单位制度 北京:中国 经济出版社,1999
中,曾有过令人心惊的举动,张瑞敏赴青岛 电冰箱厂上任之初,为了使全体员工从观念 上真正认识到"质量是产品走向国内国际两个 市场的通行证"这一概念,曾下令员工将76台 不合格的电冰箱当众砸掉,使全体员工为之 震撼。之后,海尔人通过数年奋斗,终于在 1998年夺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据有关报刊介绍,张瑞敏1949年生于山 东省青岛一个普通家庭,他在母亲典雅舒 缓的气质影响下,自踏入社会,就奉行
红十字会
3、根据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划分(艾兹 奥尼)
(1)强制组织 (2)功利组织 (3)规范组织 4、以组织人数多少来划分 (1)小型组织 (2)中型组织 (3)大型组织 (4)巨型组织
世界气候组织
(二)我国组织的分类:
1、根据产业标准分
(1)第一产业组织
(2)第二产业组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国际渔业组织
(1)有效性 (2)效率 (3)人道主义或人文关怀
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
58岁学开车,她对一些 新事物、新知识,也都 充满好奇,每周她要工 作70多个小时,虽然年 纪已过花甲,她还在学 习电脑、了解网络、如 饥似渴地读书,甚至还 拿起了英语课本,从没 放弃过学习。
在海尔,杨绵绵无疑是一个将帅级 的人物,对于管理艺术,她有这样一套 理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三 商”,即智商———能准确地理解事情; 情商———心理素质要好,要有一种积 极向上的心态;韧商———要有一种百 折不挠的精神,摔倒了再爬起来。“对 于一个领导者而言,光有情商和智商还 不行,关键还是要有韧商、韧性,这条 最难达到。”
“礼之用,和为贵”及“和而不同” 的人
生理念。在个人修养方面,张瑞敏不吸烟, 不喝酒,对上,孝敬 高堂令尊,对下,对 子女极爱,对妻 子,极为专情,多方面表 现出一位大企业家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 仁爱之情。
第三节
社会组织结构
涵义 类型 我国转型期组
织结构的特点 和任务
第二节 组织目标
涵义及分类 制定和实施 影响组织目标
的因素 组织目标实现
程度及其效果
一、组织目标的涵义及分类
涵义——指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在一定时间内 通过自身活动所追求和实现的未来事物的状态。 它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方向和前途,也是组织活动 的依据和动力。
组织目标的作用
1、指明方向
2、激励作用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和 目标和管理方式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社会 组织的构成要素和目标、掌 握组织的结构与管理方式。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是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组织中非正式结构的功能、 转型期组织结构变化的特点 及家长制与科层制的区别, 其中难点是组织中非正式结构的功能。
思考题
简述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简述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简述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结构的功能 转型时期组织结构变化的特点 论述家长制与科层制的区别
新欧共体 世界贸易组织
(二)特征
1、有明确、特定的目标 2、规模上往往是大型甚至是巨型群体 3、成员关系是较正式的间接的次级关系,很少有浓厚的
感情 4、成员互动往往遵循正式规章进行、行动有较多限制,
自由少 5、组织内部有周密、明确的劳动分工和权力分配
国际粮农组织
(三)构成要素
1、一定数量的人员 2、特定的目标 3、正式的规范 4、权威的分层体系 5、技术设施
否可行,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以及重新 考察和评估目标,及时进行修正。 (2)检查所制定目标是否为组织实际追求的目 标。
三、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1、文化环境因素对目标的影响(经济、社会 和政治环境)
2、组织内部不同目标层次的相互影响
3、组织参与者对目标的影响
四、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其评估
测定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的标准
石油输出国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分类
(一)一般国际上的组织分类
1、按照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划分(帕森斯) (1)生产组织 (2)政治组织 (3)整合组织 (4)模式维持组织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2、根据组织的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划分 (布劳和斯科 特)
(1)互利组织 (2)工商组织 (3)服务组织 (4)公益组织
4、于显洋 组织社会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1
5、[美] 纪·班佛尼斯特 合成21世纪 西安:陕西 旅游出版社,1998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涵义与要素 分类 社会组织的
体系
一、涵义与要素
(一)涵义——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
而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程序明确、责任分 明、协作统一的社会群体。
(3)第三产业组织
中国环保组织
2、根据组织机构的性质分
(1)国家机关编制的组织
(2)国家事业编制的组织
(3)国家企业编制的组织 3、根据组织的功能分 (织的体系
社会组织的体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组织相互关系的总和,是由部分组织组成 的整体。 (一)行业体系 (二)社区体系 (三)综合组织体系
3、管理的基础 4、影响组织的管理方式和过 程
分类:1、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2、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3、平衡性目标和改进性目标; 4、显目标和隐目标
二、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原则
1、互惠原则 2、评估原则 3、选择原则
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当的机会 2、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监督检查 (1)检查所制定目标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