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804ac79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3.png)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除了细菌和古菌之外,还有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们是生命中最简单的形式之一。
这些微生物通常是单细胞的,它们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但是它们有一些复杂的细胞器,例如嗜热菌的囊泡,可以与细胞内和外环境发生互动。
嗜热菌嗜热菌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原核微生物,它能够在极端高温的环境下生存。
这些微生物可以生存于超过70℃的温度下,甚至可以在已知的最高温度下93℃生存。
这种微生物生活在许多环境中,包括热泉和地下油藏中。
最著名的是热喷泉中的代表之一,也就是地球上最早被发现的嗜热菌——极限嗜热菌。
嗜热菌有一个特殊的囊泡结构,可以吞噬细胞外的物质和颗粒,用于能量和营养的来源。
厚壁菌厚壁菌是一种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命体。
它们也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和细菌、古菌和嗜热菌一样,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厚壁菌的最大特点是它们的细胞壁非常厚,可以承受高温、低温、强酸、强碱和高压等极端的环境条件。
在低压(如太空中)条件下,厚壁菌进入什么被认为是“休眠”状态,所以有些人认为这种微生物可以存活于航天器中,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时候,可以通过寻找厚壁菌的存在来判定某个地方是否适合生命存在。
非典型细菌非典型细菌是一类原核微生物,它们不同于正常的细菌,因为它们比较大,细胞壁不太明显,且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
一些非典型细菌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游离酸耐菌、核糖体肺炎支原体等。
其中,核糖体肺炎支原体属于霉切菌属的“硬币”(shaped like a coi n),是一种非常常见却很难被发现的微生物,其生活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上,长期感染可以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除了细菌和古菌之外,其他原核微生物的种类还有许多,但它们的数量相对较少,研究不够深入。
这里就介绍四种比较常见的原核微生物,嗜热菌、厚壁菌、非典型细菌、核糖体肺炎支原体。
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能力。
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了解这些微生物同样很有意义。
医学-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共48页
![医学-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共48页](https://img.taocdn.com/s3/m/727171ff376baf1ffd4fad80.png)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医学-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04c98f36960590c69fc3766a.png)
❖ 耐低温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物质:内毒素样物质、主要外膜蛋白 ❖ 所致疾病:
沙眼;包涵体结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 沙眼衣原体肺炎;性病淋巴肉芽肿
沙眼
传染源:人 ❖ 眼--眼,眼--手--眼 ❖ 眼结膜上皮增殖,包涵
或球杆状,G-,严格细胞内寄生,与节肢动物 关系密切,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原核细胞型微生 物。
特点
❖ 专性细胞内寄生、二分裂繁殖 ❖ 含DNA和RNA ❖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吸血节肢动物为储存宿主、
传播媒介 ❖ 杆状或球杆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 大多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 ❖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硬下疳
Ⅱ期梅毒
二期梅毒(肛周扁平湿疣)
面部皮肤树胶样溃疡
三期梅毒疹
Ⅲ期梅毒
三期梅毒疹(鞍鼻)
Ⅲ期梅毒
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
❖引起胎儿的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 ❖大部分患儿初生时无症状,通常于2-3周后发病,多
个器官和系统受累。 ❖肝脾肿大 、血液系统 疾病、粘膜上皮损害 、骨损伤
钩端螺旋体
➢ 形态:螺旋状,暗视 野显微镜观察
➢染色:G-,镀银染色呈 棕褐色
➢培养:Korthof培养基 ➢传染源:鼠、猪 ➢所致疾病:钩体病
➢ 致病过程
钩体随感染动物尿液 污染 水或土壤(疫水)
接触
局部繁殖
血(钩体血症)
心血管
多脏器损害:肝脏、肾脏、脾脏
中枢神经系统
肺出血型; 流感伤寒型; 黄胆出血型; 肾衰竭型
(最常见 )、肾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脑积水、颅 神经受累、视神经萎缩、瘫痪及惊厥)、眼受损 等.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形态结构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形态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6959342f18583d0496459f0.png)
第一节细菌一形态(一) 形状:基本形状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螺旋菌1.球菌基本形状:圆球形、扁圆球形、椭圆球形种类(依子细胞的空间排列方式分):➢单球菌一个方向分裂子细胞分散➢双球菌一个方向分裂子细胞成对排列➢链球菌一个方向分裂子细胞链状排列➢四联球菌二个方向分裂,子细胞田字形排列➢八叠球菌三个方向分裂,子细胞立方形排列➢葡萄球菌多个方向分裂,子细胞葡萄状排列2.杆菌基本形状➢杆状➢圆柱状➢同一种杆菌宽度比较稳定,长度易变种类➢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大多数杆菌菌体分散存在,如鼠疫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麻风杆菌、痢疾志贺氏菌➢有些呈链状排列、栅状排列、八字形排列,如苏云金杆菌。
3.螺旋菌基本形状➢弯曲杆状➢包括o弧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逗号形,如霍乱弧菌o螺旋菌菌体回转如螺旋状,如红螺菌(二)大小单位➢微米➢1mm=1000μm➢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0.5-2.0微米➢杆菌宽度与球菌相似,长度:0.2-8.0微米➢螺旋菌大小以菌体两端点间距离表示(三)影响细菌形状和大小的因素➢菌龄➢环境条件o环境条件适宜的幼龄菌,表现正常的大小和形态o环境温度偏高、营养条件失调的老龄菌,菌体萎缩二、细菌的细胞结构➢所有的细菌都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o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原核)➢某些细菌有特殊结构o如鞭毛、荚膜、芽孢等(一)基本结构1.细胞壁·功能a)维持细胞外形b)保护原生质体,在渗透压不宜的环境中保持生命力Gram staining➢1884年丹麦医生C.Gram➢涂片→结晶紫初染(紫色)→碘液处理→乙醇脱色→复红复染(红色)➢除支原体、螺旋体、细菌L型外,所有原核生物均有细胞壁,可区分为Gram阳性或阴性菌,两者在化学组成及细胞壁结构上差异显著可能原理➢结晶紫-碘复合物o阳性菌壁厚,肽聚糖含量高,结构紧密,含脂量少;酒精脱色,肽聚糖不溶于酒精,紫色不褪,复染不能进行o阴性菌相反➢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特有的化学组成,青霉素等能破坏其结构或抑制其合成2.细胞膜(细胞质膜)功能a)物质转运与营养作用,渗透屏障b)呼吸作用与生物合成作用中心化学组成蛋白质 60-70% 磷脂 20-30% 多糖 2%3.细胞质:细胞膜内、除细胞核外的细胞物质形状a)无色、透明、粘稠、胶状成分b)水、蛋白质、核酸、脂类等构成c)核糖体、载色体、颗粒状内含物、气泡等4.细胞核➢没有核膜,称拟核、染色质体➢功能o贮存遗传信息➢很多细菌带有质粒o环状DNA分子,可复制、转移(二)某些细菌的特殊结构1.鞭毛a)部分细菌菌体表面产生的细长、波浪形丝状物A.有鞭毛的细菌种类➢大多数球菌无鞭毛o部分杆菌有鞭毛o所有孤菌,螺旋菌均有鞭毛o一些真核生物亦有鞭毛B.鞭毛着生位置➢依鞭毛着生位置➢侧生鞭毛菌➢周生鞭毛菌➢端生鞭毛菌C.结构D.功能➢与细菌运动有关o运动机制未详➢除具鞭毛的细菌能运动外o粘细菌、蓝细菌能滑行运动、但限于固体培养基上o螺旋体借助轴丝运动2.荚膜➢细菌细胞壁表面覆盖的一层松散的粘液性物质o具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于细胞壁---- 荚膜o没有明显边缘,可扩散到周围环境---- 粘液层➢菌胶团:多个菌体共一个荚膜A.荚膜对细菌菌落的影响➢S型菌落:能产生荚膜细菌,表面光滑(smoth)➢R型菌落:不能产生荚膜细菌,表面干燥,粗糙(Rough)B.功能➢保护菌体o免受干燥➢体外贮藏营养物质3.芽孢➢某些细菌到了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在营养细胞内形成对不良环境条件具较强抵抗力的内生孢子(休眠体)➢形状:o圆形,椭圆形,圆柱形➢表面形状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球菌o生孢八叠球菌属➢杆菌o好气性芽孢杆菌属o厌气性梭状芽孢杆菌属➢能否形成芽孢是种的特征,与环境条件无关o能形成:到一定生长阶段即形成o不能形成:条件再恶劣都不能形成结构➢孢外壁:含耐热物质DPA(吡啶2.6一二羧酸)➢芽孢衣➢皮层➢核心形成:营养细胞部分原生质浓缩失水而成作用➢抵抗不良环境o抗热: 营养细胞 100℃ 10分芽孢 121℃ 20—30分o抗干燥o抗药性➢保存生命力:遇适宜环境,吸水膨胀,发芽生长三、细菌繁殖与群体结构1.繁殖➢裂殖:无性繁殖,进行细胞横分裂➢速度o 20—30分/代o比植物快500倍,比动物快2000倍o条件适宜,1个细胞 4万亿亿(24hours)2. 群体结构➢菌落(colony) :固体培养基上,局限在一处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落➢菌苔:斜面或平面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连片培养物➢菌膜、菌环等3. 菌落描述➢大小、形状➢隆起形状、边缘情况➢表面状态、表面光泽➢质地、颜色➢透明程度如黄单胞杆菌菌落描述为:➢较大,圆形,高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表面金色光泽➢粘,黄色➢不透明第二节放线菌(Actinomycetes)特点➢大多数为Gram阳性菌➢具有发育程度不同的分枝丝状体➢产生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等无性孢子进行繁殖➢产生抗菌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春雷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等)一.分布➢腐生➢分布区域o土壤为主o空气、淡水、海水为辅➢在含水量较少,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中分布最多二.形态结构o单细胞o原核不断复制,细胞不分裂,菌丝无隔膜o菌丝直径0.5-1mm,长度和分枝无限制➢结构完整o壁、膜、质、原核构成菌丝种类依形态和功能分: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一级菌丝➢位置:伸入培养基内,可产生色素➢功能:吸收营养物质、水分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位置:生长在培养基表面向空间伸展➢功能:繁殖,输送养分、水分孢子丝➢位置:由部分气生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形成,可产生孢子➢功能:繁殖、孢子着生➢形状:直形、波浪、轮生、螺旋状三.放线菌繁殖与菌落特征1.繁殖➢菌丝片段(诺卡氏属放线菌)➢无性孢子o分生孢子o裂殖方式形成(链霉菌属)o孢囊孢子o菌丝顶端形成孢子囊,内有孢囊孢子(游动放线菌科)2.菌落特征➢菌丝组成➢质地致密,表面干燥,多皱➢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起四、代表属➢原核生物界、放线菌目、14科、56属➢与食品工业关系密切的有: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第三节.蓝细菌(cyanobacteria)——又称蓝绿藻、蓝藻1分布:水域(池塘、湖泊、海洋)、土壤、岩石、树皮等2 形状➢单细胞➢直径或宽度3~10um3 结构➢中心:核区➢周围o细胞质o含色素、叶绿素a 、藻胆蛋白(藻蓝素、异藻蓝素、藻红素)4 特点➢进行光合作用:放氧、光能自养➢分布广泛、生活力强➢部分能固氮➢代表属:微囊藻属(Microeystis)、鱼腥藻属(Anabaena):红萍鱼腥藻第四节、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纪念H.Ricketts :1909年研究斑疹伤寒感染而去世➢症状:头痛→寒战、高烧→皮疹→心力衰竭死亡(12~17日)1 形状结构➢球形: 0.2~0.5um➢杆状:0.3~0.5×0.3~2um➢细胞结构完整2 特点➢Gram阴性菌➢专性细胞内寄生,离开寄主不能生存➢通过节肢动物在宿主中传播:如虱(shi)蚤(zao)蜱(pi)螨➢不引起节肢动物致病,叮咬传播给人类等。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后答案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f916a4bb68a98271fefab1.png)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病原生物学绪论一、名词解释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症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的目的的一门科学二、填空题1.细菌学、病毒学和其他微生物三大部分2.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3.活细胞,非细胞型微生物。
三、选择题1.E2.C3.C4.E5.E第二章细菌概述一、名词解释1. 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结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2.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成为正常菌群.3.无菌操作: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控制环境、用具,使之处于无菌状态,即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4.败血症:细菌由炎症局部进入血液,并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产毒素引起全身性亚种的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
5.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填空题1.7.2-7.6,37℃2.急性期恢复期4倍或4倍以上3.103kpa 121.3℃15~20min4.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培养应用高渗培养基5.抗毒素血清丙种球蛋白三、选择题1.A2.E3.B4.A5.E6.E7.A8.C9.C 10.E四、简答题1.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异同?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组成由聚糖、侧链、交联桥由聚糖、侧链构成疏松二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医院感染:肺炎、胸腹腔炎症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5.试分析菌群失调发生的原因,怎么预防菌群失调症。
病原微生物题库(带答案)
![病原微生物题库(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244a9958fb770bf68a552d.png)
2.免疫耐受具有免疫应答的某些共性,它们均需 产生,并具有 性和 性。(经抗原诱导 特异 记忆)
3.名词解释
1.初次免疫应答: 机体初次接受适量抗原免疫后,需经一定(较长)潜伏期才能在血清
中出现抗体,该种抗体含量低,持续时间短;抗体以IgM分子为主,为低亲和性抗体。这种 现象称为初次免疫应答。
E.骨髓和胸腺
5.免疫活性细胞是指(E)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
B.淋巴细胞系、红细胞C.粒细胞系、红细胞
D.淋巴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E.T、B淋巴细胞
2.填空题
1.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有 、 和 等。
(单核-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B细胞)
2.细胞因子可以 、 的方式作用于产生细胞本身和(或)邻近细胞,也 可通过 方式作用于远处的细胞。(旁分泌 自分泌 内分泌)
、注射的方法,可以避免发生过敏反应,称为。(小剂量、短间隔(20~30min)、多次)
3.Rh阴性母亲首次分娩Rh阳性胎儿后,为预防再次妊娠时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 可于分娩后小时内给母体注射。(72、Rh抗体)
三、名词解释
1.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Ag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Ag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又称为变态反应或过敏性反应。
(4)诱导胸腺细胞分化。
第七章免疫应答
一.选择题
1.T细胞识别的抗原是(D)A.可溶性的蛋白质抗原B.游离的蛋白质抗原
C.类脂抗原
D.与MHC结合并表达于细胞表面的抗原肽片段E.多糖类抗原
2.APC处理过的外源性抗原与MHC结合后提呈给(B)
A.B细胞B.CD4 T细胞C.CD8 T细胞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课堂PPT)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914bb627d3240c8547efbd.png)
代原体的空泡,成熟包涵体内含有大量原 体。
14
3、培养:不能人工培养,必须细胞培养。 4、抵抗力:耐寒不耐热,对常用消毒剂敏
感。对多种抗生素也敏感。
15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所致疾病 通过接触、血液等传播,引起多种疾病。
31
32
主要包括:
疏螺旋体 密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33
二、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钩体长短不一,有16—18个螺旋,密而规 则,一端或两端呈钩状,如:S、C状,多数不致病, 少数致病。 2、染色:G-,但不易着色,通常用硝酸银镀银染色, 呈棕褐色。 3、培养:营养条件要求较高,需要血、血清、VitB1、 B6、B12液5—7天(25—30℃)呈云雾状生长 4、抵抗力;强,耐冷不耐热,在水中数月不死,加 热55℃10分钟可灭活,对青霉素敏感。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
第一节 支原体(P224)
支原体(mycoplasma)比细菌小而比病毒大 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现已知的有64种。
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为:
肺炎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生殖器支原体 溶脲脲原体等
2
特点:
1、无细胞壁,呈多形性; 2、是目前知道的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
19
特点:
1、专性细胞内寄生 2、多为人畜共患病原体,所致疾病多为自
然疫源性疾病。
20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多种形态如球杆状或杆状, G-,但不易染色,常用Giemsa染色。有细 胞壁。
2、培养:细胞内寄生,所以采用动物接种、 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
3、抗原构造: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与变形 杆菌某些菌株(如OX19、OX2等)的菌体 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fe9d51db83d049649b6658ef.png)
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 (第二次菌血症)
高热、头痛、皮疹 病理部位: 血管
三、诊断与预防
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采集:急性期血液和双份血清 2、分离培养:豚鼠 3、血清学试验:外斐反应
预防和治疗
预防
1、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及储存宿主 2、特异性:鼠肺疫苗(全细胞灭活疫苗)
鼠等 幼虫
幼虫(第二代) 人等
稚虫 成虫 卵
恙虫病的传播方式
(chlamydia)
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 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 型微生物 。
生物学性状
原体(elementary body,EB) 始体(initial body) 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 发育周期
分离培养 接种鸡胚卵黄囊或传代细胞 核酸检测
防治原则
注意个人卫生,不用公共毛巾、脸盆等。 无特异预防方法。 抗生素治疗。
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 trachomatis
传染源:人
沙眼生物型、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LGV
生物型)、鼠生物型
对人不致病
沙眼生物型
汤飞凡,1955,鸡胚卵黄囊接种法, 14个血清型
(rickettsia)
严格细胞内寄生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 引起人畜共患病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多形态性:球杆状或杆状 G 姬姆萨染色(紫色)
培养特性
活细胞(五日热巴通体除外) 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细胞培养
抗原结构
群特异性抗原: 脂多糖,可溶性, 耐热 ——脂多糖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有共同抗原
治疗
斑疹伤寒
氯霉素、四环素,禁用磺胺类药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医学课件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e792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a.png)
欢迎来到《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医学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讨微 生物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原核细胞的特点,讲解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分类, 并且介绍一些常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我们还将讨论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 重要性,以及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最后,我们会进行总结 并展望微生物领域的未来发展。
2 细胞壁存在
原核细胞通常具有细胞 壁,可以提供细胞的结 构支持和保护细胞。
3 单细胞生物
原核细胞是单细胞生物, 不同于多细胞生物的复 杂组织结构。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分类
古细菌
古细菌是一类生存于极端环境 下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
蓝藻菌
细菌是最常见和广泛存在于自 然环境中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蓝藻菌是一类能够进行光合作 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肉眼无法看见的生 体,包括细菌、真菌、病 毒等。
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可以根据细胞结构、 生长环境、代谢方式等进行 分类。
重要性
微生物在生态圈、人类健康 和食品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原核细胞的特点
1 无真核细胞核
原核细胞没有真核细胞 核,其基因组以环状 DNA形式存在。
常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沙门氏菌
常见的致病细菌,与食物中 毒和肠道疾病相关。
乳酸杆菌
一类有益菌,常见于乳制品 和肠道益生菌制品中。
放线菌
产生许多重要的抗生素的细 菌,用于药物的生产。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1
疾病原因
微生物是许多传染病和疾病的病原体,了解微生物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2
抗生素研发
微生物是许多重要抗生素的来源,研究微生物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
其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PT课件
![其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db437d172ded630b1cb6b6.png)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一、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M. Pneumonia)是人类支原体肺 炎的病原体。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 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 肺炎。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 青少年最高。临床症状较轻,仅一般的呼吸道症状, 或无症状,但也有个别死亡报道。一年四季均可发 生,但多在秋冬时节。
1
第一节 概 述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支原体的大小为0.2~0.3m,可通过滤菌器, 无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革 兰氏染色不易着色,故常用Giemsa染色法将其染成 淡紫色。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较多,约占36%,对 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一定作用。
2
凡能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二性霉素B、 皂素等)均可引起支原体膜的破坏而使支原体死 亡。细胞膜外还产生一种由多聚糖构成的荚膜, 与毒力有关。支原体基因组为一环状的双链DNA, 分子量小(仅有大肠杆菌的五分之一),合成与 代谢很有限。有的支原体的一端有一种特殊的顶 端结构(terminal structure),能使支原体粘附 于宿主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与致病性有关。
胞膜,不同种支原体都有特异性抗原,很少有交 叉反应,具有型特异性。应用生长抑制试验 (Growth inhibition test,GIT)、代谢抑制试 验(Metabolic inhibition test,MIT) 等可鉴定支 原体抗原,进行分型。
11
(五)抵抗力
对环境渗透压敏感,渗透压的突变可致细胞 破裂。对重金属盐、石炭酸、来苏尔和一些表面 活性剂较细菌敏感,但对醋酸铊、结晶紫和亚锑 酸盐的抵抗力比细菌大。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 生素如青霉素不敏感,但红霉素、四环素、链霉 素及氯霉素等作用于支原体核蛋白体的抗生素, 可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7cf89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b.png)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原核生物是指细胞内没有真核膜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古菌两大类。
本文将重点介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
一、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简单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真核膜、内膜系统、线粒体、叶绿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其细胞壁和细胞膜是维持细胞完整性和物质交换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抗生素和病毒的主要靶标。
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单一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单环DNA,通常位于细胞质中,没有真核生物中复杂的染色体结构。
细菌和古菌的基因组大小差异较大,细菌的基因组大小一般在1-10Mb之间,而古菌的基因组大小则在0.5-5Mb之间。
三、原核生物的代谢多样原核生物的代谢多样,可以利用多种有机和无机物质进行能量代谢和生物合成。
细菌和古菌的代谢途径有很大的差异,古菌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利用硫化氢、甲烷等化合物进行能量代谢。
四、原核生物的生存环境广泛原核生物的生存环境广泛,可以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包括水、土壤、空气、生物体内等。
细菌和古菌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五、原核生物的繁殖方式多样原核生物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二分裂、芽生、孢子形成等。
细菌和古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有些菌株可以在短短几小时内繁殖成千上万个细胞。
六、原核生物的对人类的影响原核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很大,有些细菌和古菌是人类的益生菌,有利于人类的健康;而有些细菌和古菌则是人类的病原菌,可以引起各种疾病,如肺炎、痢疾、结核病等。
综上所述,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简单、遗传物质单一、代谢多样、生存环境广泛、繁殖方式多样等特点,对人类的影响也十分广泛。
因此,对原核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章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内容
(一)支原体
1.共同特征
(1)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主要有球形、棒状、哑铃状和长丝状。
革兰阴性菌,但不易着色。
2)培养:培养时需加高浓度的血清以及提供脂肪酸和胆固醇,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状菌落。
3)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支原体完全缺乏合成细胞壁的能力。
4)抵抗力:不耐干燥,不耐热,易被消毒剂灭活,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敏感。
5)种类: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
(2)致病性
1)种类多,但对人致病的仅有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等。
2)在肺炎支原体及其他的几种致病性支原体上,可在长丝状菌体的一端形成一吸附结构,黏附于宿主细胞,在致病中起作用。
3)支原体的表面存在膜蛋白,糖脂等抗原。
2.主要致病性支原体(表1-24-1)
表1-24–1 主要致病性支原体比较
名称特性所致疾病
导致间质性肺炎合急性细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纺锤状,革兰阴性,无细胞壁,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
状菌落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溶脲脲原体以球形为主,单个或呈双排列,G- ,姬姆萨染色呈蓝色,营养
要求高
(二)衣原体
1.衣原体的共同特征
(1)形态与染色:为球形或椭圆形,革兰阴性,有细胞壁。
(2)发育周期:二分裂方式繁殖,在宿主细胞胞质内形成包涵体。
(3)培养特性:专性细胞内寄生,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4)抵抗力:抵抗力弱,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5)分类: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
2.主要致病性衣原体(表1-24-2)
表1-24-2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的比较
名称生物学特性治病物质所致疾病
沙眼衣原体呈球形或椭圆形,姬姆萨染成紫红
色,抵抗力弱内毒素样物质,主要外
膜蛋白
沙眼,包涵体结膜炎,泌尿生
殖道感染,性病淋巴肉芽肿
肺炎衣原体呈梨形,只有一个血清型同上呼吸道感染
(三)立克次体
1.共同特征
(1)体积:小于细菌大于病毒,形态以球杆状或杆状为主。
革兰染色为阴性。
(2)培养:专性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3)所致疾病:为动物源性疾病,多数为人畜共患病。
(4)对抗生素敏感性:对多数抗生素敏感,但磺胺可刺激其增殖。
(5)种类: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
2.主要的致病性立克次体(表1-24-3)
表1-24-3 主要的致病性立克次体
名称所致疾病媒介昆虫贮存宿主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人虱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鼠蚤鼠恙虫立克次体恙虫病恙螨野鼠(三)螺旋体
1.概况
(1)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大小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
(3)与细菌相似,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二分裂方式繁殖和对抗生素敏感。
(4)螺旋体在自然界和动物体内广泛存在。
(5)对人致病的主要是钩端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
2.主要的致病性螺旋体(表1-24-4)
表1-24-4 主要致病性螺旋体
名称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或C、S形,
G-对青霉素敏感
内毒素样物质、溶血素、细
胞毒性因子、致细胞病变作
用物质
引起钩端螺旋体
病
梅毒螺旋体呈致密而规则的螺旋,两端尖直,
Fontana镀银染色成棕褐色,对青
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敏感
荚膜样物质、透明质酸酶引起梅毒,后天
梅毒分为I、II、
III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