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微点冲关夺分 第二章 审题答题规范再强化 微专题二 答题规范再强化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专用考前微点冲关夺分课件:第二章 审题答题规范再强化 微专题一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专用考前微点冲关夺分课件:第二章 审题答题规范再强化 微专题一

二、古诗词鉴赏 1.(2014·江苏,10)(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本阅读 (一)散文 1.(2013·江苏,11~14)(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 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 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江苏,10)(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重难点08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主观试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08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主观试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2)防止遗漏要点。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相关文字做层次分析,并注意按分值分列条目。
(3)大多数考生做此类试题一般使用直接摘录法,这种方法用在某些试题的某个点上是合适的,但大多数试题的很多要点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某些关键词语进行组合,换个角度转述,用一个更“上位”(上一个层次)的词加以概括;有的则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D.短褐穿结:见东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中国第一位山水诗人。
【答案】 D
【解析】“安贫乐道”错,“短褐穿结”形容衣衫褴褛。
3.作者在素材的组织和剪裁方面别具匠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以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从劝业场、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张一元一直到小吃摊,脉络消晰。 ②点面结合。文中作者选取六必居、内联升和瑞蚨祥具有代表性的三处老字号,以点带面,展现了大栅栏以至整个古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 ③详略得当。作者详写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而对劝业场、张一元等一带而过。
【解析】这道试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布局谋篇,可以看出作者匠心独运,以行踪为线索来介绍,思路清晰。
4. 文章开头说逛大栅栏“是我一生中清晰而快乐的记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句话的作用。(6分)
【答案】①内容上,概括了老北京的传统陈设、历史文化故事和美味食品等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主旨上,突出这些经历给作者带来美好的享受。作者感受到老北京厚重的文化韵味和魅力。(或表达了作者对老北京厚重的文化韵味和魅力的喜爱。)③结构上,总领全文。④阅读效果上,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重难点08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主观试题
1.确定区间,整合答案:
首先,根据题干寻找答题区间,确定答案存在于哪些段落,再根据题干中要求概括的方向性词语锁定具体的“信息块”,甚至是“信息句”“信息词”。其次,在整合信息时应注意,信息要点不能遗漏、交叉、重复,更不能无Leabharlann 生有。2.掌握要领,准确呈现

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第二轮联考(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

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第二轮联考(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

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第二轮联考(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第二轮联考(全国卷)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妙夺天工而又不露人巧地反映生活,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也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的罕见贡献。

正是这个特色,使我们在《红楼梦》里几乎看不见虚构和夸张,好像一切都是“追踪蹑迹”地照实摹写下来的。

实际上,艺术总是离不开虚构和夸张。

"饰穷其要"的夸张,不仅不排斥作品的真实性,反而是更加有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

由于《红楼梦》是以所谓“亲睹亲闻”的生活经验作为创作的基础,而又经过艺术上的反复 锤炼,所以它能把夸张、虚构这些为创作所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天衣无缝的境地,以至只见它的自然逼真,而不见人工斧凿之痕。

像《红楼梦》这样自然逼真到去尽夸饰的作品,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譬如《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有其不可忽视的成就,但它常常是采取特异的行动和令人惊奇的情节来加强故事性或传奇性。

夸张,成为它的一个主要艺术手法,即使在许多细节描写上也莫不如此。

如关羽使的那把重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不仅于史无据,事实上这样重的刀也不适于作战,违背了古代兵器锋利轻便的要求。

但是,《三国演义》的作者通过艺术上的夸张,生动地渲染出关羽的勇武绝伦的性格。

然而,夸张的手法,如果运用不当或过度,又容易使读者感到那是“小说家言”了。

而《红楼梦》却绝少令人产生“小说家言”的感觉。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小说专题(二)要素概括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小说专题(二)要素概括

二轮复习小说专题之要素概括教学目标:通过真题演练,掌握小说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概括的解题方法,提高规范答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练真题,明方法阅读罗文发《看萤火虫去》,回答下列问题。

1.情节:“我”寻萤火虫和看萤火虫的心理变化过程。

要点:期待—惊喜—失落—宽慰—茫然方法:抓关键词句法、主角代入法2.人物:“打鱼人”的形象特点。

要点:贪婪、残忍、冷漠方法:剖析情节、关照主题3.环境特点。

要点:自然恬淡,幽僻宁静关注:正面、侧面描写(人的感受)4.主题。

要点:人与自然、人的生存方法:抓议论性语句二、建体系,解思路1.“要素概括”方法2.心理变化题三、针对练,强规范阅读谢志强《紧急命令》,回答问题。

1.林团长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①作战勇猛。

打起仗来总是冲锋在前。

②服从命令。

接受司令员的紧急任务,认下了林晋苏这个儿子。

③性格直爽。

林晋苏说要参加解放军时,林团长马上说喜欢这个儿子。

2.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林晋苏的心情随着他寻找时所经历的艰难曲折而逐步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概述。

答:①迫切:林晋苏流浪、讨饭,与叫花子为伍,艰难的处境更激发了他寻找父亲的迫切愿望。

②自豪:他追上了一支解放军部队,听到营长告诉他认识自己父亲后,他为有这样一位英雄父亲而感到自豪;③欣喜、兴奋:林晋苏对这个父亲的了解经历了由陌生、熟悉到认可的变化,内心充满了欣喜和兴奋。

答题规范:要点前置,据文分析布置作业————勤巩固,提能力阅读陈村《给儿子》,回答问题。

“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

请加以梳理概括。

答:①体验下田劳动的辛苦;②意识到自我的局限;③认识到有些事物如工具、粮食是最根本也最恒久的;④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⑤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

课后积累——广拓展,深认知附:一文多考其他设问客观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以“看萤火虫”为明线,借“小翔”的要求来安排情节,从城里到乡下再到城里,而以“我”的体验和感受为暗线。

2023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讲练考案(新高考Ⅰ卷)考案6 叙事特征(解析版)

2023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讲练考案(新高考Ⅰ卷)考案6 叙事特征(解析版)

2023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讲练考案(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考案6 叙事特征【考点再讲】一、叙述人称回答叙事方式或叙事特点,几乎所有题目,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

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内还是局外的依据。

采用第一人称时,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采取的是有限视角;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使用第二人称“你”,则是叙述者“我”对着故事里的“你”进行倾诉、交谈。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二、叙述角度(视角)叙述角度又可称为叙事视角,它是小说叙述的立足点。

叙事人称和叙事视角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这二者是紧密相关的,但侧重点不同。

叙事人称是指什么人称;叙事视角是从谁的眼里来看故事的。

叙述角度包括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第三人称是上帝视角、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中,叙述人对整个故事都了如指掌。

有限视角中,叙述人所知受自身的视、听、想限制,读者需要动脑筋才能理解故事。

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采用全知视角,而现代小说中有限视角运用得多一些,当然也不乏两者结合或相互转换的情况。

叙事视角,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故事由谁来讲?他是谁(年龄、身份、性别、职业、经历、性格等)?和小说以及小说中的人物是什么关系?二是为什么是他来讲?他对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持何种态度?小说中有叙述视角的转换,有时并不是一个人一叙到底。

_语文丨2023届高考模拟调研卷(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_语文丨2023届高考模拟调研卷(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二)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纸“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纸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日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传来捷报,在以往丰硕的发掘成果的基础上,此次祭祀区发掘1834平方米,新发现的6座坑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

大量新出土文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澄清了以往古代巴蜀研究的一些迷失,进一步勾勒了中华先民早年突破地理疆域限制,在多民族交流融合中开拓前行的壮阔历史画卷。

相对于中原广袤平原,巴蜀偏于一隅,向来以山高水远著称。

过去学术界流行的看法是,诸如四川这样的巴蜀地区,文化多半是封闭的,与中原文化没有什么实质联系。

如顾颉刚的《古代巴蜀与中原的关系说及其批判》认为:“当时的蜀国本和中原没有什么关系,直到春秋战国间才同秦国起了交涉……不幸历代人士为秦汉的大一统思想所陶冶,认为古代也是一模一样的,终不肯说这一块土地上的文化在古代独立发展,偏要设法把它和中原的历史混同搅和起来,于是处处勉强拍合,成为一大堆乱丝。

”三星堆大规模考古发现证明,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少是晚期之末起。

巴蜀地区与中原间就打破隔绝,开始往来交流,有时还是比较畅通的频繁交流。

分析散文构思特色 课件26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分析散文构思特色 课件26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 (4)叙事详略。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处理。 • (5)段落布局。如曲笔入文,以景结情,段落短小等。 • (6)选材组材。选取材料方面有何特点,如以小见大等;组材 以什么为中心。
• (7)文章自身鲜明的结构个性。如采用画面组合式,大量穿插 旁逸式材料,现实与回忆交织等。
• 至于分析结构安排的艺术效果,无非三个方面:一是结构自 身方面,如形散神聚、结构谨严、曲折有致、大开大合、新颖别致 等;二是表现景、物、人、事方面,更形象,更深入,更有表现力 等;三是表达主旨方面,更深入鲜明,委婉深沉等。
• 2.判断:多角度分析其特点与效果 • 分析其特点的角度: • (1)线索角度。说出线索是什么,是明是暗,是单是双等。 • (2)行文顺序。按什么顺序写作,或时间,或空间,或情感认 识变化过程,或倒叙,或插叙等。
• (3)结构技巧。善于抑扬,巧设伏笔,虚实映衬等。要特别懂 得“由实至虚”的思维特点。散文阅读的关键点不是在所记叙、描 写的客体(实体),而是在记叙、描写中所体现的作者主体的思想、 感情(虚体)。其文体思维一般是先实写后虚写。
概念解读
关于“谋篇布局”
对于文章的谋篇布局,可理解为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为什么写,就是确定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写什么,也就是选材取材 怎么写,就是各种技巧手法,包括组材方式,叙述方式,结构技巧(架构段落与 段落的关系,段落与标题的关系等)、锤炼语言等。
贰 考察方式
构思技巧考察方式
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2018浙江高考) ①先写街的繁荣作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伏笔
交代含蓄,在文章的前面将要表现的对象预先作出暗示,不至于产生突兀。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内容发展合理的效果。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考前微点冲关夺分第3章考前作文审题拟写提纲再强化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考前微点冲关夺分第3章考前作文审题拟写提纲再强化

温馨寄语考前作文如何复习?不少同学把它置于一边,“无事可做”;另一些同学还能坚持写写。

其实,考前作文必须“有为”,除了梳理自己写过的作文,坚持写作,打造自己最优秀的范文外,最重要的当属审题、拟写提纲训练了。

审题训练,不可不为;拟写提纲,不可不练。

审题、拟写提纲提醒一、审题提醒作文审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审材料,二是审要求。

无论审哪部分内容,都要逐字逐句地.....审题.......的良好习惯。

..,不能有任何疏忽、遗漏。

必须养成逐字逐句地审题1.审材料粗略浏览材料,看材料属哪种类型:是单则还是多则,是文字型还是图画型,是叙事型还是道理型。

要做到心中有数。

审读材料,必须整体把握材料,看其中心意思是什么,在这个前提下再进行以下操作:(1)抓住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出现频率高的词语即为关键词。

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价性语句。

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千万不能以此为中心去写,因为这种脱离材料含意的写法很容易写成“话题作文”。

为此,必须理解透彻这个(些)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方可写作。

(2)厘清对象,辨清关系。

厘清对象。

新材料作文中故事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

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

辨清关系。

新材料作文中故事涉及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只要能抓住材料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联系,根本不必要担心跑题、偏题的问题。

(3)由果溯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角度切入立意,是较为普遍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4)抓住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可以从这个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2.审要求审读写作要求时要特别细致:看清对材料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分辨“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与“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区别,尤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要求特别具体,一定明白具体的写作任务。

2023届高考语文冲刺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冲刺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冲刺·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解析版一.知识点回顾(一)读懂散文1.了解写了什么——抓住标题和由头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主旨。

关注标题能了解文章写作对象、文体类型、作者感情倾向等,为梳理文脉打好基础。

有些文章往往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个事件(或人物)生发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故事或事件,常称之为“由头”。

抓住散文的“由头”,就抓住了议论抒情的起点,就能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

2.把握为何写——明确主旨和意图初步把握主旨意图,除通过以上两步感知外,还可从如下角度入手:①.依据题材特点寻主旨写景状物散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旨即景物意蕴写人记事散文→因人明品、借事明理→主旨即情感道理议论说理散文→托物说理、直接说理→主旨即情趣理趣文化游记散文→借景抒情、托物明理→主旨即精神意蕴②联系开头结尾探意图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果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果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探知。

3.知道怎样写的——理清思路和关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关系,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构思以及局部联系,进而也有利于解题时锁定信息区间。

方法如下:(二)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步骤二.实战演习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挖光阴过日子荆爱民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

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的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常常是老家人走半天了,而心里总还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

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

文学类阅读中构思技巧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上海专用)(原卷版)

文学类阅读中构思技巧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上海专用)(原卷版)

专题13 文学类阅读中构思技巧题【典例示例】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良宵张楚①她刚搬到麻湾时,村人并未觉得有何异样。

这只是位干净的老太太,衣着朴素,脸上一水褶子,梳了低低的发髻,站在樱桃树下,束手束脚,竟有几分与年岁不相称的羞怯。

隔壁妇人偶来瞅几眼,闲聊几句,才晓得是村里王静生的远房姨妈,想起要到乡下住上段时日,这才劳烦外甥在村西租了三间瓦房。

行李也不甚多,几床被褥,一只泛黄的皮箱。

随行只有一只白鹅。

②好事的村妇们,借串门的名义在炕沿上东拉西扯。

可这老太太,安静得像一只猫,也不插嘴。

问她儿女几个?她说,两儿一女。

问她老伴是否健在?她说,去世二十多年了。

闲妇们渐渐没了兴致,不怎么来往。

③那天从村西的土岗下过,见一孩子在前边跑,一帮孩子在身后追。

那孩子蹽得比野兔子快,转眼就从她身边刮过,直刮到那岗上。

那帮孩子呢,也就不再追,只在岗下骂个一通,才怏怏散去。

老太太斜眼见那土岗上隐约探出个圆头,小心逡巡着岗下。

见老太太望他,竟俯身捡起块土坷垃不偏不倚扔她额头上。

老太太摸了摸额头,朝那岗上望去,孩子就不见了。

④午后,老太太喝了碗稀饭,猫进被窝,看电视。

过堂屋传来电饭锅被揭开的滋啦声,饭菜入嗓猛然吞咽的咕咚声……她蹑手蹑脚踱到庭院,见岗上那个孩子在往外翻墙。

老太太默然看了片刻回了房。

⑤翌日出门,买了冷鲜肉,切姜剥蒜,配了红椒、桂圆、八角、茴香,用高压锅将肉焖了。

肉香四处散了开去,老太太眯眼打起盹儿来。

等睁开眼,天已大黑,去过堂屋看炖的肉,明显是吃剩的。

老太太竟有些隐隐的得意,方沉沉睡去。

⑥次日早起,坐到屋檐下晒太阳,晒着晒着有些恶心,吞了几粒药片,倒头睡起来。

醒来时太阳已爬上屋檐,却发现老鹅没了。

⑦这老鹅,跟了她十三年,从小区门口捡的。

小小一团鹅黄,谁承想竟长成偌大一只呢?儿女们是极少来的,通常只有她和它。

想说话了和它唠叨两句,生气了就踹它两脚,它不记仇,依旧影子似的随着她,腻着她。

⑧老太太在院子四周搜寻一番,仍没得踪迹。

高考语文指点冲刺复习“抢分”方法

高考语文指点冲刺复习“抢分”方法

离⾼考还有⼆⼗天,考前冲刺怎么“跑”才最快最准?上周末,由扬⼦晚报和江苏移动联合举办的“全省⾼考公益讲座”现场,九位拿出“看家本领”深⼊剖析⾼考语数外三门考前最后阶段复习“抢分”的⽅法。

今天本报记者特别节选了语⽂讲座的精彩⽚段,供考⽣参考学习。

明天本报将刊发数学、英语两门学科的冲刺法宝。

⾼考作⽂“取材有道” 主讲⼈:喻旭初(⾦陵中学语⽂特级教师) 讲座地点:⽆锡、镇江 ⼀、⾼考作⽂的审题 近四年,江苏的⾼考作⽂题都是“提⽰语+题⽬”。

虽然“提⽰语”也得认真分析,但最终还得围绕“题⽬”去写,从这个意义上说,“提⽰语+题⽬”仍然算命题作⽂。

作为“命题作⽂”的题⽬有以下情况: (⼀)⼀个词做题⽬ 1、⽤这个词的本义。

如上海题《忙》、北京题《宽容》。

2、⽤这个词的⽐喻义。

如辽宁题《肩膀》、福建题《季节》。

题⽬的字越少,可供⾃由发挥的空间就越⼤。

正因为空间⼤,也很容易空。

可以化⼤为⼩,变虚为实,这既便于落笔,也容易写得实在、集中。

有个⽅法,不妨试⼀试:在这个词的前⾯或后⾯加⼀些字词。

这样⼀来,也许就好些了。

⽐如: 醒:在“醒”前加:梦醒、觉醒、警醒、猛醒……在“醒”后加:醒悟、醒世、醒后是黎明…… ⽣活:在“⽣活”前加:学习⽣活、⽂化⽣活、多彩的⽣活、苦难的⽣活、我的精神⽣活……在“⽣活”后加:⽣活的瞬间、⽣活的磨练、⽣活的甜蜜、⽣活的感悟…… (⼆)⼀个短语做题⽬ 1、联合短语。

如江苏题《⼈与路》,虽然可以有所侧重,但“⼈”与“路”⼆者都必须写到。

2、偏正短语。

如全国题《⼼灵的选择》,要注意修饰语“⼼灵”,说明所作的选择不是随便、轻率的,⽽是严肃、慎重的。

3、动宾短语。

如湖南题《谈“意⽓”》,它规定了论述对象是“意⽓”,⽽论点可由⾃⼰确定。

(三)⼀个句⼦做题⽬ 审题重点⼀般落在谓语上,如上海题《我想握住你的⼿》,围绕“握住”做⽂章:谁想“握住”,想“握住”什么,为什么想“握住”,“握住”以后怎么样。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二)全国卷语文参考答及评分意见1.C【解析】原因概括不全,重视以人情社交礼俗传统为基础,是因为“这种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民俗传统在民间社会传承延续,民间自我组织与自我服务仍然是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当然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互相攀比或因人情干预社会公正的弊端”。

2.A【解析】B项不是对比论证,也不是“说明传统礼仪必须创新”。

C项作者引用《蓝田乡约》只是为了解释这种互惠关系的内容。

D项“题目即观点”错,题目只是论述对象,不是观点,文章也没有从伦理方面介绍传统礼仪文化向当代礼仪的转化实践。

3.C【解析】A项,原文没有与西方进行比较,因果关系也不成立。

B项由原文“既保留中华民族礼仪文化底色”可知“是对传统礼仪文化的颠覆”错。

D项“城市化改变了我国乡土社会的生存方式与社会结构”强加逻辑,“互惠关系必将变淡甚至消失”原文也未提及。

4.D【解析】“人的寿命会大大延长”不能由图表推知。

5.D【解析】A项“不平等、饥饿等五大挑战”是《今日印度》的观点,不是古特雷斯。

B 项“经济越萧条,碳排放就越多”错,原文是“1990年至2015年间,全世界最富裕的1%人口造成的碳排放达到全世界最贫困人口排放量的两倍多”。

C项“加大教育投资”以偏概全,而且由原文“加大教育和健康投资可以让人口转变为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可知“只要……就……”条件关系使用错误。

6.①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降低社会福利成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②必要时可采取外来人口导入、移民等方式增加人口,避免人口占比减少影响经济地位。

③加大教育和健康投资,让现有人口转变为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④提高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降低发达地区的生育成本,避免生育率下降与经济不平衡现象。

⑤加大“三胎”政策宣传,鼓励生育,提高全国出生率,避免人口下降和老龄化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7.D【解析】A项“目的是突出余从军不再英俊”错。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高频考点考前指导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高频考点考前指导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小说主观题高频考点考前指导【高频考点1:小说标题】高考小说标题的考查的角度①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标题的意蕴)②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③与探究题结合在一起考查。

如“××”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④不同标题的比较。

答题思路及规范:(一)小说标题的含意。

①表层:本义。

②深层:比喻义,双关义。

③主旨:象征义,结合人物、主题分析。

例【2017·浙江卷<《一种美味》T12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本义)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

(比喻义)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惜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主旨典型例题小说以“寻找安详”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表层义:“寻找安详”指的是“我”和老乡去寻找一个叫安详的画家。

②深层义:“寻找安详”也指画家安详安心守山,真情投入,寻找到内心的安静祥和,寻找到了艺术的真谛。

③主旨义:“寻找安详”还指“我”寻找到了内心的安详,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社会浮躁的反思,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内心的“安详”。

(二)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识记内容】①人物层面: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寄托人物的情感。

②情节层面:概括了主要情节、推动或暗示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等。

③环境层面:交代时间、地点、环境、故事背景,渲染氛围等。

④主题层面:紧扣、(体现、揭示、暗示)了主题;使用了某种手法,生动新颖,或含有象征意味、寓意等。

⑤思路结构层面:贯穿全文的线索、抑扬、呼应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要素概括”题全透析(上)(情节、人物)-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要素概括”题全透析(上)(情节、人物)-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 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 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 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 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情节概括
“4妙法”
场面 连贯法
线索 连贯法
细节 连贯法
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 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
市场买刀寻仇人 看管草料场 山神庙复仇 )
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 抓住线索,勾画关联线索的词句,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 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如《项链》的情节构成:借项链 丢 项链 还项链 识项链)
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 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 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 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 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 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 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 钱货两讫。”
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 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 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 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从高考真题研究备考策略——信息类文本专题突破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从高考真题研究备考策略——信息类文本专题突破

【2024备考】从高考真题研究备考策略——信息类文本专题突破透视近几年高考真题【2023年新高考I卷】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

(4分)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

(6分)【2023年新高考Ⅱ卷】4.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调查研究中的“客观”,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6分)【2022年新高考I卷】(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

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4分)(2)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2022年新高考II卷】(1)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杨宪益与霍克思对译文艺术性的理解有何不同。

(4分)(2)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2021年新高考I卷】(1)请简要分析材料-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4分)(2)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分)【2021年新高考II卷】(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4分)(2)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

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6分)【2020年新高考I卷】(1)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一个简要定义。

(4分)(2)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分)【2020年新高考II卷】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信息类文本三步读文法一、勾画重点词句1.勾画论点句论点通常用判断句表述,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词之后。

2.勾画论据“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3.标注关键词①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②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③某些指代词;④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关键词;⑤提示信息的词;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文言文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作文审题立意含解析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文言文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作文审题立意含解析

阅读强化练6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审题立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忄乔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

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

斗者,忘其身者也,忘其亲者也,忘其君者也。

行其少顷之怒,而丧终身之躯,然且为之,是忘其身也;室家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然且为之,是忘其亲也;君上之所恶也,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且为之,是忘其君也。

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是刑法之所不舍也,圣王之所不畜也。

乳彘不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

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忧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钅属牛矢也。

将以为智邪?则愚莫大焉。

将以为利邪?则害莫大焉。

将以为荣邪?则辱莫大焉。

将以为安邪?则危莫大焉。

人之有斗,何哉?我欲属之狂惑疾病邪,则不可,圣王又诛之。

我欲属之鸟鼠禽兽邪,则不可,其形体又人,而好恶多同。

人之有斗,何哉?我甚丑之。

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

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恈恈然唯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

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恈恈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

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④,是士君子之勇也。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朴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

(节选自《荀子·荣辱》,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乳彘不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B.乳彘不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C.乳彘不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D.乳彘不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巨涂则让”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涂”含义相同。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12小说文本阅读(人物形象和情节)(分层训练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12小说文本阅读(人物形象和情节)(分层训练

备战2024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解密12论述类文本阅读A基础训练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生沈从文北京城什刹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

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

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一个人,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

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

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

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

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

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地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就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

小说主旨概括与探究(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高考专用)

小说主旨概括与探究(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高考专用)

考点解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歧途
艾玛 “爸爸,你能写一只小灰兔的故事吗?它不是我们看到的小灰兔的样子,它像 我这么高,有和我一样的黑头发,像我一样会说话。” 这是儿子五岁时候对他说的话。 很多年以后,他还记得那一刻的情景。儿子悄悄推开门,眨巴着一双大眼睛, 安静地注视着专心写作的父亲。 “好吧。”为了尽快打发走这孩子,他应付着答道,“等我写完这本书,我就 给你写一个小灰兔的故事。”
2.赏析文中两个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案 ①运用问句,语气恳切,充满期待。 ②运用排比,形象地描绘出儿子想象中小灰兔的样子,充满童趣。 ③反复手法,天真可爱的儿子一再请求,可见对于此事期盼之深。
1234
3.文中画横线部分详写作家创作小灰兔故事的过程,有何作用? 答案 (1)从内容上看:①点明作家以往的写作多为模仿复制,缺乏原创;②表明作 家改变的决心之彻底,写出作家由真实写作而体验到的幸福感。 (2)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做铺垫,使得下文作家的儿子听完故事后感动得抽泣的结尾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作家下定决心,要写一个小灰兔的故事。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作家决定在儿 子回到家里之前,把这故事写完。
窗外白雪茫茫,一片寂寥,有什么东西能在冬天出得来?他从网上买了一大堆 孩子们看的书。他想,他总能找得到一个故事适合小灰兔。他读到了很多很多的故 事,有的属于一只狐狸,有的属于一只大灰狼,有的属于一只小蚂蚁……总之,各 种各样的故事。起初作家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时,他会控制不住地想,不妨拿来一 用。要知道,他是个作家,这样的事他并不陌生。有句谚语怎么说来着?如果纸会 脸红,那世界上大部分的书都会是红色的。但这一次,作家却没法这样干了,因为 他意识到小灰兔应该有小灰兔的故事,他坐在电脑前,手指一触到键盘,故事就从 他的指尖流了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写完后,作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原来写 作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作家也为自己感到遗憾,遗憾自己竟然到人生的暮年才 发现这一点。

专题03现代文阅读Ⅱ考前梳理与指导(小说阅读客观题)-2023年高考语文专项分类考前梳理(全国通用)

专题03现代文阅读Ⅱ考前梳理与指导(小说阅读客观题)-2023年高考语文专项分类考前梳理(全国通用)

2023高考语文各类题型考前梳理2023现代文阅读Ⅱ考前梳理与指导——小说阅读01 客观题〔通用版〕前言:全国高考教育部命制的四套试,分别为新高考1卷2卷,全国甲卷,乙卷,四套试卷现代文阅读Ⅱ均为文学类文本,新高考卷为2道选择题〔3+3〕两道简答题〔6+6〕共18分,全国卷为1道选择题〔3〕+2道简答题〔6+6〕,分值共15分。

小说的选择题根本上侧重检测考生对小说文本内容的阅读和艺术手法的赏析。

原那么上新高卷2道选择题分别为1道文本内容,1道艺术手法,全国卷那么是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合二为一。

原那么上,小说选择题是易得分点,认真阅读,认真比对,特殊关注选项中的结论术语等,一般是能够拿准这两道题的总分值。

小说阅读考查要点:小说的考查离不开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个关键词,设题根本围绕关键词进行。

1.环境。

“一景三考〞,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

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开展、、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支配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支配的作用。

3.人物。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6.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7.重点关注:叙事方式、文学评论、改写效果新题型。

01 选择题设题侧重点梳理新高考卷模式,2道选择题,内容与艺术特色分开命题。

例1〔2023高三广东3月联考〕6.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泥瓦匠“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供应了一张作画的温床〞,说明他们在砌墙之初并未想到墙在风雨的侵蚀下,会产生艺术美。

B.在作者看来,美需要发觉,如夕阳晚照中的老墙就美得让人心颤;同时,美也需要爱护,如立在窗前的新居就破坏了老墙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二答题规范再强化
温馨寄语对于考试来说,答题无疑是最重要的。

经过长时间的做题训练,想必你在答题方面已有了丰富的经验。

不过,从考前这个角度说,进行一些答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这些内容将为你提供答题规范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重要答题方法
一、“关键词”答题法
阅卷老师阅卷是“采点赋分”,其实是“采关键词赋分”,只要把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答出来,就能得分。

那么,什么是答案中的“关键词”呢?
对于古诗鉴赏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

当然,具体到不同题目,“关键词”不尽相同:
1.情感分析题,“关键词”就是诗歌中能揭示情感的词语。

2.分析技巧题,“关键词”就是所用技巧的名称。

3.形象题,“关键词”就是那些景物。

对于论述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点明文章观点或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

几乎做所有的题都要借助这些关键词。

对于文学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示小说主题的相关词句。

无论答哪类题目,都要尽量利用这些关键词句串联成句,形成答案。

对于实用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出现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相关词句。

对人物传记来说,这类词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写此传记的目的与意义;对人物访谈来说,这类词句可以捕捉到被访问者关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态度问题。

至于利用这些“关键词”组织成答案的重要性,则无需多说了。

二、分点作答法
分点作答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被广泛运用,以至司空见惯了。

可如果仔细一想:分点作答,“点”从何来?这样看来,就有深究的必要了,必须弄清“点从何来”这一关键问题。

1.“点”从文本中来
分出的“点”是否正确、全面,几乎都与阅读原文的深入程度密不可分。

可以说,你阅读得越全面、深入,你的答题之“点”就越准确、全面。

所以,现在考查特别强调考生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

2.“点”从题目和分值中来
(1)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

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

一是指定内容,明确地告诉考生,必须按照指定的内容寻找答案。

二是提示答案的范围,考生答题时,先要根据指
定内容,寻找有关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提示的范围寻找答案。

(2)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

答题的方向多种多样,有的答题方向是明确的。

凡此类题,答案往往比较单一,只要根据方向作答即可。

有的则只是笼统地要求“简要赏析”“谈谈看法”“说出好处”等。

此类题答案往往包括“本身”“内容”“主题”等若干个方面,需要全面回答。

(3)看清题目中蕴涵的答题重点。

(4)要揣摩题中“点”的数量。

有的题目“点”的数量比较明确,如果题中的表述是“哪种”“何种”,那就说明只有一种,不可答两种以上。

如是“哪两层”,那就只能答两层,既不能多答,也不能少答。

还有的是要求答“哪些”“有什么”“哪几件”,或者干脆没有任何具体要求,只是笼统地要求答“作用”“理由”“好处”等,那就要根据该题的赋分并结合文本内容来揣摩有几点。

(5)因分赋点。

一般而言,分值越高,分点越多。

6分题至少有3个答题点,4分题至少有2个答题点。

如果是4分概括题,则可能有 4个答题点。

3.“点”从思考深入和全面中来
现在不少题目都是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看思维品质是否全面、深刻。

有时同一小题,有的考生会高出一两分,就是这一两分,说明他在思考时比别人向前多“思考”了那么一点。

我们特别提倡考生答题时“思维”往前多走一点,这样就可以多得一“点”。

而且,如果养成了深入、全面思考的习惯,对你以后的人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点面”式答题法
“点面”式答题法有两种,一种是分点(面)作答,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分点(面)的角度要有变化,不能只是相同内容的简单相加。

2.不能随意分点,或者滥分。

有的考生为了得分,把所有能写出的点都写出来,6分题写了8个点,似乎在让阅卷老师做选择题。

虽说老师阅卷“认对不认错”,但这样的答题方式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反感,认为你缺乏基本的概括能力,因而扣分。

另一种是点面结合式,多用于概括题,题干常有“哪些方面”等字眼,一般要先“面”后“点”:先写出大的方向,再在“面”后列出要点。

四、“总分”式答题法
此法先总体说明,再具体展开,多用在对文本的整体分析说明上,有时探究题也采用这种答题法。

五、“由实到虚”式答题法
此法多用于分析词语、句子的丰富含意上,先答出其实指意思,后答出其包含的思想情感。

有时意蕴探究题也采用这种方法:具体事件所含意蕴→事件中的人所体现的意蕴→事件中的物所体现的意蕴。

答题基本要求
一、总体要求
1.要点要联系文本
语文考试中不少答案的正确性需要在上下文中得到验证。

如对于文言实词的辨析,考生一定要将选项带入,结合上下文去分析、比较。

还有文言文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内容辨析题,考生可将选项中的要点与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对,看是否一致。

2.组织答案要分点,结构清晰不重复
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树立得分点意识。

如古代诗歌鉴赏,2分题往往是一个要点,3分题可能是三个小点,4分题应该是两个大点,6分题就是三个大点。

现代文阅读同样如此。

3.专业术语很重要
语文考试回答问题时往往有固定的模式,考生不可以想当然地用未经推敲的用语随意回答,因为这样很难答到点子上。

所以考生需要对一些专业术语非常熟悉,如主要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情感主旨,文章的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用语等。

4.答案内容要具体
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规范,一般而言,要先明确答案要点,然后联系具体文本内容分析。

如回答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时,考生要先明确要点,点明题意,引起下文;然后联系文本具体内容加以阐述。

5.语言要简洁通顺,切忌啰唆无要领
不少考生在答题时常常随意性较大,答案前后重复,且语病较多,要点不全。

这样,虽然写了不少,但往往只答对一点甚至一点都未涉及。

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有简洁精练、杜绝病句的意识,一句话能交代到位就不要再写第二句,具体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二、具体规范
1.有效组织答案语言
(1)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子,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

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应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而切合要求的答案。

(2)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

答案中涉及的关键词语、句子往往就在原文中,应抓住这些重要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如果弃文中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

(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整合文中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它们转换成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4)在草稿上列出答案要点,并反复推敲,仔细润色,再将答案写到答卷上,力求内容完整,卷面整洁,以便获得较高的“印象分”。

2.合理组织答案
(1)加上序号。

因为答题包含有几个要点,加上序号就既有助于自己掌控,也有利于阅卷老师量分;如果在序号前记得空1~2个字格,会更方便阅卷老师迅速了解答题要点,获得良好印象。

(2)排好顺序。

如果遇到思考结果超过预定数量答题要点且又难以定夺的情况,要注意排序,将所列要点中最重要的最切合题意的部分先行写上。

(3)分行回答。

如果题干要求中包括两个以上需要回答的要点,应采用分行回答的方式,将每个要点隔开,这样既不会遗漏要点,也能给老师好的印象。

(4)不出题框。

高考是网上阅卷,考卷都要扫描,再划块批阅,如果不遵守答题框线的限制,很容易因显示限制而造成损失。

(5)控制字数(篇幅)。

注意答题语言的简洁,应在画线区域内完成答题。

不加节制甚至挤占框(行)内空白处,不仅容易让人反感,也很容易因看不清楚而使阅卷人漏判得分要点。

特别是有字数规定的试题,更要注意严格遵照(要看清是对每个要点的字数要求,还是对总体答题字数的限定)。

当然,也要防止另一种极端——苟简(过于简略),因为这样会让人怀疑你的答题态度和理解深度。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