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凝聚和絮凝技术能有效地除去杂蛋 白质和固体杂质,提高滤液质量。
1.凝聚
凝聚是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 粒之间双电层电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 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在生理pH值下,发酵液中的菌体或蛋白质常 常带有负电荷,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使溶液中 带相反电荷的阳离子被吸附在其周围,在界面上 形成双电层。
电解质的凝聚能力可用凝聚值来表 示,使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 质浓度(mol/L)称为凝聚值。
根据Schuze-Hardy法则,反离子 的价数越高,该值就越小,即凝聚能 力越强。
阳离子对带负电荷的发酵液胶体粒子凝聚 能力的次序为:Al3+ > Fe3+> H+> Ca2+ > Mg2+ > K+ > Na+ > Li+。
絮凝剂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其 相对分子质量可高达数万至一千万以上,它们具 有长链状结构,其链节上含有许多活性官能团, 包括带电荷的阴离子(如-COOH)或阳离子(如NH2)基团以及不带电荷的非离子型基团。
常用的凝聚电解质有: 硫酸铝A12(SO4)3·18H2O (明 矾) 氯化铝AICl3·6H2O 三氯化铁FeCl3·6H2O 硫酸亚铁FeSO4·7H2O 石灰、ZnSO4、MgCO3等。
2.絮凝
絮凝是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 下,基于架桥作用,使胶粒形成较大絮 凝团的过程。
采用凝聚方法得到的凝聚体,其颗 粒常常是比较细小的,有时还不能有效 地进行分离。采用絮凝法则常可形成粗 大的絮凝体,使发酵液较易分离。
加热法注意事项:
使用加热法时必须严格控制加热 温度与时间。
1. 加热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 性变质的范围内;
2. 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使细胞溶解,胞 内物质外溢,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 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
二、调整pH
pH值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 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值 可改善其过滤特性。
滑移面上的电位称为ξ电位(或电动电位), 它是控制胶粒间电排斥作用的电位,用来表征双 电层的特征,是研究凝聚机理的重要参数。
胶粒保持分散状态的原因
带有相同电荷和扩散双电层的结构。 ξ电位越大,电排斥作用就越强,胶粒的分 散程度也越大,发酵液过滤就越困难。
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形成了包围 于粒子周围的水化层,也能阻碍胶粒间的 直接聚集。
改善发酵 液过滤特 性的物理 化学方法
调酸(等电点) 热处理 电解质处理 添加凝聚剂 添加表面活性物质 添加反应剂 冷冻-解冻 添加助滤剂
一、降低液体粘度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滤液通过滤饼的速 率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降低液体粘度就可 有效提高过滤速率。
降低液体粘度的常用方法 加水稀释法 加热法
加水稀释法
该法是发酵工业中发酵液预处理中 常用的方法之一。
氨基酸、蛋白质等两性物质,在其等电点处 的溶解度最小,此即为等电点沉淀法。
应用实例:味精生产中,利用等电点 (pH3.22)沉淀法提取谷氨酸;对于蛋白质而 言,由于羧基的电离度比氨基大,因而大多数 蛋白质的等电点在酸性范围(pH4.0~5.5)。 调节发酵液pH值使之达到等电点,可除去蛋 白质等酸性两性物质。
但是,这些正离子还具有因热运动而离开胶粒 表面的趋势。
双电层的组成
在相距胶核表面约一个离子半径Stern平面以内, 正离子被紧密束缚在胶核表面,称为吸附层;
在Stern平面以外,剩余的正离子在溶液中扩散 开去,距离越远,浓度越小,最后达到主体溶液的 平均浓度,称为扩散层。
当胶粒在溶液中作相对运动时,总有一薄层液 体,随着它一起滑移,这一薄层的厚度比吸附层 稍大,滑移面在图中用波纹线表示。
第二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 和固液分离方法
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
①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提高固液 分离效率;
②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某 一相中(多为液相);
③去除发酵液中部分杂质,以利于提 取和精制后续各工序的顺利进行。
2.1 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改变
微生物发酵液的特性
① 发酵产物浓度较低,而且悬浮液中大部分是水; ② 悬浮物颗粒小,相对密度与液相相差不大; ③ 固体粒子可压缩性大; ④ 液相粘度大,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 ⑤ 性质不稳定,随时间变化。
如果在发酵液中加入具有相反电性的 电解质,就可以中和胶粒的电性,使ξ电 位降低,胶体体系变得Baidu Nhomakorabea稳定。
当双电层的排斥力不足以抗衡胶粒间 的范德华引力时,由于热运动的结果就导 致胶粒的互相碰撞而聚集。
另外,由于电解质离子在水中的水化 作用会破坏胶粒周围的水化层,使胶粒可 以直接碰撞而聚集。
影响凝聚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无机盐的种类、 化合价以及无机盐的用量。
(2-2)
N:阿伏伽德罗常数,mol-1; e:电子电荷,库仑; k:波尔兹曼常数,J·K-1; T:热力学温度,K; ci:i离子摩尔浓度,mol/L; Zi:i离子的化合价。
ξ电位与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强度有关,因此,提高离子的化合价 和浓度可以压缩扩散双电层,使其厚 度减小,从而使ξ电位降低。
优点:降低液体粘度 缺点:增加悬浮液的体积,加大
后继过程的处理任务。
加热法
优点:1. 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提高 过滤速率;
2. 在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下可使蛋白质 凝聚,形成较大颗粒的凝聚物,进 一步改善了发酵液的过滤特性。
实例:链霉素发酵液,调酸至pH3.0后,加热 至70℃,维持半小时,液相粘度下降至 原来的1/6,过滤速率可增大10~100倍。
根据静电学基本定理,可推导ξ电位的基
本公式为
4q
D
(2-1)
q:胶体的电动电荷密度,即滑移面上的电荷密 度,库仑/m2;
D:水的介电常数,F·m-1;
δ:扩散层的有效厚度,m(即吸附层和扩散层
界面处电位Φd降低到其值为1/e处的距离,不能直 接测定)
1000 D k T
4Ne
1
ci
Z
2 i
应用实例:
在膜过滤中,发酵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易 与膜发生吸附,通过调整pH值改变易吸附 分子的电荷性质,即可减少堵塞和污染。
细胞、细胞碎片及某些胶体物质等在某 个pH值下也可能趋于絮凝而成为较大颗粒, 有利于过滤的进行。
三、凝聚与絮凝
采用凝聚和絮凝技术能有效改变大分子 物质的分散状态,使其聚结成较大的颗粒, 便于提高过滤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