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经典阅读报告

合集下载

马原读书报告

马原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读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人创造了宗教文章开头,马克思就提出了反宗教批判的依据,那就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这一段论述详细的阐述了作者对于宗教的理解,以及他所分析的宗教产生的原因以及人们的心理。

根据这些分析,马克思指出:“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是“锁链上虚构的花朵”。

反宗教的斗争,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抚慰的斗争。

真正的幸福是现实的幸福。

因此人民应该扔掉这样的锁链——让人陷于幻境,如同“鸦片”的锁链——理智地思考与行动,才能够建立自己的现实。

真理存在于真实世界而不是幻想的宗教中。

因此对宗教、天国、神学的批判,变成了对法、尘世和政治的批判。

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二、批判德国制度历史法学派“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说明今天的卑鄙行为是合法的”。

这样陈旧、腐朽的思想是必须要批判的。

马克思强调:“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可见这种制度的危害性,可见马克思对它的不满和愤怒。

批判是激情的头脑,是武器,是消灭这个制度,揭露这个制度之丑陋的武器。

揭露就是描述,在政府制度的范围内,描述它所导致的巨大的压力、沉闷的情绪以及严重的狭隘性。

这样的政府制度是卑劣的,它有害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批判它、揭露它。

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相互对立,甚至必须承认自己被支配、被统治、被占有是上天的恩准,是正确而且肯定的!反观统治者,他们身价极高,人数又极少。

这种状态是多么荒谬啊!人民难以提升对于自身社会价值的认同感,只能在被统治的状态下生存,而统治者则极易麻痹在权利之中,从而使整个社会陷入一种心理越来越沉重的恶性循环。

正因如此,人们只得寻求宗教这种幻想的方式逃避痛苦,寻求安慰。

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是纵容这种制度的态度。

因此我们才更应狠狠的与这种制度进行搏斗。

如何进行批判呢?搏斗式的批判,关键在于给敌人以打击。

让压迫的人们意识到沉重的压迫,让耻辱公开从而更加耻辱。

马原读书报告

马原读书报告

我:马克思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您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认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被我们人类认知。

我对这个理论感到很疑惑,既然没有能够认识世界上所有的对象,怎么就能够确定物质就一定可以被认识呢?马克思: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事情,那就是物质并不依赖与人的意识存在。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或许并不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叫做马丁·斯皮尔伯格的人,但这个人的确是客观存在的。

其实,物质应该被理解为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这样的客观实在可以通过我们的感知,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却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

1我:既然说我们的意识是客观现实的复写、摄影、反映,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意识是局限于客观现实之内的,反而说明了我们是无法认识所有客观事实的,这不应该是与认识论矛盾的吗?马克思:的确,长久以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探索,无论是从微观的角度还是宏观的角度,都在呈现一个快速增长并且不断深化的过程。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要承认,我们人类在任何事情,哪怕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我们都不能够完全地、彻底地去认识这个世界,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地一个基本的思想。

一方面,要毫无遗漏地从所有的联系中去认识世界体系;另一方面,无论从人们的本性或从世界的本性来说,这个任务都是永远不能完全解决的。

2我:这不是应该是支持不可知论的观点吗?怎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呢?马克思: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定应该在于思维与存在是否存在同一性。

也就是说,人类能不能够彻底地去认识整个世界,这个讨论的范围本就不在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范围之内。

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1 《列宁选集》第二卷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3马克思:黑格尔曾通过辩证运动地方式,提出人类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与辩证唯物主义很相似,人的思维、对世界的认识与客观时间的本身就像是两条渐近线却不会相交,但是黑格尔哲学的弊病正是在于它声称掌握了绝对真理的全部内容,这是与他对认识论的阐述是矛盾的。

马原课程读书报告(5篇范例)

马原课程读书报告(5篇范例)

马原课程读书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马原课程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而提纲本身不过寥寥千余字,这说明其本身应该是有极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意义的。

鉴于此,我也不敢大谈我对提纲思想的种种把握,谨将自己的读纲思考过程回顾一遍,一来理顺一下自己的思路,二来也从实践中检验一下马克思理论中有关认识与实践过程的论断。

我的阅读思考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姑且把其称之为三次认识过程吧。

第一次认识是对提纲的初次阅读,第二次是对费尔巴哈的理论的粗略了解,第三次是对提纲中某些内容的细致思考。

下文一二三部分也拟将就此三次认识过程分段展开。

一.第一次认识过程:初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我的印象有三:一为字数之少,二为“实践”一词出现频率之高,三为最后那句已成为名言的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通过参读其他人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感想,我也了解到一般的感想也是就其中第二点即“实践”展开论述的。

不过对于我来说,当时最有感触的是最后那句话。

我认为最后那句话实际上点破了马克思在提纲中主要思想的来源或者说出发点。

他之所以强调实践,是因为实践是改变世界的主要途径。

而改变世界,正如他所说,是问题的关键。

我认为这句话也反映了马克思的一系列理论思想的目的,即改变世界,而不是停留在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

二.第二次认识过程:我的第二次认识过程的焦点实际上是集中在费尔巴哈的理论上的。

既然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批判费尔巴哈的某些思想,那么了解“费”的主要思想应该也是把握《提纲》思想所必要的。

通过相关阅读,我了解到“费”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唯物主义观点,其中的重要内容应该是他的“人本主义哲学”,其主要内容如下:“①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一体。

马原读书报告(雇佣劳动)

马原读书报告(雇佣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报告班级16级康复一班姓名张楚依学号1623014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浅析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雇佣劳动与资本》读书报告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是做一个关于大学生于都马原著作调查问卷的时候看到的书目,选择这本书继续深读,是因为它比较好读懂(与现实联系紧密)同时篇幅比较短。

这是一本很薄很薄的书,之所以会选择容易读懂的,是因为我不认为连理解都困难的著作能使我产生许多真正独立的思考,这样写出的读书笔记或许只是沿用别人深刻理解后的话语,而便于理解的著作才能让我自由自在地思考。

另外之所以选择篇幅短小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较短篇幅的作品能让我读得更加细致、理解得更全面。

一、内容概要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是根据他1847年12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德国工人协会的几次讲演写成,1849年首次发表的。

资产阶级的政治家和学者一向把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描绘成自由、平等、公平交易的关系,宣扬二者利益完全一致。

马克思在这本著作中,针对这种流行的观念,通过分析工资的来源和变动规律,通俗地说明资本家怎样剥削工人,两个阶级的利益如何对立。

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揭示现代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所根源的经济基础,从而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全面压迫和统治。

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前景。

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重点论述如下几个问题:(1)劳动力的无产化和商品化;(2)什么是资本,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3)资本利润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4)资本积累的实际后果。

二、摘录与分析摘录(一):假如问工人们:“你们的工资是多少?”,那么一个工人回答说:“我做一天工从资产者那里得到一法郎;另一个工人回答说:“我得到两法郎”,等等。

由于他们工作的劳动部门不同,他们每一个人因劳动了一定的时间或做了一定的工作(譬如,织成一尺麻布或排好一个印张的字)而从各自的资产者那里得到的货币数量也不同。

马原课后书籍读书报告

马原课后书籍读书报告

马原课后书籍读书报告背景近年来,中国的高校普及率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而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全国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

为了加强对马原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许多老师也会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来加深学生对这一课程的认识。

在此,我将介绍两本参考书,以及我的一些读后感体会。

书籍介绍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本书作为我国一流的哲学专家唐君毅先生的著作,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外高等学校的哲学教学。

全书共十二章,分别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系统。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是由李学勤先生编写的教材,是当前国内许多高校经济学类专业的必修教材之一。

全书分十四个章节,重点介绍了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

读后感体会自己不好意思说已经全部读懂了此两本书,但是我通过一些章节的学习,对马原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养成了较为系统的思考方式。

总结一下一些感悟:1. 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我们在听完第一节马原课时,老师已经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是宇宙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以矛盾为核心的主要特征是辩证法。

在读完了唐君毅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后,我才更加系统地理解到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全面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正确看待世界、改造世界。

2. 对于生产关系的理解人类的社会从无阶级状态到阶级社会的进化,表示着产品交换关系向更为紧密的生产关系转化。

而且完全不同的生产关系,也会导致全然不同的经济和政治系统的产生。

阅读李学勤先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关于生产关系的章节,使我对社会和经济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了解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对于社会历史的总结与了解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我在读完了两本书之后,对于历史社会形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3000字马原读书报告(一)

3000字马原读书报告(一)

3000字马原读书报告(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读书报告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灵魂,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本书,深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马克思主义批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主客体统一的过程。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辩证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矛盾: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质量互变: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反作用于量变。

–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否定和超越的过程。

4.实证主义和重构主义的批判–实证主义:只关注经验和事实,无法解释深层次问题。

–重构主义:强调历史和社会条件对于认识的重要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实事求是:基于真实的社会实践。

–分析综合:分析问题的全过程。

2.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研究方法–阶级分析: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社会实践观察:历史由人民群众创造。

3.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发展法则–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认识既是主体的能动性,也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4.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学方法–实践性原则: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社会性原则: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1.指导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原则。

2.分析现实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现实问题,认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3.培养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人们批判思维和科学态度,提高审美能力。

五、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对于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我们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现实意义。

3000字马原读书报告

3000字马原读书报告

3000字马原读书报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读书报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是中国著名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贾岛先生的著作,该书以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

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世界观与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一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作者首先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新的科学哲学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发展观和世界观。

接着,作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再到毛泽东等人的贡献,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第二章介绍了世界观与方法论。

作者首先明确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概念和关系,指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认识方式,而方法论则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则。

接着,作者详细阐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世界观的基本观点和特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章介绍了唯物辩证法。

作者首先对辩证法的概念和基本观点进行了阐述,指出辩证法是研究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接着,作者详细介绍了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飞跃性等。

最后,作者对辩证法的应用进行了说明,指出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第四章介绍了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首先介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接着,作者详细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规律等。

最后,作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进行了说明,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武器。

第五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作者首先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习报告【九篇】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习报告【九篇】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习报告【九篇】【范文大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习报告【九篇】,欢迎品鉴!第1篇: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习报告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2.课程设置合理,讲课详略得当,程度适中。

3.讲课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4.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5.一些实践环节的开展,使我们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原读后感2000字

马原读后感2000字

马原读后感2000字《马原读后感》近日,我读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经典著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哲学篇》。

通过阅读这部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将围绕这本书对于我个人产生的影响和感悟进行阐述。

首先,我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深吸引。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强调了对于事物的分析需要考虑其发展和变化的辩证过程。

这一思想引导着我以全面、全方位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现象和片面的认识上。

我意识到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伴随着矛盾和冲突,我们要用辩证的方式去把握和理解其中的规律。

这使我能够更好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和问题,从而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让我对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哲学篇》中的《共产党宣言》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阐述了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通过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我明白了社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偶然和孤立的,而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和推进的。

这一认识让我对于当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力,也对于如何去推动社会进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念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哲学篇》中的著作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真正的认识。

通过对于这一观念的理解,我深刻认识到知识的获得不仅仅依赖于书本和理论的学习,更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去检验和丰富所学的知识。

只有通过实践的过程,我们才能够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智慧,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最后,我深思熟虑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赞美和理解上,更需要付诸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今天这个变革和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引,勇敢地走在时代的前沿,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作出自己的贡献。

马原阅读实践报告

马原阅读实践报告

马原阅读实践报告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讲授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马原,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本文将对我在马原阅读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分享。

二、调整阅读策略在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之前,我意识到需要调整我的阅读策略。

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较为复杂和抽象,我决定采取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

首先,我根据教材的结构和课程大纲,确定了各章节的重点和次重点内容。

然后,我运用快速阅读的技巧,先快速浏览整章内容,了解大致的架构和核心概念。

最后,我再进行细读,重点理解和记忆每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三、主要内容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我对马原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理解。

马原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产生背景,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

然后,马原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等。

马原进一步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价值论基础,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思考与应用通过对马原的阅读,我开始思考并应用其中的理论知识。

我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理论,更是一种指导实践的思想体系。

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工作中,我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注重实践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

在社交中,我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正确看待问题,客观分析和处理人际关系。

通过思考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对能力。

五、交流与分享在马原的阅读实践中,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与同学的交流,共同学习和进步。

我发现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可以得到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理解。

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我不断吸取他人的优点和经验,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和认识。

马原书籍读后感

马原书籍读后感

马原书籍读后感《马原》是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重要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的一部重要教材。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魅力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启发。

首先,通过阅读《马原》,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通过学习《马原》,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深远影响。

其次,通过阅读《马原》,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通过学习《马原》,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世界人民的深切关怀。

最后,通过阅读《马原》,我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启发。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应该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自我修养,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过学习《马原》,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和不足,深刻地启发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总之,《马原》是一本具有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对我们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对我们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我们深刻地启发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4篇)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4篇)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篇一矛盾在事物中——马克思主义原理原著读书报告摘要:矛盾论一直是哲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矛盾存在与事物之中而决定着事物的本质,同时矛盾也以自身的发展和运动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和运动。

如何正确地认识矛盾、理解矛盾、解决矛盾,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主题。

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原理原著,本文提出,对于矛盾的认识、理解和解决,应从其必然性、发展性、可解决性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矛盾;必然性;发展性;可解决性1. 必然性1.1 哲学基本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同时,这也应是整个哲学系统的基本论点之一。

事物自其产生之初,内部就已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或从一开始就暴露无疑;或没有任何迹象,隐藏在事物内部,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在以后的阶段中最终显现出来。

虽然这些矛盾形式不同,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矛盾产生的必然性。

1.2 普遍性与特殊性对于矛盾的必然性,这是毋庸置疑的。

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矛盾必然性这种看似不合理、实则合情合理的性质呢?这一点,则需要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关于矛盾的普遍性,毛泽东说其体现为两点,第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第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乍一看,这两点似乎说了一件相同的事情,实则不然。

第一点只是说矛盾的存在,而第二点则更深刻地指明了矛盾的运动。

矛盾的存在,它与万事万物相生而生的关系,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政治上,不同阶级、不同政党之间的斗争;经济上,不同产业、不同商家之间的竞争;文化上,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具体一点的,如数学中的加和减,物理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化学中的合成与分解……恩格斯有一句名言说:“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

马原作业读后感

马原作业读后感

马原作业读后感《马原》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更是一部对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的深刻探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魅力和深刻内涵,也更加坚定了我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追求。

首先,通过阅读《马原》,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同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也为我们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其次,通过阅读《马原》,我对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非常不公平和不稳定的社会制度,它导致了贫富分化、剥削压迫和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

而社会主义则是一种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社会制度,它致力于消除阶级对立、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为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因此,我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也更加坚定了我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最后,通过阅读《马原》,我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而共产党则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领导核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当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使命,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积极参与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目标不懈奋斗。

同时,我也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才能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马原》,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和自己的责任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目标而不懈奋斗。

马原经典阅读报告

马原经典阅读报告

马原经典阅读报告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哲学体系,其经典著作对世界哲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深入阅读马原经典著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对我们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篇报告中,我将对马原经典著作进行阅读,并就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思考。

二、主体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创作于1844年的一篇著作,它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精华。

该文阐述了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认为“只有解放了人类的劳动,才能使一切问题得到解决”。

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人才是自己的世界”的思想,即人类不应该受制于任何外部物质力量,而应该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创造自己的世界。

2.《哥达纲领批判》《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7年共同创作的著作,该文对《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阶级斗争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并认为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和最进步的阶级,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3.《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的一部资本主义分析经典著作,该文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行方式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即资本家在为获取更高的利润率的同时,却又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三、结论通过对马原经典著作的阅读,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关注人类的解放,要求摆脱任何形式的压迫和剥削,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革命是必然的趋势。

对于我们来说,深入研究马原经典著作,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拒绝各种形式的错误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为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奋斗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东北大学马原课外学习报告

东北大学马原课外学习报告
但是阅读了马克思经典原著之列宁的著作《国家与革命》之后,我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理解。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历史的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全面总结了1848年至1917年这70多年来马克思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实践,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发展,它不仅系统的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家问题上的基本理论,还批判了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种种谬论,而求依据帝国主义时代新的革命经验,明确的回答了当时无产阶级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创建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理论和行动指南。让我深刻的认识了无产阶级斗争和政权建设的普遍规律,更让我对国家与革命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备注
总字数600-800字
作为当代进步大学生,我们需要铭记历史,脚踏现在的根基,展望未来,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思想,勇担义务与责任。就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义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些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现实世界的需要的联系而产生的”一样,我们要追求需要,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理论满足需要,满足人民的需要,满足国家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响应时代的号召,勇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者和开拓者,不辜负青年兴则国家兴的期望,努力奋斗,不断进取,争取早日将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繁荣大国!
备注
感想与评价700-1000字,可以加页
二、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教材章节和基本原理内容
第2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原理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短文
内容
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三百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一八四六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毛主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一个时期内,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没有占主导地位。长期的革命斗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错误的。标准是什么呢?只有一个: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

马原读书报告

马原读书报告

马原读书报告马原,作为一名著名的当代作家和学者,其作品涉及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深受读者喜爱。

本次读书报告将围绕阅读马原的作品展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作品概述马原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包括《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叠纸船》等。

其中,《冈底斯的诱惑》以一个藏族村庄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探寻自身身份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挫折与成长。

而《拉萨河》则以拉萨河畔的家族故事为线索,描绘了西藏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此外,《叠纸船》则以一艘纸船为道具,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爱情与信仰的故事。

二、主题分析1. 文化冲突与融合马原的作品中经常涉及到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主题。

例如,《拉萨河》中描述了藏族家族与汉族家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随着历史变迁而发生的文化融合。

这种文化冲突与融合在马原的作品中常常表现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在历史进程中发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2. 个人成长与探索马原的作品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个人成长与探索。

在《冈底斯的诱惑》中,主人公为了探寻自己的身世经历了许多波折,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熟,学会了面对挫折与困难。

在《叠纸船》中,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爱情与信仰,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这种个人成长与探索的主题在马原的作品中贯穿始终,成为其作品的核心之一。

3. 宗教信仰与神秘主义马原的作品中还经常涉及到宗教信仰与神秘主义的主题。

在《拉萨河》中,藏族家族的信仰与汉族家族的观念产生了碰撞,同时也展现出宗教信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而在《叠纸船》中,主人公通过纸船这一神秘道具实现了自我超越,从而表达出作者对于神秘主义的思考与探索。

三、创作风格1. 魔幻现实主义马原的作品常常被归类为魔幻现实主义。

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与超现实、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常常模糊不清。

例如,《冈底斯的诱惑》中的种种奇幻场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世之谜,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魔幻的氛围。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使得马原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为读者带来深刻的阅读体验。

马原经典阅读汇报

马原经典阅读汇报

马原经典阅读汇报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辩证法指导我们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准确的认识,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人的本质与人的自由人的本质是社会产生的,社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具有创造、改造世界的能力,具有意识和思维能力,能够自觉地改变自己的社会和历史。

这也是人的自由的基础。

三、人的劳动与社会化劳动人的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的基础,通过劳动人类改变着自然界,创造着物质财富。

社会化劳动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它是在社会合作和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展开的,人们通过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劳动任务,并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

四、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矛盾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而社会关系则是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

然而,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会不断发生变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就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从而产生矛盾。

五、剥削制度与阶级斗争剥削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它以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为特征。

阶级斗争是由剥削制度中产生的,不同阶级之间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历史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六、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指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社会意识还存在不完全发展的情况下,通过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来消灭剥削制度。

而共产主义则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关系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

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我们如果要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就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原读书报告

马原读书报告

马原读书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概括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读完这本书后,我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在总体架构和部分细节方面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的实际来反思马克思理论的正确性和局限性,谨在此发表一些可能并不是很科学很正确的观点。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诸多的领域和各个方面,是及其深刻和丰富的。

书中从各个角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并对其做了诸多拓展,本人认为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在广泛和深入学习先贤的思想和创造性地进行自己的思考后形成的对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诸多的领域和各个方面的认识。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后人在学习马克思的思想的基础上对其思想的拓展﹑深化、修正而形成的新的思想。

如果想要学习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我认为通过阅读马克思本人的著作,比如《资本论》,自然可以得出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很明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并不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概论,而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概论,这从本书广泛的引用文献就可以看出。

这里所说的基本原理,其实也并不是纯粹的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应此我认为这本书更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概论比较合适,这是一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二.该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当你想要对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产生自己的认识并且发表自身的看法时,最好的方法便是亲身去观察体验思考,而不是从别人的描述中得出危险而不负责任的结论,我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作者们和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们的水平有所欠缺,而是出于谨慎的考虑,自己去学习杜绝了被误导的可能,虽然自己去学习实践也避免不了对于这门高深理论理解的偏离。

马原经典阅读报告

马原经典阅读报告

马原经典阅读报告第一篇:马原经典阅读报告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近段时间,我阅读了毛泽东主席所著的《矛盾论》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明白了在延安抗战极为艰苦的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错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使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得以发扬和光大……毛主席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继《实践论》后的又一篇哲学论文。

当时“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将到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正确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加强统一全党的思想。

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的实际出发寻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来。

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

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马原读书报告

马原读书报告

i手写签名:成绩:北京大学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题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读书报告——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姓名:学院:学号:联系方式:邮箱:《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读书报告——读《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本书囊括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经典篇目和重要章节,从整体上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体系,并在文献录入的同时,既将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体系核心内容的基本篇目录入,同时也考虑到实际应用的条件限制。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19世纪人类历史变革的必然产物。

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以其科学性和实践性深深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大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面貌。

迄今为止,虽然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历程跌宕起伏吗,但是在21世纪逐渐展现出了勃勃生机,这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顽强生命力和真理性。

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引领着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坚实道路。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将继续影响人类历史的命运。

承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成果的经典著述,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需要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来传承和吸收这种经典文化。

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述,既是掌握和驾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又是树立和巩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的基本途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难题和质疑,所以在当下,认真阅读并领略马克思主义著述中的精髓,并拿来深入改造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在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中,包括既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灵魂和精髓,又注重把握和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体系,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只是执着于经典著作中的只言片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毛泽东主席所著的《矛盾论》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明白了在延安抗战极为艰苦的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错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使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得以发扬和光大……
毛主席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继《实践论》后的又一篇哲学论文。

当时“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将到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正确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加强统一全党的思想。

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的实际出发寻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来。

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

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

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
世界。

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

”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

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毛泽东主席的这段话说的真好,就拿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来说吧,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农民的力量可以说是不可忽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年到头打下的粮食除了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粮是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基本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粮,如果赶上灾年就更不用说了。

可以说,在遭灾的情况下你的粮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地主老财就要收回你所租种的土地,甚至逼着你去卖儿卖女,从而导致家破人亡。

老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可以说是官逼民反,这样就会产生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的产生,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

难道不是吗?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主席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毛泽东主席所讲的这一席话是对的,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毛泽东主席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精辟极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

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
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就算失败也不至于那么惨!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脑”们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恶。

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本本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所以说,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武装力量的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