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组成员:张同乐李佳廖夏璇

古英英何厅袁翔宇

文献综述

——关于新加坡华语教学的研究

一、国家简介: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属于新兴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根据调查,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快速发展至今,新加坡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国,以及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成绩斐然,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加坡市区(Singapore City)是新加坡共和国的首都,位于新加坡岛最南端,面积将近100平方公里。市区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花园城市”之称。珊顿道是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毗邻的吉宝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新加坡河从市区流过,1819年,总督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在河口上岸,就预见新加坡适合发展转口贸易的经济潜能,于是,把新加坡开设为自由港,吸引各地商人前来进行贸易活动。新加坡河口立着一座乳白石的“鱼尾狮”雕像,它是新加坡的精神象征和标志。

2012年新加坡总人口临时数字为531万,其中328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和53万个永久居民简称PR,居住在狮城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约有150万人。新加坡公民主要以种族区分:华人即汉族占人口的74.1%,马来人13.4%,印度人9.2%和欧亚混血人3.3%(包括峇峇娘惹),占了人口的1/4。大多数的新加坡华人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汉语、英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独立以后,新加坡按照前英国政府惯例,采用英语作为政府机构以及种族社群之间的主要通行语和教学语。新加坡华裔的籍贯相当繁杂也趋于多样化,政府在1979年推广“讲华语运动”,目的是要扭转华人使用方言的习惯。目前有超过七成的华人能说汉语,它也是华裔之间的通用语言。

二、语言政策

新加坡是东南亚中心的一个蕞尔小国,总面积仅有633 平方公里,资源匮乏。而这样一个小国,却有着复杂的民族、政治、历史问题,因此制定合适的语

言政策时显得极为棘手。新加坡现行的是双语制与多语制并行的政策,也是亚洲少数以英语为主要沟通语言的国家。显然,新加坡制定这样的语言政策,是经过反复考量的。

历史上,新加坡曾推行过好几种语言政策,其中有地理、政治、经济等各种纷繁复杂的原因。如在殖民时期,新加坡实行的是“独尊英语,放开其他”的语言政策。20世纪50 年代,新加坡在二战后追求独立自主,摆脱殖民统治,并限于自身资源的匮乏而谋求与当时的马来亚联邦合并,成立马来西亚联邦,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把马来语尊为国语,大力推行马来语。1965 年后新加坡成为独立自主的共和国,选择马来语作为国语,同时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新加坡开始推行英语作为通用语言。

实践证明,新加坡实行的语言政策是成功的,为新加坡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加坡已成为新兴现代化国家的典范。同时也使新加坡民众建立起了广泛的认同感。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多语制国家,国语是马来语(Malay ),官方语言多达四种: 英语、华语(Mandarin) 、马来语和泰米尔语(Tamil)。然而,新加坡实行的多语制并不是要求每个公民必须会讲四种官方语言,而是首先必须会讲英语,其次是会讲母语,即华人会讲华语,马来人会讲马来语,印度人会讲泰米尔语。这样,新加坡就有三种会讲两种语言的人(Bilinguals ),第一种是会讲英语和华语;第二种是会讲英语和马来语;第三种是会讲英语和泰米尔语。因此,对于个人而言,新加坡实行的又是双语制。

这就是新加坡现行的多语和双语政策。新加坡在综合考量地理、历史、政治、种族等各因素后选择了双语制与多语制并行的语言政策,并大力推行英语作为通用语言,促进共同国家意识的建立,为国家的稳定和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为多种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和制定语言政策、语言规划提供了宝贵经验。

前言

汉语教学在新加坡有一段相当悠久的历史,关于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的论文不胜枚举,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些论文涵盖了新加坡华语教学语音、词汇、语法等等方面,也有从整体上对华语教学进行回顾与展望的文章,如周洛崙《新加坡汉语教学的始末、目前处境及未来展望》(1995)。作者对新加坡汉语教学发展脉络进行了详细梳理,重点分析了汉语教学现状,并对汉族语文在新加坡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其前景是乐观的。但是,随着新加坡华文教育已经由第一语言或接近第一语言的状态转变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之前对新加坡华语教学的研究就显得不够切合当前教学实际。本文拟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别进行介绍与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新加坡华语语音教学

(一)新加坡汉语拼音引进改革过程回顾

新加坡的汉语拼音教学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走着一条不断改进、完善的探索之路:新加坡的汉语教师在1971年左右已经开始接触汉语拼音方案,并在英文学校里新增设的汉语课里用它为汉字注音。1973年,南洋大学的五名语文教师通过校长向教育部提呈报告,建议中小学的课本中改用拼音来注音。教育部征询了各方面的意见,认为拼音有助于提高新加坡汉语的教学效果,当年即加以采纳,宣布以汉语拼音取代注音字母,使汉语拼音正式走进新加坡校园,新加坡开始正式推行汉语拼音。由于担心与英文产生逆同化,互相干扰,新加坡小学从四年级开始学习汉语拼音,用3年的时间完成。四年级的学生要求能认读声母、韵母和声调;五年级学生能拼读大约400个音节和上声字的变调;六年级能对儿化韵、轻声词的变调读法有基本的认识。后来发现汉语拼音作为识字工具,小学四年级才开始,显然晚了。1993年接受海外学者(台湾汤庭池教授)建议,从小三开始引进,也可提前到小二下半年。1998年教育部在8所小学进行试验,从小一开始,用6到8个星期集中教授拼音,以证实先教拼音再学汉字的可行性,试验取得理想效果。这样,在1999年修订的小学华文课标中明文规定:“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注音和识字、阅读和写作,以及应用资讯科技的有效工具。”全国小学生从一年级入学起首10个星期教授拼音,即大量学习汉字之前先掌握拼音,仿效中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模式,课文有拼音,也有汉字,增加了拼音使用的分量。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能分辨不同的声母、韵母、音节和声调”,“能准确地直呼汉语拼音音节”,“能读出轻声词、儿化词”,“能正确地拼写汉语拼音音节”,“能用汉语拼音输入华文”,“能利用汉语拼音查字典、词典”等。这可能是对汉语拼音教学要求最高的一个阶段。2007年最新颁布的《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不再强调“直呼音节”和“轻声词、儿化词”的要求。前者为教学提供了更灵活的发挥空间,后者则更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新课标更强调汉语拼音的功能性作用,即正音、辅助阅读、查字典和输入汉字,同时,强调“注重华文的实用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感”和“重视个别差异”等。

(二)汉语拼音教学面面观

汉语拼音来到新加坡有四十余年了,使用到今天,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由于近年来双语教育政策的推行,华文教育政策频繁变革以适应语言变迁加速所带来的新的语言现实,也使拼音的教学和使用更具挑战性。因此,新加坡汉语拼音仍然是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关注点,许多学者也反观了整个发展过程,对汉语拼音教学方案的发展及其问题进行了梳理,从不同的角度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卜兆凤在其《新加坡的汉语拼音教学》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改进教材、教法,二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她认为只要抓好了这两个关键问题,不但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大减轻,而且教学质量也迅速稳步上升。2007年刘振平在《中新两国“汉语拼音教学方案”的发展及反思》这篇文章中通过对中国和新加坡“汉语拼音教学方案”发展历程的梳理,进行了两方面的反思:一、汉语拼音教学中拼写规则的教学问题。中国和新加坡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都回避直接教学大量拼写规则,而中国对外汉语拼音教学中对此却不回避。究其原因,教学对象心理发展和思维特征的客观实际是决定能否直接教学拼写规则的重要因素;二、汉语拼音中两拼法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