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同步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同步转变
发表时间:2011-12-07T09:55:17.0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鲍丽丽
[导读] 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全社会都在为“分数”而奋斗。
鲍丽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中学255100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占有、配置和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尤为重要。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全社会都在为“分数”而奋斗。家长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孩子获得高分数;学校追求高升学率使教师奋战在“题海”、“补课”之中,教学以“一言堂”、“填鸭式”为主要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很少有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学生必须转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对于我们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应尽快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同步转变。
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例如:我利用教室找座位的方法创设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数学情境;通过猜数游戏、找日历上数字的规律等活动创设了函数与方程的问题情境;通过讲海王星的发现的故事,创设了数学知识具有强大威力的问题情境。
2、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数学知识结论的教学,学生学到的是一些现成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及一些枯燥的数学符号,而对这些概念、公式、法则等的形成过程却很少过问。数学课程改革既要求注重知识结论的教学,又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观察、猜想、讨论、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是如何应用的。
3、构建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实验的平台,为学生“做”数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与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及动态感方面的不足。
三、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1、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对于数学的学习同样必要。
2、质疑。比如:在求证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n-2)×180°时,我提供了一种证法,即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出(n-3)条对角线,它们把n边形分成了(n-2)个三角形,因此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学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如下问题:把一个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还有其它分法吗?由新的分法能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吗?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另外两种证法。接着又有同学提出问题:让点O动起来,在其它位置能否把多边形也分割成三角形呢?能否得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我肯定了这些想法,鼓励学生课下进行讨论。
3、探究。《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4、实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学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后,我指导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首先,学生分小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亲自到学校、街道及公共场所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然后运用计算机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及相应的措施;最后,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5、反思。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通过反思,可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反思,可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平时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写教学后记、数学周记等方式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方法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步转变是课程改革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把握新课标,领会新理念,用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进行到底,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