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计量基础(2)测量仪器

合集下载

计量基础知识试题2

计量基础知识试题2

计量技术基础考试题(二)一、单选1、下列关于检定、校准时环境条件监测和控制的,正确的是(B )A某实验室用于环境监测设备不属于计量标准配套设备,所以未进行量值溯源。

B 某计量技术机构建议活塞式压力计标准装置,用于开展压力变送器的检定工作,按照活塞压力计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环境条件的监测和控制。

C检定员小何进行某项计量检定工作,检定过程中发现相对湿度超出相应的检定规程的要求,于是根据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对检定结果进行了修正。

D某计量技术机构采取措施,将环境条件相互冲突时的两项计量标准有效隔离。

2、检定或校准的原始记录是指(A)A实验中测量数据与有关信息产生当时在规定格式的记录纸上所做的记录。

B记在草稿纸上,再整理抄写后的记录。

C先记在草稿纸上,然后输入到计算机中保存的记录。

D经整理计算出的测量结果的记录。

3、(D )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重复、可再现、可比较。

A 准确性B溯源性C法制性D一致性4、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一般指法定计量单位的( A )A中文名称B英文名称C希腊字母D拉丁字母5、某一被测电压表的示值为20V,用标准电压表检定,其电压实际值(标称值)为20.1V,则示值20V 的误差为(A )A -0.1VB 0.1VC 0.05VD -0.05V6、以下关于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都是描述测量结果的量。

B 测量不确定度与真值和测量结果无关。

C测量不确定度与人们对被测量和影响量及测量过程的认识有关。

D测量误差按性质可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都是理想的概念。

7、实物量具是(A )A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计量器具。

B 能将输入量转化为输出量的计量器具。

C 能指示被测量值的计量器具。

D 结构上一般有测量机构,是一种被动式计量器具。

8、以(A )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称标准不确定度。

A标准偏差 B 测量值取值区间的半宽度 C 实验标准偏差 D 数学期望9、测量准确度可以( B )A定量描述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如准确度正负百分之一。

测量仪器相关知识点总结

测量仪器相关知识点总结

测量仪器相关知识点总结仪器与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仪器是为获取信息或实现控制目的而独立工作的设备。

在测量科学中,仪器是指用来测量、检测或观测各种物理量的设备或工具。

1. 仪器分类根据测量的原理和功能,仪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主要包括: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力学仪器、声学仪器等。

在实际应用中,仪器的分类也可以根据其用途来划分,比如:工业仪器、科研仪器、医疗仪器等。

2. 仪器的基本元件仪器的基本元件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器、数据显示器等。

其中,传感器是仪器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用于将各种被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是测量仪器的核心。

3. 仪器的测量原理测量原理是测量仪器的核心知识之一。

不同类型的测量仪器有不同的测量原理。

比如,电子测量仪器常用的原理有电桥原理、示波器原理、信号发生器原理等;光学测量仪器则包括干涉测量原理、衍射测量原理等。

4. 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是评价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精度是指一个测量仪器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一次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准确度是指一个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要求测量仪器既要有较高的精度,又要有较高的准确度。

5. 仪器的校准和维护测量仪器的校准和维护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校准是指通过实验和比对,检验仪器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过程。

而维护则是指对仪器进行日常保养和修理,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6. 仪器的选择和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类型的测量仪器适用于不同的测量环境和测量要求。

一方面,要根据被测量的物理量来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另一方面,要根据测量的精度要求、测量的环境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7. 仪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测量仪器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等。

数字化是指测量仪器的信号处理和数据存储都是数字化的;智能化是指测量仪器具备自动识别、自动纠正、自动分析等功能;多功能化是指一台测量仪器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类型的测量。

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质量保证

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质量保证

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质量保证目录一、计量基础知识 (2)1.1 计量的定义和特点 (2)1.2 计量单位制 (3)1.3 计量器具的分类和分类方法 (4)1.4 计量检定与校准 (6)二、计量质量保证 (7)2.1 质量保证的概念和意义 (9)2.2 质量保证体系 (10)2.3 质量保证的主要活动 (11)2.4 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 (12)三、计量技术 (14)3.1 计量检测技术 (15)3.2 计量抽样技术 (17)3.3 计量数据处理技术 (18)四、计量管理 (20)4.1 计量法律法规 (21)4.2 计量管理体系 (22)4.3 计量人员管理 (24)4.4 计量文化建设 (25)一、计量基础知识计量的定义:计量是指以精确测量为基础,对物体、质量、长度、时间、电流、电压等物理量进行量化的一系列科学方法。

计量的分类:按对象可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商业计量;按目的可分为贸易计量、安全计量、内部计量和法制计量;按性质可分为绝对计量和相对计量。

计量单位制:国际单位制(SI)包括7个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可通过基本单位组合得到。

计量器具:用于测量、指示或控制量的器具,包括测量仪器、测量系统、实物量具和测量标准。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的程度,通常由误差和随机因素组成。

计量管理:为了实现量值准确、可靠、一致,运用一整套方法、手段和程序,对计量工作实施控制和管理。

1.1 计量的定义和特点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入,计量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对于企业和组织而言,掌握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质量保证技能,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旨在介绍计量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计量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它通过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和结论来保障量值的有效传递与准确性,实现对物品性能特征信息的精准描述与度量。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计量是指通过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对各种量值进行测量和比对的过程,以确保量值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最新)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最新)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
一、测量的基本要素
1.1物理量的概念和分类
1.2计量单位和国际单位制
1.3基本测量方法
1.4比较测量和直接测量的区别
1.5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概念及其关系
二、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
2.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2.2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2.3误差的表示方法
2.4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5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及其应用
三、测量仪器与设备
3.1测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
3.2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
3.3校准和检验的基本原理
3.4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3.5仪器的故障排除和修复
四、常见计量方法
4.1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
4.2比较法、分析法和计算法的应用
4.3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应用
4.4校正曲线的绘制和应用
4.5统计方法在计量中的应用
五、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计量要求
5.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5.2计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
5.3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5.4计量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5.5内部和外部质量审核的计量要求
总结:。

计量综合知识

计量综合知识

2017元月仪控培训讲义培训重点:计量综合知识培训内容:1.测量仪器及其特性2.计量安全防护一、测量仪器及其特性1.什么是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又称计量器具,是指“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它是用来测量并能得到被测对象量值的一种技术工具或装置。

它是用来测量并能得到被测量对象量值得一种技术工具或装置。

为了达到测量的预定要求,测量仪器必须具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计量学特性,特别是测量仪器地准确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测量仪器的特点:(1)用于测量,目的是为了获得被测对象量值的大小;(2)具有多种形式,可以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使用;例如体温计,电压表,直尺、度盘秤等可以单独完成某项测量;另一类测量仪器,如砝码,热电偶,标准电阻等,则需与其他测量仪器和或辅助设备一起使用才能完成测量。

测量仪器可以是实物量具,也可以是测量仪器仪表或一种测量系统。

(3)测量仪器本身是一种器具或一种技术装置,是一种实物。

在我国有关计量法律、法规中,测量仪器称为计量器具,即计量器具是测量仪器的同义词。

从上述测量仪器的定义可以看出,测量仪器是用于测量目的的所有器具或装置的统称,我国习惯统称为计量器具。

2.测量仪器按结构和功能是如何分类的:答:按结构和功能特点测量仪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指示式测量仪器(2)记录式测量仪器(3)累计式测量仪器(4)积分式测量仪器(5)模拟式测量仪器或模拟式指示仪器(6)数字式测量仪器或数字式指示仪器3.实物量具有何特点?实物量具的定义是“具有所赋量值,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一个或多个量值的测量仪器”。

它的主要特性是能复现或提供某个量、某些量的已知量值。

这里所说的固定形态应理解为量具是一种实物,它应具有恒定的物理化学状态,以保证在使用时量具能确定地复现并保持已知量值。

获得已知量值的方式可以是复现的,也可以是提供的。

如砝码是量具,它本身的已知值就是复现了一个质量单位值的实物。

如标准信号发生器也是一种实物量具,它提供多个已知量值作为供给量输出。

质量工程师考试第5章计量基础中级

质量工程师考试第5章计量基础中级
强检特点—— 计量行政部门统管,法定/授权 机构进行,定点送检,检定周 期由执行机构按检定规程并结 合实际确定。
非强制检定—— 强制检定以外的,使用单位 依法自主管理,自由送检,自求溯源,自定 检定周期
检定依据—— 计量检定规程
随着经济发展,对大量非强检测量仪器,为达 到统一量值的目的,应以校准为主。
真值—— 与被测量定义一致的值 由于真值不能确定,实际用约定真值
(常称实际值、校准值或标准值)
对指示式仪器—— 示值误差=示值-实际值 对实物量值—— 示值误差=标称值-实际值
最大允许误差—— 对给定的测量仪器,由 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
(四)灵敏度—— 测量仪器响应的变化除以对 应的激励变化
Hz
1Hz=1s-1
N
1N=1kg·m/s2
Pa
1Pa=1N/m2
J
1J=1N·m
W
1W=1J/s
C
1C=1A·s
V
1V=1W/A
电容
法[拉]
F
电阻 电导
欧[姆]
西[门子]
S
磁[通量]
韦[伯]
Wb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特[斯拉]
T
电感
亨[利]
H
摄氏温度
摄氏度

光通量 [光]照度
流[明]
lm
勒[克斯]
3. 溯源性—— 任何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 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 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与测量基准 联系起来的特性。
4. 法制性—— 计量必需的法制保障方面的特性。
二、计量法律和法规
1.计量法的基本内容 计量立法宗旨 计量单位制 计量监督 计量认证 计量法律责任 调整范围 计量器具管理 计量授权 计量纠纷处理

2013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专业综合知识(中级)

2013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专业综合知识(中级)

2013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专业综合知识(中级)2013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专业综合知识(中级)一.质量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要求、顾客、体系、质量特性等)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3.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1.掌握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熟悉管理层次和技能;3.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4.熟悉服务质量管理的含义[增加]5.熟悉质量管理的发展;6.熟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理念)三.方针目标管理(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1.掌握方针目标管理的概念;2.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原理;3.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作用;(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1.掌握方针目标制定的依据和程序;2.熟悉制定方针目标的要求;3.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要求4.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程序;5.掌握方针目标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6.熟悉方针目标管理考核的对象和内容;7.了解方针目标管理诊断的概念四.质量经济性分析(一)质量的经济性1.了解质量与经济性的关系;2.熟悉从利润与成本两个方面考虑质量经济性问题;3.熟悉质量经济性管理;(二)质量成本1.熟悉质量成本的概念;2.掌握质量成本的PAF(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模式;3.熟悉质量成本的过程(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模式4.熟悉质量成本模式;5.了解质量成本管理;6.熟悉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方法(三)质量成本构成1.掌握预防成本的构成;2.掌握鉴定成本的构成;3.掌握内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4.掌握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四)劣质成本1.熟悉劣质成本的概念及组成;2.谅解劣质成本分析的步骤;五.质量信息管理1.掌握质量信息和信息流的概念;2.了解质量信息系统的构成;3.熟悉质量信息管理的要求;六.质量教育培训1.掌握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2.熟悉质量教育培训的范围及各层次培训的目的;3.掌握组织选择和实施质量教育培训的阶段和主要活动;4.了解培训需求识别和方法;5.熟悉设计策划培训的含义和培训的制约条件;6.熟悉常用培训方式和选择培训方式应考虑的因素;7.熟悉培训实施过程管理的主要活动;8.掌握评价培训效果的方式;七.质量与标准化(一)我国标准的体制1.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概念;2.掌握我国强制标准的概念和法律地位;3.了解强制性标准的范围;4.熟悉强制性标准的形式;5.熟悉推荐制性标准的概念;6.了解推荐制性标准的作用;(二)标准的制定1.掌握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2.熟悉制定标准的对象;3.熟悉标准制定的一般程序、标准的备案和复审;(三)标准化的常用形式1.熟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的概念;(四)企业标准化1.熟悉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3.了解企业标准的贯彻与监督;(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掌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表示方法;3.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六)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1.了解WTO/TBT协议的主要内容;2.熟悉WTO/TBT协议的基本原则;八.卓越绩效评价准则1.掌握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2.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结构;3.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概要;4.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评价方法;九.产品质量法与职业道德规范(一)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规定;1.熟悉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原则;2.掌握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3.熟悉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4.掌握判断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熟悉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5.掌握《产品质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7.熟悉《产品质量法》明令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8.熟悉《产品质量法》对企业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1.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第二章供应商质量控制与顾客关系管理一.供应商选择与质量控制1. 了解供应商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增加]1.熟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典型形式;2.了解互利的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的益处[增]3. 了解供应商的重要性分类;4. [取消]熟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选择的影响因素;5[增加]熟悉企业自产--外购的决策影响因素6[增加]掌握供应商调查的主要内容7 了解供应商审核的时机和分类;8 熟悉供应商评价的基本原则9. 了解供应商评价的一般程序;10 了解供应商选择的常用方法;11 [增加]熟悉产品质量要求信息和质量协议的基本内容12 掌握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方法二.供应商动态管理1. [取消]了解企业与供应商契约的种类;2. 了解供应商选择评价和供应商业绩评定的区别;3. 掌握供应商业绩评定的主要指标;4.熟悉供应商业绩的评定方法;5 了解供应商的动态分级及管理5 [增加]了解供应商发展的作用三.顾客满意1. 掌握顾客的类型;2. 了解相关方的含义;3.掌握顾客满意的概念和特性;4.熟悉KANO模型的含义;5.熟悉顾客要求的识别与确认;6.熟悉顾客满意度指标;7.了解中国顾客满意指数基本模型及模型要素的含义四.顾客关系管理1. 熟悉顾客关系管理的含义;2. 熟悉顾客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3. 了解顾客关系管理与顾客满意度持续改进的关系;4. 了解顾客关系管理的技术类型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一.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1. 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2. 了解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3. 掌握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了解其在组织中的应用;4.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5.熟悉ISO9000族文件的结构;6.掌握ISO9000族核心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一)范围1. 熟悉标准应用的范围;2.掌握标准应用的要求;(二)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和文件要求;1. 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2.掌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范围及要求;3,掌握质量手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4.掌握文件和记录的概念及控制的目的和要求;(三)管理职责1. 熟悉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及要求;2. 掌握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四)资源管理1. 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2.掌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3.了解对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要求(五)产品实现1. 熟悉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及控制要求;2.掌握设计和开发的概念及对其控制的要求;3.熟悉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要求(六)测量、分析和改进1. 了解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的作用;2.熟悉对监视和测量的要求;3. 熟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基本要求;4.熟悉数据分析的要求5.熟悉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概念及基本要求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1.了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活动2.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四.质量管理体系审核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术语;2.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分类;3.掌握五项审核原则;4.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5.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及联系第四章质量检验一.质量检验概论(一)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1. 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2. 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3. 了解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4. 掌握质量检验的步骤5. 熟悉产品验证及监视的概念;(二)[取消]不同类别的产品质量检验1.[取消] 熟悉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2.[取消]熟悉电工产品的质量检验;3.[取消]熟悉流程性材料的质量检验;4.[取消]熟悉产品的环境条件试验;5.了[取消]解软件质量的检验(二)[增加]产品质量检验的技术方法1 掌握理化检验\感官检验\生物检验\在线检测的基本概念2 熟悉理化检验的内容3 熟悉感官检验的内容4 了解生物检验的内容5 熟悉在线检测优点和局限性6 了解在线检测的应用[以上都是增加的]二.质量检验机构(一)质量检验机构的基本知识1. 熟悉质量检验机构的主要工作范围;2. 了解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3. 熟悉质量检验机构的设置;(二)[取消]实验室的基本知识1. 了解实验室的基本任务;2. 熟悉实验室的质量体系;3. 熟悉样品的质量控制;4. 忘我检测的质量控制;5. 掌握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基本要求(二)[增加]检验站的基本知识1 掌握检验站的基本概念2熟悉检验站设置的基本原则3了解检验站设置的分类4熟悉几种主要检验站设置的特点三.质量检验计划(一)概述1. 掌握检验计划的基本概念;2. 了解编制质量检验计划的目的;3. 熟悉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4. 熟悉检验计划的基本内容;5. 熟悉编制检验计划的原则;(二)检验流程图1.掌握检验流程图的基本概念;2.熟悉检验流程图的编制过程;3.了解简单的检验流程图的编制;(三)[调到了上一节]检验站的基本知识1. 掌握检验站的基本概念;2. 熟悉检验站设置的基本原则;3. 了解检验站设置的分类;4. 熟悉几种主要的检验站设置的特点(四)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1. 掌握检验手册的基本概念2. 了解检验手册的主要内容3. 掌握检验指导书的基本概念及作用;4. 熟悉编制检验指导书的要求5. 熟悉检验指导书的基本内容;6. 了解一般检验指导书的编写四.质量特性分析和不合格品控制(一)质量特性分析表1. 掌握质量特性分析表的基本概念;2. 了解质量特性分析表的编制依据;3. 熟悉只来年感特性分析表的内容;(二)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1. 掌握不合格基本概念2. 熟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3. 了解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级别;4. 熟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的内容;(三)不合格品的控制1. 熟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2. 了解不合格品的判定;3. 了解不合格品的隔离;4. 熟悉不合格品的处置;5. 掌握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五[增加]质量检验的控制1(一) 质量检验误差1 熟悉检侧误差2熟悉检测误差产生的来源(二)质量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1 了解质量控制的意义和作用2 掌握质量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第五章计量基础一.基本概念(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1. 掌握计量的定义2. 了解计量的内容;3. 熟悉计量的分类和特点(二)计量的法律和法规1. 了解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2. 熟悉《计量法》的基本内容(三)量值溯源、校准和检定1. 熟悉量值溯源性的概念;2. 掌握校准和检定的概念;3. 了解校准和检定的作用;二.计量单位(一)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1. 了解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2. 掌握SI基本单位;3. 熟悉SI导出单位和SI单位的倍数单位;4. 了解可与SI单位并用的非SI单位;(三)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三.测量仪器(一)概述1. 熟悉测量仪器、测量设备的定义;2. 了解测量仪器的分类(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1. 了解测量仪器控制的概念;2. 熟悉标称范围、量程和测量范围的概念;3. 了解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条件的概念;4. 掌握示值误差和允许误差的概念5. 了解灵敏度的概念;6. 掌握分辨力的概念;7. 熟悉稳定性、漂移的概念(三)了解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四.测量结果与测量准确度(一)测量结果、测量误差与测量结果的修正1. 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2. 熟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3. 了解测量结果修正的方法;(二)测量准确度1. 掌握测量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及其表示2. 掌握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概念及其表示3. 了解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区别;五.测量不确定度(一)基本概念1. 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熟悉标准不确定度和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概念;3. 熟悉扩展不确定度的概念;(二)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1. 了解测量模型的建立2. 掌握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方法;3. 熟悉标准不确定度B类评定的常用方法;4. 掌握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5. 熟悉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6. 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四)掌握测量不确定度应用实例六.测量控制体系(一)概述1. 熟悉测量控制体系的概念;2. 了解测量控制体系的组成;(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1. 掌握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概念;2.了解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过程(三)了解测量过程实施的控制。

测量仪器使用说明

测量仪器使用说明

测量仪器使用说明一、前言:测量仪器是用来测量物理量或者物体特性的装置。

它可以用来观测并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压力、速度等物理量。

测量仪器在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军事检测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二、常见测量仪器:1.尺子:尺子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使用尺子时,需要将尺子的起始端对齐被测物体的起始位置,然后读取尺子的刻度值。

注意,在读取尺子的刻度时,应当与眼睛垂直看尺子,以避免因视觉错觉而导致的误差。

2.钢尺:钢尺通常用于测量较大长度的物体。

使用钢尺时,将钢尺端部与被测物体的端部对齐,然后将钢尺平放在被测物体上,读取钢尺上与被测物体相接触的刻度值。

3.温度计: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将温度计放置在待测物体或环境中一段时间,使其与环境温度达到平衡。

然后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值。

注意,在读取温度值时,应当将视线放置在液体或数字上,并避免外界光线的干扰。

4.衡器:衡器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或重量。

使用衡器时,首先将待测物体放置在衡器的盘中,然后调整衡器上的杆或丝,使其平衡。

最后读取刻度盘上的数值,即为待测物体的质量。

5.速度计:速度计通常用于测量物体的速度。

使用速度计时,将速度计与被测物体相连或放置在被测物体附近,然后启动速度计并记录运动时间。

最后根据速度计的显示,计算出被测物体的速度。

三、使用测量仪器的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仪器:在选择测量仪器时,应根据测量的物理量和测量范围来选择。

不同的测量仪器有着不同的精度和测量范围。

因此,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2.保持仪器的良好状态:测量仪器应保持干燥、清洁和无损坏。

在使用仪器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损坏,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注意测量环境:不同的测量仪器对测量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使用测量仪器时,应根据仪器的说明书要求选择适当的环境,并尽量避免有干扰因素存在的环境。

4.合理使用测量范围:测量仪器都有其测量范围。

质量工程师考试理论与事务第五章计量基础考试要点

质量工程师考试理论与事务第五章计量基础考试要点

计量基础△zhangwu √shuxi \liaojie Pxxxyema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内容、分类和特点△1。

计量定义:从广义上说,计量是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的过程.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从狭义上说,计量是与测量结果致信度有关的、与测量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规范化的测量。

\2。

计量内容包括6个方面: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实现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检测;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计量的分类:科学计量工程计量法制计量;分别代表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

√计量的特点: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二、计量的法律和法规\ 1。

构成:1986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基本内容:计量立法宗旨、调整范围、计量单位制、计量器具管理、计量监督、计量授权、计量认证、计量纠纷的处理、计量法律责任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目的:保证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

√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对象: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

.。

P205(不包括家庭自用、教学示范用)三、量值的溯源、校准和检定√1。

溯源定义: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2.校准和检定△1。

定义:数值*测量单位(计量单位)表示被测量的量值,因此所谓的计量单位,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的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为给定量值按给定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导出单位,称为计量单位制。

包括国际单位、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与国际单位相同地位)、非国际单位(国家未选定)\ 2.构成:SI基本单位7个;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导出单位21个;SI基本单位和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组合形式单位;SI倍数单位20个;国家选定的非SI单位16个;以上组合形式单位; △3。

第五章计量基础

第五章计量基础

[角]分

],’(1/60)‘‘(x/10 800)rad
体积 质量 旋转速度 长度 速度 能 级差
[角]秒
升 吨 /原子质量单位 转每分 海里 节 电子伏 分贝
“ L, (1) t/u r/mln n mile kn eV dB
1”=(1/60),=(n/648 000)rad
11。:1dma:10—3m3
用SI基本单位和SI导 出单位表示
lrad=lm/m=1 1sr=lm2/m2:1
lHz=1s—' 1N=lkg·m/s2 1Pa=1N/m2 1J=lN·m lW=1J/s
lC=1A·s 1V=lW/A IF=1C/V ltl=1V/A
1S=ln—1
1Wb=1V·s 1T=lWb/m2 1H=Wb/A 1℃;lK
• (6)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二、计量单位
• (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 2.掌握SI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米千克(公斤) 秒Fra bibliotek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单位符号
m ks s A K m01 cd
注:1.圆括号中的名称,是它前面的名称的同义词。 2.无方括号的量的名称与单位名称均为全称.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 、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去掉方括号中 的宇即为其名称的简称. 3.本表中使用的符号,除特殊指明外,均指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符号和国 际符号。 4.在日常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一、基本概念
• (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 • 3.熟悉计量的分类和特点 • 2)计量的特点 • (1)准确性(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

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专业综合知识(中级)

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专业综合知识(中级)

2021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专业综合知识(中级)2021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专业综合知识(中级)一.质量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要求、顾客、体系、质量特性等)2。

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3。

熟悉质量概念的;二。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1。

掌握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熟悉管理层次和技能;3。

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4.熟悉服务质量管理的含义[增加]5.熟悉质量管理的;6.熟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馨等质量的理念)三.方针目标管理(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1。

掌握方针目标管理的概念;2。

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原理;3.熟悉方针目标管理的作用;(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1。

掌握方针目标制定的依据和程序;2.熟悉制定方针目标的要求;3.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要求4。

熟悉方针目标展开的程序;5。

掌握方针目标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6。

熟悉方针目标管理考核的对象和内容;7。

了解方针目标管理诊断的概念四.质量经济性分析(一)质量的经济性1.了解质量与经济性的关系;2。

熟悉从利润与成本两个方面考虑质量经济性问题;3.熟悉质量经济性管理;(二)质量成本1。

熟悉质量成本的概念;2.掌握质量成本的PAF(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模式;3.熟悉质量成本的过程(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模式4.熟悉质量成本模式;5.了解质量成本管理;6.熟悉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方法(三)质量成本构成1。

掌握预防成本的构成;2。

掌握鉴定成本的构成;3.掌握内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4.掌握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的构成(四)劣质成本1。

熟悉劣质成本的概念及组成;2。

谅解劣质成本分析的步骤;五.质量信息管理1。

掌握质量信息和信息流的概念;2。

了解质量信息系统的构成;3。

熟悉质量信息管理的要求;六。

质量教育培训1.掌握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2.熟悉质量教育培训的范围及**层次培训的目的;3.掌握组织选择和实施质量教育培训的阶段和主要活动;4.了解培训需求识别和方法;5.熟悉设计策划培训的含义和培训的制约条件;6。

第五章 计量基础(1)计量基本概念

第五章  计量基础(1)计量基本概念

第五章计量基础第五章计量基础本章内容第1节计量基本概念第2节计量单位第3节测量仪器第4节测量结果第5节误差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第6节测量控制体系本章考试比重根据历年考题统计,本章内容约占28—30分。

其中单选题6分左右,多选题在14分左右,综合题1-2道,6个小题12分。

综合题通常集中在误差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方面,90%考题在大纲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中。

本讲主要内容第1节计量基本概念第2节计量单位第3节测量仪器第1节大纲要求掌握重点难点第1节大纲要求掌握重点难点(说明:以下讲义用★重点掌握☆重点熟悉※重点了解:难点▲标识)(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1、计量的定义※2、计量的内容☆3、计量的分类和特点(二)计量法律法规※1、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2、《计量法》的基本内容(三)量值溯源、校准和检定☆1、量值溯源性的概念★2、校准和检定的概念※3、校准和检定的作用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讲义内容: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定义: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测量与计量的区分计量的实质是测量,但计量概念不同于一般的测量概念。

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计量涵盖了测量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而且比一般的测量概念要严格。

除了具有与测量相同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溯源性特点外,还具有法制性的特点。

计量不仅包括测量方面的技术活动,还要从法制、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

计量的对象:物理量、工程量、化学量、生理量(心理量)。

※(一)计量的内容※(一)计量的内容(1)计量单位与单位制;(2)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3)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4)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5)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6)计量管理。

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二)计量的分类☆(二)计量的分类☆(三)计量的特点☆(三)计量的特点[例题][例题]下述关于计量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

第五章企事业单位计量管理-1

第五章企事业单位计量管理-1
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的满足性进行判定。
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究竟是检定?还是校准?▲ 建议: (检定证书、校准报告) 1)一般用于精密测量的计量器具建议采用校准的方式对计量器具进行
控制,这样可以根据校准后得到的示值误差对测得值进行修正。
2)没有特定测量对象的通用计量器具,可以采用检定的方式进行控制。
3)不常用的计量器具,不使用时可以封存,在使用前再进行校准或检
的准确性。 7、组织 组织全体员工的计量培训,重视对计量人员的资格培训与考核和有关
管理。
三、计量人员要求 1、计量人员能力要求▲ 按照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计量人员应具备以下能
力和资格: 1)计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法定计量单位、强制检定、计量器
具生产制造许可证和计量认证等方面知识。 2)计量基础知识、量值溯源性、测量设备、检定与校准方法等方面
二、计量器具的制造和修理管理 1、许可证▲ 1)计量器具的制造和修理需要按国家质检总局《制造、修理计量器
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申请和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修理计量 器具许可证》。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 2)凡制造在全国范围内从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新产品 或 本单位从 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包括对原有产品结构、性能、材质、技术特征等方面 做了重大改进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过定型鉴定(型式评价)。
三、计量器具进口及销售的管理
1、进口▲ 1)凡首次进口或者在中国境内销售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
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内的计量器具的,外商或代理人应当向国 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型式批准。
未经型式批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 型式批准包括计量法制审查和定型鉴定。 2)申请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 部分)》所列计量器具的,应当到进口所在地区、部门的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机 构申请登记,并应提供符合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和经型式批准的证明。 2、销售▲ 1)国产计量器具: 销售国产计量器具应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和编号及产品合 格证,方可销售。 2)进口计量器具: 首次进口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 批准部分)》的计量器具应有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和进口检定证书,方可销 售。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5、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
5.1 测量误差 5.1.1 定义 5.1.2 误差来源 5.1.3 误差分类
5.2 测量不确定度 5.2.1 定义 5.2.2 评定步骤
5、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
5.1 测量误差 5.1.1 定义:测量误差(简称误差,也称绝对误差) ——表征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对象是测量仪器。在实际工作中表 现为检定、校准、比对等活动。
唯有计量部门从 事的测量才被称 作----计量
计量学—— 关于测量的科学。
1、计量概述
1.2 计量的发展 计量的历史源远流长。计量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联 系在一起,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古代
计量基准:依 据人体或天然 物。 掬手为升 滴水计时 度量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 理的计量器具目录》
按计量专业分:共10大类
几何量L 声 学S 温度T 化学C 力学F 电子R
光学O 电磁学E
时间频率H 电离辐射A
1、计量概述
1.4 计量的特点
计量的准确性特点
——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实际上不存 在完全准确无误 的测量。 因此量值的准确,即是 在一定的不确定度、误差极 限或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准确。
法律 计量行政法规 地方性计量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性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 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 具明细目录》 《计量检定人员管理 办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 计量法实施细则》 《国务院关于在我 国统一实行法定计 量单位的命令》等
2、法定计量单位
2.1 定义
2.2 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2.3 计量单位使用常见错误示例
单 位 符 号
mol cd
2、法定计量单位
2.2 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测量仪器第3节测量仪器第3节大纲要求掌握重点难点(说明:以下讲义用★重点掌握☆重点熟悉※重点了解:难点▲标识)(一)基本概念☆1、测量仪器、测量设备的定义※2、测量仪器的分类(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1、测量仪器控制的概念☆2、标称范围、量程和测量范围的概念※3、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条件的概念★4、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的概念※5、灵敏度的概念★6、分辨力的概念☆7、稳定性和漂移的概念※三)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1、技术性 2、经济性)☆一、测量仪器的基本概念讲义内容:☆一、测量仪器的基本概念(一)测量仪器的分类☆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称为测量仪器,又称计量器具。

使用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道的测量仪器称之为实物量具,简称量具。

例如:砝码、量块、参考物质等。

实物量具本身所复现或提供的是已知量值,即给定量。

※测量仪器按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四种:1)显示式测量仪器, 2)比较式测量仪器;3)积分式测量仪器; 4)累积式测量仪器。

※按计量学用途或统一单位量值中的作用,测量仪器可分为测量基准、测量标准和工作用测量仪器三种。

☆(二)测量设备☆(二)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是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须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及辅助设备的组合。

辅助设备主要指本身不能给出量值而没有它又不能进行测量的设备,以及作为检验手段用的工具、工装、定位器、模具等。

辅助设备有时会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可靠程度。

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软件和资料,是指设备使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以及有关测量程度文件等软件,也包括一些仪器本身的控制和测量程序。

☆测量设备是对测量所包括的硬件和软件的统称,对测量设备进行有效控制,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例题][例题]对测量设备进行控制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这里测量设备是指( d )。

a.测量仪器 b.量具 c.参考物质d.进行测量所包括的硬件和软件统称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测量设备的概念。

见p214(二)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是指其影响结果的一些明显特征,其中包括测量范围、偏移、重复性、稳定性、分辨力、鉴别力和示值误差等。

为了保证测量要求,测量仪器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的计量特性。

※确定测量仪器的特性,并签发关于其法定地位的官方文件,称为测量仪器控制。

包括对测量仪器的型式批准、检定、检验等。

※目的是确定测量仪器的特性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法规中规定的要求。

型式批准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做出的承认测量仪器的型式符合法定要求的决定。

检定是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验是对使用中测量仪器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其内容包括检查测量仪器检定标记或检定证书是否有效、保护标记是否损坏、检定后测量仪器是否遭到明显改动,以及其误差是否超过使用中最大允许误差等。

[例题][例题]在测量仪器控制的运作中,属于检验的内容是( bde )。

a.出具鉴定证书 b.检查测量仪器的检定标记或检定证书是否有效;c.加标记 d.检查检定后测量仪器是否遭受到明显改动;e.检查测量仪器误差是否超过使用中的最大允许误差。

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检验概念中的具体检验内容。

见p215二☆(一)标称范围、量程和测量范围☆(一)标称范围、量程和测量范围☆1、示值范围是指测量仪器标尺装置所能指示的范围。

例如:万用表刻度显示(0~250)v,则示值范围为(0~250)v。

☆2、测量仪器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称为标称范围。

例如:万用表调整到500v档,示值范围为(0~250)v,则其标称范围应为(0~500)v。

标称范围一般用上限和下限说明,如果下限为零时,标称范围一般只用其上限来表示。

☆3、标称范围的上限与下限之差的绝对值,称为量程。

例如:某温度计标称范围为(-30~80)℃,量程为 |80-(-30)|℃=110℃。

☆4、测量范围☆4、测量范围,也称为工作范围,是指测量仪器的误差处于规定的极限范围内的被测量的示值范围。

测量范围就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确保测量仪器规定准确度的被测量值的范围。

有些测量仪器的测量范围与其标称范围相同,测量范围总是等于或小于标称范围。

应正确区别和掌握以上四个概念。

示值范围是指测量仪器标尺或显示装置所能指示的范围,可用标在标尺或显示器上的单位表示;标称范围是对测量仪器整体而言的,通常用被测量的单位表示;测量范围是指能保证规定准确度,使误差处于规定极限内的量值范围;量程是指标称范围的上限与下限之差的绝对值。

[例题]测量仪器的量程是( a )两者有限之差的绝对值。

a.标称范围;b.测量范围;c.标尺范围;d.工作范围[例题]测量仪器的标称范围上限与下限之差的模称为( b )。

a.测量范围 b.量程 c.标称范围 d.最大允许误差[例题][例题]用一台万用表测量电阻器的电阻,使用的是×100档,若万用表的刻度盘所显示的数范围为0-10.0ω,则该档下的标称范围为( c )。

a.0-10.0ω b.0-100ω c.0-1kω d.0-10kω。

[例题]测量仪器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称为(c.)。

a. 量程b. 测量范围c. 标称范围d. 工作范围[例题][例题]测量仪器的误差处于规定的极限范围内的被测量的示值范围,称为(d)。

a. 量程b. 标称范围c. 参考范围d.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例题]测量仪器的标称范围与测量范围之间的关系为(a)。

a. 标称范围大于等于测量范围b. 标称范围小于测量范围c.测量范围大于标称范围d. 标称范围恒等于测量范围※(二)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条件※(二)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条件※1、额定操作条件是指测量仪器的正常工作条件,也就是使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处于给定级限内的使用条件。

※2、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不受损也不降低,其后仍可在额定操作条件下运行所能承受的级端条件,称为极限条件。

※3、参考条件是指测量仪器在性能试验或进行检定、校准、比对时的使用条件,即标准工作条件,或称为标准条件。

注意正确区别和掌握以上三个概念注意正确区别和掌握以上三个概念。

额定操作条件是指测量仪器的正常使用的条件,参考条件是为确定测量仪器本身计量性能所规定的标准条件,极限条件是仪器不受损坏和不降低准确度所允许的极端条件。

在这三个条件中,参考条件的要求最严,额定操作条件则较宽,而极端条件的范围和额定值为最大。

[例题][例题]在测量仪器的使用条件中,要求最严的是( d )。

a. 额定工作条件b. 极限工作条件c. 正常工作条件d. 参考工作条件★(三)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三)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示值就是由测量仪器所指示的被测量值。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是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的输入量的真值之差。

★示值误差是测量仪器最主要的计量特性之一,本质上反映了测量仪器准确度的大小,即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的能力。

示值误差大,则其准确度低;示值误差小,则其准确度高。

示值误差是相对真值而言的,由于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使用标准仪器给出的约定真值或实际值替代。

因此,指示式测量的示值误差=示值-实际值;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标称值-实际值。

例如例如:被检电流表的示值i为40a时,用标准电流表检定,其电流实际值i。

=39a,则示值40a的误差为:△=i—i。

=(40—39)a=1a。

如:某工作玻璃器具容量标称值v为1000ml,经标准玻璃量具检定实际值为1005ml,量具示值误差为△=v—=(1000-1005)ml=-5 ml测量仪器示值误差,通常简称为测量仪器的误差,可用绝对误差形式表示,也可用相对误差形式表示。

确定测量仪器示值误差的大小,是为了判定测量仪器是否合格,并获得其示值的修正值。

★对给定的测量仪器★对给定的测量仪器,由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称为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简写为mpe,有时也称为测量仪器的允许误差限。

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均是对测量仪器本身而言的。

★最大允许误差是指技术规范(例如标准、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所规定的允许的误差极限值,它是一个判定测量仪器合格与否的规定的要求;而示值误差则是指测量仪器某一示值的误差实际大小,它是通过检定、校准所得到的一个值或一组值,用以评价测量仪器是否满足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从而判断其是否合格,或者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修正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例题][例题]对给定的测量仪器,由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称为( d. )。

a. 绝对误差b. 示值误差c. 相对误差d.最大允许误差(简写mpe)[例题]实物量具的( b. )是标称值与实际值之差。

a. 绝对误差b. 示值误差c. 相对误差d.最大允许误差[例题][例题]判定测量仪器合格与否是以( c. )作为规定的要求。

a. 校准规范b. 示值误差c. 最大允许误差d. 检定规程[例题]通过检定、校准所得到的一个值或一组值,用以评价测量仪器是否满足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从而判断其是否合格,或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修正值,以提高测量结果准确度,称为( b )。

a. 校准b. 示值误差c. 最大允许误差d. 检定※(四)灵敏度※(四)灵敏度※测量仪器响应的变化除以对应激励变化,称为灵敏度。

灵敏度反映测量仪器被测量(输入)变化引起仪器示值(输出)变化的程度,如果被测量变化很小,而引起的示值改变(输出量)很大,则该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很高。

灵敏度是测量仪器重要的计量特性之一,其值应与测量目的相适应,并不是越高越好。

li[例题]测量仪器输出量的变化除以输入量的变化,称为(a. )。

a. 灵敏度b. 放大器c. 分辨力d. 变压器★(五)分辨力★(五)分辨力★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称为显示装置的分辨力。

★分辨力是指显示装置中对其最小示值的辨别能力。

模拟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通常为标尺分度值的一半;数字式显示装置,分辨力为末位数字的一个数码;半数字式显示装置,分辨力为末位数字的一个分度。

分辨力高可以降低读数误差,从而减少由于读数误差引起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li[例题]如果被测量的变化很小,而引起的测量仪器的示值改变很大,则该测量仪器的( c )。

a.分辨率很高 b.分辨率很低 c.灵敏度很高 c.灵敏度很低[例题]模拟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通常为(d )。

a. 标尺分度值b. 标尺分度值的1/3c. 标尺分度值的1/5d. 标尺分度值的1/2[例题]数字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为末位数字的(d )。

a. 一个数码的1/2b. 一个数码的1/3c. 一个数码的1/5d. 一个数码☆(六)稳定性和漂移☆(六)稳定性和漂移☆1、稳定性通常是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