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人民必修

合集下载

8.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案(人民版必修1)

8.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案(人民版必修1)

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与水平目标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实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使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学会使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图像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的教学,协助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协助学生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友谊”形成的过程,协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友谊”的深刻内涵。

重点:从经济根源、斗争实践、思想基础等方面,简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贫富差别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和固有矛盾日益暴露。

(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它们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什么关系?原因: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水准。

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工人斗争的需要。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阶级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定位:本课题选自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八《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本课内容知识结构清晰明了,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理解点相对来说较少。

根据历年高考情况来看,本课内容基本上未入高考法眼,只是其诞生的时代背景经常从其他角度考察,故结合课标要求,本课的重点应该是把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在此基础上理解其诞生的时代背景,进而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为渠县中学高一19班的学生,学生基础差,层次明显,学习习惯也比较差,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故而本课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材的回归,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

基于学生的基础,结合高考情况和课标要求,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简单的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简化为学习要求见ppt)A、知识与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及其意义。

B、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分析的能力,从而更清晰地把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习他们孜孜不倦地求知精神,也从马恩的友谊中学会珍惜志同道合的友谊,学会如何对待朋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初中,都学习过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那么,启蒙思想家中美好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呢?生:自由、平等、博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师:(PPT显示材料《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一些内容)是啊,启蒙思想家们描绘的资本主义发展下的社会是那样的美好,可现实真的是那样的吗?如果不是这样想象中的美好,那现实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况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二)正式授课:师:同学们,上面的材料显示了工业革命后,西方怎样的状况呢?生1:英国经济飞速发展生2: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师: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2(人民版必修1).doc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2(人民版必修1).doc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欧洲宪章运动的名称和《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课文中的资料阅读、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得出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认识马克思、恩格斯选择为人类谋福利作为自己职业的高尚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激发学生勤奋学习,追求真理和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教具:马克思、恩格斯两幅人像挂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先提问:19世纪哪些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产生什么后果?后导入新课: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增长,生产发展了,但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却日益相对贫困。

当时英法等国有些思想家对这种社会现象提出了疑问,他们费尽苦心设计方案,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后来,马克思、恩格斯通过革命实践,才寻找到改造社会的切实可行的答案,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接着以“科学社会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呢”的设问来导入新课。

讲述新课一.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1.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为什么会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思考上述三个问题。

(学生回答后指出)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迅速地发展起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将马克思主义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19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
3.教师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
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历史情境。特别是通过再现19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历史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培养学生的公共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使学生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自己的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
2.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旨在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 5.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5.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5.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1 (人教版必修1)单元设计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这些设想是美妙的,但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法指导争取自身解放逐渐高涨的工人阶级的斗争。

在对前人优秀思想文化批判地吸收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着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阶级建立的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国家的第一次尝试。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社会主义第一次作为崭新的社会制度出现在我们的星球上,人类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从无到有,从一国到多国,有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也有挫折和失败的困惑,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可以说当今社会主义运动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单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诞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一部分阐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科学社会主义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从此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的内容。

巴黎公社运动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是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总结,体现了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特点,即以政治斗争和暴力斗争为主,发扬国际主义精神。

另外,巴黎公社创造了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的新经验。

第二部分阐述了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规律。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时期。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过程、特点和国际国内的意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苏维埃政府的相关措施,注意俄国十月革命对俄国和世界特别是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概念,要想通过一节课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是不现实的。

但如果在教学中,重点突出其中某一个点,而且是最有教育意义、最有现实意义的一个点,恐怕对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或许更有帮助,也更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我仔细研究课标和教材内容,认为重点突出《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未来共产主义原则”的阐述和巴黎公社关于“民主”措施比较有效,也就是说,将本课的主题确立为:马克思主义倡导“自由”与“民主”,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宝贵的思想财富。

在这一主题之下,适当挖掘相关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突破。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分别确定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意义;理性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培养运用辨证的、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阅读《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分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培养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文史资料和影视片段,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审美能力。

2、按照师生互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活动,培养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

2、体验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政权性质。

【教学难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展示几位思想家的图片,简要介绍他们对美好社会理想,由此导入新课)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的先贤们都有共同的梦想——追求心中理想的社会。

课时1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设计与

课时1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设计与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在马克思主义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深入思考马克思选择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主要著作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历史案例等方式,深入理解所选主题,并进行小组内部的交流和分享。
3.组织小组间的讨论和汇报,让学生在互动中拓展视野,提高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水平。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马克思主义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著作,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共产党宣言》的意义在哪里?”等。
2.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框架。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19世纪欧洲社会背景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氛围,引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和历史条件。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时1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设计与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质教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建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按照教师的指导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引发不同质的疑问和想法,使其相互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事物的教学形式。

其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关于“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理论,出发点为学生未来面对的是复杂性、竞争性、挑战性极强的社会,历史是过去社会的记录,它连接着未来,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认识历史问题,能使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价值取向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迎接现实社会的挑战。

师生互动:1、走进马克思、恩格斯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3、回顾历史、探索本质,联系现实4、讨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重难点问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产生在经济落后的封建社会可能吗?2、正确认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其产生、来源、发展。

3、关于巴黎公社的特征及失败原因的认识。

【内容概览】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显现。

2.思想基础:傅立叶、欧文、圣西门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提供了一定思想基础。

3.阶级基础: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逐渐觉醒,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运动都失败了。

但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和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另一方面吸收了人类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分别是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02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教案

202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教案

202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教案202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教案一一、设计指导思想当前形势下在历史教学中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转变,结合现代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及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来完成,考虑到本课作为思想的特殊性,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三个主要方面:(1)运用引导教学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和音像资料,灵活处理教学。

(3)注重历史教学的情感价值观熏陶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及地位本节课时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主要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宣言》的问世”“巴黎公社”三部分。

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两大历史事件展开。

本课作为世界近代政治史中的一条支线,是对教材第三单元的呼应,也就是世界政治史近代部分不仅包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还应该有工人运动的发展等内容。

同时本课的内容也是为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作铺垫,完整讲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

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宣言》的内容难点:如何理解掌握《宣言》的内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三、学情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陌生和困难的。

设置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也是很难透彻理解的。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教材中也不可能有过多的学习与理解,仅仅是知道这个名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引导,调动他们的学习思维,才能把深奥的理论讲好、让学生掌握。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简述《宣言》的主要内容。

3、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4、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3.背景介绍:简要介绍19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等,为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详细讲解欧洲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等,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重点讲解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公有制等核心概念。
3.归纳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追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作业:请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全文,了解其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并撰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800字。
2.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深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问题.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实践意义。
-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1.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学生对于欧洲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等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可能会觉得理论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3.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何贡献?

人教版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小组内共同探讨解决。
3.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促进全班学生的互动交流。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任务:
2.分析作业:结合现实生活,选择一个社会现象,如经济全球化、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3.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a.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b.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效果。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存在不同程度的兴趣和认同,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和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课后拓展环节,推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鼓励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主要内容;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2.过程和方法: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和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分组讨论作答,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教学,让学生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的创造精神,逐步树立起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马恩的事迹让学生分析体会马恩的高尚人格和优秀品质。

把其他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难点:本课内容理论性很强,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太远,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几乎一片空白,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出结论难度很大。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情景设置法、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课前预习,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前两个子目讲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那么第三个子目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子目。

(一)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师:机器轰鸣声指的是什么?生:工业革命。

师:那么在工业革命中是谁在抗争?为什么抗争?他们是怎么抗争的?生:工人阶级。

师: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与此同时,他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无法调和的矛盾,于是就爆发了1825年英国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工人的生活进一步贫困。

师(图片展示)【小女孩与母亲的对话】:经济危机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生产过剩,怎么来理解他的过剩呢?生产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人们不需要了,那当时真的是人们不需要了吗?(不是)这种过剩是相对于工人阶级的贫困来说的。

那么在维持GDP 的过程中,资本家们会把大量生产出来的东西宁愿全部销毁,也不愿意廉价卖给工人阶级。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约500字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历史背景、现实意义等方面。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学目的:
-巩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成果。
-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课后复习提供依据。
(五)总结归纳,约500字
1.教学内容: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提升学生学生所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在评价中展示自己的特长,提升自信心。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观点及其历史背景。
-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2.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课堂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文章内容需涵盖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核心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为学习其理论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约500字
1.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如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
-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关系。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方法:
-结合PPT展示,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c.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过程,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悟。
此外,针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师还需关注以下方面: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等。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解这些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内在联系。
3.认识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掌握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基本理论和历史意义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5.学生观看一部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马克思在伦敦》、《共产党宣言》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观后感中要体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其现实意义的思考。
3.组织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和信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武器。

12_《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人教必修1)

12_《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人教必修1)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主要内容。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历史教训。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引用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①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②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目的课文,帮助学生掌握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③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④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实践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②.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对教材摘引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的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失败原因。

【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论从史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空想社会主义2.三大工人运动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马恩创立科学共产主义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三、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采取的革命措施3.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教学方法】本节课理论性和史实性都较强,在讲述时应避免讲述式,多增加探讨式,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以“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我们时代的伟大真理”作为总结,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最后,我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体会,以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如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等。
2.利用多媒体展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照片和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3.创设历史情境,如巴黎公社的建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成果。
4.通过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提高史证分析能力。
3.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4.学会筛选和运用历史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历史资料、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
2.采用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3.我then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如俄国革命、中国革命等,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4.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并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讨论题目:“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意义和价值”。
3.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进行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

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图像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帮助学生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友谊”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友谊”的深刻内涵。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也使得资本主义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出来。

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了从1825年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造成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日益尖锐。

2、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的革命,而且还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日益贫困,他们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并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规模较大的有1931年和19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此前,工人阶级也参加政治斗争,但那时只是无产阶级追随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

而现在无产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独立的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三次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革命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同时,它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期,欧洲思想领域里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

比较重要的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及诸多社会主义思潮。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批判地继承,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4、关于空想社会主义。

早在十六七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就出现了以英国人莫尔(“乌托邦”思想)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初,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并没有什么改善,甚至更加困苦。

这使得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那么的美好,于是各种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勾勒未来理想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活跃起来,出现了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更多的欧洲有识之士怀着迫切的心情,深入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形成诸多的社会主义流派,如恩格斯所说的“德国无产阶级的第一次独立理论运动”的魏特林主义等等。

5、圣西门等人的思想和理论仅仅是空想,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人剥削人的制度深恶痛绝,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如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等等。

圣西门等人的思想和理论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没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没有看到无产阶级自身蕴涵的革命性,并不懂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6、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的研究和投身各种革命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创造出来的。

一方面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18、19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重大成就的研究。

另一方面是指他们投身工人运动,调查、研究、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革命活动。

7、马克思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成长历程。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小城特里尔。

年幼的马克思过着清苦的生活,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

在柏林大学期间,参加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接受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后又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在给《莱茵报》撰稿和任主编期间,更深入地了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进一步看清了统治者的丑恶面目。

1843年他来到巴黎又深入研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直接参加工人团体的活动,并保持密切的联系。

1844年马克思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文中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了。

8、恩格斯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成长历程。

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市一个工厂主的家庭。

被迫弃学从商的他,一边工作一边勤奋地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1842年,他来到英国的纺织工业中心曼彻斯特,利用空闲时间和工人交往,密切注视和支持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通过革命实践,恩格斯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9、马克思和恩格斯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具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坚持真理和为人类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等。

10、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革命友谊的建立。

1842年,恩格斯在科隆《莱茵报》编辑部第一次与马克思会面。

1844年,两人在巴黎第二次会面,他们充分交流了思想,在一切理论领域都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1845年,他们在布鲁塞尔第三次会晤,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从此开始了共同的战斗历程。

他们志同道合,患难与共,共同研究,共同写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1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意义。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纲领。

1848年2月,新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首先,《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第一个具有新思想原则和新组织结构的共产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其党的纲领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

其次,《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伟大历史使命。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训练:基础与巩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和地点是()A、1825年英国B、1857年英国C、1825年美国D、1857年美国2、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是指()①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③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④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无产阶级()A、接受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进入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时期D、开始提出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B、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C、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D、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5、英国宪章运动的中心内容是要求普选权,这表明当时工人运动()A、斗争目标仍局限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B、斗争矛头明确指向了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C、是当时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斗争目的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切身利益6、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A、英、法、美B、英、美、德C、法、美、德D、英、法、德7、《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A、夺取政权B、改变社会不平等现状C、废除私有制D、发展社会生产力8、19世纪中期以后,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客观因素是()A、最初提出的基本原理有错误B、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水平不断提高C、资本主义发展不断走向成熟D、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激烈竞争9、马克思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A、在柏林大学学习B、担任《莱茵报》主编C、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D、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0、马克思、恩格斯从何时开始了共同的战斗历史()A、两人从上大学期间即开始B、1842年,科隆会面C、1844年,巴黎会面D、1845年,布鲁塞尔会晤1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来自()①德意志②英国③法国④比利时A、①B、②C、②③D、③④12、以下所列不符合《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有()A、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B、阶级斗争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C、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3、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根本因素是()A、马克思杰出的才能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D、文化遗产和社会实践的作用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二、材料解析题14、材料一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目的是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材料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材料三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⑴以上材料出自哪一份文献,作者是谁?⑵概括上述材料的中心内容。

⑶此文献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15、材料一作为这个国家社会组织基础的三个主要的权力都受着一些错误学说的支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