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忏悔的贵族
• 托尔斯泰在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优秀贵族知识分子 的典型形象。他们学识渊博,雅有教养,同情下层 百姓,不满奢侈浮华的上流社会生活,探求民族未 来的出路。代表人物有:托尔斯泰50年自传体三部 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的尼考林卡, 60年代《哥萨克》中的奥列宁,《战争与和平》中 的彼尔,70年代《安娜· 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均为忏 悔的贵族的典型。
安娜 - - - - - - 列文
│ 卡列宁 │ │ 渥伦斯基 - - - - - - - 吉提 城市 乡村 精神探索 经济探索
Ⅱ、心灵辩证法的表现艺术;
• 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并不局 限在揭示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他感兴趣的是过 程本身”。作家善于表现人物心灵历程的发展、 变化、逆反、转折的复杂过程,即“心灵辩证 法”。
• 1881——1910年是托尔斯泰的晚期创作。在世界 转变以后,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对 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 同时“不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的 宣传也更加露骨。
• 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 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 贵族生活为线索,展示了 1805—1820年壮阔的历史 画卷,表现人民推动历史 的巨大力量,歌颂1812年 俄国人民反击拿破仑入侵 卫国战争的正义性和同仇 敌忾的爱国热情。 • 《战争与和平》问世,标 志着世界文学巨人的诞生, 奠定了托尔斯泰在欧洲文 坛的地位。
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宗教思想集中表现为“托尔斯泰主义”。托 尔斯泰主义的内容是他的著名的两个命题:“勿以暴力抗 恶”“道德自我完善”。 托尔斯泰主义是立足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基础上的。 “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都源于基督教教义。 他要人们博爱、不抗恶、道德完善、放弃财产,用最大限 度压制自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消除不幸,求得灵魂的安宁 和幸福。
和谐温馨的生活,使托尔斯泰一生都重视家庭义务和 亲情,培育了他仁慈、宽厚、高尚的品格和丰富的情感。 托尔斯泰“从外祖父那里继承了真正的贵族精神和蔑视权 贵的正当的自尊心,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艺术才华、讲故事 的本领和丰富的想象力,虚怀若谷、藐视平庸的性格和温 文尔雅的风度”。
生活放纵的青年时代
直到20岁,他还没有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又被上流社 会的放荡生活吸引进去,经常去莫斯科玩乐赌博。他在日 记中写:“我生活得完全像头畜牲,虽然并不完全放荡, 但自己的工作全抛弃了,精神极度沮丧。”他悔恨自己的 放荡生活,向往道德上的纯洁。这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作 家作品有《马太福音》中的《登山训众》和卢梭的《忏悔 录》。
死于车站
晚年,托的思想激变和平民化生活不为妻子理解,这使他很 痛苦,他与妻子的关系日益恶化。他几次想离家出走,终因舍不下 儿女没有成行。 1910年10月27日晚,他发现妻子总在翻他的遗 嘱,于是写了给索菲亚的最后一封信:“我在家中所处的地位已是 忍无可忍,除了其他别人的人,我不能再在这种奢华的环境中生 活……我的出走,给你造成了一个新的环境,我奉劝你与这种新的 环境妥协吧!不要反对我的无情吧。” 写完信,托氏坐马车离开了家。1910年11月7日,他因肺炎在 阿斯塔波沃夫车站去世,终年82岁。 根据遗愿,托尔斯泰被安葬 在家乡,一个朴素的没有碑石的墓地中。
二 《安娜· 卡列尼那》分析
• 1、情节 • 开端:“一切都混乱了”。 • 两条线索:安娜——列文 城市-乡村 道德-经济 • 结局:“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没有 头绪。”
• 2、形象 • 安娜· 卡列尼那是托 尔斯泰小说中的中 心人物。是十九世 纪七十年代受资产 阶级思想影响,追 求个性自由、爱情 幸福的贵族妇女的 典型形象。
托尔斯泰创作分期及其思想变化
• 1852——1863年的创作是托尔斯泰的早期创作。他不 满专制农奴制,同情农民,但他不赞成革命民主主义 者的政治主张。虽然,他认为人民比贵族精神纯洁, 但不否定整个贵族阶级。他向往宗法制农村生活,产 生了贵族平民化思想。 •
• 1863——1880年间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二阶段。 他更加不满农奴制和贵族生活,对贵族阶级的批 判加强了,把他的主人公引向了和贵族阶级决裂 的边缘,但还没有迈出那决定性的一步。同时, 他也把主人公引向了宗教。
聂赫留朵夫
1、纯洁阶段。大学时代,聂赫留达夫是个不到20 岁的青年,正直善良、天真纯洁、憧憬未来,“浑 身焕发着朝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2、堕落阶段。贵族生活圈子泯灭了他的正直和纯 洁,使他成为了一个花花公子。
3、复活阶段。10年以后,他与被他侮辱、损害的 卡秋莎在法庭上相见。在否定了自己在这件事上的 作为之后,进而否定自己全部行迹 。在否定自己的 同时,也否定了整个贵族阶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标 准。
安娜的性格命运
• 她具有的美。典雅、端庄、聪明、美丽、 善良、热情、诚恳、感情真挚。 • 不相称的婚姻。 • 对爱情生活的追求,使她具有个性解放的 特征 • 安娜把个人的爱情幸福看作与生命存在同 值,当个人爱情幸福遭到失败之时,也自 然导致了生命的毁灭。
安娜悲剧的原因:
• 安娜的悲剧是社会性的悲剧。 • 安娜悲剧另一因素是渥伦斯基 • 安娜自身的性格矛盾
• 安娜形象意义:勇敢的、向上流社会提出挑战的 叛逆女性。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前,没有 任何一个女性形象能象安娜那样反叛自己的出身, 简最终回到罗切斯特身边,屠格涅夫按传统道德 标准塑造理想女性,普希金笔下的达吉亚娜恪守 着没有爱情的婚姻,巴尔扎克把欧也妮送上了归 于传统的道路。而安娜是义无反顾的,最后也不 愿回到沉闷的生活中去,以死抗议了没有爱情的 婚姻,抗议这个毁灭真情的社会专制制度。安娜 是女性觉醒和妇女解放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 节。
托尔斯泰
[学习提要]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现
实主义作家。学习本节,了解托尔斯泰在俄国文 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托尔斯泰的思想和 创作特色,他的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人物道德 模式和心灵辩证法的技巧。
http://vod.kankan.com/v/20/20364.shtml?id=731021
• 3、真实记录生活,朴实文风叙述稳健质朴, 格调健康。 • 4、风景描写独具俄罗斯风情 •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景适人意,情随景 迁。
《安娜· 卡列尼那》给人的思考
• 作为现代家庭小说的典范,安于做贤妻良母能够获 得幸福生活吗?美丽的吉提婚前遭情人抛弃;善良 的杜丽婚后遭丈夫欺骗;安娜在合法的婚姻中为无 爱而痛苦,获得爱情又遭社会的非议和诽谤,陷入 灾难深渊;在包办婚姻中失去个人尊严,在自我选 择后失掉家庭和亲情。难道妇女在追求爱情婚姻, 情爱与母爱,个人幸福和义务统一的过程中必须付 出生命的惨痛代价么!
长篇小说《复活》 (1889—1899)
• 是托尔斯泰晚年的力作,是作家一生思想 和艺术探索总结性的作品。它的巨大价值 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复活》的思想意义
• 1、揭露沙皇官僚国家机器法庭、监狱、法律 反人民的本质; • 2、撕下官办教会慈善的面纱; • 3、揭露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罪恶。
3《安娜· 卡列尼那》的艺术成就
• 作为现代家庭小说的典范,它以精湛的艺术著称于世。 陀斯妥耶夫斯基称赞它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作品,现 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作品能够和它相比,把托 尔斯泰称之为“艺术之神”。
Ⅰ、两条线索并行发展复式开发性结构
(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在做什么啊) 奥勃浪斯基 - - - - - - - - 杜丽 │ │
对贵族态度的转变
《战争与和平》对贵族阶级持肯定态度,批判个别贵 族,库拉金家族宣扬俄国人的群体主义意识,歌颂人民的 爱国热忱。主人公彼埃尔和安德烈都属忏悔贵族,爱作自 我分析,彼埃尔也是自传性探索人物。
《安娜· 卡列尼娜》(1873—1877),全面否定贵族, 批判上流社会的法律、道德、习俗和生活方式。肯定列文 的乡村贵族生活方式,宣扬宗法式家庭理想。作者处于世 界观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前夕。列文是忏悔贵族,自传性探索人物。
心理描写艺术
• 作家采用①直觉、②感受、③感觉中的两 重性、④梦境、⑤幻觉、⑥意识流动等方 法刻画人物心理。
安娜去火车站
• 找寻:一些人带着狗到郊外——寻找快乐;醉酒 的人——寻找快乐——渥伦斯基在自己身上寻找 什么——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虚荣。第一次 认清他们之间的关系,顿悟之后是绝望,毁灭自 己就成为必然。
• 激烈的批判者、愤 怒的揭发者、无情 的控诉者
托尔斯泰虽然出身贵族, 却对农民给予更多的 关注和同情;虽然讨 厌贵族的生活方式和 价值观念,但有贵族 式的妄自尊大和骄傲 虚荣。他坦率真诚而 又执著,童心不泯而 又有些痴顽,总是充 满幻想,我行我素。
积极探索的托尔斯泰
他一生都处在紧张的探索中。 50年代,他站在自由贵族的立场上探索解决贵族与农民 矛盾的途径 60——70年代,他表现出同本阶级决裂的意向,提出 “贵族平民化”的想法,与此同时,道德自我完善、勿抗 恶的价值观念也逐步形成。 80年代,他由贵族立场转向宗法制农民立场,与贵族传 统观念决裂,但是,勿抗恶的价值观念却更加突出。
• 娜达莎未婚之前,她天真活泼、性格开朗、感情 深厚、富有诗意。婚后,她成了典型的贤妻良母, 完全沉浸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中。娜达莎形象体现 了托尔斯泰对妇女问题的保守观点。 • 安德烈厌恶贵族生活,早年追求荣誉和功名。临 终悟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宽恕”,在于对一切人 的怜悯和爱。 • 彼尔受过西方文明的影响,厌倦贵族生活。热衷 于幻想和探索道德理想,但由于缺乏坚强的意志 和克己力量而不自觉的沉沦。在俘虏营中,他受 到农民士兵普拉东顺从天命、爱一切人的生活哲 学的影响,确信“心中有上帝”才会有幸福。
课后思考
• 1、名词解释:忏悔的贵族 • 2、《复活》的思想意义。 • 3、安娜· 卡列尼那形象分析。 • 3、《安娜· 卡列尼那》艺术特点。
http://www.56.com/u24/v_Mzg5OTQ3NDk.html
• 托尔斯泰一生致力于 人的本性、人的存在、 人的使命的探索和反 思。 • 人是什么?人性是善还 是恶?人为什么会狐独、 恐惧、绝望? • 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什 么?人生怎样度过才有 价值、有意义?
和谐温馨的少年生活
托尔斯泰不到二岁丧母,九岁失父,先后在三位姑妈 的关怀照抚下成长。
托尔斯泰是农民思想的代表, 农民的代言人。为他送葬的农民举 着横幅,上面写着:“列夫· 尼古拉 耶维奇,您的好处将永远铭记在我 们成为孤儿的农民心里。”
• 列宁 • 《列夫· 托尔斯泰是 俄国革命的镜子》
“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 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 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 的。……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 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 子。”

列文:是托尔斯泰这一时期思想和心境的 真实流露,自传性人物,他痛心地看到了 地主经济的没落,寻求避免资本主义发展 的道路,希望借地主和农民合作来缓和矛 盾,并把这种“不流血的革命”推广至全 世界,这种空想破灭后,他悲观、失望、 怀疑人生,甚至要从自杀中求解脱,最后 在家庭幸福和宗法制农民的信仰中得到精 神的归宿--皈依上帝,爱人如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