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转换装置基本原理第五燃烧理论基础与燃烧设备
(2024年)燃烧机原理及维护(内部版本)PPT幻灯片课件
按照燃烧机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及人员安 全。
定期对燃烧机进行维护保养,清洗燃烧室、更换滤网等易损件 ,保持设备良好状态。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燃烧机运行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如 熄火、报警等,应立即停机检查并排除故障。
确保燃烧机周围通风良好,避免燃气积聚引发安全隐患。同时 也有利于降低设备运行温度,提高使用寿命。
燃烧机原理及维护(内部版本 )PPT幻灯片课件
2024/3/26
1
目
CONTENCT
录
2024/3/26
• 燃烧机基本原理与构造 • 燃烧机点火及燃烧过程 • 燃烧机维护与保养 • 燃烧机安全与环保要求 • 案例分析:某型号燃烧机故障处理
实例 • 总结与展望
2
01
燃烧机基本原理与构造
2024/3/26
空气进气量不足或空气滤清器 堵塞,造成燃烧不充分。
21
故障处理过程及结果
调整点火电极间隙至规 定范围内,确保点火可 靠。
检查燃气压力及阀门, 发现压力波动较大,更 换燃气阀门后问题解决 。
清洗空气滤清器并调整 空气进气量,使燃烧充 分,排放达标。
经过上述处理,燃烧机 恢复正常工作,启动顺 利,火焰稳定,排放达 标。
3
燃烧机工作原理
燃料与空气混合
燃烧机通过特定的供气系统将燃料和空气按一定比 例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点火与燃烧
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引发燃烧反应,释放大量热 能。
热能转换
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工作介质(如锅炉水、加热 空气等),使其升温并输出热能。
2024/3/26
4
燃烧机主要构造
01
02
03
热能转换原理
热能转换原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掌握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电能等不同形式能量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2.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原理3.热能转换为电能的原理4.热能转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5.实验和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能、机械能是从哪里来的吗?其实,它们大多数都是通过热能转换而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热能转换的原理。
”2.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热能。
热能是指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其内部粒子的运动加剧,热能增加。
那么,热能转换又是什么呢?热能转换就是将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3.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原理“我们来看一下热能是如何转换为机械能的。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蒸汽机。
蒸汽机的工作原理是:燃料在锅炉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推动活塞做功,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等都是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
”4.热能转换为电能的原理“那么,热能又是如何转换为电能的呢?这里我们要提到一种叫做热电偶的装置。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金属或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当两种材料接触时,由于温度差会产生热电势,从而产生电流。
这就是热能转换为电能的原理。
太阳能电池也是利用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方式。
”5.热能转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热能转换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我们刚刚提到的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和热电偶,还有许多其他领域。
比如,地热能发电、核能发电等都是利用热能转换为电能的。
而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电热水器、空调等也都是利用热能转换的原理。
”6.实验和案例分析“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热能转换的原理,我们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请大家准备好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金属棒、导线、电流表等。
我们将通过实验观察热能如何转换为电能。
《燃烧理论基础》PPT课件
完整版ppt
19
射流特性及其混合过程
完整版ppt
20
➢实际意义
①射流是大多数工程燃烧混合的主要方式:除固 体燃料有时以块状进行燃烧外,其它燃料和氧化 剂都是以射流形式送入燃烧空间的。
②物理因素在整个燃烧过程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例如有焰燃烧。
完整版ppt
32
实际中常见的交叉射流形式
• 为了混合良好,需保持二次风以较高的速度射入 燃料气流,否则二次风很快被主气流“同化”, 二次风穿透深度不足,导致混合不充分
• 二次风的温度升高, 穿透深度变小
完整版ppt
33
5、环形射流和同轴射流
• 流场结构
– 完全发展区 • 距离喷口约8~10倍 喷口直径的区域 • 与圆形自由射流类 似
相反混合减缓射流张角速度及浓度沿轴向的变化率随之减小势核长度越大当速度梯28射流特性的影响因素1流速比当由0或213趋向1时射流核越来越大轴心速度衰减变慢当射流的密度小于周围气流的密度时射流的衰减速度将加快2密度293多股平行射流射流之间形成较为强烈的旋涡区使多股平行射流的湍流脉动比自由射流大而边界层的增厚主要与横向脉动速度成正比314交叉射流两股射流以某一角度交叉喷出形成的射流汇合点之前存在回流区大小与喷口间距和射流交角有关32速度衰减规律33实际中常见的交叉射流形式为了混合良好需保持二次风以较高的速度射入燃料气流否则二次风很快被主气流同化二次风穿透深度不足导致混合不充分二次风的温度升高穿透深度变小345环形射流和同轴射流距离喷口约810倍喷口直径的区域有回流区存在回流区一般用于改善火焰的稳定性
第四章 燃烧理论基础
热能转换课件
公元1世纪左右,希 腊发明家希罗制作的“空 心汽动圆球”,可以称得 上是最早使用热能变成机 械能的“蒸汽机”。
“热情”的橡皮筋
热能可以转换成动能,那机械能可 以转换成热能吗?
把橡皮筋先 碰一下自己的额 头,快速来回拉 几十次橡皮筋, 再将它碰一下自 己的额头。
交流
描述橡皮筋 前后两次碰额 头的感觉。
作业设计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方法不能给我们带来热的是( )。 A.穿上羽绒服 B.吃巧克力 C.烤火 2.改进蒸汽机的是( )。 A.海尔蒙特 B.牛顿 C.瓦特 3.下列选项中主要把电能转换为热能的是( )。 A.洗衣机 B.电饼铛 C.电动剃须刀 4.我们用天然气灶炒菜时是把( )转换为热能。 A.电能 B.光能 C.化学能
在试管内塞进一 小团蘸有酒精的棉花, 用橡皮塞塞住管口。 将试管放进盛有热水 的烧杯中加热,观察 过一会儿有什么现象 发生。
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橡皮 塞的动能是什么能转换的?
小结
将试管放进盛有热水的 烧杯中加热,一会儿之后, 试管变热,橡皮塞会冲出试 管口。这说明发生了能量转 换。橡皮塞的动能是热水的 热能转换的。
摩擦点燃火柴
燃料燃烧推动火箭升空
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列举现实中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 转换的例子,描述能量是怎样转换的。记 录在活动手册中。
人体内的能量转换
食物与能量 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中都必须从食物中获取所需的 能量,人体不仅在劳动或运动时需要能量,就是处于休息 状态时也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以及体内器 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如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肺的呼吸、 肌肉收缩、物质合成等,没有能量生命就停止了。成年人 10分钟活动消耗的能量约为:壶铃训练837千焦,游泳465 千焦,走路184千焦,开车100千焦,使用电脑50千焦,看 书63千焦。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0—12岁儿童每天每千克体重需要 约276千焦热量的食物。 一根100克香蕉(jiāo)有389千焦热量,一个100克馒头 有975千焦热量,一碗100克米饭有486千焦热量……
热工基础与应用 (第4版)课件: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2 热力学能和总储存能 一、内部储存能——热力学能:工质微观粒子所具有的能量。
分子运动所具有的内动能
热力学能
分子间由于相互作用力所具有的内位能 维持一定分子结构的化学能和原子核内部的核能
热力学能U 是状态参数; 比热力学能 u=U/m
热工基础与应用
二、外部储存能
Ek
1 mc2 2
或
ek
1 c2 2
可逆过程的热量
热工基础与应用
§1-3 热力循环
1、定义:
工质从某一初态出发经历一系列热 力状态变化后 又回到原来初态的热力 过程.即封闭的热力过程,简称循环。
2、分类 : 按性质 按目的
可逆循环:全部由可逆过程构成。 不可逆循环:只要存在不可逆过程。
正循环(即动力循环):对外输出动力。 逆循环(即制冷循环或热泵循环):制冷或制热。
q du pdv
或
2
q u pdv
1
热工基础与应用
§2-5 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方程
一、稳定流动系统
1、定义:稳定流动系统是指热力系统内各点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
化的流动系统。
2、实现条件:
(1)进出系统的工质流量相等且不随时间而变;
(2)系统进出口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
(3)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和热量等所有能量不随时间而变。
热工基础与应用
四、状态参数坐标图和状态方程式
1、独立的状态参数 :简单可压缩系统 2 。
2、状态参数坐标图
p
T
p1
1( p1, v1 )
T1
1 (T1 , s1 )
O
v1 v
O
3、状态方程式
状态参数坐标图
s1 s
燃烧理论PPT课件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粒子跟踪测速(PTV)技术和激光多普勒 (LDV)技术准确测量缸内气体运动规律。
相位多普勒粒径PDA(PDPA)技术和激光散射粒径(LDSA)测量技术能 测量出喷雾粒径大小和分布规律。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PLIF)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成像
2019/6/27
19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商用模拟计 算程序:Star-CD、KIVA、 Fluent等的出 现, 推动了燃烧理论、排放控制理论的进 一步发展。燃烧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飞 跃的发展。
出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研究燃烧基本现象。
2019/6/27
15
(7)计算燃烧学(20世纪70年代):斯波尔丁(Spalding)系统地 把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用于有燃烧现象的边界层流动、回流流动及 旋流流动,建立了燃烧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并逐渐形成了计算燃 烧学。斯波尔丁和哈洛:继承普朗特,雷诺和周培源等的工作,将 “湍流模型方法”引入了燃烧学的研究,提出了湍流燃烧模型。
为相关专业学习提供基础知工程性强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202112738燃烧理论燃烧理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燃烧物理学基础燃料多组分气体基本参量分子疏运定律及三传比拟多组分反应流体的守恒方程新型燃烧技术与节能减排设计2021127391717参考书目参考书目3高等燃烧学岑可法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24燃烧学第2版严传俊范玮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7
1.1能源的概念与分类
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是一种重要的 能源转化形式。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教学课件第1章热能转换装置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教学课件第1章热能转
换装置
1
什么是能源?
《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 力之类能量的资源。
《大英百科全书》 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 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 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
《能源百科全书》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 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教学课件第1章热能转
换装置
14
热能来源—地热
干热岩型:是比前几种资源更为巨大的地热资源,指地下 普遍存在的没有水或汽的热岩石。在现阶段,它是专指埋 藏较浅、温度较高且有开发价值的热岩。从干热岩中提取 热量需要特殊办法,例如要钻深井并破碎热岩,然后灌注 冷水,冷水吸热后变成蒸汽或热水再引出地面加以利用。
热水型:包括喷出地面时呈现的热水和水汽混合的湿蒸汽。 分布广,储量丰富,温度范围很大,有的高达300℃以上。
地压型:以高压水的形式储于沉积盆地地表下2-3公里处,并 被不透水的页岩所封闭,形成一个很大的热水体。地压水除 了高压(可达几百个大气压)、高温以外,还溶有大量甲烷 等碳氢化合物,能量是由机械能(高压)、热能(高温)和化学 能(天然气)三部分组成。
燃料中的可燃元素(碳、氢、硫等)和氧化合时,
会产生发光放热现象,这是从燃料中取得热量的最
常用形式——燃烧放热。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教学课件第1章热能转
换装置
12
热能来源—地热
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除一薄层地壳外,内部 都非常热,其温度一般随深度而增加。
地壳的基部(25至50公里):温度200-1000℃ 地心(6371公里) :温度~4500℃。
➢ 我国:90%以上的能量经过热能被利用 ➢ 世界:85%以上。
燃烧理论及应用PPT课件
一、闪燃与闪点
闪燃意义 ➢ 闪燃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前奏,从防火的观点来说,
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闪点是衡量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 重要依据。因此,研究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时,闪燃现象 是必须掌握的一种燃烧类型。
2024/7/29
一、闪燃与闪点
闪点分级 ➢ 甲类液体:闪点小于28℃的液体。(如原油、汽油等) ➢ 乙类液体:闪点大于或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 燃烧素学说认为,某种物体之所以能燃烧是因为其 中含有一种燃烧素,燃烧时,燃烧素就从物体内逸出。
➢ 例如,蜡烛的燃烧。 ➢ 燃烧素学说在解释什么是燃烧素时,认为火是由无
数细小活跃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由这种火微粒构成 的火的元素就是燃烧素,物质如果不含有燃烧素则不能 燃烧。
2024/7/29
二、燃烧的氧学说
【学习目标】
1、了解着火理论 2、掌握闪燃与闪点、自燃与自燃点、着火与着火点 3、熟悉最小点火能量和消焰距离、物质的燃烧历程、燃烧
产物
2024/7/29
目录
一 着火理论 二 燃烧的类型
2024/7/29
第一节 着火理论
2024/7/29
一、燃烧素学说
基本内容
➢ 18世纪以前,欧洲盛行燃烧素学说(亦称燃素学说), 对当时化学界的影响很大。
基本内容
➢ 有一体积为V(m3)的容器,其中充满有化学均匀可燃 气体混合物,其浓度为C(kg/m3),容器的壁温为T0(K),
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混合物正以速度u(kg/m3﹒s)在进行反
应,
➢ 化学反应后所放出的热量,一部份加热了气体混合物 ,使反应系统的温度提高,另一部份则通过容器壁而传给 周围环境
可燃物质或助燃物质先吸收能量而离解为游 离基,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将燃烧热释放出来,直至全部物质燃烧完或由于 中途受到抑制而停止燃烧。
热能动力装置
1)] ( k
1)]
热效率伴随压缩比ε旳增大,预胀比ρ旳减小和采用高k 值旳气体而增大。
第三节 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旳比较及循环旳平均压力
前提条件: 1.循环初始状态点1相同 2.对每kg工质而言,加入旳热量相同
一、平均温度旳概念
加热过程 a-b-c :
T b
q1 Tds 面积abcsc sa a abc
2. 艾利克松循环
它是一种开式旳循环,用定压回热替代了斯特林循环中旳定容 回热。
艾利克松定压回热理想循环abcda(如图所示),由下列四个过 程所构成:
ab为定压吸热过程(从回热器中吸热); bc为定温膨胀过程,并从高温热源吸热; cd为定压放热过程(向回热器中放热); da为定温压缩过程,并向低温热源放热。 一样能够证明:在相同旳温度范围内,理想旳定压回热循环( 艾利克松循环)和卡诺循环,具有相同旳热效率。
12定熵压缩过程(在压气机中完毕); 23定压加热过程(在燃烧室或加热器中完毕); 34定熵膨胀过程(在气轮机中完毕); 41定压冷却过程(在大气中或冷却器中完毕)。
二、理想回热循环 1.斯特林循环
斯特林按正循环工作时能够作为热机循环,对外作出功量;按 逆向循环工作时,能够作为热泵循环。
循环由四个过程构成: (1) 定温压缩过程。如图10-13(a)所示 。 (2)定容吸热过程。如图10-13(b)所示 。 (3)定温膨胀过程。如图10-13(c)所示。 (4)定容放热过程。如图10-13(d)所示。
q
热效率
t
1 q2 q1
定容过程2-3工质吸入热量: 定压过程3-4工质吸入热量: 工质在混合循环中总吸热量:
q1v cv (T3 T2 ) q1p c p (T4 T3 )
5第五章 燃烧理论基础及燃烧设备-推荐下载
4、催化反应 如果把少量的催化剂加到反应系统中,使化学反应速度发生变化,则这种作用 称为催化作用。 5、连锁反应 连锁反应可以使化学反应自动连续加速进行。 连锁反应的机理是:在化学反应中,由于某种作用(热力活化、光子作用或者某 种激发作用),使反应物形成了初始的活化分子,在某些有利的情况下,活化分子能
(5—4)
(5—5)
(5—6)
第五章 煤粉燃烧理论基础及燃烧设备
够使化学反应过程开始出现一系列的中间反应,这些中间反应大都是一些极简单的 化学反应。在中间反应过程中,同时会产生一些新的活化分子,形成链,这些活化分 子需要的活化能又较少,所以一旦形成了活化链,反应就可以自动连续加速进行,直 到反应耗尽或连锁中断为止。 二、氧的扩散速度
三、燃烧速度与燃烧区域 炭粒的多相燃烧反应由下列几个连续的阶段组成,即 (1)参加燃烧的氧气从周围环境扩散到炭粒的反应表面; (2)氧气被炭粒表面吸附; (3)在炭粒表面进行燃烧化学反应;
3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各试时类卷,管调需路控要习试在题验最到;大位对限。设度在备内管进来路行确敷调保设整机过使组程其高1在中正资,常料要工试加况卷强下安看与全22过,2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写5卷术、重保交电要护底气设装。设备置管备高4动线调、中作敷试电资,设高气料并技中课试3且术资件、卷拒中料管试绝包试调路验动含卷试敷方作线技设案,槽术技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西安交大能动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锅炉专业课件-§5—1-燃烧过程的基本知识全篇
则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使温度又降回原处,所以, 图3—25 两种平衡状态的分析
交点1是稳定的平衡状态。但由于该点处混合物的 温度很低,化学反应速度也很慢,是缓慢的氧化 状态。
当 T0 逐渐升高时,直线 M 向右移动,在 M ' 位置时与曲
但仅就煤而言,反应能力愈强(越高,焦炭活化能越小)的煤,其 着火温度越低,越容易着火,也越容易燃尽;
反之,反应能力越低的煤,例如无烟煤,其着火温度越高,越 难于着火和燃尽。
要加快着火,可以加强放热或减少散热。
若散热条件不变,可增加可燃混合物的浓度 和压力,初温,使放热加强;
若放热条件不变,可增加可燃混合物初温和 减少气流速度、燃烧室保温等减少散热措施 来实现。
链式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中间活性产物或活化 中心,一般是自由态原子或基团,每一次活化 作用能引起很多的基本反应(反应链)。
这类反应容易发生并能继续下去,直至反应物 消耗殆尽或通过外加因素使链环中断为止。
链式反应分为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两种。如果 每一链环只产生一个新的活化中心,那么这种 链式反应就称为直链反应;如果每一链环中有 两个或更多个活化中心可以引出新链环的反应, 这种链式反应称为支链反应。
dt
式中:n 为反应级数。
反应速度与压力的关系在一般的锅炉燃烧过程中常 可予以忽略,这是因为燃烧室中的压力接近常压且 变化范围不大的缘故。但对于增压燃烧的锅炉及对 在高原地区运行的锅炉,应考虑压力对燃烧的影响。
实验证明,一般情况下,化学反应不能由反应 物一步就获得生成物,而是通过链式反应来进 行的。
化学反应的合成速度等于正、逆反应速度之差,它 在反应过程中不断减少,最后变为零。这时正、逆 反应速度相等,也就是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燃料燃烧的基本概念 5-2 手烧炉、链条炉、抛煤机链条炉及其燃烧特点 5-3 室燃炉 5-4 流化床及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5-1 燃料燃烧的基本概念
锅炉燃烧是个复杂的化学—物理过程,其影响因素很多。 一、燃烧设备的分类
1.层燃炉——固体燃料被层铺在炉排上进行层状燃烧的 锅炉,如:手烧炉、链条炉、抛煤机炉等; 2.室燃炉——燃料呈雾状或细颗粒随空气喷入炉内呈悬 浮状燃烧的锅炉,如:煤粉炉、油炉、气炉等; 3.沸腾炉——燃料被气流托起、携带,呈上下翻滚沸腾 状燃烧的锅炉,如:流化床、鼓泡床、循环流化床、 增压流化床等;
5-3 室燃炉
炉膛: 炉膛是组织煤粉与空气连续混合、着火燃烧直到燃尽 的空间。固态排渣煤粉炉的结构比较简单,外形呈高大立方 体,烟气是上升或旋流上升的流动形式。炉膛四周铺设水冷 壁,上部布置有过热器受热面,下部由前后墙水冷壁倾斜形 成冷灰斗。大约占全部燃料灰分的10%~20%的灰渣掉入冷 灰斗以固体形态排出炉外,其余以飞灰形式被烟气带出炉膛。 在燃用难着火的煤种时,常在燃烧器区域的水冷壁上敷设卫 燃带,保持燃烧区的高温。此外,通常在炉膛出口区把后墙 伸向炉内形成折焰角,以延长煤粉在炉内的行程,并改善炉 内火焰的充满情况,使出口烟温趋于均匀。
M D kC q lC jt
M——表征气流扩散速度的量; Dk——扩散速度常数,主要取决于气流速度; Cql、Cjt——气流和焦炭表面的氧气浓度。
温度和气流扩散速度在燃料燃烧不同区段有着不同的影响。 由此燃料的燃烧过程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燃烧区域:
1)动力燃烧区:
燃烧速度取决于温度亦即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的工况,动 力燃烧工况所在的燃烧区域为动力燃阿累尼乌斯定律:
E
k koe RT
式中:k——表征化学反应速度的常数; k0——频率因子; R——通用气体常数, R=8.3143 kJ/(mol . K); E——化学反应活化能, T─绝对温度,K。
2. 气流扩散能力对燃烧速度的影响 气流扩散能力决定于氧气浓度,遵循如下关系式:
在实际燃烧过程中,不可能有单纯的链式着火或热力着火, 往往是两种同时存在,并相互促进。一般说来,在高温下, 热力着火是引起着火的主要因素;而在低温时,链式着火 则起主导作用。
五、混合 扩散 ;自由射流 ;平行射流 ; 相交射流 ;旋转射流 ;一次风和二次风。
六、燃烧设备特性的主要参数
1. 层燃炉
二、固体燃料的燃烧过程 1. 燃料燃烧的几个阶段: ① 着火前的热力准备阶段; ② 挥发份着火与焦炭的燃烧阶段; ③ 灰渣形成及燃尽阶段。 2. 燃料完全燃烧的必备条件 ① 保持一定的高温环境; ② 供给足够而适度的空气量,并确保燃料与空气有良好
的接触和充分混合的氛围; ③ 燃料要有一定的燃烧时间及燃烧空间; ④ 及时排出低温燃烧产物(如:低温烟气和灰渣)。
三、燃料的燃烧反应速度
锅炉燃烧过程是个复杂的化学—物理过程,燃烧速度取决 于化学条件和物理条件。
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消耗或产物 生成的摩尔数,mol/(m3.s)。燃烧技术中常采用炉膛
容积热强度qv和面积热强度qf 来表征燃烧反应速度。
1. 化学条件:燃料氧化反应的化学反应速度,其影响因 素有:温度、反应物质的浓度及反应空间的压力等; 在锅炉燃烧技术中,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
2)扩散燃烧区:
燃烧速度取决于气流的扩散速度的工况,扩散燃烧工况所 在的燃烧区域为扩散燃烧区 。
3)过渡燃烧区:
动力燃烧区及扩散燃烧区之间的区域为过渡燃烧区 。
四、着火 1. 链式着火: 是由于燃烧链锁反应的分支,使活化中心浓度迅速增加, 导致反应速度急剧加速。 2. 热力着火: 是指由于系统内热量积聚,引起化学反应速度按阿累尼乌 斯指数函数关系迅速猛增。
1) 炉排面积可见热强度:单位面积的炉排,在单位时间 内所燃烧 煤的放热量 。
qR
.p R
2)炉膛容积可见热强度:单位容积的炉膛,在单位时间 内所燃烧煤的放热量 。
qV
.p V
2. 室燃炉
1)炉膛截面可见热强度
qF
B Qar.n et .p F
2)炉膛容积可见热强度
2. 物理条件:燃烧空气与燃料的相对速度,气流扩散速 度及热量传递速度等;在锅炉燃烧技术中,起主要作 用的是气流扩散速度,包括氧气向碳粒表面的扩散和 燃烧产物的反向扩散。
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反应物质(燃料)的特性。E降低,反应速度提高; 温度。温度提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加,碰撞机会增加; 浓度。浓度提高,碰撞机会增加; 压力。压力提高,单位体积分子数增加,碰撞机会增加。 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燃烧反应影响因素。
燃烧器: 燃烧器的作用是保证煤粉和空气在进入炉膛时能 充分混合、煤粉能连续稳定的着火、强烈的燃烧和充分的 燃尽,并在燃烧过程中保证炉膛水冷壁不结渣。通过燃烧 器进入炉膛的空气一般分为两种:携带煤粉的空气称为一 次风,单纯的热空气称为二次风。此外,采用中间储仓式 热风送粉的制粉系统的煤粉炉也常将制粉乏气作为三次风 送入炉膛。
煤粉燃烧器按空气动力特性可分为旋流燃烧器和直流燃烧 器两种。
旋流燃烧器的气流结构特性: 二次风(有时还有一次风)强烈旋转,喷出喷口
后形成中心回流区,卷吸炉内的高温烟气至燃烧器出口附 近,加热并点燃煤粉。二次风不断和一次风混合,使燃烧 过程不断发展,直至燃尽。除了中心回流区的高温烟气卷 吸外,在燃烧器喷出的气流的外圈也有高温烟气被卷吸。 旋转射流有扩散角大,射程短,早期混合强烈,后期混合
qV
.p V
3. 炉膛设计步骤 (1)根据给定参数(D、T、P和燃料种类),估计燃料 消耗量; (2)查表选取qV,qR; (3)利用公式计算炉排面R和炉膛体积V; (4)根据炉排面积,设具体情况选定炉子宽度和深度; (5) 确定炉膛高度; (6)对室燃炉相应计算 。
5-2手烧炉、链条炉、抛煤机链条炉 及其燃烧特点
减弱的特点。旋转射流的湍流换热强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