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木瓜教案
诗经木瓜朗诵教案

诗经木瓜朗诵教案教案标题:诗经木瓜朗诵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经》中的木瓜篇。
2. 学生能够通过朗诵的方式,表达出木瓜篇的情感和意境。
3. 学生能够欣赏和品味《诗经》中的古代诗歌艺术。
教学准备:1. 课文《木瓜篇》的复印件。
2. 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听取或观看《木瓜篇》的朗诵演示。
3. 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视频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木瓜篇》的意境。
4. 学生朗诵的评价表或评估标准。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介绍《诗经》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向学生展示或播放《木瓜篇》的朗诵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导入课文:1. 分发《木瓜篇》的复印件,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和讨论,了解《木瓜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朗诵练习:1. 向学生解释朗诵的重要性,并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等。
2. 分组进行朗诵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提高朗诵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3. 教师进行示范朗诵,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情感体验: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与《木瓜篇》相关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诵、表演或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木瓜篇》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评价:1. 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朗诵的要点和技巧。
2. 通过观察和听取学生的朗诵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朗诵《木瓜篇》,并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朗诵成果。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诗经》诗歌,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和多样性。
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能。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写一篇关于《木瓜篇》的感悟文章或创作一首相关的诗歌。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传统文化《木瓜》教案

一《诗经》(二首)之《木瓜》教学目标:1、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背诵《木瓜》一诗。
2、了解《木瓜》中所表现的纯洁爱情。
3、从男女之爱中扩大开来,引导学生了解爱是美好的情感,她使得世界变得美丽。
4、明白真正爱的真谛。
教学过程:一、导语: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
一般交往中是如此。
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
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
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西方人是否还有这种传统不清楚,但我们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读到过类似“投桃报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满着悲剧色彩。
如今我们似乎已不太看重仪式了。
其实,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
仪式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
男女交往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投桃报李”的仪式。
二、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背诵《木瓜》一诗。
木瓜【原文】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③。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④。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①投:投送。
②琼:美玉。
琚(ju)佩玉。
③瑶:美玉。
④玖(jiu):浅黑色的玉。
【译文】你用木瓜送给我,我用美玉回报你。
美玉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桃送给我,我用琼瑶作回报。
琼瑶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李送给我,我用琼玖作回报。
琼玖不单是匈报,也是为求永相好。
三、讨论:《木瓜》一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总结:本诗从字面描写看写的是两个人之间礼物的相互赠送,而实质上是表示相互间的感情,是写一个男子与钟爱的女子互赠信物以定同心之约。
四、出示: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讨论总结:深挚的母爱。
五、出示: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诗经木瓜教案

诗经木瓜教案主题: 诗经木瓜教案年级: 初中科目: 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及其作者和创作背景。
2. 学习并理解《诗经》中的经典篇目——《木瓜》。
3. 分析《木瓜》的主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诗经《木瓜》的文本。
2. 显示器或投影仪。
3. 学生讨论小组。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让学生回顾他们对《诗经》的了解,并讨论与其相关的知识。
2. 激发学生学习《木瓜》的兴趣,提问:“你们对《木瓜》这首诗的名字有什么想象?它可能讲述了什么内容?”探究与分析:1. 向学生介绍《木瓜》的背景和作者(不同的学说有不同的观点,可以概述多种观点),以及这首诗在《诗经》中的位置。
2. 阅读《木瓜》的原文,并解释生字词和短语的意思。
3. 导入问题进行讨论:- 《木瓜》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和氛围?- 诗中的木瓜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为什么这首诗被收入《诗经》中?理解与鉴赏: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深入讨论和分析《木瓜》的主旨和意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理解。
2. 引导学生通过分享归纳出《木瓜》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合班讨论和总结: 引导学生作出对这首诗的整体评价。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设计一份海报,用图像和文字表达对《木瓜》的理解和感受。
2. 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一首与《木瓜》有关的新诗,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通过表演、朗读或录制视频等形式,将他们的作品展示给全班。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2. 评估学生设计的海报,包括其对《木瓜》的理解和创意。
3. 评估学生创作的新诗,包括其文字表达和诗歌的清晰度与情感传达。
扩展阅读:1. 建议学生阅读其他《诗经》的篇目,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鼓励学生探索其他古代文化遗产,如《论语》、《道德经》等,以加深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诗经木瓜》教学设计

《诗经木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木瓜》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经木瓜的背景与故事情节介绍。
2.逐段解读《诗经木瓜》的主题与意义。
3.诗经木瓜的欣赏与赏析。
4.写作与创作:写一篇关于《诗经木瓜》的作文或创作一首相关的诗歌。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经木瓜》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诗经木瓜》的主题与意义。
3.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诗经木瓜》文本。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教师出示《诗经木瓜》的标题并引发学生对这个标题的思考。
2.教师简要介绍《诗经木瓜》的背景与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阅读理解1.教师分发《诗经木瓜》的文本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2.学生们交流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难点与疑惑,并由教师进行解答。
第三步:逐段解读1.教师将《诗经木瓜》分段进行解读,重点解释其中的文学手法与意义。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每段的主题与情感表达,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四步:欣赏与赏析1.教师播放相关音乐或朗读《诗经木瓜》,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节奏与美感。
2.学生们结合音乐与朗诵,展开诗歌欣赏与赏析,并自由发表个人的感受与观点。
第五步:写作与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经木瓜》的主题,创作一篇相关的作文或创作一首诗歌。
2.学生们进行个人创作,并互相交流和修改,提高作品的质量。
第六步:总结与展示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诗经木瓜》的主题与意义,并回顾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2.学生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欣赏与评价。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学生按要求完成的作文或诗歌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七、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组成小组,以演绎《诗经木瓜》的情景剧形式进行表演。
2.邀请一位专家或老师来校进行《诗经木瓜》的讲座,深化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
《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诵读《诗经》的兴趣

《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诵读《诗经》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木瓜》一诗。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诗经》中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和一咏三叹的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从《木瓜》中所表现的纯洁爱情扩大到世间所有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珍惜情谊,感恩回报,乐于付出的良好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导语:“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
如果你的朋友送了一份你特别喜欢的礼物给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诗,看看古人们是如何对待朋友的情意的。
(齐读课题)二、诵(一)解题1、关于《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地方民歌,有15国风,共160篇;“雅”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是宗庙乐歌,共40篇。
(结合教材中的“国学园地”重点介绍“十五国风”)2、关于《木瓜》比较诗歌中的“木瓜”与水果店的“木瓜”。
(二)小组自学,理解诗意自学提示: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懂意思。
活动预设:①注释抢答②古今对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你将木瓜送给我,我用琼琚回报你。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三)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重章叠句:每章字数相等,句式相同,用字重复度较高,仅在固定位置调换字词。
(学生在书中找类似篇目)作用:一咏三叹,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也为我们背诵诗歌提供了方便。
(四)熟读成诵想象诗歌的画面和情景,背诵诗歌。
师小结:这首诗写男女相互赠送礼物,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歌。
《诗经·卫风·木瓜的吟诵教学设计

《诗经·卫风·木瓜》的吟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背诵《木瓜》,绝大部分学生学会吟诵《木瓜》.2.能简单赏读《木瓜》,懂得朋友之间以"投木报琼"的方式来表达永结友好的意愿.教学重点:背诵《木瓜》,70%(30人左右)的学生学会吟诵《木瓜》.教学难点:学会吟诵《木瓜》课前准备;《木瓜》的吟诵录音及视频、课件教学过程:一、我会诵1.交流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2.导入: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
同学们,如果朋友送了一份你特别喜欢礼物给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去学习诗经里的一篇名篇《木瓜》.它描述的就是好朋友间为表达情意而互相投桃报李的情景.3.请自由读一次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不懂的地方.4.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二、我善悟1. 教师解释部分难懂的词,如:琼琚、琼瑶、琼玖、匪.2.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跟同桌说一说自己对全文的理解.3.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解释大意.三、我乐吟1.请同学们为它们标出声调.2.先依照平长仄短的方式带读几次.3.播放录音示范吟唱一次,然后逐句教学.4.自由吟诵,达到熟练背诵. 循序渐进,为更好地吟诵作铺垫.四、我爱演1.与学生一齐吟诵一次.2.播放视频.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学着配上动作吟诵.4.小组内自由练习吟诵配合动作.5.个别小组表演.6.以吟诵《木瓜》答谢听课老师,结束课程. 逐句分解讲演,降低学习困难。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注释:(1)木瓜:水果名。
木桃、木李也是水果名。
(2)琼琚:美玉。
琼瑶、琼玖也是美玉。
(3)匪:非,不是。
《诗经》的简介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小学高年级国学教案-诗经-第3课-卫风-木瓜

小学高年级国学教案-诗经-第3课-卫风-木瓜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中的《卫风》。
2.学习《卫风·木瓜》这首诗歌的词义、韵律和意境。
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品德和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卫风·木瓜》的故事背景和情感表达。
2.学习整首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诗经》以及相关文献。
2.学生课本和笔记。
3.相关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师先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和背景知识。
2.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卫风·木瓜》。
2. 概述《卫风·木瓜》1.讲师简单介绍《卫风》的背景和作者。
2.介绍该诗歌的主旨、内容和情感表达。
3. 学习《卫风·木瓜》的词义1.讲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该诗歌,并一同探究每句话的词义和用法。
2.针对一些较难的句子和生僻的词语,讲师和学生一起讲解掌握意义。
4. 学习《卫风·木瓜》的韵律和意境1.讲师让学生一同探讨该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分析每句话的情感表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3.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感受。
5. 总结和答疑1.讲师和学生一同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和难点。
2.讲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和回复。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和思考题。
2.自由发挥,写一首与《卫风·木瓜》相关的诗句或文章。
教学评价1.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卫风·木瓜》的基本信息、情感表达和诗歌韵律。
2.学生能够思考并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涵,提高了阅读和理解能力。
3.本节课通过自由发挥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一单元第1课《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

男女之间有情有义,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和手段让对方知道和体会到呢?这不但是现在年青人很关心的问题,在几千年前,这也是个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木瓜》一诗,看我们的先人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从中体会爱情美好,还要通过富有诗意的途径去传达表现。
我们事先进行了分组学习,本节课分三部分,一是我们按所分小组进一步研讨诗歌内容,二是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三是进行总结评价,评选优秀小组。评价时采取捆绑式评价法,得分以小组为单位。
2.诗歌内容理解难度较小,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形式进行,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3.内容形式虽然难度不大,但让学生理解重章叠句的写法及作用需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男主人公遇到自己心仪女子并获得女方“投”以爱情信物“木瓜”的喜悦,通过简洁的诗句表达的诚挚朴实的情感。
板书设计
木 瓜
《诗经·卫风》爱情诗
木瓜、木桃、木李 琼琚、琼瑶、琼玖
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可告诉学生电脑里有朗诵录音和视频,如有需要可参考。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展示本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展示结束后进行补充
把握诗歌思路,以读促进对诗歌的理解与欣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
三、总结评价
(6分钟)
1.学生自评:观点明确、表达清晰、积极参与
2.学生互评:观点正确、表达流畅、团队协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纯用叙述。“投”原意为“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给予”的意思。“报”为“回报,回赠”之意。“琼琚”是男子佩在身上的美玉。诗歌开始两句,虽然没有点明谁是叙述主体,但从内容上可以确定,这是一首青年男子表达对心仪女子爱情的诗歌。“她送给我一只木瓜,我拿身上带的佩玉回赠她。”这种写法在《诗经》中属赋的写法,平和自然的叙述中透露出坚决执着。有人认为对方“投”来“木瓜”我就“报”以“琼琚”,以重报轻,其实,在这里“木瓜”和“琼琚”都已经不仅仅是具体的事物,而是蕴涵凝聚着诗中人物的情感的“信物”。当然,要想表达自己情感的深厚,必须用足以达情之物方可。正是“投”轻“报”重才足以达情。其实,在古代,有男女相互悦赏而女子以瓜果投掷所欣赏男子,如果男子也相中女子,即解所佩玉相赠以为信物的风俗。
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说课稿

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吟诵,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
2.理解《木瓜》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通过吟诵进行情感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吟诵《木瓜》并理解其内容。
教学难点:把握《木瓜》的吟诵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播放《木瓜》吟诵音频。
2.《木瓜》诗词卡片。
3.粉笔、黑板。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优美的古典诗词《木瓜》。
这首诗是我国古代诗人曹操所作,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吟诵,感受一下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
(播放《木瓜》吟诵音频)(二)吟诵教学1.分析《木瓜》的结构和韵律《木瓜》是一首五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五个字。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韵律:木瓜,木瓜,生南国。
黄金,黄金,挂绿柯。
香气,香气,随风发。
愿君,愿君,少留意。
2.学习吟诵技巧(1)让学生跟读《木瓜》,注意把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教授吟诵的技巧,如:声调、节奏、韵味等。
(3)让学生分组练习吟诵,互相纠正、指导。
3.展示吟诵成果(1)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吟诵成果。
(2)全体学生一起吟诵《木瓜》。
(三)理解诗意1.分析《木瓜》的意象(1)引导学生理解“木瓜”这一意象,了解木瓜的特点。
(2)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一下木瓜生长在南国的景象。
2.理解诗歌情感(1)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木瓜的喜爱之情。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首诗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木瓜”为题材的诗歌。
2.介绍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短歌行》等,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1.注重培养学生的吟诵兴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喜爱。
2.注重吟诵技巧的传授,让学生掌握吟诵的基本方法。
3.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诗经木瓜 教案

诗经木瓜教案教案标题:诗经木瓜教案目标:1. 了解《诗经》中的木瓜篇目,包括其背景、作者、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诗经》中的木瓜篇目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木瓜篇目的内容和意义。
3. 进行文学鉴赏,欣赏木瓜篇目的艺术之美。
4. 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通过模仿木瓜篇目的形式和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准备:1. 诗经中的木瓜篇目原文和翻译。
2. 诗经相关的背景资料和研究成果。
3. 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音频等。
4. 学生的诗歌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音频展示木瓜的形象,引发学生对木瓜的认识和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木瓜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内容讲解:1. 介绍《诗经》中的木瓜篇目的背景和作者,包括该篇目属于何时何地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份和创作背景。
2. 分析木瓜篇目的内容和意义,包括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文学鉴赏:1. 展示木瓜篇目的原文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分析木瓜篇目的诗歌形式、语言运用和意象表达,让学生体会其艺术之美。
文学创作:1. 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木瓜篇目的形式和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体验,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总结:1.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诗经》中的木瓜篇目对于古代文学和现代人的意义。
课后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诗经》中的其他篇目,拓宽文学视野。
2. 继续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文学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于木瓜篇目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创作能力:评估学生通过模仿木瓜篇目进行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拓展资源:1. 《诗经》其他篇目的原文和翻译。
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

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学会背诵及吟诵诗经《木瓜》。
2、懂得朋友之间“投桃报李、投木报琼”的方式来表达永结友好的意愿。
教学重点:70%人以上学会吟诵。
教学难点:学会吟诵木瓜。
教学难点:视频、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背古诗渲染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而中华古诗文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
诵读古诗文可以提升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启迪我们的智慧。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温习学过的古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扬:正确流利、字正腔圆、感情充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你们这种方式叫普通话背诵。
今天赵老师就要带你们学习一下老古人的背诵方式,感受吟诵之美。
二、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了解吟诵1、主要区别在于什么?:吟咏有曲调,诵读没有曲调。
从先秦开始,诗词文赋都是吟诵的:创作时吟诵,欣赏时吟诵,学习时吟诵。
吟诵是汉语文的传统的唯一诵读方式。
一首诗有成千上万的吟诵调。
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有三千年历史的传统方法,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来读。
吟诵,让我们体会到古汉语的声韵之美,体会到古人的心境。
吟诵有什么用?培养汉语语感。
大陆吟诵濒临失传,吟诵被遗忘。
海外汉诗文吟诵传承未衰,尤以日本为盛,吟诗社会员在500万人以上。
2、欣赏古人行吟图。
四、引入新知1、当朋友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给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老师将带你们来学习诗经里的学习诗经里的一篇名篇《木瓜》。
他描述的就是好朋友之间为了报答情谊而互相赠送礼物的(投桃报李)情景。
2、齐读课题,板书。
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三百多首诗歌。
3、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不懂的地方。
4、老师范读,齐读、小组读、个人读。
五、出示课件:借助注释老师解释难点词语意思。
琼琚、琼瑶、琼琚、匪翻译: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诗经木瓜音乐整合教案

诗经木瓜音乐整合教案教案标题:《诗经木瓜音乐整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 学习木瓜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掌握将《诗经》与木瓜音乐相结合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5.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诗经》的介绍和选读;2. 木瓜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诗经》与木瓜音乐的整合。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一首经典的木瓜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情感和意境的表达作用。
导入:1. 介绍《诗经》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2. 分享一首《诗经》中的经典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性。
主体:1. 学习木瓜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音符、节奏、音域等;2. 学习木瓜音乐的表达方式,如速度、音量、音色等;3. 分析《诗经》中的诗歌,挑选适合木瓜音乐演奏的篇章;4. 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特点,选择合适的木瓜音乐曲调和演奏方式;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诗经》木瓜音乐演奏作品。
展示:1. 学生小组进行木瓜音乐演奏作品的展示;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提供具体的改进意见。
拓展:1. 邀请专业音乐人士或学院教授进行评审和指导;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展览,拓宽音乐艺术的视野。
总结:1. 回顾学习过程和成果,总结学生的收获和体会;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培养对艺术的综合理解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的木瓜音乐演奏作品,包括创意、表达和合作等方面;3.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学资源:1. 木瓜音乐教材和乐器;2. 《诗经》选读资料;3. 音乐播放器;4. 音乐会或展览的邀请函。
教学延伸:1. 将《诗经》木瓜音乐演奏作品录制成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进行分享和交流;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才艺和创作成果。
木瓜教案大学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木瓜》一诗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授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法,对比分析《木瓜》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木瓜》一诗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1. 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运用比较阅读法,对比分析《木瓜》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木瓜》一诗的作者、背景和艺术特色。
2. 学生自由朗读《木瓜》,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二、自主探究1.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典故。
2. 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
三、课堂讲授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木瓜》一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木瓜》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木瓜》一诗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学生自由朗读《木瓜》,复习诗歌内容。
二、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法,对比分析《木瓜》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木瓜》一诗的意象、情感和思想,创作一首诗歌。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创作经验。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诗经 木瓜 教案

诗经木瓜教案主题:诗经《木瓜》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木瓜》这篇诗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及其价值观念。
2.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木瓜》诗中的意象和文化内涵。
2. 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3. 运用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诗经《木瓜》的原文与翻译。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流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嘉庆大义会画卷中的《木瓜图》,激发学生对《木瓜》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木瓜》是一首古代诗歌,并简要介绍《木瓜》的文化背景和作者。
二、诗歌欣赏(15分钟)1. 分段朗读《木瓜》的原文,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与美感。
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并与学生讨论。
三、文化背景了解(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战国时期的乐府民歌,以及《木瓜》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分组讨论:“木瓜”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四、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询问它们的目的和效果。
2.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归纳整理所发现的修辞手法。
五、表达与创作(20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对《木瓜》的理解和感受,创编一段小诗或一首歌曲,表达个人想法。
2. 分组或个别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并鼓励他们展示作品。
六、总结与展示(5分钟)1. 鼓励学生积极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并讨论各自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2. 总结课堂学习,强调《木瓜》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阅读其他诗经中的民歌,进行比较研究。
2.了解《木瓜》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及其他艺术作品中的再创作。
吟诵教案诗经木瓜

吟诵教案诗经木瓜教案标题:探索古代文化——吟诵教案《诗经·木瓜》教案目标:1. 了解《诗经·木瓜》的背景和意义;2. 学习吟诵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诵能力;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1. 诗经《木瓜》原文;2. 诗经研究资料和相关解读;3. 录音或视频资源,展示吟诵的范例。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古代文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化。
主体:3. 介绍《诗经·木瓜》: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意义,并重点介绍《木瓜》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4. 学习吟诵技巧:向学生介绍吟诵的定义和作用,讲解吟诵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5. 吟诵实践:分发《木瓜》的诗歌原文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然后,播放录音或视频资源,展示范例吟诵,引导学生模仿和练习。
6.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吟诵表演,并互相评价和改进。
总结:7. 回顾学习成果:让学生展示吟诵表演,并分享他们对《木瓜》的理解和感受。
8. 总结教学要点: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吟诵对于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性。
9.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诗经》和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拓宽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吟诵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2. 收集学生的吟诵作品和对《木瓜》的理解,评估他们对古代文化的欣赏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展览,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诗经·木瓜》的读后感或研究报告;3.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吟诵技巧和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教案撰写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方法可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幼儿木瓜诗经教案

幼儿木瓜诗经教案教案标题:幼儿木瓜诗经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学习并理解木瓜的特点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注。
教案内容:1. 引入活动:-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木瓜,并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木瓜的颜色、形状、表面特征等。
- 引导幼儿想象一下木瓜是如何生长的,以及它在树上的样子。
2. 活动一:观察木瓜的生长过程- 室外活动:带领幼儿到学校附近的园子或花坛观察真实的木瓜植株,了解木瓜的树叶、花朵、果实等部分,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 室内活动:展示图片或使用幼儿绘本,向幼儿展示木瓜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回想或对比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活动二:学习并朗读《木瓜诗经》- 向幼儿介绍《木瓜诗经》,简要解释其中表达的意思,并与幼儿一起朗读该诗。
- 鼓励幼儿模仿朗读,引导幼儿关注诗中的描绘和诗意。
4. 活动三:创作木瓜诗歌- 鼓励幼儿使用他们观察到的和学到的知识,创作简单的木瓜诗歌或短句,并表达他们对木瓜的感受和联想。
- 提供诗歌写作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选择词语和表达方式。
- 鼓励每个幼儿在小组或整个班级前朗读自己的诗歌。
5. 活动四:手工制作木瓜形状的艺术品- 准备纸板、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木瓜形状的艺术品。
- 鼓励幼儿在艺术品上运用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他们对木瓜的个人理解和表达。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观察木瓜生长过程和创作木瓜诗歌时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评估幼儿对木瓜特点的理解和对自然界的关注程度。
3. 评估幼儿创作的木瓜诗歌和艺术品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诗经《木瓜》教案(5篇材料)

诗经《木瓜》教案(5篇材料)第一篇:诗经《木瓜》教案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吟诵,读准字音2、通过吟诵,走进理解诗歌意义,感悟诗人情感;能简单赏读《木瓜》,懂得朋友之间“投木报琼”的方式来表达永结友好的意愿。
3、复习吟诵规则:平长仄短、韵字拖长。
了解诗歌的押韵表达着诗人情绪【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教学难点】学习吟诵教学过程:一、温故篇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已学习了一些经典诗篇,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温习。
二、知新篇(一)我会诵1、引入:同学们,如果朋友送了一份你特别喜欢的礼物给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讨论一首古诗《诗经·卫风·木瓜》,它出自于《诗经》2、关于《诗经》的一些知识。
谁来分享下你所知道的诗经的一些知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又叫《诗三百》;诗经分为风雅颂,共305首;风就是指国风,总共15国风。
是指这15个地方的一些风俗和习惯。
整个国民的风气都在诗歌里反应出来。
你说多么了不起。
《诗经· 魏风· 硕鼠》硕鼠就是魏地这个地方的的一首歌,称为魏风;《诗经· 秦风· 无衣》无衣就是秦地这个地方的一首歌,称为秦风。
)今天我们学的这一首《诗经· 卫风· 木瓜》就是卫国这个地方的一首歌,它描述的是好朋友之间为表达情意而互相投桃报李的情景3、检查预习,读准字音(二)我会悟1、释义:琼琚琼瑶琼玖匪等请看这一组词,齐读,(点名说)发现有什么特点?师:我们确实从可视的角度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
它们都有“琼”。
琼是什么意思呢?是美玉的意思,非常美的玉就叫琼。
这6个字大家都认为是王字旁,事实上我们这样认为得都错了,它实际上真正的部首不是“王”,而是“玉”。
“王字旁在古代很多时候是斜玉旁。
”师:我们来看一下王、玉二字的渊源吧(出示图片)我们的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到隶书,到现在我们常见的楷书。
小学国学研习课《诗经·卫风·木瓜》教案

小学国学研习课《诗经·卫风·木瓜》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正确流利地诵读《木瓜》,了解诗歌大意;2.学生通过对比感知,共学归纳吟诵规则,并依照规则学会吟诵《木瓜》;3.能简单赏读《木瓜》,懂得人与人之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情谊;4.能体会诗歌传达的礼仪,感受君子之风。
5.能依据吟诵体验创编诗歌和动作。
教学重点:1、2、3教学难点:2、5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教具;教学过程:课前:暖场渲染(4)1.师向学生问好,你能用一句话跟老师打个招呼吗?(根据学生问好方式给予评价,2人)生活中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跟不同的人问好?(同学互动演示,1人)你观察过你的父辈的饮酒礼仪吗?(生表演,1)2.(过渡)华夏文明,千年悠久。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谢谢”,从“你好”到“礼之用,和为贵”,如今的我们,更是站在历史洗涤沉淀过的新时代,有着属于我们风格的礼仪,现在老师要带领同学们穿越回古代,领略一下古人的礼仪风范。
(播放视频《礼仪之邦》)提示:夫妇之礼、笄礼、拜师之礼、趋步、万福、迎宾之礼、揖礼、礼乐、射礼、饮酒之礼:拜祭啐卒主宾酬酢(动作示范)3.师:泱泱中华,礼仪之邦,让我们稍作静息,细细回味。
一、导入解题(3)1.古人云:诗礼相生,今天,我们就走进诗歌,体验古人吟诵诗歌的韵味。
(板书课题,生齐读)2.关于题目,你了解多少?(生谈)追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点评,伺机补充诗经资料,浏览,不作赘述)二、读诗会意(16)1.自由读一读诗歌,把你不认识的字提出来,问一问。
(生自由读)2.谁能展示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评价,若生有不会,范读正音)3.把你不理解的字词指出来。
(生提到琼琚、琼瑶、琼玖,相机指导学习“斜玉旁”)让我们来看看带有斜玉旁的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光泽、贵重、漂亮……)玉养五德,温柔敦厚,可见佩玉者皆君子啊!4.谁能试着译一译。
(生译)老师也找到了一段简练易懂的译文,让我们男女对读一遍(诗歌、译文对读,男女交换)5.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抽生汇报:两个人互相赠送)6.追问:赠送的是什么?(出示两组词)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区别两组词价值不同)你有什么想说?(生自由交流:这个人赚了,两组物品价值不同……)7.追问:想象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中投与报的?(生想象交流:在一个人困难的时候另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当他渡过难关后加倍回报)你理解的,是陌生人之间的雪中送炭,除了陌生人,还有可能是哪些人?(生交流朋友之间)是啊,有人说,这是陌生人间的萍水相助,有人说,这是朋友间的患难之交,也有人说,这是恋人间的爱慕之意,还有人说,这是亲人间的寸草春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木瓜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吟诵,读准字音2、通过吟诵,走进理解诗歌意义,感悟诗人情感;能简单赏读《木瓜》,懂得朋友之间“投木报琼”的方式来表达永结友好的意愿。
3、复习吟诵规则:平长仄短、韵字拖长。
了解诗歌的押韵表达着诗人情绪【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教学难点】学习吟诵教学过程:一、温故篇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已学习了一些经典诗篇,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温习。
二、知新篇(一)我会诵1、引入:同学们,如果朋友送了一份你特别喜欢的礼物给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讨论一首古诗《诗经·卫风·木瓜》,它出自于《诗经》2、关于《诗经》的一些知识。
谁来分享下你所知道的诗经的一些知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又叫《诗三百》;诗经分为风雅颂,共305首;风就是指国风,总共15国风。
是指这15个地方的一些风俗和习惯。
整个国民的风气都在诗歌里反应出来。
你说多么了不起。
《诗经·魏风·硕鼠》硕鼠就是魏地这个地方的的一首歌,称为魏风;《诗经·秦风·无衣》无衣就是秦地这个地方的一首歌,称为秦风。
)今天我们学的这一首《诗经·卫风·木瓜》就是卫国这个地方的一首歌,它描述的是好朋友之间为表达情意而互相投桃报李的情景3、检查预习,读准字音(二)我会悟1、释义:琼琚琼瑶琼玖匪等请看这一组词,齐读,(点名说)发现有什么特点?师:我们确实从可视的角度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
它们都有“琼”。
琼是什么意思呢?是美玉的意思,非常美的玉就叫琼。
这6个字大家都认为是王字旁,事实上我们这样认为得都错了,它实际上真正的部首不是“王”,而是“玉”。
“王字旁在古代很多时候是斜玉旁。
”师:我们来看一下王、玉二字的渊源吧(出示图片)我们的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到隶书,到现在我们常见的楷书。
看看这两个字的变化过程。
(出示图片)请你仔细看看,你有没有发现这两行字很相像,哪个是玉?哪个是王?你能猜出来吗?(点名说)说说你怎么猜出来的?认为他说的对的请举手请看一下。
两个字都是三横。
第一个是玉,第二个是王。
师:有没有想过老师为什么要给你看着一组字呢?这首诗6字都是斜玉旁,如果我们都把它当作王子旁,我们汉字的渊源如果不去探究,我们将会错失很多理解。
每个汉字穿越千年来跟我们相见都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对我们的汉字有一点研究的兴趣。
你们看这样子看,它用在这首诗歌里是有特殊含义。
现在大家一起来看看,从斜玉旁的字一般都有(出示图),从王子旁的字:()。
从斜玉旁的这一行字都是色彩非常鲜明的,同学们会说“现”怎么是色彩鲜明呢?是玉被你看见了,玉出现了,玉石摆在你面前,特别美,所以“现”了,出现、出现都是色彩鲜明的,而且是褒义词。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玉。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流传到今天“金银有价玉无价。
理解它的意思吗?汉朝的许慎先生有一本书《说文解字》,他这样解释玉的:(出示图片)有五种品德:仁义智勇廉。
所以在诗经里面关于君子一出现,就会有玉出场,出现类似“君子如玉“的词语。
诗经305首,据研究193首都与玉有关,可见对玉的赞美有多重。
2、理解诗意(诗意与诗句的对应)师:既然“琼“都与玉有关,那就是说它们都是美玉。
琼琚—玉镯琼瑶—玉佩琼玖—腰间的玉环。
三样都是戴在身上的。
再看右边这一组词,齐读,它们都与“木”有关,也就与瓜果有关。
师: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两组词语,哪一组词包含的东西更值钱?(玉),可是我给你一个木瓜,你就回报我一个琼琚;给你一个木桃,你就回报一个琼瑶;给你一个木李,你就回报一个琼玖。
这样的“投”“报”之间相等吗?(不相等)师:那是不是回报的人很傻?(引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举例来理解)3、点名读意思,其他读诗文。
(白话文与原文相对读)师:你们看这么长的一句话实际上用几个字就可以回答了。
读懂诗文不难,对照读就可以了。
(三)我会吟师:这首诗像我们现在这样读的话,我们就可以了,但这样没把诗的韵味读出来。
读诗有两种境界:1、韵味 2、金石相撞的声音(中国的大学者曾国藩说的)孔子是怎样教他的学生呢?汉代的司马迁这样记载的:诗三百,孔子皆弦而歌之。
1、按声调标吟诵符号。
师:请大家拿起笔,根据声调来标记吟诵符号(平—仄|)2、依据平长仄短、韵字拖长的吟诵规则,师生共吟师:还记得吟诵规则中的平声拖,仄声短吗?那么来试试吧。
每个字要读的饱满,(示范)不能这样一开口就滚过去了。
可以用手指划线,要气沉丹田(点名个别指导)师:(下一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声在一起,怎么办呢?每个都要读长吗?不行,要注意逻辑重音。
什么是逻辑重音?比如:开~门,开门哪个是重音?门。
读~书(书)我们汉字里的双音节词,大多数第二个字是逻辑重音。
(点读、指导读)师:两句连起来,你看有什么变化。
(师示范读)跟你平时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像是唱歌,弦而歌之,本来就是唱的,不过,唱是有规则的。
它和一般的唱歌不一样。
一般唱歌不讲究平仄(平长仄短)不讲究每个字读它的原音(依字行腔)。
吟诵就是要每个字读原音。
唱歌出现倒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古时候的人是写诗,他们没有这么多印刷品,看不到,那就只能读给你听,若果把字读倒了,那别人是听不懂的。
所以要按原音读出来。
3、逐句学习吟诵(强调相关注意的规则)师:平仄声出来了。
还有个很重要的押韵的字要拖长,也就是把气读完,这就是韵字的味道。
我们一直在讲诗歌的韵味韵味,就是押韵哪个字的味道。
知道什么叫“押韵”吗?就是诗歌最后一个字韵母和声调都是一样的。
(春晓:晓鸟少)师:这两句你们哪个字是韵字,“也”同韵字而且是同字韵(同一个字押韵)。
为什么要把韵字拖长呢?因为在古诗文的吟诵中(出示图片)增强感情色彩,更是为了换气。
怎样把它读好呢?“也”仄声但是韵字,也要拖长。
两个仄声加韵,听老师读,“气”吐完了,舒服了,表达清楚了,(不是为了回报您啊~~~是希望您能铭记这份情义啊)。
你要对人表达你深厚的感情一定要舒展你的气息,最后一句再来一次。
(点名试读齐读)师:下一节(依字行腔气息匀)第二节点名试。
第三节“木李”“琼玖”来了个第三声,前面都是第二声,为什么呢?我们来试试?“李”“玖”拖音吗?不,是仄声。
(师示范读)最后一句,回一下。
(重复,收回来)师:仄声短读,读短的时候,你的心会怎样?会有点紧张对不对,不能抒发,就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用这么厚重的回报,回赠给我,我心里会很忐忑,会不安。
岁投我以木李,为什么不把它放在第三节呢,是有原因的。
一而再,再而三的情意,多么深重啊,是不是。
两节连起来,齐读。
4、自由吟诵,达到熟练成诵(四)我会演1、师生一齐吟诵2、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小组内自由练习或随老师一起表演)师:这首诗是有礼仪的,它是一首献礼词。
有一位剧作家把它编了手语。
“投我以木瓜”木瓜这么大。
报之以琼琚,琼琚放在手心里,那么小。
然后“匪报也”男孩子左手在前,右手在里,女孩子右手在前,左手在右手心里,第一次30度鞠躬,第二次60度鞠躬,第三次90度鞠躬。
表示礼特别的珍贵。
全班起立,师生一起吟)4、以吟诵《木瓜》答谢老师,结束课程。
师:最后一句对在坐的每一位拉屎说一次,不是为了回报您啊,是为了让您铭记这份情意,永相和好。
今天的课上到这里,阳光四班的孩子们和老师们分享这8个字。
我们的人生还很遥远,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有心的人也是个有梦的人,并且是一个快乐的人,还能一起往前走。
我们一起来读。
板书:诗经·卫风·木瓜投报木瓜琼琚木桃琼瑶木李琼玖教学反思:今天鄙人第二次以吟诵教学作为公开课展示。
总的感觉是这一次比上一次,在经验方面有所积累,教学效果比第一次要好。
长处有,但是缺点更多。
在此,作深刻的个人反思。
首先,这节课没能完全达成目标。
虽然全班都已能背诵(已抽查),但是,在吟诵的时候,未能完全落实,因而最后的“我爱演”未能完全展示出应有的风采,同学们没有完全把握吟诵及动作要领。
其次,这节课教师讲得太多,尤其是在句意这一环节,过于拖沓,乃至最后时间不够而拖堂。
第三,学生虽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并非完全算是乐学的一堂课,就这点,已足够我惭愧至极。
第四,教学内容太少,一节课只教了一首《木瓜》,且最后不够熟练。
第五,未能协助学生找出《木瓜》内容的规律,加速背诵记忆。
因而,学生唱的时候出现了犹豫、生疏与自我怀疑。
凭着一腔热情,希望能陪着学生一起诵读经典,但若不得其法,则身心俱疲。
如何在工作中协调好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如何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同时,乐于其中,是我今后将不断追寻的目标,最后,在此诚挚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我能得到区教研员刘江明老师的亲自指点。
更感谢语文科组的老师们,不遗余力地指导、支持我这个顽童,让我能更从容地站在公开课的台上。
也谢谢自己,自从朱畅思老师激发了对吟诵的热爱,追随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一起尽己所能不断学习,成就自己能大胆吟诵公开课的坚强后盾。
教学经典必是轻松快乐的,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