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内颗粒流体两相流的CFD模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第9期张锴等:流化床内颗粒流体两相流的CFD模拟
时难以获得颗粒的真实堆积率,因此研究者们需要假设最大颗粒堆积率,如洪若瑜等[49’56巧71采用o.55,Chen等№143取o.60,Lettieri等[45]选O.62。
3.1液固体系
在O.5m(高)×0.1m(宽)的二维流化床考察了液(IDl=1000kg・m一,产l一1.o×10-3Pa・s)固(佛=3000kg・m~,或一2.5×10-3m)体系内网格尺度、时间步长和收敛判据对床层固含率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网格数目和时间步长对床层固含率分布的影响不大,但是从局部放大图可以发现,当网格数目(10×50和15×75)较少时,平衡时垂直方向上的固含率出现振荡,且10×50网格的振荡幅度大于15×75的网格,而网格数目(20×100和30×150)较多时,床层固含率趋于均匀分布特征;(2)通过对0.01、O.005、0.001、O.O005s和O.o001s时间步长的模拟表明,o.001s时间步长给出了更适宜的模拟结果;(3)收敛判据取10一、10-6和10_。,所得模拟结果几乎完全一致,详细结果见文献[58]。
3.2气固体系
首先采用摄像法考察了图2所示中心孔口为O.010m的2.Om(高)×O.3m(宽)拟二维流化床内射流形成及发展过程、射流穿透深度和射流频率。实验以常温和常压下的空气为流化介质,GeldartB类物料的玻璃珠(佛=2550kg・m一,矾一250~300肛m,“mf一0.07m・s-1)为固体。通过对射流气速为7.07m・s。1的1200张图像进
图2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Fig.2{khematicdiagramofexperimentalapparatus行逐帧分析,发现当时间为o.025s时射流已经形成并开始逐渐长大,到o.150s时,该射流在分布器上方脱落形成气泡,并有新的射流产生。进而,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了射流穿透深度和射流频率分别为(O.138±O.010)m和(9.45±1.36)Hz。
针对中心射流的特点,在固定横向52个(中心射流处2个和其余部分均分为50个)和纵向1.00m上部稀相区20均匀网格的前提下,对纵向下部1.00m的密相区等分为50、100、120、150、180、200和230网格体系的模拟结果如图3所示,当网格数等于或大于100时,可以发现射流穿透深度变化不大,在一定范围内射流穿透深度随网格尺度减小呈现轻微波动的原因是当模拟结果输出时间确定后射流崩塌可能出现在两个间隔时间之间。进而,结合实验和模拟的气相体积分数分布图像,发现当网格数等于或大于100时,对射流形成、发展和射流崩塌后形成气泡的形状及其上升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而且射流穿透深度的模拟值和实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约为5%。随后,在时间步长为(1.O×10_4)~(5.O×10q)s范围内考察了缸对射流穿透深度和射流频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1.OxlOqs时对射流穿透深度没有影响,当&≤5.O×10叫s时对射流穿透深度和射流频率值均没有影响,并与对应的实验结果相一致。在此基础上,将最大颗粒堆积率设定为0.60、o.625和o.65,获得了射流穿透深度均为(O.130土0.005)m,证明在本研究范围内最大颗粒堆积率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有关本节的详细介绍可参考文献[59]。
图3网格数目与射流穿透深度之间的关系Fig.3Jetpenetrationdepthsatvariousgridnumbers(口+plusstandarddeviation,一一minusstandard
deviation)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g
毫
至
量
t{s
(a)beginIIings协ge(,<1.5s)
,/s
(b)嗽Lblefluidizati∞s乜Ig郇>1.5s)
图9床层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Fig.9Averagebedheightasafunctionoftime(越一2牡mf)
图10不同时刻切断气源后的床层塌落曲线Fig.10Bedsurfacecollapsecurveswhengasis
shutoffatdifferenttimes
机性,但整体或时均特性却非常相似。
与二维床的模拟相类似,整个床层压降可以分为起始和稳定鼓泡两个阶段。由于在起始阶段出现一个非常高的脉冲波,为了减少起始阶段的影响,在计算床层平均压降时从稳定流化阶段算起。当起始时间取o.05s时模拟的平均值为4255.1Pa;当起始时间取1.00s时模拟的平均值为4258.7Pa。其结果与3.2.2节预报的散式流态化相类似,即模拟平均值同样大于理论计算值(4049.2Pa),但其相对误差却是5%左右。
鉴于三维模拟花费大量的计算机内存和相当长的计算时间,这里仅对时间为2.Os时切断气源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空隙率为o.8床层瞬态固含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切断气源后床内气泡迅速逸出,导致床表面急剧下降,定量结果如图11所示。为了进一步分析动态塌落过程中床层界面的变化特征,该图也给出了当气体突然切断后床层界面高度的标准偏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显而易见,当气体刚开始切断后,气泡快速向上运动并离开界面,导致床层界面凹凸不平,即其标准偏差随时间的延伸而增大;当时间为2.1s(即塌落o.1s)后达到了最大值。随后,当气泡全部离开床层后,床层高度的标准偏差开始减小,说明此时只有颗粒缝隙的气体脱离床层,直到整个床层形成了固定床。前人在实验研究中通常认为GeldartB类物料的床层塌落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尽管本文的模拟结果与之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趋势是一致的。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细微的差异似乎可以归结于目前实验仪器很难精确地测试出床层平均高度。然而,数值模拟则不同,只要等空隙率确定后,即可获得精确的床层平均高度。有关本节的详细报道参考文献[62,70]。
昌
j
萤
兰
口
皇
罂
未
:一aVeragebedhei曲t
图11塌落过程中床层平均高度及其标准
偏差随时间变化关系
Fig.11Averagebedheightandstandarddeviationof
interfaceduringcollapse
process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