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
第六讲:新闻自由与责任R

人大版
2、保持内容: 保留不为政府控制媒体独立性基石。 批评监督政府的舆论权力不能失去。 3、历史意义: 协调政府、公众和媒体的三者关系,各有 所得 强调媒体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使它多做 善事。 4、评价: 用心良苦,实用性弱。
两方面影响: 1、积极方面: A、新闻业规模大大扩张。 B、报道领域扩大,政治新闻成主流。 C、奠定批评政府和总统传统,历代总统 难能推翻。 D、推动资本主义社会文明进步。
2、消极方面: A、过分商业化和竞争激烈导致黄色新闻泛 滥成灾,社会责任感丧失,成为道德沦落、 世风日下的罪魁祸首。 B、自由竟争后果带来严重的垄断控制,导 致新的不自由和不民主。
新闻自由理论的修正
社会责任论兴起背景
自由主义理论和宪法保护媒体,因市场竞争生 存压力,放弃社会责任,导致黄色新闻泛滥成 灾,道德沦落,藐视政府权威,招徕不满非议。 树大招风,自身太放纵宪法赋予保障的新闻传 播自由权。
社会对媒体的压力与日俱增,美国作为黄 色新闻发源地,率先要求媒体自律,否则 将遭到政府管制和公众抛弃。 哈钦斯委员会的调查报告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出版界》 网络资料。 1、修正内容: 媒体首先要自律,注意报道平衡,关注面 的广泛、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等。
3、托马斯· 杰弗逊理论和实践巨大贡献。 理论:受洛克自由主义和卢梭人民主权 论影响。 坚信:人民监督政府的权力 任何政府都有腐败的胚芽,人民是政府 干城和最好的保护神。 前提:人民必有报纸,受到良好教育。
介绍:
托马斯· 杰斐逊(1743-1826),美国政治家、思想 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第三任美国总统。 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776年, 作为一个包括约翰· 亚当斯和本杰明· 富兰克林在内 的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 此后,他先后担任了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 总统和第三任总统。他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 族资本主义工业。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 使美国领土近乎增加了一倍。他被普遍视为美国历 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同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 齐名。最新版美元5分的头像就是:托马斯· 杰斐逊。 Nhomakorabea概述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在新闻界,自由与负责是两个互相关联的概念。
新闻自由是指媒体在报道和传播信息时不受任何政府、机构或个人的干涉和限制。
而新闻责任则是指媒体在行使自由的应当承担起社会道德、公共利益和法律法规的责任,为公众提供准确、客观、公正的报道。
新闻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石。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公民有权利获得真实的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而没有新闻自由,信息将被控制和过滤,公众将被剥夺了了解真相的权利。
新闻自由是保障言论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监督政府和权力的手段。
新闻自由并不意味着无约束的报道。
随着媒体力量的增强,媒体也需要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当意识到,他们的报道和信息对公众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后果。
他们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对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他们需要以公共利益为导向,避免错误和歪曲的报道,以免给公众带来误导和伤害。
新闻机构和从业人员也需要遵守法律法规。
虽然新闻自由是一种权利,但并不意味着媒体可以为所欲为。
媒体应当尊重社会规则,遵守国家法律,不得侵犯他人的权益。
隐私权、著作权和名誉权等。
在报道敏感话题和事件时,媒体应当慎重处理,避免引发社会混乱和不良后果。
新闻负责也包括对社会公正和多样性的关注。
作为公共意见的载体,媒体应当公正地展现各种声音和观点,避免一味偏袒某一方。
媒体应当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
他们也应当避免报道耸人听闻的内容和封面式新闻,以保持自身的信誉和公信力。
在实践中,新闻自由与负责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
有时候,新闻机构为了吸引读者和提高利润,可能会倾向于报道娱乐性和低俗化的内容,而忽视了对真相和公共利益的追求。
此时,就需要社会和政府对媒体进行监督和引导,促使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新闻自由与负责是新闻界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新闻自由是一种权利,但也是一种责任。
媒体和从业人员应当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力和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遵循职业道德,为公众提供准确、客观、公正的信息,促进社会公正和民主发展。
探析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

道的现象 , 或者 以曝光对他人不 利的真相 为要挟勒索 钱财 , 得 逞后便厚颜无耻地颠倒黑 白。 ( 二 )大 量报 道 负面 新 闻 , 引发 价 值 观 背 离 在新 闻 自由的追求 下 , 报道 什么 内容 、 什 么时候报道 由媒 体 自主决定 。随着网络的发展 以及 网络媒体约束力相对较弱 , 各种各 样 的新 闻开始 出现在受 众 眼前 , 但 是 由于市 场竞争 激 烈, 各方媒 体也开始玩起了 “ 花样 ” , 各 种新鲜 、 刺激 、 娱乐化新 闻 出现 的频 率越 来越 高 , 只为 了追求更 高 的点击 量 , 婚外 情 、 自杀 、 贪污等负面新 闻在 网上随处可见 。 ( 三 )新 闻娱 乐化 , 丧 失媒 体公 信 力 新 闻的娱乐 化与 市场竞争有关 , 在新 媒体 的冲击下 , 传统 媒体 的压力越来越 大 , 其逐 渐开始寻 求新 的发展 之道 , 一些媒 体进 行 了改革 , 但是 在这个 过程 中 出现 的一 些 问题 不得 不 引 起人们深思 。例如 , 中央人 民广播 电台下 面的 《 中国之声 》在 2 0 0 4 年的 《 晚报浏览 》中播 出过两条新 闻 , 一条是讲美 国有个 亿万 富翁 征婚 , 主 持人竟 提醒 中 国妇 女 注意 !另 外一 条是说 有个香港 富婆绑架 了深圳某舞 男 , 原 因是该男 子移情 别恋。这 两 条新 闻听后 实在是让人 瞠 目结舌 、 大跌 眼镜 , 跟街头市 井小 报 经常 散布 的一些 花边 新 闻相 比, 二者 又有什 么 区别 呢?我 们 提倡 轻松 活泼 的播报 风格 和形 式 , 但轻 松活 泼绝 不意 味着 媚 俗与低 级 , 新 闻工作 者必须 明 白我们所 播报 的 内容将会 在 社会上产 生什么样的影响 。新 闻工作 者肩负的责任重于泰 山 , 播 每一条新 闻时都要 考虑会产生什么样 的社会效果 。 四、 如 何 正 确 处 理 两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任何 自由都 不是 绝对 的 自由, 都有 一个前 提条 件 。新 闻 自由也 同样 , 其是 所有新 闻工作者共 同追求 的理念 , 但是 在享 受 新 闻 自由时必须 以承担相应 的社会责任 为前提 。处理 好新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辅导系列-章节题库-新闻理论-第六章 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一、名词解释1.新闻自由答: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批评的自由。
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在《出版自由》一文中提出的,1789年载入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后正式列入宪法条款。
资产阶级曾利用它作为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武器;无产阶级也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打破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和精神交往的垄断。
“新闻自由”推动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
2.观点的自由市场答: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在17世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
其核心反映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主要观点包括: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②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3.《论出版自由》答:《论出版自由》是1644年英国人约翰·弥尔顿提出的关于主张思想、出版自由的小册子。
在这本小册子中,约翰·弥尔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在实质上也等于第一次提出了新闻自由的口号。
约翰·弥尔顿的这篇文章提出了反对封建集权主义强化控制出版言论自由的有力论点,强烈谴责了当时整个封建检查制度的理论和实践。
从约翰·弥尔顿这种思想出发,形成了现代关于“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修正过程”的概念,即让所有想说什么的人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六章 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第六章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一.新闻自由的涵义新闻自由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与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自由,是人们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自由,既包括新闻传播者的新闻自由,也包括新闻接受者的新闻自由。
其中,新闻传播者的自由是主体内容和基础。
1.出版前免于检查,出版后除了对法律负责任外,不受任何干涉。
2.出版前不须请领执照或特许状,也不须交纳保证金。
3.政府不得以重税或其他经济力量迫害新闻事业,亦不得以财力津贴或贿赂新闻事业。
4.自由报道、讨论及批评公共事务的自由。
5.自由接近新闻来源及保障采访的自由。
6.自由传播新闻并免于检查。
7.自由阅读、收听,包括不阅读不收听之自由二.新闻自由的源起及发展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提出的口号。
从中世纪到18世纪,出版自由始终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扩充自己实力的一种手段,这个口号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上升阶段资产阶级的进步性。
列宁称:“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直到19世纪成了全世界一个伟大的口号。
”新闻自由经历了从提出观念到形成制度的发展过程。
最早提出新闻自由思想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新闻自由的基本假设(1)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本身就是目的,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才是社会的目标,人是独一无二的,是文明世界的基本单位,也是它的推动者。
所以,个人的自我实现是终极目标——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目标。
社会的首要功能是促进社会个体成员的利益。
强烈否认国家是人类奋斗的最高体现,国家的存在只是为了给个人提供一个可以发挥其自身潜力的环境。
当它不能推进这一目标时,就会变成一个障碍,必须被废弃或进行彻底的改革。
自由主义理论不接受这样的命题:社会是一个独立实体,这个实体比组成它的个体成员更重要。
(2)理性能力是上帝赋予的。
理性依据感官经验行事,它不像前人那样盲从一切权威思想。
我们是生而自由的,也是生而具有理性的。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自由和负责是新闻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新闻界的自由意味着媒体有权利自由地获取并传播信息,报道事实真相,发表意见和评论。
而新闻界的负责则强调媒体应当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标准,对信息进行审核和筛选,以确保传播的信息真实、准确和公正。
只有自由与负责充分结合,新闻界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民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新闻界的自由是民主社会的重要保障。
它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使人民能够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现象。
新闻界通过报道不同的观点和声音,为公众提供多元的思想和意见,促进舆论的自由发展。
自由的新闻界还能够监督政府的工作,揭露腐败和不当行为,为社会公正发声。
没有自由的新闻界,人民就无法公正地评判政府的工作,无法监督政府的权力,社会就会缺乏对政府的制约和平衡。
新闻界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报道,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进行无视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新闻界的负责要求媒体秉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的原则,同时对信息进行审查和筛选。
新闻工作者应当秉持职业道德,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将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公众。
媒体应当深入调查与验证信息,避免误导公众或者给公众带来恐慌和伤害。
媒体应当注重公众利益,尊重个人隐私,遵守法律法规,不以损害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为代价来追求商业利润。
只有这样,新闻界才能真正起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并非绝对的。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等问题上,新闻界的自由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种限制应当是有法律依据的,并且权衡各种利益的结果。
新闻界自身应当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的行业规范和自我约束机制,以防止滥用新闻自由的情况发生,避免以新闻之名行非法之实。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是一个平衡的过程。
在新闻界的自由发展的也应当做到自律和负责,树立媒体的良好形象。
政府应当为新闻界的自由提供保障和支持,同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法规,以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新闻学概论复旦孙玮第六讲

4、表现
(1)公民:借助新闻传媒知情和表达 知情权:国家法律赋予公民获取公共事务 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 • 公众借助新闻传媒实施知情权 • 知情权是民主的基础和前提 • “知情”是参与、判断、行动的前提
表达权:国家法律赋予公民通过口头、书 面或特定行为表达意见的权利 • 公民借助新闻传媒实施表达权 • 表达权是民主参与的直接体现
言论自由的意义:
• 民主政治:政治的一切权力归于人民,人民有 权知道信息和各种意见。 • 可以保证人民对政府滥用权力进行监督。 • 是政治和社会的一个安全阀,压制言论会导致 暴力革命。 • 与人的尊严与自我完善直接有关。天赋人权。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 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的自由;剥夺言论自 由和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政府 请愿申冤的权利。
2、新闻法规
世界新闻法规的三种形式 (1)专门法:欧洲大陆 (2)判例法:英美 (3)适用其它法律:日本、中国
3、新闻法规的主要方面
(1)国家安全 • 新闻传媒不得以任何形式威胁国家安全 • 泄露国家机密 • 煽动推翻合法政府 • 煽动国家分裂
(2)公民隐私权
• 私人区域 • 私人物品 • 私人姓名、肖像 • 未经本人同意,传媒不得进入或公开传播 _特殊问题:公众人物的隐私权
美国宪法框架下新闻自由的四个维度
• • • • 免于政府检查与许可的传播自由 免于被强迫表达某种言论的自由 免于由政府主导言论自由环境的自由 获得有效传播渠道的自由
• 保护言论自由的标准: 有害倾向、明确而即刻的危险、利益平衡
3、意义
• 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是现代化国家的标志 • 新闻自由是民主的基础 • 新闻自由是基本人权
(2)新闻从业者 • 采集、制作、传播新闻的权利 • 是公民新闻自由的具体实施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网络已经成为信息发布以及信息传递的主用途径之一。
微博客、移动互联网、3g网络的出现及普及,使互联网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设施满足日益强烈的即时化需求,还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发表自己的言论。
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全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全开放”的网络平台虽保证了网民的新闻自由权,但也成为谣言的温床,和少数网络推手”炒作新闻的工具。
因此,在网络信息融合与驳斥的过程中,处理好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构建自由而负责任的网络平台,使信息高速、准确、真实的传播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自由社会责任中国于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最初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也有学者认为,网络媒介已为人类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它是相对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人类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而不只是所谓的“第四媒介”而已。
[1]笔者认为,近年来随着微博客、移动互联网、3g网络等新型网络技术的出现,互联网以其同步实时传输功能令所有其他传统媒体望尘莫及,同时,也实现了以大规模网民同时在线并实时互动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信息控制权被分解到网民个人手里。
通过互联网,人们不仅可以进行大众传播、组织传播,还可以进行人际传播。
所以,网络媒介是一种集大众传播媒介,组织传播媒介和人际传播媒介于一身的媒介形式,不仅仅是第四媒介而已,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结合了点对点、点对线、点对面以及线对线、线对面、面对面的立体传播模式。
因此它所提供的言论空间更广,其承载的责任也更重。
随着高科技网络终端的研发与推广,信息的传播瞬时完成,它所带来的效果也瞬间突显出来,新闻自由在网络时代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自由越大、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也越大。
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也有了新的变化。
从“新闻自由”到“社会责任”

从“新闻自由”到“社会责任”作者:许海来源:《前线》2013年第08期一段时间以来,少数人以西方“新闻自由”观念为依据,鼓吹绝对的“新闻自由”,否定我国媒体的党性原则,反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追本溯源,对西方新闻自由观念进行认真辨析和反思。
倡“自由”成“空想”:西方新闻自由观念的理论误区“新闻自由”观念是西方新闻理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主张是尊重理性个人的自由表达权利,要求媒介自由报道信息,反对任何对新闻活动的限制和干预。
“理论的问题需要首先从理论上解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新闻学理论的角度看来,西方新闻自由观念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在理论上陷入了一些误区。
1.“相对自由”:自由理论思考的哲学追溯毋庸置疑,自由是人类追求的高级境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向不反对追求自由,甚至把自由作为人类发展的崇高目标。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特征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便是由“自由结合的人”构成的,在其中,“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
可见,在马克思主义中,自由是一个被高度重视的思想主题。
但是,“罗马非一日建成”,要达到理想的自由王国的“彼岸”需要经由探索规律的必然王国阶段。
在“必然王国”的此岸,人类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束缚,处于不自由的状态中。
而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和认识客观规律,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因而达到自由不仅意味着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运用,也意味着对社会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结合哲学层面的分析看来,“新闻自由”作为人类追求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是马克思主义所大力倡导的。
马克思指出,“没有新闻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为此他把报纸视为“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是人民千呼万应的喉舌”。
列宁也说:“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到19世纪,在全世界成了伟大的口号。
”不仅如此,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积极办报办刊,主动为新闻自由而奋斗。
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新闻舆论监督成为社会良性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但是,我国的新闻界在走向法制化的同时面临着重重困难:新闻“权力”的异化,正义与良知被遗弃,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屡禁不止,名记者成为稀有物种,新闻官司倍增……在保持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的天平上,我们应该向哪一方倾斜或者是怎样才能保持双方平衡呢?新闻活动中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社会的开放和新闻自由的宣扬使中国记者(当然也包括其他新闻人员)变成了“无冕之王”。
另一方面,可悲的是部分新闻人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却站不稳脚跟,拜倒在权力和金钱之下。
这种拜倒是新闻自由权利对金钱和政治权利的屈服,是新闻自由权利的“权力异化”。
其主要表现是: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屡禁不止,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事物的常态不是新闻,变态才是新闻;“好消息不是新闻”;“坏消息才是好新闻”;人们都在工作不是新闻,罢工才是新闻;官员奉公守法不是新闻,贪污腐败才是新闻。
正如西方新闻界的那句流行语那样,“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新闻自由权利作为工具理性的作用彰显无疑,而其价值理性的一面却被私欲淹没。
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可以在各种新闻媒体上找到很多。
总之,在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之间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不应该仅仅是道德(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而应该是法律(新闻法等相关法律)。
传媒的自由不可剥夺,但是社会责任也绝不可不担负。
传媒之所以享有新闻自由,其实正是出自其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因此,对于社会责任,传媒不但不可忽视,而且要勇于承担。
朱基任总理时曾给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破例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精辟地总结了当前中国的新闻舆论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这也说明了国家对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新闻的自由和新闻的负责是新闻界的两个重要方面。
新闻的自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传媒行业中进行报道和发表意见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一个开放和自主的平台,允许媒体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向公众传递信息、表达见解,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和参政权。
新闻自由作为现代民主的重要基石之一,保证了公众获得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有利于针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巩固社会稳定。
然而,新闻的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新闻工作者不应该相信他们的议论自由就等同于为自己的主观意见铺路。
新闻的自由需要配合新闻的负责,以确保其行使对社会有益和负责任的角色,以免发生恶意的、不受约束的新闻报道。
新闻负责是指一项责任,即新闻工作者必须在发布信息之前深思熟虑、审慎考虑,确保新闻报道不损害公众的利益、不误导群众,不否定事实、不重复错误。
传媒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必须诚实、公正、透明,并始终以社会的利益为出发点,为社会做贡献。
新闻的自由和新闻的负责的平衡在现实中并不总是容易实现。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政治压力和私人利益可能危害新闻自由和新闻的负责,混淆事实,把争议性问题作为普遍事实或输送负面信息。
在这些情况下,媒体的滥用不常常强调引起公众的兴趣,而不是重点关注事实真相。
因此,新闻工作者和公民必须坚定地保护新闻自由和新闻的负责,以确保他们所受的信息真实、客观、全面。
在实现新闻自由和新闻的负责的平衡方面,没有一种“万灵药”。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和制度措施来保护公民的知情权,保障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自由;社会团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努力推动新闻行业的良心经营和维护其声誉,减少媒体滥用和误导公众的情况。
此外,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应加强对传媒道德标准的培训和意识的提高,为良好的新闻环境创造良好的基础。
在最后,值得强调的是,新闻自由和新闻的负责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始终保持忠诚、诚实、勇气和责任感等共同价值观,依据独立的判断标准对新闻进行审查,以确保公众获得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
网络媒体的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

网络媒体的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网络媒体蓬勃发展,不断挑战与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与影响力,打破了以往由传统媒体垄断新闻资源的局面。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新闻资源的来源渠道也大大扩充,新闻自由这一权利在网络媒体的催化下被逐渐放大。
网络媒体新闻自由是新闻活动的表现形式,但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新闻自由的内在要求之一,是新闻自由的网络媒体赋予新闻自由的一种义务。
标签:网络媒体;新闻自由;社会责任一、网络媒体的新闻自由(一)新闻自由的定义新闻自由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就是指参与新闻活动的人的自主性和不受限制性,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参与新闻活动,就是自由的新闻活动,如果相反,就是不自由的[1]。
新闻自由作为一种政治自由和政治权利,应当是所有公民平等地、共同地享有的一种权利。
(二)网络媒体公民新闻自由的表现1.主体的广泛化在如今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伴随着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只要通过注册,人人都可以在其提供的平台上发布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信息。
网络媒体的大众化、普及化以及进入门槛低的特点,使得其在短时间内就拥有众多的用户,“媒体人”也越来越多。
不同于以往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出身科班且受过专业培训,公民新闻的发布主体通常是社会个体,不隶属于某个新闻机构。
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身份、职业和社会地位,这就使得自媒体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主体多样化[2]。
2.传统媒体权威消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的不断完善,使得“人人皆可是记者。
”网络媒体颠覆了以往传统媒体垄断新闻资源的局面,每一位公民都有可能成为记者。
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到我们无法想象,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就像在制造一个个磁场。
每一个内容热点就好比一个磁场,随着传播热点的不断变化,也就不断产生新的磁场[2]。
大众涌入网络媒体后,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使其权威平分到每个人身上。
二、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一)媒体社会责任定义巴勒特在《媒介社会学》中将“媒体社会责任”概括为: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必须履行的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众心智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等公共責任和社会义务[3]。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

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新闻界的自由与负责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新闻自由是指媒体在担负公共信息传播和监督的使命时,不受政府、利益集团或其他非法干预和压力的干扰,保障媒体从事新闻采编、报道和评论的独立、客观。
新闻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石,是保障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新闻自由并不是全权无限制的。
媒体的自由权利是应当受到限制的, 限制是客观社会现实产生的, 媒体的自由权利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社会与国家有必要制定限制措施,加强监管, 促使媒体良性运转。
新闻自由的行使需要极大的责任心, 精良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准。
新闻自由与新闻责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构成了新闻界的规范和准则。
新闻自由是确保新闻界发挥监督作用的重要基础。
在一个民主社会里,新闻自由是不可或缺的。
新闻媒体要发挥其性质和功能,它必须是自由的,是不受利益集团或者政府的干涉的。
媒体应该积极的去揭示社会现实,批评社会问题并监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新闻自由保证了媒体机构更好地提供民众关注的信息,让民众了解并参与公共事务。
通过报道,新闻媒体可以提供公共信息、教育公众、保护公众利益,并对社会事件进行公正、客观、细致的深入调查,做到言之有据、客观公正。
新闻自由不能被滥用。
媒体的自由权利是应当受到限制的。
个人的自由权利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 个人的自由权利在必要时候是要受到限制的。
因此, 媒体的自由权利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社会与国家有必要制定限制措施, 加强监管, 促使媒体良性运转。
一方面,新闻媒体不可以违背职业道德和守法底线,媒体不可以刻意夸大事实,不可以诬陷他人,不可以制造谣言,蛊惑民心。
国家对新闻媒体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监管,确保新闻媒体不滥用权利,不以不负责任的方式去曲解事实,不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竞争。
新闻是信息传递的桥梁,是监督社会的民主利器。
作为身处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新闻。
在社会运行中,不断涌现着各种各样的新闻。
有些新闻是积极向上的,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社会责任理论与新闻自由理论的关系

社会责任理论与新闻自由理论的关系社会责任理论与自由主义理论的关系:1、社会责任理论由自由主义传播理论衍生而来,同时又对自由主义传播理论作了很大的创新。
2、自由主义新闻观念对责任思想的缺乏,为社会责任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3、社会责任理论在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基础上产生,而又超越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范围。
它赞同自由主义传播理论“报业应享新闻自由”的理想,同意自由主义传播理论对媒介三大功能的阐述: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服务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权利。
但是它反对自由主义传播理论放任自由的做法。
4、社会责任理论者认为,新闻机构在享有新闻自由的同时,应承担道德责任;既追求积极的自由,扩大以及发展新闻自由的权力,又要建立与社会“分享共同价值”的大众传播体制。
各种自由权利的享有,都以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前提。
社会责任理论与自由主义理论的区别:社会责任论强调的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这可能是与自由主义论相比最大的不同。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新闻自由被视为一种权利的同时,享受权利也意味着应承担责任和义务。
言论自由被赋予一种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但是如果一个人运用言论自由制造躁乱,换句话说就是乱用权利,那么他就失去了要求言论自由的权利。
责任论者认为言论自由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它应该受到道德等外界限制。
1.自由主义传播理论把政府看作集权统治的继续;社会责任理论则视政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
2.自由主义传播理论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社会责任理论则希望政府应主动地去促进自由,必要时,政府应与大众、媒体三者协同一致,共同发挥传播的功能。
3.自由主义传播理论所揭示的自由是消极的,通常称之为“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而社会责任理论的自由则是积极的,它要求拥有能够达到人们所希望的目标的必需条件。
4.自由主义传播理论认为新闻自由纯粹是个人的权利,强调“开明的自我利益”,因此为了满足一己的理性与天赋,要除却一切加诸个人的限制;社会责任论则强调“为最大多数人谋最大之福利”,权利与义务(责任)已由个人转移到社会,由理性移转到良心与宗教伦理。
06第六讲 新闻自由、新闻逼视和舆论监督

第一,道德绑架的道德性。这里所指的道德性,是说道德绑架 以道德为理由和基本目标展开。道德绑架的道德性体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它以道德的理由而非其他理由进行,二是它要求完 成的行为是道德行为而不是不道德行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 以其他理由进行绑架——比如以获取金钱为理由进行绑架,也 可以胁迫他人完成与道德无关的行为,但这些都因缺乏道德的 理由和目标而不能称为道德绑架。当然道德绑架以道德为理由 和基本目标展开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符合道德的,而只能说明它 的初衷和目的是善的,而由于手段的强制性与不道德性,道德 绑架最终沦为一种不道德。
第二,道德绑架的公开性。道德绑架具有公开性的特点,它不 是私人间的救助行为,尽管它往往由私人间的救助行为引起。 比如在刚刚举的事例中,患者的哥哥在学校募捐,还只是私人 间的救助行为,而只有在 《南方农村报》 对此事公开报道并引 起社会舆论关注后,才演变成道德绑架。 因此公开是道德绑架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这种公开一般 通过媒体的报道来实现。公开是道德绑架形成舆论压力、 进而 胁迫他人履行道德的前提,没有公开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 公开性成为道德绑架必不可少的一个特性,没有公开性的救助 行为,只能是私人间的救助行为,而不会演变成道德绑架。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
热点问题舆论监督要善于引导
热点问题舆论监督报道要防止片面性
民事权利的分类
人身权 人格权
名 誉 权 隐 私 权 姓 名 权
财产权
物权
债权
身份权
. . .
监 护 权 继 承 权
肖 像 权
……
2.媒介逼视会造成大众传媒功能的失调 拉斯韦尔提出传媒的三大功能是传递信息、 引导舆论、 社会 传承。 在网络传播时代,由于传播者的去中心化,相比较于传统 媒体缺少把关环节,因此在信息的提供方面时效性更强,但是碎 片化的信息传播仅有广度而缺少深度,网络传播引导舆论的功能 弱化,网民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将严肃题材娱乐化,表现在涉 及到公共道德的问题上常常站在道德制高点通过对“过失者”的 私人信息的披露,以一种戏谑加谩骂的方式,将其置于舆论暴力 之下作为惩戒方法。 但是,受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对私人领域 “过度”地关注,必然会导致对涉及到公共问题本身的思考减少。 由于媒介逼视热衷于对私人事件的细节渲染,着重营造“舞台化” 效果,因而容易忽略私人事件背后的公共利益。
网络时代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冲突与平衡

网络时代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冲突与平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传播的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网络和社交媒体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
这种新的传播方式让新闻自由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但同时也给新闻的社会责任带来了挑战。
因此,平衡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冲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闻自由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价值,它为人们提供了获取真实、客观的信息的权利。
同时,它也确保了媒体报道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领域的自由调查和报道,反映了媒体的独立自主性。
这种新闻自由的存在,使得新闻从独立的第四权力走向了公共权力,成为了人民逐渐成熟的民主要素之一。
新闻媒体在具有这样的自由的同时,也拥有极大的社会责任。
新闻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传递着信息和价值,可以影响整个社会。
因此,新闻机构必须需要承担其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不仅是新闻机构的独立性和自律性的表现,还是反映媒体对社会的服务能力的表现。
新闻媒体必须保证其公正、客观的报道,避免主观倾向以及误导公众。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责任不仅是新闻自由权的保证,更是使每个公民都可以获得一种基本的权益。
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冲突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显著。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的传播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使得新闻不再那么可靠。
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和谣言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网络上传播。
这样的信息可导致社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其社会责任,避免传递虚假、不准确或者偏颇的信息。
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其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新闻机构往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放弃其社会责任。
这种情况应该得到避免。
新闻机构应该将其社会责任上升到经济利益的之上,并且在报道的时候更加注重精准、纯净、真实的路径。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新闻机构的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是对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考验。
新闻媒体必须清楚意识到其社会责任,并以此为指导方针,避免传递虚假信息,确保新闻的公正、客观,才能真正做到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有机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国公约与信息和新闻自由
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它的第19条是: “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 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世界人权宣言》不是一项国际公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它为后来国际 人权活动奠定了基础。 1966年,联大通过了《国际人权公约》,即《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 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于1976年生效。两个公约对所有 缔约国均具有法律约束力。中国政府已加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 约》,并且中国政府于1998年签署了与新闻自由有关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 利国际公约》,有待全国人大批准后将在国内产生法律效用。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确认的权利大体上与《世界人权宣言》 中公布的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利相当。它的第19条是: “一、人人有权持有主张,不受干涉。二、人人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此 项权利包括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消息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也不论 口头的、书写的、印刷的、采取艺术形式的、或通过他所选择的任何其他媒 介。三、本条第二款所规定的权利的行使带有特殊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得受 某些限制,但这些限制只应由法律规定并为下列条件所必需:(甲)尊重他人 的权利或名誉;(乙)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卫生或道德。”
四、当代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而逐渐演变的,新闻自由的基本原则以及实现这些原则的具 体手段,多数都是在英国得到了解决。 在英国的影响下,新闻自由在美国建国后得到了比较充分的 发展。 在西方其他国家,新闻自由的形态因具体历史条件、政治结 构、新闻界与政府的力量对比的不同而存在着种种差异,但 是新闻自由的基本精神趋于一致。 在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新 闻界内外也发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呼声。 维护新闻自由既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又是一个在国际交 往和合作中容易产生歧见的问题。
(二)小作业:翻译
Press Freedom (Freedom of the Press)
Freedom of the liberty to print without previous license or restraint. Freedom of the press is not universal, however, and exists primarily in nations with 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al structures. In such nations, freedom of the press is rarely attacked by overt government censorship, but many feel that it is threatened by the government's ability to withhold inform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reedom of the press is provided for by the First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and is considered a fundamental right of the people. Freedom of broadcast speech is similar to that of printed speech, although it is subject to government review, unlike printed media.
第六讲 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
Lec 6: Press Freedom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内容
一、新闻自由
二、新闻自由的历史演进 三、古典出版自由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四、当代新闻自由
一、新闻自由
(一)概念: 新闻自由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传播 新闻和表达意见的自由,是新闻媒介有效运行的基本条 件。 “新闻自由”(Freedm of the Press)一词是舶来品, 在80年代以前我国出版的各种文献上,通译为“出版自 由”。而在近年来出版的重要译著(如1995年出版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一卷)中,它被译为“新 闻出版自由”。之所以出现上述多种译法,是因为 Press一词的多义性以及媒介的不断发展所造成的。 Freedom of the Press含义的多样性依演变顺序分别为: 印刷自由——出版自由——新闻界活动自由等。我们认 为,一般表述为“新闻自由”是适宜的。
二、新闻自由的历史演进
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所有国家的革命阶级都 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 功绩在于确立了普遍自由的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新 闻自由的主要任务是确立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 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将普遍自由的原则与普遍自 由的形式结合起来的新闻传播机制,使新闻媒介的 运行享有最优的社会环境。 一部新闻史,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可称为争取新闻 自由的历史。大致来说,新闻自由经历了四个发展 阶段,即争取办报自由、争取表达自由、争取信息 自由、争取内部自由。
5 6 7 8、阅读及收听自由,包括不阅读不收听之自由。
(二)当代新闻自由的含义(之二)
国际性新闻学术团体——国际新闻学会 (International Press Institute)在1951年提出了 1、自由接近新闻(Free Access to News):即新 闻界接近、采访新闻的权利。 2、自由传送新闻(Free Transmission of News)。 3、自由发行报纸(Free Publication of Newspapers) 4、自由表达意见(Free Expression of Views ) 。
第一个阐述出版自由思想的,是英国作家约 翰· 弥尔顿(1608~1674)。1643年,长期国会规定, 未经书报检查官批准,不许印行任何出版物。弥尔 顿发表了一篇反对出版检查制度的演说“阿里奥帕 吉蒂卡”(AREOPAGITICA)。它得名于古希腊演说 家伊索克拉底斯的一篇演说。1644年获得许可出版, 被通译为《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这本小册子并不简明易懂,它 叙述了英国革命时期与国会有关的政治和宗教情况, 充满了理性色彩浓郁的滔滔雄辩。其主要观点是:
新闻自由象征:”水门事件“报道者《华盛顿邮报》伍德沃德 (右)和伯恩斯坦(左)
(一)《论出版自由》的主要观点
崇尚言论自由,坚信真理必胜。他坚信,限制言论出版自由 就是妨碍真理的传播,而真理是无敌的(“虽然各种学说流 派可以随便在大地上传播,然而真理都已经亲自上阵……让 她和虚伪交手吧。谁又看见过真理在放胆地交手时吃过败仗 呢?”)(《论出版自由》,商务印书馆,第46 抨击出版检查制度(censorship)窒息真理。弥尔顿认为:而 热衷于许可制的正是英国革命和清教徒的敌人——罗马天主 教会。但是,许可制竟然不可思议地再次降临革命的英国,
(三)国际社会之新闻自由最低标准
办报不需登记(无刊号制度) 内容不受媒体外组织审查(censorship) 德国基本法第五条 人人有以语言、文字及图画 自由表示及传布其意见之权利, 并有自一般公开之来源接受知识 而不受阻碍之权利。出版自由及 广播与电影之报导自由应保障之。 审查制度不得设置。
新闻自由是一种普世价值
在当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的新闻自由是一 种普遍的公民权利。因此,表达在《世界人权宣言》 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的有关新闻 自由的内容,是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 界国家折衷妥协的产物。 它们明确宣布,新闻自由的主体是“人人”,而不 是少数人。 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宣言》中,新闻自由 是伴随着“特殊的义务和责任”的,并且指出它受 到法律的限制。这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制约。
密尔关于言论与思想自由的四大论点
“若有什么意见被迫缄默下去,据我们所能确知,那个意见却 可能是真确的。否认这一点,就是假定了我们自己的不可能错 误性。” “纵使被迫缄默的意见是一个错误,它也可能,而且通常总是, 含有部分真理;而另一方面,任何题目上的普遍意见亦即得势 意见也难得是或者从不是全部真理:既然如此,所以只有借敌 对意见的冲突才能使所遗真理有机会得到补足”。 “即使公认的意见不仅是真理而且是全部真理,若不容它去遭 受而且实际遭受到猛烈而认真的争议,那么接受者多数之抱持 这个意见就像抱持一个偏见那样,对于它的理性根据就很少领 会或感认。” “教义的意义本身也会有丧失或削弱并且失去其对品性行为的 重大作用的危险,因为教条已变成仅仅在形式上宣称的东西, 对于致善是无效力的,它妨碍着去寻求根据,并且还阻挡着任 何真实的、有感于衷的信念从理性或亲身经验中生长出来。”
(三)密尔的功利主义言论自由观
在弥尔顿出版《论出版自由》之后的200年间,新 闻出版自由事业有了不断的进步,然而其间在西方 没有出版过一本全面论述政府和新闻出版界之间关 系的专著。19世纪中叶,出现了用社会功利主义解 释言论自由的观点。这种观点的代表作是英国人约 翰· 斯图尔特· 密尔(1806~1873)于1859年出版的《论 自由》。 概而言之,古典出版自由思想主张,通过出版物传 递消息、表达意见是与人的天赋权利相关的个人权 利和政治权利。为此必须消除出版过程中的一切人 为限制,让新闻出版界享有出版、报道和批评的最 广泛自由。
一个智慧、理性的民族和共和制国家应当抛弃出版许可制。 弥尔顿认为,对于这样一个民族来说,出版许可制是一个莫 大的污辱,对整个的国家都是一种污蔑和损害。 出版自由关系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出版事业既不能垄断, 也不能商品化。
(二)杰斐逊的“第四权力”论
作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杰斐逊对美国的民主政治和新闻出 版自由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新闻自由是 通向真理的门户,人民在报刊的教育下能够明辨是非,并作 出正确的判断。杰斐逊对新闻自由的伟大贡献还在于他提出 了著名的“第四权力”论,并且作为政府首脑坚决保护新闻 界对政府的批评监督权。 在杰斐逊那段关于政府和报纸的著名论述中,他甚至认为报 纸比政府的存在更为重要(“如果由我来选择一个没有报纸 的政府,还是要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 者。”) 。 他主张政府应对报界有最大的宽容,如果报刊损害了个人, 就该受到惩罚;如果报刊损害了政府的名誉,就不必负什么 责任。杰斐逊的上述思想将自由至上主义报刊理论推向了顶 点,在新闻自由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