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成果报告

合集下载

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研究报告

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研究报告

《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研究》实验报告上集镇程洼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美国巴尔博士说过这么一段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仅次于父母的人,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所关注的,而良好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一个前提,是学习热情得以提高的一个条件。

师生关系影响着班级气氛,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影响着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社会形象。

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形容,即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需要。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由此可见,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又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许多研究者认为,“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师生关系将体现人本主义趋势,主张师生关系应从二元对立不平等的阴影中走出来,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课题研究正是借助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对传统的师道尊严提出了挑战,力图打破传统的对立式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掘各种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依据与研究现状(一)理论依据《爱弥尔》,让•雅克•卢梭著,李平沤译,该著作主要阐明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卢梭反对戕害人性、违反自然的腐朽的封建经院主义性质的教育,提倡以培养自然人,自由人为目的的教育理论。

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使之在自然中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新课程理念的引入对于传统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进行研究,总结了师生关系改善的重要方法,如建立亲和力、教育理念的转变及资源共享等,并发现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互动性、平等性和合作性等特点,为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引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师生关系也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导,对于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特点关注有限。

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合作,更加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提供参考。

二、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1.平等性传统的师生关系存在教师主导的倾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学习。

而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呈现出平等性,强调师生双向互动和合作。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

2.互动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合作。

师生之间通过问答、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展开互动,学生不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更加注重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3.合作性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也更加注重合作关系的建立。

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与学生建立起相互配合和支持的合作关系,共同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

三、新课程理念下改善师生关系的方法1.建立亲和力新课程理念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和互动,而亲和力的建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与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与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与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结题报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与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结题报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赵志成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的背景新课改革倡导新的课程观,重建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尊重并学会向学生学习。

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个人素质的提高、知识结构的更新、职业能力的发展,是此次课程改革的关键。

因此,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和谐、互爱、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普遍存在师生间单向交流的弊端,形成的是教师灌、学生听的交流方式。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育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但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不相符的诸多因素:一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的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没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二是师生之间缺少情感联系,缺乏沟通,不仅没有建立师生情谊,甚至有出现师生对立现象。

因此,形成新课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于是我们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

2、概念界定(1)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2)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把社会矛盾调节到适度、适时、适量、适当的和谐状态的哲理学说。

从心理学角度看“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全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报告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报告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报告【内容提要】:在新形势下,什么的师生关系才是顺应时代发展、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全面提高的关系,应该怎样去建立这样的一个关系呢?这是教师和学生由其是师范生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必须努力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应有的幸福和快乐。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积极培养工作热情,增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互动,使学生树立信心;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我相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会摆脱传统的师生之间的隔阂,将教学过程进行的更加高效与有趣,真正适应当今课改的需求。

【关键词】:热情转变平等和谐互动【问题由来】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当今,如何深化改革成为老师和学生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改革的方向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应该以怎样一样心态去面对我们将来所要面对的学生,应该用什么样方法去处理我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师范生自身的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未来与前途。

【问题陈述】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将来很可能走上教师的道路。

通过研究谈一谈我们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看法,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建立。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此次课程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研究性课程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研究探讨式学习的兴趣,较好了锻炼了我们研究探究能力。

通过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新型师生关系在新形势新需求下的重要作用,为我们从事教师职业,与学生相助作下了较好的理论铺垫。

学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之一,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是实现新型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正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身的感受,作了如下研究报告,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报告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报告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报告新课程改革已有两年之多,新课程不仅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发生变化,而且重视知识结构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倡导从发现中学习,强调学生的主题地位,主张个性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从根本上说,新课程的改革也带动了师生关系的转变。

以下是我的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报告:一、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反思传统的教育理论,都把教师置于教学过程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学生完全置于被动地位,是教师任意塑造的对象,“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

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等。

课堂上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也习惯坐着安静的听课,学生和老师不能有不同的观点,更不能和教师争辩,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这种做法对学生获得较稳定的系统知识,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他忽视和压抑了学生的能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听话、服从,毫无个性,缺乏创造性的学生。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实践表明,师生关系影响着教育过程、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感。

良好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交往产生共鸣。

与学生有良好关系的教师,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心理上也趋向于教师,教师所上的课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这就是“知之者不如多知者,多知者不如乐知者”的道理。

同样一句话,“有的教师会把学生说得笑起来,而有的教师则可能会把学生说得跳起来”。

三、新型师生关系随着时代车轮的飞速旋转,新课改的东风吹遍了大江南北。

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终于有了新定位,那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对话关系,学生那久已闭塞的心灵终于重见光明,创新的精神也开始破土而出。

作为新课标下的老师,应该怎样与学生相处呢?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以知识传授为重点、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即“生本教育”。

《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报告

《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报告

《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报告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交流、探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做法和体会,我感到十分荣幸。

下面,我就把我们周良庄中学课题组所承担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实施进展情况向大家做一简单的汇报,有不妥之处敬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教。

一、课题的总体把握1、课题的选定。

2002年九月,宝坻区教研室推出了一系列的“十·五”规划研究课题项目,我们对此十分重视,立即成立了7 人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并着手课题进行甄选工作。

我们认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这一综合课题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而且可操作性强,为此,我们对课题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我们发现,旧有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迫切希望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研究出适合于现代教育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推动师生关系健康和谐地发展。

通过论证,我们还发现,当前对新型师生关系这方面内容的研究,零碎的文章较多,但系统性的研究很少,这就为我们进行广泛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课题中的7人中有4人为中学一级教师,有2人为小学高级教师,1人为小学一级教师,中级职称教师占了86%。

7人中有5 人为大学本科学历,有4人是班主任,还有1人是政工师。

我们课题组既有研究上的便利条件,又有研究的基础,再加上学校领导的鼎立支持作保障,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这一课题的研究。

基于以上的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我们选定了《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2、课题设计的思路。

我们课题组采用分组研究,统筹协作;分阶段研究,总结阶段成果;以班级为实验点,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积注重实验研究,又注重理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以实践活动记录、个案分析、阶段性总结、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来反映我们的研究成果,确保三年内结题,争取以我们翔实的记录和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争取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广泛推广。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研究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理念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被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取代。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提倡鼓励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

师生关系在新课程理念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一种单向的传递知识的方式,而成为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

本文将从师生互动、师生角色转变和师生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互动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师生互动的增加。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平等和密切,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想法,并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比传统课堂中教师的单向教学,新课程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形成一种合作、互动的教学关系。

二、师生角色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还要经历师生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主人,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充当知识的传递者,更要充当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的伙伴。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学生则要主动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师生双方在学习中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形成更为平等和开放的师生关系。

三、师生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不仅教学方式发生变化,教学评价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评价主要依据课堂上的考试成绩,评价结果单一。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评价应该更加全面、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评价结果应该是一个学生长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同时,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人表现,也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团队合作的品质,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共同提升。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新课程理念是指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

在这一理念下,师生关系的变革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以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为主题,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优化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特点1.平等互动。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平等互动。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的主体。

2.教育伙伴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更像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共同确定学习路径,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3.个性化关怀。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从而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1.教育政策。

师生关系的变革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教育部门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学校和教师对于师生关系需求和期望,提供培训和支持,为师生关系的改善提供保障。

2.教师角色转变。

师生关系的改变需要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并能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和教学反思。

3.学生角色转变。

师生关系的改变需要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参与到学习规划和评价中来。

4.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交流,社会环境要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1.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校园文化和学习环境对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要营造开放、公正、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提供保障。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报告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报告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报告内容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研究,已经达到新的高度。

科教兴国,基础在教育。

在社会主义社会新的教育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字:新型师生关系特征影响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挑战,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以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化为强大的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的手段提供条件。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育学家指出学生学好的十个因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师生关系融洽。

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二者必须建立共同的思想情感基础。

教师热爱、信任、关怀学生;学生热爱、信任、尊重教师。

二者情感融洽,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教师教得轻松、愉快,而且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增进师生情感的亲密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正文: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

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1、导师。

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生学会做人。

教师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

应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

2、朋友。

与学生交朋友,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个标志。

师生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合作的朋友。

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去尊重、去温暖、去感化;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是师德高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乐于并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朋友,和学生有共同语言,是学生依靠的良师益友。

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报告总报告

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报告总报告

《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总报告师生关系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培养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学生,而长期以来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

围绕应试教育展开的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论,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培养。

课改实施后,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等理论知识有了明确的认识。

课堂教学方式也随着课程的改变而发生转变。

新形式下,原有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急需转变。

因此,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建立XX、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课题的意义和价值(1)选题的意义①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终身学习”“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

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式,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②XX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是构件和谐校园的首要条件。

(2)选题的价值①有利于教师从思想上改变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并且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教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②有利于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的构建起和谐的XX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③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④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和谐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1、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研究”第一阶段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研究”第一阶段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研究”第一阶段报告水磨河九年制学校课题组一、阶段性研究状况概述根据《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研究实施方案》,依照课题研究工作的要求,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内涵探索”为主题,先后在各学科组课题组成员中开展了时限为2008年7月—12月,历时六个月的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工作。

二、阶段性研究的过程与方式在研究中,我们紧紧围绕着“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内涵探索”这一主题,以此为中心,把此阶段的具体工作细分为“学理论、作摘录”、“问卷调查”、“影响师生良好关系建立的因素”和“师生关系内涵探索”等四大步骤,采用学习、摘录、问卷分析、研讨等方式开展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工作:1、组织开展理念知识学习我们先后组织老师采用集体学与个人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了《建设理念课堂》、《走进新课程》、《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语文、数学卷)》及《苏霍姆林斯文集》等诸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科研文献资料等,从而有效地为广大教师充电、洗脑,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增长了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

2、进行科研资料摘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为此,在广泛开展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教师认真记好笔记,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同时用心摘录科研理论资料,汇成《课题科研理论资料摘录集》,为教师参与并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奠定理论基础。

3、开展问卷调查我们深知,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人际关系。

它的性质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及效果;对儿童认知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健康成长,以及教师自身人格的完善、幸福感的获得,成就感的满足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等。

为此,我们围绕着影响师生关系建立的“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的方法与习惯”、“学生的心理与感受”、“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方式”及“教师的态度与责任”等几方面的因素认真拟定了8个问题并在同一时间内分别从三——九年级的七个年级中随意抽取25名,共计1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不记名的问卷调查。

《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结题报告

124学习版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以及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也早已成为教师们谈论的热点话题。

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它对师生良好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师生对立关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无组织的自由关系等,这些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禁忌。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每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

因此,我们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希望通过此研究对广大师生关系的更友好建立有所帮助。

二、课题的界定:人们普遍认为: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

师生关系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这是发挥教育者德育影响力的基本途径,它也是学校教育中许多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组关系,它反映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质量和特点,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经过大量实践研究总结:师生人格平等,互动民主,和睦相处。

其核心是师生之间的心理兼容,心灵的相互接受,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挚爱而真诚的情感关系。

要通过沟通,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人道、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好、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同时受到鼓励、督促、影响、引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在课程标准中也有相关论述,得到了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以下列理论为依据:拉伯雷的民主思想,人仿佛为了新型的、纯粹的人类关系而再生,暂时不再疏远,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愉快的。

卢家楣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系统阐述利用情感因素优化教学的心理学原理,为转变教学观念,倡导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以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成果报告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成果报告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成果报告秦岭秀色集于岭南。

位于秦岭南麓的山阳县城区二中以卓尔不凡的管理理念,独具特色的质量品牌,赶超一流的教师队伍,在实现教育优质高效发展的征途上,成为山阳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城区二中,位于县城城中路,占地1.68万m2,建筑面积8780m2,设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2000多人,是全县初中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属商洛市标准化初级中学。

十一五期间,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学校的正确决策下,汇集社会力量,凝聚职工智慧,把握发展机遇,争取发展资金,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全面改建扩建校园,优化设施。

实施了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新建成标准化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备课室、体音美专用训练室、史地生标本展室、学生制作展室,校荣誉展室等一大批功能部室。

为提升学校品位,营造文化氛围,校园内悬挂大量名人名言,建文化长廊、科技长廊和专题报栏。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博学成才”的校训,按照“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教学思路;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认真落实“同课异构”,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追求“教”的创造性、互动性、多样性和“学”的自主性、探究性、有效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培养思维为核心,能力养成为重点,实现学生习惯养成,行为方式,学习方法转变、思维品质和探究精神的飞跃。

特别是在开展新课改理念下《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研究》以后,全校教师再次焕发了热情,形成了千帆竞发争名师,万舸争流抢潮头的良好局面,多年来,我校在全县质量检测中始终名列前茅,在连年中考中屡获全县第一,先后承担了《新课改理念下师生关系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等一大批国省市科研项目,有的已经结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解决的主要问题1、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他强调在理解与尊重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在民主与平等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结题报告

“英语教学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中期报告曾明芳开放、民主、和谐生活教育模式研究能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因为开放、民主、和谐生活教育改变了原来封闭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发散的、开放的、多向的教育模式,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超前的教育观念,具有在开放的教育中培养现代人、在民主的教育中培养自主人、在和谐的教育中培养健康人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以此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人际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忌。

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师生交注过程的控制者,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宰者,总是在尽心训导,竭力传授,而学生成为客体和附庸者,他们经常体验的是被动、无为、无助,人们称这种关系为“操纵—依附式”的关系,导致的后果必然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对立,教学活动难以高效顺利进行,学生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难以得到培育和发展。

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必须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朋友式关,使学生体验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

因此,革新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于是我们提出了这一课题。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1、调查科学课程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并加以分析。

2、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实现“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和谐转变。

3、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自动探索为基础的新型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

4、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模式。

所用研究方法有:调查法、问卷法、理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

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1、实现了“教”的方式的转变(1)指导教师把教学和学习观念的转变作为首要的因素,在做中学,在做中转变。

8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工作报告

8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工作报告

8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工作报告《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师生关系课题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课题组承担的《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的实验课题,自2008年1月经市教育局科研领导小组审核立项以来,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全体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下,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探索,终于迎来了秋色满园,硕果累累的时刻,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课题酝酿准备阶段1、问题提出及申请立项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呼唤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才,而长期以来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围绕应试教育展开的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论,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培养。

课改实施后,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等理论知识有了明确的认识。

课堂教学方式也随着课程的改变而发生转变。

新形式下,原有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急需转变。

因此,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举行开题会议,把握研究工作总体思路。

2008年3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宣读了课题方案、布置了实验工作,并成立了以张福明、李金海、赵晓红、张爱华等为研究人员的课题组,共计8人。

从2008年3月开始,该课题实验正式启动。

3、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提高素质。

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理论学习,认真阅读了国内外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著作:《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林进材《教学理论与方法》、叶黎明《主体的追求------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与启示》、陈振中《重新审视师生冲突》、姚本先《新时期师生关系问题省思》、《零距离施教》等,课题组成员一直订阅《中小学教育实践与研究》等教学杂志,不断加强学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亲近和爱,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到关爱,对教师消除潜在的恐惧心理。

关于课题“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研究”的结题报告

关于课题“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研究”的结题报告

关于课题“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研究”的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 *** ***一、课题名称:《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师生关系决定着一所学校的面貌。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这段话摘自朱慕菊主编、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走进新课程》一书。

师生关系被如此看重,以致于在网上的地址栏中只要输入“师生关系”四个字,便可搜集到好几万条与之相关的信息。

不过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师生关系当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流传很广的童谣“炸学校”:“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

一垃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

”再如童谣:“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

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

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

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

”从教师的层面,有如下描述:“作为老师来说,要承受诸多的无奈。

如让你管理孩子你又无权管理孩子的无奈。

对那些无法无天的自己不学还上让别人学的‘小皇帝’、‘小公主’、‘小祖宗’,只有爱的规定,没有“治”的权利。

”……以上种种现象,仅仅二十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发、科技迅速发展对传统教育挑战的局部叙述而已。

基于现代新生师生关系的课题研究,由此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与之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问题一:一般来说,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善恶的理性分析水平,但为什么偏偏对学校有如此的“深仇大恨”呢?问题二:为什么关于改善、提升师生关系的学习资料那么多,但当一位老师真的想改善师生关系时,似乎还是束手无策?问题三:面对学校教育现状,为什么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难以突破空洞式的说教,对普通教师来说,师爱真有那么伟大的力量吗?问题四:“.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

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又离不开教学理念的更新。

新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一直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力度逐年加强,新课程理念也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相较于传统课程,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和师生关系的重构。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文将着重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研究。

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及其对教学观念的变革新课程理念是在新世纪初期提出的,旨在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能力为目标,注重以实现学生自主发展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新课程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学生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相较于传统课程,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等方面。

在新课程理念的推进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开始逐渐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和学习观念。

传统的课程设计注重知识的传递,教师只是传递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新课程理念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协作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而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传统课程下,师生关系是“传统式”的,即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被动的、尊重等级和权威,学生需要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指示,而教师也更多地扮演着严厉的管教者和教授者的角色。

这种师生关系模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其中也有“老师是什么,学生就是什么”的观念。

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推进下,观念的改变将带来师生关系的重构。

新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成果报告秦岭秀色集于岭南。

位于秦岭南麓的山阳县城区二中以卓尔不凡的管理理念,独具特色的质量品牌,赶超一流的教师队伍,在实现教育优质高效发展的征途上,成为山阳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城区二中,位于县城城中路,占地1.68万m2,建筑面积8780m2,设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2000多人,是全县初中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属商洛市标准化初级中学。

十一五期间,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学校的正确决策下,汇集社会力量,凝聚职工智慧,把握发展机遇,争取发展资金,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全面改建扩建校园,优化设施。

实施了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新建成标准化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备课室、体音美专用训练室、史地生标本展室、学生制作展室,校荣誉展室等一大批功能部室。

为提升学校品位,营造文化氛围,校园内悬挂大量名人名言,建文化长廊、科技长廊和专题报栏。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博学成才”的校训,按照“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教学思路;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认真落实“同课异构”,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追求“教”的创造性、互动性、多样性和“学”的自主性、探究性、有效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培养思维为核心,能力养成为重点,实现学生习惯养成,行为方式,学习方法转变、思维品质和探究精神的飞跃。

特别是在开展新课改理念下《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研究》以后,全校教师再次焕发了热情,形成了千帆竞发争名师,万舸争流抢潮头的良好局面,多年来,我校在全县质量检测中始终名列前茅,在连年中考中屡获全县第一,先后承担了《新课改理念下师生关系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等一大批国省市科研项目,有的已经结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解决的主要问题1、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他强调在理解与尊重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在民主与平等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宋代理学家朱熹提倡师生民主、平等,在理解与尊重的气氛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2、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把“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看成实现教学与发展的重要基本”,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应当重视教学氛围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著名的“暗示教学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为了使师生之间的友好、亲切和善意的关系经常和谐,教师必须十分珍惜儿童对自己的信任,应该成为儿童所爱戴的,聪明的保护人。

”可见,倡导师生平等,实行教学合作,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需要。

3、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道德,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4、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实现的前提就是师生平等、和谐。

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师生互相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新课程注重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死、过苛、过于统一,要给予学生更充分的自由,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把学生个性、智能、特长的发展提到重要位置。

因此要树立新型师生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二、研究思路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构建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师生工作关系,构建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组织关系,构建朋友式的师生情感关系。

2、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教学的一种动力。

学生与老师相处融洽,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3、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素质。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社会能力和创造性发展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过程,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老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他的自我评价。

学生正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学得一定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促进科学研讨,提升教师素养。

师生关系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样也影响着教师。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能使教师工作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和疲劳感,并能增强成就感,进而进一步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

5、实现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和谐则整个校园和衷共济、内和外顺。

师生关系和谐则校园中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协调,呈现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最终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整体效应。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准备阶段(2007.3—2007.6)成立课题组,组织理论学习和现状考察,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初期,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该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明确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促进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得到了转变与提升。

组织“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征求意见活动,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大讨论,总结提炼了广大教师的建议,找到了课题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通过教育教学中对师生关系的一些现状分析与感悟,教师积极撰写体会。

实验阶段(2007.7—2008.5)实施研究,完善课题方案,积累研究资料。

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定时间、定地点进行研讨交流。

提出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并寻找对策,分析典型的案例,总结成功的做法。

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树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榜样,以研究班主任与学生间和谐师生关系为一个推进点,辐射到任课教师与学生间得和谐关系,并探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教学方式方法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等。

另外,还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家长座谈会,更深层次地推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总结阶段(2008.6—2008.1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丰富理论积淀,继续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构建,邀请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分别召开座谈会,了解师生的心得与看法。

要求课题组成员将自己在学习与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撰写成心得体会或者论文,最后形成课题阶段报告等成果,扎实推进了课题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问卷调查法:借助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关系的状况,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通过统计分析,把握现状,求得结论。

2、访谈: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交流师生相处之道,师生间发生的故事等。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寻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对成功教师、成功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4、观察法:在日常学习、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收集、分析师生交往的感性资料。

5、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有关阐述师生关系的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科学认识。

6、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7、活动产品分析法:通过同题作文、日记、书信等形式分析了解师生关系状况和特点。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一〉、主要观点为了更好了解学校师生关系的整体情况,对我校初二年级中近千名学生随访、抽样调查与问卷以及家长座谈,归纳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四方面:1.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而教师深入了解、关注、热爱学生则是教师育人执教的关键。

“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对教师的认可主要取决于其比较单纯、童真的想法,而此想法却是学生对教师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

教师对学生信息的全面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师生感情的建立,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2.师生之间的“自由空间”。

师生共处校园,每天接触机会很多。

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可谓“零距离接触”。

教师要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需要师生接触机会多,这样产生的效果才会好。

3.师生之间的“认知差异”。

教师教育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往往取决于各自的“阅历”,就是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师处理问题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学生反而不易接受。

4.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合力”。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处理状况。

家长对待老师的态度和做法对师生关系产生直接影响,尤其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认可。

〈二〉、主要成果课题组从2007年3月以来,完成了各项设计的研究方案,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各项活动,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有了显著改变,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教学质量。

先后共开设了十多次主题班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形成独立健康人格,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加强了。

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0上升到现在的98%.通过师生共同努力,2010年6月的中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2、3、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了“创设情境——自主学习——交流评价——探索推广——反思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了自主学习的几种课型,如“自主探索型”“小组协作型”“课题汇报型”“指导学习型”“情景模拟型”等许多学生对探索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发展。

先后开设了十多次公开课和示范课,使课堂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培养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施自主创新性教学,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如李晓华、申莉、王小兰、郭翠英老师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王炜、贺静、杨长伟等老师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

4、撰写了与课题有关的个案分析。

在课题研究中,积累和收集了很多资料,丰富了自己的内涵,使教师的素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先后共撰写了十多篇个案分析,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起到很大的帮助。

5、提升了教师的科研素质。

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观念;通过课题研究,了解了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提高了自己的教研能力,撰写了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共十多篇。

六、实践效果及其影响1.提升了校园品味,优化了育人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教育力量,具有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熏陶、引导、渗透功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事实证明,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坚持民主、平等、和谐的指导原则,时刻关注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进行文化的陶冶,提升了校园品味,优化了育人环境。

2.转变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质量。

在课题研讨过程中,我们先后通过开展一系列讲座、交流会、研讨课等活动,探索了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