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期末复习(第5章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污染源及污染物分类:

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点源、面源、线源、体源。

污染物: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

常规污染物:指GB3095中规定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CCO)等污染物。

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污染物。

2、三个最典型的下垫面

山区地形、水陆交界面、城市热岛

3、简述大气导则中的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含义

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SKm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

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SKm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

4、影响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气象因子有哪些?

(1)气象的动力因子

①风:风向(16个、静风C)、风频(风玫瑰图)、风速、风廓线、局地风场(海陆风、

山谷风、过山气流、城市热岛环流)、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②大气湍流:大气边界层(距离地面1-2Km以下的大气层)、大气混合层、云和云量

(2)气象的热力因子

气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温度层结、稳定度(六类即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稳定、较稳定A, B, C, D, E, F)。

5、简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的方法。

①选择HJ2.2-2008推荐的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② 3.最大地面占标率Pi=Ci/Coi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来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m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一般采用1h二级标准) 二级标准:SO2:0.25mg/m3 ; TSP:0.30mg/m3 ; NO2:0.12mg/m3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功能区发分类

1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2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3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何确定?

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X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 km。当最远距离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 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 km矩形区域。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 m的范围。

8、大气环境预测的计算点如何选取?

计算点包括大气环境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以及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应选择所有的

大气环境敏感区中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作为计算点。

预测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以尽可能精确预测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最大影响。预测网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直角坐标网格或极坐标网格,并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

9、预测因子

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一般选取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常规污染物五种二氧化硫CS02)、颗粒物(TSP, PM10)、二氧化氮(N02 )、一氧化碳(CO))。

10、大气环境影响预侧模式有哪些?

①估算模式:一种单源预测模式,可计算点源、面源和体源等污染源的最大地面浓度,以及建筑物下洗和熏烟等特殊条件下的最大地面浓度。

②进一步预测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AERMOD, ADMS-EIA版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50 km 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CALPUFF适用于评价范围>50 km的一级评价项目,以及复杂风场下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③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估算模式/卫生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污染源与居住区之间设置的环境防护区域·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单因子指数法、PH的标准指数、DO的标准指数、内梅罗指数

2、简述在对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海湾水域,各水域各自的水质调查时期。

根据当地的水文水质资料,确定可代表检测水域的丰、平、枯水期的季节或月份。

一级评价:需调查三次,分别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每次需进行水文水质同步调查7天。

二级评价:需调查二次,分别在丰水期、枯水期,每次需进行水文水质同步调查S天.

三级评价:需调查一次,要求在枯水期或水质较差时进行,需进行水文水质同步调查3天。

3、简述水体自净的机制与过程。

①水体自净机制: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净化。

②水体自净过程:1、迁移与转化 2、衰减变化 3、硝化作用 4、脱氮作用 5、硫化物的反应 6、细菌的衰减作用 7、重金属和有机毒物的衰减作用

4、地表水评价分级依据是什么?

①评价等级:考虑四个因素: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水域的规模以及对水质的要求,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分为三级。

②分类依据:

(1)污染物类型:

1.持久性污染物:(指在水环境中很难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分解、沉淀或挥发的污染物)

2.非持久性污染物:BOD5/COD < 0.3指在水环境中某些因素作用下,由于发生化学或生物反应而不断衰减的污染物,如耗氧有机物,通常表征水质状况的COD、BoD5等指标均视为非持

久性污染物。

3.酸和碱:指各种废酸、废碱等,通常以pH值表征。

4.热污染:指排放热废水,由水温表征。

(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A、复杂:污染物类型数大于等于3,或只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大于等于10;

B、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需预测一种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大于等于7;

C、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3)施表水域的婉模:一河流与河口可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

A、大河大于等于150 m3·s-1

B、中河:15---150 m3·s-1

C、小河:< 15 m3·s-1

5、地表水评价中常用到的评价标准有哪些?(选择)

分五类水,分别适用于五类地区。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

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徊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6、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时的预测点如何选择?

(1)己确定的敏感点

(2)现状监测点

(3)水文条件和水质突变处

(4)河流混合过程段代表断面

(5)重要水工建筑及水文站

7、水体污染源。

1、点源污染:

来源:指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通过管道和沟渠收集和排入水体的废水。

2.非点源污染:

类型: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1、简述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分级依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包括:

(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