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指导新探6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指导新探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显而易见,语文素养的内涵包含了语文课程的各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语文素养本身就是个难题。这也是学生写作文难的根本原因。指导问题的关键,教育实践中,务必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素养”就是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语文素养”这个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从这三个维度入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文,从构成来说,是组字成词,连词成句,合句为段,结段成篇。这是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的成果。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一般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在新课程理念教育环境下,标准强调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这里需要有正确的理解。虽然不刻意追求,但是也不能放弃语文知识的系统性。要追求,但不刻意。我们可以延续传统教学中“重视双基”的做法,重视知识的积累,同时不能因为繁琐的知识教学占用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还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促进学生提高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写作文就是语文实践应用的主要途径。所以,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为应用而学习语文知识,打好写作的底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第二个子目标是“阶段
目标”,“阶段目标”中第四学段(7~9年级) “阅读”部分的具体要求中,第6条是“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同阶段的“写作”部分具体要求中,第4条是“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第5条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如果只是了解写作的表达方式,不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那么就不一定会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同样不具体掌握文体的知识,记叙文未必内容具体,说明文不一定明白清楚,议论文又如何有理有据?从这个角度来说,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打好写作的底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
写作文,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很强的实践性。它不是学习字词、标点符号等语文常识,也不是语文理论的研究,而是写作技能技巧的培养训练。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刻苦的写作实践中,经过学生的学习、体会、揣摩,才能将所学的写作知识和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将知识和理论转化为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写作的实际能力。不难看出,这样做需要一定的方法。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鲁迅先生所强调的“多看”和“练习”,就是写作实践。结合语文新课程改革,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的训练,都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具体到写作文,指导学生多观察、勤动手,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又一种方法。
有许多语文教师采用过这样的教学练习:课前五分钟演说。一天一名学生,每次语文课前运用五分钟时间,或是讲故事,或是随便说,或是就主题演说,内容各样,不一而足。这是从口语上锻炼作文能力,有不错的效果。有的教师更进一步,要求学生晚上回家后把当天演说的内容写下来,作为日记的一部分。学生在写的时候,有课前的思想准备,又有五分钟实际演练,现在提笔写下,轻车熟路,经过大脑的再加工,小文章自然别有特色。诸如此类的小练习一旦坚持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颇有成效。
写作文,重在立意。古人说:“诗言志”,“文以载道”。这都说明了文章立意的首要性。文章立意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很大的联系。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指导学生写作文角度出发,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建议,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作文教学的立足点。知道了这一点,语文课堂上,教师在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在作文中“修辞立其诚”。长期实践坚持下去,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敢于说真话,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条路子符合写作的规律,同时于写作教学中又渗透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反过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方法。
有一个真实的作文事例。据《钱江晚报》报道,湖北省武汉市某小学一个班里的老师要求学生以“春天”为题写作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
赞美春天,只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夏季蚊虫都在这时生出;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老师看了作文后,在班上没点名批评说:“有的同学不停地在作文中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跑了题的结果。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判断,标准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写作中的价值判断,它往往不是简单的道德判断,而是复杂的审美判断,它与人的个性特点、文化素养、思想感情密切相关。所以,在用语言表达出来时,其倾向性是各不相同的。这位小学生说真话,写真情,被老师否定,他写作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同时也对自己在作文中书写内心真实感受产生怀疑,写作能力提高必然受到牵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话说得对不对好不好还在其次,关键是要敢于说出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基于这一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意义深远。
以上所说的是站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上去解决学生难写的问题;我们作为教师,具体的指导方法上也有探讨的路子。
有一位语文老师上了一节这样的作文课。
上课了,语文老师端着一个托盘走进教室,托盘里放有保温杯、烧杯、三脚架和酒精灯。老师把托盘放在讲台上,板书“看实验,写作文”后,对同学们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仔细观察实验,认真听老师讲解,把实验过程和自己的内心感受写下来,就是今天的写作任务。”有实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