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1第42题说题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1第42题说题
一、试题的命题立意
1、知识层面的考查 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世界市场,商业革命,殖民扩张 地理大发现是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商业革命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它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导致亚非拉
42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答案多元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逻辑 思维和发散思维。本题答题的关键在于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进行作答。
问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 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
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领域的大变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 运动)都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学生面对此题出现的问题。
分析讲解说试题的难点,学生容 易出问题的地方
三、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经过系统的复习,基本上已掌握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 体系框架逐渐形成,拥有历史逻辑思维,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题型及问题的处理能独立完成。
对此,学生所学包括英法美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 成与发展(地理大发现、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及早期自然科学成就、文学艺术成就。
五、指导学生作答
围绕材料提取有用历史信息:《鲁滨逊漂流记》1719年---近代西欧殖 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时空定位);非洲贩卖黑奴---三角贸易; 宗教信仰......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宗教改革;英国、黑奴 (欧亚非联系逐渐紧密)---地理大发现等。
整理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I卷II卷Ⅲ卷42题(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
文件编号________ 参考答案20 年月日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试题考查对“文化”含义的理解。
文化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艺术等都属于文化,故③说法不正确;文化从其外延来说,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④说法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A。
2.C解析:试题考查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映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故选项A、B、D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是C。
3.B解析:“贵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从古至今对中国人有着深刻影响,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虽然文化对人的生活方式有影响,但不是起决定作用,故选项A错误;世界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不是由文化决定的,故选项D错误;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试题材料并没有体现,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是B。
4.D解析:中国人与美国人对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的分组标准不同,体现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选项A、B、C虽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是D。
5.D解析: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起决定作用,故选项B说法错误;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故选项A说法错误;文化对社会有影响,但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故选项C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是D。
6.A解析:四个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试题加大了对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
材料中“汉语热”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句话表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故正确答案是A。
7.C解析:经济是文化的基础,选项A表述错误;科技带动文化发展,剪纸艺术并不涉及科技,选项B不符合题意;剪纸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数亿元的产值,这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故正确答案是C。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41、42题评析
洋 利 用 指 出 二 人 学 认 识 的 共 通 张 , 并 加 代法国民族主 地方自治的
的 主 要 科 技 成 果 之处。
以 简 要 评 义内涵的相同 历史背景。
变 化 及 命 运 不 同 (3)我们应当 价。
之处,并说明 (3)说明
启示。 的原因。 以 什 么 样 的 态
不同之处及其 村民自治的
【答案】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 内容;(3分)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3分)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分) 有利于发展生产;(2分)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分)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 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 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 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4、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各民族 统称为中华民族。
全国卷42题的解题思考(2018-2019)
自拟论题类 自拟论题类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 自拟论题类 论题进行阐述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表4
时间
中国
外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
14~15世 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 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
纪 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
全国卷42题解题指导
一、试题回顾
年份 2011 2012
2013
卷别 课标 课标 卷1
卷2
卷1 2014
卷2
卷1 2015
卷2
卷1 2016 卷2
卷3
试题内容(素材)
试题设问
类型
欧洲崛起的方式 中国近代化的动力 东汉唐代地方区划方式的比较
“评材料中西方崛起的观点”
观点论证类
“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中外关联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较 为准确,论证较充分,结论合理;逻辑较严谨,表述 通顺。
4-6 能够拟出论题,基本符合要求;能够运用史实支持论 题,有一定的分析和论证,表述通顺。
0-3 能够拟出论题;能够运用史实说明。
其次找到中外关联:要对材料的史实进行解读,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2,怎样拟论题
钟表的发展历程 钟表的前生今世 钟表的发展史 钟表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这些论题只是罗列所给的材料, 对所给信息没有进行由表及里的深 入思考,只是泛泛地总结归纳,是 假论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汉代 唐代
宋代 明代 清代
2018年全国1卷历史部分
2018年全国1卷文综(历史部分)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文科综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Ⅰ卷) 精编版 (历史含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Ⅰ卷)文 科 综 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2 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 防渗水B 防噪声C 防坍塌D 防地震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 增强保密程度B 保证产品品质C 满足战备需要D 集约利用土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
2018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全国卷42题解题思路指导 (共76张PPT)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 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附:评论观点解题技巧 一、解题要领 1.先表态,得观点明确分; 2.想论点,得分层论点分; 3.找史实,得历史史实分; 4.做结论,得整体印象分; 5.排好版,得规范逻辑分。 二、解题三段式 1.观点:提炼——表态——阐释; 2.论证: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3.结论:点明观点,评判,升华,拓展。
例2,评论历史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 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 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附:找出不同看法解题技巧 一、解题要领 1. 提出不同观点; 2.论述观点; 3. 再次说明观点;
例3,提出不同看法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以生产力诸要素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 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 产力诸要素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的“公式”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根 据所学,对这一“公式”进行探讨,全面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探讨问题的多种能力。按 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等要素构成。该公 式主要表明了科学技术对于提高生产力的贡献,近代以来科技作为第 一生产力,使生产力各要素的效益发生增殖(代数性倍增),这是对 材料公式的理解;而本题的落脚点还要运用史实探讨,可以依据世界 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 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只要认可其中一 个关系,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即可。当然,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 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018年全国高考I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全国高考 I 卷历史试题及参照答案24.《墨子》中有对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 , 对杠杆原理、声音流传、小孔成像等也有阐述 , 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录。
这反应出 , 《墨子》A.聚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B.形成了完好的科学系统25.据学者研究 , 唐代“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状况如表 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代藩镇基本状况表藩镇种类数目(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委任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境型17朝廷委任少上供驻重兵守边境东南型9朝廷委任上供驻兵少防响马由此可知,这一期间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相互之间攻伐不已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平个采纳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应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获得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27.图 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奇兽。
明朝臣以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示当时A.对外沟通促进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种类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排除促进了对外文化沟通D.外来物件的传入推进了传统看法更新28.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拟订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安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很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声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专制中获得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碌碌无为。
这反应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度B.日本力争更改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代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煽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能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辩,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以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添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纳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全国高考1卷第42题专项练习
第42题练习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1 1927—1936年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统计(单位:万吨)——据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计要览》1970年版从表中提取与世界史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表中数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1:论题:苏联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工业发展迅速。
(3分)阐述:斯大林模式的建立;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的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抵御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苏联经济发展存在比例失调弊端。
(9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2:论题:美国钢铁产量呈现升一降一升轨迹,工业发展起伏巨大。
(3分)阐述:一战后政治环境才相对稳定;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工业产量急剧下降;罗斯福新政使工业生产得到恢复。
(9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仪作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下表是晚清民国时期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观点:——据戚其章《晚清史治要》、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等从表中提取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观点论证说明:该题中的“传统文化”应做广义的文化理解,即不仅包括思想文化,而包括中国古代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类似观点一至观点四可以从两个方面或两个阶段予以说明;类似观点五六可以采用正反论证予以说明。
观点一: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巨大挑战;观点二:晚清民国时期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出路存在局限性;观点三:晚清民国时期提出的以全盘西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观点四:晚清民国时期提出的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观点五:梁启超提出的将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结合的主张具有合理性;观点六:毛泽东提出的将传统文化与科学理论和国情相结合的主张符合传统文化转型方向;……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高中高考历史全国卷1第42题说题.ppt
在两幅图片中“提取两项有关汉 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 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对该目录提出修改意见,并说 明理由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 述公式进行探讨
拟定一个具体的议题,并进行 简要阐述
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 拟论题并进行阐述
提取信息类
提取信息类 观点论证类 自拟论题类 自拟论题类
本题命题目的: 1、考查学生的价值观。即史观的运用和理解。 2、考查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史论结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逻辑推理能力。 3、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小论文要求语言表述准确,使用本学科的论证方式,
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
• 1、知识层面的考查 • 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世界市场,商业革命,殖民扩张 • 地理大发现是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 商业革命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它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 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 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一、试题的命题立意
历史小论文是近几年历史高考全国卷第41、42题主流题型。2011年以来一直出 现在高考中,且试题形式不固定。
• 围绕材料提取有用历史信息:《鲁滨逊漂流记》1719年---近代西欧殖 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时空定位);非洲贩卖黑奴---三角贸易; 宗教信仰......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宗教改革;英国、黑奴 (欧亚非联系逐渐紧密)---地理大发现等。
• 最后联系所学,对主要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及评价。
4、在审题能力方面多下功夫
既要能对已出题型准确识别,另外也要有能力对 新的变化做到审好、审准,因为高考命题不变的 就是变,随时可能出现新情况,因此审题能力的 提高是必须的。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1第42题说题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2第41题说题试题展示(2018新课标2卷第41题)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物种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5分)一、试题的命题立意第41题作为历史高考材料题中的第一题,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纵观2013-2017年全国2卷41题的考察方向来看,41题命题特点表现为“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总体来看,以考查历史的横向联系为重点,即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在同一领域的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及影响。
同时也兼顾历史的纵向对比。
2018年全国2卷的41题正是在这样大方向下考察了一带一路视野下东西方农业文明的发展。
1、知识立意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
2018全国高考I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学习课件.doc
2018年全国高考I 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24.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 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 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 《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5. 据学者研究, 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 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 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平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27. 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宗教领域,1517年的宗教改革大大冲击了教会的束缚,否认了教皇的权威,使人在 精神上和灵魂上都获得了自由。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西欧的近代化。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在两幅图片中“提取两项有关汉 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 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对该目录提出修改意见,并说 明理由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 述公式进行探讨
拟定一个具体的议题,并进行 简要阐述
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 拟论题并进行阐述
提取信息类
提取信息类 观点论证类 自拟论题类 自拟论题类
(2018新课标1卷第42题)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 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 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再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 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 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 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 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 他的领地。
美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
• 2、能力层面的考查
• 史论结合,历史思维,表达能力
• 此题考查学生提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握 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 史术语的能力;对具体实施作出解释,从历史的角度解释问题。
• 本题利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围绕地理大发现、早 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世界市场等问题设问。采用概括、说明、评 析等史学方法 ,学生可对历史现象作出全面评价。
• 解题过程:提取材料中的一个情节,然后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最 后对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
• 答题时要注意联系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进行回答,概括要从时间、过程、 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描述。
2、作答 段落化、逻辑化;史论结合;整理归纳
三段式作答:标题、正文、结论
• 组织答案分三段
• 标题:言简意赅,专业术语表示
• 1、知识层面的考查 • 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世界市场,商业革命,殖民扩张 • 地理大发现是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 商业革命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它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 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导致亚非拉
• 情节: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是“通过自己阅读《圣经》 无师自通的”。
• 历史现象:近代早期的宗教改革运动
• 概述和评价:在近代西欧,天主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 运动爆发。其核心是因信称义,即“信仰即可得到救赎”。每个基督徒 都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罗马教皇的权威收到挑战。宗教改 革运动解放了思想,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 展,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以及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西欧的近代化。
• 问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 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 要求: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
•
情节提取于小说,与历史现象具有关联性,历史现象属于该时代;
•
评价全面合理;
•
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一致。
• 1、审题(看问题、明要求、阅读材料、确定对象)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 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 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一、试题的命题立意 二、试题的考点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试题的分析讲解 五、指导学生作答 六、试题的拓展价值
• 论述:史论结合,历史叙述、评价
•
正、反两面。
•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
对英国、对西欧、对世界。
• 升华:用理论来论证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结合题目,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史观)
•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 的领地。
•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
•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 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 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 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原始积累。殖民扩张过程中, 一方面亚非拉美地区深受灾难,另一方面,殖民地逐 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有所扩大。
2、改变教学模式,注重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强化能力的考查,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日之 功。因此,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 的理解、分析、比较、概括能力。结合本试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改变单 纯的讲解。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要让学生面对此题有信心,不要一看到是新题目 就产生畏惧心理,不要轻易放弃,写一句算一句, 即使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也要想办法把观点部分 或拟题部分的分拿到手,以不追求完美的心态来 追去完美,即使不完美也没关系。
• 问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 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 分析:本题重在概述和评价,内容围绕世界近代史,近代早期的西欧。 对此,学生所学包括英法美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 成与发展(地理大发现、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及早期自然科学成就、文学艺术成就。
(2017年以前)形式多样。
年份
试题内容
设问
类型
2011 欧洲崛起中国近代化的动力
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观点论证类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东汉、唐代地方区划 方式的比较
关于抗日战争的教材 目录 科技与生产力关系之 间的公式 制度构想与实践
4、在审题能力方面多下功夫
既要能对已出题型准确识别,另外也要有能力对 新的变化做到审好、审准,因为高考命题不变的 就是变,随时可能出现新情况,因此审题能力的 提高是必须的。
5、平时的训练强度要提升 多做限时训练,多做高质量的训练,多积累典型
的题目,要科学备考。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 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 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 一,理由是否充足。要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 史中去”的原则。从史实中提炼观点,由观点驾 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 历史小论文是近几年历史高考全国卷第41、42题主流题型。 2011年以来一直出现在高考中,且试题形式不固定。
• 本题命题目的: • 1、考查学生的价值观。即史观的运用和理解。 • 2、考查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史论结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逻辑
推理能力。
• 3、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小论文要求语言表述准确,使用本 学科的论证方式,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
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领域的大变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 运动)都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 高三学生经过系统的复习,基本上已掌握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 体系框架逐渐形成,拥有历史逻辑思维,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题型及问题的处理能独立完成。
评析 材料观点---分析原因和评价影响---总结升华
评述 叙述观点---分析原因和评价影响---总结升华
解读 概括观点---分析原因和评价影响---总结升华
论证
概括观点---史实证明---总结升华
信息
提取观点---说明原因---总结升华
1、加强历史基础知识教学。
今后历史教学中注意夯实基础。不要认为高考题 偏、难、怪,要理性对待。一轮复习前要重视基 础知识的掌握,时间、空间概念一定要清楚,主 干知识清晰,构建个性的知识体系,全面掌握教 材基础知识。
•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知识运用的能力及对材料的概括能力是至 关重要的。这需要长期的练习来培养。
• 第42题作为近年高考出现的新题型,这要求高三学生要拥有更 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吉林市从第二次调研考试开始,此题进入 考查范围。对此题型的练习需要一个长期延续的过程。一般从 第一次调研考试后开始直到高考。
• 42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答案多元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逻辑 思维和发散思维。本题答题的关键在于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进行作答。
3、价值观的考查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 本题考查地理大发现、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问题,在
于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是非观念,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教育 功能。
此题考查西欧早期近代化问题。涉及新航路开辟、资本原始积累、早期殖民扩张、三角 贸易、宗教改革等史实。
• 围绕材料提取有用历史信息:《鲁滨逊漂流记》1719年---近代西欧殖 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时空定位);非洲贩卖黑奴---三角贸易; 宗教信仰......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宗教改革;英国、黑奴 (欧亚非联系逐渐紧密)---地理大发现等。
• 最后联系所学,对主要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及评价。
小说情节:整个小岛都是鲁滨逊的个人财产,回 国后,他还去“视察”他的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