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企业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企业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企业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识别和评估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风险,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
以下是详细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内容。
一、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识别和评估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以下是危害辨识的步骤:明确生产过程: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采购、加工、运输、储存、生产、检验等各个环节。
识别危险源:根据生产过程,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电器、机械、高温、化学物质等。
识别危险事件:根据危险源,分析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如火灾、爆炸、中毒、机械伤害等。
分析危险因素:针对每个危险事件,分析其危险因素,如设备老化、人员操作不当、安全制度不健全等。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危险因素,评估每个危险事件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通过对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确定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步骤:确定评价准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评价准则,如安全距离、防护措施等。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评价准则,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确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确定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如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等。
评估控制效果:针对采取的控制措施,评估其控制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针对危险源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降低和消除危险因素,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
以下是控制措施的分类:技术措施:采用技术手段,如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装置等,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
管理措施: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培训措施: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应用。
1.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是识别和评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潜在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识别潜在危害:危害辨识需要找出系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包括机械、化学、电气、生物等方面。
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可能包括化学品暴露、机械伤害、电气火灾等。
b. 分析危害:找出危害之后,我们需要分析每种危害的可能后果。
例如,化学品暴露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眼睛损伤甚至中毒等后果。
c. 评估危害程度:分析危害的后果后,我们需要评估每种危害的可能程度,以便确定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
危害辨识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化工厂,工人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中。
通过危害辨识,我们发现这种环境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皮肤过敏等。
为了控制这种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如提供防护服、定期检查工人的健康状况等。
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对每种危害的发生概率、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应急响应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a. 发生概率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上述化工厂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的概率。
b. 后果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后可能对工人健康造成的后果。
c. 应急响应能力评估:评估现有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否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害。
风险评价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制造企业中,机器设备可能产生噪音和热。
通过风险评价,我们发现噪音和热可能导致员工的听力损伤和皮肤刺激。
为了控制这种风险,我们需要采取降低噪音和温度的措施,如改进机器设备、为员工提供防护装备等。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需要优先控制的危害。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概述1、危害:可能造成⼈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分类:第⼀类危害—可能发⽣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2、危害辩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风险:发⽣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与事件结果的严重性。
含义:⼀是发⽣危害事件的可能性;⼆是事件的严重性。
4、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5、安全:免遭不可接受风险的伤害。
6、可承受的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针,已降⾄组织可接受的风险。
7、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重要性:(1)控制风险,预防事故;(2)体系持续改进的动⼒;(3)制定⽅针和⽬标的依据;(4)为培训提供信息;(5)确定应制定的应急预案项⽬。
8、、控制风险和预防事故(1)控制风险的主线:(2)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3)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步骤1)评审控制措施是否⾜以将风险降⾄可接受的程度2)制定对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措施3)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4)评估现有控制措施下的风险5)辨识危害6)划分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与环境因素的辨识1、定义:危险因素—能对⼈造成死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害因素—能影响⼈的⾝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环境因素—⼀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的要素。
(重要环境因素指具有或能够具有重⼤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2、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与其分类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的根源失控:主要体现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内容有助于辩识危险、有害因素的三个问题:1)存在什么伤害(危险源)?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3)伤害是怎样发⽣的?4、物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2)设备、设施、⼯具、附件有缺陷;3)防护⽤品缺少或缺陷;4)⽣产场地环境不良。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以及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对其运营、员工、环境或财务状况产生的潜在威胁。
通过这一过程,组织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保护和提高其运营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以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1. 危害辨识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辨识是指确定可能对组织、员工、环境或财务状况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危险因素。
它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理解潜在的威胁,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些威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1.1 审查和分析文献和记录 - 组织可以通过审查外部文献、行业标准和相关文件,来了解与其行业或业务相关的潜在危害因素。
此外,组织还可以分析过去的事故记录、损失报告和其他相关信息来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
1.2 观察和调查 - 组织可以派遣专门的团队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查,以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
这些观察和调查可以包括现场检查、员工访谈和设备检测等。
1.3 专家咨询 - 组织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如工程师、科学家和安全顾问等,以了解专业知识和经验。
他们可以提供有关潜在危害因素的信息和建议,帮助组织进行危害辨识。
2. 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严重性和可能性,并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减少发生事故和损失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2.1 风险矩阵 - 风险矩阵是一种常用的评估风险严重性和可能性的方法。
它通常使用一个二维矩阵,将风险分成不同的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
组织可以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后果来确定风险等级,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2 事件树和错误树分析 - 事件树和错误树是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用于评估特定事件或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导致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并评估每个因素的重要性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是对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管理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的重要性在于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一些常见的方法。
首先,危害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和明确化。
它的目的是帮助组织了解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害,例如化学品、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机械设备等。
通过危害辨识,组织可以识别出危害的类型、来源以及可能对员工造成的影响。
这是制定合理控制策略的基础。
风险评价是对潜在危害引发的风险进行评估。
它是对危害的概率和后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危害的风险水平。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组织了解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从而确定风险水平的优先顺序。
风险评价还可以为组织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中潜在危害引发的风险。
它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预防措施是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更换安全设备、提供适当的培训等手段来预防危害的发生。
应急措施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可以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危害,组织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风险。
其次,它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通过参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工作,员工可以对危害和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此外,它还可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声誉。
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对员工和组织都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在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时,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工具可以使用。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 安全检查表和清单: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巡检和评估,识别潜在危害以及可能的风险。
2. 风险矩阵:将危害和风险综合评估的结果以矩阵图的形式展示,帮助组织确定风险的优先顺序。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范本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范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潜在危害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降低事故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介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以便为相关行业和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一、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是预防事故和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可以识别出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通过将这些危险因素与潜在的事故风险联系起来,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事故风险,从而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2. 保护财产安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识别出可能导致财产损失的潜在风险,并在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减少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通过降低事故风险,还可以减少因事故导致的生产中断和停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3. 保护环境安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不仅能够防止事故和风险事件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直接伤害,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通过对潜在的危险源和污染源进行辨识和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1.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危害辨识的一个重要步骤,它的目的是确定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
常用的风险辨识方法包括:(1)检查法:通过现场检查和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或环境因素。
(2)访谈法:与从业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
(3)分析法:通过对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1)风险矩阵法:将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编码,绘制成矩阵图表,以便对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危害辨识是指通过对系统、过程或活动进行全面检查,识别可能引起损害的所有潜在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机械的或行为上的。
通过对危险因素的识别,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潜在危害的性质和可能导致的结果。
风险评价是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通过对潜在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这种评价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危害的辨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危害辨识,人们可以识别出那些可能对生命、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因素,并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控制。
其次,风险评价可以帮助人们理性地判断和决策。
通过对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从而为后续的处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可以帮助人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已经成为强制性的要求。
只有通过这些评估,组织和企业才能确保其活动和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最后,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还可以促进持续改进和管理。
通过定期对危害和风险的辨识和评估,人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
总之,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识别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并评估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只有通过这些评估,人们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和消除潜在的危害和风险。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组织和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潜在的危害和风险。
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从工业到医疗,从交通到环境,都需要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以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危害辨识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的检查和分析系统、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的过程。
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在安全保障方面,预先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或灾害的发生。
下面,本文将从方法及应用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方法:1. 危害辨识:通过对工程、环境、物质、人员等方面的分析,进而辨识出潜在的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风险评价:基于已识别出的危害因素,通过预先确定各项风险因素与概率,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过程、后果等方面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 风险控制:在评价得到的风险范围内,根据事故的可能性和影响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减少事故概率的目的。
应用:1. 危害辨识: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危害辨识往往是通过场地勘察、现场观察、安全分析表、风险分析图等方法来实现的。
例如,在工厂生产车间中,对机器设备故障、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等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
定量风险评价采用数学模型或统计方法,将各项风险因素加权得到风险参数值,可用于风险等级分类和排名。
而定性风险评价则基于专家判断和声音经验,通过简单的描述、量化等方式,对事故等级进行定性评估。
例如,野外作业中,利用卫星图像、气象观测等方法,评价钻井过程中可能受到的自然灾害等风险。
3. 风险控制:根据评价结果,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是保证环境安全、资产安全和人员安全等方面重要的步骤。
常见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管控指标、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选择适当的个人保护装备、进行培训等。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施工前严格管控设计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标准,同时制定周密应急预案,及时解决安全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总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社区、自然环境等方面。
科学应用这些方法,可以降低潜在的危害和风险,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是指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轻和消除危险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
这一过程对于确保人们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
首先,危害辨识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通过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因素,如机械设备的故障、化学品的泄漏、工人的不当操作等。
通过及时发现这些潜在危险源,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评估潜在危害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危险源和工作环境的详细分析,可以确定危险源对人们的伤害程度以及可能导致的潜在事故发生概率。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的优先级,并合理分配资源来减少风险和提高安全性。
最后,危害控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发展。
在评估风险之后,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控制危险源的风险,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工程控制包括改变工作过程、修改设备和安装安全装置等,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危险源的存在;行政控制则通过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和培训员工等,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个人防护措施则是通过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遵守操作规程等,可以减少个人受伤的概率。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领域和情况来选择和应用。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风险矩阵法,它通过将风险等级与概率和严重程度相结合进行评估和控制。
基于这种方法,可以制定一张风险矩阵表格,将事故概率和严重程度分成几个等级,然后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另外,还可以应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FMEA)和树状事故树分析方法(FTA)等来进行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帮助人们全面了解危险源和风险的来源,从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害因素随处可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并确保人们的安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提供一种合适的格式用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害因素。
一、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潜在的、实际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对可能引发危害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以下是危害因素辨识的几个关键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危害因素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过去发生的类似事故、相关统计数据、专业知识和领域内的研究成果等。
2. 识别危害因素:将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识别出所有潜在的危害因素,并进行分类。
3. 界定危害程度: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
4. 制定处理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可能引发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危害。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风险程度,并为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几个关键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有关危害因素的数据,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确定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2. 评估过程:根据前期的危害因素辨识结果,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其中,定量评估可通过计算概率和影响的乘积来实现。
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后续的风险控制工作。
4. 结果呈现:将评估结果以图表或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决策者和相关人员了解风险情况。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几个关键步骤: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等方面的措施。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3
按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6类: 3.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致病性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指挥失误 (2)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6.其他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 : 物的不安全状态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4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3类) 有害的作业环境 安全管理缺陷。 危险、危害识别:认知危险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需要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状态,不是事件本身。
改用危害性低的物质
变更工艺减小危害性
隔离人员或危害
局限控制(如分散危险)
工程技术控制
管理控制
个体防护
举例
消除危险
降低危险
个体防护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我们常说的风险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危害因素辨识,二是风险大小的评估,三是风险的控制。危害因素辨识是风险评价的第一步,即要预先分析评价对象究竟存在哪些危害、有害因素?比如导致火灾、爆炸、致人中毒以及职业病的因素。由于危害因素辨识是风险评价的基础,因此,这一步骤特别重要。危害因素辨识应尽可能全面,不要遗漏。危害因素辨识时,不仅要考虑正常操作工况,更要考虑操作、工艺、设备、仪表等不正常时带来的危害。
1.3 危险类别
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 能发生的行为。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为13大类: 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 使用不安全设备 4. 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 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 攀、坐不安全位置 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 中,忽视其使用 12. 不安全装束 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
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左右的篇幅,探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的各种危险因素。
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在生产与经营活动中,通过辨识识别黑灰产业、非法活动、生产过程等依法依规成立的各类企业、组织、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危害环境等。
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辨识危害因素企业应针对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甄别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指工艺、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而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自然环境因素。
2.评估危害程度评估危害的程度是指评估危害因素对人身、财产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危害因素的大小、持续时间、影响范围以及破坏性等因素。
3.制定应对措施针对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主要包括预防性措施和治理性措施。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定性或定量描述和评估某一活动或事物可能引发的不利事件概率和对该事件产生的影响的活动或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确定风险事件确定潜在的风险事件是进行风险评价的第一步。
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全面分析,列举可能产生的风险事件。
2.评估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风险概率与影响是风险评价的核心,需要根据对风险的了解,对风险概率和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
3.确定风险水平通过对风险概率和影响的评估,确定风险的水平,即根据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判断风险等级,以便将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重点放在高风险部位。
三、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是为了控制风险而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方法、程序和流程。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组织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危险和风险,制定的一套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危害和风险的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对危害和风险的辨识和评价,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组织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危害辨识是指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危害,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的危险因素。
在危害辨识中,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安全检查、风险分析、事故调查等,从而全面了解和识别组织内部和外部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其潜在的危险性和风险水平。
在风险评价中,可以采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概率论、统计学等,从而得出对危险因素的评估结果和具体的风险水平。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流程和方法。
确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并明确各个环节和步骤的操作要求。
2. 开展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工作。
通过开展安全检查、风险分析、事故调查等工作,全面识别和评估组织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
3. 确定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管理措施。
将危险因素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预防、控制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4. 组织实施和监督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
对确定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组织实施,并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监督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效果。
5. 定期评估和更新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对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更新和改进,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通过建立和实施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组织可以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降低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概率,保障组织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简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现代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概念、意义、流程和途径,帮助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2.危害辨识2.1概念危害辨识是指在工作环境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害或潜在危害的识别和评估。
这些危害可能包括:机器损坏、事故、职业病等。
2.2意义危害辨识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了解危害的本质和影响,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可能的风险和损失。
同时,危害辨识也能够改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安全和生产质量。
2.3流程危害辨识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收集资料和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已有的工作和生产过程数据,征询相关人员和专家的意见,收集安全维护记录表等资料。
2.技术分析: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评估工具、风险评估软件等)对所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危害。
3.处理结果:企业可以利用处理结果制定相应的危害防范措施,采取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
2.4途径危害辨识的途径可以包括以下几种:1.员工自查:员工可以利用工作中的自身经验和知识,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2.梳理制度:整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建立规范操作流程,为各种规范的安全操作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和保障。
3.现场检查:了解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危害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排除,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风险评价3.1概念风险评价是指在危害已经识别的情况下,对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
风险评价需要通过科学分析和计算,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
3.2意义风险评价的意义在于明确危害风险的程度和影响范围,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预防和减少潜在损失。
同时,风险评价也可以帮助企业调整工作流程、改进操作细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3流程风险评价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确定评价标准:制定评估标准,包括对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进行设置。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是一种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因素的方法。
它是一种关键性的过程,可以帮助组织预测和减少各种风险对其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首先确定可能对组织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内部因素(如人员不当操作、设备故障、组织结构等)、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竞争环境等)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识别可能的危害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文献综述、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等方法来搜集信息,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
识别了危害因素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用以确定可能的风险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它可以帮助组织确定哪些危害因素对其业务运营具有最高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评估潜在危害因素的严重性: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确定危害因素对组织的潜在影响程度,包括可能引发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
2.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这一步骤是用来确定危害因素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来评估风险的概率。
3. 综合评估风险:将严重性和可能性结合起来,综合评估危害因素的风险程度。
一般来说,风险可以分为低、中、高等不同级别。
4.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预防控制、纠正控制、应急响应等。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能够帮助组织预测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对组织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是指对其中一种特定活动、工程、产品或系统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以防止事故和损害的发生。
在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过程中,常采取如下步骤:1.确定范围:首先明确活动、工程、产品或系统的范围和目标,明确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具体对象。
2.辨识危害源:通过对活动、工程、产品或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化学品、热源、高处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健康危害或财产损失的因素。
3.分析危害源的特性:对每一个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具体特性、潜在危害和可能导致的损害程度。
例如,对于机械设备来说,需要了解其运行原理、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以及可能导致的人身伤害程度。
4.评估风险:在了解危险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各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通常通过估算风险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来确定,以便对风险进行分类和优先处理。
5.控制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危险源的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例如,对于存在高处作业的风险,可以采取安全护栏、安全带等措施进行控制。
6.监控和复查:实施控制措施后,需要定期监控实际风险的变化和措施的有效性,以便及时调整措施并进行复查。
通过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潜在的事故和损害。
同时,它也是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对于一些特定的活动和工程,必须进行风险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而言之,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健康和防止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可以识别和评估各种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确保活动、工程、产品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
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风险评价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安全环保部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负责环境污染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环境污染不可承受风险的治理和控制计划。
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生产工艺、工程项目方面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负责组织电气、机械设备设施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作业范围内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实施本单位评价出的风险因素的控制计划。
安全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安全环保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安全环保部主管人员兼任;生产工艺、工程项目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兼任;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电气、机械设备人员兼任;专业小组成员: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电气、机械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一、风险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对象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对象不同,过程也不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来源于风险管理,其基本过程见图7-1;其系统管理见图7-2。
由图7-2和图7-3可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三个环节(一个过程)、两个层面、一个系统的思路:(1)遵循风险管理的三个环节展开审核——风险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其第一个环节所针对的是对生产全过程中存在风险的辨识,第二个环节所针对的是对已识别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价,第三个环节所针对的是对已评价的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
这三个环节所构成的一个过程是与生产过程完全不同的过程,审核员对此应有清楚的认识。
根据风险管理的过程,展开审核:图7-3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的步骤(1)划分作业活动(也可称业务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2)辨识危害: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3)确定风险: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4)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现有的或计划的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
当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以下几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可以忽略:一风险明显是轻微的,受损失者完全可以容许;一控制措施的结果完全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控制措施丝毫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实施;一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个员工充分理解。
否则就需要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特别对于以下的情况,更需进行一危害已构成重大威胁,而人们不能肯定存在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一在已满足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情况下,要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持续改进。
例:某电力建设(火电厂建设)单位划分作业类别/活动:(1)土方开挖;(2)高处作业;(3)电动工具使用;(4)厂内、外运输;(5)切割、焊接;(6)起重作业;(7)起重机械的使用和管理;(8)密闭容器内的作业;(9)有毒、有害物的保管;、(10)辐射作业;(11)机组调试、检修;(12)防腐、保温。
三、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一)、定义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二)、危害的类别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按照导致危害的原因分类和按照导致危害的结果分类。
(三)、按照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C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害因素分为6类。
此种分类方法所列危险、危害因素具体、详细、科学合理,适用于各企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丁射线、。
粒子、p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四)、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分16类(1)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2)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3)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14)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15)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16)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等危险因素)。
(2)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伤害因素分为1)生产性粉尘、2)毒物、3)噪声与振动、4)高温、5)低温、6)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7)其他危害因素共7类。
(五)、危害辨识的主要范围危害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1)厂址及环境条件。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
1)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2)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
(3)建(构)筑物。
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1)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2)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3)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4)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5)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浊压,危险品库等;(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华电工程可能涉及的范围——主要考虑合同责任1、设计项目——三同时、安全设施、安全装置2、采购——产品安全要求、施工队伍安全资质、现场安全工程师的资质要求等,责任的传递是否清楚(有些责任传递不出去);3、总承包项目——1)设计2)产品制造——现场管理3)监造——现场人员的安全4)施工、安装、调试——现场环境存在的危险源,与分包队伍的关系(管理责任和实施责任)4、项目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六)常用危害辨识方法1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活动信息”,对照危害分类和事故类型及职业病的分类,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害。
这就是基本分析法。
例:电厂磨煤机检修作业危害辨识。
作业活动信息:对磨煤机进行检修时的工作过程及环境如下:检修人员开出热力工作票,运行人员对给煤机、磨煤机进行停电,“做安全措施”。
磨煤机周围噪声较大。
磨煤机停电前需先进行甩钢球,甩钢球时需用装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