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等级指南

合集下载

em等级元器件

em等级元器件

em等级元器件EM等级元器件是一种标志着元器件质量和可靠性等级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和选择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EM等级是根据元器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测试结果来确定的,通常分为EM1、EM2、EM3三个等级。

不同的EM等级代表了不同的可靠性要求和应用范围。

EM等级元器件在电子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EM等级要求元器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EM等级越高,代表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越高,适用范围也越广。

因此,选择合适的EM等级元器件对于保证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EM1等级元器件是最高等级的元器件,要求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这些元器件通常用于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关键应用场景中,如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

EM1等级元器件经过严格的可靠性测试,能够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和长寿命特性。

EM2等级元器件是中等等级的元器件,要求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这些元器件适用于一般的工业控制、通信设备等领域。

EM2等级元器件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下的可靠性要求,价格相对较低,是大多数电子产品的常用元器件。

EM3等级元器件是最低等级的元器件,要求较低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这些元器件通常用于一些非关键应用场景,如消费类电子产品、家电等。

EM3等级元器件在一般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但在极端环境下可能会出现故障。

因此,在选择EM3等级元器件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评估其可靠性和耐久性是否满足要求。

选择合适的EM等级元器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明确电子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可靠性要求,确定所需的EM等级。

其次,需要对不同供应商提供的EM等级元器件进行比较,包括价格、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比较。

最后,还需要考虑供应商的信誉和售后服务等因素,选择可靠的供应商。

EM等级元器件是评估和选择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不同的EM等级代表了不同的可靠性要求和应用范围,选择合适的EM等级元器件对于保证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汇总整理张增照
1
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在七十年代末期制订的“七专”7905技术协议和八十年代初期制订的“七专”8406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七专”技术条件是建立我国军用元器件标准的基础,目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制生产的元器件仍是航天等部门使用的主要品种。(注:“七专”指专人、专机、专料、专批、专检、专技、专卡)
下面对组成国家军用元器件标准体系的三种形式:规范、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分别举例作简要的介绍。
1.1
元器件规范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范(通用规范)和详细规范两个层次。总规范对某一类元器件的质量控制规定了共性的要求,详细规范是对某一类元器件中的一个或一系列型号规定的具体的性能和质量控制要求,总规范必须与详细规范配套使用。元器件的产品规范是元器件生产线认证和元器件鉴定的依据之一,也是使用方选择、采购元器件的主要依据。
1.2
标准是国家军用标准体系中除了规范、指导性技术文件以外的另一种形式。它包括的门类很广,对元器件使用方来说,首先要了解有关试验和测量方法的标准。因为这类标准是规范重要的技术支撑,结合产品规范了解这类标准的内容,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入地掌握元器件承受各种应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元器件使用方正确制订补充筛选(二次筛选)或失效分析的标准或法规性文件提供了参考依据。
b.标准—主要包括:试验和测量标准、质量保证大纲和生产线认证标准、元器件材料和零件标准、型号命名标准、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准等;
c.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包括:指导正确选择和使用元器件的指南、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手册、元器件系列型谱等。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军标分为国家军用标准、行业军用标准、企业军用标准三个级别。
5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
2024年2月1日星期四
选用元器件要考虑的要素
1. 电特性:元器件除了满足装备功能要求之外,要能经受最大施加的电应力 2. 工作温度范围:器件的额定工作温度范围应等于或宽于所要经受的工作温度范围 3. 工艺质量与可制造性:元器件工艺成熟且稳定可控,成品率应高于规定值,封
装应能与设备组装工艺条件相容 4. 稳定性:在温度、湿度、频率、老化等变化的情况下,参数变化在允许的范围内 5. 寿命:工作寿命或贮存寿命应不短于使用它们的设备的预计寿命 6. 环境适应性:应能良好地工作于各种使用环境,特别是如潮热、盐雾、沙尘、
基本结构:固体二氧化锰作为电介质,烧结的钽块作为阳极 优点(与铝电解电容器相比)
温度范围宽:可达-55℃~125℃ 漏电流小:<0.01CV[uA],可与品质最好的铝电解电容相比 损耗因数低:0.04~0.1,约比铝电解电容好两倍 温度系数低:电容值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变化±3~ ± 15% 有可能反极性使用:在某些工作电压范围内 体积小:可以做成片状电容 寿命长:常常作为军事用途
酸雨、霉菌、辐射、高海拔等特殊环境 7. 失效模式:对元器件的典型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应有充分了解 8. 可维修性:应考虑安装、拆卸、更换是否方便以及所需要的工具和熟练等级 9. 可用性:供货商多于1个,供货周期满足设备制造计划进度,能保证元器件失
效时的及时更换要求等 10. 成本:在能同时满足所要求的性能、寿命和环境制约条件下,考虑采用性价比
3 固有噪声 碳膜电阻内部结构不连续性大,是固有噪声最大的电阻 线绕电阻内部为体金属,不连续性很小,是固有噪声最小的电阻 金属膜电阻的固有噪声介于碳膜电阻和线绕电阻之间 固有噪声大的电阻不宜用于微弱信号放大、高增益精密等电路中

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等级指南

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等级指南

附录B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等级指南B1 元器件质量保证有关标准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

七十年代末期制订了“七专”7905技术协议,八十年代初期制订了“七专”8406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

“七专”技术条件是建立我国军用元器件标准的基础,目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制生产的元器件仍是航天等部门使用的主要品种。

(注:“七专”指专人、专机、专料、专批、专检、专技、专卡)。

根据发展的趋势,“七专”条件将逐步向元器件的国家军用标准(GJB)过渡。

因此,以下将主要介绍元器件国家军用标准的有关情况。

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军用标准化组织参照美国军用标准(MIL)体系建立了GJB体系,其中元器件的标准有规范、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三种形式:a.规范—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范和详细规范,这两种规范统称产品规范;b.标准—主要包括:试验和测量标准、质量保证大纲和生产线认证标准、元器件材料和零件标准、型号命名标准、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准等;c.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包括:指导正确选择和使用元器件的指南、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手册、元器件系列型谱等。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军标分为国家军用标准、行业军用标准、企业军用标准三个级别。

下面对组成国家军用元器件标准体系的三种形式:规范、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作简要的介绍。

B1.1 规范元器件规范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范(通用规范)和详细规范两个层次。

总规范对某一类元器件的质量控制规定了共性的要求,详细规范是对某一类元器件中的一个或一系列型号规定的具体的性能和质量控制要求,总规范必须与详细规范配套使用。

元器件的产品规范是元器件生产线认证和元器件鉴定的依据之一,也是使用方选择、采购元器件的主要依据。

现在我国国防工业主管部门已发布了大量的元器件总规范,但是详细规范还没完全配套,所以往往由器件生产单位制定了详细规范(属于企业军用标准级别)经标准化机构确认后贯彻执行。

国产元器件等级划分

国产元器件等级划分

国产元器件等级划分
国产元器件的等级划分通常是根据其质量、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的。

在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等级划分标准。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一些常见的国产元器件等级划分:
1.一等品:这是最高等级的元器件,具有最好的质量和性能。

通常用于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如军事、航空航天等。

2.二等品:这个等级的元器件质量和性能良好,但可能没有一等品那么高的可靠性。

适用于一些对性能要求较高但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的应用领域。

3.三等品:这个等级的元器件可能在质量和性能上有一些限制,通常用于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的一些应用领域,如消费类电子产品。

4.工业等级:有时候,元器件可能会按照其适用领域的不同划分为工业等级。

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分类,包括工业控制、自动化等应用。

5.消费级:这个等级的元器件通常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消费类产品,如智能手机、家用电器等。

它们的成本相对较低,但通常会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

6.民用等级: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医疗、交通等,可能会有民用等级的元器件,要求在质量、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方面满足特殊的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可能的分类方式,实际上,不同行业和不同产品的制造商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不同的等级划分标准。

在国际贸易中,也可能会有一些国际通用的认证和标准,例如ISO标准等。

元器件自主可控abcde等级定义

元器件自主可控abcde等级定义

元器件自主可控abcde等级定义元器件自主可控ABCDEF等级定义自主可控ABCDEF等级是指元器件产品在设计、研发、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自主可控程度。

该等级定义了元器件的自主研发、自主制造、自主控制和自主运营的能力,帮助企业和市场了解和评估元器件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国产化水平。

A级:A级元器件是指具备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的高可信度产品。

此类元器件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生产制造过程中采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具备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

B级:B级元器件是指具备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的可信度较高的产品。

该级别的元器件在技术水平上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采用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和材料,能够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

C级:C级元器件是指具备一定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的可信度一般的产品。

此类元器件在技术水平上与国际水平有所差距,可能还依赖部分的关键技术和材料进口,其自主知识产权程度较低。

D级:D级元器件是指具备基本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的产品。

该级别的元器件在技术水平上相对滞后,主要依赖于国外技术和材料,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E级:E级元器件是指处于起步阶段的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的产品。

这些产品在技术水平上相对较低,技术含量有待提高,依赖于其他厂商的技术支持和合作。

F级:F级元器件是指缺乏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的产品。

此类产品的技术水平较低,主要依赖于进口,无自主控制能力。

以上是元器件自主可控ABCDEF等级定义,通过明确不同等级的自主可控程度,可以帮助企业和市场了解和评估元器件的质量和国产化水平,推动我国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元器件应用等级

元器件应用等级

元器件应用等级
元器件应用等级是指在电子设备中所使用的各种元器件的等级评定。

以下是一份元器件应用等级的概述,其中不包含任何真实的名字或引用。

1. 一级等级:一级等级的元器件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基础部分,直接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些元器件通常由高性能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隔离性能。

一级等级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需要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可靠性测试进行验证。

2. 二级等级:二级等级的元器件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用于实现设备的各种功能和特性。

这些元器件通常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和较高的工作温度范围,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二级等级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较高,需要满足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和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要求。

3. 三级等级:三级等级的元器件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辅助部分,用于提供设备运行所需的配套功能。

这些元器件通常功能相对简单,主要是为了保护设备或提供辅助功能而设计。

三级等级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但仍需要满足设备的基本工作要求。

4. 四级等级:四级等级的元器件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非关键部分,通常是用于提供额外的功能或增强设备性能的元器件。

这些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相对更低,通常通过普通的质量控制和性能测试来验证。

元器件应用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元器件在电子设备中的功能和重要性来确定的。

不同级别的元器件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这有助于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在实际的电子设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应用等级,以满足设备的设计要求。

元器件质量等级

元器件质量等级

根据用途,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可分为:用于元器件生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质量等级和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质量等级两类,两者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

1 用于元器件生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质量等级元器件的质量等级与其生产过程执行的规范是密不可分的,规范要求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决定了元器件质量等级的高低。

在大多数军工产品中采用国产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分为: (七专) 7905 、(七专) 8406 、(七专) 840611A (半导体分立器件) 、(七专) 补充技术协议、国军标 (GJB)等五种。

前四种可以认为是四种质量等级,而国军标由于参照采用了美国军用 (MIL) 标准,其质量等级的分类方法比较复杂,器件分为 3~4 个质量保证等级 (简称质量等级);元件分为有可靠性指标的和无可靠性指标的两类,对于有可靠性指标的元件可分为若干个失效率等级。

国军标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包括了:器件的质量保证等级和有可靠性指标元件的失效率等级,如表 1 所示。

表 1 国军标元器件质量分级进口元器件的质量分级更为复杂,考虑到较多的是采用美国军用元器件及部分欧洲空间局 (ESA) 元器件,所以简要介绍 MIL 和欧洲空间局空间元器件协调组(ESA/SCC)元器件质量分级的情况。

美军标元器件的质量分级如表 2 所示。

表 2 美军标元器件质量分级从 1994 年 6 月美国宣布对军用标准实行改革以来,表 2 中涉及的美军标中,MIL-M-38510 已并入 MIL-I-38535,而且都已改成性能规范(规范代号的字母改为 MIL-PRF- ,以后的数字不变,如 MIL-PRF-38535C),内容也有较大的变化,例如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后,原来军用规范规定要 100%做的筛选项目,允许减少甚至可以全部免除。

因此,在选择和采购元器件时,必须加以注意。

这里特别要对微电路 (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及混合集成电路) 的质量等级作些说明,其中 B 级与 S 级是微电路的质量保证等级,此外凡符合 MIL-STD- 883 《微电路试验方法和程序》 1.2.1 条规定的微电路,属于质量等级为 883 级的微电路。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电⼦元器件的质量等级电⼦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汇总整理张增照⽬录1 元器件质量保证有关标准 (3)1.1 规范 (3)1.2 标准 (4)2 可靠性表征⽅式 (5)2.1 元件的失效率等级 (5)2.2 产品保证等级 (6)3 元器件的质量认证 (7)4 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8)4.1 ⽤于元器件⽣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质量等级 (8)4.2 ⽤于电⼦设备可靠性预计的质量等级 (10)4.3 元器件两种质量等级的⽐较 (10)5 元器件的选⽤与质量标记 (19)5.1 元器件的选⽤ (19)5.2 质量标记 (21)6 结束语 (22)1 元器件质量保证有关标准为了保证军⽤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系列的元器件标准。

在七⼗年代末期制订的“七专”7905技术协议和⼋⼗年代初期制订的“七专”8406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七专”技术条件是建⽴我国军⽤元器件标准的基础,⽬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制⽣产的元器件仍是航天等部门使⽤的主要品种。

(注:“七专”指专⼈、专机、专料、专批、专检、专技、专卡)根据发展的趋势,“七专”条件将逐步向元器件的国家军⽤标准(GJB)过渡。

因此,以下将主要介绍元器件国家军⽤标准的有关情况。

从⼋⼗年代开始,我国军⽤标准化组织参照美国军⽤标准(MIL)体系建⽴了GJB体系,其中元器件的标准有规范、标准、指导性技术⽂件三种形式:a. 规范—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范和详细规范,这两种规范统称产品规范。

b. 标准—主要包括:试验和测量标准、质量保证⼤纲和⽣产线认证标准、元器件材料和零件标准、型号命名标准、⽂字和图形符号标准等;c. 指导性技术⽂件—主要包括:指导正确选择和使⽤元器件的指南、⽤于电⼦设备可靠性预计的⼿册、元器件系列型谱等。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军标分为国家军⽤标准、⾏业军⽤标准、企业军⽤标准三个级别。

下⾯对组成国家军⽤元器件标准体系的三种形式:规范、标准和指导性技术⽂件分别举例作简要的介绍。

元器件质量等级N1级

元器件质量等级N1级

元器件质量等级N1级
一、质量等级概念辨析
元器件质量等级可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用于元器件生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生产保证质量等级;另一个是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可靠性预计质量等级。

由于质量保证等级(或失效率等级)和可靠性预计质量等级都常常被简称为质量等级,而表示的代号也近似,所以容易被混淆。

两者互相联系但有所区别,但只有军用元器件才有质量保证等级,而几乎所有元器件都有可靠性预计质量等级,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二、N级,N1级,N1级和N—1级的辨析
因几个标准和不同的质量等级体系中均用到N级,N1级或N1和N一1等接近的表示,容易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发生混淆,对于选用、采购和质量文件编写等工作中带来混乱。

在此简单进行比较说明:
1.N级为生产保证质量等级,国产和进口器件的M38510中的微电路等级。

2.N1级仅为国产微电路的生产保证质量等级。

3.N1级为国产器件的可靠性预计质量等级,应注意与质量保证等级N1级器件进行区别,二者的质量有很大差别;N一1级为进口器件的可靠性预计质量等级,质量水平相当于883级。

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等级指南

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等级指南

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等级指南元器件的可靠性和质量等级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在工业制造和电子设备行业中,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可以确保产品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在本指南中,我们将讨论元器件可靠性的定义、测试和评估方法,同时介绍常见的元器件质量等级。

元器件可靠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性能并不发生故障的能力。

可靠性评估可以通过各种测试方法进行,包括寿命测试、温度测试、湿度测试、振动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模拟元器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使用情况,从而评估其可靠性。

寿命测试是评估元器件可靠性的一种常见方法。

它通过将元器件暴露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运行一段时间,观察其性能是否能够保持稳定。

通常,寿命测试会进行数千小时甚至上万小时,以确保元器件在长期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

温度测试是另一种评估元器件可靠性的常用方法。

它可以测试元器件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工作性能。

由于温度变化会对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温度测试对于评估其可靠性至关重要。

湿度测试也是一种评估元器件可靠性的常见方法。

它可以测试元器件在高湿度环境下的工作性能。

湿度变化会导致元器件表面产生腐蚀和氧化,可能引发电路短路和其他故障,因此湿度测试对于评估元器件在潮湿环境下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振动测试可以模拟元器件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的震动条件。

通过将元器件暴露在不同振动频率和幅度下,可以评估其结构和连接是否牢固,从而确保其在振动环境下的可靠性。

在评估元器件可靠性时,还需考虑其质量等级。

元器件的质量等级通常通过一系列标准进行分类,包括军规标准和工业标准。

不同质量等级的元器件在可靠性和性能方面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元器件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评估。

根据军规标准,元器件主要分为三个等级:标准级、工业级和军用级。

标准级元器件是最低等级,适用于一般消费类产品。

工业级元器件相对更可靠,适用于需要较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工业设备。

军用级元器件是最高等级,适用于军事等关键应用,具有极高的可靠性要求。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分析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分析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分析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已经普及到每个人的手中,智能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深入地说,这是我们向高科技进步的巨大成就。

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表明,我们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性能的提高是非常可靠的。

现在通讯很方便,但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内部力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本身,加强监督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监管和性能的提升产品性能的可靠性。

这也反映了企业自身的重要性。

因此本文就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及其可靠性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质量;可靠性;管理措施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大大增加。

同时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更高的质量要求。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管理和可靠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一、电子元件的产品保障在社会的发展中,在科技的进步中,家用电器已经实现智能化,大多数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结果需要以保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前提。

因此,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越来越高。

公司如要自己生产质量有保障的电子元器件,应从设计开始,到整个生产过程的电子元器件,应在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力的规范。

质量是保证企业在良好质量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认为质量是发展的前提。

只有加强质量,我们才能拥有好的电子产品。

二、电子元器件选用电子元器件包括二极管、三极管、滤波器、电阻、电容、熔断器、接插件、晶振、磁性元器件、频率元器件、电连接器、继电器、光耦、光电子器件、开关元件、电线电缆、电控机械器件、数字IC、电源模块等等。

在众多型号、规格隋况下,应根据产品实现的功能要求、环境条件和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要求以及确定的电子元器件应用等级、质量等级进行元器件的选用。

在选择时,应充分结合以下要求:(1)确定构件和构件的极限,应充分考虑构件的位置,并进行应力计算和分析。

根据减量化设计技术,使用的元器件在质量等级和技术性能指标上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等级指南

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等级指南

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等级指南元器件的可靠性和质量等级对于电子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元器件可靠性和质量等级的指南,包括元器件可靠性测试方法和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一、元器件可靠性测试方法元器件的可靠性测试是评估元器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寿命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元器件可靠性测试方法:1.温度试验:通过在高低温环境下对元器件进行长时间的测试,以模拟元器件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温度应力。

该测试可评估元器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性能。

2.湿度试验:通过将元器件置于高湿度环境中进行测试,以评估元器件在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该测试可模拟元器件在高湿度环境中的应力。

3.机械试验:通过进行振动、冲击等机械应力测试,以评估元器件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

该测试可模拟元器件在实际使用中的机械应力。

4.寿命试验:通过进行长时间的工作寿命测试,以评估元器件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寿命。

该测试可模拟元器件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寿命。

二、元器件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是评估元器件质量的指标,不同质量等级代表着不同的质量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元器件质量等级划分标准:1.工业级:工业级元器件是最基本的质量等级,适用于一般工业控制和通信设备等领域。

该等级元器件的质量要求较低,价格相对较低。

2.商业级:商业级元器件是一种中等质量等级,适用于商业产品和一些中端消费类产品。

该等级元器件的质量要求较高,价格相对较高。

3.消费级:消费级元器件是一种高质量等级,适用于高端消费类产品和一些对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

该等级元器件的质量要求非常高,价格也相对较高。

4.军用级:军用级元器件是一种最高质量等级,适用于军事和高可靠性的应用领域。

该等级元器件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价格也非常昂贵。

三、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等级应用指南1.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质量等级。

对于一些重要的应用场景或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产品,可以选择高质量等级的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汇总整理张增照13元器件的质量认证 (7)4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8)4.1用于元器件生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质量等级 (8)4.2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质量等级 (10)4.3元器件两种质量等级的比较 (10)5目以下将主要介绍元器件军用标准的有关情况;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军用标准化组织参照美国军用标准MIL体系建立了GJB 体系,其中元器件的标准有规范、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三种形式:a. 规范—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范和详细规范,这两种规范统称产品规范;b.标准—主要包括:试验和测量标准、质量保证大纲和生产线认证标准、元器件材料和零件标准、型号命名标准、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准等;c. 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包括:指导正确选择和使用元器件的指南、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手册、元器件系列型谱等;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军标分为军用标准、行业军用标准、企业军用标准三个级别;下面对组成军用元器件标准体系的三种形式:规范、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分别举例作简要的介绍;1.1规范国军标总规范及其等效采用的美国军用标准3标准标准是军用标准体系中除了规范、指导性技术文件以外的另一种形式;它包括的门类很广,对元器件使用方来说,首先要了解有关试验和测量方法的标准;因为这类标准是规范重要的技术支撑,结合产品规范了解这类标准的内容,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入地掌握元器件承受各种应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元器件使用方正确制订补充筛选二次筛选或失效分析的标准或法规性文件提供了参考依据;试验方法标准是指导对某一类元器件进行试验、测量或分析的技术性很强的标准,这类标准的数量较少,但对保证元器件的质量起很大作用;表1-2列出已发布的元器件主要方法标准及其等效采用的MIL标准;国军标方法标准及其等效采用的美国军用标准表1-2中序号1~4是标准化部门等效采用了相应的美军制定的;这四个标准所列的试验方法分别适用于半导体分立器件、元件、微电子器件和电连接器的试验,这些方法标准在半导体分立器件、元件包括电连接器、微电路产品规范的鉴定试验、质量一致性检验中被广泛地引用;1可靠性表征方式军用电子元器件标准和规范中规定的可靠性保证要求有两种表征方式,即失效率等级和产品保证等级;前者用于大多数并非全部电子元靠性指标ER的军用元件,规定了失效率等级,该国标是参照采用了美军标MIL-STD-690B1968而制定的,一直沿用到九十年代初期;1996年发布了军用标准GJB2649-96,该军标等效采用了美军标MIL-STD-690C1993,今后国军标有可靠性指标的贯标元件将主要采用GJB 2649-96;但目前大多数列入合格产品目录QPL中有可靠性指标的元件,仍沿用GB/T 1772-79规定的失效率等级,两者的失效率等级代号很易混淆,现将这两个标准失效率等级的分类及代号同时列于表2-1,供比较;表2-1失效率等级1.2产品保证等级作为另一种表征方式的产品保证等级,则与失效率等级表征方式有较大不同;其一是产品保证等级没有直观的量化数值,其二是不同产品保证等级有不同的保证要求;采用产品保证等级表征可靠性水平的产品最典型的是半导体器件,包括集成电路;在GJB33半导体器件总规范中明确规定产品保个且属较低等级时,标准和规范就仅规定产品鉴定和质量一致性检验要求,而未明确保证等级,因为等级仅用来区别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级;军用电子元器件的产品保证要求所包括的典型内容有产品保证大纲审查、工厂或生产线认证、产品鉴定检验、检验批构成、可追溯性、生产过程检验、筛选以及质量一致性检验等;产品保证等级愈高,所涉及的保证要求内容愈多和愈严;如用于航天的产品保证等级S级集成电路,JANS级半导体分立器件的产品保证要求,就涉及了上述内容的全部;而用于航空或类似应有场合的产品保证等级的产品保证要求,在保证要求内容和严格程度上则少于和低于航天用产品保证等级;而不以失效率表示可靠性的元件规范中规定的产品鉴定和质量一致性检验,即是属于产品保证要求内容最少的产品保证等级,标准和规范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在鉴定和质量一致性检验中规定的项目多少和严酷度高低也是不同的;2元器件的质量认证,为质量认定;凡未经过质量认证或其认证条件不能满足军工产品质量要求的元器件及其生产单位,军工行业的有关部门认为必要时可组织人员进行质量认定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根据用途,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可分为:用于元器件生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质量等级和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质量等级两类,两者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1.1用于元器件生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质量等级元器件的质量等级与其生产过程执行的规范是密不可分的,规范要求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决定了元器件质量等级的高低;在大多数军工产品中采用国产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分为:七专7905、七专8406、七专840611A半导体分立器件、七专补充技术协议、国军标GJB等五种;前四种可以认为是四种质量等级,而国军标由于参照采用了美国军用MIL 标准,其质量等级的分类方法比较复杂,器件分为3~4个质量保证等级简称质量等级;元件分为有可靠性指标的和无可靠性指标的两类,对于有可靠性指标的元件可分为若干个失效率等级;国军标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包括了:器件的质量保证等级和有可靠性指标元件的失效率等级,如表4-1所示;从1994年6月美国宣布对军用标准实行改革以来,表4-2中涉及的美军标中,MIL-M-38510已并入MIL-I-38535,而且都已改成性能规范规范代号的字母改,;1、;4-2质量保证等级及失效率等级,而对于所有元器件都有进行可靠性预计的质量等级,这是两者是主要的差别;现将GJB/Z 299B中所列的单片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部分电阻器、电容器、继电器开关的质量等级以及相应的质量系数分别列于表4-3~表4-11、进口元器件质量等级对照表MIL-HDBK-217F noticeⅡ列于表4-12~表4-14,以便分析比较;用于可靠性预计的元器件质量等级,都对应着不同的质量系数πQ参见GJB299B,它反映了同类元器件不同质量等级的相对质量差异;例如表4-14中的S级微电路的工作失效率,较B级改善了41/0.25倍;较883级改善了82/0.25倍;1.2元器件两种质量等级的比较对表4-1与表4-3~表4-14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得出GJB/Z299B规定用于可靠性预计国产元器件的质量等级与国军标产品规范规定的质量等级包括:质量保证等级及失效率等级的对应关系,如表4-15所示;A A1Q目录的Q级产品-AIL符合GJB244列入质量认证合格产品目录的L级产品-A1W符合GJB244、GJB601、GJB920列入质量认证合格产品目录的产品-A2符合GB/T5729、GB7153、GB6663、GB/T10193、GB/T13189、GB/T15654且经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认证合格的产品按QZJ840629、QZJ840630“七专”技术条件组织生产的产品B B1有附加质量要求的B2质量等级的产品按“七九O五”七专质量控制技术协议组织生产的产品B2符合GB/T5729、GB6663、GB7153、GB10193、GB/T13189、GB/T15654、SJ1156、SJ1553、SJ1557、SJ1559、SJ2028、SJ2307、SJ2309、SJ2742的产品符合SJ75、SJ904、SJ1329、SJ2308的产品C低档产品靓女sally发烧线材___怪兽/雅堡/贝尔金/AR系列___咨询手机短信137****3696回复引用TOP5发表于 2007-6-10 09:53 | 只看该作者交易不安全,您中介了吗胆艺轩中介质量等级质量要求说明质量要求补充说明A A1B 符合GJB924列入质量认证合格产品目录的B级产品-表4-14.所有微电路的MIL-STD-217F noticeⅡ 质量等级对照表特别应说明的是,就进口微电路而言而言,目前市场上的微电路种类繁多,生产厂家鱼目混珠,产品质量良莠难分,这给广大设计人员选择高质量的微电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事实上,严格来说,微电路在质量方面是分为各种等级的;鉴于大多数微电路是美国的厂商设计和生产的,因此,我们将美国的微电路质量和可靠性等级作一介绍;如前所述,微电路的质量和可靠性等级可分为下列三档:第一档为建立了相应的军用规范详细规范,并列入了“合格产品清单”QPL-38510中的军用级微电路;这一档产品是美国国防部为美国陆海空三军及航天项目推荐的高质量、高可靠的标准军用产品;第二档为生产厂家按照“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MIL-STD-883的要求进行过一系列试验和检验包括100%筛选、质量一致性检验等的“准高可靠”的“883级”器件;第三档是由各个厂家自己认定的,没有经过高可靠性试验的一般产品;表4-14中是S级和B级属于上述第一档,是有质量和可靠性保证的高可靠性产品;其中S级也叫“宇航级”,或称为JAN S级,它是所有微电路质量等级中的最高;在国外,“军品”的概念是指建立了相应的详细军用规范,并按该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且列入微电路合格产品目录QPL-38510中的产品;这种产品也称为JAN产品;“JAN”是美国政府为军用产品元器件注册的专利标记;由表4-14可以看出,QPL的微电路较其它级别的产品具有很低的失效率;美国的有关军用规范规定:军用设备所使用的元器件原则上都要采用JAN产品,即军用元器件;究其原因是因为军用JAN微电路具有下列一些特性:a. JAN元器件的生产厂商必须首先经过权威部门的合格认证,这就要求生产厂家必须制定并执行一项严格的产品保证计划;b. JAN产品只能在认证合格的专用生产线上生产;c. JAN产品进行并通过了一系列的性能和可靠性试验其中包括100%筛选和质量一致性检验;d. 生产过程得到了严格的控制;JAN产品的生产过程必须处于政府部门的严格控制之下,并要随时接受政府方面的检验;e. JAN器件的生产和检验是按其详细的军用规范及联合其它通用规范进行的,因此使器件做到了标准化;,1.1元器件的选用元器件的选用就质量等级而言,首选应符合工程管理特点和可靠性设计要求;XXX 工程电子元器件管理细则和优选目录中均提出了选用要求,现综合如下:A优先选用目录中的电子元器件以及实践证明质量稳定,可靠性高、有发展前途的元器件;优选目录中推荐选用已列入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发布的QPL、QML中的产品;优先立足于选用国产元器件C关键、重要的部件应选用质量等级高的元器件;D分配可靠性指标高的产品,应选用质量等级高的元器件;E可靠性预计手册中基本失效率高的元器件,应选用质量等级高的产品;F尽量压缩元器件的品种和规格及厂点数量,在性能、外形、规格上“力求”“一致”电连接器按工程规定执行;h有足够的试验和使用历史,能满足供货的产品;建议尽量不选用以下元器件①有特殊要求的元器件;非标准的元器件;③对某些指标要专门挑选的或专制的元器件;④工艺未成熟的试制新品;⑤具有活动触点的、损耗性的,失效率较高的元器件;并限制使用塑封微电子器件、铝电解电容器、液体钽电解电容器;,30下面举几个典型的混用的例子:A、GJB299质量等级与质量保证等级的混用质量保证等级:指该产品生产执行总规范中的质量保证等级如GJB597A-96的S、B、B1级,用于元器件生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质量等级;可靠性预计质量等级: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质量等级,用于可靠性设计、预计、总体控制;标记易混淆:B1质量保证等级,仅仅适应于微电路----中国特色B1可靠性预计质量等级,适应于几乎所有国产元器件B-1可靠性预计质量等级,适应于进口集成电路B、认证与非认证产品的混淆例如:“J级”或与“军级”的表示就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严格讲“J级”或是指“军标认证”后所赋予产品的一个质量等级,称之为军级,是指按照有关规定,通过了相应级别的军用标准认证并在QPL表上公布的产品的质量等级;“军级”是一种口语化的或习惯的或默认的表示,其产品可能没有经过认证,但可能已经按国军标或“七专”技术条件或其他军用附加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考核,也可能是自诩的;因此,在采购时除应注明总规范,详细规范,技术除结束语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是元器件固有可靠性的标记,在选用、采购元器件中准确地确定与标识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和考核标准,不仅解决了整机可靠性的一个源头,还可以减少经济与质量方面的损失,应引起元器件选用与采购人员的足够重视,本人搜集了部份国内外的资料,汇总成册,供大家参考,以期对大家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张增照二○○三年一月二十五日。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国军标名称
等效采用的美军标编号
1
GJB 33A-97
半导体分立器件总规范
MIL-S-19500H
2
GJB 597A-96
半导体集成电路总规范
MIL-M-38510G
3
GJB 2438-95
混合集成电路总规范
MIL-H-38534C
4
GJB 63B-2001
有可靠性指标的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总规范
MIL-C-39003
这种表征方式主要用于电容器、电阻器以及继电器等电子元件的可靠性要求及其评价方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些元件以往的规范,均以“有可靠性指标的×××总规范(详细规范)”定名,而容易产生没有冠以“有可靠性指标的×××”就没有可靠性要求甚至无可靠性的误解。“有可靠性指标”英文缩写为“ER”是“Established Reliability”,其基本含义是“确立(或建立)可靠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确立可靠性保证要求,二是确立可靠性的量化值。就“确立可靠性保证要求”的含义而言,是军用电子元器件标准或规范共同的内容,而“确立可靠性的量化值”则是失效率等级表征可靠性保证要求的元件规范特有的内容。为了减少因标准名称而产生的误解,应当考虑用更为合适的修饰语,如可否用“规定失效率等级的×××等”替代“有可靠性指标的×××”来定名规范的名称。
下面对组成国家军用元器件标准体系的三种形式:规范、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分别举例作简要的介绍。
1.1
元器件规范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范(通用规范)和详细规范两个层次。总规范对某一类元器件的质量控制规定了共性的要求,详细规范是对某一类元器件中的一个或一系列型号规定的具体的性能和质量控制要求,总规范必须与详细规范配套使用。元器件的产品规范是元器件生产线认证和元器件鉴定的依据之一,也是使用方选择、采购元器件的主要依据。

元器件质量保证等级划分:从品质保证到品牌提升

元器件质量保证等级划分:从品质保证到品牌提升

元器件质量保证等级划分:从品质保证到品牌提升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元器件在电子产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元器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子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寿命。

因此,对元器件的质量保证等级划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元器件的质量保证等级划分、品质保证、品牌提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元器件的质量保证等级划分元器件的质量保证等级划分主要是指在元器件的设计、制造、测试、包装、存储、运输等环节中,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国际上,元器件的质量保证等级划分主要有以下几个等级:1.军用级别(MIL)MIL级别是美国军队对元器件进行质量保证的标准。

MIL级别主要包括MIL-STD-883、MIL-STD-202、MIL-PRF-38534等。

MIL级别的元器件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耐用性等特点,适用于军用电子产品、航空航天产品等。

2.工业级别(IND)工业级别是一种通用的元器件质量保证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业控制、通讯、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

工业级别的元器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价格相对较低。

3.商业级别(COM)商业级别是指市场上的大多数元器件,主要适用于消费电子、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

商业级别的元器件价格较低,但可靠性和稳定性较低,需要进行充分的质量控制和测试。

二、品质保证元器件的品质保证是指在元器件的生命周期中,保证其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一系列措施。

品质保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管理体系元器件供应商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方面。

质量管理体系应符合国际标准如ISO9001等。

2.元器件检测元器件供应商需要进行全面的元器件检测,包括原材料检测、生产过程检测和成品检测等。

检测应符合国际标准,如JEDEC、IPC等。

3.产品认证元器件供应商需要进行产品认证,如UL、CE等认证。

认证可以证明元器件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提高产品的可信度和竞争力。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表2-1失效率等级
失效率等级名称
失效率等级代号
最大失效率
(1/h或1/10次)
GB/T 1772-79
GJB 2649-96
亚五级
Y
L
3×10-5
五级
W
M
10-5
六级
L
P
10-6
七级
Q
R
10-7
八级
B
S
10-8
九级
J
-
10-9
十级
S
-
10-10
2.2
作为另一种表征方式的产品保证等级,则与失效率等级表征方式有较大不同。其一是产品保证等级没有直观的量化数值,其二是不同产品保证等级有不同的保证要求。采用产品保证等级表征可靠性水平的产品最典型的是半导体器件,包括集成电路。在GJB33《半导体器件总规范》中明确规定产品保证等级为JP(普军级)、JT(特军级)、JCT(超特军级)。在某些电子元件的总规范中虽未明确指出产品保证等级,实际上产品保证等级为一级——J(军级);还有的规范明确规定供宇航用,如GJB599《耐环境快速分离高密度圆形电子连接器件总规范》中明确规定供宇航用,即产品保证等级为宇航级。
根据发展的趋势,“七专”条件将逐步向元器件的国家军用标准(GJB)过渡。因此,以下将主要介绍元器件国家军用标准的有关情况。
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军用标准化组织参照美国军用标准(MIL)体系建立了GJB体系,其中元器件的标准有规范、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三种形式:
a.规范—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范和详细规范,这两种规范统称产品规范。
我国于1979年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1772-79《电子元器件失效率试验方法》,对有可靠性指标(ER)的军用元件,规定了失效率等级,该国标是参照采用了美军标MIL-STD-690B(1968)而制定的,一直沿用到九十年代初期。1996年发布了国家军用标准GJB2649-96,该国家军标等效采用了美军标MIL-STD-690C(1993),今后国军标有可靠性指标的贯标元件将主要采用GJB 2649-96。但目前大多数列入合格产品目录(QPL)中有可靠性指标的元件,仍沿用GB/T 1772-79规定的失效率等级,两者的失效率等级代号很易混淆,现将这两个标准失效率等级的分类及代号同时列于表2-1,供比较。

元器件等级划分原则

元器件等级划分原则

元器件等级划分原则
1. 温度范围,元器件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需要承受不同的温度
条件。

因此,元器件可以根据其能够耐受的温度范围进行等级划分。

例如,工业级元器件通常需要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而军用级
元器件则需要在更加极端的温度条件下工作。

2. 可靠性,元器件的可靠性是评估其长期工作能力和失效概率
的重要指标。

元器件的等级划分可以根据其可靠性指标,如失效率、故障率等进行。

高等级的元器件通常具有更低的失效率和更高的可
靠性。

3. 电气特性,元器件的电气特性对于电路设计和性能至关重要。

元器件的等级划分可以基于其电气特性,如电流、电压、频率响应
等进行。

高等级的元器件通常具有更好的电气性能和更小的参数漂移。

4. 材料质量,元器件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其性能和可靠性。


器件的等级划分可以根据其材料的纯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等进行。

高等级的元器件通常采用高质量的材料,以确保其性能的稳定性和
长寿命。

5. 承受能力,元器件需要能够承受不同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

元器件的等级划分可以基于其承受能力来确定,以确保元器件在工
作时不会过载或损坏。

6. 环境适应性,元器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需要具备适应性。

元器件的等级划分可以根据其对湿度、振动、冲击、腐蚀等环境因
素的抵抗能力进行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行业和应用领域可能会有不同的元器件
等级划分标准。

因此,在具体的应用中,还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规
范来确定元器件的等级划分。

以上提到的原则仅为一般性的参考。

元器件质量等级分类

元器件质量等级分类


元器件类别
依据标准
质量分级(从低到高)
1
半导体分立器件
MIL-S-19500
质量保证等级分为:JAN(普军级)、JANTX(特军级).JANTXV(超特军级)、JANS(宇航级)
2
微电路
MIL-M-38510
质量等级及保证等级分为:883级及B级、S级
3
混合集成电路
MIL-PRF-38534
质量保证等级分为D级、E级、G级'
H级、K级
1
半导体集成电路
MIL-I-38535
质量保证等级分为:M级、Q级、V级
5
有可靠性指标的 元件
相应的元件总规 范
失效率等级分为:L(亚五级)、M(五 级)、P(六级)、R(七级)、S(八 级)
器件
. a.半导体分立器件
•二极管(普通、稳压、整流、开关、变容、检波管等)
•晶体管(放大管、开关管、低噪管、场效应管、晶体管阵等)
•b.半导体集成电路

•模拟电路(运算放大器、线性放大器、电压调整器等)
•接口电路(驱动器、电平转换器、AD/DA转换器、总线接口、
•电压比较器等)
•混合电路(薄、厚膜集成放大器、DC/DC变换器、振荡器等)
•半导体微处理器及存储器
•C.电真空器件(普通电子管、行波管、磁控管等)
• d.光电器件(各种光电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方法标准是指导对某一类元器件进行试验、测量或分析的技术性很强的标准,这类 标准的数量较少,但对保证元器件的质量起很大作用。表 B1-2 列出已发布的元器件主要方法 标准及其等效采用的 MIL 标准。
表 B1-2 国军标方法标准及其等效采用的美国军用标准
序号
国军标编号
国军标名称
等效采用的美军标编号
B1.2 标准
标准是国家军用标准体系中除了规范、指导性技术文件以外的另一种形式。它包括的门 类很广,对元器件使用方来说,首先要了解有关试验和测量方法的标准。因为这类标准是规 范重要的技术支撑,结合产品规范了解这类标准的内容,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入地掌握元器件 承受各种应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元器件使用方正确制订补充筛选(二次筛选)或失效分析 的标准或法规性文件提供了参考依据。
这种表征方式主要用于电容器、电阻器以及继电器等电子元件的可靠性要求及其评价方 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些元件以往的规范,均以“有可靠性指标的×××总规范(详细 规范)”定名,而容易产生没有冠以“有可靠性指标的×××”就没有可靠性要求甚至无可靠 性的误解。“有可靠性指标”英文缩写为“ER”(Established Reliability),其基本含义是“确立 (或建立)可靠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确立可靠性保证要求,二是确立可靠性的量化 值。就“确立可靠性保证要求”的含义而言,是军用电子元器件标准或规范共同的内容,而 “确立可靠性的量化值”则是失效率等级表征可靠性保证要求的元件规范特有的内容。
在很多电子元件的规范或标准中,规定产品的失效率从 10-5/h~10-8/h 分为四个等级。目 前在做产品定级鉴定试验时,一般仅按 10-5/h 这一等级进行,高于这一等级的则按 10-5/h 等级 鉴定试验和维持试验的数据予以确定。无论等级高低,可靠性保证体系方面的要求(指可靠 性保证大纲标准中统一规定,并为产品规范所具体明确的要求)都是同一的。
序号
国军标编号
国军标名称
等效采用的美军标编号
1 GJB 33A-97 2 GJB 597A-96 3 GJB 2438A-95
半导体分立器件总规范 半导体集成电路总规范 混合集成电路总规范
MIL-S-19500H MIL-M-38510G MIL-H-38534C
4 GJB 63B-2001
有可靠性指标的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总规范
MIL-C-39003
5 GJB 65B-99
有可靠性指标的电磁继电器总规范
MIL-R-39016
表 B1-1 中序号 1~3 是器件的总规范,包括了分立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及混合集成电 路,每一类器件只有一个总规范,但是对于同一类的元件,就可以有不止一个总规范,例如 对于电容器这一大类的元件,已发布了 21 个总规范。对于电磁继电器已发布了 3 个总规范。 每个器件或元件的总规范下面又有若干个详细规范配套,所以元器件的产品规范(总规范和 详细规范)的数量在元器件标准体系中占很大的比例。
7
GJB 4027-2000 军用电子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方法
MIL-STD-750H MIL-STD-202F MIL-STD-883D MIL-STD-1344A 无相应的美军标准 无相应的美军标准 MIL-STD-1580A
附36
表 B1-2 中序号 1~4 是标准化部门等效采用了相应的美军标制定的。这四个标准所列的 试验方法分别适用于半导体分立器件、元件、微电子器件和电连接器的试验,这些方法标准 在半导体分立器件、元件(包括电连接器)、微电路产品规范的鉴定试验、质量一致性检验中 被广泛地引用。
我国于 1979 年发布了国家标准 GB/T 1772-79《电子元器件失效率试验方法》,对有可靠 性指标(ER)的军用元件,规定了失效率等级,该国标是参照采用了美军标 MIL-STD-690B (1968)而制定的,一直沿用到九十年代初期。1996 年发布了国家军用标准 GJB2649-96,该 国军标等效采用了美军标 MIL-STD-690C(1993),今后国军标有可靠性指标的贯标元件将主 要采用 GJB 2649-96。但目前大多数列入合格产品目录(QPL)中有可靠性指标的元件,仍沿 用 GB/T 1772-79 规定的失效率等级,两者的失效率等级代号很易混淆,现将这两个标准失效 率等级的分类及代号同时列于表 B2-1,供比较。
1
GJB 128A-1997 半导体分立器件试验方法
2
GJB 360A-1996 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
3
GJB 548A-1996 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
4
GJB 1217-1991 电连接器试验方法
5
GJB 3157-1998 半导体分立器件失效分析方法和程序
6
GJB 3233-1998 半导体集成电路失效分析程序和方法
B2 可靠性表征方式
军用电子元器件标准和规范中规定的可靠性保证要求有两种表征方式,即失效率等级和 产品保证等级。前者用于大多数(并非全部)电子元件可靠性水平的评定,后者则用来评价 电子器件(包括部分电子元件)的可靠性保证水平。
B2.1 元件的失效率等级
用失效率来评定或表征产品可靠性水平的质量等级,是目前大多数电子元件划分质量等 级的表征方式之一。失效率是表征电子产品可靠性水平的一种量化特征量。
附录 B
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七十年代末期制订了“七 专”7905 技术协议,八十年代初期制订了“七专”8406 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 “七专”技术条件是建立我国军用元器件标准的基础,目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 制生产的元器件仍是航天等部门使用的主要品种。(注:“七专”指专人、专机、专料、专批、 专检、专技、专卡)。
质量认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于元器件生产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评定:对其所生产的 元器件进行鉴定或考核,合格者列入合格产品目录(QPL)或合格生产厂目录(QML)。
除了原国防科工委授权的军用元器件质量认证机构外,军工行业也可授权具有认证能力 的单位按标准或法规性文件,对元器件生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考察,以及对其生产的 产品进行鉴定或考核,合格者列入该军工行业合格产品目录。为了区别于由国家授权的质量 认证,将军工行业授权的质量认证,称为质量认定,由于军工行业是元器件的用户,所以质 量认定也可称为用户认证或第二方认证。
现在我国国防工业主管部门已发布了大量的元器件总规范,但是详细规范还没完全配套, 所以往往由器件生产单位制定了详细规范(属于企业军用标准级别)经标准化机构确认后贯 彻执行。
已发布的军用元器件总规范中,影响较大的总规范及其参照采用的 MIL 标准如表 B1-1 所示。
附35
表 B1-1 国军标总规范及其等效采用的美国军用标准
B3 元器件的质量认证
最早的质量认证是七专线审查,由当时的五所数据中心审查,依据规定,必须经“七专 线”及产品经过审核、批准、公布(七专目录)的产品,才可以打上“G”的标记。
自 90 年代初期开始的军标认证,是依据国家军用标准的认证。其认证机构是由原国防科 工委授权的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它独立于元器件的生产方和使用方,所以 属于第三方认证。
附37
失效率等级名称
亚五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表 B2-1 失效率等级
失效率等级代号
GB/T 1772-79
GJB 2649-96
Y
L
W
M
L
P
Q
R
B
S
J
-
S
-
最大失效率 (1/h 或 1/10 次)
3×10-5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B2.2 产品保证等级
MIL-STD-11268《电子设备用元器件、材料与工艺》在界定高可靠性元器件时明确指出, 凡按失效率表征可靠性(ER:Established Reliability)的规范供货的 P 级(10-6/h)及其以上的 元件,和按规定有产品保证等级的规范供货的 B 级及其以上(对于微电路)和 JANTX 级及其 以上(对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器件,均属于高可靠性器件,并依据这一界定采购使用需要的 高可靠元器件。
作为另一种表征方式的产品保证等级,则与失效率等级表征方式有较大不同。其一是产 品保证等级没有直观的量化数值,其二是不同产品保证等级有不同的保证要求。采用产品保 证等级表征可靠性水平的产品最典型的是半导体器件,包括集成电路。在 GJB33《半导体器 件总规范》中明确规定产品保证等级为 JP(普军级)、JT(特军级)、JCT(超特军级)、JY(宇 航级)。在某些电子元件的总规范中虽未明确指出产品保证等级,实际上产品保证等级为一级 ——J(军级);还有的规范明确规定供宇航用,如 GJB599A《耐环境快速分离高密度圆形电子 连接器件总规范》中明确规定供宇航用,即产品保证等级为宇航级。
对于不同的质量保证等级的电子器件或元件,它必定具有与该等级相应的、确定的固有 可靠性水平。至于这些电子器件能否通过长期恒定应力试验来得出相应的失效率数据,从理 论上讲,在不考虑经济、时间等因素的情况下应该是可以得到的,但从实际出发是难以实现 的。何况由于电子器件的复杂程度,它们的失效时间函数不一定完全服从指数分布,而且受 设计、结构、材料、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从技术上完全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性也有一定 难度。不过目前可以通过用户,了解这些电子器件使用的数量和失效时间,来获取使用失效 率的统计数据也是一种可采用的途径。资料上见到的这类元件、器件的失效率,据分析有两 个来源,一个是生产方的最终检验与试验数据的累积处理结果,另一个是使用方的现场失效 统计分析。
根据发展的趋势, “七专”条件将逐步向元器件的国家军用标准(GJB)过渡。因此, 以下将主要介绍元器件国家军用标准的有关情况。
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军用标准化组织参照美国军用标准(MIL)体系建立了 GJB 体系, 其中元器件的标准有规范、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三种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