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初二物理-运动的描述
2024年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二篇)
![2024年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f0079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6.png)
2024年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本的物理知识。
下面是一些初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和梳理。
一、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的关系。
2.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
3. 物体的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变化规律。
4. 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5. 弹簧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
6. 重力和万有引力:质量和重量的概念、地球引力的作用。
二、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光在介质中的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散射。
3. 平面镜和球面镜:焦距、实像和虚像。
4. 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放大和缩小。
5. 色光的合成和分解:光的三原色和反射、折射的应用。
三、热学1. 热量和温度:热平衡、热能传递和温度计的原理。
2.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及相变。
3.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4. 热量和功的关系:功率的概念和热功定理。
四、电学1. 静电学:电荷的基本性质、电荷守恒和导体的特性。
2.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电流的表达方式和各种电路的图示。
3.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4.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压的分配和电阻的变化规律。
5. 电流的方向:摩擦电流、通电线圈和电池的正负极。
6. 简单电器的工作原理:电灯泡、电风扇和电磁铁。
五、能量转化与守恒1. 能量的转化:动能、势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2. 机械能的转化:势能和动能的转化规律。
3. 能量与功:功的定义、功率和能量守恒。
4. 能量与焓:焓的定义和状态函数。
5. 化学能的转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特征。
总结起来,初二物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和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和能量转化与守恒。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理解其应用和意义,在实践中能够运用于解决问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52232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8.png)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速度1、物理学中常用的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有效物理量是速度,它的单位是m/s。
2、公式: v=st3、重要性: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是矢量。
速度是矢量,则运动状态是矢量,物体的位置变化也是矢量。
而且要求定义域相同,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公式: v=st=2πn4、速度变化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为: v=at5、方向和大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是恒定不变的。
3、重要性: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是矢量。
速度是矢量,则运动状态是矢量,物体的位置变化也是矢量。
而且要求定义域相同,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加速度1、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1)一个匀速水平抛出的石块,从落地瞬间开始做竖直上抛运动,先到达最高点A,又沿竖直方向继续下落,碰到竖直墙壁后静止于B,同时地面上的人看到石块继续下落并碰到墙壁,然后再向右上方滑落,接着又回到了起点。
假设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试确定石块的运动轨迹。
(2)如图所示,将石块从竖直上抛至水平位置,连接AB,同时使AB水平向右做匀速圆周运动。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只需要结果)(3)在平抛过程中,设想石块与水平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求μ与运动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
(4)平抛运动的速度v是多少?怎样求?(5)假如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且不计空气阻力,已知水平方向的初速度为4m/s,斜抛角为30。
2、数据处理:不计空气阻力,假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根据斜抛运动公式可得,其中: V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4m/sV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g/10mV石块所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根据由质量= m*g可得其中: M为石块质量kg石块重力加速度g3、法则: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量与位移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进行分析。
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即v=AT4、推论:当石块作加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873fc75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3.png)
八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运动的描述。
哎,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觉得,运动这玩意儿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少了它可真没滋味。
那我们就来一探究竟,看看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吧!1. 什么是运动?运动,说白了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东西从这儿跑到那儿。
就好像你从家里跑到学校,或者从沙发上爬到床上,这都是运动。
听起来简单吧?但其实,它的描述可是大有学问的呢!1.1 运动的基本概念首先,运动的基本概念就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
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车上坐着,车子在跑,窗外的景物快速后退,那就是你在运动。
而你坐在车里,车里的一切(比如你自己的手臂)看起来是不动的,这也是运动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1.2 运动的种类运动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周期运动等等。
直线运动就像你在滑滑梯一样,一路向下。
曲线运动呢,比如你在玩蹦床,身体跳得又高又远。
周期运动则像是钟表的摆锤,一下子往这边摆一下子往那边摆,不停地重复。
2. 速度的描述了解了运动的基本概念,那速度就是运动的“快慢”了。
我们平时说的速度就是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距离。
打个比方,你跑步时,如果每秒钟跑10米,那你的速度就是10米每秒。
这就像开车时,车速表上的数字,越大表示跑得越快。
2.1 速度的计算速度计算起来也很简单,记住这个公式:速度 = 距离÷ 时间。
比如你从家到学校一共跑了400米,花了10分钟,那你的速度就是40米每分钟。
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其实,速度就是这么个简单的玩意儿。
2.2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说到速度,我们还得聊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就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计算出的速度,就像你整个跑步的时间和距离综合得出的速度。
而瞬时速度呢,就是在某一瞬间的速度,比如你跑到学校门口时的速度,可能就比你在中间跑的时候快点儿,或者慢点儿。
3. 加速度的描述加速度嘛,就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13a86e4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3.png)
八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同学们,咱们来聊聊那个让人头疼的物理课——运动的描述。
想象一下,你正骑着自行车在风中飞驰,那种感觉就像是“风驰电掣”,是不是?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是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是个神奇的词,它告诉我们物体走了多远,或者跑了多快。
比如说,我们骑自行车时,如果看到前面有个红绿灯,那红灯亮的时候,我们的速度就变成了零,因为这时候我们停下来了。
而绿灯一亮,我们又可以继续前进了,速度就又回来了。
这就是速度的变化,就像咱们的心情,有时候高兴得像坐火箭一样,有时候又郁闷得像蜗牛爬树一样。
再来说说加速度,这可是个大家伙,它告诉我们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多快。
比如,当你从静止状态开始跑步,一开始可能连一步都跑不动,但慢慢地,你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可能能跑出好远的距离。
这就是加速度的作用,它让我们的身体学会了如何更快地移动。
速度和加速度有什么关系呢?简单来说,速度是位置和时间的函数,而加速度则是速度的变化率。
也就是说,速度和加速度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但它们关注的点不同。
速度关注的是物体走过了多少地方,而加速度关注的是物体速度变化了多少。
举个例子,假设你和你的小伙伴在操场上玩捉迷藏。
你们一开始都躲在角落里,然后你突然冲出去,把小伙伴吓了一大跳。
这时候,你的速度就是0,因为你刚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
但是,你的速度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当你冲出去的那一刻起,速度就开始增加了。
这就是加速度在起作用了。
所以啊,同学们,学习物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就像我们骑自行车,速度和加速度就像是两个好朋友,它们一起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记得哦,下次上课我们要讨论的是“力”这个神奇的朋友,它会让我们的身体变得强壮有力。
期待下一次的课程,我们不见不散!。
初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概括
![初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6a5f191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1.png)
初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概括物理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它将物理世界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得它们的内在规律。
物理知识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运动,它是物理学中研究最深入、占有重要位置的一个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无处不能看到运动的存在。
本文将从运动的描述性知识、运动的物理规律、物体运动的轨迹及轨迹上一些物理量的变化原理、物体运动的物理依据等几个方面对初二物理课程第二节中的运动知识进行概括。
一、运动的描述性知识运动的描述性知识包括运动的定义、运动的分类和运动的特征。
(1)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固定点的位置发生改变,而被发生改变的物体称为运动物体。
(2)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根据运动物体是否经历相同距离,可以将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不匀速运动;根据运动物体是否有力作用,可以将运动分为有力运动和无力运动。
(3)运动的特征:运动物体的运动具有速度、方向、距离和时间等特征。
二、运动的物理规律运动的物理规律是指物体运动中必然存在的物理量的变化原理和对应的关系。
根据此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定律。
(1)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经历的距离。
它可以用公式表示为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物体行进的距离,t 表示时间。
(2)加速度定义: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大小及方向上的变化。
它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米格尔圆周运动定律:米格尔圆周运动定律指的是圆周运动物体的轨迹被外力推动,它的速度改变时,其运动的距离也会随之改变。
三、物体运动的轨迹及轨迹上一些物理量的变化原理(1)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同的速度沿一直线行进,此时速度和距离都是不变的。
(2)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同的速度在切线作圆周运动,此时速度是不变的,但圆心的距离却不断在增大。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b696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4.png)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2. 运动的图像直线运动的图像常用的有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
3.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at,s=vt-1/2at²。
二、力和运动1. 动力和静力动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常见的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静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常见的有支持力、拉力等。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 使用受力分析解决力和运动问题通过受力分析可解决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方向、加速度等问题。
三、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强=力/面积。
2. 浮力的产生和计算浮力是物体浸没液体或气体中所受的向上的支持力,计算公式为:浮力=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
3. 压力和浮力的应用常见的压力和浮力的应用包括气球的浮力原理、气压原理等。
四、简单机械1. 斜面上的力与运动斜面上的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和平行斜面的力,可以利用这些力来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等。
2. 轮轴与滑轮轮轴和滑轮都是应用受力分析的原理,可以提高力的效率,使得施加的力更小可以产生更大的作用力。
3. 杠杆原理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应用受力分析的原理可以计算出杠杆平衡时的力的大小。
五、电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描述物体所带的电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物理场,描述了在电场中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
2.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描述电荷流动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电流=电荷/时间。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83e6255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1.png)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在八年级的物理课上,我们开始接触一个特别有趣的概念——运动的描述。
这可不像咱们平常想的,说一个东西在动或者不动那么简单哦。
就拿我每天上学的事儿来说吧。
我家离学校不算近,每天我都得骑着我的小自行车去学校。
早上出门的时候,我跨上自行车,脚一蹬,车子就动起来了。
这时候,从我的角度看,路边的树呀、房子呀,就都开始往后跑了。
这就是一种运动的描述,我相对于路边的物体是运动的,而且我能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在动,风吹在脸上,车链发出轻微的嘎吱声,脚下的踏板一上一下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告诉我我正在移动。
那要是从路边那些静止的树的角度看呢?嘿嘿,就是我在动,而它们是静止的。
这就引出了物理学里关于参考系的概念。
参考系就像是一个标准,我们根据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比如说,我在骑车的时候,如果我把自己当成参考系,那我就感觉自己没动,反而是整个世界在围着我转呢,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怪怪的?不过在物理的世界里,这是完全合理的。
再看看路上的其他同学。
有些同学也是骑车的,当我和他们速度差不多的时候,我看他们就好像没怎么动。
但要是有同学骑着那种超级快的赛车,嗖的一下就超过我了,那在我眼里,他就是在快速地运动。
这时候我和他都是相对于地面在运动,但是他相对于我也是运动的,而且运动得还挺快。
我能看到他的背影越来越小,车轮转得像个模糊的影子,还能听到他那辆车链条快速转动发出的连贯的刷刷声,就像一阵急促的小旋风刮过。
到了学校,把自行车停好。
我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
这时候我相对于教室的桌椅就是静止的。
可是如果从太阳的角度看呢?我们整个地球都在转,那我也是在做超级复杂的运动呢。
只不过这种运动我们平常感觉不到,因为我们都习惯以周围静止的东西为参考系。
所以啊,运动的描述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就像我上学路上的经历一样,一个物体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得看我们选择的参考系是什么。
这就好比我们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呢。
八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7bb604e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a.png)
八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嘿,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八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我们要明白,运动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它就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那么,我们怎么来描述这种改变呢?别着急,我给大家慢慢道来。
我们来说说匀速直线运动。
这种运动很简单吧,就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一直往前走,而且速度保持不变。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种状态,那就是“一马平川”。
想象一下,一匹马在一片平坦的土地上奔跑,是不是非常轻松愉快呢?这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加速运动。
这时候,物体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你可能会想:“哇,这可真是飞一般的感觉啊!”没错,加速运动就像是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快了一样。
有时候,我们也会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种状态,那就是“疾风知劲草”。
意思是说,只有在逆境中才能看出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同样的道理,加速运动也能让我们看到谁才是真正的学霸。
再来说说减速运动。
这时候,物体的速度会越来越慢。
你可能会想:“哎呀,这可真是龟速前进啊!”没错,减速运动就像是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慢了一样。
有时候,我们也会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种状态,那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意思是说,走了很长一段路之后,离终点还有一半的路要走。
同样的道理,减速运动也能让我们看到谁才是真正的坚持者。
我们来说说反向运动。
这时候,物体会沿着相反的方向移动。
你可能会想:“哇,这可真是乾坤大挪移啊!”没错,反向运动就像是让我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改变一样。
有时候,我们也会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种状态,那就是“东山再起”。
意思是说,曾经失败过的人重新振作起来,取得了成功。
同样的道理,反向运动也能让我们看到谁才是真正的逆转者。
好了,今天的物理课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描述。
记住哦,运动就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这种改变。
下次见面的时候,我们再聊聊其他有趣的物理知识吧!拜拜!。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16a637c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0.png)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嘿,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运动嘛,就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大可小,有时候我们能感觉到,有时候却看不见摸不着。
那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吧!咱们来看看什么是运动。
运动就像是我们在操场上跑步、打篮球一样,都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这个变化可以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也可以是上升、下降、旋转等等。
就是让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运动的三要素。
要想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我们必须要知道它的三个要素: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就是物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比如我们跑步时脚底离地的距离。
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比如我们跑步时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比如我们跑步时的加速度。
有了这三个要素,我们就可以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了。
现在,我们来说说运动的分类。
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和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比如我们在操场上跑步。
变速直线运动就是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以不同的速度运动,比如我们在开车时遇到红绿灯的情况。
匀变速曲线运动就是物体在一条曲线上以恒定加速度运动,比如我们在坐过山车时的感觉。
非匀变速曲线运动就是物体在一条曲线上以不断变化的加速度运动,比如我们在玩滑板时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运动的基本公式。
要想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位移 = 初始位置终止位置;速度 = 位移 / 时间;加速度 = (末速度初速度) / 时间。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从而更好地描述它的运动。
我们来说说运动与力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会发生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它的速度将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
教科版初二物理《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教科版初二物理《运动的描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3b825a77232f60ddcca158.png)
3、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汽车经过一座桥,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是 决对不动的; B, 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 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C, 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 中是绝对不动的; D, 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 置上不会移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 绝对不动的。
例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某车向东行驶,车上的人看到路 旁的树怎样运动” 树以跟车相同的速度,向西运动。
例2、是谁的运动使红旗招展?
若是空气流动:以旗杆为参照物 若是人在挥动旗杆:以空气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生活中有 很多应用:
空中加油机
(1)利用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空 中加油机和歼击机可以实现空中加油:
一、运动的分类: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二、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 选作的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2、运动还是静止的分析: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2、应用
4.以地面作为参照物,一个人由西向东运动, 一辆汽车从后面赶上,如果以这辆汽车作为 由东往西 参照物,则此人____________运动。
5.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以 地面 _______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 甲车 看到乙车在向后退,该乘客是以________作 甲车 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较,________车 开得快。
车
车
汽车风洞实验赏析
点评:汽车没有动,风在动, 就可以研究汽车高速行驶的情 况,多么实际而又多么有创意 的方法啊… …
八年级上物理-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上物理-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9369362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1.png)
运动的描述知识集结知识元机械运动的认识知识讲解一、机械运动1.1.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从广义来讲,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从狭义来说,运动是指机械运动。
2.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静止都是相对运动而言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3.3.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通常简称为运动。
4.4.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变化。
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例题精讲机械运动的认识例1.下列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划破夜空的流星的运动B.铁锅生锈C.植物开花结果D.水的蒸发例2.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时间过得飞快B.乌云遮住月亮C.树木在不断生长D.气温上升例3.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小树长高了B.太阳落山了C.人的思维D.铁生锈了例4.下面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机器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B.参照物是绝对不动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整个宇宙都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参照物及其选择知识讲解•二、参照物及其选择1.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注意:不要把地面当地球:以地球为参照物,实际上是以地心为参照物,以地心为参照物,就是假定地心足不动的,也可以想象观察者是在地心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dc28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2.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状态- 运动的定义: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 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是两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运动的描述和描述语言- 运动的描述:路径和速度描述法、图形描述法和公式描述法。
- 描述语言:你方向我位置、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之一,是一个矢量量。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这种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和物体所受加速度的乘积,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力的作用- 质量、重力、表面间的力、杠杆原理等。
第三单元机械能及其转化势能和动能- 势能: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外力场或内部结构的变化。
- 动能:物体的运动状态决定。
机械能转化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物体在重力场中沿任意路径运动,所受的重力做功之和等于物体的势能变化和动能变化之和。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物体在重力场中沿任意路径运动,所受的重力做功之和等于物体的势能变化和动能变化之和。
第四单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 声波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是一种能在介质中传播的长波。
- 发声体:能够产生声音的物体- 声源:发声体激起空气振动时,周围介质就会向四周形成一圈圈的空气压缩疏波,这个范围就是一个声源。
声音的传播- 声传播必须有介质。
- 声源、介质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空气传声、固体传声、液体传声。
第五单元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 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当入射角为90°时,光线垂直于平面,反射角也为90°。
- 镜面反射的特点:光照在物体表面以后,总是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反射出的光线有明显的方向性,是平行的。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线通过两种密度不同的介质分界面时,经折射后所遵守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比常远小于1,也就是说在由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的折射中,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物理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物理知识点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c6c0b7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0.png)
物理知识点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指的是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物理学家通过对运动进行描述和分析,揭示了自然界中的运动规律和现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物理知识点中的运动描述。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包括两个基本概念:位移和时间。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用Δx表示;时间是指物体发生位移所经过的时间,用Δt表示。
通过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二、速度的描述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位移与时间之比。
根据位移的正负和时间的正负,速度可以分为正速度、负速度和零速度。
正速度表示物体向正方向运动,负速度表示物体向负方向运动,零速度表示物体静止不动。
三、加速度的描述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变化速率的物理量,它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之比。
加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增加和减小的方向,加速度为正表示速度增加,反之则表示速度减小。
当加速度为零时,表示物体匀速运动;当加速度为常数时,表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四、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如果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则该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运动可以用直线图进行描述,直线图的斜率正比于物体的速度。
五、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位置-时间图进行描述,通过绘制位置-时间图的斜率,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六、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自由落体是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恒定不变,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七、抛体运动的描述抛体运动是指在水平方向上速度恒定的情况下,物体受重力作用而做的曲线运动。
抛体运动可以分解为垂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总结:物理知识中的运动描述涵盖了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等内容。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e8ba86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0.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1. 定义。
-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天空中飞行,轮船在海面上航行等,这些物体的位置都在随着时间不断改变,都属于机械运动。
2. 普遍性。
-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大到天体,如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小到微观粒子,如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等,都存在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1. 定义。
-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例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我们是以地面或者路边的树木等为参照物的;如果以汽车里的乘客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2. 选取原则。
-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但在实际研究问题时,为了方便,我们通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比如在描述房屋、树木等的静止状态时,默认的参照物就是地面。
- 一旦选定了参照物,就假定该参照物是静止的。
例如,当我们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时,路边的树木就是运动的,因为我们假定汽车是静止的,而树木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在不断改变。
- 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因为如果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这样就无法描述其运动状态了。
例如,我们不能以汽车本身为参照物来描述汽车的运动状态。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 含义。
- 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时,乘客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乘客是运动的。
- 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我们必须明确参照物是什么。
2. 实例。
-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在两列并排停靠在站台上的火车中,当我们坐在其中一列火车里,看到另一列火车启动了,我们会以为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在运动,而实际上是我们以启动的那列火车为参照物了,当我们以站台为参照物时,就会发现是另一列火车在运动,自己乘坐的火车仍然静止。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b664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4.png)
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表达方式: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运动,常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来描述运动。
2.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3.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
二、力的作用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形状或者产生其他效果的原因。
2.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弹力: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4.摩擦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称为摩擦力。
5.阻力:物体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运动时,受到的介质的阻碍力称为阻力。
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外力使它们改变状态。
7.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力÷质量。
8.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功的概念:力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作用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3.功与能量的转化: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能量发生转化,功的符号与能量的转化方向相反。
4.功与机械能的转化: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才发生机械能的转化。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在重力作用下位置发生改变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6.动能:物体具有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½×物体的质量×速度的平方。
7.机械能守恒定律:当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的总量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初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概括
![初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a122982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7.png)
初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概括物理学一直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重要自然科学,它的核心章节之一就是运动,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改变位置或者运动方向而产生的现象。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初二物理教科书中第二节《运动》的知识,包括运动的概念、运动的坐标与向量、外力对运动的影响、运动的定义以及描述运动的方法。
首先,对于任何物体而言,运动是改变其位置或者运动方向的行为,所以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移动的一种现象。
从更加细节的角度来看,运动有两种主要的分类方式:一种是直线运动,即物体在空间中沿着一条直线轨道运动;另一种是曲线运动,即物体在空间中沿着一条曲线轨道运动。
直线运动主要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而曲线运动则细分为匀加速曲线运动、变加速曲线运动以及匀减速曲线运动等。
其次,坐标是用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情况的绝对参数,以其表达物体所处空间位置的坐标系有很多种,如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随机坐标系等,而坐标变换则是将一种坐标系中的运动量向另一种坐标系中进行数学变换的过程,这种变换能够让我们更加精确地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
此外,向量是表达物体在空间中运动方向的绝对参数。
对于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必然都存在一个或多个方向,而向量就是表达这些方向的数学量,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动量等基本物理量,在运动学中,向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量。
此外,外力对物体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重力、气流、热力以及磁力等,外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例如,受到气流的作用,机翼会发生偏航;受到磁力的作用,磁体会发生运动。
而有了外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物体的总体运动状态。
再次,运动也是一个概念性的概念,它可以定义为物体在空间内不同时刻之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的变化,也可以定义为物体不断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位置和运动方向的状态。
无论是什么样的定义,运动都是一种物质空间状态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3a18f4e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b.png)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1.1 什么是运动运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无处不在。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不断地运动。
那么,什么是运动呢?简单来说,运动就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这种位置的改变可以是沿着直线的,也可以是绕着某个点的。
当我们说一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就是指它的速度保持不变。
而当我们说一个物体在做曲线运动时,就是指它的速度和方向都在发生改变。
二、1.2 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的特点,我们可以将运动分为两类: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1. 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火车在铁轨上行驶等。
这类运动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即速度始终保持恒定。
2.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例如,自行车在上坡时速度会变慢,下坡时速度会变快;飞机起飞和降落时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这类运动的特点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我们时刻关注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
三、2.1 牛顿第一定律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定律。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换句话说,只要物体不受力,它就会一直处于原来的状态。
这个定律的意义非常深远。
它不仅揭示了物体运动的本质规律,还为后来的物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这个定律也告诉我们: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施加外力。
只有这样,物体才会发生位移或者速度的变化。
四、2.2 牛顿第二定律除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而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小。
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重要定律之一。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73e2e153968011ca3009132.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
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
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5.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7c656a5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b.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示例文章篇一:《运动的描述:生活中的奇妙物理现象》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八年级上册物理里超有趣的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这可真是个超级奇妙的东西,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呢!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小明在操场上玩。
操场上可热闹啦,有跑步的大哥哥,有跳绳的小姐姐,还有在踢球的一群小伙伴。
我就站在那里看着大家,突然我就觉得,哇,这世界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舞台,每个人都在做着不同的运动。
这时候,小明跑过来对我说:“你看,那些人跑来跑去的,到底怎么知道谁在动啊?”我挠挠头,一下子还真有点懵呢。
其实啊,这就和运动的描述有关啦。
咱们在看那些在操场上活动的人时,好像很容易就知道谁在动谁没动。
比如说,那个跑步的大哥哥,他相对于地面来说,那肯定是在运动的呀。
就像我们坐在汽车里,看着路边的树往后跑一样,树相对于汽车是在运动的。
这时候我就对小明说:“你看那个大哥哥,他的位置相对于操场的跑道一直在改变,那他就是在运动的。
这就好像我们如果把操场跑道看成是一个大大的参考物,就像我们画画的画纸一样,大哥哥在这张画纸上的位置一直在变呢。
”小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再看看那些跳绳的小姐姐们。
她们一会儿跳起来,一会儿落下去,相对于旁边的篮球架来说,她们也是在运动的呀。
我就想啊,这运动的描述可真像是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参考物就像是那个躲起来的小伙伴,我们要根据这个躲起来的小伙伴的位置,去判断其他小伙伴是不是在动。
如果没有这个参考物,就像捉迷藏没有了躲藏的地方一样,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玩啦。
那要是有两个东西都在动呢?比如说,操场上有两个跑步速度不一样的人。
这时候就更有趣了。
我就和小明说:“你看那两个人,要是我们把跑得慢的那个人当成参考物,那跑得快的那个人相对于他来说,就好像是跑得更快了呢。
这就好比我们在河里划船,一条船划得慢,一条船划得快,如果我们在慢船上看快船,就觉得快船跑得飞快。
”小明眼睛一亮,说:“哦,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天空中浮动的云 B.地面
C.阅兵式主席台上的人 D.“歼10”战斗机
23.(16广安)今年“五•一”,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平故居”时,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车后退去,由此可知他们所选的参照物是A
例3.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C.运动和静止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形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考点:
机械运动的理解
例4.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温州更为美丽的壮观,位于温州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第一城的美丽景色,以下关于观光过程的描述,说法 正确的是( )
C.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考点:
力的三要素不同,作用效果也不同
例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如果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是( )
A.一对相互作用力 B.同一个力
C.可以互相抵消的两个力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相同的两个力
考点: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A.与赛程同步 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
C.与地球自转同步 D.与运动员同步
11(16株洲)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12.(16福建晋江)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D
A.来回走动的监考员 B.从窗外飞过的小鸟
C.从窗外走过的巡视员 D.黑板前的讲台桌
13.(16湘西自治州)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并成功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宇航员出舱后在舱外停留的那一刻C
A.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C.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D.以月球为参照物,宇航员和飞船都是静止的
C.关着的车门 D.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驾机飞行时,在脸旁抓到一颗德国子弹。据你判断,这颗子弹是从法国飞机的哪个方向射来的 ( )
A.前方B.后方 C.侧方D.下方
8. 探月卫星“嫦娥1号”于2007年10月发射成功,目前正在绕月运动。若以地球为参照物,该卫星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A.河岸边的树 B.迎面驶来的船 C.流淌着的河水 D.所乘轮船的船舱
21.(16南通)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C整个宇宙都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D.参照物是绝对不动的
3.在松花江上,有一人乘橡皮船顺水下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江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运动的。D.以江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4.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
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
1.力的描述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对于任何一个力,它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2)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体间直接接触,并且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如拉力、推力、压力等;另一类是物体间不用直接接触也会产生的力,如重力等.因此,物体之间无论接触与否均可能有力的作用.
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质点是理想化模型
参考系不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的描述就不同
A.路旁的房屋 B.身边骑过的自行车
C.并肩前行的同学 D.迎面走来的行人
17.(15厦门)“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诗人认为“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 B.水 C.河岸 D.地球
18.(16泉州丰泽)全世界电视观众均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这种卫星称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B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学 科 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_ 平 台 _________ 上课时间 _____________
1.通过对运动的描述和力的描述的类比,理解运动描述的内容。
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运动描述的有效记忆。
9.观察图5-14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图5-14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10.(16龙岩)北京奥运会盛况通过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向全世界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C
A.相对太阳静止 B.相对地球静止 C.相对月球静止 D.相对火星静止
19.(16苏州)右图展示的是翟志刚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处手举五星红旗的情景.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D
A.地球 B.太阳
C.月亮 D.“神舟”飞船
20.(16淮安)乘客坐在轮船中逆流而上,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D
A.他们乘坐的车 B.房屋 C.路面 D.路旁的电线杆
24.(16连云港).某火车站并列停靠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列车向东运动了,关于两列火车运动情况的说法可能的是B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 B.甲车不动,乙车向西
C.甲车向西,乙车不动 D.甲车向西,乙车向东
Part 2:观察实际、阅读文献
C.客车里乘客认为司机是静止
D.飞机里飞行员看到大地在运动
札记:
例4.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宇宙里一切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B.宇宙里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C.我们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D. 我们把一切机械的各种运动总称为机械运动。
札记:
例5.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经过一座桥,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是决对不动的;
B.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
D. 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上不会移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札记:
当堂小结
1、质点
① 定义: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D.晚上,探照灯射向天空
札记:
例2.甲看到路旁的 树木向北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如甲乙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 )
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
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
D.甲乙都向南运动
札记:
例3、下列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太阳从东方升起
B.月亮躲进云里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的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 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上行使的 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考点:
运动的参照物
例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耳中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其中一个叫施力物,另一个叫受力物②物互体间必须有相作用(可以不接触)。
2.知识对比
运动的描述
力的描述
描述的对象
一切物体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描述的状态
运动过程即动态过程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例1.力的作用效果( )
A.只与力的大小有关
B.B.只与力的方向有关
教师评语
Part 1:习题
1.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_。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为了方便常用为参照物____________。
2.下面的哪句话是正确的?( )
A.只有机器的运动才能叫机械运动B. 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材料
1、运动的描述当中怎么确定参考系?
2、怎么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
时间
收获
A.船和山B.山和船
C.山和水D.水和山
5.甲看路旁的树木向南运动,乙看甲静止不动,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