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精)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f91a7eaf1ffc4ffe47acd3.png)
前言多元化是当今设计思潮的一大显著特点设计活动分为分析创作决策现代景观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尊重自然尊重场所尊重使用者现代景观设计的理性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客观环境的研究强调尊重规律寻求设计的依据2,对于设计理念的表达应符合逻辑。
现代景观设计需要报握住理性与感性的尺度更强调逻辑关系。
1 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1.1 近百年景观设计与理论的发展1.1.1 现代景观设计系统观的形成设计应该具有三维性,强调景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不应该是平面的游戏,而是为人们提供体验的场所。
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根本性的一次变革。
1.1.2 二战前后的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思潮1.1.3 60年代到70年代的生态主义与大地景观1.1.4 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共生格局1.2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1.2.1 分解与重构及其多维度演绎设计应具有三维性,艾克博在《城市的花园设计程序》中强调景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根本性变革。
现代景观雕塑中的空间概念对景观的影响还是比较直接。
空间概念起源于绘画例如以托马斯-丘奇艾克博等人为代表的加州风格。
以及布朗-马尔克斯的有机形式景观作品。
1.2.2 从景观规划到城市设计1.2.3 行为科学与人性化景观环境现代景观设计强调“创造使人和景观环境相结合的场所,并使二者相得益彰”。
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从而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
拉特里奇的《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等。
进一步揭示了人在环境中的行为与心理。
人性化景观设计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人的尺寸人在外部空间中的行为特点人在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求。
1.2.4 生态学观念与方法的运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由英国学者提出景观是由复杂的要素相联系而构成的整体。
1969年,麦克哈格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
生态型景观是指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又能够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8806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1.png)
园林景观设计——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首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强调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性。
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人类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通过应用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设计师可以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提升社区的可持续性。
其次,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注重创造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设计师可以运用景观建筑、植被布局、水景设置等手法,与自然环境进行对话。
通过营造自然的氛围与景观,使人们能够与自然亲近并享受其中,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此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设计中,必须充分了解人类的需求和感受,追求设计的舒适性、美感和可用性。
通过运用人类心理学、人体工学等学科的知识,设计师可以创造出让人们愉悦、放松、享受的园林空间。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方面,设计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设计目标:1.系统分析法:对场地进行系统分析,了解环境特点、空间规划和功能需求等,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2.设计抽象化方法:通过对现实场地的抽象化处理,提取出重要元素、关系和形态,形成基本设计构思。
3.模拟方法:运用模拟技术,以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方式模拟景观设计效果,让设计师和用户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设计成果。
4.可持续性评估方法:通过评估环境影响、生态成本、社会经济效益等指标,评估设计方案的可持续性,为设计师提供决策支持。
5.合作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鼓励与多学科专家、社区居民等各方进行合作,融入他们的意见和需求,使设计更贴近实际情况。
总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核心在于综合考虑自然与人文环境、追求可持续性和人性化设计。
通过系统分析、设计抽象化、模拟方法、可持续性评估和合作设计等方法,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满足功能需求、美观舒适、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现代园林景观。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7bd6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6.png)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可持续性设计:现代景观设计注重通过最小化对环境的破坏、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效率,以及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这包括使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备和技术、水资源管理和回收等方面。
2. 社区参与与共享空间设计:现代景观设计强调社区参与和共享空间的设计,鼓励居民和用户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并创造共享的公共空间。
这有助于增加社区凝聚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 建筑与景观融合:现代景观设计注重将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创造有机的空间关系。
通过景观元素、材料、色彩等与建筑相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增强整体设计效果。
4. 创新技术的应用:现代景观设计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机等,来辅助设计过程和展示效果,提供更直观、准确、创新的设计方案。
5.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现代景观设计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注重设计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的平衡与融合。
通过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提供舒适、健康、美观的场所。
6. 应用生态学原理:现代景观设计借鉴生态学原理,注重设计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设计合理的植被选择、生态水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手段,创造具有生态功能和环境敏感性的景观。
综上所述,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不仅注重外观美观与功能性,更注重与自然、社区与人文的结合,具有可持续性和生态性。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31f13f2b160b4e767fcfe4.png)
現代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景觀設計學(LandscapeArchitecture)(我國現稱風景園林學)是一門關於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體和空間來為人創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適的環境的科學和藝術。
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歷史悠久的造園活動發展的必然結果。
同時景觀也是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倫理道德的反映,是人類的愛和恨,欲望與夢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觀設計是人們實現夢想的途徑。
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規劃設計,因工業化對自然和人類身心的雙重破壞而興起,以協調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為己任。
與以往的造園相比,最根本區別在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主要創作物件是人類的家,即整體人類生態系統;其服務物件是人類和其他物種;強調人類發展和資源及環境的可持續性。
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包括視覺景觀形象、環境生態綠化、大宗行為心理三個方面的內容:1、視覺景觀形象是大家所熟悉的主要從人類視覺感受要求出發,根據美學規律、利用空間實體景觀研究如何創造賞心悅目的環境形象。
2、環境生態綠化是隨著現代環境意識運動的發展而深入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
主要是從人類的生態感受要求出發,根據自然界生物學原理,利用陽光、氣候、動植物、土壤、水體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創造令人舒服的良好的物理環境。
3、大眾行為心理是隨著人口增長、現代文化交流以及社會科學的發展而注入景觀環境設計的現代內容。
主要是人類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發,根據人類在環境中的行為心理乃至精神活動的規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導,研究如何創造使人賞心悅目、浮想聯翩、積極上進的精神環境。
視覺景觀形象、環境生態綠化、大眾行為心理三元素對於人們景觀環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通過以視覺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的景觀環境形態,在人們的行為心理上引起反應,即所謂:鳥語花香、心曠神怡、觸景生情、心馳神往。
這也就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三境一體——物境、情境、意境的綜合作用。
生態設計的含義“設計”是有意識地塑造物質、能量和過程,來滿足預想的需要或欲望,設計是通過物質能流及土地使用來聯繫自然與文化的紐帶。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46062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2.png)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现代景观设计是一门关于空间美学和环境设计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和应用理论和方法,来创造和改善城市和自然环境中的公共空间。
现代景观设计注重空间的可持续性、社会性和生态性,旨在打造美丽、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空间美学、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空间美学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核心,它研究和探索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创造个性化、和谐的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人文环境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和利用的环境,包括公园、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
现代景观设计通过研究和应用人文环境的原则和方法,来创造舒适、安全和友好的公共空间。
生态环境是现代景观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再生,通过植物种植、水体处理和土地利用等手段来改善环境质量。
现代景观设计的方法包括几个方面:功能分析、空间布局、材料选择和植物配置。
功能分析是对景观空间使用功能和人们需求的研究和评估,通过分析功能需求和场地条件,来确定景观空间的设计目标和策略。
空间布局是将功能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空间形式,通过调整和组织景观元素,来创造舒适、灵活和多样化的空间体验。
材料选择是选择和应用适合景观空间的材料和结构,通过材料的质感和颜色来增强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和体验。
植物配置是选择和布局适合场地条件和功能需求的植物群落,通过植物的色彩、形态和节奏来丰富和改善空间的感官体验。
现代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空间美学、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多个因素,以创造和改善城市和自然环境中的公共空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研究和借鉴优秀的设计案例和理论,通过创新和实践来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
此外,现代景观设计还需要与相关学科和专业合作,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生态学等,共同努力来创造美丽、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总之,现代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和应用学理和方法,来创造和改善城市和自然环境中的公共空间。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177d06ba0d4a7303763aec.png)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编辑推荐现代主义景观设计自从抛弃了古典主义的景观设计美学准则后一直不断探索,但始终没有似乎也不需要重新建立评价标准,随意性及个性化似乎成为景观设计的普遍特征。
现代景观与建筑、艺术等相关学科之间同时存在与变化着,艺术思潮、建筑理论的探索无不影响着景观设计。
本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有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可持续景观设计方法、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现代景观空间建构、景观设计思维与表达。
内容简介本书为整理16年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
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有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可持续景观设计方法、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现代景观空间建构、景观设计思维与表达。
本书可供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也可供景观设计、城市设计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整理简介成玉宁,1962年4月18日出生于南京市,1984年获南京林学院园林专业农孥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87年8月,就职于南京市园林规翱设计研究所,1990年、1993年分别获东南、大学建筑系工学顿士学位、博士学位,1993年起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任教,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景观学科学术带头人。
成玉宁从事景观与景观建筑规划设计及其理论研究25年,先后完成景现及建筑、风景区、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等百余项,获部省级优秀设计奖10次,主编《园林建筑没计》教材,参与编撰《江南理景艺术》、《南京的建筑》等专著。
目录1 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1.1 近百年景观设计与理论的发展1.1.1 现代景观设计系统观的形成1.1.2 二战前后的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思潮1.1.3 60年代到70年代的生态主义与大地景观1.1.4 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共生格局1.2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1.2.1 分解与重构及其多维度演绎1.2.2 从景观规划到城市设计1.2.3 行为科学与人性化景观环境1.2.4 生态学观念与方法的运用1.2.5 地域特征与文化表达1.2.6 个性化与独创性的追求1.2.7 场所再生与废弃地景观化改造1.2.8 节约型景观与可持续发展观1.3 走向系统化的现代景观设计1.3.1 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现代景观设计1.3.2 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意义1.3.3 走向集约化的现代景观设计2 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2.1 景观环境特征2.1.1 景观环境的生态特征2.1.2 景观环境的空间特征2.2 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内容2.2.1 景观环境调查2.2.2 生态环境评价2.2.3 空间特征评价2.2.4 人文景观评价2.2.5 环境容量的评价2.3 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方法2.3.1 叠图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2.3.2 基于GIS的景观分析与规划2.4 景观环境场地适宜性与设计策略2.4.1 生态适宜性评价2.4.2 项目建设适宜性评价2.4.3 设计策略的生成3 可持续景观设计方法3.1 可持续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3.1.1 风景环境规划设计3.1.2 建成环境景观设计3.1.3 集约化景观设计方法3.2 可持续景观设计技术3.2.1 可持续景观生境设计3.2.2 可持续景观种植设计3.2.3 可持续景观材料及能源4 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4.1 景观环境与行为特征4.1.1 行为与环境4.1.2 景观环境中的行为方式4.2 景观环境设计的行为预见性与适应性4.2.1 环境行为调查方法4.2.2 景观环境中人的行为模式4.2.3 设计预见性与适应性4.3 设计人性化的景观环境4.3.1 创造交往空间4.3.2 人性化尺度4.3.3 边界的处理4.3.4 坐椅设计与设置4.3.5 路径设计4.3.6 空间的模糊性与领域感4.3.7 公众意识和民众参与4.4 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4.4.1 无障碍设计4.4.2 通用设计5 现代景观空间建构5.1 景观空间构成5.1.1 景观空间界面5.1.2 景观空间尺度5.1.3 景观空间围合度5.1.4 景观空间密度5.1.5 景观空间的边界5.1.6 景观空间的肌理与质感5.1.7 景观空间的色彩5.1.8 景观空间的变化5.2 建构整体化的景观空间5.2.1 景观空间的生成5.2.2 景观空间的组织5.3 景观空间秩序5.3.1 序列构成5.3.2 序列组织5.3.3 空间节奏5.4 景象的生成5.4.1 空间单元的形态特征5.4.2 空间的整体性特征5.4.3 景象“图”与“底”——景象特征的生成6 景观设计思维与表达6.1 景观设计思维6.1.1 景观设计思维的特征6.1.2 景观设计思维的线索6.2 景观设计表达6.2.1 景观设计表达方式6.2.2 设计概念的表达主要参考文献后记\本书以城市环境问题为主导,强调设计遵从自然的法则。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课件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846f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c.png)
VS
强调景观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与连续性,关注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
详细描述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注重景观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与连续性,强调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该理论认为景观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城市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共同塑造城市形象和特色。景观都市主义理论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营造,关注城市环境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社会参与与公平性
THANKS。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艺术学等,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02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总结词
倡导多元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景观规划和设计过程,实现民主决策。
详细描述
人文主义设计理论强调景观的历史文化传承,尊重场地原有的文化元素和历史遗迹,通过景观设计来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特色。
注重自然过程的尊重与顺应,强调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
详细描述
生态设计理论强调对自然过程的尊重与顺应,要求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规律和生态过程,尊重自然界的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同时,该理论也强调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通过合理的人工干预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词:倡导可再生与循环利用,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能源。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文化、艺术和功能的融合。
商业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商业氛围的营造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设计应考虑商业街区的功能定位、建筑风格以及人流、车流的组织和疏导,创造舒适、便捷、富有特色的商业环境。
商业街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店面装饰、广告牌设置、绿化景观等方面的细节处理,提升商业街区的整体形象。
详细描述
总结词:注重城市绿地的系统规划与整合,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文化和社会功能。
园林景观设计的现代理论与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的现代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f0161df78a6529647d5324.png)
园林景观设计的现代理论与方法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介绍了园林设计中主要的景观设计现代理论,如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和生存艺术设计。
阐述了它们的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
强调了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即植物景观设计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生态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字:园林景观景观设计生态设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国际园林景观设计在理论和方法上,近年均有突破,形成了诸多理论和方法,不少方法和理论在我国应用到园林设计和城市生态建设中,成效显著[1,2,3,4]。
1.园林景观现代设计的内涵园林景观现代设计的内涵,从理论方面探讨,园林景观设计学或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或更具体的说,是一门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美学理论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协调环境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科学和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91-2002)[5]。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景观设计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反映。
景观是一个体系[6],涉及领域和范围极广,我国园林设计有重视硬质景观的传统,而长期对植物景观设计不重视。
英国造园家克劳斯顿(B. Clauston) 提出:“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现代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而植物景观设计是关键所在。
园林景观现代设计的内涵从应用层面探讨,园林景观设计内涵体现的最终效果,是要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该三元素相辅相成影响人们对景观环境感受[7]。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案例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c47d3819e8b8f67d1cb913.png)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案例发表: 作者:俞孔坚(刘玉杰整理)[评论]三峡学术报告演讲人:俞孔坚演讲主题: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案例时间:2001年05月24日地点:三峡坝区接待中心观点摘录:"景观是人类历史和价值观的反映。
三峡大坝也是个符号,它反映了现代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
"我们看看现代人以及前人对长江的态度、对水的态度。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对待自然。
现在我们可以把坝做到500年一遇,以前我们可能每年都要遭遇洪水。
所以,那时人与水的关系也许比我们现在更密切。
我们现在与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隔离的。
大坝一修,你永远触摸不到水了。
坝修高了,人与水远离了。
""峡大坝就是一首史诗,语言很简单,一条大坝拦在长江上,但它讲述了多少情感呢?它讲述了七十年来人们要征服长江利用长江的情感。
""文艺复兴前的西方国家以及中国农业社会,设计为了神…..;文艺复兴以后,是为君主设计,如香榭里舍大街等….。
在工业时代,是为机器而设计。
人类从来没把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是把生产放在第一位。
而只有在现代,设计才开始尊重人,但做的还远远不够。
""神在这里的概念具体而又抽象…..但归根结底,它是认同和归属。
人归属于某种精神的世界。
归属感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土地,有了土地,人们才能快乐地生活,才能产生认同和归属。
在贫穷的山区,一个磨盘可能就是一个神,也是一个家的概念。
人是需要精神依托的。
景观设计就是要让人重新回到这块他认同和归属的土地上。
""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地,未来需要做的最主要的两件大事,一是如何利用大坝工程作为首要资源来开发旅游;二是大坝修建过程中生态破坏如何恢复."引言首先感谢叱总盛情邀请我们来三峡考察,也希望我们能为三峡工程建设做一些工作。
看完三峡工程,我很激动。
我以前的许多理想将来有可能在三峡得到实现。
三峡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a095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4.png)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现代景观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艺术、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它旨在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生态可持续性和社会功能的景观空间。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和景观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支撑。
景观生态学强调了景观设计应当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注重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以实现景观的生态可持续性。
景观美学则关注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强调设计应当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情感表达,以创造出具有审美意义的景观空间。
而景观社会学则从社会文化、人文历史等角度考察景观设计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景观设计应当满足人们的社会功能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现代景观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植物配置、景观构筑和维护管理等多个环节。
在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景观场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通过分析评估和规划设计,确定景观设计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定位。
在植物配置环节,设计师需要根据景观的功能需求和生态环境特点,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以达到景观美化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的。
在景观构筑阶段,设计师需要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手段,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景观形态,实现景观空间的艺术性和功能性统一。
在维护管理环节,设计师需要考虑景观设施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制定科学的养护方案,确保景观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现代景观设计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技术,它需要设计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需要跨学科合作,充分考虑自然、人文和社会的多重因素。
只有如此,才能创造出具有现代性、艺术性和可持续性的优质景观空间,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希望本文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有所启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一)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一)](https://img.taocdn.com/s3/m/1b127b336bd97f192279e941.png)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一)简介:景观设计学要解决的是“一切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及户外空间的问题”(西蒙兹)。
在有关环境规划设计的领域内,景观与生态的关联最为密切,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景观设计目标,是景观设计现代景观设计的含义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我国现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景观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
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宗行为心理三个方面的内容:1、视觉景观形象是大家所熟悉的主要从人类视觉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观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2、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主要是从人类的生态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服的良好的物理环境。
3、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环境设计的现代内容。
主要是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对于人们景观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13d254767f5acfa1c7cd25.png)
前言多元化是当今设计思潮的一大显著特点设计活动分为分析创作决策现代景观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尊重自然尊重场所尊重使用者现代景观设计的理性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客观环境的研究强调尊重规律寻求设计的依据2,对于设计理念的表达应符合逻辑。
现代景观设计需要报握住理性与感性的尺度更强调逻辑关系。
1 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1.1 近百年景观设计与理论的发展1.1.1 现代景观设计系统观的形成设计应该具有三维性,强调景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不应该是平面的游戏,而是为人们提供体验的场所。
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根本性的一次变革。
1.1.2 二战前后的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思潮1.1.3 60年代到70年代的生态主义与大地景观1.1.4 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共生格局1.2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1.2.1 分解与重构及其多维度演绎设计应具有三维性,艾克博在《城市的花园设计程序》中强调景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根本性变革。
现代景观雕塑中的空间概念对景观的影响还是比较直接。
空间概念起源于绘画例如以托马斯-丘奇艾克博等人为代表的加州风格。
以及布朗-马尔克斯的有机形式景观作品。
1.2.2 从景观规划到城市设计1.2.3 行为科学与人性化景观环境现代景观设计强调“创造使人和景观环境相结合的场所,并使二者相得益彰”。
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从而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
拉特里奇的《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等。
进一步揭示了人在环境中的行为与心理。
人性化景观设计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人的尺寸人在外部空间中的行为特点人在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求。
1.2.4 生态学观念与方法的运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由英国学者提出景观是由复杂的要素相联系而构成的整体。
1969年,麦克哈格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
生态型景观是指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又能够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景观。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f5b38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6.png)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1.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1、景观生态学原理、现代空间理论、行为心理学以及设计艺术思潮等领域得探索与研究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研究得基石。
2、通过将空间、行为、生态及人文精神得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土地得使用价值与效率,以可持续得方式、方法促进人居环境得发展。
3、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变革得主要因素:①20世纪急剧变化得世界格局导致景观设计领域国际化加剧;②哲学与美学及艺术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得理念;③相关科学技术得发展改变景观设计得架构;④随着学科高速发展,景观专业知识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得趋势;4、以生态学、“3S”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改变学科发展态势,改变专业价值观念。
5、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得唯美论、工业时代得人本论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得多元论。
6、美国景观设计师丘奇代表作唐纳花园得设计特色“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得花园设计之一”。
受立体主义思想得影响,丘奇认为花园每处景观应可以同时从若干个角度来观赏,并且一个花园应该没有起点与终点得限制,景观空间就是复始得。
线条之间得对抗、形式之间得对立,使整个形体具有强烈得约束感,不仅具有自身独立得特点,同时也符合场地得得需求。
7、丹·凯利得米勒花园:占地1 、86ha得长条形米勒花园平面沿着长轴方向被划分为三个部分,花园、草地与林地,她用树篱、林荫道与墙垣围合形成矩形空间,在庭院区与草坪之间就是一条两边种植着美洲皂荚得林荫道,道路得尽头摆放着亨利摩尔得雕塑。
(2013已考)8、美国劳伦斯·哈普林得罗斯福纪念公园。
以一系列花岗岩墙体、喷泉、跌水、植物等营造了四个空间,分别代表了罗斯福得四个时期及她所宣扬得“四种自由”,以雕塑表现四个时期得重要事件,用岩石与水得变化来烘托各时期得社会气氟,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开放得,引人参与得纪念园得空间特色、景观风格与罗斯福总统平易近人得个性非常吻合,从设计上摆脱了传统模式,更为尊重人得感受与参与,她用独特得造性得理念设计了罗斯福纪念园。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精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精](https://img.taocdn.com/s3/m/1b80477ddaef5ef7bb0d3c64.png)
简介:景观设计学要解决的是“一切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及户外空间的问题"(西蒙兹。
在有关环境规划设计的领域内,景观与生态的关联最为密切,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景观设计目标,是景观设计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则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
关键字:生态设计现代景观设计以人为本自然资源现代景观设计的含义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我国现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景观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
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宗行为心理三个方面的内容:1、视觉景观形象是大家所熟悉的主要从人类视觉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观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2、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主要是从人类的生态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服的良好的物理环境。
3、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环境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景观设计学要解决的是“一切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及户外空间的问题”(西蒙兹。
在有关环境规划设计的领域内,景观与生态的关联最为密切,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景观设计目标,是景观设计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 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则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
关键字:生态设计现代景观设计以人为本自然资源现代景观设计的含义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我国现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景观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
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宗行为心理三个方面的内容:1、视觉景观形象是大家所熟悉的主要从人类视觉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观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2、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主要是从人类的生态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服的良好的物理环境。
3、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环境设计的现代内容。
主要是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对于人们景观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的景观环境形态,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即所谓: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心驰神往。
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三境一体——物境、情境、意境的综合作用。
生态设计的含义“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
参照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以及可持续城市。
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
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
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
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景观设计与生态景观的生态性并不是新鲜的概念。
无沦在怎样的环境中建造,景观都与自然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必然涉及到景观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是因为今天的环境问题更为突出,更受到关注,所以生态似乎成为最时髦的话题之一。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
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
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
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现在,在景观行业发达的一些国家,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沦文和图纸上的空谈,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实验,生态主义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考虑。
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
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置。
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
景观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
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现实中存在的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谈到生态设计人们往往进入一个误区,只要一提起它,人们就会想到绿化:大片大片的绿地、树木。
仅此而已,别的想什么生态系统观了,全面的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和谐谈得很少。
设计方在介绍自己的作品以及我们在评图中也往往只看重绿化率,其他相关的生态设计思想很少关注!这就导致了在我国的当今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大片大片的城市广场绿地,千篇一律。
也没有考虑到各地的土壤、气候条件。
从大连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就挂起了一股“大草坪”风。
现行的从国外引进草中的草地,既不耐踏只能看,失去了在其上边进行活动的功能,又消耗大量的浇灌用水。
尤其是干旱少雨和水资源紧缺的地区问题更严重。
而且草地的生态效应很少甚至是负面的。
近几年出现的这个热那个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特征,那就是种植的都是单一品种,强调的都是景观效果。
为此,专家指出,要防止盲目跟风、重走弯路,首先要在观念上走出误区。
植物的作用具有多功能性,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有造氧、遮阳、除尘、降噪以及吸收废气、保持水土、增加湿度等功效。
各地在制定绿化方案时,除了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环境的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外,还应该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一方面的功能。
比如,南京素有“火炉”之称,绿化时就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遮阳效果好的阔叶树种,而不是赶时髦大种草坪。
同时,南京还是有名的化工城市,化工污染严重,这就应该多种吸收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绿化品种如夹竹桃、银桦树等。
同时还应多种吸附灰尘能力强的树种。
重人工造林绿化,轻天然植被保护,这也是当前造林绿化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在我国绿化造林中,我们常看到有些地方嫌天然生长的林子不好看或者树种经济价值不高,毁掉后种上人工林,专家们认为,从生态保护角度看,这样做完全是舍本逐末。
例如,我们在公路绿化时,常常是每隔十多米种一棵树,看起来整整齐齐的。
而在英国,他们的做法与我们有很大差别。
那里的公路两边混合生长着各种植物,不讲究整齐划一,完全是一副自然生长的状态,透出一种浓浓的野趣。
在绿化管护方面,我们的日常做法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更新的观念误区。
我们常看到勤劳的园林管理人员在认真地打扫落叶,清除杂草,其实,这完全是多此一举。
落叶看起来是无用的废物,掉在地上还影响美观,实际不然。
生态环境专家认为,落叶对环境有多种益处,它覆盖在泥土上,晴天可以减少灰尘扬起,雨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为一些昆虫提供庇护场所甚至可成为蚯蚓等的食物,落叶腐烂后还可成为树木等的肥料。
冬天,金黄色的各种形状的落叶还成为一种景观。
国外专家早就提出过“勿扫落叶”的呼吁,如今这一做法已成惯例,他们只打扫掉落在人们常行走的硬质路面上的落叶。
不提倡清除杂草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人认为树下的杂草有碍观瞻,把它们拔得光光的。
殊不知这样一来,泥土裸露在外弊端更多,晴天容易起灰,雨天容易产生泥浆。
人们常说西方发达国家环境干净,一个月不用擦皮鞋,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去过国外的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国外城市任何地方都看不到裸露在外的泥土,各种各样的草把每一小块土地都覆盖得严严实实的,不起眼的小草起到了大树起不到的作用。
还有一个需要更新的观念就是如何看待践踏草坪。
在我们国家不少城市草坪旁都竖有“禁止践踏草坪”的告示,不能踩踏草坪似乎成了一种常识和社会公德。
这一点,国外的做法与我们完全相反,他们认为草坪就是给人踩踏的,人们在草坪上活动、休闲,可以放松心情,还能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激发起一种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专家们认为,观念差距的背后是技术上的差距,国内的草坪品种和管护水平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造成我们的草坪不耐踩踏,这方面急待提高景观规划中应遵循的生态设计原则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这些原则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
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于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作“生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