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种类及危害。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固体废弃物的形成及危害。
3.理解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处理、利用措施。
二、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选修六(湘教版),与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是并列关系。讲述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定义、危害、处理和利用。依据高中地理新课标关于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地理科学思想和国情、国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正确的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的层面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
(二)高考趋势分析
目前,全国高考地理试题中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的题型并不多见。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十分复杂,治理不仅涉及地理学科,还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上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中的不同角度进行分类;(2)固体废弃物回收点、处理点的布局;(3)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着重应把握不同的管理与工艺措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共有3个图表资料,4个阅读资料,3个活动,主要以案例的形式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种类及危害。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固体废弃物的形成及危害。
3.理解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处理、利用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会独立收集信息,观测、调查一个区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并用所学地理技能对其进行分析。
2.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能够与同学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3.用论文、图表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社区或学校的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的调查研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周围环境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状况,养成环境危机意识,形成正确的国情观。
3.了解工业发展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的关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和环境意义。增加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科学发展观思想、人地协调和谐发展的思想,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五、教学难点
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的具体措施,如何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方法:
1.案例研究法
2.讨论分析法
3.自主导学法
八、教学媒体:
图片、资料、视频录象、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九、教学过程:
十、板书设计
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一、固体废弃物污染概述
1.固体废弃物的定义
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1.分类收集,密封运输
2. 破碎、压缩、焚烧
3. 卫生填埋
4. 资源化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老师实例讲解、任务分配,学生讨论,教师个别指导,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其中集体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去快乐学习,这样既关注了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特长、体现个性特点。
(一)成功之处
首先我觉得这节课我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质疑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历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从而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如教材第71页的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视频,对“洋垃圾”的认识更深刻。在“当堂练”这一环节中,既能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还能发散思维,对本节课的学习理解更加透彻。
(二)需改进之处
根据经验,本节课内容较简单。但是,要将垃圾处理和利用的具体措施区分清楚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必需要有后续练习,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应该安排学生多做练习。
本节课阅读内容较多,应该多多变换阅读材料的分析形式,还应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基础差一些的可以把一些问题作为课后思考题,利用课外时间解决。
面对学生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我们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要敢于应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要善于运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精妙点拨,让教学充满灵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