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方法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安塞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大型油气田之一。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部分油井产量逐渐降低,甚至出现了低效井,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
为了提高油田的产量和效率,安塞油田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1. 产量逐渐下降:随着油田的开发和采收程度加深,部分油井的产量逐渐下降,无法满足油田的生产需求。
2. 低效井较多:油田中存在大量低效井,井口产能不足,采收效率低下,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 技术设备陈旧:部分油井的技术设备较为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油田生产的需求,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
4. 生产安全隐患:一些老旧井眼管理不善,存在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塞油田的正常生产经营,急需研究并实践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率的综合治理技术。
二、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为了解决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技术设备更新:对于陈旧的技术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升级,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油田生产设备,提高了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3. 人工干预:采用了一系列的人工干预措施,包括提高注水量,采用人工增压技术,打通油井通道等,提高了油井的产量和采收效率。
4. 环境保护:在进行油田生产的重点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技术,减少了油田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践效果分析1. 产量提高:通过技术设备更新和人工干预等措施,部分油井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为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新的活力。
2. 采收效率提升:治理低效井和加强井眼管理等措施,提高了油井的采收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安塞油田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低产低效井治理配套技术
一、低产能油井生产现状1.低产能油井举升工艺不合理。
产量低:统计全区域油井产液量构成情况,产液量小于5吨的井占开井数23.9%,产油量小于1吨的井占开井数近27.2%。
目前的低产能油井举升工艺极不适应目前开采特点。
能耗高:采用目前的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组成的三抽设备进行开采,由于抽油机带动抽油杆做的无用太多,动液面越深,泵也越深,导致抽油杆越重,能耗越高,必然存在泵效低,能耗大的缺点。
维护费用高:维护井占60.8%,这完全是有目前的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组成的三抽设备的开采方式决定的。
2.现有的有杆泵举升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A、动液面越深举升效率就越低,管杆的无功耗能就越大。
另一方面,随深度的增加,由于油管与抽油杆的弹性伸缩,造成的泵的冲程损失增大,泵效较低。
B、加深泵挂,造成液面随之下降。
炮眼流出的液量满足不了泵抽的需要,尽管泵径、冲程、冲次很低,因为匹配不合理,出现追液面现象。
C、对抽油机的要求增大,一般12型以上,机型大,能耗增加。
D、杆断脱频率增加。
E、液面下降导致部分井脱气,降低泵效。
二、低产能油井举升工艺改进策略1.优化井筒举升管柱结构。
在管柱配套上,应采用适合低产油井开采的定流压脉动采油工艺技术。
(1)基本原理:①实现了定流压采油,因为有封隔器的存在,也就是说生产流压不受排量的影响(不考虑摩阻),始终等于泵固定凡尔到油层中部的液柱压力,从而实现了排量小范围波动内的最小流压生产,消除了沉没度及假液面现象对油层的影响,改变了传统上的产量与流压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的思路。
目的在进一步解放了油层。
②优化了油层到泵吸入口的能量,即从油层到泵口的自喷管柱由目前的124mm(套管)降低到62mm(油管),减少了井筒能量损失,提高了入泵液速度。
③实现了井筒闭式抽油,使抽吸作用体现出来,体现在炮眼到井筒的流动状态上,由原来的连续流动转化为随泵抽的脉动流动。
(2)管柱特点:A、带封隔器生产,封隔器一般卡在油层顶界以上200m以内。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安塞油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是中国最大的陆相油田之一,油田总面积达到了1439平方公里,储量达到了10亿吨。
近年来,随着油田的开发程度不断加深,油井产量逐渐呈现出低产低效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安塞油田进行了低产低效油井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就该项技术研究与实践进行综述。
一、问题分析安塞油田的低产低效油井主要表现在产量下降、效率低下等方面。
据统计,油井的平均产量已经降至每口每天不足10吨,远低于油田的潜在产能。
这导致了油田的整体产能下降,给油田开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低产低效油井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地层物性复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使得原油开采难度大;二是油田开采历史悠久,部分油井已进入后期,产液压力下降,使得产能衰退;三是部分油井设备老化,运行不畅,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
解决低产低效油井问题,迫在眉睫。
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为了解决安塞油田低产低效油井的问题,油田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技术研究,最终确定了一套综合治理技术方案。
该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探技术的改进。
通过对地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的详细分析,确定了针对性的油井改造方案,确保每口油井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潜在产能。
2. 注水技术的改进。
针对产液压力下降的问题,采用了新型的注水技术,提高了地层的渗透率,增加了原油开采的效率。
3. 油井设备的更新。
对部分老化设备进行了更新,同时对油井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精细化管理,确保油井的正常生产。
4. 油田管理体制的优化。
通过完善油田的管理体制,提高了油田的整体效率,加强了对油井的监控和管理。
以上技术研究方案的实施,为安塞油田低产低效油井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实践效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实践,安塞油田低产低效油井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油井产量显著提升。
通过技术改造,部分低产低效油井的产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平均每口油井的日产量都在20吨以上,整体产能得到了有效恢复。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方法
工程技术197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方法【摘要】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续,逐年出现了一些低产低效井。
为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层潜力,我们首先根据这部分井的采出程度、目前生产状况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压裂、堵水、注采系统调整等综合治理方案。
对于减缓油田产量递减,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产低效;综合治理;方法升平油田是外围低渗透油田,由于油田本身渗透率低的特点及构造发育的复杂性,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低产低效井。
这些低效井的存在将直接影响今后油田开发的整体效益。
在目前的开采技术条件下,这部分井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层潜力,在综合治理过程中能否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我们下面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1、低产低效井分类累积产油量的多少、采出程度的高低可以衡量出油井的总体经济效益,是我们挖潜剩余油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将低产低效井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Ⅰ类:采出程度高型,指采出地质储量在30.0%以上的井。
Ⅱ类:高产液、高含水型,指产液量在3.0t/d以上,含水大于80.0%以上的井。
Ⅲ类:低产液、高含水型,指产液量小于3.0t/d,产油量小于1.0t/d的井。
Ⅳ类:低产液、低含水型,指产液量、含水均较低,产油量小于1.0t/d的井。
2、低产低效井的成因通过系统分析低产低效井的地层条件及连通状况等因素影响,我们认为低产低效井成因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剩余可采储量少;二是层间非均质性影响;三是平面非均质性影响;四是地层供液能力差。
2.1剩余可采储量少在现有井网和开采技术条件下,由于注水波及体积的局限性,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水驱控制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自身挖潜余地已经很少。
如升52-40井,共射开葡萄花油层的PI5-PI9层7个小层,砂岩厚度7.6m,有效厚度5.0m,连通2口注水井,水驱控制程度达100.0%。
经过15年的注水开发,采出程度32.6%。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最新资料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前言随着油田不断开发,对油藏特征深入了解,注水系统配套不完善等,原油开采日趋困难,如何提高单井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现在目前的主要的问题。
而如何提高低产低效井的开发效益是目前油田开发的最迫切、最实际的技术难题。
1.低产低效井定义1.1 低产低效井定义低产低效井,指产量较低、没有经济效益或效益低下的井。
1.2 低产低效井特点低产低效井主要集中分布在开发时间长、开发处于中后期、注采井网不完善的区块。
这些区块的共同特点是地层供液能力严重不足,产量低,泵效低,抽油设备系统效率低,能耗损耗大。
1.3 低产低效井成因分析1)当开发单元进入中后期,随着油井含水率的不断升高,产油量急剧下降,进而形成特高含水低效井。
2)能量补充不及时。
因注水井自身原因、井网不完善等,或靠天然能量开采,地层能量不足,使油井处于低效状态。
3)近井地带污染严重或堵塞,造成油井生产水平降低。
4)因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导致注入水沿着大孔隙突进,含水大幅度上升造成低产。
2. 低产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对策2.1加强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加强注采关系的调整,使注采关系和水驱状况保持最佳的状态。
主要包括:1)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的控制和动用程度。
最近两年没有油井转注井,但根据前几年油井转注效果分析,转注后,地层能量得到有效补充,见效较明显。
2)调整注采关系,维持注采平衡。
根据油藏开发技术并结合油井的生产动态,进行精细化注水,使注采关系趋于合理。
3)改善吸水剖面,对剖面上吸水不正常的层位,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其吸水状况。
2.2措施改造,提高单井产量2.2.1 解堵,改善地层有效渗透率通过解堵措施,解除近井地带污染,恢复和改善近井地带物性,使油井增产,水井增注。
主要措施井表现为低液量、高含水,地层能量保持较好的油井,分析原因认为堵塞了油层的有效渗流孔道,实施解堵后,效果明显。
2.2.2封层补孔,提高油井采出程度通过对该断块的再认识,封掉无效益层,挖掘油井剩余层潜力,改善油井的生产现状。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方法
低产油井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低产油井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摘要: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续,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低产低效井越来越多。
本文针对油田生产现状,从分析低效井的成因入手,结合现有治理措施,对现有低产井的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大部分低效井需要采取压裂、转注、调参等多种手段和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今后油田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产井成因综合治理0 前言随着油田深入开发,常规油气藏大多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很多油井呈现“高液量、低油量”的现状,同时为了完成增产稳产的目标,更多的非常规油藏投入开采,部分油井产量递减明显,导致大量油井处于低效或无效益生产,对这部分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措施,才能使油田保持有效益生产。
因此如何使低效井均衡开采,对低产低效井进行灵活管理,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发效益,成为采油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低效井的判别主要采用经济极限含水来计算,经济极限含水是指油井开发到一定的阶段,其含水上升到某一数值或产油量下降到某一数值时,投入与产出达到平衡,含水如再升高、产油量如再下降,油田开发就没有利润了,油井此时的含水称为经济极限含水。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老井低效井,目前我厂所使用的低产低效井的定义范围是:日产油量小于1.0t的井。
1 低产井的成因通过对低效井的生产曲线、示功图、液面数据、地质参数等多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这些井低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采出程度高、储层物性差、供排关系不协调以及机械原因。
1.1采出程度高随着开发时间的延续,油田经过长时间的水驱开采,采出程度已经较高,在现有的井网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无法对剩余油进行有效驱替。
这部分低效井的液量并不低,但是由于含水较高,导致日油量较低。
桩1馆陶于1983年9月投入开发,先后经历了大井距稀井网、分层系加密调整、放大压差提液和水平井调整四个开发阶段。
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单井日产油能力低,开发效果较差。
1.2 储层物性差为了完成油田稳产增产的目标,大量低渗透油田投入开发,这些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层内、层间、平面矛盾突出。
低效抽油机井治理措施
低效抽油机井治理措施
1.调整抽油机井的抽工况参数:根据井底信息和油层特征调整抽油机
井的冲程、冲数以及冲次,提高井口流量。
2.安装高效抽油机:选用具有高运行效率和长使用寿命的抽油机设备,提高井筒产液能力,降低抽水功耗。
3.优化井筒结构:井筒直径和井段设计合理,提高井筒直通度,减小
井筒摩擦阻力,提高液柱效率。
4.清除井段沉积物:针对存在沉积物堵塞的井段,采取高压冲洗、液
力冲蚀、酸化、热解等方法进行清除,保持井段良好通畅。
5.疏通泵眼:利用水射泵、高压清洗泵等设备对井眼进行冲洗,清除
眼位堵塞物,改善注入液体的通道。
6.采用人工激洗技术:通过组织人工激洗作业,清除沉积物、砂粒等
物质,提高井筒通透性。
7.浅层压裂处理:对于低产井,通过采用浅层压裂技术,提高油层渗
透率,增加产液能力。
8.提高注水量:对于低效抽油机井,可以适当增加注水量,形成压裂
力促进油层中的流体移动,改善采油效果。
9.优化采出液管线:对抽采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合理设置管线支路、
阀门及沉积物清除装置,减小流阻,提高液体流动速度。
10.定期维护保养:加强低效抽油机井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更
换损坏的部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1.单井聚油技术:采用单井聚油技术,将多口低效抽油机井通过管线联网,减少冲程次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液体抽采量。
12.优化注采措施:根据油藏特征和产能分析结果,合理调整注采措施,提高采收率。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安塞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开采区之一,然而随着油田开采的持续进行,一些老井已经出现了低产低效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油田的产能和经济效益。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的存在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给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了提高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和效率,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和实践。
通过对低产井的深入分析和技术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整体产能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开展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对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油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期望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和效率,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油田产能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寻找改进的关键技术。
2.介绍适用于安塞油田的综合治理技术,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3. 探讨不同的技术研究方法,为实际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4. 评估综合治理技术在实践中的效果与成效,为进一步改进与推广提供经验总结。
5. 给出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安塞油田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其产能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2. 正文2.1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现状分析安塞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田之一,但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出现了低产低效井现象。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普遍存在生产压力下降快、产量低、采收率不高等问题。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复杂、油层厚度薄、油气储量有限等。
地质构造复杂是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的重要原因之一。
油田地质构造错综复杂,储层赋存状态不均匀,导致油井产能波动大,难以有效开发。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类与综合治理对策
一、油藏概况低渗储层具有低渗、油层物性差和动用程度低的特征, 呈现出低产低效井比例大的开发状况。
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析是基础, 改进措施增油工艺是关键。
针对薄差储层难动用特点, 通过实施油水井对应压裂, 可以有效改善油水井连通状况, 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薄、差储层压裂在工艺优化时, 细分单卡压裂层段, 增大加砂量并合理确定最佳穿透比, 可以进一步提高措施效果。
研究地区构造复杂,内部4-5级断层较多,属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共有馆二、馆三、东营、沙一、沙二、沙三、沙四七套含油层系,采出程度26.3%,采收率31.1%。
二、低产低效井的形成原因分析对区域内所有低产低效井(日油≤1t/d)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排查,对每一口井所属断块的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地层能量、停产原因等四个方面综合对比分析,调查发现,28%的低产低效井是剩余可采储量少造成的,其余72%是受能量不足、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套破转大修等原因造成的,该部分为低产低效井治理的潜力区。
三、治理的主要手段1.强化水井治理工作,想方设法提升地层能量部分油井受水井注水质量影响导致低产低效,其中存在三个主要原因:①由于开发时间较长等原因,水井套管损坏和转大修数量逐年增多,造成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②受储层物性差、水质不合格、注水压力低等原因影响,水井欠注严重;③由于层间非均质性严重,水井各层吸水状况差异大,多层合注时,容易导致注入水沿相对高渗层突进,对应的生产高渗层油井含水上升快,而低渗透层不吸水,能量低,对应的生产低渗层油井能量差、液量低。
针对以上原因主要实施了以下工作量。
①及时恢复井网,提升断块整体能量。
及时对套损、转大修水井进行治理,提升断块整体能量,改善开发效果。
A1井套破大修后对应油井能量下降,大修恢复注水后,对应油井A在1个月后注水见效,见效前日液10.7t/d,日油0.5t/d,含水95.2%,见效后日液13.5t/d,日油1.0t/d,含水91.2%。
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低产低效井是指产能较低、生产效率较低的油气井,在石油开采中占有一定比例。
这些井通常由于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或管理问题而导致产油能力低下,直接影响了油气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针对低产低效井的配套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已成为石油开采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提高低产低效井的产量和效率,降低开采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井筒管理、油藏改造、提高采收率和井下人工举升等方面。
在井筒管理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良井筒内部结构、优化井筒条件等手段,来提高油气的采收效率。
油藏改造是针对低产低效井中的原油油藏进行改造,利用注水、压裂等手段,改善油气的渗透性和流动性,提高产能。
提高采收率则是通过先进的采收技术,如激光聚焦技术、超声波聚焦技术等,来提高井下原油的采收率。
井下人工举升技术则是通过在井下进行设备改造、提高抽油杆泵的效率等手段,提高井下原油的举升效率。
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低产低效井的配套治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针对井筒管理方面,利用先进的井下监测技术和井筒内部清洗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井下情况,以及更加有效地清洗井筒,提高井下原油的采收率。
在油藏改造方面,新型的注水和压裂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对油藏进行改造,提高油气的产能,而新型的水驱、气驱技术则可以更好地利用地下水和天然气来推动油气的上采。
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利用激光聚焦技术和超声波聚焦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聚焦到油藏中的油气,并促使其上采。
在井下人工举升方面,利用新型的抽油泵杆材料和新型的井下提升设备,可以更加快速地将原油举升到地面。
在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的应用方面,国内外石油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将这些技术用于实际生产中。
中国石油在低产低效井治理中,重点推广应用了井下电泵技术、井下自动控制技术和智能井下监测技术等,有效提高了低产低效井的产量和效率。
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也在低产低效井治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和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产低效井是指产能低、生产效率低下的油气井,存在油气采收率低、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随着油气资源逐渐枯竭和油价波动,低产低效井的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油田开发已进入中后期,高产井稀缺,而低产井占比较大,亟需研究配套治理技术,提高油气井的产能和效率。
低产低效井治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针对低产低效井的地质特征和工程特点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油气开采率,增加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油气生产的经济效益。
通过技术研究,可以提高油气井的生产效率,延长油气田的生产周期,为油田的稳产稳定贡献力量。
深入研究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开发出适用于不同类型井的技术方案,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改善油气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油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通过系统分析低产低效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配套治理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提高井下油气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低产低效井的发展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有效的配套治理技术提供依据。
2. 探讨和总结不同类型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案例,归纳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为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推广提供参考。
3. 通过对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探索新的技术创新和优势,提高油气井的产量和开采效率,促进油田的持续发展。
4. 展望未来,提出对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低产低效井一直是油气田开发中的一个难题,通过对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油气田的产能和效率,延长油气田的生产周期,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油气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低产低效井往往会造成油气资源的浪费,而通过采用有效的配套治理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油气资源,提高开采率,降低资源浪费,对保护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油田低产低效井是指产油能力较低、生产效率较低的井。
如何提高这些井的产能是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
1. 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高压液体或气体来裂解油层岩石的方法,以增加油田井的产能。
对于低产低效井,通过压裂可以增加井口到油层之间的通道,提高油流到井口的能力,从而提高井的产能。
根据油层岩石的性质和井筒的布置,可以选择不同的压裂方法,如水力压裂、酸压裂等。
2. 改善井口条件井口是油田井与地面之间的接口,对油井的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改善井口条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
修复或更换老化或损坏的管道设备,确保井口的通畅;改进井口灌注系统,提高井口液体的流动能力;增加井口的集流能力,提高产油速度等。
3. 注水技术对于水驱式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足够的注入水压力,导致油层压力不足。
注水技术可以通过将高压水注入到油层中,增加油层的有效应力,从而提高井的产能。
这包括地面注水和井下注水,根据油层和井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注水技术。
4. 疏导堵塞物在油井生产过程中,井内经常会出现各种堵塞物,如沉积物、砂砾、蜡等,这些堵塞物会降低井的产能。
通过疏通和清除这些堵塞物,可以恢复井的产能。
常用的疏导堵塞物技术包括冲洗、酸化和注水等。
5. 技术监测与优化油田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监测和优化。
对于低产低效井,通过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井底流量计、地震监测等,可以实时监测井的产能和油层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结合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井筒和油层进行优化设计和调整,以提高井的产能。
6. 投资于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油田开采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投资于新技术是提高低产低效井产能的重要手段。
应用电磁技术、微观尺度模拟等新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油田储层特性,从而更精确地指导油井开发和管理,提高井的产能。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油田低产低效井是指产能较低、生产效率较低的井。
针对油田低产低效井,提高其产能和生产效率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技术措施的探讨:1. 井筒增径:通过对井筒进行加大直径的改造,提高井筒的通道能力,增加井底地层油液流动的通道。
增大井筒直径可以减小井底流体的速度,降低摩阻,并降低井底流体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井的产能。
2. 井壁光滑技术:通过对井壁进行加工处理,使井壁表面更加光滑。
光滑的井壁能减小井壁与井眼钻井液之间的摩擦,减小井壁面对油液流动的阻力,从而提高井的产能。
3. 井眼阻力降低技术:通过井眼内光滑管、光滑套管或降阻液的运用等方式,降低井眼内的阻力。
降低井眼内的阻力能提高油液在井筒中的流动速度,增加产能。
4. 高效油藏压裂技术:通过压裂技术对油藏进行改造,提高储层的渗透性。
压裂技术可以打破储层间的堵塞,增加油液的流动通道,提高井的产能。
5. 综合增产技术:通过采用综合增产技术,如水平井技术、多点压裂技术、增油剂技术等,进行综合增产。
综合增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井的产能和生产效率。
6. 提高注水效果:对于注水井,合理选择注水井位置和注水井数量,按照注采匹配原则进行合理的注水量控制和调整。
加强注水管路、井筒和油藏的整治和管理,提高注水效果。
7. 强化采油液体和控制参数的研发和运用:通过开发适应油藏特征的采油液体和控制参数,有效调控井底油液的性质和流动状态。
合理的采油液体和控制参数能够提高井的产能和生产效率。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措施,从井筒改造、井壁处理、井眼降阻、油藏改造等多个方面入手,注重技术创新和综合运用,以达到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目标。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油田的低产低效井是油田开发中的一大问题,不仅会导致油田整体开采效率低下,还会导致油田资源浪费,从而增加了开采成本。
为了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的实施来解决。
一、地质条件分析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主要原因通常是与地质条件有关。
通过地质分析,可以了解到油田地质产状况、岩性、构造、油层性质、孔隙度、渗透率、油水层厚度等因素。
根据这些数据,有针对性地制定技术治理措施,改变井筒的通道结构,增加油水流动通道的强度,以便更好的利用地质条件,提高井的生产能力。
二、井口取水技术油井开采过程中,井筒外油气压力会逐渐下降,地下水压则会逐渐上升,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渗入井筒中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井口取水技术是提高低产低效井产能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井口取水的目的是通过取井口水来抬升井筒压力,降低地下水压和油气运移的阻力,从而增加油气的开采量。
三、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油井生产能力的手段。
在低产低效井中,由于地质条件原因,油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使得原油难以从岩石中流出,从而使得采取传统方式开采时产量不高。
通过压裂技术,将高压液体注入到地下岩层中,使岩层出现微裂缝,从而改善渗透性和提高油井生产能力。
四、水驱增油技术水驱增油技术是常用的一种油田开发技术,主要是通过引入水驱油来增强油的流动性,从而实现提高低产低效井的产能。
在此技术中,饱和性水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产能的手段,它可以有效降低油井的阻力和黏度,从而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
五、科学管理正确的管理是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重要措施。
管理人员需要密切跟踪井的情况,以了解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此外,通过合理的管理,可以组织开展作业和维护工作,确保井的正常运行,保证井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这样,就能够较快地实现油田的规模化开发和现代化管理。
综上所述,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问题。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提高,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当前油田开采率越来越高,然而,井眼注水量增加,含水率升高,导致许多低产低效井。
本文从油井完整性、沉积物及垃圾物质、运行参数的优化等角度,对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1. 油井完整性保持油井的完整性是提高低产低效井产能的重要手段。
首先,进行完整性检查,及时发现井筒存在的问题。
井眼壁破损、沉积物过多等都会影响到井筒的稳定性及运行效率。
因此,必须通过机械清洗等手段清除井筒内的沉积物及垃圾物质。
其次,进行防漏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防止漏油。
在井筒内,使用溶剂及清洁液进行清洗,保证油水井的产能。
当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介质,避免对井壁造成损伤。
2. 沉积物及垃圾物质沉积物及垃圾物质的产生是导致低产低效井的重要因素。
这些物质的积聚会导致油井的容积降低,懒油、封口等问题。
因此,要定期清除这些物质,保持井筒的通畅。
清除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电化学法等。
不同清除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沉积物及垃圾物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清除过程中,应该使用适当的工具及设备,保证清除的效率与效果。
3. 运行参数的优化在油井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控制或自动控制的方式,对运行参数进行调整。
通过对运行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低产低效井的产能。
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参数,如进水压力、注水量、采油温度等。
另外,还可以采用岩石水溶、表面化学调控等方法,改善油井的采收率。
此外,还可以结合耗能分析、流动性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动态优化管理。
综上所述,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需要多措并举。
应该注重保持油井完整性,清除沉积物及垃圾物质,优化运行参数等。
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才能提高油井的效率与产能,为石油勘探开发行业做出贡献。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油田低产低效井是指在开采过程中,产量和效率都相对低下的油井。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来提高井的产能。
第一,通过射孔改造来提高井的产能。
射孔改造可以改善油井的产能和效率。
可以利用先进的射孔设备和技术,选择合适的射孔位置和密度。
可以采用酸化射孔技术,通过酸液的注入来清除射孔孔眼周围的堵塞物,提高射孔效果,增加油井的产能。
第二,通过提高注水效果来增加油井的产能。
低产低效井大多伴随着含水层附近的胶结物的沉积,导致水与油井的接触面积减小,注水效果较差。
此时可以采用注水工艺改造,包括提高注水压力、调节注水相对应压差、优化注水井的排列布局等。
可以选择合适的注水井,注入高质量的水源,提高注水效果。
通过强化采出水管理来提高井的产能。
采出水是指随着油井开采过程中从地下储量中排出的水。
对于低产低效井来说,采出水的处理和管理尤为重要。
可以采用人工定期清理井底泥沙、改进采出水处理设备、优化水处理工艺等手段来减少采出水对油井产能的影响。
第四,通过提高油井的人工干预程度来提高产能。
低产低效井通常需要人工干预来保持稳定的产能。
可以通过定期的人工调节井口压力、调整注采比例、优化导流控制器设置等手段来提高井的产能。
定期的井口清洗和沉积物清理也是保持井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油井监测与管理技术来提高井的产能。
现代化的油井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油井的产能和工作状态,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发现井底堵塞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预测油井的产能变化,并优化施工和生产计划。
在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中,以上所述仅为一些常见措施,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提高油井的产能,还需要综合考虑油层特性、地质条件、工程条件等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改进和优化。
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低产低效井配套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引言随着石油资源开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油田出现了低产低效井,这些井在开采过程中产能低、效率低,严重浪费了珍贵的石油资源。
对于这些低产低效井的配套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低产低效井的概念和特点、配套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应用案例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低产低效井的治理技术,并为相关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一、低产低效井的概念和特点低产低效井是指在初期开采后产能下降,或者通过试采已证明井性不佳的井,这类井的特点是采收率低,水油比高,开采费用高,效益差。
低产低效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产能低:低产低效井的产油量一般在20桶/天以下,产气量在5×10^4m³/天以下。
2. 采收率低:由于油层压力下降、原油黏度增大、变质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低产低效井的采收率较低,井底流压下降迅速,导致采收率低,尤其是含水层底水深,采收率更是极低。
3. 油气比高:低效井的油气比一般在1000∶1以上,稠油油气比可至5000∶1以上。
4. 环境恶劣:低效井的地质条件复杂,产量低导致各类考核测量、科技服务工作不能得到及时开展,缺苗井无法服役,严重影响生产作业效率,使相应工作人员远离原油生产现场,降低了现场管理的水平。
以上特点使得低产低效井的开采成本高,效益低。
二、配套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针对低产低效井的治理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体临界开采技术:利用气体驱动开采技术改变低效井的物理性质,增加原油的渗流速度,提高产能。
2. 水力增产技术:利用水力压裂技术,增加低产低效井的有效储层厚度,提高产能。
3. 复杂井眼饲鞍灌水技术:通过注水技术,提高井眼渗透率,改善低效井的产能。
4. 微生物采油技术:利用微生物技术降低油层粘度,提高低产低效井的采集率。
5. 气吸附调剖技术:利用气吸附技术改变油藏微观构造,降低原油黏度,提高产能。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油田的低产低效井是指产量不高、开采效率低下的井。
为了提高这类井的产能,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优化注水井的布置:通过合理布置注水井,使其与油井之间的距离适当,以提高水的注入效果。
注水井的数量和井网密度也需要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注水效果。
2. 改善油井的采油效果:对于低产低效井,可以通过改善其采油效果来提高产能。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水平井技术进行改造,将油井的水平段延长,增加接触油层的面积,提高采油效果。
3. 优化油层改造技术:通过油层改造技术,可以改变油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提高油层的驱油能力。
可以采用酸化、压裂等技术,改善油层的渗透性,提高产能。
4. 开展考古学研究:通过对油田开发历史的考古学研究,可以了解油田的生产规律和历史油井的发展情况。
这有助于找出油田开发的瓶颈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 提高采油技术水平:加强对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新的采油方法和技术,提高采油效率和产能。
可以研究和应用提高油井抽水机效率的技术,或者探索新的油藏开采方法,如水驱、二次开采等。
6. 强化油田管理:加强油田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低产低效井的问题。
通过对井口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井身沉积、堵塞等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加强对油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井的产能。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优化注水井布置、改善油井采油效果、优化油层改造技术、开展考古学研究、提高采油技术水平和强化油田管理。
通过这些技术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低产低效井的产能,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油田低产低效井是指产出低、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下的油井。
为了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增施压裂处理:通过高压液体将人工或天然的裂缝注入储层,改善原有储层的通透性,增加油井的产出。
这一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低产低效井的产能,提高储层的采收率。
2. 水驱替代采油:对于低产低效井,将水注入井口,通过水的压力将地下的油推出来,这样可以提高原油的采集率。
通过改变地下储层内的压力分布,使原有地下油井产能得到提升。
3. 增加井眼密度:通过增加油井的开采密度,将井眼尽可能地靠近,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储层的有效面积。
增加井眼密度可以有效地改善低产低效井的产能,提高油田的整体产量。
4. 应用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是指在地面上钻出一段垂直井眼后,再改变钻孔的方向,将井眼延伸至地下,这样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井的产能。
水平井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低产低效井的产能,提高油井的整体效率。
5. 引入增油剂:增油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地下储层性质的化学品或物质,引入增油剂可以改变储层的渗透性和参数,从而提高油井的产出。
增油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低产低效井的产能,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7. 注水质量的优化:通过优化注入水的质量,控制水的含盐量、酸碱度和温度等参数,可以减少地下储层的堵塞现象,保持井底压力稳定,提高油井的产出。
优化注水质量可以有效地改善低产低效井的产能,提高油田的整体效率。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包括增施压裂处理、水驱替代采油、增加井眼密度、应用水平井技术、引入增油剂、优化注采井管理和优化注水质量等。
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低产低效井的产能,提高油田的整体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技术
197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方法
【摘要】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续,逐年出现了一些低产低效
井。
为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层潜力,我们首先根据这部分井的采出程度、
目前生产状况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地
压裂、堵水、注采系统调整等综合治理方案。
对于减缓油田产量递减,改善
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产低效;综合治理;方法
升平油田是外围低渗透油田,由于油田本身渗透率低的特点及构造
发育的复杂性,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低产低效井。
这些低效
井的存在将直接影响今后油田开发的整体效益。
在目前的开采技术条
件下,这部分井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层潜力,在综合治理过程中能否
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我们下面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1、低产低效井分类
累积产油量的多少、采出程度的高低可以衡量出油井的总体经济
效益,是我们挖潜剩余油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将低产低效井分为以下
四种类型
Ⅰ类:采出程度高型,指采出地质储量在30.0%以上的井。
Ⅱ类:高
产液、高含水型,指产液量在3.0t/d以上,含水大于80.0%以上的井。
Ⅲ
类:低产液、高含水型,指产液量小于3.0t/d,产油量小于1.0t/d的井。
Ⅳ类:低产液、低含水型,指产液量、含水均较低,产油量小于1.0t/d的
井。
2、低产低效井的成因
通过系统分析低产低效井的地层条件及连通状况等因素影响,我
们认为低产低效井成因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剩余可采储量少;二是层
间非均质性影响;三是平面非均质性影响;四是地层供液能力差。
2.1剩余可采储量少
在现有井网和开采技术条件下,由于注水波及体积的局限性,随着
开发时间的延长,水驱控制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
平,自身挖潜余地已经很少。
如升52-40井,共射开葡萄花油层的PI5-
PI9层7个小层,砂岩厚度7.6m,有效厚度5.0m,连通2口注水井,水驱控
制程度达100.0%。
经过15年的注水开发,采出程度32.6%。
从产液剖面
看各层含水均已达到80.0%以上。
但从区块开发角度来讲,油井间存在
压力平衡作用,存在死油区。
以反九点法为例:假设地层各向均质,受
水驱动力及渗流阻力等作用,在油井间存在压力平衡区域,也是剩余油
饱和度较高的区域,这时如果中心井水淹,可考虑将油井改为水井的办
法,增加注水井点,增加水驱方向,从而提高水驱控制程度,达到提高油
田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2.2层间非均质性影响
物性好的油层水淹,造成层间动用差异,动用差的油层含油饱和
度高。
这部分井我们通过调整注水井配注方案、细分、调剖和采油井堵
水、压裂等增产增注措施来加强差油层的动用。
2.3平面非均质性影响
由于油层在平面上的非均质性或注采关系不完善造成平面矛盾
较大,而注入水沿着阻力小的高渗透带突进,导致有的井点含水很高,
而有的井点含水较低。
如升38-24井组中的PI6-8层在升40-24方向上
物性条件较好,而在升40-22、40-26、38-26方向上物性较差,渗透率
级差2.31,导致升40-24井PI6-8层水淹,产液量占全井的70.0%,含水
100.0%。
对这部分井,如何改变液流方向是关键。
一是考虑水淹井堵水
或关井,迫使注入水向受效差方向推进;二是对受效差方向上的油井压
裂引效。
或者两者并用,即在水淹方向上进行堵水或关井的同时,在受
效差方向上进行压裂;三是对严重水淹部位的油井进行转注。
2.4地层供液能力差
这部分井的根本治理措施是加强区块注水,提高地层压力。
一是
对注采关系不完善的区块进行注采系统调整;二是对地层条件差的注
水井进行压裂等措施改造,以改善吸水状况,或进行增压注水;三是对
长期关井的问题井及采取整改措施,及时开井,最大限度的挖潜剩余潜
力。
3、低效井综合治理效果分析
3.1高含水井压裂
对于个别层或层内高渗透部位水淹严重的影响,导致部分井高含
水,而其它层或层内的低渗透部位含油饱和度高。
为充分发挥这部分井
层的潜力,我们开展了高含水井层的压裂试验,即在压裂选层时避开高
含水层。
该试验关键在于找准出水层位。
在找准出水层位后,通过水井水量
调整或细分来加强差油层的注水,做好压前培养工作,在时机成熟后实
施压裂。
采取高含水压裂3口井,压后日增油1.8t,含水下降29个百分点,
已累积增油4316t。
可见不失时机的进行压裂,改善油层动用状况,增加
出油厚度,使各个油层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焕发油层活力。
3.2薄差层压裂
这项试验主要针对那些由于层间矛盾较大主力油层已经水淹严
重,而非主力油层为得到动用,而存在剩余油的产量很低甚至不出油的
井。
针对这类井实施多裂缝压裂及单卡单压,并适当增大加砂量来延长
裂缝长度。
采取薄差层压裂3口井,这3口井主要位于砂体变差部位,采
出程度较低,含水较低,我们对其采取压裂措施,压裂前对压裂目的层
连通的水井相应层段上调配注,做好压前培养。
由于夹层小,防止压窜
隔层,在施工时控制排量为2.0m3/min,压后日增油1.2t,已累积增油
2310t。
可见,压裂对于这类地产低效井仍是一项较好的提液手段。
3.3注采系统调整
由于部分井开采时间较长,采出程度高,措施余地已很小,但由于
地层非均质性影响,这类井周围不同程度的存在剩余油区,或者由于注
采关系不完善而导致区块供液能力差。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我
们优选了升60-18断块进行了注采系统调整。
3.4油井堵水
为了解决层间及平面矛盾对区块开发效果的影响,我们对10口高含
水井采取堵水措施,以改变液流方向、加强受效差方向上的储量动用。
堵水后平均单井日增油1.5t;含水下降了21个百分点,控制了高含水的主
产液层,充分发挥接替层的潜力,见到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3.5油井压堵
这项工作是对高含水井压裂与堵水技术的结合,从而改变低产低
效井的现状,增加储量动用程度。
低产低效井压堵实验1口,压开砂岩厚
度1.4m,有效厚度1.0m,堵掉砂岩厚度3.3m,有效厚度3.3m。
措施后日
产油由0.0t上升到0.5t,含水由100.0%下降到94.0%,已累积增油339t。
3.6油井补孔
由于长时间的开采,已射开油层见水甚至高含水,为了接替油井产
能,提高最终采收率,射开其它层系或分析认为含水相对较低的层,以改
变液流方向,减少层间矛盾,提高最终采收率和采油速度。
采取补孔措
施3口井,已累积增油2236t,平均单井增油745t。
4、结论及认识
4.1低产低效井的成因主要有四种:一是剩余可采储量少;二是层
间非均质性影响;三是平面非均质性影响;四是地层供液能力差。
4.2开
展高含水井压裂及薄差层压裂,为措施井选井选层拓宽了思路。
4.3针对
不同类型的低产低效井实施不同的综合治理措施,可以使其脱离低产
低效井范围,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梁丽
大庆油田第八采油厂
参考文献
[1]郭万奎,隋新光等.《发展水驱综合调整技术提高油田开发整体
效益》.2000年.
[2]王德.油田开发中几个问题的探讨.1999年.
作者简介
梁丽,女,1975年4月出生,第八采油厂第二油矿206队,资料
员,采油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