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创新人才培育经验及启示(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创新人才培育经验及启示

进入21世纪,经济世界化浪潮风起云涌。世界上很多国家纷纷依靠

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促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增

强综合国力,最终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2006年我

国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

年我国要实现自主创新水平显著增强,科技促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

国家安全的水平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

家行列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能否实现,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未来

兴衰。不过,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严重短缺,甚至已成为制约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瓶颈。所以,突破当前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困境,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培养体系,已迫在眉睫。根据追溯研究,科

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大致可分为基本素质养成、专业水平形成、创新水

平激发、领军人才完型四个阶段。[1]美国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各

阶段的规律,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让其通过自身奋斗跻身

名校,获得广泛涉猎、学有专攻的知识结构;师从名师,学习名师科学

态度、治学方法以及献身科研的决心;在学校的社会化过程中积累大量

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获得名师推荐参加重要学术会议,参与重大

科技项目攻关等重要科研实践;甚至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到有影响力

的机构从事科技研究,形成正反馈效应,屹立于科学金字塔的顶端。[2]由美国实践经验可知,领军人才的出现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

群体性、连带性的基本特征。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探寻美国科技创

新人才的培养及成长规律,对我国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满足科技领军人才在不同时期的成长需要,迈上创新型国家轨道,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美国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与实践经验

1.1素质养成阶段:展开通识教育,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基本素质养

成阶段培养的是准人才,是领军人才成长的基础。作为一位学习者,

这个阶段是人生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龄,是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领军人才素质养成阶段展开通识教育,重点拓展学

生知识视野,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学术功底,形成宽厚、扎实的专业

基础,优化知识结构体系,发展全面的人格素质。其目标是培养完整

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3]

美国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7所大学都设立了相互独立但又在本

质上存有一致性的通识教育课程(见表1),通识教育课程的具体类别或课程数虽各有不同,但所涉及的领域均为人文和艺术科学、社会科学

及自然科学三个领域,包括语言交流、思维水平的培养。[1]这与我

国古代“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通识教育理念如出一辙。美国

研究型大学把本科生科研训练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建立了

校级领导机构,以扩充本科生科研机会和增强管理;把本科生科研纳入

课程计划,并鼓励学生参加研究项目,以确保本科生科研形成制度化。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生能够通过“指导下的小组研究”、“指导下的独立研究”、“实地研究”、“四年级论文”、“荣誉毕

业生四年级论文”等研究型课程,获得20个以上的学分,占总学分达20%以上。美国研究型大学还给予指导教师经费和工作评定上的支持。

例如,麻省理工学院为实现100%的本科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参加研究

的目标,在教师聘任和升过程中,把参增大学生研究机会计划和新生

研究指导等项目看做教学任务的一部分,要求各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这些活动。[4]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活动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

了提前与科研人员及专家接触的机会。他们不但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培育做学问的态度和科学精神;而且进一步激发

了钻研兴趣,为专业水平形成阶段的深入学习展开研究,奠定了坚实

基础。

1.2专业水平形成阶段:设立导师制,重点展开探究性学习专业水平

形成阶段培养的是潜人才。作为一位传承者,这是创造力集成的年龄,是专业定型和专业水平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专业水平形成阶段,美国

研究型大学设立导师制,发挥导师的“传、帮、带”接力棒式的指导

作用,重点培养学生对学科国际前沿的跟踪水平和独立科研水平,传

承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厚的文化熏陶,形成合

理的人才梯队,促动某一学科或若干学科领域长期深入发展。如,哈

佛大学实行导师制。导师不是一种职务或职称,而是一种工作;担任导

师工作的不但有年轻教师,而且也有资深教授;导师通过课堂授课、野

外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论文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给学生予准确导向。[4]这样,一方面既能够为学生指明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另一

方面还能引导学生注重在前沿学科中能够做出重大成果的“关节点”,推荐他们到有声望的科研机构学习或承担重要科研任务,给他们创造

开拓眼界、经受锻炼、施展才干、脱颖而出的机会与条件。创新人才

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所以,美国研究

型大学在专业水平形成阶段大力推广探究性学习,锻炼发现问题的敏

锐性,培养调查研究、分析探讨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使其掌握科学的

研究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自20世

纪8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探究性学习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苏格拉底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传统的模式之外,还有基于

问题的学习,基于课题的学习,一年级习明纳尔、高峰体验。实际上,这些模式之间在教学使用中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研究型大学往往

把这些模式综合使用起来,引发学生钻研的兴趣,为其深入学科领域

研究激发新思维、开辟新思路。

1.3创新水平激发阶段:强化科研资助,建立科研管理长效机制创新

水平激发阶段培养的是显人才。作为一位思辨者,这是最富有创造力,也是最需要激励的阶段。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了政府、

产业界与基金会三大主题的科学资助体系,将科研项目与科技创新人

才培养结合起来,划拨专项经费资助,重点激发科技人才对原创性科

学研究的孜孜追求,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执着的成就动机。科研资

助按用途分为三类:一类是支持科研机构运行的基本费用,包括人员费、运行费、津贴等;二是具体科研项目资助,目的是获得某一研究领

域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三是科技人才培养资助,旨在培养青年科技

人才,资助研究生和博士后展开科学研究。[1]这为创新人才尽快进

入科学家视野并得到认可和指导,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美国

前国家科学基金会科尔韦尔主席说,对基础研究的科研资助,成为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