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护理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护理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0f51c4dd55270722182ef71a.png)
带状疱疹临床护理路径日期项目护理内容1、一般评估:体温、脉搏、呼吸、心理状态。
评估2、专科评:局部皮肤情况,水疱分布、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性质。
1、静脉输液、局部物理治疗。
治疗2、外用药物湿敷、外涂。
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全胸片;协助检查患者留取各项标本。
1、正确使用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如应用镇痛剂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入院药物眼花等。
当天2、按医嘱给予应用外用药物,用药后注意局部皮肤变化。
注意卧床休息,但可进行适度的活动,注意劳活动逸结合。
饮食根据辨证与病情指导饮食。
1、勤巡视,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耐心治疗疾病。
护理2、床单被褥应保持清洁,穿着干净柔软宽松的棉质衣裤。
3、指导患者勿搔抓或用力擦洗患处,健侧卧位。
4、指导患者勿滥用刺激性过强的外用药的注意事项。
5、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跌仆、烫伤等意外。
1、向家属及患者介绍病房及医院的设施使用须知及相关住院制度。
健康 2、向家属和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服药宣教须知、安全须知、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知识,连心卡作用等。
评估评估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及心理状态,余同前。
检查遵医嘱抽血,继续完成各项检查。
治疗按医嘱执行治疗。
1、病房保持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
2、协助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口腔、会护理阴、头发清洁。
第 2 天3、保持床单位整洁,指导患者避免磨擦局部皮肤。
健康讲解相关疾病知识。
宣教其余同前注意水疱的干涸、结痂情况;疼痛的程度、持评估续时间、发作次数是否减轻、减少。
第 3~健康指导患者勿自行剥痂,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10 天宣教保持良好心态,坚持治疗。
其余同前可正常活动,但注意劳逸结合。
坚持适度的体活动育锻炼。
适当参加有益活动,使患者精神愉快。
l、耐心、详细地解答患者护理知识的疑问。
出院2、指导患者正确按医嘱服药,服药完毕后门前一健康诊复查。
天宣教3、勿滥用外用药物。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宜穿宽松棉质的衣裤及日期项目护理内容出院健康前一时修剪指甲,勿搔抓皮肤。
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
![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52b6addbb68a98270fefaaa.png)
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目录1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临床路径错误!未定义书签。
6白癜风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淋病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慢性光化性皮炎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荨麻疹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寻常痤疮临床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临床路径.皮科(12个)之欧阳语创编
![临床路径.皮科(12个)之欧阳语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432d0dd876c66137ef0619b3.png)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 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总结优化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总结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16001e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d.png)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分析(2019年)一、基本情况我科2019年全年出院261人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的为86例,我科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总人次75人,其中带状疱疹进入临床路径管理45人,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率46.58%,临床路径完成率60.0%。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西药(抗病毒剂、止痛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局部药物治疗、穴位注射疗法、中药涂擦疗法、针灸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拔罐疗法、物理治疗等。
二、临床路径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按临床路径管理的45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针灸疗法30例(66.66% ),穴位注射42例(95.55% ),中药涂擦44例(97.77% ),穴位贴敷19 例(42.22%),拔罐治疗40例(88.88% ),特色疗法使用率100% ,辨证施治率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 ),中等(25%-75% ) 和差(<25%)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输液、穴位注射、中药涂擦、拔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电针;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中成药。
1、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快速减轻症状的特点,医生的依从性好,如使用我科自制消炎止痒散中药涂擦治疗疗效比较肯定,中药涂擦治疗直接针对皮损部位,操作简便,患者随时可以自行治疗,临床可操作性强,应用广泛。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穴位注射兼具药物的作用和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痛苦小,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治疗方法简单易行,被患者所认可,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因此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2、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治疗方法只有临床经验总结,但缺少循证医学的支持,加之医保政策的导向性,因此临床中有少许患者拒绝输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因此静脉用药依从性为中等。
皮肤带状疱疹、皮肌炎、寻常型天疱疮、重症多形红斑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皮肤带状疱疹、皮肌炎、寻常型天疱疮、重症多形红斑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https://img.taocdn.com/s3/m/b315de5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2.png)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7d22568ce2f0066f4332285.png)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
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得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2。
止痛:药物治疗。
3。
物理治疗。
4。
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6。
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
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
必需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得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得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
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
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临床路径.皮科(12个)之欧阳歌谷创编
![临床路径.皮科(12个)之欧阳歌谷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411fd26b960590c69fc3760d.png)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欧阳歌谷(2021.02.01)(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临床路径.皮科(12个)](https://img.taocdn.com/s3/m/11441c9cc5da50e2524d7f91.png)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临床路径皮科个
![临床路径皮科个](https://img.taocdn.com/s3/m/fbac50409e31433238689396.png)
临床路径皮科个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临床路径.皮科(12个)](https://img.taocdn.com/s3/m/624f2fb2f242336c1fb95e2d.png)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B02.9 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 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 X 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 B 超、CT、 MRI 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 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 1 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 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 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https://img.taocdn.com/s3/m/566973dd2cc58bd63186bd1c.png)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 编码:BWP020)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8-94)。
准》(中华医学会编著,人(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2.证候诊断。
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 编码为: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 编码为:B02.9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首先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部X线片(5)心电图(6)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脂、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系列、CT、MRI 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cdc7bad0029bd64783e2c18.png)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泡。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标准住院日为6-7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B02.9))带状疱疹疾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辅助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六)治疗原则: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7.抗生素:必要时使用,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8.物理治疗:可选用紫外线等,治疗时间视病情而定。
9.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
(七)出院标准。
1.皮疹痊愈:无水疱、皮疹或创面已结痂。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病情严重,需要其他处理的,归入其他路径。
(九)总费用:1000.00元。
《2024年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带状疱疹住院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范文
![《2024年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带状疱疹住院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1c3a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5.png)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带状疱疹住院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篇一一、引言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常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带状疱疹住院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某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00例患者。
2. 临床护理路径(1)制定护理路径:根据带状疱疹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包括入院评估、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环节的临床护理路径。
(2)实施护理路径:按照制定的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包括疼痛管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
3.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的疼痛、瘙痒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2)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住院时间及费用: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
三、结果1. 治疗效果经过临床护理路径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疼痛、瘙痒等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其中,疼痛缓解率为85%,瘙痒缓解率为78%。
2. 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患者对临床护理路径的满意度较高,其中非常满意的比例达到了70%,满意的比例为25%。
3. 住院时间及费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的住院时间较之前有所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了XX天;同时,医疗费用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平均医疗费用降低了XX%。
四、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带状疱疹住院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首先,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路径,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其次,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信任和满意。
此外,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和经济性。
然而,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保制定的护理路径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外耳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最全版)
![外耳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43351389eb172dec63b73b.png)
外耳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最全版)一、外耳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外耳带状疱疹(ICD-10:B02.801+H62.1*)(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耳内和(或)耳周疼痛,可非常剧烈。
2.耳甲腔和(或)外耳道和(或)耳周出现疱疹。
3.面瘫开始为不完全性,数日或2-3周内迅速发展为完全性面瘫。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一.非手术疗法。
1.抗病毒治疗。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血管扩张剂。
7.免疫增强剂。
8.抗生素。
9.局部用药。
二.手术治疗:面神经减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外耳带状疱疹(ICD-10:B02.801+H62.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4)声导抗、电测听、耳内镜检查,面神经肌电图检查及面神经定位实验。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中医科带状疱疹诊疗规范、诊疗路径
![中医科带状疱疹诊疗规范、诊疗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1d2d31de4a7302768f9939a8.png)
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
(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
(6)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
(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
(二)证候诊断1.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本病的急性期。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炒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大青叶、生甘草、泽泻、延胡索、车前子、柴胡、当归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清开灵口服液(颗粒)、板蓝根颗粒等。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推荐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厚朴、炒苡仁、陈皮、茯苓、板蓝根、延胡索、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46096c3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c.png)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 ICD-10 :B02.9 )(二)诊断依照。
依据《临床诊断指南-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第一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第一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四周神经散布而摆列成带状、丛聚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据《临床治疗指南-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第一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第一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加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ICD-10 :B02.9 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时期不需要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能够进入路径。
(六)住院第 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惯例、尿惯例、大便惯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 线胸片、心电图。
2.依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有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记物,选择行 B 超、CT、 MRI 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育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机遇。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 1 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 3-10 天。
5.免疫调理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21带状疱疹
![21带状疱疹](https://img.taocdn.com/s3/m/d621ff45336c1eb91a375d5c.png)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编码:BWP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编码:B02.90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协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慢性期3.证候诊断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3.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协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四)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编码: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编码:B02.901)的患者(五)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治疗方法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1.中药汤剂(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肝经湿热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3)气滞血郁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2.外治法雄黄解毒散加化毒散水调后外用(七)疗效判定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
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护理篇)
![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护理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4866c4af1ffc4fff47ac1a.png)
p完全描述
观察皮肤红斑,集簇小泡,单侧分布
能够了解外用药,及物理治疗情况
p完全无法描述
p部分描述
p完全描述
p完全无法描述
p部分描述
p完全描述
责任护士对用药进行指导
能自己说出使用药物的目的,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p完全无法描述
p部分描述
p完全描述
p完全无法描述
p部分描述
p完全描述
执行护士签名:
熟悉病房环境、设施
能掌握宣教内容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告知患者化验检查目的及两便的留取方法,今日凌晨后禁饮食
能了解检查的目的,按照指导正确留取标本。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责任护士对用药进行指导
疾病预防指导
能进行有效自我管理
能掌握健 康的生活方式
p完全无法描述
p部分描述p完全描述
发放联系卡、定期复查
门诊:6298263 病房:6288261
有效回访
执行护士签名:
饮食情况: 口正常 口一般 口差
皮肤情况:口正常 口一般 口差
疼痛情况:口正常 口一般 口差
护理处置
执行打√
执行护士签名
通知病人出院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终末消毒
护理指导
预期目标
效果评价
出院后饮食方案
能自己有效合理饮食
p完全无法描述
p部分描述p完全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免疫增强剂。
6.(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等,用药1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7.抗生素:必要时使用,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8.物理治疗:可选用氦氖激光或半导体激光、紫外线等,治疗时间视病情而定。
9.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
(八)入院后复查的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情况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九)出院标准。
1.皮疹痊愈:无水疱、皮疹或创面已结痂。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神经痛剧烈、常规治疗无效者,需请神经内科或镇痛科会诊协助治疗。
2.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二、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上级医师查房□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主□根据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完成病情评估并□完成住院病历要制订治疗计划□完成初步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患者或其家属签署“告知及授权委托书签署“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知情同意书必要长期医嘱长期医嘱皮肤科护理常免疫增强剂(必要时普止痛药(必要时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必要时止痛临时医营养神经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局部药物治物理治疗(必要时临时医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白、感染性疾病筛胸片、心电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超CMR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必要时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必要时进行疾病和安全宣观察患者病情变填写护理纪主入院护理评制定护理计划,填写护理纪创面护护工静脉取血(当天或明晨取血指导病人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有,原因□□有,原因病1.1.变2记2护签医签名住院第7-14天天时间住院第3-6(出院日)□主治医师进行诊疗评估,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注意观察皮疹及疼痛变化,及时主完成出院小结调整治疗方案□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观察并处理治疗药物的不良反诊项,预约复诊日期应疗并发恶性肿瘤的患者告知其前往相□患者或其家属签署“自费用品协□工应科室治疗议书”、“输血治疗同意书” (发性或出血坏死型患者需使)丙种球蛋白疗法长期医长期医调整抗生素(根据创面培养及抗生素:根据创面培养及药敏敏结果果用临时医丙种球蛋白(必要时停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出院带门诊随停止痛药(根据病情临时医电解质肝肾功能复查血常规血糖(必要时主观察患者病情变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出院后疾病指护创面护工□□有,原因病□□有,原因1.变1.2记2护签医签名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ICD-10:M3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04年)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
2.血清肌酶升高,特别是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
3.肌电图异常。
4.肌活检异常。
5.特征性的皮肤损害(眶周水肿伴暗紫红皮疹、Gottron征等)。
条或以上可确诊多发性肌炎,同时3条中任何1-4符合.有第5条者可诊断为皮肌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04年)1.糖皮质激素。
2.免疫抑制剂。
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4.支持疗法。
5.皮疹的治疗。
6.合并症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33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疾病编码。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2.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2)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肌酶谱、ANA、ENA、dsDNA、RF、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沉、抗“O”、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24小时尿肌酸、24小时尿肌酐;(4)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病情选择:(1)肌电图、肌肉活检;(2)肌肉MRI、超声心动图、肺功能、肺高分辨率CT(胸片提示间质性肺炎者);(3)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
MRI、CT.(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松龙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2.免疫抑制剂:可选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根据病情可选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用药时间为3-5天或视病情而定。
4.针对皮疹可选择羟氯喹、沙利度胺及外用制剂等。
5.根据病情选择用药:(1)糖皮质激素的辅助用药,如止酸、保护胃粘膜、降糖、降压药物等;(2)抗生素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血、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3)支持疗法、对症治疗等。
6.危重病情的抢救:)机械通气;1(.(2)抗呼吸、循环衰竭药物等。
(八)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2)血清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24小时尿肌酸、24小时尿肌酐。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复查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检查等。
(九)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好转。
2.血清肌酶恢复或接近正常。
3.糖皮质激素可改为口服。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合并症如恶性肿瘤,或其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
对常规治疗效果差,需延长住院时间。
2.3.如发生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二、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ICD-10:M3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28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7天□观察肌力、血压、体温等□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上级医师查房□□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完成病历□根据检查结果完成病情评主□完成初步的病情评估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估并制订治疗计划签署“告知及授权委托书患者或其家属签署“接防治药物的不良反“病危通知书(必要时签“自费用品协议书糖皮质激素治疗知情同请相关科室会血治疗同意使用丙种书)蛋白疗法长期医嘱长期医长期医皮肤科护理常糖皮质激素(视病情抗生素:根据痰液培养及饮食(根据病情免疫抑制剂(视病情(有肺部感染者敏结果用临时医丙种球蛋白(必要时吸氧(有呼吸困难者血、尿、大便常规及隐保胃治机械通气(有呼吸衰竭者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支持治临时医AN血脂、血清肌酶谱合并症治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免疫RdsDNEN、感蛋白、血沉、抗临时医(有肺部感染者性疾病筛血气分析(有呼吸衰竭者选择超CMR、尿肌小时尿肌2化道钡餐或内窥镜(必复查大便常规及隐血、肌胸片、心电时谱、血常规、肝肾功能、肌肉活肌电图(必要时解质、血糖2小时尿肌、心动超声图、肌MR尿肌)功必要超肿瘤标志物,选择检查,消化道钡MRC或内窥镜(必要时糖皮质激素(视情况观察患者病情变进行疾病和安全宣观察患者病情变主入院护理评护制订护理计工帮助病人完成辅助检□病□□有,原因□有,原因□□有,原因1.1.1.变222记护签医签名住院14-2(出院日确定患者是否可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寻常型天疱疮(ICD-10:L10.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外观正常的皮肤发生松弛性水疱和大疱,Nikolsky征阳性。
2.常伴发口腔黏膜损害。
3.病理:伴有棘层松解的表皮内水疱。
4.直接免疫荧光:IgG沉积于表皮细胞间。
5.血清间接免疫荧光:天疱疮抗体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