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 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 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 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 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 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或 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 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 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 等。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 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 画面 氛围, 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 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 ),营造了一种雄阔 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一)意象与意境的定义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②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二)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意象、意境赏析【考点解读】意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

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2)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

(3)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

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凄凉悲清的意境,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一个优秀的诗人,就是能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创造出深刻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不朽的意境。

【题型分析】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技巧】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思考,避免出错。

【答题步骤】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描述诗歌意境)。

如何正确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如何正确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如何正确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一、意象的概念与分类1.意象的定义: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思想的具象事物。

它是诗歌创作的基础,是诗人表达情感、抒发胸臆的载体。

2.意象的分类:(1)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

(2)社会意象:如战争、宫廷、民生、节令等。

(3)人物意象:如诗人自我、他人、英雄、美女等。

二、意境的含义与特点1.意境的定义:意境是诗歌中意象组合所形成的艺术空间,是诗人情感、思想与客观事物相互交融的产物。

2.意境的特点:(1)朦胧美:意境中的意象往往具有模糊性,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2)深远美:意境蕴含丰富,使人回味无穷。

(3)和谐美:意境中的意象组合协调,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三、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方法1.了解诗歌的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创作年代、社会环境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把握意象的基本含义:通过对意象的分类和了解,把握意象的基本含义。

3.分析意象的组合与关系:分析诗歌中意象之间的联系,理解意象组合所形成的意境。

4.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诗歌的主旨。

5.运用想象和联想:在解读诗歌时,运用想象和联想,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6.注重诗歌的语言和形式: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对于意境的呈现具有重要作用,要注重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

四、古代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和意境案例1.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领略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习题及方法:1.下列诗句中,哪个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A. “床前明月光”B. “海上生明月”C. “红豆生南国”D. “春风又绿江南岸”解题思路:通过分析选项中的意象,可以看出A、B、C三个选项中的意象与月亮有关,而D选项中的意象与春风、江南岸相关。

诗歌鉴赏之意境和意象

诗歌鉴赏之意境和意象

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 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 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续不断而 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 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 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寒蝉 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唐人骆宾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 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 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 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 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 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月亮 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争相选取的一种意象。它在 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李白的《静 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 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思乡的意象。杜甫在《月夜忆 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游子流浪 在外,思念家乡,总觉得无论什么事物都是故乡的 好,连天上的月亮也是故乡的又圆又亮。“月是故 乡明”是异乡游子对家乡深切思念的外现。
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 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 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 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 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意境: 意境: 由意想构成或营造出来的一种氛围 或境界。 或境界。
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 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 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 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 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 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 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 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 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等。 芭蕉 芭蕉” 梧桐”的意象差不多,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 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 打芭蕉》 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 窗前谁种芭蕉树, 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 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 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 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 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 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 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 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 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 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 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 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 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 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 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 格节操、思想感情。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 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 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倚仗,依靠 答案:“依”字有 ___________之意,写出 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 拟人的修辞 解释)运用 ____________手法,(修辞)不仅 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写柳,更形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初春景象图: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意境明净绚丽、恬静 优美(或营造了一个明净绚丽、恬静优美的意境氛围)(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定居草 堂后的愉悦闲适的心境,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步骤三)。
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
(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宁静、宁谧、安宁、安详、祥和 (3)美丽、繁丽、绚丽、绮丽、优美、繁华、明媚、繁盛、明丽 (4)苍茫、苍凉、悲凉、辽阔、开阔、雄阔、雄浑、慷慨、激昂、热烈 (5)朦胧、素雅、素淡、淡雅、迷离、凄迷、凄凉、荒凉 (6)萧条、寂寥、冷落、清冷、暗淡、冷寂、萧索、肃杀、荒芜 (7)自然、纯朴、淳朴、清新 (8)空灵、渺远
4
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2)梅花: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3)竹:正直谦虚,坚贞高洁。
(4)松柏:坚贞不屈的人格。
5
战争类意象(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1)楼兰: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2)羌笛:多见于唐代边塞诗。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意象,就是沾染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
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
意象的特点: 1.意象往往有丰富的内涵 2.意象都富有情感性
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叙写别后的思念)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颈联描写独具匠心,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歌内容赏 析其意境。 【参考答案】颈联选取芳草、归燕、落花、浴蚕等典型的 春天场景和田园景象, (步骤一)。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 的氛围,具有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步骤二)。表达了作 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步骤三)。
特别提示 :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
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 进行具体阐释。
课堂对点练习
寄赠吴门故人① [清]汪琬 Nhomakorabea遥羡风流顾恺之②,爱翻新曲复残棋。 家临绿水长洲苑③,人在青山短簿祠。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注]①吴门故人:是指作者的挚友顾苓。他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吟 赏山水,棋曲自娱,颇得人生乐趣。而作者此时却羁身宦途,不能 尽游赏之乐。②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博学多才。③长洲 苑,短簿祠:苏州游览胜地。
鉴赏古代诗歌的 意象与意境
1、基本概念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 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境——群体意象构成的整体画 面,营造出某种氛围,传达出诗歌 的情感。
㈠谈谈意境
•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 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 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熟记:【答题步骤】
• ①找意象,组画面。 (描画面) • ②析特点,设意境。 (点意境)(必须用 专业术语) • ③表感情,明作用。(析情感)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答案示例】: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 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 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 去, (步骤一:描画面) 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阔的气 势, (步骤二:点意境)

专题04 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专题04 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四、范例剖析
请找出下列诗句的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 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 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 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 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 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 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秋时节,诗人才卸征鞍,又上孤舟,一“卸”一“上”,虽然 用语平淡,却写尽羁旅行役之苦。 B.颔联写景视听结合,“烟笼古木”“月印平沙”写出了夜色之美, 猿声、雁鸣突出了夜的静谧。 C.远处传来捣衣的砧杵声,使飘零的游子不由伤感落泪;鼙鼓之声 才响起,就惹起了诗人无尽的愁思。 D.尾联照应诗题,都是写当年易水送别的场景:二人击筑悲歌时, 慷慨诀别的气氛使寒波也为之凝滞。
五、典例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B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一“荒”字,有 咏怀古迹之意。 B.颔联抒情,与唐代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 感慨截然相反。 C.颈联写诗人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也更深切地感到 时节相催。 D.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全诗沉郁顿挫, 内蕴深刻。
二、常见意象及其内涵
类别 送别类 愁苦类 思乡类 抒怀类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或漂泊流浪: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
或身世浮沉: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
难。
(张可久)
或相见又别: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 轼)
或时时相隔
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刘 安)
(3)不同物象可以有相同的表意功能
蓬草
浮萍
浪迹
流云
漂泊、流徙、客居
造句更有特色:意象组合回避动词,都是名 词铺排。(说意象)
(二)乐景和哀景
关乎情感生成的重要概念
四组情景关系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情 哀景写乐情
(二)之 1、以乐景写乐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此诗用“寒水”、“山家”、“怪 禽”、“旷野”、“落日”等景物状 描出山村人烟稀少、寂静萧条的景象, 似乎要向读者传达一种悲凉的情绪, 但结尾笔锋陡转,一个“亲”字,诗 眼明丽,仿佛告知人们,这里正是一 片未受战乱而分外祥和山村乐土,表 现出诗人由惧转喜的心理变化和亲切 温馨的内心感受,流露出诗人对和平 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训练】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之 3、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浓 艳明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 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但作者偏偏拿暖色调的客观景 物与羁旅思归的主观感受形成 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如 此谋诗,诗人的归心殷切如何, 自不待言。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一、什么叫意象?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

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3. 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篇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篇

之意“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
象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
·
意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20
·
梧桐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意 象 意 境
梧 桐 —— 遇 秋 先 陨 —— 悲 秋 之 情 —— 孤 独 失 意 者 。 (凄凉悲伤)
23
2、花草类

考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专 题
花落:凋零,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
辅导深沉喟叹和哀愁,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 对
古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晏殊《浣溪沙》:“
代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
歌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如:“正是
鉴赏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写
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6
高 菊花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赏之意象畏权菊贵—,—坚临守秋晚而节开—,—凌志冰士傲。霜——不 意 如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 境曾吹落北风中。”
27
·
高 菊花


题 辅
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
导 古 代
——隐士。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意 象 意
它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
诚信 体 主 能有化 李几, 煜多的从愁而《增虞?强美恰诚实诗似人的一》表江词达春中效水的果向诗东句。流:如南“ ”何唐问 ,后君 将 : 愁 一 的 长 无 情 深绪幅 故 时江 形度,喻生 都 无象,《 现 代 汉 语 词 典为觉动 金 刻化因一得的陵不,此江自画在,可该己春面翻以站句,守信用。的水:波确在遂愁词涌切城。成情人浪地楼读流简此感上。着传直刻受眺这它千跟仿到望样,古这佛作浩把令的江回者荡抽人名水到感东象想为 诚 信 ?句一了情流的象样他的的愁出。,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篇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篇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诗人在逆境中对人生抱着乐观、豁达的态度,所以在萧萧暮雨中传来的杜鹃的啼鸣,让人感到其境颇为清远,其情颇为恬适。
鸿雁传书
3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作为送书信的使者。
*
猿、杜鹃
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01
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哀怨、思归 )
02
*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柳 絮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梧桐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凄凉悲伤)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最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先行陨落,所谓“一叶落而知秋”。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见的手法。
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 ——隐士。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一、什么叫意象?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

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6.小楼思恋故国、思乡怀人。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课堂练习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场面描写:农事
例一: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题:尾联描写了一副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题:尾联描写了一副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种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从而给前面所描绘的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鉴赏口诀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从题目认识对象 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 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 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 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 从意境洞察心胸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意境构建,让读者沉浸于美妙的内心世界。

在诗歌鉴赏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如意象和意境。

本文将探讨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分析,进一步阐释它们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意象的概念和作用意象是诗歌中所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方式,运用形象感知将抽象的思想和感情转化为可感知的形象。

意象的目的是通过图像化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内涵和表达。

意象可以是物象的描绘,也可以是抽象概念的具象表现。

通过意象,诗人可以将复杂的情感和思维传达给读者,引发读者思考和感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他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使读者在心灵上感受到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意象并不只是单纯的描述,它还通过诗歌中的运用和组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意象的创造需要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确的表达能力,只有通过准确的描述和独特的视角,才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想象力。

二、意境的概念和生成意境是通常与意象相配合的一种理论概念,它是通过意象的呈现和叠加,产生出来的一种综合效果,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意境不仅仅是对感官的刺激,更是通过意象的融合,传递给读者一种情感上的冲击和思绪上的迸发。

意境的生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意象的集中和连贯性、意象的变幻和营造、意象之间的关联和矛盾等。

只有通过这些因素的有效组合,才能在读者的心灵中营造出独特的情感氛围和思绪风格。

意境在诗歌鉴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使读者与诗歌之间建立起一种深层次的精神连接。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浓烈的意境将读者带入大自然的辽阔和壮丽,通过诗歌创造的意境,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江城子的激情和豁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一、学习目标1﹒理解意象和意境2﹒了解常见诗歌意象的作用和常见意境的特点3﹒能运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识解题和命题二、知识归纳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寄寓了诗人特定思想感情的景物,通常称为意象。

如月亮就是个常见的意象,人们由月圆联想到人的团圆,而当人无法团圆时,就自然产生思乡怀人之情;由月残则会想到人的分离,从而表达出内心的孤单、寂寞、凄凉之情。

1﹒请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并在后面括号里指出其代表的思想感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杨柳代表惜别怀远之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酒代表别离之情)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杜康酒代表消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明月代表思家)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柳永《雨铃霖》(寒蝉代表悲凉,长亭代表惜别)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代表漂泊,浦为送别之地,为离愁别绪代名词)梧桐更兼细雨——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猿叫凄清,杜鹃啼血,表悲伤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凄清、悲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发凄切之音,成为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多个相关的意象组合成特定的意境。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相关意象,组成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真切地表现了一个飘泊旅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请概括下列各诗的意境。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落日怅望马戴(孤寂冷清)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小池杨万里(清新明丽)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西楼曾巩(雄伟壮阔)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宿甘露寺曾公亮(雄伟壮阔)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三、真题展示(阅读下面各诗及答案,并完成后面问题)1﹒(2009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问题: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2﹒(2009年福建卷)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问题:(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答案:(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3﹒(2009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4﹒(2009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5﹒(2009年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四、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1﹒意象、意境类考题通常会从哪些角度来提问?请予以归纳:角度: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2﹒意象、意境类考题的答题思路是怎样的?请予以归纳:思路分析:先点出具体的意象(即景物),然后结合诗歌的诗眼、抒情议论类句子和整体感情色彩来分析诗歌意境,最后从情与景相统一的原则出发根据大意点出蕴含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五、知识积累1﹒常见意象(见附录)2﹒常见意境(氛围)类别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3﹒常见思想感情类别: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六、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这两个意象除了描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这一凄冷环境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本诗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答:用竹林、孤琴、深林、明月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恬淡隐逸的思想情怀。

七、我来出题请仔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编制两道试题并拟好参考答案。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②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景物有落月、啼乌、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

特征是秋夜幽寂清冷。

②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八、课后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大意。

(略)2)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表达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和内心豪情。

(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大意。

(略)2)诗歌首联和颔联哪几个词表现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凄冷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大意。

(略)2)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通过荒凉的边地、飞落的黄叶、秋高气爽的天空、飒飒的秋风和灿烂的朝阳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

(落叶萧萧的寒秋,在临近荒凉冷落的古堡旁,作者送友人远行,当时旭日东升,整个荆楚大地秋高气爽,朝霞绚烂,面对着高耸的山峰,浩荡奔流的大江、飒飒吹拂的秋风,灿烂的朝阳,无论是临行的友人还是送别的作者自身,都常见得胸中荡漾着一股豪气。

这里的意境是辽阔深远的。

接着作者想象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而且他又进一步联想到: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

最后作者又由想象回到了现实当中,写当此送行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

)3)这首诗和一般的送别诗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一般的送别诗多写离别时的哀伤与惆怅,但这首诗写送别而不伤离别。

如离别,诗人只对深秋的苍凉气氛稍事点染,便浓墨重彩地纵横写去,营造出了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还闪现出对日后重逢的遐想。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翻译这首诗歌的大意。

(略)2)请编制两道题目并拟好答案。

例: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②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答案:①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