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选煤厂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选煤厂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cd27b0352ea551810a687dc.png)
选煤厂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作者:田宏彬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选煤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硬件架构、软件架构以及典型的应用,展望了选煤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选煤厂;综合自动化;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中图分类号: TU85文献标识码: A引言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煤炭是重工业的能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精煤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我国选煤厂在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技术的提高,选煤工艺也不断改进,传统的控制系统也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控制、通信、电气技术以及现场传感器仪表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选煤厂的集中控制系统提高了要求。
现代选煤厂向着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这就要求选煤厂有功能强大的自动化系统,从而为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一、原煤预处理系统工艺下图为原煤动筛车间工艺流程图图1原煤动筛车间工艺流程图二、系统架构选煤厂综合自动化将选煤生产全过程建成一个以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的网络平台,将功能集成为各系统联系起来协调有序运行,实现信息、数据的连通与共享,从而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使得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得以充分发挥,提高选煤厂生产管理水平、实现高效运行。
要设计选煤厂综合自动化系统,首先搭建完整的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为选煤厂生产监控、安全管理、接入集团公司信息网络等提供硬件传输平台。
然后在建好的系统网络平台之上采用统一的集成架构采集现场的各种生产数据和视频信息并进行信息整合。
(一)、硬件架构选煤厂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包括设备层、控制层和管理层。
设备层通过现场总线将底层的设备直接连接到选煤厂的各种控制器上,实现对现场设备、仪表等的实时监控;控制层则实现具有I/O控制、闭锁和报文传送,这种开放型网络提供任务关键控制数据(例如I/O数据刷新)和控制器之间互锁的功能。
(二)、PLC控制原理与选型原则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设备中,有大量的数字量及模拟量的控制装置,例如电机的起停,电磁阀的开闭,产品的计数,温度、压力、流量的设定与控制等,工业现场中的这些自动控制问题,可编程控制器(PLC)已成为解决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平煤一矿综合自动化软件集成系统设计与实现
![平煤一矿综合自动化软件集成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bc57ff986bec0975f465e226.png)
Wa ng Li mi n g , Ga o Ya c h a o , He S h i z h e n。 Gu Gu i t i n g
,
( 1 . Xu z h o u Hu a y a n g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i n C o a l Mi n e E q u i p me n t C o ., L t d ., Xu z h o u 2 2 1 1 1 6, C h i n a; 2 .No . 1 C o a l Mi n e , Pi n g d i n g s h a n T i a n a n C o a l Mi n i n g C o . , L t d ., P i n g d i n g s h a n 4 6 7 0 0 0, C h i n a )
关键词 : 综 合 自动化 ; 接入方 式; 软件集成 ; 数据管理 ; i F I X 组 态 软 件
中图 分 类 号 : T D 6 7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0 5 0 6 ( 2 0 1 3 ) 0 3— 0 0 1 8— 0 3
De s i g n a n d Re a l i z a t i o n Abo u t I nt e g r a t e d Sy s t e m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Au t o ma t i o n So f t wa r e
A bs t r ac t: To e s t a b l i s h a l a r g e — s c a l e o p e n di s t r i bu t e d c o nt r o l s y s t e m ba s e d o n i n du s t r i a l Et he r ne t r i ng n e t wo r k, a n d t hi s s y s t e m c a n r e a l — i z e mi ne wi d e mo ni t o r i n g, c o n t r o l a n d ma n a g e me nt i n t e g r a t i o n wh o l e, S O, t h e i nt e g r a t e d s o f t wa r e s y s t e m a nd t h e r e a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p r i n c i — p l e we r e s t u di e d i n t hi s p a pe r . Th e o v e r a l l de s i g n o f t h e s y s t e m wa s p r o po s e d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ha r d wa r e s t r uc t u r e a nd s o f t wa r e i n t e —
煤矿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设计研究
![煤矿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297399edd88d0d233d46a83.png)
作者 简介 :胡腾蛟 ( 9 8一) 16 ,男 ,安徽 利辛人 ,高级工程师 ,工学硕士 ,19 93年毕业于 安徽 理工大学 ( 原淮南 矿业学
院) 机电专业 ,现在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 院从事 电气 工程设 计工作。
1 7
维普资讯
能对 矿井 内各控 制子 系统 发布控 制命令 ,并能 监视 各子 系
统 内设备 的运行状 态 ,收 集所需 的生 产和安 全参 数 ;往 上 能够联接集 团公 司信 息 网,实 现顾 桥矿井 与集 团公 司之 间 的生产与管理信息 交换 。根据煤 矿建设 和 生产 的特点 ,此
网 络 系统 还应 满 足 以下 要求 :
完善的工业 电视 监控 系统来 观察 现场设 备 的工作 情况 ,因
此 有大量的视频 信 号可 以通过环 网进行 传输 。整 个矿 井 目
前共 设 一个 地 面 子 环 网 和 一 个 井 下 子 环 网 。地 面 子 环 网 上
1 )由于顾 桥矿为立井开采 ,且开采水平较 深 ,因此 生
含的设备进行 集 中控 制和监 视 。最 终实 现井下 除掘 进头 以 外的所有电气设 备均 能无人 值守 ,地面各 车 间除副 井绞 车 房和锅炉房外 ,也 能无人值 守 , 日常仅需 巡检 工进行 巡 视 和维护 ,巡检 工可 以就 地紧停 现场设 备 或根据 现场 情况 向
4 )系统应能 随着 矿井 建 设进 程做 到 整体 规划 分 步实
各 子 系统 的功 能 区划分 和接入 方 式 ,通 过 工业 以太 网和 配置 的集成 软件 连接 及集 成的 各个控 制子
系统 ,在矿 井调度 室 实现 了对矿 井各 生产 系统 的集 中调度 和控 制 。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的开题报告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ad8c5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8.png)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成为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二、选题意义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信息化技术与矿山生产管理紧密结合的产物,在能源、钢铁、化工等诸多产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探究矿井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提高矿山生产能力、保障生产安全、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我国能源、冶金等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三、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设计和实施一种高效、可靠、灵活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自动报警和数据管理,并在实践中验证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矿井生产过程的分析和评估,确定自动化应用的优化方案。
(2)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3)基于PLC控制器,开发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程序,实现对达到预设条件的生产现象如转速、流量、温度等自动控制。
(4)通过建立数据采集平台,实现对生产数据的采集、监测及分析,并实现对数据的储存和管理。
(5)系统实验和测试,对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验证和评估,分析系统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2.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掌握矿井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现状,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系统设计和实施,采用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设计并实现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
(3)基于PLC控制器,编写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程序。
(4)部署数据采集平台,实现对生产数据的采集、监测及分析,并实现对数据的储存和管理。
屯留煤矿综合自动化及数字化矿井建设模式研究
![屯留煤矿综合自动化及数字化矿井建设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d7863c84028915f804dc248.png)
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模式, 在屯留矿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 义。
初级阶段 , 但相关系统的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技术
已经成 熟 。
2 国内外建设 模式和发展趋势
1 目前 , ) 国内外综合 自动化 发展技术 日趋成 熟, 大规模集中控制 系统越来越 被广泛应用于工矿 业, 主要用来监测监控现场作业 , 尤其被用在作业环 境 比较恶劣的工作地点 , 代替人力作业 , 从而使生产 效率显著提高 , 安全生产得到 了大大改善。 2 国内一些大的煤矿企业在安全生 产调 度 ) 监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对生产过程 中某些环节建
进一 步加 强煤矿 的内部 管理 、 创新管 理水 平 , 开发 与
3 现有 的建设 基础和技术优势
1 目前在 国内 , 矿 业 利 用 自动 化 控 制 技术 ) 工
对生产进行监测监控 , 已开始得到普遍应用 , 有的已 经对生产监测监控系统进行了信息化集成 , 利用 I— n t nt e e可以在地球上某一地点对生产工况进行实时 r 的监测 , 从而达到异地指挥调度等。这种实施方法 与应用 技 术 已与 国 际 接轨 , 到 了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 达 但对应用于煤矿进行大规模集成并进行远程监测监
和发展趋 势 。
的硬件设施领先同行业。为了实现矿井高标准现代
化的管理 , 充分发挥屯留煤矿的现代化装备水平 , 现 已完成了矿井通风、 瓦斯 、 排水 、 供电、 主副井提升数 据的采集 、 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 , 但远不能满足矿 井安 全生 产发展 的需 要 , 必须建 立一 套完 整 的 、 学 科 的对全矿井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所有信息流及数据源 采集 、 动分析和控制系统 , 自 并将所有子系统纳入到 全矿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 实现全矿井安全生产 调度综合 自动化及数字化分析控制 , 保证安全生产 。
全矿井自动化平台的合理设计与研究
![全矿井自动化平台的合理设计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2482113ff00bed5b9f31d99.png)
全矿井自动化平台的合理设计与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矿井自动化平台的要求,提出全矿井自动化平台的系统构造。
本文的设计基于opc技术的网络实时数据库,不但给出了opc数据的实时模型,而且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以实现全矿井自动化。
【关键词】矿井自动化网络实时数据库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与任务,是完成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利用高新科技和网络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使我国的传统产业更加强大。
本文的重点推广内容就是全矿井信息化网络系统。
1 全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的提出综合自动化就是通过我国的高新技术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等来管理和生产.并且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行集成设计,用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高度自动化,并提高企业的安全性和高效运行的最新技术,使用了该技术的企业,必将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在煤炭这一行业中所实行的高效现代化矿井的建设,是要求我国的矿井由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不断转变。
为了提升我国煤矿的经济效率,建立一个自动化平台是非常有意义的。
2 系统结构全矿井自动化平台是利用各种高端技术。
将矿井下现场的信息和地面现场的信息利用光传输系统和局域网传输至数据中心,并由调控人员远程监控;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使各类信息可以在网络终端分类实时显示,在有故障和事故发生前,可以提前报警和预警,并且可以提供预警方案,方便上级的指挥和调度。
整个系统监控是由地面和井下两种监控系统组合而成。
从硬件设备来看,整个过程监控的硬件有plc、监控主机等;从软件这一个角度来看,整个过程的监控有各种各样的监控软件以及利用光传输系统的组态软件等。
数据中心还有两个主要的作用,首先是通过opc的客户端访问各种子系统,通过各种子系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管理,并且保证数据的安全。
矿井自动化平台是通过采矿和运筹学理论把各类信息在调度中心的监视屏分类实时显示。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ddc1e55ef7ba0d4a733b5d.png)
分站采集信息并传送给主站 , 主站处理信息后发出 相应 控制命 令 , 由分 站接 受 并 执 行 。其信 息 和 命 令
收 稿 日期 :07 9 320 —0 —0 回 20 —0 —1 ;08 1 9修
素 。如 KF00和 K4K20 J20 J/J00系 统 均 采 用 FK技 s
术, 但其传输信息的调制频率和传输信息的收发 电 压幅值不 同 , 成这 2 系统 的分 站不 能兼容 。 造 种 3 通信速率低 , ) 巡检周期长。信息传输波特率
均 为 1 0 / 或 240bs 0bs 0 /。 2
基金项 目: 苏省科技 攻关项 目( S060 ) 国家科技 江 B200 2 ;
型 中小企 业 技 术 创 新 基 金 项 目(5 2230 55 0 C 6120 9)
作者简介 : 罗驱 波 ( 9 8 ) 女 , 徽 宿 州 人 , 士 , 师 , 17 ~ , 安 硕 讲
维普资讯
28 月 0 年6 0
矿 业安 统 的研 究 与设 计
罗驱 波 , 彦 景 , 建 生 孙 钱
( 中国矿业 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 学院 , 江苏 徐州 2 10 ) 208
摘 要 : 在分 析 国内外煤矿 安全监测 监控 系统现状 的基 础上 , 出国内煤 矿综合 自动化存 在 的瓶颈 指 问题。提 出基于 工业 以太 网的综合 自动化系统 结构 , 煤矿 的环境 安全 信 息和 设备 工 况信 息统 一在 一 将
爆炸状况。HM S 系统充分利用 了现代计算机控 IAS
制技术 和 网络 技 术 , 高 了矿 井 的安 全 生 产 自动化 提 水平 和科学 化管理水 平 。
智能煤矿综合管控平台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煤矿综合管控平台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a527c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e.png)
智能煤矿综合管控平台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摘要:煤炭工业设备监测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以及煤矿工业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日益普及,都涉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一方面,该方案与所有现有和未来的监测监控系统相集成,使同一平台上的所有系统都能进行数据采集、储存和显示,并通过数据处理实现对井下设施的有效监测。
从煤炭运行信息的发展现状出发,介绍了孙家岔龙华煤矿综合管控系统,分析了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本文主要论述了该系统的实现和提高煤矿企业信息化重要技术。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关键技术煤矿信息管理平台不冗余积累的生产煤矿信息。
为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此,建立煤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根据其技术趋势和国家政策进行的。
一、煤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数据处理与模型建立数据收集和处理。
信息管理平台的收集和处理实施依赖,井下地质、煤炭埋藏地形特征。
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三个区域:数据井巷工程是采掘过程中运输设备、各种设备驱动因素和运输人员的主要通道。
此数据包含井底下方的开拓分图,该图主要包含用于创建虚拟模型的巷道横断面的大小、角度等。
地表测量数据是三维地质模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包含实现所需数据的地形模型,例如井口、煤仓等。
此外,地表模型是一种边界约束,它对后期计算具有更大的影响,并且必须能够更准确地表模型。
可以使用CAD或MapGis格式创建上面显示的图形数据,然后将其导入到3d dmine中以进行编辑和建模。
资源和采矿环境模型。
建模是三维软件的基础和核心。
创建构造、矿体和地表三维模型是实施信息集成平台的前提条件。
模型创建主要包括数据库创建、统计分析、数据转换和模型设置。
地质数据库的建立应基于所采集数据的初步整理与校验,钻孔开孔、坡度测量和采样分析,建立相应的地质信息数据库,并在虚拟三维模式下显示;地质数据库样本数据的基本统计分析和变函数分析为块模型单元参数和碳储量的计算提供了依据。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煤矿的设计与应用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煤矿的设计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0a1870352ea551810a687c8.png)
浅谈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煤矿的设计与应用【关键词】矿井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21世纪煤矿开采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应用和其功能的最大发挥,并将主宰矿山。
计算机技术能够使规划、信息、控制和监测等不同部门融为一体,从而使煤矿整个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煤矿电力网络自动化系统是当前煤矿供电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井下电力设备实现自动化监测、监控,对保证井下供配电设备正常运行,确保供电系统安全意义重大。
它将井下电网保护、控制、监视、测量、故障分析等功能集合在一起,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减少停电时间、面积,使调度员根据监视情况,在地面控制中心通过遥控、遥调等实现明智、必要的操作。
煤矿电力网络自动化系统是当前煤矿供电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1.我国煤矿自动化的发展历程我国煤矿自动化系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根据国家综合部署,集合全国煤矿行业的电子、电控方面技术骨干,成立了一家煤矿行业唯一的专业自动化研究所。
20世纪70年代,老式继电器退休,取而代之的是晶体管和逻辑电路,这大幅度缩小了控制器体积,改善了控制功能,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1980年开始,煤矿行业的科研单位不断增多,我国自主开发了kj90、kj95、kj4/kj2000与kjg2000等监控系统,还借鉴引进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
至此煤矿的自动化控制和检测系统才真正应用到实践中。
1990年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专用的独立的监控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内部的信息输入以模拟形式、fsk 形式、基带形式等简单的调制方式为主,传输电缆为矿用屏蔽电缆,传输速率在600~9 600bit/s之间。
这些系统大部分还是独立工作,很少有系统间信息的交换,每个系统的维护使用部门也不都一样。
进入21世纪后,以工业以太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煤矿各个专用的独立监控系统间的信息可以通过高速信息网实现快速的传输,两两之间的传输逐渐转变为总线传输方式,比如can 总线、rs485、rs232等,并被广泛应用。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研究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557a2e0722192e4536f649.png)
第 1 期 7
S IN E E I O O YIF R A IN CE C &T C- L G O M TO I N N
O矿业论坛。
科技信息
矿井综合 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研究
刘振 字
( 安徽 省煤炭 工 业合肥 设计研 究 院
安徽
合肥
2 04 ) 3 0 1
【 要】 摘 矿山 电力综合 自 动化 系统将 井下 电网 护、 保 控制 、 监视 、 测量、 故障分析等功能集合在一起 , 减少停 电时间、 面积 , 使调度 员根据监 视情 况, 煤矿 电力 网络 自动化 系统是 当前煤矿供电 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实践应用, 完全 实现 了井下电力参数测控的现代化 , 证了井下 保 电网的安全使用 , 同时为煤矿 井下变电所的无人值守化打下 了一 的构成
供电综合 自 动化 系统体系结构分 为 3 层次: 个 管理层 、 通讯层 ( 厂 站级) 、 现场层( 间隔级) 组成, 系统的构成见 图 1 。由信息管理 系统 、 监控 系统 和保 护系统构成。 矿井变 电站 的结构。 规划为三 大框架: 结合 系统 集控管理 中心、 S N C变电站 自动化 系统和井下电网监控系统, 将三大 框架 有机地综合, 了一个适合煤 矿特殊生产 条件 、 能优 良的矿 形成 性 井供 电综合 自动化系统
3 S 2 0 T后台监控系统 N C 0 N
图 1 N¥ C厂站监控 系统结构图
客户辅
监控 主单元 N C 10 S 2 0 是变 电站综合 自动化 系统的核心 。其性能 对综合 自动化系统有着关键作用 各种功能模件齐全。 具有较强互换 性、 兼容性和扩展性 。 间隔级 的保护和控制单元, 向对象设计, 面 彼此独 立或组合用于馈电出线间隔. 现场每个间隔均可配备完备 的保护 和监 控功能装置, 以完成特定的功能 。这些独立 的系统在现场仅进行参数 化即可实现灵活的组态和扩充, 从而保证 了系统 的分布开放性 。系统 的体系结 构完全符合变 电站的物理过程
基于OPC技术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郑武平
![基于OPC技术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郑武平](https://img.taocdn.com/s3/m/25c6b3285ef7ba0d4b733b19.png)
基于OPC技术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郑武平摘要: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需要将矿井各个生产子系统进行统一自动化集控管理,由于各生产子系统设备来自不同的厂商,设备接口以及驱动程序均不尽相同,OPC技术能够统一各个子系统底层设备接口与信息传输规范,从而实现数据传输过程的无缝对接。
本文以金鸡滩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为例,提出基于OPC技术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实现全矿井的管控一体化。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系统,OPC技术,数据采集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ne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OPC TechnologyAbstract:mine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will need to mine various production subsystem unified automation centralized control management,the production subsystem of equipment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ers,equipment interface and driver are not the same,OPC technology to unify the various subsystems substrate equipment interface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tandard,so as to achieve seamless data transmission process the.In this paper,we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as an example,and put forward the design of coalmine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OPC technology.Key words: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OPC technology,data acquisition1、概述建设一套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对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环节进行实时监测、监视和必要的控制,实现全矿井数据采集、生产调度、决策指挥的信息化、科学化,为矿井安全生产、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提供有效手段,为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架构及实施
![浅谈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架构及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89c86a5c3c1ec5da50e270c9.png)
() 3较少电网的电压损失, 改善供电质量。计算线
2 8 第6 0年 期 0
3 系统参考架构
童 斜技 钱差 l1 Fra bibliotek3 3套设备较多且设备 内部控制 、 传输类 型也不相 同, 以 可 采用 两次集成 方式。首先 , 在各 子系统 内设置 具有 网 关功能的智能设备 , 通过该设备对该子 系统进行集成 ,
系统采用 1 0M工业 以太环 网技术 , 为控 制 内 0 0 分 网和信息外 网。在 内 、 网间采用 网闸 、 外 防火墙 、 防毒 墙等设备实施安 全隔 离 , 设计 为 内网对外 网仅实 现 并
然后再通过网关提供的接口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 () 机 系统 ( 5胶带 控制 系统 ) 过每 台胶带 机控 。通
1 系统实现的 目标
调度集 中展示 、 区队分散控制模式等 。 () 目的 目标及 实现 的措 施。 明确 综合 自动化 4项 在减轻职工劳动 强度 、 提高 安全性能 、 提高 职工素质 、 提高生产工效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和达到的水平。
2 系统实施前提
、
() 1接入子系统 。除调度通 信系统 、 行政通讯系统 井下无 线通讯系统和矸石 山系统等外 , 其余的系统均
实施前提 、 网络技术比较 、 系统架构 等, 并指 出煤矿 综合 自动化系统在技术 、 实施等方面的重点和 难点 , 以及今后 需研 究解 决问题。
关键词 中图分 类号 文 献标 识码
煤矿综合 自动化系统 , 地面、 是将 井下 由智 能控 制 设备 ( P C C T D5等) 如 L 、S、 C 控制 的各生 产子 系统通 过 网络 、 A A软件联接到综合 自 S D C 动化监控平台 , 实现对
矿山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态软件设计方案研究宋若峰
![矿山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态软件设计方案研究宋若峰](https://img.taocdn.com/s3/m/bbf0b4077cd184254b3535f4.png)
图5系统从站程序流程图4结语本系统主从站采用性价比好和稳定性能高的STM32作为核心处理器,用工业标准的开放的Mod -bus 作为通信协议,系统具有掘进机综合保护功能和标准外围接口,保证系统软硬件兼容性好。
系统设计完成后经实验严格测试,与传统基于PLC 的掘进机控制系统相比,系统运行稳定、功耗低、采样精度高、保护反映灵敏。
此外,系统丰富的硬件资源,为进一步研发设计集自动化、智能化、无线发射、图像传输、自动定位于一体的新型掘进机奠定基础,推广和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1]王永虹,徐炜,郝立平.STM32系列ARM Cortex .M3微控制器原理及实践[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2]李宁.基于MDK 的STM32处理器开发与应用[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3]许东来.自行走地下管道掘进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研制[D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9.[4]张促礼.适用煤矿产品的微控制器-STM32[J ].煤炭技术,2010,29(6):50-51.[5]陈建,蒋海峰,伟智.Modbus 协议在隧道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 ].现场总线,2009(7):34-35,50.作者简介:卢军(1985-),安徽庐江人,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子信箱:lu -junlxx520@.责任编辑:武伟民收稿日期:2012-08-31煤矿机械Coal Mine MachineryVol.34No.01Jan.2013第34卷第01期2013年01月!!!!!!!!!!!!!!!!!!!!!!!!!!!!!!!!!!!!!!!!!!!!!引言综合自动化软件系统是集数据通信、处理、采集、控制、综合职能判断、图文显示为一体的综合数据应用软件系统,能在各种情况下准确、可靠、迅速地做出反应,及时处理,协调系统工作,达到实时、合理监控的目的。
智慧矿山及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矿山及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9e737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a.png)
入井、升井自动考勤,提高考勤效率。
超员报警
03
根据矿井核定人数,实时监测井下人员数量,超员时自动报警
,防止超员生产。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应用
设备状态实时监测
利用传感器技术对井下重要设备(如通风机、提升机等)进行实 时监测,掌握设备运行状态。
故障诊断与预警
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故障预 警和诊断,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
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模块设计
1 2
数据采集接口设计
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计相应的数据采集接 口,实现数据的统一接入和标准化处理。
数据传输协议制定
根据煤矿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需求,制定合适的数 据传输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3
数据处理算法研究
针对煤矿监测数据的特点,研究有效的数据处理 算法,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为矿山工作人员提供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他们 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新技术。
运输、提升等环节自动化水平提升途径探讨
01
运输环节自动化
02
提升环节自动化
03
监控和管理系统建设
通过引进自动化运输设备和控制系统 ,实现矿石和废料的自动运输和分类 ,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运输效率。
采用先进的提升设备和控制系统,实 现矿井提升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提高提升效率和安全性。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 统建设
完成了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 设计和实施,实现了煤矿生产 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 了人工成本和事故风险。
数据集成与共享
建立了统一的数据集成平台, 实现了矿山各部门之间的数据 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了决策 效率和准确性。
经验教训分享交流
龙固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方案
![龙固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d85f48a8956bec0975e329.png)
第 4期
20 0 7年 1 2月
水 力 采 煤 与 管 道 运 输 H YDRAULI COAL M I NG & P PEL NE TRANS 0RTATI) C NI I I P (N
No. 4
De . c 2007
龙 固矿 的安 全 生产 和 发 展 起 到 积极 的 推 动 作 用 。 2 设 计 原 则
( 0 在 服 务 器 中建 立 综 合 历 史 数 据 库 , 时 1) 定 将 监 测数 据 写 入 数 据 库 ( 1 充 分 考 虑 系 统 和 数 据 的 安 全 性 。系 统 1) 应 具 有较 强 的 身 份 认 证 、 权 、 密 等 机 制 、 善 授 加 完 全 面 的 事件 日志 、 据 备 份 和 病 毒 防护 功 能 。 数
统 与 自动 化 平 台 同 步 显 示故 障 设 备 名 称 、 警 测 报 点 名称 及 数 值 , 并将 故 障 信 息 和 报 警 信 息存 人 数
据库。
企 业信 息化 是 指 企 业 利 用 计 算 机 技 术 、 网络
技 术 和 工 业控 制 技 术 等 一 系 列 现 代 技 术 与 手 段 ,
要求 。 ( ) 统 在 调 度 中 心 能 及 时 、 确 地 采 集 各 5系 准
生产 线 自动 化 控 制 系 统 ( I S 在 过 程 现 场 CP ) 级 需 要 一个 强 有 力 、 放 和 稳 定 可 靠 的 过 程 现 场 开 总 线 系 统 。P OF B R I US现 场 总 线 , 于单 元 和 现 基
兰 固 矿 合 动 系研 方 薹 龙 煤 综 自 化 统 究 案
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集成平台设计研究
![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集成平台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689840e45c3b3567ec8b14.png)
矿 井 综合 自动 化 信 息集 成平 台设计研 究
宁桂峰
( 煤炭科 学研究 总院 开采设计分院 ,北京 10 1 ) 00 3
[ 摘 要]
针对矿井综合 自动化 系统 应用 实施 中基础 信息集成 的问题 ,研 究和探 讨 了综合 自动
化基础信 息集成 平 台的需求 、结构 以及相关应用软件 系统的构建 方法。介 绍 了综合 自动化信 息集成平 台的基本概念 、研 究内容,以及其硬件 、软件架构 ,讨论 了基于 O CX P — ML技术 的综合 自动化信 息集
成 。ME S如果 在 自 己 的生 产 过 程 信 息平 台 上 独 立
综 合 自动化建 设水 平不 一样 ,往 往采用 阶段 、渐 进 开 发模式 ,要 求实 时监 控软 件平 台具有 开放 性 ,支
持 即插 即用 和有序 扩展 。 目前 ,几种通 用 的实时 数
据库 都 能 满 足 这 些 要 求 ,如 G 的 Po c ioi E rfyHs r i t —
成 平 台 的框 架体 系 。
[ 关键词 ]
自动化信息平 台;系统架构 ;O C X P — ML
[ 中图分 类号 ]T 9 5 N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10 —25 ( 0 8 60 1-3 0 66 2 2 0 )0 -0 1 0
Re e r h o De i n o y he i a f r o i m p e nsv s a c n sg fS nt tc Pl to m f M ne Co r he i e Aut ma e n o m a i n o tdI fr to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张应华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张应华](https://img.taocdn.com/s3/m/f04bb944e518964bcf847cb6.png)
备至少有2条通信路径。
当设备加入后,可以自主选择数据传输路径或由网络管理者分配,当一条路径被中断时,设备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通信质量较好的路径。
(3)程序结构在整个程序设计中,采用的是跨层设计思想。
在协议设计时,尽量减少包头的长度、帧的长度,这样可以直接减少通信模块发送和接收的比特数,从而降低通信模块的功耗。
由于WIA-PA 标准才刚刚推出,目前对它的研究还较少,协议栈的研究才起步,因此,本文针对WIA-PA 网络的特点在设计设备的每个环节均在功耗方面进行了考虑,使节点不管从硬件和软件上都满足低功耗的要求,从而对网络能量实现了高效利用。
4模拟测试结果测试中,安装了一个网关,网关通过以太网与计算机连接,由多人分别配带多个子设备,人可以自由移动,在空旷地带,在距离网关1000m 以内,自由活动,在上位机可以准确反映人员的位置,以一幢7层楼作为障碍物,将网关置于5层,人员在距离楼75m 以内,计算机可以实时监控到人员位置,距离楼层100m 以外的子设备,可以自主加入网络,在计算机上可以显示子设备的加入路径,准确反映子设备的位置,经多次测量,定位系统反应速度快,准确性高。
参考文献:[1]李昊生,王汝传,沙超.基于CC2431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J ].电子工程师,2008,34(12):63-67.[2]杜小杰,刘枫,戴志奇.基于CC2431的WIA-PA 网络节点设计[J ].研究与应用,2010,37(2):63-66.[3]刘洋,杨洁明.基于CC2431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研究[J ].煤矿机械,2010,31(6):49-51.[4]孟宪猛,沈磊,姚善化.基于MIMO 技术的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J ].煤炭工程,2011(3):122-124.[5]王建宏,杜世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井下区域定位算法[J ].煤矿机械,2010,31(12):189-191.[6]刘延岭.基于物联网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解决方案[J ].煤矿机械,2011,32(5):222-223.[7]王华,刘枫,杨颂华.工业无线网络WIA-PA 网路研究与设计[J ].自动化与仪表,2009,24(7):17-21[8]宋文.无线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 ].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郭凯凯(1987-),山东东营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系统控制,电子信箱:734401298@.责任编辑:武伟民收稿日期:2012-08-31!!!!!!!!!!!!!!!!!!!!!!!!!!!!!!!!!!!!!!!!!!!!!煤矿机械Coal Mine MachineryVol.34No.01Jan.2013第34卷第01期2013年01月1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构成与网络架构(1)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构成矿山综合自动化系统以矿用千兆冗余工业以太环网为通讯平台,采用3层网络结构,将数据、视频、音频、通讯一条线路同网传输,基于VLAN 、IGMP 等工业以太网技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各系统的资源和带宽,确保重要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及各种情况下通信的畅通。
新集三矿综合自动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新集三矿综合自动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954f70f16fc700abb68fc79.png)
1煤矿 综 合 自动化 的概念
煤矿综合 自动化 ( C I M A S ) 是基于 C I M S 原理提 出 的, 采用 最 新 “ 三层结构” 模式 ( 企 业 信 息 化 的 三 层 模 型: P C S 、 ME S和 MI S ) 开发 , 是 一 套 支 持 多 种 现 场 总线 环境 和 常规 控制 系统 ( D C S 、 P L C) 环境 下 的综 合 自动 化 系统…。具体是指充分利用先进 的计算 机 网络技术 、 自动控制技术 、 信息传输技 术、 视频通话 技术等 , 以工 业 以太环网和现场总线为 网络平 台, 将采掘生产设 备 监 控 系统 、 皮 带 运输 监 控 系 统 、 供 电监 控 系 统 、 辅 助 生 产设备监控系统等子 系统集 中监控 , 实现对实 际生 产 的各个环 节运行参 数 的统计 并上传 至矿 区办公局 域 网, 可有效避免“ 信息孤岛” 的出现 , 实现数据 、 信 息的 连通和共享 , 同时将一些主要生产数据和安全情况 向 上一 级管 理 部 门 进行 汇 报 , 上 级 管 主 管 部 门可 以 通 过 这些数据对煤矿进行 远程实时监控 , 当出现 紧急情 况 时会发出告警信 , 该系统可使矿井 的设备 和信 息资源 得 到充分 利 用 , 使 煤 矿 的生 产 管 理 更 加 科 学 、 安全 、 高 效 。 2煤矿 综合 自动 化建 设 的意义 煤矿实际生产是一个庞 大而又复杂 的系统 , 采掘 生产 、 运输、 供电、 供电、 排水 、 生产调度、 瓦 斯及 矿 压 灾 害监测等各个环节之间既是相互独立工作 的, 又存在 着 紧密 的联 系 , 如 果 煤 矿 自动 化 建 设 只是 单 纯 的 更 新 先进 的自动化设备 , 而不通过信息系统加以联 系, 就会 造成信息孤 岛的现象 , 不利 于设 备、 信息 、 人员 的集 中 管理 , 因此 , 矿井综合 自动化建设不仅仅指 的是更新设 备 的 自动 化程 度 , 还应 当 实 现 整个 生 产 过 程 的集 中控 制, 建 立涵 盖 矿井 实 际 生 产各 个 环 节 的 综 合 自动 化 系 统。 在煤炭工业“ 十一五” 科技发展规划 中就曾提出煤 炭企业发展的五个方 向, 其 中明确指出煤矿 自动化建 设 的主要 内容 包 括 : 综 采 工 作 面 自动 化 技 术 和 控 制 系 统、 矿井信息网络 自动化系统与关键技术设备、 薄煤层 自动化开采技术和配套综采装备 。现如今煤炭需求量 和安全 生 产能力 的不协 调 , 以人 为本 的发展 观 和煤 矿
煤矿排水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煤矿排水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4f9c1e40975f46527d3e170.png)
数据传递 到地面指挥 中心 ,并且能够 同步显示运行工
况 ,方 便 地 面 指 挥 中心 及 时 的发 出指 令 给 泵 房 站 ,实 现 了排 水工作 的远 程 控制 。
、
器柜真空接触器的状态、 电动阀的工作状态与启 闭位
置 、真空泵工作状态、 电磁阀状态、水泵 吸水管真空
度 及 水泵 出水 口压 力 等 。 以上 数据 的采 集主 要 由P C I 实
煤矿排水综合 自动化系统研究
韦 静
( 山鸿 泰 电 气设备 有 限公 司 , 北 唐 山 0 3 0 唐 河 6 0 0)
,
摘要 : 煤矿 安全 是安 全 生产 工作 的 重 中之 重 ,而矿 井地 下水一 直是 煤矿 安全 中存在 的 隐患。 因此 ,对煤矿排 水综合 自动化 系统进 行研 究 ,对 于做 好 煤矿排 水工 作有 着重要 的 意义 ,对 于保 证矿 井煤 的安全 正 常生产有 重 要 的作用O文章就煤矿排水综合 自动化 系统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 矿排 水 ;自动化 系统 ; 煤 煤矿 安全 生产 中图分类号 : D13 T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9 27 ,( 0 1 0 - 0 4 0 10 - 34 2 1 ) 9 08 - 2 煤 矿 排 水 系 统 关 系 到 煤 矿 排 水 工 作 的 质 量 ,是
r
4 .煤矿排水综合 自动化系统具有地面远程控制 、
本地 自动控 制 以及本地 手动控制等工作方式 ,实现 自
动 控制 人工 参 与核准 。
5 .煤矿排水综合 自动化系统具有操作简单、人机
界 面 内容丰 富 、直观 等特 点 。 6 .煤 矿排 水 综 合 自动 化 系统 的软 件 大量 的嵌入 控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322e284b35eefdc8d333f5.png)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4 . 0 1 . 1 2 2 中图分 类号 : F 4 o 7 . 2 1 ; T D 6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4 ) 0 l一 0 2 0 7一 O 1
矿井综合 古煤矿设计研 究院有 限责任公 司 , 内蒙 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1 0 ) 摘 要: 本文对矿井综 合自动化 系统 的设 计 目标 、 实现功能 、 总 体架构 、 系统 组成等作了详细介绍 , 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 煤矿 ; 工业以太网 ; 综合 自动化
mi n e i n t e g r a t e d a u t o ma t i o n s y s t e m i n d e t a i l .I t p r o v i d e s s o me u s e f u l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Re l a t e d D e s i g n e r s .
1前言
我 国煤 矿生 产 以井 工 开 采 居 多 , 生 产 过 程 通 常 包 括开采 、 掘进 、 运输 、 提升、 通 风、 排水、 压风 、 洗选、 装 运、 供电等相互关联 的多个环节 , 是一个较复杂 的综合 生产 系统 。此 外 , 地下煤层受水 、 火、 瓦斯 、 煤尘 、 冲 击 地压 等威 胁 , 实 现 安 全 生 产 管 理 难 度 较 大 。利 用 先 进 的信 息技 术 对 传 统 的煤 炭 工 业 进 行 改 造 , 已越 来 越 受 到煤 炭 企业 及 相 关 政 府 部 门 的 重 视 , 许 多 煤 炭 企 业 都 在建设数字化矿井 , 或者实施 自动化 、 信息化改造 。为 了实现煤矿的高产高效 , 煤矿对生产过程监控、 生产过 程信息综合利用、 生产环境安全监测等方面 的智能化 、 自动 化 和 网络 化提 出了更 高 的要求 。 2综 合 自动化 系统 总体 目标 综合 自动化系统要满足传输可靠、 系统安全、 三网 合一 , 达到监 、 管、 控一体化及减员增效 的 目的, 建成本 质安 全 型 的数 字化 矿井 。 3实 现功 能 各 自动化 子 系 统 数 据 可 进 行 有 效 集 成 和 有 机 整 合, 实 现相关 业 务数 据 的 综 合分 析 , 集 控 中心 人 员 或 相 关专 业 部 门人 员通 过相 应 的权 限 对 安 全 和生 产 的主 要 环节 设 备 实 时监 测 和 进 行 必 要 的控 制 , 实 现 全 矿 井 的 数据采集 、 生产调度 、 决策 指挥 的信息 化 , 为矿井 预 防 和 处理 各类 突发 事故 和 自然 灾害 提供 有效 手 段 。 4总体 架构 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 控制层采用 M C T P环 网、 设备 层 采用 现 场 总线 , 保证 了现场 子 系统 的实 时性 。 煤矿综合 自动化系统 的各个子系统使用统一 的传 输平台 , 即各 子 系 统 的监 控 数 据 、 语 音、 视 频 信 息 通 过 统一的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交换 , 为上层 的各 种管理 信息子系统所共享 , 实现“ 三网合一” , 透明传输。环 网 冗余设 计 可快 速建 立 连接 及 连接 恢 复 , 恢复时间 < 2 0 ms ( 普 通 工业 以太态 网 5 0 0 m s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摘要]煤矿综合自动化也被称为cimas(computer integrated mine automation system),是利用自动控制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将煤矿的生成全过程建成现场总线加上工业以太环网为网络平台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目标出发,并就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字]煤矿;综合自动化;设计;研究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了风机在线监测监控子系统、电力监测子系统、瓦斯抽放监测子系统、主副井提升监测子系统、胶带机监测子系统和机车调度系统等等。
综合自动化系统将各自动化子系统在异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集成与整合,实现对生产状态的实时评估,以及业务数据的综合分析。
并通过对生产和安全中主要设备的监测与控制,以达成全矿井生产调度、数据采集和决策指挥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矿井预防和处理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1.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目标
1.1采用多媒体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建立集合全矿井管理、控制和监测于一体化,并以网络为基础的大型开放式综合控制系统,进而实时矿井生产和建设中的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控制。
1.2建立基于矿井生产和建设各个环节的就地自动化、远程自动
化和综合自动化的三级自动化体系,以最大程度的实现生产安全和减员增效的目的。
1.3建立矿井集中自动控制中心,使其成为矿井生产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控制中心,以及实时数据信息传输的枢纽,为矿井生产的工程调度、综合过程控制、设备人员管理和故障分析等一系列工作提供全面的实时信息,并为矿井预防和处理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提供信息基础。
1.4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以最大化保障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并确保系统的安全、顺利运行。
2.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了网络传输平台和子系统接入平台这两方面内容。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见下图1。
2.1网络传输平台的设计
通过建立全矿井的综合自动化网络系统,在主干网络采用单模光纤传输,将矿井的设备控制层各子系统连接到系统平台上。
并在监控中心建设终端环,对矿井内各控制子系统发布控制命令,监控各子系统中设备的运行状态,收集所需的生产与安全参数,同时通过web服务器连接信息管理网,实现生产管理信息的沟通与交换。
(1)网络传输平台的要求: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2)网络传输平台的特点:采用profinet技术标准,具有极
高的可用性;提供工控领域的全线产品,拥有产品一致性的特点;具有开发性的标准协议;备件和备品的通用性较强。
(3)网络传输平台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和配置
①传输光缆:光缆均使用单模,井下主光缆使用36芯光缆作为网络的传输线路;地面光缆则使用12芯光缆作为千兆工业以太网的传输链路。
②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配置不少于4个千兆光纤接口,并支持强大的端口扩展能力和网络路由功能;环网交换机配置不少于2个千兆光纤接口,并支持强大的端口扩展能力,接核心环网交换机不少于3个千兆光纤接口。
支持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质量服务(qos),多播过滤功能(igmp),流量限制功能。
③服务器:使用双机热备方式的高性能服务器,亦或是部件级冗余的工业标准容错服务器,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完成简单维护。
对服务器所有部件均要求能做到热插拔,即cup、电源、硬盘、内存、风扇或主机板等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在不停机的基础上进行更换,从而使硬件故障所导致的非计划停机时间能缩短在每年5分钟以内。
2.2子系统接入平台设计
(1)子系统接入的要求
对子系统接入硬件的要求为:上位机需使用opc方式;plc应具有支持profinet的以太网模块;使用标准化的以太网接口;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靠性和扩展性;某子系统的通讯或元器件出现故
障时,不影响其他子系统的的通讯和整个网络的传输性能。
对子系统接入软件的要求是:子系统的生产厂商应提供所有需要的i/o变量、组态图形、数据类型、名称等;子系统的软件通讯协议支持标准opc通讯协议;上位机的软件支持标准的opc接口,且数据的通讯延时不得大于0.5秒。
(2)硬件接入方式
根据控制点的分布、各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和接入技术的特点,可考虑以下四种接入方式,并且需要原厂家提供软件通讯协议和以太网接口。
①plc接入方式:自动化系统采用plc进行控制,可以在plc上增加以太网模块,与交换机进行物理上的网络联接。
②上位机接入方式:对自动化系统较为简单,没有以太网接口,但有上位机,可以在该上位机上增加通讯以太网卡,与附近的交换机进行物理上的网络联接。
③扩展接入方式:对于自动化系统没有以太网接口,也没有上位机,但该系统支持rs484或profinet等现场总线,则可以增加转换设备,通过扩展方式转化成以太网接口与交换机进行物理上的网络联接。
④子网络接入方式:对于自动化系统已经很成熟,并且自成网络,对外有统一的以太网接口,则可通过rj45口与交换机进行物理上的网络联接。
(3)软件接入方式
当各个自动化系统与综合自动化的千兆以太网进行物理上硬件网络联接后,则需要解决通过软件进行数据通讯,各自动化系统可采用以下四种通讯方式:opc通讯方式、驱动通讯方式、dde/netdde 方式。
最为合适的是采用opc通讯方式,并使用原厂家提供的opc 接口。
①opc通讯方式:如该自动化系统具有上位机,且该上位机软件支持opc server,则可通过上位机软件的opc方式进行通讯。
②驱动通讯方式:如组态软件支持该自动化系统的plc的驱动,或者该plc有基于opc server的驱动,则可以通过组态直接与plc 通讯进行数据交换。
③dde/netdde方式:dde/netdde通讯方式是一种标准的网络接口,是ms 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动态数据交换信息通讯机制,它允许两个应用程序通过连续自动的交换数据来进行对话。
3.总结: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立,集合不同厂家的硬件设备与软件产品,实现了各综合自动化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操作,使工业控制现场和企业信息系统之间无缝连接,进而加强了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实现了矿井生产建设的网络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随着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普及与应用,必然会推动我国煤矿向着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化方向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