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小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开展小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

一、问题现象

1.听课目的不明确。老师们的惯性是:听课是指令性任务。

2.研讨走过场。由于目的不明确,以至发言时走过场,一片赞扬声,虚心诚恳得令人很不自在;其次是形式主义地讲几句,八股文式的发言提纲,没有实质内容。

二、问题思考

1.教研活动模式化。老师们习惯了的教研形式就是等待任务,开学前几周,学校将上级文件、计划层层下达,教研组具体落实。这种“任务布置型”的教研活动,教师只是一个被动接受任务的工作者,而不是主动的研究者。

2.活动目的模糊化。教研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教研活动目的不明确,就学年而言甚至学期而言,没有确定本学科的中心目标;就一次活动而言,没有明确的需解决的中心问题,目的模糊,导致老师听课无重点,研讨泛泛而谈,甚至无话可说。

3、教研课表演化。听课变成看课,变为欣赏个人才华表演。

目前状态下的这种走过场的教研活动形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要持续健康地进行下去,必须改变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小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可改变这种现象。

三、理论学习

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

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要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孤立无援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务真求实、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教研质量。

——以上摘自朱慕菊《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

所谓“校本教学研究”,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的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

校本教学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

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大量的、随意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个值得“追踪”和“设计”的“关键的问题”。教师一旦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想方设法(设计)去解决这个“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几可能转化为课题。

——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

校本研究过程是“问题—设计——行动——总结”循环往复,螺旋

上升的过程。值得强调的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四个环节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出问题可以在研究之始,也可以在行动中,检验也并不是等待最后才进行,它们中间有的可以两个环节合并起来,有的环节可以匆匆带过,关键在于解决问题,提高质量。

——摘自余文森、陈进兴《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初探》

四、如何实施“小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

1.问题来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是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的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研究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研究某种教学理论理论假设。

2.“小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的特点

小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是将教学与研究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它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有意义的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制定分步骤研究计划,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问题。与常规的教研活动相比,它具有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有针对性等特点。

3“小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实施步骤

(1)提出问题

每位教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叙说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疑难,或者教研组组织全体成员随堂听课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再根据每人叙说的困惑、疑难和课堂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概括,找出学校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将这些普遍“问题”转化为本学期实施

的小课题。问题要具体,要有语文专业特色,且一定是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如:有一中学从听课中发现,教师们对于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把握:不好顾及课堂的整体性而造成第一课时容量不够;顾及容量充足又影响文章的整体性。在研讨时,教师们决定把解决第一课时的问题作为学校的“小课题”。

(2)分析问题

分析、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从主、客观上分析,重在教师、学生的主观原因分析。

(3)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预想

①学习参考别人的成功经验,引入其他地区的成功实践。

②集体商讨从哪些方面来解决,提出具体的设想方案,实施时要求全员参与,重点确定某个年级或某些老师具体承担可供研讨的课例。

(4)教学实践

①课例形式:一个问题,多人异课,集中研讨。

②基本程序:集体备课——第一次课例——集中研讨(小结,发现新问题,提出第二次课例设想)——第二课例——集中研讨(小结,发现新问题,提出第三次课例设想)——循环几次——最后依次课例(对外组、外校展示,展示时先由教研组长介绍前几次的探讨情况)——集中研讨(总结整个研讨过程及成效)——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期末)

③集体备课: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参与,集体备课,集中研讨,贡

献智慧,体现同伴合作的原则。

④课例展示:由某个年段或某些教师具体承担研讨的课例(即公开课),也可以打乱年级界限,每个年级各派教师承担。其余教师参与听课和研讨。

⑤听课不仅包括观察事先集体备课所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而且也包括倾听和观察方案被执行的真实过程,倾听和观察方案的执行是否合理,“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已经被解决或没有被解决,是否产生新的问题。

⑥每次课后,全体教师参与研讨,研讨内容包括教学反思和听课中所观察到的情况,重点研讨本课例对问题解决得增样,是否产生新的问题。

⑦全员实践,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

4.实施要求

①每次课例哈研讨要认真作好记录,备查。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录象或摄影,在最后的汇报时可以提供展示。

②各学校将问题及原因分析、策略预想、具体承担年级、教师、实施时间安排等做好详细的安排。

③鼓励个人或小组在协作区的课题外确定小课题。

5.责任分工

(1)教研组长(联合教研组组长)

教研组长是学校(协作区)进行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组织合和带头人。根据教导处(联合教研组)的安排负责、组织和实施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