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64篇情景默写含答案!
高考64篇情景式默写(64篇全)
![高考64篇情景式默写(64篇全)](https://img.taocdn.com/s3/m/884ea83dcfc789eb172dc860.png)
高考64篇情景式默写1、《论语十则》1、《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阐述学习乐趣(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表现个人修养,为人态度(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曾子强调君子应如何进行自我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诚实、谦逊),切莫不懂装懂(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认为,聪明人应具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的学习态度。
7、孔子强调要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论语十则》中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或在污浊的社会,谁才是真正的君子)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或同行相处的人身上,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或告诉我们要做好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的准备)13、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4、选文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远”表现在死而后已。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2、《鱼我所欲也》1、文中叙述孟子不愿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高中)(含答案)MicrosoftWord文档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高中)(含答案)Microsoft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24d77c54afe04a1b071de2e.png)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高中篇(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三)《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四)《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情境式默写(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情境式默写(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662dcd1eb91a37f1115cc0.png)
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52 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53 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54 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56 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58 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59 39、《长亭送别》(王实甫) ……………………………………………………61 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62
直憨厚,这两句是“
,
”。
6.几千年前的人们很朴实,即便是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对物质要求也不高,即便是赠送一颗
野草,对方也觉得漂亮非常,《诗经·静女》中的
,
两
句诗便是证明。
7.《诗经•静女》中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焦急的句子是:
,
。
8.《诗经•静女》中“
,
”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9.《诗经•静女》中“
5.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诗人感叹岁
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的句子是:
,
。
6.《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7.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诗人当仁不让,
自荐充当楚国政治的引路人)的句子是:
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
”和“
”。
4.在《诗经·静女》中,对于女主人公赠送的礼物,男主人公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爱屋及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599c91b9d528ea81c77922.png)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完整版)(精华)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完整版)(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d3319a02fad6195f312ba6e3.png)
人教版新课标: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精华)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一(高中篇)(一)《劝学》荀子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庄子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考64篇古诗文情境默写90题(含答案)
![高考64篇古诗文情境默写90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f2c08b83d049649b6658f4.png)
1、屈原在《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3、郦道元《三峡》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言简意赅,情景交融。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秦灭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苏轼《赤壁赋》中写月出之前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郦道元《三峡》写山之连,写山之高,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千古名句,说尽了他与先帝刘备患难与共的创业历程。
8、曹操《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浑开阔,群山巍峨高耸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白居易《琵琶行》中采用情景交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
10、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之后,笔调突然激扬,写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苏轼曾经以“境与意会,最为佳妙”赞叹陶渊明《饮酒》中非常著名的咏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离骚》中表现诗人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之后,不但没有畏惧邪恶,反而特立独行,更加坚定了走自己路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高考64篇情景默写题答案
![高考64篇情景默写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1e772a90c69ec3d5bb75d6.png)
初中部分:一《论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二《鱼我所欲也》1. 舍生而取义者也2.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五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虽欲言,无可进者六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2亲贤臣,远小人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6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7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8庶竭驽钝,攘除奸凶9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1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七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九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十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十一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十二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十三 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599c91b9d528ea81c77922.png)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b60e203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2.png)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高中局部〔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一样。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说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比照,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9a8df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d.png)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含答案)1、古诗中常常使用“雨”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感。
例如,XXX的《早春》中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了早春时节雨的柔细和草的若有若无;XXX的《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了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忧伤;XXX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XXX;XXX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XXX 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表达了处境的艰难。
2、古诗中也常常使用“月”这一意象来烘托意境或表达情感。
例如,XXX的《短歌行》中写道:“月明星稀,XXX”,XXX的《琵琶行》中写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XXX”,表达了分别时的凄凉;“东船西XXX,唯见XXX”则衬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后听者沉浸在其中;“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XXX”则衬托了琵琶女婚后的孤寂;XXX的《虞美人》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表达了春天来临,但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古代文人面对XXX和滔滔黄河,创作出了无数诗情画意。
例如,XXX的《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XXX的《登高》中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XXX的《·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XXX的《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古诗中有很多诗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
例如,XXX的《行路难》中写道:“XXX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虽然困难重重,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XXX的《望岳》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XXX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出豁达的襟怀;XXX的《无题》中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了鞠躬尽瘁至死不渝的奉献精神;XXX的《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2024年高考必背古诗文情景式默写练习
![2024年高考必背古诗文情景式默写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c8b3321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d.png)
2024年情景式默写练习及答案涉及篇目《短歌行》、《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_ ,。
3、《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_ ,。
4、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_ ,。
5、曹操《短歌行》中“_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6、曹操《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静女》中“_ ,”两句运用“双关”来赞美姑娘。
8、李白的《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
9、《静女》中的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静女》中说荑草是女主人公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张望故乡的情状。
12、《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与爱人分隔两地、无限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诗人在长满香草的水泽中采摘荷花的景象。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高中)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68a8b550de80d4d8d05a4f4f.png)
(一)《诗经·卫风·氓》
1.《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 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2.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 是: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 3.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爱情的终结和痛 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6.《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 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 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 难苦恨繁霜鬓,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 行高尚的两句: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5.屈原在《离骚》中借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 子是: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
6.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 俗取巧的两句: 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枯松倒挂倚绝壁。 4.《蜀道难》中运用夸张、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 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5.《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 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 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二)《离骚》
1.《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 深同情的语句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 但早晨被诟骂晚上遭贬黜的句子是: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直抒 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 改。
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
![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249479f69b89680203d8251b.png)
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中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题(附答案
![高中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7c8fb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59.png)
高中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题(一)《劝学》1。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
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
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对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5.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
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三)《师说》1。
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完整版)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含答案)
![(完整版)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f17208ec3a87c24128c48c.png)
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高中篇)(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三)《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之必背64篇古文情景式默写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之必背64篇古文情景式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b0e8909c783e0912a3162abc.png)
一、名篇名句默写(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6)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7)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9)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10)《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1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12)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
参考答案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8.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9.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
10.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1.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6.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7.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8.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4.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5.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7(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8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9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6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8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0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6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8.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69.剑阁峥嵘而崔嵬。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70.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7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7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76.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7.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9.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8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83.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