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街巷历史渊源研究

合集下载

扬州古街区的开发与保护

扬州古街区的开发与保护

扬州古街区的开发与保护作者:鲍竹映来源:《中华手工》2021年第03期摘要:扬州古城区以扬州明清古城为基础,是由古运河、外城河、小秦淮河等水系围绕形成的历史区域,面积约为5.09平方公里。

其中,古城区中的古街、巷道将近有500多条,错综复杂,贯穿整个扬州古城区,至今仍是扬州城的交通要道。

根据实地考察调研,结合仁丰里、皮市街两条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状,分析其现存发展所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提出对古街区保护和文创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扬州古街区;仁丰里;古街区保护;历史文化一、古街区的历史文化扬州古城区中拥有数百条街道,纵横交错,自古代以来就是居民的重要出行通道,一条巷子的主干道还连接了许多小巷,贯通南北。

以仁丰里街区为例,仁丰里位于古城区的中部位置,东起小秦淮河,西至迎春巷,南起甘泉路,北至文昌中路,全长700多米,是古扬州唐“里坊制”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呈鱼骨状分布,南北走向,其两侧则东西向整齐排列着旧城头巷、曹李巷等数条小巷,贯通了半个扬州古城。

同样,在距离仁丰里不远处的皮市街,也是一条古城居民进出重要通道,它连通文昌路、广陵路和徐凝门路。

[1]扬州的条条古巷中,包含了扬州古城千年来的文化,历史文化遺址众多,几乎每条街巷都有着自己独有的发展历史和历史故事。

以仁丰里为例,仁丰里中保存有纪念岳飞的旌忠寺,有隋唐时期中国文选学创始人曹宪、李善在此居住的曹李巷,有乾嘉经学泰斗阮元的住宅和家庙,有明代兵马司的衙署所在地,还有文选楼、陈六舟住宅双桂泉浴室等,汇集了十几处隋唐至明清的历史文化遗址,是一处能够反映扬州文化的古街。

[2]此外,皮市街也是一条历史发展悠久,从元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元代时,皮市街称作马军营四铺南与马军营四铺北,装备军马需要皮货,到了清代,发展成了皮货街市,分为南皮市和北皮市。

清末民初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皮市街上又渐渐开启了其他商店,比如天宝斋茶店、达仁医院、福昌酒店等一些老字号店铺,这些都见证了扬州的发展与变迁。

扬州这些街巷的故事,有些老扬州都不一定晓得~

扬州这些街巷的故事,有些老扬州都不一定晓得~

扬州这些街巷的故事,有些⽼扬州都不⼀定晓得~⽯板路⿊漆门⽼街⼩巷穿扬城⼩巷窄古井深⼩巷⽣活很迷⼈扬州城蜿蜒幽静的巷⼦它们安静⽽美好静静地等着你朝她⾛过来……新胜街在⽼扬州的记忆⾥,新胜街曾经是扬州最繁华的商业地带。

当年,这⾥的⼈是时髦的,这⾥的夜是喧闹的,接待过名⼈的酒店、招待着⽼饕的酒楼林⽴。

可以想象当年清末民初扬州有钱⼈的⽣活:“早上到富春吃早茶、饭后到教场听书、晚上到新胜街住旅社吃饭。

”彩⾐街从国庆路和东关街的交汇处往西⾛,便是扬州的彩⾐街。

这条⽼街的得名,源于过去街上林⽴的彩⾐店铺。

《扬州画舫录》曾经记载彩⾐街,称它为“运司后⼀层,旧设有制⾐局,其后绣货、戏服、估⾐等铺麇集街内。

”马市⼝这是⼀个⾄今仍在⽼扬州⼝头流传的地名。

马市⼝,斜长的湾⼦街中段,与灯草⾏、通运南街交会所在,虽然明朝的马市早已湮灭,但这个古地名,顽强地流传了400多年——扬州⼈的代代⼝头相传中,留下了这座巷城最初的印记。

崇德巷⽪市街东侧的民居群中,有⼀条名叫崇德巷的古巷,长仅100余⽶,但巷⼦两旁,有数⼗栋百年以上的⽼建筑,风格是清⼀⾊的晚清民国风。

⾛进巷⼦,如同穿越回古代。

⼀抬头,那些风化的砖墙就似乎是在⽆声讲述它们的历史,或繁华,或萧条,或⽢甜,或⾟酸,都尽在⽆⾔中。

安乐巷安乐巷北接油货巷,南接⼤双巷,是⼀条3⽶宽、200多⽶长的南北向巷道。

巷中⾏⼈不多,很是清静,听巷内居民说,以前这⾥多为书⾹门第。

巷⼦⾥有全国⽂物保护单位——朱⾃清故居,为晚清所建,今仍完好,是扬州传统结构的三合院式民间住宅。

北柳巷北柳巷西临⼩秦淮河,是⼀条宽3⽶、长1000⽶左右的巷道。

北柳巷是⼀条有着特殊地形的古巷——扬州古城中唯⼀⼊巷爬坡、出巷下坡的古巷。

北柳巷南坡和北坡街道两旁,房⼦依坡势⽽建。

北端坡路的坡顶,有⼀处民房,民房⼀侧的墙壁上,挂有⼀块写有“龙背”的路牌。

巷⾥⽼⼈说,这⾥是扬州古城的最⾼点。

南柳巷⽼扬州⼈流传着这样⼀句话:扬州城是被⼀条龙脉所护着的。

扬州双东历史街区(东关街))

扬州双东历史街区(东关街))

扬州古文化的浓缩----扬州双东历史街区扬州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十分深厚。

从“双东”街区古街老巷地名中,不仅可以窥见扬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能寻觅到扬州不同时期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风貌。

扑朔迷离的古街旧巷,给扬州这座素以巷城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尤其是富庶大户老宅、官宦宅第、书香门第、深宅大院、清代盐商住宅区,典雅的砖刻门楼、高大的防火墙、条石砌铺的老街深巷……追溯古街巷名称的由来,就是追寻扬州的历史古街巷地名得名由来,大体可分以下十类:其一,以人物事迹和职官取名。

如雅官人巷、问亭巷、田家巷、史可法路、双忠祠、安家巷、文化里、地官第、探花巷等。

其二,以衙署机关取名。

如运司街、疏理道、马监巷等。

其三,以城门名称和城垣取名。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为防御倭寇骚扰,在宋大城东边故基上扩建,谓之新城。

“双东”街区地处明清扬州新城的东北部,其区域范围内有三座城门。

东关原称利津门,由此派生的地名有东关街、东关外南河边等。

便益门原为新城北面的便门,由此派生的地名有便益门大街、便益门外街、便益门桥等。

广储门原为镇淮门,由此派生的地名有广储门街、广储门外街、广储门桥等。

其四,以寺、观、庵、庙取名。

如琼花观街、礼拜寺巷、二郎庙巷、定慧巷、三祝庵街、仁寿庵巷、财神庙巷等。

历史上,扬州城内有270多处庵观寺院。

其五,以商业集市和行业作坊取名。

扬州为江淮地区经济中心,历史上经济发达,商业繁盛。

以手工作坊取名的街巷有铁货巷、炭箕作、油货巷、轿坊巷、谢家巷、剪刀巷、兜兜巷等。

以商业集市和店铺取名的街巷有东关街、砚池街、教场街、辕门桥、灯笼巷、安家店、宗家店、狄家店等。

以饮食店、浴室取名的街巷有吃吃看巷、金桂园巷、浴堂巷、堂子巷等。

其六、以桥梁、水井、水仓取名。

以“桥”字为通名的地名就是因为当年新城地势卑湿、河沟水汊纵横的实证。

此外,扬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水井,因此,许多巷子就是以水井命名的。

扬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探究

扬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探究

扬州 的巷子 一般 都 很 窄 , 小巷 曲 曲折 折 , 弛有 度 , 张 收放 自 将 小秦 淮 河与 护城 河介 入其 中协 调周 围建 筑环 境 , 加强 景观 塑 如。巷两侧主要是 高大 的实墙 , 宅深 藏 其 中。一般来 说 , 西 造 , 住 东 延续老城 区的历史 文脉 。 向街巷 由于是顺建筑 开间面走 向 , 空间宽 敞 , 高宽 比约为 1 1 南 2 3 点—— 重点修 缮 :, . 北 向街巷多为建筑 山墙 面 , 空间感封 闭, 高宽 比约为 2 1 : 。在 平面
本文对扬州历史文化街 区保 护与整治对策 进行 了探 究 , 在保 护物
质文化 的同时 , 还保 留原生态的生活 方式 、 民俗等潜 在文 化 , 尽 并
力延展历史 的脉络 。
1 扬 州彩衣 街 和“ 东” 区现 状 双 街
1 1 区位 分析 .
扬 州地处运河 与长 江交汇点 , 自古即有 “ 楚尾 无头 ” 江淮 名 “ 邑” 之称 , 州界多水 , 因“ 水扬波” 而得名 , 近 20 迄今 5 0年的历史 。
作为行 为产 物的物 质文 化。而 “ 在 文化 ” 潜 就是 区别 于 “ 在文 显
1 历 史风貌的整体保护 : “ ) 对 双东” 街和彩衣街进行整 体性保 化” 的外 部知识 、 态度 、 价值观等精神 上 、 理上 的非 物质性文 化。 护 , 心 制定 与完 善保 护规 划。 扬州历史文 化街 区的显在性在于建筑 的街巷形 式 , 而其潜 在性则 2 基础设 施 的整体提 升 : 础设施 匮乏是 古城 的通 疾 , 决 ) 基 解 深刻地 体现于市井文化 , 菜文化 ( 中华老 字号 ” ( 图 1 , 酱 “ )见 ) 庙 好这个 问题 , 才能提升生 活质量 , 保证正常 而有活力地运行 , 并增 会文化 , 扬剧文化等历史文化 的丰富性中 。 加街区容量 , 对扬州这样有商业传统的街区是恢复与振兴 的基础。

扬州问井巷的故事

扬州问井巷的故事

扬州问井巷的故事扬州城素有“巷城”之誉。

在老扬州城区内的街巷共有592条,其中新中国建立前的老街巷就有506条。

这些街巷宽窄不一,宽的达20米出头,窄的2米左右,逼仄的仅有70厘米,俗称为“一人巷”。

老城区里街巷最稠密的地段,以国庆路东侧的东营头巷至七巷为甚。

这些街巷长短纵横,有的笔直交叉,有的曲折蜿蜒,有的沧桑古朴,有的“洋气”十足,这些街巷之间,或可互相通连,或为首尾相接,或则转弯抹角,即使是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区里,也有一些沉寂背静的小巷,连行人也难得见到,给人一种变化莫测的神秘之感。

(一)扬州街巷的名字背后,几乎没有一条是无典无故的。

它们有的是对古城历史上重大事件的佐证,如:纪念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战役胜利的渡江路;见证元朝末年朱元璋派兵攻取扬州后,全城住户仅剩18户人家的十八家巷;记载乾隆南巡时驻跸扬州天宁寺形成阶段性商贸兴旺的买卖街等等。

有的是古代官衙所在地,官衙名称便成了街巷的名字,如:因清代扬州参府衙门所在的街即叫参府街;因明代曾是扬州卫指挥使司下属的左卫千户所廨宇驻地的街即名左卫街;明初时扬州兵马司衙署故地即名兵马司巷等等。

有的是以歌颂扬州历史上与之有关的先贤英烈等杰出人物而命名的,如:纪念清代曾任太子太傅阮元的太傅街;纪念汉代名儒董仲舒的大儒坊;纪念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史可法东、西路;纪念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旌忠巷;纪念宋代扬州的三名状元吕溱、王昂和李易的三元巷;纪念东晋时在扬州天宁寺翻译《华严经》,并经常讲释经义佛法的高僧驮跋陀罗的讲经墩等等。

还有的是起于与该街巷有关的传说故事而命名的,如:南、北柳巷,传说是为纪念清代时太平军攻入扬州后,某将领见民妇怀抱大孩、手搀小孩,疲于奔命,询问其由,得知民妇怀抱者其侄,手搀者其子,大受感动,便嘱其回家插柳枝于门上作标记,并令将士不得惊扰,民妇一家遂得以平安的故事;有的是以街巷的地形特征或标志性建筑来命名,如:斜隔在渡江路与广陵路(旧为达士巷与左卫街)之间的犁头街,因形似犁头而得名;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高挺,至最高处又急骤直下,仿佛遨游之龙,故而命名为龙背;因旧时巷内住户多系草屋,为避免火患,便在巷子的南端砌建了一爿高大的风火墙,上嵌一个2米见方的“水”字,以示儆戒,此后火灾遂息,故将此巷取名水致祥巷。

扬州东关街考察报告 (2)

扬州东关街考察报告 (2)

关于“东关街”历史文化的调查报告城市和人一样有生命,有动脉,有血管。

城市的生命与活力,风貌与个性在于她的基本元素----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通过街巷的组织,联接形成城市的格局,风貌和特征。

城市的源头往往都是一条街,一条巷,这街上有店铺,有作坊,有聚集的人口,有需求的交换。

这条街陈列着,供应着周边居民生活,学习,工作的必需品,周边居民生活进出大街的通道就是小巷,一条街不够了再形成一条巷,一条街不够了再形成一条街,先前形成的街和巷,若干年后就称为古巷和老街,密集的街巷就形成了城市。

我们结识了一个城市之后,总想知晓这个城市的源头和由来,总想寻觅出这座城市童年的痕迹和发展的轨迹。

城市的历史痕迹,有的存与文字的记载,有的就在我们身边,这当然包括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相当熟悉的古巷和老街。

而东关街则是其中的典例,谈及扬州街巷,东关街则首当其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特殊的街:“东关”的由来东关就是利津门,应为在东面,人们习惯上称东关,地名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大家都这么叫了,利津也就逐渐被人们淡忘,只记得东关了。

《扬州画舫录》中说:“新城东关至大东门街,三里,近东关着谓之东关大街,近大东门者谓之彩衣街。

”这东关大街可是一条古老的街,唐代扬州四条东西向的街,唐代扬州四条东西向的街,有条曾变成过农田,一条拓宽改造,而这东关街呢,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曾历尽沧桑,街的面貌自然也有变换,但位置基本没有变动。

“东关”的文化积淀㈠独特的“盐文化”扬州古来就是产盐之地,海盐的质量好,产量高,扬州又占长江,运河之利,很自然的就成了中部各省食盐的供应基地和集散地。

从明代起,两淮盐运署,盐政署就都设在扬州。

淮盐商人在扬州办好手续后,凭盐引到盐场提盐,运到扬州,再等待官府集合后运到真州(今仪征),从十二屿出江,转运到淮盐额定的东南六省销地。

在扬州等待稽合的船只很多,等上十天半个月是正常的事,加上所有的船主把别人的东西“视为己物,恣为侵盗”,很不划算。

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扬州四大历史街区实例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扬州四大历史街区实例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扬州四大历史街区实例研究方玲梅;王慧娟【摘要】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tourism resources of four historical streets in Yangzhou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make a discussion on how to present Yangzhou's long history culture heritage and dig out the commercial value of Yangzhou's historical cultural blocks at a large extent,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from the angle of tourism development.%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以扬州四大历史街区为例,在对四大历史街区旅游资源和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归纳法、实地考察等方法就如何最大程度的展现扬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扬州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扬州【作者】方玲梅;王慧娟【作者单位】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安徽巢湖 238000;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安徽巢湖 2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后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1],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历史文化街区处于保护单位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这一体系的中间层次,隶属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概念范畴[2]。

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扬州四大历史街区实例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扬州四大历史街区实例研究
Abs t r ac t : Ba s e d o n t he a n a l ys i s o f t h e f e a t u r e s o f t o ur is m
r e s o u r c e s o f f o u r h i s t o ic r a l s t r e e t s i n Ya n g z h o u a n d 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i t o n ,ma k e a d i s c u s s i o n o n h o w t o p r e s e n t Ya n g z h o u " s l o n g h i s t o y c r u l t u r e h e it r a g e a n d d i g o u t t he c o mme r c i a l v lu a e o f
中 图分类号 : F 5 9 2 . 7 文献 标识码 : A
To ur i s m de v e l o p me nt o f hi s t o r i c a l c u l t u r a l
s t r e e t ——A c a s e s t u d y o f f o u r h i s t o r i c a l s t r e e t s i n Y a n g z h o u
扬 州历 史文化街 区 的旅游 资源较 为丰富 , 但 整体 知名度 较 低, 且一 些街巷风貌保 存较差 , 降低 了旅游资源 质量 。 扬州历 史 文 化街区 的旅游 资源分布见表 1 。 2扬州历史 文化街区开发 中存 在 的问题 在 我国 , 一些历史 文化名城表 面上是 在对名 城进行 整体 保 护, 但 往往 是整体 保不住 , 其 中许多历 史文 化街 区却 遭 到建 设 性 破坏。扬州历史 文化街 区的保护开 发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在 定程度上保 护了城市遗迹 和传统 文化风貌 , 但在 开发过 程 中

扬州古街巷历史渊源研究

扬州古街巷历史渊源研究

扬州古街巷历史渊源研究作者:杭蕾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6期摘要:2015年是扬州建城2500年,扬州市为此展开了一系列城市保护和开发行动,其中也包括了扬州古城中星罗棋布的古街巷,对它们进行了系统地整理、修复、保护等工作,并将其中一些开发为旅游资源。

借此契机,对扬州的古街巷地名渊源做了一次较为系统地整理归类,并从中探究出这些街巷的命名原则及其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现象,如讹误、交叉等,以希望对这些珍贵的城市遗产做进一步地了解并且知晓它们的保护现状。

关键词:扬州;古街巷;地名;命名;历史渊源[项目名称: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编号:15C150]扬州建城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至2015年恰好2500年。

从古至今,凭借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商业经济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无数风景名胜,形成了如诗似画、韵味悠远的古都风貌。

而遗落在城市中星罗棋布的古街巷正是这一幅幅历史画卷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它们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扬州人。

扬州街巷于人于市都很重要,因而需要对它们的历史渊源进行有益地研究与探索。

一、扬州古街巷的概况扬州素有“巷城”之誉,在扬州老城区内街巷有592条,其中新中国建立前的老街巷就有506条,这些街巷宽窄不一,宽的会有20米出头,窄的却仅仅只有2米,逼仄的仅有70厘米,俗称“一人巷”。

扬州街巷规矩中又极不规矩,长短纵横,或笔直交叉,或曲折蜿蜒,或互相连通,或首尾相连,或拐弯抹角,或误入死路,常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即使在热闹的市中心,也会有些沉寂不易发现的小巷子,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

这些街巷就如同城市的血脉,扎根于一座城市,又抚育一座城市。

扬州人至今还会传唱一些有关扬州街巷的民间歌谣,如“扬州城,巷子深,户对户,门对门,门里门外一家人……”扬州的街巷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新城和旧城。

扬州在历史上以小秦淮河为界,分为新、旧两城。

旧城位于小秦淮河以西,建于隋唐时期。

古城扬州街巷-三元巷

古城扬州街巷-三元巷

古城扬州街巷-三元巷扬州三元路(今文昌中路)的前身三元巷,长期在人们心目中享有盛名。

旧时扬州人结婚,不管男女两家各住何方,哪怕近在咫尺,也须将新娘的花轿抬经三元巷走一走,为新娘子发兆。

自清代乾隆年间,缎子街被讹称为多子街以后,花轿的行进路线,更延伸至多子街、太平桥,取其“早生贵子”、“长保太平”与“连中三元"的吉利,藉以增强喜庆与自慰。

三元巷,别的市县多有与此类似的地名,多半是取连中解元、会元和殿元的意思,或系取殿试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而统称日“三元",但扬州的三元巷却非如此。

这条巷子的巷口,在明代有座牌坊叫“文津坊”。

嘉靖四年(1525),扬州知府易瓒为了昌明圣学、宏开文运,见原来跨于张楼大街的状元坊年久毁坏,便把文津的坊名改称做状元坊,用以纪念宋代扬州的三位状元,并把他们的官讳、职衔镶刻在改树的牌坊上。

自此,这条巷于便被称做三元坊或三元巷。

按其中状元的先后,三人依次是吕溱、王昴和李易,他们各有业绩,垂诸史册。

吕溱,字济叔,宋仁宗时的状元。

授职学士,为皇家修《起居注》,先后曾出知徐、楚、舒三州和杭州。

生性伉直,居官不喜应酬,“接宾客不过数语”,人称他为“七字舍人",因此受人排挤,屈沉十余年,才起复为龙图阁直学士兼开封府尹。

当时的开封是首都所在,政务繁剧,任开封府尹的多不称职,惟他才识过人,辩讼立断,不阿权贵,豪恶敛迹。

后人因他为政的事迹与前此任被称做“包青天"的包拯相仿佛,故也称他为“吕龙图“。

吕溱不仅为以政绩知名于世,且是一位围棋高手。

《弈人传》说他:“嗜弈棋,亦当时第一。

”《珍珠船》说:“欧阳永叔不夸文章、蔡君谟不夸书、吕济叔不夸棋,大抵不足则夸也。

"可见其棋艺之精淇。

王昂,少以文学知名,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开科,被徽宗拔为榜首。

高宗时,他官起居舍人秘书少监。

御府颁降书籍492种,及曾皎进献的藏书2600余卷。

他将这些书籍分经、史、子二集四库,委官校对,遇有脱落讹误,另以别本校正。

扬州南河下街巷的景观更新

扬州南河下街巷的景观更新

扬州南河下街巷的景观更新
张耀;张静
【期刊名称】《中国园艺文摘》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传统街巷是扬州古城的城市景观和城市肌理,是一个现代城市与古城遗址相融合的具有自己独特的街巷景观的城市。

文章从南河下景观现状入手,对其更新的措施与保护对策进行分析,浅谈如何保护和更新南河下街巷景观。

【总页数】2页(P97-98)
【作者】张耀;张静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院,江苏南京 210037;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院,江苏南京 2100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扬州古街巷历史渊源研究 [J], 杭蕾
2.老街巷美化改造中的观念变迁考察
——以扬州市广陵区为例 [J], 陶勇宇;柳玉婷
3.扬州市广陵区老街巷改造的反思及对策 [J], 陶勇宇
4.古镇街巷空间展示创新设计研究——以扬州东关街为例 [J], 孙昱
5.扬州明清古城街巷的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策略 [J], 赵金霞;刘佳惠;李敏;徐卫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州东关街:古色古香的繁华商业街

扬州东关街:古色古香的繁华商业街

扬州东关街:古色古香的繁华商业街扬州东关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丰县,是一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繁华商业街。

从古至今,东关街一直是扬州的商业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风味小吃和传统手工艺品。

东关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当时东关门是扬州城的东门,周围的街道逐渐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东关街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街道两旁的老式商铺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

在东关街漫步,仿佛穿越时光进入了古老的扬州。

街道两旁的店铺门脸都是红砖绿瓦,装饰着木制的门楣和雕刻精美的窗花。

一进入店铺,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摆设和陈列,显得别具一格。

不论是老字号的店铺还是新兴的小吃店,都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东关街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独特的文化历史。

这里曾经是扬州士人交流文化的场所,文人雅士们在东关贡院碑亭边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行走在街上,能够感受到扬州人文的独特韵味。

除了文化历史,东关街也以各类美食而闻名。

扬州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的发源地,而东关街则是淮扬菜的集散地。

无论是有名的细糖蒸肉,还是扬州炒饭、扬州狮子头,都能够在东关街找到最正宗的味道。

此外,东关街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鸭血粉丝汤、杂面、鸭块粉丝羹等,每一种都令人垂涎欲滴。

除了吃喝,东关街还是各类传统手工艺品的集散地。

扬州以其艺术工艺闻名,东关街上的手工艺品店琳琅满目,有陶瓷、木雕、丝绸等各类精美的工艺品可供选择。

在这里,游客可以买到精美的纪念品,也可以欣赏到当地艺术家的作品。

东关街的夜晚更是迷人。

入夜后,街道两旁的店铺纷纷亮起了璀璨的灯光,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童话世界。

霓虹灯、露天小摊、咖啡馆等各种特色商业街元素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夜景图。

对于游客而言,东关街可以说是一个打卡圣地。

无论是购物、品尝美食,还是欣赏古建筑、体验传统文化,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

在这条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漫步,仿佛能够感受到扬州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而对于本地人来说,东关街更是一个重要的生活场所。

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研究

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研究

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研究
西津渡历史街区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西津渡街道南北向的一条主要街道上,该街区是扬州历史上最为集中的儒家文化区域之一。

西津渡历史街区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迹而备受关注,也是扬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为了保护西津渡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

一、西津渡历史街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西津渡历史街区位于扬州市中心地带,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经有800年的历史。

该地区曾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街区内,可以看到许多历史建筑、古井、碑刻、牌楼等文化遗迹,如著名的育才书院、周家园、殷墟、慈母亭等。

这些文化遗迹展现了扬州的历史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

随着城市的发展,西津渡历史街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商业化运营、环境污染、建筑物老化、地面实体垃圾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街区内的文化遗产造成损坏或破坏,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1.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对街区内的文化遗产进行彻底的修复和保护。

要保持建筑物和古物的原貌,使游客和居民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魅力。

2.加强街区环境卫生管理:要加强对地面实体垃圾的清理和管理,建立环保意识,保持街区的美观整洁,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3.积极发展旅游业:街区是扬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应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宣传西津渡历史街区的文化、历史、景观和特色,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4.加强街区管理: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商家和居民的管理,避免商业化运营对街区的文化遗产和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维护街区内的秩序和稳定。

扬州丹徒的历史文化街区

扬州丹徒的历史文化街区

扬州丹徒的历史文化街区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其中丹徒区是扬州市内一个富有历史韵味和独特风貌的街区。

这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其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文化和繁华的商业氛围而闻名,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到来。

丹徒区位于扬州市的东部,是扬州市的一个重要地区。

这个街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时期。

在长江边缘,丹徒区依山傍水,地势险要。

在历史上,这里是扬州防御的重要据点,也是贸易和交通的重要枢纽。

因此,丹徒区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成为了扬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丹徒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瘦西湖古建筑群。

瘦西湖是丹徒区的一个人工湖,被誉为“江南一绝”。

湖畔的建筑群包括了传统的园林、庙宇和古老的民居等,展现了扬州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这些建筑大都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瓦片屋顶,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

漫步湖畔,欣赏着湖光山色,感受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

除了瘦西湖古建筑群外,丹徒区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建筑值得一游。

比如,西禅寺是丹徒区的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五代十国时期。

寺内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是扬州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

此外,丹徒还有许多古老的宅院和巷道,每一条巷道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传说。

这些建筑不仅是城市的文化符号,更是历史的见证。

丹徒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有古老的建筑,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每年,丹徒区都会举办各种传统节庆活动,如元宵节花灯展示、青年节文化演出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带动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此外,丹徒区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和特产,如丹徒蜡烛、丹徒剪纸等,这些手工艺品代表了扬州的独特文化,也是丹徒区的一大亮点。

除了历史和文化遗产,丹徒区还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商业街区和现代的购物中心,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

无论是品尝当地的美食,还是购买特色的纪念品,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物品。

扬州慢(十八):千年古巷藏文脉

扬州慢(十八):千年古巷藏文脉

扬州慢(十八):千年古巷藏文脉仁丰里在扬州呆的时间实在太短。

本想去运河的瓜州古渡,寻踪千古诗词和流传故事,当然包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再过长江到对面镇江,吃吃朋友推荐的“火頭烧灌汤包”,顺便上趟真正的金山。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时间被挤剩半天,去不了了。

风景定是看不完了。

郁达夫说“扬州的古迹、名区,以及山水佳丽的地方,总要有三年零六个月才逛得遍。

”干脆走走“巷城”扬州,看看百年前赫赫有名的绿杨旅社,以及喜爱的文人朱自清先生的故居。

仁丰里街道绿杨旅社在新胜街,从仁丰里进去。

扬州有句老话:“只闻东关街,不识仁丰里。

”外地人知道仁丰里的不多,其实扬州城两千多年的文脉就藏在这里了。

沿仁丰里南行,巷子不很宽,却非常干净。

房前种满鲜花,月季、蔷薇、紫藤,只在房屋一角,并不喧嚣,却美丽得引入注目。

一家门口挂个木牌,上书“最美庭院”。

萍儿朝里张望,却听得有人笑道:“进来看吧。

”院子不大,却布置得玲珑有致,鹅卵石铺地,湖石、假山、水池、花窗、藤架、花木一样不少,彷佛是个微缩版的园林。

尤是水池,别具思巧,设计成小勺状,名曰“勺池”。

池内睡莲几片,鱼戏莲叶。

果然很美。

道一声“打扰”,往外走。

阿姨在屋檐下择菜,笑眯眯说“没关系的”。

这趟扬州行,最大的感受是,不论服务人员还是陌生人,扬州人对外地人态度特别好,完全没有旅游地主的身份,只当你街坊或客人般对待。

最美庭院走过一个屋外砖砌的花坛,月季打着粉色的骨朵儿,勾起我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在江南池州,大院里每家每户的花坛都是用砖砌成。

春天一到,花坛里开了各种花,院子里玩的小朋友,常被花吸引,若是香花,定是要凑过去嗅个够。

砖砌的花坛一面青砖墙被爬山虎画成了一幅画,中间有块牌,上书“扬州老照片馆”。

进门看看。

屋里墙上挂满了上个世纪扬州的照片。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笑着招呼我随意看。

一聊才知,照片馆收藏了2万多张扬州老照片。

扬州老照片馆我问店主人,这里只展示老照片,靠什么盈利呢。

对方笑着说,帮人家修复老照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论坛研究】扬州建城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至2015年恰好2500年。

从古至今,凭借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商业经济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无数风景名胜,形成了如诗似画、韵味悠远的古都风貌。

而遗落在城市中星罗棋布的古街巷正是这一幅幅历史画卷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它们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扬州人。

扬州街巷于人于市都很重要,因而需要对它们的历史渊源进行有益地研究与探索。

一、扬州古街巷的概况扬州素有“巷城”之誉,在扬州老城区内街巷有592条,其中新中国建立前的老街巷就有506条,这些街巷宽窄不一,宽的会有20米出头,窄的却仅仅只有2米,逼仄的仅有70厘米,俗称“一人巷”。

扬州街巷规矩中又极不规矩,长短纵横,或笔直交叉,或曲折蜿蜒,或互相连通,或首尾相连,或拐弯抹角,或误入死路,常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即使在热闹的市中心,也会有些沉寂不易发现的小巷子,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

这些街巷就如同城市的血脉,扎根于一座城市,又抚育一座城市。

扬州人至今还会传唱一些有关扬州街巷的民间歌谣,如“扬州城,巷子深,户对户,门对门,门里门外一家人……”扬州的街巷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新城和旧城。

扬州在历史上以小秦淮河为界,分为新、旧两城。

旧城位于小秦淮河以西,建于隋唐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大量的盐商通过运河来扬做生意,原本的旧城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盐商们便在小秦淮河以东大兴土木,渐渐地小秦淮河以东便发展为了新城。

由于旧城是由历朝历代的官府设计规划而成,所以城中的街巷多平整方直。

而新城则大多由盐商各自圈地建设,故街巷多呈现出曲折、幽深的特点。

清乾隆皇帝南巡落脚扬州时,曾问太史秦恩复之父秦黉:“扬州有新旧两城,区别何在?”秦黉答道:“新城是盐商巨贾豪宅,旧城为读书人之所。

”乾隆听后,为秦黉题写“旧城读书人”的匾额[1]。

此后,旧城一带更是成为“名流咸集,文宴称盛”之地。

从中我们便可以看出街巷命名的规律,相较于新城,旧城中街巷的取名更偏文学性,更具有读书人该有的文化气息。

例如旧城中的代表街巷毓贤巷,又称太傅巷,因西段有教育生员的安定书院而得名,而毓贤即取育贤谐音,可见其中的文化寓意。

二、扬州古街巷的地名分类及溯源在大体上抓住了扬州古巷的主要特征之后,本文根据这五百多条古街巷命名的规律,得名的由来及演变情况,将扬州古街巷细分整理为8类。

(一)与其他城市地名或地区有关泰州路、南通路及盐阜路。

这三条路用的是当年苏北行署驻扬州时所辖的专区的名称。

泰州在扬州的东面,因而东面的就为泰州路;南通地处扬州的东南,因而南边的就为南通路;盐阜地区是革命老区,又位于扬州的北面,所以北边这条就为盐阜路。

这三条路,铭刻着建国以后扬州历史前进的脚步。

(二)由历史名人、群体或官名来命名李官人巷、雅官人巷、状元巷、探花巷、地官第巷、曹李巷、三元巷和苏唱巷等都有各自不同的典故。

例如三元巷,就是为了纪念宋代扬州籍的三位状元吕溱,王昴和李易。

地官第巷,地官为古代六官之一,《周礼·地官·序言》有“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之说,后世就以地官司徒作为户部尚书的代称,第是居住的地方,地官第的由来或许就是因为这里曾经住过户部尚书之类的官员。

古代扬州是一个商业发达、富庶风流的地区,商业的发达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当时盐商最风雅的休闲方式就是看戏。

由于有这些富商的捧场,扬州戏曲也就成了当时最丰富活泼的文化形式,苏唱街也由此应运而生,成为姑苏优伶聚居之地。

传说原扬州第一服装厂旧址就是当时的“老郎堂”,即梨园总局。

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载:“城内苏唱街老郎堂,梨园总局也。

每一班入城,先于老郎堂祷祀,谓之挂牌;次于司徒庙演唱,谓之挂衣。

”[2]至此,就以苏唱街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氛围极浓的戏曲圈子,推动了扬州戏曲的发展。

(三)与历史事件、活动或民间传说有关渡江路、螺结丝顶、洪水汪巷、十八家巷、讲经墩、黑婆婆巷等。

扬州街巷中命名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多与战争有关。

例如十八家巷,相传是元末明初,扬州城遭战火毁扬州古街巷历史渊源研究◇杭蕾摘要:2015年是扬州建城2500年,扬州市为此展开了一系列城市保护和开发行动,其中也包括了扬州古城中星罗棋布的古街巷,对它们进行了系统地整理、修复、保护等工作,并将其中一些开发为旅游资源。

借此契机,对扬州的古街巷地名渊源做了一次较为系统地整理归类,并从中探究出这些街巷的命名原则及其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现象,如讹误、交叉等,以希望对这些珍贵的城市遗产做进一步地了解并且知晓它们的保护现状。

关键词:扬州;古街巷;地名;命名;历史渊源[项目名称: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编号:15C150]82017·06坏,人口凋敝,偌大的城也只剩下此处的十八家而得名。

关于这件事的最早记录在明代《嘉靖淮扬志》上,这十八虽未必为实数,但也说明了战火之下扬州城的悲惨境遇。

还有许多是跟清兵屠城有关的,如螺结丝顶,就是因为清兵屠城时此处累尸;洪水汪,旧名红水汪,因地势低、积血多而得名。

而民间传说中的代表就应该是黑婆婆巷了,说的是长得又黑又丑、却心地善良的婆婆和媳妇的相处之道,婆婆对于媳妇的关心和照顾换来了媳妇的尊重和爱戴。

而历史活动的代表就要首推讲经墩了,讲经墩又名天心墩。

嘉庆《扬州府志》记载:“天心墩,在谢司空寺前,广袤三亩许,高二丈余,佛陀跋陀罗尊者译经地。

”[3]因而得名讲经墩。

除外,还有引市街,是明清扬州盐商聚集交易盐引之地。

(四)有固定的行业作坊,密集的商业群或传统技艺多子街、彩衣街、皮市街、打铜街、翠花街、元宝巷、大小描金巷、风箱巷、兜兜巷、灯笼巷、二畔铺巷等。

这一类街巷光从名字就可以大致推断出它们从前的功能了。

例如彩衣巷,顾名思义,就是一条做衣服的巷子,至少在清代,这里聚集了全扬州城最好的裁缝师傅们。

《扬州画舫录》记载了“彩衣巷为运司后一层”[4],旧设有制衣局,为官设的高级成衣铺,其后的绣货,戏服都能在巷内找到,至今这里还有像“启明唐装”这样的私人订制制作唐装、旗袍的老字号。

再如兜兜巷,制作的东西即是肚兜,从兜兜巷出去的肚兜样式,花样都极为精致,面料也极为舒适,可以说是当时扬州制作肚兜最闻名的地方,相传杨贵妃的肚兜都出自这里。

翠花巷则是以制作女子珠钗翠环而得名。

扬州漆器早在汉朝就已经享誉全球,到了明清则更甚,因而技艺也越分越细,甚至形成了许多以主攻其中一种技艺为主的商业街,大小描金巷就是一个典型,巷内多是一些以勾线描金为主的漆器作坊,而罗甸巷,则是以多制作“平磨螺钿”“点螺”等漆器的作坊和商店而得名的。

(五)由街巷本身的地形而得名罗湾街、洼子巷、埂子街、驼铃巷、仁丰里、龙头关、羊胡子巷。

其中仁丰里是旧城平整方直的代表街巷,也是我国古代享有盛誉的鱼骨状街巷,有“鲫鱼背”之称,至今保留了典型的磨里坊制格局,“里”指用十字形的街道划分居住四周的围墙,在街两侧,小街小巷如鱼骨向两侧对称排开,其数量多达15条。

驼铃巷也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条,它因形状像驼峰而得名,但真正让这条小巷子出名的并不是它的名称,而是设置在其中的扬州八怪纪念馆,即原西方寺和一棵树龄已达千年的唐槐,相传它曾是“南柯一梦”中主人翁淳于棼倚之入梦的槐树。

(六)因街巷内某一著名的地标或建筑而得名这一类的街巷数量较多,可按地标建筑之类型再细分为六类。

一是以衙署机关命名:扬州是历史名城,也深得朝廷的重视,因而官府衙署很多,所以有一些街巷就干脆以这些官署、机构的名称命名。

例如以扬州衙府定名的府东街、府西街、府前街,以衙署工作人员的宿舍定名的西公廨、运司公廨、马监巷是明代牧马监署的所在地,还有馆驿前街、运司街等。

二是以城门、城垣命名:扬州新、旧两城相连,共有12个城门,有些城门虽随着战火已消失不见,但它们的名字却被这些街巷记录了下来。

例如便益门大街、广储门大街、天宁门大街、徐凝门大街等,且都加了“大”字,以显示出它们昔日的恢宏。

如广储门大街,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清雍正年间,葛御史在城外梅花岭下建广储仓,因运粮从镇淮门进出,遂称广储门。

如今广储门已不复存在,但通过广储门大街我们依稀可以想象它当年的繁华。

这就是街巷的作用,它们本身是历史的同时,也帮助记录城市的其他历史。

三是以泉、井、桥、河道等命名:扬州古时也是鱼米之乡,古运河、沙河、小秦淮河等多条河流都由此经过,由于这些水上通道的存在,扬州才得以交通发达、经济繁荣,而且古代城市依水而建,也是为了防御,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以泉、井、桥、河道命名的街巷,例如汶河路、河下街、砂锅井街、板井街、莲花桥巷、得胜桥巷等。

四是以寺、观、庵、宫等宗教地命名:扬州为文化古都,有许多著名的寺庙,道观。

据说解放初,扬州城内尚有270多座庵观寺院[5],因而有许多街巷选用了寺、观、庵、宫等来命名。

例如二郎庙街,得名于巷内的二郎庙,祭祀的是隋代为民除害的赵昱,相传穷人家的小孩若得了眼病,无钱医治,便会来二郎菩萨座下,眼疾立愈。

除此之外,还有弥陀寺、报恩寺巷、旌忠巷(祀宋英雄岳飞)、琼花观巷、石塔寺街等。

五是以园、宅或店铺名命名:这种类型的街巷多以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的家宅或店铺而命名,如樊家园巷、常府巷、耿家巷、田家巷、粉妆巷等,常府巷相传是元末明初大将常遇春的府邸。

而吃吃看巷、醉仙居巷、富春巷、金桂园巷则是以当时扬州极出名的饮食店铺来命名的。

六是以人工雕刻、石雕命名:四望亭路、古旗亭路等是以当时著名的古代建筑而定名的,螃蟹巷、石将军巷等则是因为巷内某一处著名的雕刻而命名的,如螃蟹巷,传说曾有螃蟹在此协助破案而得名,人们在巷口砖刻了螃蟹嵌在墙壁上。

(七)以动植物来命名扬州民俗喜培养一些花鸟虫树以娱生活,至今还有老人习惯早起斗鸟的,因而它们也常被用作街巷名,例如以动物名称命名的有羊巷、金鱼巷、金雀巷等,而植物最为著名的应属芍药巷。

自古以来,洛阳牡丹与广陵芍药并称于世,苏轼云“扬州芍药天下冠”[6],而芍药巷相传便是因巷中植有名种芍药而得名。

除此之外,还有南、北柳巷,皆因道旁多栽植柳树而得名。

槐树巷,古时扬州多植槐树,槐树象征着功名成就,凡是有意功名的人家,都会在院中种上槐树,企盼子孙后代登科入仕。

(八)取吉祥寓意或文化含义、习俗来命名五福巷,五福指“福、禄、寿、喜、财”,取五福毕至9【城市论坛研究】之意。

紫气东来巷,取旭日东升、紫气东来、吉祥如意之意。

正谊巷,来源于董仲舒“正气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谋其功”之句。

明代至民国期间,扬州市民一遇婚庆,新娘花轿的行径路线都要先经过多子巷,然后跨太平桥,再取道三元巷,才能抬进男家,以示“早生贵子”“长保太平”和“连中三元”的吉利大彩[7]。

这一类街巷的命名心理很好理解,中国人极重寓意,相信好的寓意会为人们带来好运,而吉祥的名称也会让人听了心情愉悦舒畅,给人带来一种喜庆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