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第一章复习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固体材料与表面结构
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特殊性
1、组成(成分偏析、表面吸附)
2、原子排列结构(重排)、原子振动状态等
3、悬挂键,化学性质活泼
4、周期势场中断,表面电子状态差异
表面浓度(surface concentration)
Area of unit cell =(0.3 x 10-9)2m21 atom per unit cell
表面原子浓度= 1/ (0.3 x 10-9)2= 1.1 x 1019atoms m-2= 1.1 x 1015atoms cm-2
体相原子浓度=3.7*1022cm-3
分散度
随原子数增加,D下降。颗粒尺寸增加,D下降。
立方八面体,催化剂理论模型中常用的颗粒形状,是热力学平衡条件下表面能最低的形状。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非均匀性
1、平台
2、螺型位错
3、刃型位错
4、8、10、外来吸附原子
5、单原子台阶
6、9、11、褶皱
7、扭折
原因:由于固体表面原子的组成、排列、振动状态和体相原子的不同,由于悬挂键导致的化学性质活泼,以及周期性的势场中断导致的表面电子状态差异,固体表面形成很多导致表面形貌非均匀性的元素。
位错密度
位错分割平台 表面原子排列有序性
表现在具有一定原子间距,二维周期性
1、具有底物结构
2、表面原子重排
原矢
米勒指数(miller index)
晶面间距d(hkl)
Wood记号和矩阵表示(必考)
100,110,111
选取基矢时,若中心包含原子,则写成c(q×r)
矩阵表示:
固体表面性质简介
1、相界面(Gibbs界面)
2、表面热力学函数
其他类推:S,G,G s
3、固体表面能的理论估算
表面自由能
表面的分子处于一种比体相更大的自由能状态,这是由于在表面缺乏最近邻的相互作用。
减小表面能的方法
固体的表面能总是正的,金属>氧化物>有机
金属表面张力估算
;
表面原子重排机理
1、表面弛豫作用
2、表面相转变
3、吸附对纯净底物表面结构的影响
层间距的变化;重组的表面结构的变化;吸附原子可以诱导表面重组
内外表面
内表面:多孔或多层材料,孔内或层间的表面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材料的表面积;用BET方法测量
1、表面能与晶粒尺寸
晶面曲率半径越小,单位质量表面能越大,晶粒越不稳定,化学反应活性越大
2、表面能与晶面
密排面的表面能低(例如111面,体相原子12配位,表面原子9配位,断裂3个化学键)不稳定(表面能高)的晶面优先生长
3、表面台阶处配位不饱和度高,最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晶体的平衡形状(热力学平衡):
在一定温度下,对于给定的体积,总表面能最小的形状。(类球型)
表面活性剂及晶体控制生长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具有不对称性,由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具有憎水性的非极性基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在溶液表面的定向排列,使表面上不饱和的力场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从而降低了表面张力。
(降低表面能高的表面,使得表面能低的表面暴露出来,改变了晶体生长)
液-固界面:润湿性
部分固-气界面被液-固界面取代,这一过程称为润湿过程。
(1)表面张力大于100mN/m 的称为高能固体表面,固体容易被液体润湿。(2)表面张力小于100mN/m 的称为低能固体表面,固体不容易被液体润湿。润湿过程可以分为三类:
粘湿(或粘附adhesion)
浸湿(或浸润immersion)
铺展(spreading)
1、粘附过程与粘附功
指液体与固体从不接触到接触,使部分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转变成新的固液界面的过程。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单位面积的液面与固体表面粘附时对外所作的最大功称为粘附功,它是液体能否润湿固体的一种量度。粘附功越大,液体越能润湿固体,液-固结合得越牢。
2、浸湿过程与浸湿功
在恒温恒压可逆的情况下,将具有单位表面积的固体浸入液体中,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称为浸湿过程。(在此过程中液体的界面没有变化)。
浸湿功等于此过程表面自由能变化值的负值。只有浸湿功大于或等于零,液体才能浸湿固体。
浸湿功是液体在固体表面取代气体能力的一种量度。指对抗液体表面张力而产生铺展的力,又称为粘附张力A。
3、铺展与铺展系数
铺展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扩展过程中,“液-固”界面取代“气-固”界面的同时,液体表面也扩展的过程,体系还增加了同样面积的“气-液”界面。
铺展系数S的大小表征了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能力。
4、当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粘附张力A 大于液体本身的表面张力γg-l时,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自动铺展。
5、比较这3 类润湿的条件可以看出,对同一个体系,W a>W i>S。因此,当S ≥0 时,W a和W i也一定大于零。这表明,如果液体能在固体表面铺展,就一定能沾湿和浸湿固体,所以,常用铺展系数S 作为体系润湿的指标。
液-固界面: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Young’s 方程只是适用于理想的刚性、均一、光滑、惰性表面,不适用于实际表面情况。
完全润湿θ=0°亲水表面θ<90°疏水表面90°<θ<180°干燥表面θ=180°θ<10°为超亲水表面
θ>150°为超疏水表面
1、接触角与润湿三参数的关系:
1)只要测定液体表面张力γg-l和接触角θY,便可计算粘附功W a、粘附张力A和铺展系数S,从而据此来判断各种润湿现象。
2)接触角本身也能作为判别润湿情况的依据,接触角愈小,润湿性能愈好。 3)如果铺展系数S为正,则不存在平衡接触角,液体完全沾湿固体表面。2、动态接触角
1) 加液/减液法
液-固界面取代气-固界面后形成的接触角叫做前进角θA;
气-固界面取代液-固界面后形成的接触角叫做后退角θR。
2) 倾斜板法
将一足够大体积的液滴置于待测样品表面,把样品表面朝一方缓慢、不断地倾斜。当倾斜到一定角度时,液滴开始发生滑动。发生滑动前夕液滴的前角就是前进角,后角则为后退角。
3、接触角滞后
前进接触角与后退接触角的差值定义为接触角滞后θH。
(通常将接触角滞后小于10°的材料称为自清洁材料。)
4、滑动角/滚动角
理想的超疏水表面需要具有较大的静态接触角和较小的滚动角。
5、Wenzel模型(花瓣效应)和Cassie模型(荷叶效应)
当固体表面是化学均一的粗糙表面时,Wenzel认为粗糙表面的存在使得实际“固-液”接触面积大于表观几何接触面积,在几何上增强了疏水性(或亲水性),假设液体始终填满表面上的凹槽结构,粗糙表面的表观接触角与光滑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