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各国军队编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9战前,分驻13个地区的德军有51个现役师,包括39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5个装甲师(加1个装甲旅)、4个轻型师和3个山地师。

战事一起,就迅速扩张。

到1940年,装甲师数量翻番(主要是改装轻型师)。

德军为入侵波兰编组了2个集团军群:北集团军群由2个集团军(各3个军)组成,辖2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1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南集团军群(3个集团军10个军)辖4个装甲师、4个轻型师、21个步兵师和3个山地师。

德军最重要的编制是师,分为步兵师、摩托化步兵师、装甲师、轻型师和山地师。

“第1波”的35个步兵师有18000人,第2波的有15000人,第3波和以后的步兵师炮兵数量较少。

步兵师由3个3000人的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组成。

跟其他军队不同的是,德军步兵师的工程营和侦察队是战斗部队,装备有火焰喷射器和反坦克炮,经常是攻坚的先锋。

步兵营由3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组成。

步兵连约180人加一个班的反坦克枪。

机枪连有3个排6挺重机枪。

步兵营还有迫击炮排6门81mm迫击炮。

一个步兵团的火器包括26挺重机枪、85挺轻机枪、18门81mm迫击炮、27门50mm迫击炮、12门37mm反坦克炮、6门76mm步兵炮和2门150mm步兵榴弹炮。

炮兵团由3个105mm野炮大队组成,大队各3个4门制的炮连。

一个150mm中型炮大队原来是配属的,后来归入第1波步兵师编制。

师以上集团军和军还有中型和重型火炮。

摩托化步兵师由3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摩托化炮团组成。

波兰战役后,随着更多装甲师列编,其中一个摩托化步兵团转入其他装甲师。

波兰战役的德军装甲师由2个坦克团组成,坦克团是2个4连制(32坦)坦克营组成。

加上预备车和各级部门共有561辆,不过一般都不到满编制,平均320多辆。

多数是I型和II型轻型坦克,不过装备机枪或20mm炮,一些捷克38式坦克和少量III型和IV型坦克。

装甲师有2个全摩托化步兵团,后改称“装甲掷弹兵”。

德军装甲师的成功并不在其坦克的质量,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其对手,而在于组织和战术能力。

德军闪击波兰震惊了世界。

此役德军阵亡1万余人、3千多人失踪、3万多人负伤。

希特勒得以转兵西部准备入侵法国。

到1940年5月,德[陆]军增加到129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步兵师,4个轻型摩托化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山地师和1个骑兵师。

德军总兵力达2百50万,其中武装党卫军10万人。

入侵法国的德军编为3各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辖45.5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B集团军群
辖29.5个师、其中3个装甲师;C集团军群辖19个师。

C集团军群对马奇诺防线取守势,A集团军群主攻阿登地区,B集团军群助攻荷兰、比利时方向。

不到2个月的闪电攻势,德军再度证明了组织和战术的优势。

其胜利的代价是2万7千多人阵亡、11万1千多人负伤、1万8千多人失踪。

开战时波兰陆军有兵力一百五十万,一线兵力1百万,由39个步兵师(含9个预备师)、11个骑兵旅、2个摩托化步兵旅和一些步兵旅组成。

步兵师有3个步兵团和一个轻型炮团以及师勤务部队。

少部分现役师装备有重型炮团(105mm和155mm榴弹炮)。

波兰军的特点是骑兵的规模和声望。

210个中队组成的3个轻骑兵团、27个矛骑兵团和10个马枪团编为11个骑兵旅,被寄予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是在现代化的战争机器前,骑兵的英勇已经不起作用。

4个团满编制的骑兵旅有官兵7200,主要支援武器为16门75mm炮、18门37mm反坦克炮、2门40mm高炮、2门81mm迫击炮和9门50mm炮击炮。

芬兰有9个师,各3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

炮兵团有36门各种口径火炮,都是1918年前的型号。

自动火器供应比较充足,每师有250支冲锋枪和116挺机枪。

一个师满编有14000多人。

临战时苏联地面兵力约180万,13个军区和2个人民部委下属的野战军辖35个步兵军约100个步兵师、7个骑兵军32个骑兵师、12个独立骑兵师和5个坦克军。

一个步兵军由3到4个步兵师和军炮兵团等组成。

1939年的苏军步兵师编制19000人,理论上是装备完整的“合成”力量。

但是缺乏足够的受训人员和技术装备,步兵师也不过是有炮兵支援的步兵编制。

步兵师炮兵编制是大手笔,含12门152mm、28门122mm榴弹炮、42门76mm、54门45mm炮以及50mm-120mm的100多门迫击炮。

步兵团有官兵2900人,使用7.62mm莫辛纳干步枪,支援武器包括81挺轻机枪、58挺重机枪(7.62mm马克西姆)、6门步兵炮和6门反坦克炮。

苏联红军非常重视炮兵,试验了大型炮兵群弹幕密集覆盖目标的方法,在二战后期得到广泛应用。

炮兵有140个轻型炮兵团,各团由团部和3-4个炮营组成,每营辖3-4个3-4门制的炮连。

重炮有35个装备拖曳式150mm炮的军炮团,还有20个炮兵团作为统帅部预备炮兵。

装甲力量,作为红军的一个兵种,开始是集中编成的,基本编制为机械化旅和坦克旅。

机械化旅由3个T-28营(32辆)、1个侦察/轻
型坦克(BT-7、BT-8)营和1个摩托化机枪营组成。

坦克旅由4个T-28营组成。

T-26坦克成营配属部分步兵师。

BT-7以骑兵编入部分机械化部队。

T-35装备的重型坦克旅作为预备队。

西班牙内战和苏芬之战表明大型装甲编队适应力不够,于是转向保守的法国式的把坦克分散到步兵部队作为支援力量的做法。

苏军发展的新概念还有空中运输、伞兵空投。

1935-36年苏军在基辅军区进行的大规模演习中,1个完整的步兵师含全体支援兵力全部空投伞降。

甚至用轰炸机超低空吊放轻型坦克。

除了德军深受启发,其他人似乎并没看出这个新奇战法的前途。

因为领土辽阔,道路、铁路还不够发达,苏军也非常重视骑兵。

骑兵军由3个骑兵师和军部组成,骑兵师辖师部、2个骑兵旅(各2个骑兵团)、2个摩托化步兵营、1个炮兵团、1个装甲汽车(或轻坦克)营和[轻]工兵、信号、供应等分队。


兵团为团部和5个骑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1个76mm炮连和和[轻]工兵、信号、化学和后勤等分队。

丹麦和平时期有2个师的架子,兵员都是义务兵。

步兵团满编有3000人,支援武器有256挺轻机枪、32挺重机枪、24挺马挽重机枪、24门重迫击炮、6门马挽反坦克炮。

炮兵有3个野炮团和2个高炮营。

炮团有4个营,每营3个连,使用75mm野炮、105mm炮和50mm榴弹炮。

挪威和平时期基本是本土军,分为6个军区。

每个军区应有1个旅,战时扩编为1个师。

步兵师由2至3个步兵团、一个野炮团或一个山炮营组成。

奥斯陆的第2师辖皇家卫队和一个骑兵团。

步兵团编制3750人,有的编有一个自行车侦察连,冬季转为滑雪。

团支援武器有:96挺轻机枪、36挺重机枪和6门重迫击炮。

[马挽]炮兵团为3个由2到3个4门制炮连组成的炮营。

2个营装备120mm榴炮,第3营作为预备炮兵装备75mm[加农]炮。

平时由1500军官和6500其他人员保持和训练的荷兰陆军战时可动员11万余人,包括预备队总数达27万。

全国分为4个军,每军有军部、2个步兵师、1到2个重炮团、1个独立炮兵营、1个信号营和1个侦察营。

另有1个轻型旅和一个2团制的高炮旅。

步兵团编制2691人,有72挺轻机枪、36挺重机枪、6门重迫击炮和4门反坦克炮。

八百万人口的比利时平时陆军兵力为10万,战时理论上可动员至50万以上。

全国分为3个军地区,1个骑兵军,阿登步兵军和1个炮兵旅,有6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

军由军部、2个师,1个军炮兵团和1个轻工兵团组成。

步兵师有师部、3个步兵团。

每团3000人,支援武器为108挺轻机枪、52挺重机枪、108门轻迫击炮、9门重迫击炮和6门反坦克炮。

军炮兵团由4个2连制的炮营组成,含16门155mm野战榴炮、8门105mm炮和8门120mm野炮。

战前,1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接受了车辆。

混合骑兵团由1个骑兵营、1个摩托车营和1个装甲汽车营组成。

1940年5月,法国陆军在东北战线部署了第1和第2集团军群和第7集团军。

兵力构成为63个步兵师(30个正规编制)、7个摩托化步兵师、3个装甲师、3个轻机械化师、3个骑兵师和13个要塞[守备]师。

总预备队还有17个步兵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和3个装甲师。

陆军主力是步兵,除了火力得到加强,从组织上和训练上与一战时并无二致,很大程度上依靠马匹运输。

法式陆军师编制是很多其他国家的样板,由师部、3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和一个侦察大队组成。

支援部队包括工程兵、信号兵、辎重队[马、车各一]、炮场和医疗大队。

全师官兵17500人。

步兵团辖团部连、武器连、供应连和3个营(3个190人步兵连和机枪[炮]连),官兵共3080人。

法军最小编制是装备1挺轻机枪的11人的“组”,3个组为1排,4个步枪派加连部构成一个步兵连。

步兵团支援火器为112挺轻机枪、48挺重机枪、9门轻迫击炮、8门重迫击炮和9门步兵反坦克炮。

法国此时有3000多辆坦克,从数量到质量比同时期的德国有一定优势,但在战术上居于劣势。

基本装甲单位是坦克营,由3个连和一个预备连组成,共45到60辆坦克。

1940年有39个坦克营,两两组成一个坦克营集团[小型旅]。

1939年的英国正规陆军,含驻印和驻缅部队,有22万7千人,由2个皇家骑兵团、20个正规骑兵团、5个团步兵卫队、64个正规步兵团、皇家炮兵团、皇家坦克团和其他辅助部队组成。

正规陆军由20万人的本土军支持,其编成为9个步兵师、1个机动师、2个骑兵旅和一个5个师的高炮军。

1939年本土军大量扩张,到8月已经有42万多人。

英国分为6个陆[集团]军司令部、2个独立区和1个防空司令部。

平时地区司令部有1到2个正规师和3到4个本土师,战时正规单位和本土单位和并,但扩编的部队都算是本土军编制。

步兵师也是英国陆军的基本编制,由3个步兵旅和3个炮兵团及支援部队组成,编制人数13600。

英军步兵师人数不算多,但是装备精良,特别是炮兵的36门18磅、36门4.5英寸炮(或改装36门18/25磅炮)和48门2磅(或25mm)反坦克炮以及3个旅属反坦克连。

师属骑兵团有28辆轻型坦克和44辆输送车。

步兵团是平时行政单位,战时是旅-营编制。

步兵营1000余人,由4个步兵连(连部和3个排)和1个有6个排的营部连组成。

除了[师]野战炮兵团外,还编有中型炮团和重炮团,前者由2个8门制6英寸榴炮或60磅炮的炮连组成,后者有1个4门制的6英寸榴炮连和3个4门制的8英寸/9.2英寸榴炮连。

英军最大的装甲兵团是装甲师,由2个装甲旅、一个炮兵支援群和2个摩托化步兵营构成。

典型的装甲旅由3个装甲团组成,每团1个团部中队、3个坦克中队,共52辆“巡洋坦克”和10辆侦察车、官兵575人。

1939至1940年流亡法国的外国军队。

7万余波兰军人在法国组成了2个步兵师、1个独立高地旅、1个装甲骑兵旅,2个步兵师在组建中。

参加法国战事后有2万多人撤到英国。

捷克斯洛伐克战前有欧洲较大的陆军,兵力达1百50万。

慕尼黑协定后部分捷克军人离开祖国,先是在波兰成立[流亡]军队,波兰失败后,有的转入苏联,有的去了中东,部分到了法国。

法国参战后,捷克人编成了2个团的第1捷克师。

1940至1945年流亡英国的外国军队。

自由法国陆军:1940年6月,在英国的法国军人主要是墩克尔克撤退即以后逃亡的,但是最大的一批是从挪威撤出的轻型山地师的15000人。

法国陷落后,一些人愿士气低落,选择回归法国,一部分选择继续战斗,编入“戴高乐军团”。

波兰军人从1940年6月起到达英国,9月成立了波兰军,有1个军部,2个步兵旅,和1个旅的干部架子,以及各类勤务部队。

到1940年底,1万多士兵和3千5百名军官的波兰军成为流亡英国的人数最多的一支。

英国给波兰军配属了1个中型炮兵团,解决其缺乏装备和炮兵的问题。

1940年,荷兰失陷后到英国的荷兰军人组成了皇家荷兰旅。

挪威统帅部1940年7月到达英国,开始组建部队,先是小分队与敌占区的特种作战行动配合,到1941年成立了挪威旅,但是兵力较低,到1942年才达2500多人。

还有少量捷克、丹麦和比利时的军人流亡英国,加入各种战争行动。

意大利直到1943年都不缺乏人力,问题是训练和装备这些兵员。

1940年意大利200余万人的陆军构成73个师:59个步兵师、6个山地师、3个机动师、2个摩托化师和3个装甲师。

意大利步兵师是“二元”制,1个师以2个步兵团为主。

从1940年3月起,多数
师配属了一个2营制的黑衫党军团,一方面增加兵力,一方面加强法西斯控制。

步兵师实力为:师部336人、2个步兵团(各3279人)、迫击炮营435人、驮载炮连241人、师炮团2769人、工兵营440人、黑衫军团1693人。

加上勤务部队和一些预备营,全师约13500人。

步兵团一般辖3个营,少数多达5个营。

团装备为:108挺轻机枪、24挺重机枪、6门81mm迫击炮、54门45mm迫击炮、8门47mm[加农]炮。

编制876人的步兵营分为营部连和3个156人的步兵连和火器连(2个机枪排各4挺重机枪,2个45mm迫击炮排各9门炮)。

炮兵团的(12门)100mm和(12门+12门)75mm炮是马挽或驮载的。

一些步兵师被指定为山地作战,主要是炮兵团全部改为马挽或驮载的75mm炮适应山区。

真正的山地部队是6个[高]山地师,其炮兵、工兵和辅助部队固定配属到团,提高了团的独立作战能力。

4757人的山地步兵团由3个1200多人的山地营组成(3个连,连编制达340人)山地团火力为81挺轻机枪、27挺重机枪、17门40mm迫击炮、12门81mm迫击炮、27具火焰喷射器。

师炮的2个炮兵营(3x4门驮载75mm炮)分属2个山地团。

摩托化师的摩托化程度不完全。

战前的装甲师只有轻型坦克,无法充当德国装甲师那样的先锋。

在战时,较好的中型坦克、自行火炮和支援武器纳入意军装甲师,但仍无法与英国同类部队相比。

装甲师编制为坦克团、炮兵团、师支援部队和反坦克营、工兵连和“精锐步兵”团。

坦克团由3个坦克营(55辆坦克)。

机械化炮兵团有2个12门制75mm炮营、1个8门制105mm炮营[连]、1个8门制90mm炮连和2个10门制自行炮连。

意大利还组建了2个伞兵师,编制类同高地师。

意大利殖民地军队。

利比亚有利比亚皇家军团的2个步兵师(1940-41年被歼)和一些骑兵部队。

意大利推翻墨索里尼后在南方建立的政权与盟军一起战斗,到战争结束时陆军成立了若干兵力相当于师的“战斗群”,其中6个参加了前线战斗。

1941年,抵挡了意大利进攻的希腊陆军有4个司令部3个总部,50余万人,编为5个步兵师、14个山地师、1个步兵旅、1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

军由2到4个步兵师或山地师组成。

第1至第4军各有1个炮兵团28门炮,第5军炮兵3个连;另有高炮。

步兵师和山地师由3个团加1个师炮团和辅助部队组成,编制12000人,只是山地师的炮兵更少。

因为装备差,希腊军更借重山地师在山地作战。

56个步兵团由团部和2个步兵营组成;步兵营3个连加一个机枪连;全团1100多人,支援武器有:36挺轻机枪、8挺重机枪、4门81mm迫击炮和2门65mm山炮。

山地师炮兵为4个4门制75mm山炮连和2个105mm炮连。

步兵师由9个连的75mm野炮。

南斯拉夫陆军分为5个军,有16个步兵师、1个独立近卫师、2个骑兵师,32个炮兵团和6个工兵团以及支援部队。

军由军部和和3到4个步兵师组成,每个师有师部、2至4个步兵团、1-2个炮兵团或独立炮兵营。

2个步兵师为山地编制。

步兵团2400余人,支援武器为168挺机枪和4门步兵炮。

德国巴尔干战场:为入侵苏联保证南翼,德军在巴尔干战线集中了2个集团军和1个装甲集群,驻匈牙利的第2集团军含第52军(2个步兵师)、第51军(2个步兵师)、第49军(1个轻步兵师、1个山地师)和第46摩托化军(1个摩托化师、2个装甲师)。

驻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第12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部署了:第30军(3个步兵师)、第18军(2个山地师、1个装甲师)、第40摩托化军(1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旅(SS希特勒)、1个装甲旅)、第11军(1个步兵师、1个山地师)、第14摩托化军(1个摩托化师、2个装甲师)和第41摩托化军(1个摩托化步兵团、1个摩托化旅(戈林)、1个摩托化师(SS帝国))。

师的编制与1940年基本相同,但是装甲师根据法国战役的教训作了改编,包含了更均衡的步兵力量。

装甲师辖1个坦克团、2个摩托化步兵团和加强的支援力量包括自行的反坦克炮和支援炮兵,编制人数15600人,坦克211辆,突击力量以III型和IV型坦克组成。

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身名显赫,但是部队规模和战役规模完全无法跟东线相比。

最初的第5轻型师由第5装甲团(2个坦克营共150辆)、第104摩托化步兵团(2个营装甲掷弹兵)、第3摩托化侦察营、2个反坦克营和1个炮营组成,后改称第21装甲师。

随后加强的第15装甲师构成了非洲军的核心。

1941年8月,得到第90轻型师、意大利第20军、第21军和萨沃纳师加强的非洲军升格为非洲装甲集群。

1942年发展成非洲装甲集团军,加入了第164步兵师和1个伞兵旅。

该部也称为德-意装甲集团军,后来改称意大利第1集团军,1943年2月与1942年增兵进入突尼斯的德军第90军发展而来的第5装甲集团军合并成为非洲集团军群。

第5装甲集团军1943年3月辖第10装甲师、第21装甲师、第334步兵师、第999步兵师、混合伞兵-装甲掷弹兵师以及2个空军高炮师和意大利步兵部队。

1943年3月非洲集团军群达33万多人,人数约1/3的德军仍是作战主力。

北非的失败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垮台迫使德军派兵进入意大利建立防守。

德军在意大利防守战役从1943年下半年一直拖到了1945年4月。

西西里失手时,德军把第15装甲掷弹兵师、戈林装甲师和后期加强的2个伞兵团和第29装甲师的大部撤到意大利本土。

德国接管意大利后重组防守,把兵力分为南部的C集团军群和北部及法国的B集团军群。

B集团军群调入法国防守后意大利全境由C集团军群负责,到1943年秋兵力增到25个师,分成2个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新成立的第14集团军。

1944年意大利集群兵力高峰达26个师(含6个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直到1945年3月仍有23个师。

因为德军被迫防守,战场又多是山地,步兵成了作战主力,特种部队如山地部队作用明显。

步兵小分队在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独立作战的能力至关重要。

步兵连是基本分队,1个连3至4个排,各含3至4个8-12人的班组。

连的人数从1940年的180-200人降为140左右,但是自动武器广泛装备,火力更强了。

1935年底和1936年初,德国空军和陆军先后建立伞兵团、营;1939年空军开始负责全部伞兵组织,至德国开战时,第7空降师正在
组建中。

德军空降兵部署到了每个战场,在地中海战区屡战成名,主要还是作为步兵,征战希腊、克里特岛、北非和意大利。

荷兰和比利时作战成功后,第11空[降]军于1940年成立。

第2伞兵团伞降希腊夺取桥梁并未成功。

接下来又开始以2万2千人,500架运输机在登陆部队配合下空降突击克里特岛。

此役夺得地中海的一个要地,但是3250阵亡、失踪和3400负伤的代价,使得大规模空降行动到此结束。

克里特行动由第7空[降]师执行,第5山地师配合。

第7空[降]师随后部署到东线。

一个混合伞兵旅(辖4个营级大队加炮兵、反坦克和工程兵分队)配属在北非。

为了防御盟军登陆意大利,德军用伞兵兵团组成了高度机动的预备队。

仍称第11空[降]军,由第7空师改称的第1伞兵师和新组建的第2伞兵师组成。

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的成功使伞兵的编制再扩大了10个师的规模。

1944年1月,第1伞兵军成立,由第4伞兵师和第3装甲掷弹兵师组成,后来加入第1伞兵师。

第1伞兵军顽强防守,一直到德国投降。

1939年,英国驻埃及部队只有正在组建的第7装甲师和3个步兵旅以及少部分炮兵和工兵部队。

散布于中东地区的英军包括第7和第8步兵师师部、驻巴勒斯坦的3个步兵旅、驻苏丹的2个步兵营和一些国家当地招收装备轻武器的部队。

第11印度旅群也到达中东。

1940年西沙漠部队召集了包括印度和新西兰部队共36000多人。

主力第7装甲师的2个旅装备都不足。

部分非洲部队被抽调到希腊。

在希腊的第1装甲旅、第6澳大利亚师、第2新西兰师及2个炮团很快被德军击溃,撤向克里特和北非。

在东非针对意大利的行动取得了成功,但在中东还在应付德国和维希法国的麻烦。

动用了盟军第7澳大利亚师、第5印度步兵旅群和1个自由法国师才击败了维希法国的部队。

1941年不断增兵北非,包括第50师和第10军军部。

到9月,西沙漠部队改组为第8集团军,辖第13和第33军。

驻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部队组编第9集团军,辖第1澳大利亚军和第10军。

第8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得到加强,但是同德国的战事表明英军准备不足。

于是准备把装甲部队改向装步更平衡的编制。

装甲师由一个不足200辆坦克的装甲旅群和1个摩托(步兵)旅群加炮、工、勤务部分队。

步兵师由3个旅群、野炮团(24门25磅炮)、反坦克团(48门6磅炮)以及高炮、工程和勤务部队组成。

改变还未完成,隆美尔发起的进攻使第8集团军人地两失,伤亡超过10万(其中英军4万9千)。

英国增兵未断,包括第8装甲师、第44和第51步兵师,到阿拉曼战役时,第8集团军有3个军兵力可用:第30军(5个步兵师、1个装甲旅群)、第12军(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和第10军(3个装甲师)。

阿拉曼战役后追击阶段,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

1942年底,英军组成第1集团军,辖第6装甲师和第78步兵师等。

1943年4月,第1和第8集团军在突尼斯汇合。

第1集团军下属2个英国军、1个美国军和1个法国军。

三年中东战役使英帝国军队伤亡22万人,但是德军在北非的失败使盟军得以集结兵力进军意大利。

进攻西西里(1943年7月)的英第8集团军辖第13军 - 第5师、第50师、第231旅,第30军 - 第51师、第1加拿大师;后加强第78师。

9月登陆意大利本土的行动由第13军部队执行。

第1空降师登陆塔兰托。

登陆萨莱诺的美第5集团军含英第10军,辖第7装甲师、第46和第56步兵师、第23装甲旅。

英第8集团军加强了第78步兵师、第4装甲旅、特战旅和印度第8步兵师;到10月其实力为2个军,各辖2个步兵师、1各装甲旅、1个集团军炮群。

当时英国海外的步兵师包括勤务部队的编制达4万人8000台车辆,补充战损的步兵成了大问题。

到1943年底,第7装甲师调回英国,第1步兵师加入配属美第5集团军的英第10军。

英第8集团军也换血,辖2个英国步兵师(5、78)、2个印度步兵师(4、8)、新西兰师、加拿大步兵师、装甲师各一个。

为准备登陆安齐奥,英第8集团军部分兵力加强了美第5集团军,缺额由新部队补充。

进攻罗马的英第8集团军编成为:波兰军,第5军 - 印度第10步兵师、第4步兵师、[英]第7装甲旅,第10军(由美第5集团军归建)- 新西兰第2师,第13军 - 第4步兵师、印度第8师、加拿大第1坦克旅、第78步兵师、第6装甲师,集团军预备队 - 加拿大第1军、第25坦克旅、南非第6装甲师。

英军坦克数量充足,但是在德军顽强防守的山地得不到完全发挥,而步兵数量不足。

从西西里战役开始到1944年6月进入罗马,英联邦军队伤亡高达7万3千多,其中阵亡、失踪达2万5千多。

至1945年5月德国投降,英军在意大利战役伤亡共8879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