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中国文学史笔记(尚学峰)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1(北师大)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1(北师大)

本课程不关注作品本⾝,应重点掌握: 1、⼀个作家、⼀部作品是如何产⽣的; 2、⼀个作家、⼀部作品在⽂学出现后产⽣何种独特影响和作⽤以及在⽂学的地位、价值; 3、综合性、连续性的⽂学现象; 4、对⽂学出现的重要的⽂艺运动(理论、⼝号、论争)要专门了解,重要的⽂学社团、风格流派要专门了解与分析。

增强历史感。

本教材⽐较严格按时间顺序描述现代⽂学的发展历史。

应以本教材为主,适当翻阅其他教材。

推荐:北⼤出版社《现代⽂学三⼗年》钱礼群著;△⼈⼤出版社《中国现代⽂学史》刘勇等著,⼤32开。

(绿⽪) 考试题型: 1、单选,20分; 2、多选,(5题)10分; 3、名词解释,(4题)16分; 4、简答,(3题)24分; 5、论述(2题)30分。

内容上分⼏⼤部分: ⼀、中国现代⽂学的历史进程——概论; ⼆、重要作家及⽂学社团的创作过程、风格特点、影响、作⽤; 三、重要的⽂艺运动及其作⽤与影响。

绪论 ⼀、历史发展进程: ⾸先,这个进程是现代⽂学30年在⼏千年中国⽂学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的。

现代⽂学是⼏千年中国⽂学发展进程中的⼀个根本的转折点,是彻底的,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千年传统旧诗达到了辉煌的顶点,达到⽆以复加的地步。

所以现代新诗只能破旧⽴新⾛⼀条完全不同的新路。

启功先⽣认为: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代的诗是嚷出来的,宋代的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第⼆,是指现代⽂学⾃⾝的历史发展阶段。

1、现代⽂学开始的时间是1917年前后。

“前”,其⼀指1915年《新青年》创刊,新⽂化出现萌芽,当时是在上海创刊,称作《青年杂志》,再向前推可推⾄晚清时期。

近代⽂学、晚清⽂学是现代⽂学的先声。

“五四”⽂学⾰命发⽣的主要背景,晚清⽂学对“五四”新⽂学的影响。

“后”,指1919年,《新青年》在⽂学⾰命运动过程中的作⽤——特殊的阵地。

2、现代⽂学30年发展中的⼏个主要阶段。

以⼀系列重要的⽂学运动、⽂学理论为标志进⾏划分。

北师大讲义_幼儿小学教育-小学考试

北师大讲义_幼儿小学教育-小学考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先秦文学总论(尚学峰教授)2011-06-16 10:16第一节先秦文学总论教学目标:1、介绍先秦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学成就。

2、介绍先秦文学的主要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学习本节,应当重点掌握周代和战国文学的成就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以后讲到《诗经》、战国散文和楚辞的时候进行深入讲解,请大家结合有关内容加以掌握。

教学内容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这里所说的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我国在夏朝以前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夏。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文明时代。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夏朝已有文字。

既然有了文字,就会用来记事。

《尚书》中的《夏书》和其它先秦典籍中都有关于夏代史事的记载,它们虽说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但在夏朝当时,有一些相应的文字记载,应当是可能的。

这些记载就是古代散文的萌芽。

夏朝也有诗歌,保留至今的,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另外,夏朝的乐舞也很发达,战国时还在流行的《九歌》与《九辩》,相传就是夏启时代传下来的。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朝取代了夏朝的统治。

商朝的文化已相当发达。

至今人们已从考古发掘中见到不少商朝的文字记载,这就是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甲骨卜辞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商朝人非常迷信,商王的日常生活和国家大事都要向鬼神问卜。

卜辞中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的预测天气,有的祈求丰年,有的记载农业生产和渔猎,更多的是记载政治和军事的重大事件。

这些记载都很简单,最长的也不过上百字,但已按照一定的文法规则组织起来,能够清楚准确地交代一件事情。

中国文学史(三) 笔记整理

中国文学史(三) 笔记整理

中国文学史(三)1.文学经典:是指具有独创性和典范性且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2.文学经典的特征:1、独创性2、典范性3、内容的丰富性4、无限的可读性4.唐代文学概论有唐三百年间,文学领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景象。

◆诗歌的蓬勃发展成为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散文进入发展的新时代,中唐兴起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人传奇标志着古代小说创作到了成熟阶段;◆中晚唐出现新的文学样式——词;◆通俗文学形式多样,十分活跃,如变文、俗讲、歌谣、话本等。

使文坛呈现出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的景象。

5.唐诗繁荣的标志:一.作品数量众多,作者人数众多,名家辈出。

二.题材更为丰富。

三.风格流派多样。

四.众体兼备。

五.艺术精湛。

6.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气象不只由于它的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这时代性格是不能离开了那个时代而存在的。

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

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典型的诗人,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欢的正面的东西,这里反映了这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尚,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

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力量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胸怀大志与怀才不遇、入世自效与退隐山林、渴望生命永恒和叹息人生苦短等多重因素相交织的深刻主题。

盛唐诗风:雄浑悲壮。

“悲壮”是盛唐气象的精神底蕴。

“雄浑”是盛唐气象的表现形态。

7.“雄浑”包括“雄厚博大”和“浑然天成”两方面。

雄厚博大,包括作家的深厚的内在修养、诗歌描写的广泛的题材内容以及最终形成的雄阔与深厚兼备的艺术效果等。

浑然天成,包括感悟对象的深邃性、创造意境的含蓄美、运用语言自然美等方面。

雄浑的艺术特征:☞阳刚与阴柔相兼之美。

☞多样性与统一性共存的表现艺术。

☞主体风格与多种笔墨相得益彰的艺术魄力。

8.中国诗史六个重要的时段1、上古的《诗经》时代。

2、战国的楚辞时代。

3、两汉魏晋时期。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笔记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笔记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笔记一、中国文学的起源中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口头诗歌和神话传说。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口头诗歌和民歌。

这些诗歌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爱情、人生等主题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以散文、赋和诗歌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汉赋和《史记》。

汉赋是一种具有浓厚骈文色彩的文体,其华丽的辞藻和严谨的音韵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而《史记》则是一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的史书,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著。

2、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唐诗宋词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水平。

唐诗以其格律严谨、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等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宋词则以其清新脱俗、婉约柔美、抒情写景等特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3、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以戏曲、小说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杂剧和明清小说。

元杂剧是一种具有浓郁民间色彩的戏曲形式,其表现出的情感强烈、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等特点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明清小说则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深入人心的描绘、细腻的心理刻画等特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场运动强调了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和革新,倡导新文化、新文学,鼓励作家们创作具有现代性和反传统色彩的作品。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左翼文学时期:左翼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主张革命和政治斗争,强调文学为社会服务的使命。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包括丁玲、茅盾、巴金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最新中国文学史笔记(框架版)

最新中国文学史笔记(框架版)
王充之《论衡》
王符之《潜夫论》
魏晋南北朝
曹操
曹丕
曹植
王粲之《七哀诗》
刘桢
建安七子
蔡琰
阮籍之《咏怀诗》
嵇康诗
陆机潘岳太康诗
左思之《咏史》
刘琨诗
郭璞游仙诗
兰亭诗
孙绰许询玄言诗
陶渊明田园诗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谢灵运山水诗
鲍照
沈约谢朓永明体
虞信
《昭明文选》
左思之《三都赋》曹操教令
曹丕兄弟书札
《登楼赋》
《洛神赋》
元好问
《乐府诗集》
王禹偁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苏轼
胡铨
和陈亮政论文
陆游
和范成大笔记
朱熹
《宋文鉴》
晏殊
欧阳修
范仲淹
张先
王安石
柳永
苏轼
黄庭坚
晁补之
晏几道
秦观
贺铸
周邦彦
李清照
朱敦儒
张元干
叶梦得
李纲
赵鼎李光胡铨
岳飞
辛弃疾
张孝祥
陆游
陈亮
刘过
姜夔
吴文英
周密
王沂孙
张炎
蒋捷
刘克庄
陈人杰
刘辰翁
文天祥
元代
方回
戴表元耶律楚材
刘因
谢灵运之《山居赋》《岭表赋》《长谿赋》
鲍照《芜城赋》
江淹之《别赋》《恨赋》
王羲之之《兰亭集序》
陶渊明之《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鲍照之《登大雷岸与妹书》
陈寿之《三国志》
范晔之《后汉书》
刘勰之《文心雕龙》
丘迟之《与陈伯之书》

中国文学史全本知识要点(重要)

中国文学史全本知识要点(重要)

中国文学史全本知识要点(重要)第一篇:中国文学史全本知识要点(重要)中国文学史全本知识要点:、所谓“先秦”,即秦朝统一之前,包括“三皇”“五帝”时代,夏、商、西周时代,春秋时代、战国时代。

商朝的文献保留到今天篇幅最长的是《尚书》里的《盘庚》三篇。

西周初期的文献资料保留到今天的较多,如《诗经》中的一部分《周颂》和《大雅》,《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及《周易》中。

战国时期的“士”人,大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他们敢想敢说,也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学派的主张敢于争辩,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

所谓“纵横家”,其实就是政治活动家,是另一类相当活跃的“士”人,他们在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穿梭往来,到处兜售他们的政治主张,如张仪、陈轸、苏秦、苏代等。

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历史散文有《国语》《左传》《战国策》;哲理散文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战国文章的特点,一是“重民”思想大大增强,在《孟子》里达到了高峰;二是作品主人公的身份、地位不断下移。

2.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早发生的一种。

现存比较成熟的原始诗歌大都与巫术信仰有关。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出自《吴越春秋》。

《周易》是专为巫卜所用的系统的卜筮著作,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和《穆天子传》、《庄子》等。

《淮南子》中对后羿射日的神话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他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或稍后大约五、六百年间的305 篇诗歌。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其中风包括15“国风”,共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共105 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版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版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版笔记《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版笔记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

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

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正始文学: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

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

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

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

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本文导航1、首页2、楚辞3、汉代诗歌4、唐诗5、宋词6、中国古代散文7、唐宋散文8、中国古代民间文学9、民间歌谣10、南北朝乐府民歌11、中国古代小说12、同步练习题中国古代文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中,有着自己灿烂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容、鲜明独特的风格,以及与整个中国文化息息相通的多渠道、多层次的联系。

下文为大家准备了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中国古代文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就璀璨,高峰迭现,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戏曲小说创作都为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灿如星辰的名篇佳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丰厚而珍贵的遗产,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永久的魅力。

一、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所以人们习惯说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古典诗歌不仅包括近体诗和古体诗之类狭义的古典诗歌,也包括词、曲之类广义的古典诗歌。

中国诗歌的两大渊薮是《诗经》和《楚辞》,此后的汉乐府、魏晋南北朝的五言、全面繁荣的唐诗、另一高峰的宋词、鼎盛一时的元曲等使中国诗歌的这一条大河波涛起伏、奔腾不息。

1.《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故称“诗三百”。

《诗经》每篇都可合乐歌唱,按性质和乐调不同,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部分。

t风,,指《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它是当时各诸侯国和各地区的乐曲,是相对于周京都而言的地方土乐,大部分是民歌;“雅”指周京都地方王畿之乐的作品,有《大雅》和《小雅》,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祭神祭祖时配合舞蹈所用的颂歌,分“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中的作者多不可考,其中民歌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文人作品除少数篇章偶尔留下作者的姓名,多数篇什的作者也不可考知。

北师大中国文学史笔记(尚学峰)整理

北师大中国文学史笔记(尚学峰)整理

中国文学史笔记整理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主讲教师:尚学锋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说明:根据听课笔记整理,疏漏之处还请见谅。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面向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开设。

这门课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具体包括下列内容: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概况、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历史上各种文学体裁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各个时期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特点、地位及影响。

各种文学流派的形成及其文学主张、创作成就、特点及影响。

《中国文学史》(课程指定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参考资料)学前准备及课程学法指导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当学过中学的历史课程,具备了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应当学过文学概论课,能够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术语;应当具有一定的古汉语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古代的文学作品。

第一节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夏朝的文学:《尚书》中的《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

夏朝的诗歌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商朝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甲骨卜辞《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卜辞通纂》第七三五片(手写)铜器铭文:《小臣邑斚铭》:癸巳,王易小臣邑贝十朋,用作母癸▉彝。

惟王六祀,彡日,在三月。

商代的散文还有《尚书》中的《商书》以及《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

卦爻辞: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大壮·上六》)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

北师大古代文学史笔记 尚学峰讲稿

北师大古代文学史笔记 尚学峰讲稿

北师大古代文学史笔记尚学峰讲稿中国文学史笔记整理发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主讲教师:尚学锋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Ppt文档版发布:彭侃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面向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开设。

这门课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具体包括下列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夏朝的文学:《尚书》中的《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

夏朝的诗歌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商朝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甲骨卜辞《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 《卜辞通纂》第七三五片(手写)铜器铭文:《小臣邑斚铭》:癸巳,王易小臣邑贝十朋,用作母癸?彝。

惟王六祀,彡日,在三月。

商代的散文还有《尚书》中的《商书》以及《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

卦爻辞: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大壮?上六》)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

(《睽?上九》)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大过?九二》)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

王明,并受其福。

(《井?九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中孚?九二》)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艮?卦辞》)周朝的文学:历史散文空前地发展起来。

《尚书》中的《周书》在记言记事方面都有了突出的进展,显示了古代散文在日益成熟。

《周书》之外,诸侯国也各有国史。

保留至今的《诗经》是周代乐官搜集和编定的乐歌,《诗经》成为我国诗歌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中国文学史笔记

中国文学史笔记

中国文学史2.张先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并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3.柳永革新一、体制:1.用了大量新曲调2开创大量长曲调(慢词)二、创作方向:变雅为俗语言通俗内容感情趋向通俗三、在写作重心上:开启自我化抒情四、在写作手法上:成熟运用铺叙、白描手法4.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5.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

欧诗也学李白,主要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婉转的风格。

6. 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7.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梅尧臣、苏舜钦“梅苏”)8.半山体(王荆公体):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我笔记上没有,百度的)9.苏轼诗歌的艺术特征:一、在内容上,突破传统的词为艳科的局限,以诗为词,提升了词的地位,拓宽了词的境界二、在艺术风格上,于传统婉约词风之外,开创豪放词风三、在写作手法上,用典和题序10.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陈子昂初唐最杰出的文学家,其文学理论和创作推动了唐代的诗文革新1.诗歌理论主张:在《修竹篇序》中阐述了其诗歌理论主张▪批评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否定了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提倡“汉魏风骨”、“正始之音”,主张诗歌创作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要有“风雅”的精神和“兴寄”的内涵,即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并要配合优美的声律和词采▪其诗歌理论是复古旗帜下的革新2.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孟浩然主要内容:山水诗:1、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2、家乡自然风光《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田园诗: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过故人庄》等艺术特点:1、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A、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等B、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2、语淡而味浓。

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

因此,造语平淡而诗味醇厚,不假雕饰而境界不俗。

×王维主要内容:1.边塞诗和游侠诗:《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2.山水田园诗: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艺术特点:1、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中国文学史》学霸笔记

《中国文学史》学霸笔记

《中国文学史》学霸笔记第一课绪论:何谓文学1.人类为什么会产生艺术?(1)宗教说。

(2)劳动说:艺术在劳动过程中场所。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被用以证明艺术起源于劳动。

(3)模仿说。

(4)游戏冲动说。

康德《判断力批判》:跟劳动相比,艺术可以视作一种游戏。

艺术是非现实的。

席勒:艺术和游戏同样都是不带实用目的的自由活动,基本上它是一种过剩精力的表现。

(5)自我表现说。

(6)吸引本能说。

2.乔治•奥威尔《我为何写作》:一是纯粹的自大。

二是对美学有所要求。

三是历史的冲动。

四是政治的目的。

3.文学作品:指的就是诗歌及一切从强烈情感出发的作品。

这些作品都必须有相应的艺术形式。

广泛地说,文学也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4.艺术或者文学,基本上要有美的规范的参与,这也是文学最重要的特质。

德国思想家卡西勒:把艺术定位为纯粹形式的主义,因为它不属于色彩、声音也不是可以触摸的世界。

文学的世界是一种形态和构置,它有它的曲式和节奏。

它虽然不是音乐,可是有它的节奏。

当艺术家选择实在的某一方面来表现的时候,他这个选择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客观化的过程。

我们作为一个读者进入他的透镜,我们也就不得不以这个作家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5.文学中的“文”,天文,地文,人文。

在中国的早期,文的含义为复杂(言之有物)、组织(言之有序)和美丽(文的止境)。

6.美国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一是外部研究:更多地留意文学的社会内容。

作者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偏重于作家本身。

社会脉络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偏重于历史时代、政治背景,强调此背景对作家其人其诗的觉得性意义的影响;或以诗人、文本印证历史、政治。

二是文学内部研究:即文本的研究。

研究对象聚焦于作品本身,之关心文学的审美形式,探究其字质、形象、肌理、情意表现乃至于结构、形式,文本自成一格独立封闭的系统。

陈寅恪研究《莺莺传》得出的结论是,莺莺是伪托高门。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笔记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笔记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笔记【原创版】目录1.概述中国文学史的意义和价值2.中国文学史的主要分期及其特点3.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4.中国文学史的启示和影响正文中国文学史是对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从先秦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和成就。

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学史,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拓宽我们的视野。

中国文学史的主要分期有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和现代五个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因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学特点。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经》、《楚辞》等,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观念。

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史记》、《汉书》等,它们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巨变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繁荣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唐诗、宋词等,它们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的多元化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元曲、明清小说等,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现代时期,是中国文学的创新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有现代小说、诗歌等,它们体现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中国文学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鲁迅的《狂人日记》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同时,中国文学史也启示我们,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表达。

每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是当时社会环境和人们精神风貌的写照。

因此,我们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才能创作出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学作品。

总的来说,中国文学史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史 学习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 学习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第一编:先秦文学(下)第三节:开源奠基: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地位一、先秦文学的总体特点:说、刻、画一体诗、歌、舞一体二、源头:中国文学的形态和体裁,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歌谣、祭歌、咒语;散文可以追溯到甲骨文。

三、中西对比:与西方史诗的发达不尽相同,先秦抒情诗占有极大比重,巫歌媚神,颂诗感戴,二雅怨刺,风诗传情,骚辞抒愤。

由此出发,中国古代诗歌“言志”“缘情”终成正宗。

而同以抒情为主体的《诗经》和楚辞,一重真切实在的感受抒发,一重营造升天人地的奇异幻境,又形成了偏于写实与偏于想象的迥异诗风。

四、先秦谣谚歌诗表达:如《周易》“潜龙”以表“勿用”,《诗经》“燕燕”以兴送别,《离骚》香草以况美德,《九辩》落叶以托愁思,皆属立象尽意,授物达意,借景打情,这从本源上决定了中国古典创作对于意填、的味、象外之旨的追求,并引出一条以心物、情景立说的诗学之路。

五、史官文化:史官文化的“记事”“传语”配合,决定了先秦史载与传说结合的历史散文的发达,《左传》《国语》《琐语》《晏于春秋》《战国策》等,其中许多部分或篇目都十分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

影响所及,直接导致了《史记》(汉书》《吴越春秋》等史传文学和历史小说的出现。

由此中国叙事文学形成了偏重历史题材和追求情节性的传统。

六、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是先秦文学的特别奉献,其对后代文学影响所及,首先在于作家观念意识的学理偏重,或儒或道,抑或儒道相兼,成为把握作家倾向性的重要尺度。

作为百家争鸣语境中论述问题的载体,诸子散文孕育、催化了精妙绝伦且风格各异的说理、论辩艺术,或寓理于喻,或设问以答,或畅快恣肆,或恢怪奇谲,其手段,其风貌,首先在汉代散文中熠熠生辉,而魏晋谈玄论道,唐宋八家撰文,甚至清代桐城派的文章,仍可约略见到先秦各派的身姿和语调。

七、先秦文学的主流精神:先秦文学的主流精神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定下基调。

始于夏商、强化于有周一代的宗法政治,为先秦文学注人了较强的担承精神、忧患意识和兴寄指归。

北师大中国文学史笔记(尚学峰)整理

北师大中国文学史笔记(尚学峰)整理

北师大中国文学史笔记(尚学峰)整理我跟你们说啊,我最近在干一件超级有意义又特别折磨人的事儿——整理北师大尚学峰版的中国文学史笔记。

这事儿啊,就像一场奇遇记,有苦有乐,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刚开始决定整理这笔记的时候,那可是雄心勃勃的。

我就像一个即将踏上寻宝之旅的冒险家,而那本中国文学史就像是藏满宝藏的神秘岛屿。

我跟我室友说:“兄弟,我要开始整理文学史笔记了,到时候肯定收获满满。

”室友一脸怀疑地看着我,说:“你可拉倒吧,这得多费劲啊,你能坚持下来?”我不服气地回他:“哼,你可别小瞧我,我肯定行。

”我把书、本子、笔都准备好,坐在我的小书桌前,就像一个即将出征的战士在整理自己的装备。

翻开那本厚厚的文学史,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我感觉自己仿佛闯进了一个文字的迷宫。

这时候我就有点头疼了,这可咋整呢?我抓了抓头发,看着那些文字,心想:“尚学峰老师讲的内容是真丰富,可这整理起来也太难了吧。

”整理到楚辞的时候,我可就有点犯难了。

那些屈原写的句子,华丽又难懂。

我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找不到方向。

我对着那些文字皱着眉头,嘴里嘟囔着:“这都是啥意思啊?”这时候我想起我们古代文学课上老师的讲解,于是我又翻出课堂笔记来对照着看。

经过一番苦战,我终于把楚辞这部分的笔记整理得有点模样了。

有一天,我在整理唐代文学部分的时候,正沉浸在李白那豪放的诗歌世界里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我一边读一边摇头晃脑地写着笔记。

突然,我那个之前怀疑我的室友大喊一声:“开饭了,今天食堂有红烧肉!”我这才从唐代被拉回了现实。

我那个纠结啊,红烧肉可是我的最爱,但是我这笔记还没整理完呢。

我想了想,咬咬牙说:“你们先去,我把这部分整理完再去。

”室友们都觉得我疯了,但是我就是不想中断我的思路。

随着整理的深入,我就像一个在文学海洋里畅游的小鱼,越游越畅快。

我看到了宋代词人们的婉约与豪放,看到了元代杂剧的精彩。

我在整理过程中,也会和我的同学们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笔记整理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主讲教师:尚学锋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说明:根据听课笔记整理,疏漏之处还请见谅。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面向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开设。

这门课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具体包括下列内容: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概况、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历史上各种文学体裁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各个时期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特点、地位及影响。

各种文学流派的形成及其文学主张、创作成就、特点及影响。

《中国文学史》(课程指定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参考资料)学前准备及课程学法指导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当学过中学的历史课程,具备了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应当学过文学概论课,能够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术语;应当具有一定的古汉语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读懂古代的文学作品。

第一节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夏朝的文学:《尚书》中的《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

夏朝的诗歌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商朝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甲骨卜辞《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卜辞通纂》第七三五片(手写)铜器铭文:《小臣邑斚铭》:癸巳,王易小臣邑贝十朋,用作母癸▉彝。

惟王六祀,彡日,在三月。

商代的散文还有《尚书》中的《商书》以及《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

卦爻辞: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大壮·上六》)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

(《睽·上九》)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大过·九二》)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

王明,并受其福。

(《井·九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中孚·九二》)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艮·卦辞》)周朝的文学:历史散文空前地发展起来。

《尚书》中的《周书》在记言记事方面都有了突出的进展,显示了古代散文在日益成熟。

《周书》之外,诸侯国也各有国史。

保留至今的《诗经》是周代乐官搜集和编定的乐歌,《诗经》成为我国诗歌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战国的文学:在百家争鸣中出现了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的成就也非常引人注目。

《左传》和《国语》的基本内容虽然是战国以前的史料,但它们的成书都在战国时期,而《战国策》的出现,更是把历史散文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南方的楚地,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战国文学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高潮。

三、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1、应用性与现实性先秦文学尚处在文学的初起阶段,这一时期,文学还没有同学术及其它艺术形式完全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带有很强的应用性。

先秦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品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关,其中总是大胆地表现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看法与感受,从来不回避现实问题。

2、独创性与典范性先秦文学带有初创期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循,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束缚创作的框框,不同的作者都力图在作品中自由地表现自己,作品带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

不同的体式和风格互相争奇斗妍,各放异采。

正是由于先秦文学的独创性,它成了后代文学的典范被人们所称道和取法。

3、鲜明的地域特征《诗经》和儒家、墨家、法家的散文,产生于北方,表现了北方人民重实际而轻冥想的特点。

屈原和宋玉的作品,想象丰富,文辞华丽,则是南方楚文化的产物。

《庄子》的奇思遐想,除了受楚文化的影响,又与齐地有关海洋的传说有关。

同是北方的文学,也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而面貌不同,《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就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的差别。

第二节原始歌谣与神话一、原始歌谣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

最初的诗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

原始人在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交往和抒发感情的需要,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会发出一些抑扬顿挫的呼声。

这种呼声就是歌唱的前身。

当人们在有声无义的呼声中加入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最简单的诗歌。

《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短短的四句八字,写出了人们砍削竹子,制造弹弓,射出弹丸,投击野兽的整个劳动过程,是一种质朴简略的原始猎歌。

《吕氏春秋》第三节《诗经》的结集与流传一、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或稍后大约五、六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在先秦,它被称作《诗》或《诗三百》。

汉代以后,它作为儒家经典的权威地位被确定下来,于是又有《诗经》之称。

二、内容《诗经》按《风》、《雅》、《颂》分类编排。

《风》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分《小雅》、《大雅》,《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风、雅、颂的区分与音乐有关。

《诗经》中的作品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音乐。

“风”——乐调“大雅”《崧高》篇说:“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

”“风”即是指乐调。

《左传》成公九年说:“钟仪……操南音。

……范文子曰:‘……乐操土风……’”。

“土风”就是指钟仪演奏的地方乐调。

“十五国风”,就是用十五个地区的地方乐调演奏的乐歌。

这些乐歌既代表了各国的音乐面貌,在内容上又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该国的风土和风俗。

“雅”——正同时又与“夏”古字相通。

“小雅”、“大雅”就是“小夏”、“大夏”。

《墨子第四节《诗经》的内容《颂》用于庙堂祭祀,主要是颂赞之作。

《雅》出自各级贵族之手,内容主要是颂赞和怨刺。

《大雅》的作者地位较高,诗的内容多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有些作品属于周朝的史诗。

《小雅》的作者多为下层贵族,他们通过咏叹自己的生活,表达对王朝政治的看法。

《国风》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广泛地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作者的生活和感情。

1、颂赞诗《周颂第五节《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一、《诗经》的艺术成就1、鲜明的形象性《诗经》中大部分作品是抒情诗。

这些诗不以刻划人物为主,但其中有了较为鲜明的主人公形象。

诗人往往通过感情的直接倾诉,使人感受到他们的不同个性。

有的作品在抒情中带有一些细节和行动描写,使主人公的情态宛然可见。

有的作品运用了景物和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小雅第六节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1、古代历史散文的形成古代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记事而出现的。

我国有着悠久的史官文化传统,早在殷商时代,朝廷就有了记载史事、掌管典籍的人员,甲骨文中称为“史”、“尹”、“作册”等。

第七节《春秋》《国语》一、《春秋》的有关常识和写作特点1、《春秋》的有关常识:A、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编年史,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后来被儒家当作经书。

B、书中按年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史事。

2、《春秋》记事的特点A、《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

每记一事,只寥寥数语,不带什么文学色彩。

但它的语言简练明白,遣词造句都很讲究。

如僖公十六年载“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简洁明了,错落有致,比起佶屈聱牙的《尚书》,确实有了很大进步。

B、《春秋》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通过用语和行文寄予褒贬爱憎裁定是非曲直。

对僭号称王的吴楚之君,即贬称为“子”,凡悖礼作乱,以下杀上者,都斥之为“弒”。

鲁隐公四年春,卫公子州吁杀卫桓公而自立为君,后来又被卫人所杀,《春秋》记载此事说:“卫州吁弒其君,卫人来告乱”,“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

”一“弒”一“杀”,褒贬自明。

庄公三十二年庆父使人杀鲁君子般,《春秋》写道;“冬十月乙未,子般卒,公子庆父如齐。

”《春秋》这种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也有不小的影响。

二、《国语》的有关常识第八节《左传》的编纂和思想倾向一、《左传》的有关常识1、《左传》的书名《左传》原名《左氏春秋》。

汉哀帝时,刘歆为《左传》争立学官,认为它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一样,都是解释《春秋》的作品。

因而称之为《春秋左氏传》。

后来,西晋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又把它和《春秋》合为一书。

2、《左传》的作者司马迁认为《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班固则进一步指出,左丘明是“鲁太史”;但自唐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异议;现在看来,大约是儒家一派学者杂采各国史料及传闻编纂而成。

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3、《左传》的记事《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二、《左传》的思想倾向1、《左传》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儒家,其中有保守的一面,也有进步的一面。

A、从保守的一面来看,作者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态度相当矛盾。

昭公三年,齐国晏婴到晋国“请继室”,事毕之后,与晋国叔向有一段充满感慨的对话: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

齐其为陈氏矣。

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

……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公聚朽蠹事宜而三老冻馁。

国之诸市,屡贱踊贵。

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

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

戎马不驾,卿无军行。

公乘无人,卒列无长。

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

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

民闻公命,如逃寇雠,栾、郤、胥、原、孤、续、庆、伯,降在皂隶。

政在家门,民无所依。

君日不悛,以乐慆忧。

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

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从之。

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身为旧贵族的晏婴和叔向,对此感到忧心忡忡。

书中生动展现了当时宗法关系日益窳坏的现实。

作者清醒地看到了统治者的腐朽、民心的向背以及旧贵族不可避免的没落趋势,但其同情又显然在晏婴、叔向这一类人物一边。

作者极力维护代表血缘宗法和等级关系的旧礼制,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敢于揭露统治者的丑行,却又反对“犯上”与“弑君”;对当时出现的顺应历史潮流的革新措施,或直接斥为“非礼也”,或借孔丘等人物之口加以非议,暴露出维护旧事物的保守立场。

B、从进步的一面来看,《左传》集中反应了春秋以来日益兴起的民本思想。

a《左传》以肯定的态度记载了那些民重于天、民重于神的进步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