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贸易条件恶化论的争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贸易条件恶化论的争论
·赵丽红
内容提要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普雷维什—辛格命题(即贸易条件恶化论)的争论从未中断过,进入21世纪,我们仍有必要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进行重新检验。由于一些新兴发展中大国的迅速发展对原料等初级产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使全球进入了自然资源高价时代,近年来,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普雷维什—辛格假说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尝试回答普雷维什—辛格假说在新的国际经济背景下是否仍然适用的问题。本文认为,普雷维什—辛格命题所揭示的是一种“长期性的和总体性的”历史性趋势。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往往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近年来其贸易条件的改善显然是短期的、暂时的和阶段性的,不足以作为长期判断的基础。普雷维什—辛格命题至今仍具有适用性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贸易条件恶化论 普雷维什—辛格命题
收稿日期:2011-4-19
作者简介:赵丽红,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北京 100007)
一 普雷维什—辛格命题
19世纪初由李嘉图提出的、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发展的比较优势说,从比较成本和要素秉赋差异出发,论证了国际贸易对所有国家都带来好处,因此主张自由贸易。该学说一直被奉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R. Prebisch)和德国籍经济学家辛格(H. W. Singer)提出了“贸易条件恶化论”(亦称为“普雷维什—辛格命题”(Prebisch-Singer Thesis)或“普雷维什—辛格假说”(Prebisch-Singer Hypothesis),对正统的贸易有益说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引起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论。
(一)普雷维什—辛格命题及其争论
在普雷维什和辛格之前,人们一般认为初级产品的生产依赖土地和自然资源,由于这些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具有报酬递减趋势,因此,初级产品的价格应该是不断上升的;反之,制成品的生产由于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具有报酬递增的趋势,因此,它们的价格应是不断下降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初级产品对工业品的价格比率是上升的。然而,普雷维什和辛格对这些看法提出了挑战。
普雷维什在考察1870~1930年英国的出口价格对进口价格的比率中发现,初级产品对制成品的贸易条件是趋于下降的。以1876~1880年的价格比率为100,在1936~1938年间,初级产品对制成品的价格比率下降至64。这就是说,在20世纪30年代购买同样数量的工业制成品需要比19世纪70年代多支付36%的初级产品。拉丁美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普雷维什称之为“外围”)主要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而工业国(普雷维什称之为“中心”)主要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初级产品对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下降表明了“外围”对“中心”的贸易条件的恶化。这里所说的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TOT)是指商品的贸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