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背影》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父爱。

(2)如何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父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利用图片、歌曲等素材,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难句,共同解决问题。

(2)组内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父爱故事,分享感受。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悟。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3.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生字词,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3)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朱自清《背影》教案设计

朱自清《背影》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背影》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背影》;(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情感表达;(3)分析课文中父亲的形象,认识父爱的伟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背影》的朗读与背诵;(2)分析父亲形象,体会父爱的伟大;(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3)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2)教师检查学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父亲形象;(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细节描写练习;(2)教师选取优秀习作进行展示和评价。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背影》;2. 家庭作业:以“我的父亲”为主题,写一篇作文;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深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父子情深。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位亲爱的父亲,他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背影》。

2.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营造课堂氛围。

二、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a.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b.文章中父亲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如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

第二课时一、课堂复习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2.邀请同学们复述课文中的感人场景。

二、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父亲的背影、车站等。

2.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父子情深,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描写父亲的形象来表现这种情感。

三、写作练习1.请同学们以《背影》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父亲的故事。

第三课时2.强调尊重父母、热爱父母的重要性。

二、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深入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课后拓展1.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荷塘月色》、《春》等,感受其独特的写作风格。

2.深入探讨父子关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父子关系的差异。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背影》,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情。

在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同时,通过课后拓展,同学们对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1. 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背影》。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引导。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背影》,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合作探讨的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提出问题和疑惑。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2. 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加深对作者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要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中查找其他作者关于父爱主题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

2. 学生分享拓展阅读中的感悟和收获,进行交流和讨论。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材分析《背影》是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经典散文。

文章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素材,通过描述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和无私奉献精神,也反映了儿子对父亲的敬爱和内疚之情。

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悟亲情和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本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家人。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责任感。

(3)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三、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四、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3. 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引导。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亲情。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实例教学法:以课文为例,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4. 情感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父亲的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感悟亲情的伟大。

七、课堂练习1. 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形象。

2.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加强记忆。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情感主题理解: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写作技巧迁移: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让学生尝试在写作练习中运用所学技巧,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背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特别感动你、让你铭记在心的亲人举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亲情的深厚与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词语深层含义的挖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效果似乎并不如预期。我反思,可能需要更多的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词语背后的情感,而不是单方面的讲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朗读感悟的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我观察到他们在朗读中逐渐能够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和情感的表达。然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的小组讨论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或是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充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背影》这篇文章的基本情节、主题思想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亲情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和表达对家人的爱。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家庭亲情,培养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学习描写人物背影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

理解亲情的深沉,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人物背影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背影的形象。

提问:“背影”这个词在你们心中代表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标记生字词、重点句子。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背影”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分析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着重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5.写作训练让学生以“背影”为题,写一篇短文。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6.课堂小结提醒学生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学生表现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表现较好,能够主动寻找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在写作训练环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短文创作。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课文主题。

学生在写作训练环节,提高了写作能力。

5.需要改进之处在分析课文时,对部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不够到位,需要加强讲解。

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进一步强调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细节上加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案2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案2新人教版

第7课《背影》□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案(精品)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案(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七课《背影》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体会重点语句表达的特殊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之情,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联系实际,回报父爱。

教学重点研读买橘子片段,感受父亲的爱子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探讨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父亲》。

同学们,听了歌曲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感动……) 是啊,“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父亲的文章《背影》。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1、让学生简介作者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在扬州毕业,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

他的散文以文笔洗练、语言秀丽箸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卸(xiâ) 奔(bēn)丧(sāng) 狼藉(jí) 簌(sù)簌颓(tuí)唐琐(suǒ)屑差(chāi) 使搀(chān)蹒(pán)跚(shān)迂腐(yū)栅栏(zhà)踌躇 (chóu chú)2、让学生简介作者朱自清: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朗读,回答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父子浦口送别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四、仔细研读,深入探究1、从哪些事或哪些语句中,你可看出父亲对孩子的挚爱?(安慰儿子、亲自送行、照看行李、和脚夫讲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路上小心、嘱咐茶房、为儿买橘……)引导学生品读有关父亲穿着、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理解父亲对孩子的挚爱。

八年级上第7课《背影》教案

八年级上第7课《背影》教案

八年级上第7课《背影》教案八年级上第7课《背影》教案一、设计理念新课改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新的人文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培养。

对学生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不仅要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更要教育他们具有怎样品格、怎样精神的人。

为了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这一特征,在阅读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找疑问,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再体验反思这一环节中,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及情感体验,体会父爱的崇高与伟大,并认识到要回报父爱,回报亲人。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背影》是传统篇目,是历届教材的保留篇目,一直以来以其感人的文字、朴实的感情打动着一批又一批的读者。

学习本文,从线索“背影”入手分析,采用以读促悟,逐步加深理解,体会感情的方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模仿朗读并想象父子分别时的情境、画面,从而深刻体会洋溢与作品中浓浓的父子之情,并激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感受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方式的建构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方式,本节课以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一读:理清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二读:研读赏析,揣摩精彩片断,深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把握写作方法;三读:体验反思、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升华思想。

“感人的者,莫先乎情”,只有学生调动起自己内心的真正感受才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为此,情境的设置必不可少,为此,采用歌曲《父亲》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用歌曲结束本节课教学,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想象课文内容中的画面,真正入情入境。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使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朗读、思维的宽度及深度、感受的深刻性,总之,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改进,因此激励为主,指导为辅。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背影》的内容,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情感表达。

(2)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子情深,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背影》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欣赏散文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难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父子情深,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远大的志向。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态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 情感教学:以情感人,以情促学,引导学生感受父子情深,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3. 实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背影》设计用意:《背影》是朱自清初期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采用纪实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背影,抒写了父子在那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两颗心灵、两个生命彼此依存、温暖、慰藉的情感。

写得质朴动人。

但《背影》这篇文章毕竟是一个成年人回顾“咱们”的家、回顾父亲的一生、回忆自己与父亲关系的转变等各种情感,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因缺乏生活体验,很难感悟到亲情的宝贵,因此文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学生真正体味到的,如何冲破学生情感上的那一层“隔膜”,对于感受文章真情,唤醒心里的仁慈仁爱,激起心里的情感波澜,起到重要作用。

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读出自己动情的“原始心理历程”;评析车站送别时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探访“背影”背后丰硕的内涵是我这篇课文层层推动的教学方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窗们,在咱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咱们心里的感动。

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季里远处传来的一首念旧的老歌,不经意间看到父母鬓间的一丝白发,都会触动心里最柔软的情感,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这篇课文追思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念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

那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走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

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情感,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二、课文欣赏㈠整体感知:两个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回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回答:四写背影。

师:“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情感却是一脉相承的。

请同窗们给每一次的背影你个题目好不好?(你的语言:我按照学生的发言提炼成板书:黑体字,其他的不要写,你边写边说红字部份)如下:⑴怀念父亲,惦念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氛笼罩全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我解读】《背影》这篇经典的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凡的地位,朱自清先生曾解释:《背影》乃是纪实。

细细品读此文,中年人不觉感同身受,潸然泪下。

这篇文章的虽然写的是温暖的爱的文章,但读完此篇仍然感到深深地沉重。

沉重的生活首先是家道中落。

“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父亲失业了,经商失败,以至于“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个曾经还算殷实家庭已经大厦将倾了,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文中有个关键词需要注意:“狼藉”。

“狼藉”一词表明不仅仅是指满院的东西乱七八糟,同时也能让读者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作者和作者父亲“狼藉”的悲凉心态,这也是作为语言大师的朱自清在运用语言的巧妙之处,即呼应了不着一字的“冬天”的阴凉,也揭示了父子两人的悲凉心态。

二是“某事”之艰难。

“某事”看似非常平淡的一个动词,却道出了生活的无比艰辛。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虽然宽慰自己,但背负着丧母之痛和家庭生计,在老年仍然要四处奔波某事,但真的“天无绝人之路”吗?结尾作者写道:“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作为少年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师的父亲自然不是庸碌之辈,我也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非凡的学识,如此的两个男人都感受到谋生的艰难,生活的无比沉重,普通人就更可见一斑了。

三是做事之忙碌。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父亲“忙”什么?前文说“父亲要到南京谋事”。

父亲忙的事情关乎到家庭的生机和男人的事业,要养家糊口,要给子女交学费,更为难堪的是要还贷款呀。

忙到连我到北京去上学都没有时间送我。

沉重的父爱本文的主题是表达父爱,但我认为这只是极为肤浅的理解。

虽然“父爱”像那堆朱红的橘子一样成为本文中的暖色调,但我们读罢此文,仍然感到无比的沉重。

《背影》发生的时代背景正是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社会转型的尴尬时期,当时社会经济惨淡,民不聊生,生活的压力,父子的不和都是造成父子之间感情隔阂的重要原因。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

《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

父子发生剧烈矛盾。

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2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

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在父子之间如此龌龊情况下,唯一永远不会改变的是血脉之间的传承与凝聚,多年之后作者在审视自己的父亲时,分明感到了爱的沉重。

“再三”、“甚是”、“终于”、“怕”、“颇踌躇”、“终于”、“讲价钱”等词语不仅表现了父爱的艰难与沉重,还表现了父亲对“父为子纲”的执着。

沉重的表达父亲是一位不善于表达的父亲,文中简单地父子对话,无不浸透着父亲对“我”的关爱,父亲在文章最后的来信中的语言充满着矛盾、期待、无奈,这封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信实在是大有苦衷。

这时的父亲不仅身心疲惫,备受疾病的煎熬,又时时期盼着儿子的一声问候,这一声问候其实就是联通父子隔阂的纽带,这一声问候其实就是沟通父子感情桥梁。

朱自清先生在本文中把最普通的副词“终于”运用到了极致。

前两次是出现在第四自然段“踌躇送别”的文字中。

父亲“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

寥寥十几个字,“终于”的加入,不但拓展了父亲在思考在决定送与不送我问题上的时间长度,还写尽了父亲在决定送与不送我问题上无尽的挣扎。

第二次使用“终于”看似时空间逼仄狭小,送子本是小事,但纠缠于琐事的心灵挣扎更能折射出困顿潦倒的父亲的坚定。

第三次是“终于讲定了价钱”。

讲价钱的事小,“终于”却是如此沉重,“终于”与我无知的暗笑共同为后文的反省埋下了伏笔。

第四次是“终于忘却了我的不好,……”。

时隔八年,经历了人世沧桑的我对父亲已经不是简单地理解,简直可以说是“感同身受”了。

《背影》之所以成为“天下第一至情散文”,就在于读不尽的父子之间感情的千回百折,读不尽的父子之间的欲说还休。

【我设计】教学目标:1.沉重的生活: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沉重的生活的含义。

2.沉重的父爱:借助主问题,学会抓住文中关键词分析、品读、体会父爱沉重感。

3.沉重的表达:借助主问题,学习反复体会、品味关键词,揣摩本文表达的沉重感。

教学重点难点:1.方法习得:学会抓住文中关键词赏析文本。

2.情感体验:理解在特殊背景下沉重的父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父亲的文章《背影》。

能不能谈谈你们的父亲?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自己的父亲好吗?(高大、威武、潇洒、耐心、细心、严厉、慈爱~~~)同学们用的都是世间最美好的词汇啊!爸爸要是来了肯定笑得嘴都合不拢嘴,你们真是幸福的父子!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父亲在儿子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二、主问题解读:主问题一: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写100字左右的文字说说你对朱自清先生“父亲”的理解。

注意:可以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组织语言。

生成预测:略主问题二:请同学们发现、欣赏、品味、揣摩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父爱的沉重感。

生成预测:略教师出示:我心暗笑他的“迂”。

什么是“迂”?读课下注释(1):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原来,这个父亲在儿子心中是这样的形象啊!好,既然儿子这么说,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父亲哪些言行不合时宜,显得很“迂腐”。

学生活动:到文章中去找父亲不合时宜的言行。

言行的迂腐。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

(言行迂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学生活动:你在出远门或者要独立做什么大事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父母的这种“迂腐“、”幼稚“的情况?(学生谈生活),面对这种情况你怎么反应?(很烦,不希望他们啰嗦或者插手)。

那你的父母还会坚持吗?有时候会,拗不过他们。

好,那我们看看朱自清的父亲会不会坚持。

感情的迂执。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两个再三写出了感情迂执)。

行动的迂缓。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师:好,同学们听了这段描写后有什么感受?(父亲动作笨拙,肥胖、缓慢、年迈、滑稽、像大熊猫)。

是啊,父亲的“迂”又一次表现出来,动作“迂缓”。

好的,我们讲了父亲这么多都不知道父亲到底是什么样子,朱自清也没有描写父亲的音容笑貌,只抛给我们一个背影,那么我们就从这个背影来试着了解父亲。

把你从这个背影中读到的东西告诉大家好吗?比如:年龄、身高、样貌、身份、此时的表情、此时的心情~~~(从动作中观察内心世界)你从这个背影里读到了什么?预设:父亲年迈、肥胖而矮、知识分子、表情严肃、满头大汗、心情低落、沉重~~~~ 细读背影的动词,父亲好像很吃力、很努力,很沉重、背负着很多东西,有些力不从心。

他的衣着颜色是黑的。

为什么?读背景: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的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补充朱自清家庭的背景资料)这是一个背负着丧母之痛和家庭生计背影,是一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背影。

这个背影在寒冷的冬天里挣扎,在毫无生机的人生中努力只为给儿子捧出一个朱红的橘子,他身穿的是黑色的大马褂,送给儿子的却是紫毛的皮大衣,他背身饮下的是泪水的苦涩,塞给儿子的却是柑橘的甜蜜。

此时,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高大的背影。

让我们怀着对父亲的崇敬来重读这个背影。

以这个背影为依托,我们再来审视父亲的“迂”。

原来父亲的迂腐、迂执、迂缓都是因为一个字——“爱”。

没有爱之切,何来行之迂?表达感情的迂回。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父亲要表达什么意思?多年以后父亲依然很“迂”,他的感情表达迂回曲折,但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父亲的让步,这是日渐衰老父亲对儿子的呼唤。

原来最苍老、最无奈、最深沉、最脆弱的爱是——妥协!(投影出示)这份爱你能体察吗?那你觉得作为儿子的朱自清能体察吗?主问题三: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理解也是曲折的,体察了父爱的朱自清在表达自己对父爱的体察和领悟时,表达的非常沉重,再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表达的非常沉重?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生成预测:略无知暗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心灵震撼: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感同身受:此时已经身为人父的朱自清他还是那个“太聪明”的儿子吗?他真正理解了父亲,依然没有多说,只是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了那肥胖的、青布棉袍的黑布马褂的背影,瞬间成为永恒!三、拓展爱就要大声说出来!你读懂了这千回百折,欲说还休的父子亲情了吗?你现在理解了那个总是不放心你,总是沉默寡言或者总是披星戴月的父亲了吗?对你的父亲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