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三入学调研试卷 语文(一) (含答案)
202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
![202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485fe25a8102d276a22ffa.png)
202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刚劲.靓.妆根茎.不胫.而走曲径.通幽B.侍.奉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C.甲壳.讥诮.撬.动翘.首以待七窍.生烟D.陌.路蓦.然病殁.拐弯抹.角没.齿不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聆听原形毕露兵慌马乱渡过难关B.牟利乔装打扮销声匿迹轻歌慢舞C.坐落变本加厉一枕黄粱仗义执言D.整饬食不裹腹熏陶渐染湮没无闻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4月5日,“勇气”号火星车了在火星上的第91天。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它标志着“勇气”号这次火星之行的原定使命都已圆满完成。
②每当闲暇之时,坐在江边,听听江笛唱答,钟声应和,帆船往来,鸥影翻飞,一切烦恼与忧愁都烟雨蒙蒙,大江东去。
③最近,MSN 服务将要收费的消息在媒体和用户中流传。
微软在华的MSN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由于中美商业模式差别造成的,基于个人计算机的MSN 将免费下去。
A.度过赋予误解/始终B.渡过付与曲解/始终C.度过付与误解/一直D.渡过赋予曲解/一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历经八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3月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表明侵权责任法也将呼之欲出....。
B.做人须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一是一二是二,一言九鼎....,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受到朋友、同行的信任,才能使事业兴旺发达。
C.齐白石画册的一幅画上,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长物....,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真是一片“神境”。
D.用“嫦娥”命名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可谓顺理成章....。
没有人比这个栖居于中国古老传说中的凄美女子,更怀念她的桂树,她的玉兔。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高考Ⅰ卷)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高考Ⅰ卷)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f24ce17cd184254a3535d1.png)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 论证思路。
5.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cb245002d276a201292ecc.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
(30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细读”是一种专注的阅读,也是一种开放式的阅读。
“细读”要求读者先自己的立场和想法,从写作者的角度看看他说的是否有道理,评估文本是否能够、言之有据、论之有理。
“细读”还要对文本的内容有所思考和判断,看它是否普遍道义原则,如尊重他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
A.搁置自圆其说符合 B.搁置无懈可击吻合C.放弃无懈可击符合 D.放弃自圆其说吻合2.选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下列各句,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虽然年老漂泊、疾病缠身,但这种生活阅历也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古代官僚贵族荒淫享乐以致误国,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要以史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和朋友在暑期里,乘船沿江而下,祖国壮美的山川深深地打动了我。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先贤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即便身处简陋的环境,我们也要拥有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化遗产时,必定会觉得它浩浩洋洋,仰之弥高。
,。
,。
,。
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可以存在于你我的脑子里,照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2021年新高考I卷-山东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1年新高考I卷-山东卷-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090b511a37f111f0855b48.png)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证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先以莱辛的著作《拉奥孔》来引出论点“诗画并不同质”,接着概述史诗内容和莱辛对比史诗中对拉奥孔被蛇缠绞的描写与雕像中的三点不同来得出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接着是作者阐述自己对莱辛观点的理解,“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并各自举例论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紧跟着针对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进行了解答,即“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式,通俗易懂。
全国重点中学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联合调研试卷 语文试卷 (含答案+全解全析)04
![全国重点中学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联合调研试卷 语文试卷 (含答案+全解全析)04](https://img.taocdn.com/s3/m/5507847baf45b307e87197cf.png)
全国重点中学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调研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近年来,哈尔滨以“文化创城”为牵动,打造冰城符号。
通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展现出生机勃勃、大气厚重的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
哈尔滨是一座音乐之城。
19世纪末,歌剧、芭蕾、爵士乐等传入哈尔滨,与本地文化交融,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
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数以百计的业余合唱团定期、定点活动,音乐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
音乐,是哈尔滨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记,也是哈尔滨“文化创城”的发力点。
2019年6月至10月,哈尔滨音乐厅、老会堂音乐厅等演出场馆及专业文艺院团,陆续推出135台264场国内外经典演出。
从今年起,道里区提出打造具有冰城音乐文化特色的10公里“松花江文化旅游观光带”。
将东起中东铁路公园、西至松花江公路大桥的沿江10公里地带打造成集休闲、活动、学习、展示于一体的文旅融合观光带。
(摘编自姜雪松《“文化创城”打造冰城符号,滋养一座城市》)材料二:文化符号是记载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工具。
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文化符号。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4a6cfea8114431b80dd82e.png)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及解析1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错误,从第四段“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中可见,雕塑《拉奥孔》没有呈现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
2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的能力。
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A项,“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说法太绝对,原文无依据。
B“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说法太绝对。
D“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说法错误。
3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观点、推理判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把握文章的观点再进行判断。
本文观点“诗画异质”就是诗画并不同质,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
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
ABC“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说的是画诗相得益彰,并非“诗画异质”,D项“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表现时间上的静止的某一点,“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正好支持“诗画异质”的观点。
4正确答案【答案】①材料一,按照首先提出莱辛的观点诗画并不同质,接着叙述“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引出诗画异质说的背景,然后探讨诗画并不同质的原因,最后补充说明诗画虽不同质但可以互补。
②材料二首先提出我国古代也有画诗不同质的类似观点,接着论述莱辛的议论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最后引用中国古代绘画的例子证明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答案(真实)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答案(真实)](https://img.taocdn.com/s3/m/0d255e10f61fb7360a4c65c2.png)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评分参考全国新高考Ⅰ卷(山东、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19分)1. (3分) A2. (3分) C3.(3分)D4. (4分)①材料一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从缘由、推论到结论,纵向展开,引述其观点,并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核心观点后,以札记形式列举中国古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观点形成照应。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 (6分)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 (16分)6.(3分) B7.(3分)D8.(4分)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 (20分)10.(3分)B 11.(3分)D 12.(3分)B13.(8分)(1)(4分)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
2021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146f120c22590102029de3.png)
2021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目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裙裾./拮据. 峥.嵘/诤.言 聒.噪/恬.淡 着.装/不着.边际 B. 穴.位/戏谑. 侵.略/亲.家 铁锹./悄.然 赡.养/瞻.前顾后 C. 针灸./韭.菜 弥.漫/奢靡. 殷.实/殷.红 拾.掇/拾.级而上 D. 绥.靖/骨髓. 缄.默/信笺. 飞镖./剽.悍 裨.益/稗.官野史 2.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从重庆市区委书记雷政富,到深圳市副市长梁道行,短短数周,多名官员亦步亦趋....,纷纷落马,中央反腐决心清晰可见。
叫好的同时也要警醒,决心能成就一时之效,完善制度方可长治久安....。
治国先治吏,治吏必从严。
政府官员心怀敬畏,谨言慎行....,权力才不会失范,民心才不会失散。
“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 A .亦步亦趋 B .长治久安 C .谨言慎行 D .人亡政息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以后,罗阳同志就一直从事飞机研制、生产、设计工作,30年里尽心竭虑、无怨无悔,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
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a8243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1.png)
绝密★启用前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38dcd1a6c30c2259019ef3.png)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逮.捕(dài)发酵.(jiào)档.案(dǎng)片言只.语(zhī)B.榫.头(sǔn)舌苔.(tāi)攒.射(cuán)宁缺毋.滥(wù)C.咯.血(kǎ)剽.窃(piáo)供.销(gōng)浑身解.数(xiè)D.忸怩.(ní)打烊.(yàng)贮.存(zhù)北门锁钥.(yuè)【答案】D【解析】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要想骨骼健康,就得补钙”,这已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很多人也把补钙,应该作为一生的计划,殊不知,一味地补钙并不代表可以让骨骼吸收钙、留住钙。
②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
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③在香港,旺角弥敦道27号全线恢复行车。
不过入夜后,在弥敦道附近的豉油街与西洋菜南街交界,再有大批示威者,警员到场维持秩序。
A.贯串颠扑不破聚积 B.贯穿牢不可破聚积C.贯穿颠扑不破聚集 D.贯串牢不可破聚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主要看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使用范围、适合语境、句间关系等等。
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贯串的事物一般都比较抽象。
如:这部作品各章节都贯串着一个基本思想。
贯穿:穿过,连通。
贯穿的事物一般都比较具体。
如:这条公路贯穿十几个市县。
颠扑不破和“牢不可破”;都有“很坚固;不能损坏”的意思;但在用法上区别明显。
颠扑不破偏重在“绝对正确;无可辩驳”;多用于真理、学说、原则、原理、理论或事实等方面;“牢不可破”偏重在“极其坚固;无法摧毁”;多在友谊、团结、联盟等方面。
聚集和聚积的区别,集乃集中之意,只是把同类的或者不同类的用某种手段方式放在一起,比如说“人群聚集起来”;积乃积累之意,有一个融合和叠加逐渐增多甚至由量变引起质变的感觉,比如说“聚积财富”。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f88daecf84b9d529ea7ac0.png)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W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一 试题
![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一 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76585d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b.png)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2021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语文〔一〕本卷须知:2.选择题的答题:每一小题在选出答案以后,需要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之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题: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
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
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表达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明晰的传承谱系。
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开展有自身的规律性。
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场,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构造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
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表达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
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
书法家的一笔一画,构造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
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
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一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
2021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一卷)真题及答案
![2021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一卷)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d59de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7.png)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适用范围:山东湖北江苏河北广东湖南福建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2021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
![2021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e80d0b50e2524de4187ecd.png)
2021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3分)A.竣.工俊.秀浚.泥船高山峻.岭B.青稞.沉疴.百日咳.不落窠.臼C.胸脯.花圃.蒲.公英匍.匐前进D.悲怆.沧.桑创.刊号满目疮.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将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为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全球论坛”。
B.截至3月18日,江西省军工企业为上海“世博会”生产了最后一批470顶K-IV型警用防弹头盔,顺利交付上海市安保总公司,并将于5月亮相“世博会”。
C.张老师今年搬到了钓鱼台小区,上班路远了,我问他从家到单位两个小时能到吧,他说两个小时不到。
D.投资高达1.5亿元,由著名演员周润发主演的的电影《孔子》即将在大陆和港台同时上演。
尽管有人称之为“‘战争版’《孔子》”,但单是周润发如何演绎孔子已足够令人期待。
3. 根据本段内容,在下面空格中补写一句结论,要求语言表达鲜明、简洁(4分).实用性的文章也要求能产生美感,正如一座房子不但要能住人而且要样式美观一样。
有些人把文学局限在诗歌、小说、剧本之类公认类型的框子里,那未免把文学看得过于狭窄了。
打开《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之类文学选本一看,就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归在文学之列的文章都是些写得好的实用性的文章;在西方,柏拉图的对话集,德谟斯特尼斯的演说,普鲁塔克的英雄传,蒙田和培根的论文集以及许多其他类似的作品都经常列在文学文库里,较著名的文学史也都讨论到历史、传记、书信、报告、批评、政论以至于哲学科学论文之类论著。
4 (5分)A.《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写成了智者的化身,书中记叙了很多有关他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如“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赚城斩车胄”等。
B.《女神》常使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来寄托、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感情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这是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
2021年语文新高考1卷答案及解析
![2021年语文新高考1卷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f67e1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2.png)
202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
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
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
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