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共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c52714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b.png)
4.提高学生对历史文献的阅读、理解、归纳、概括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新课内容学习: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分析两者对欧洲文化、思想、艺术、宗教等领域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达·芬奇的艺术成就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4)巩固提高: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概括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主要思想观念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了欧洲文化、思想、艺术等领域?”
2.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话题展开讨论,整理出各自的观点和论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形成辩证思维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请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主要思想观念,并说明它们对欧洲文化、思想、艺术等领域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5de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6.png)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34b2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d.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思想。
2.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 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4. 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5.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献,增强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直观认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看法和认识。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世纪欧洲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文艺复兴:介绍文艺复兴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思想,重点讲解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 讲解宗教改革:介绍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重点讲解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4. 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讨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在欧洲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和区别。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其他领域的具体影响。
4.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表达,了解他们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直观感受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美学特点。
2024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历史教案优秀范文
![2024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历史教案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e9532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2.png)
2024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历史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代表人物。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特征和对后世的影响。
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和主要成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辩证看待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与矛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尊重不同信仰和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过程,以及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文化冲突。
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和宗教改革的相关历史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为后续内容铺垫。
2. 知识讲解文艺复兴:详细介绍文艺复兴的概念、时间跨度和主要发生地区。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特征,如人文主义、科学探索和艺术创新。
讲解重要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的成就和贡献。
宗教改革:阐述宗教改革的背景,包括教会腐败、社会不公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讲解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如“因信称义”、“圣经至上”等。
分析宗教改革的主要过程和成果,如新教的产生、教会的改组等。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发表不同观点。
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选取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作品或宗教改革中的关键事件作为案例。
指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体现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课堂小结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教学设计5: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设计5: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e8e3224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6.png)
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文艺复兴的内涵、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成就、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宗教改革最早兴起于德国的原因、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发展和结果、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全面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认识到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各代表人物思想及作品、《九十五条论纲》的全面分析,明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内涵的发展;进一步全面理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法指导】1.学习思想文化史时,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任何时期的思想文化出现有其存在价值和合理性,但同时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又存在一定局限性。
2.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历史发展的实质。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兴起,是当时西方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同时也是当时西方社会转型的先兆。
【重点难点】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意大利的风光片,并展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
然后指出: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
历史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历史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7ee658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c.png)
历史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目录l 教案背景介绍l 教学目标l 教学内容l 教学方法l 教学步骤l 教学评价l 拓展活动一、教案背景介绍艺术与宗教是历史上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两个重要领域。
在欧洲历史上,艺术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是两个极具影响力的事件,它们彻底改变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面貌。
本节课将以艺术复兴和宗教改革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并分析这两个事件对于欧洲历史的重要作用,并思考其对今天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l 知识目标:了解艺术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l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历史事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l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质。
三、教学内容本课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1.背景知识介绍:艺术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艺术复兴:讲解艺术复兴的概念,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3.宗教改革:解释宗教改革的原因和主要人物,探讨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图像展示、小组合作等,提供多种途径让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
五、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画作的特点是什么?它们与以前的艺术有什么不同之处?2.背景知识介绍(15分钟)介绍艺术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包括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并说明它们对欧洲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3.艺术复兴(30分钟)a.讲解文艺复兴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思路。
b.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如达·芬奇、拉斐尔等,并以他们的代表作品为例,解读其艺术风格和技巧。
c.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与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魅力。
4.宗教改革(30分钟)a.解释宗教改革的原因,如宗教腐败、教会卖赎罪券等,并讲解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主要宗教改革人物的思想和行动。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8f0ad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7.png)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学术论文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素养。
-定期组织历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画像,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首先,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幅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吗?”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5.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达·芬奇、马丁·路德等,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人物介绍,每人限时3分钟。
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彼此的认识。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不断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变革的作用及其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及其影响。
2.学生讨论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回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名词解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2.选择题: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历史意义。
2.掌握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
高中历史教案:《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
![高中历史教案:《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66fd3b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f.png)
高中历史教案:《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一、引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两个重要而又相互影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并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教案将介绍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和特点,以及对世界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文艺复兴的起因和特点(一)起因1. 中世纪旧秩序崩溃:黑死病等灾难性事件导致中世纪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封建制度逐渐瓦解,人们开始反思传统观念。
2. 文化交流与启蒙思潮:意大利城市国家崛起及东方文化传入给予了人们新的启示和刺激,使他们更加渴望探索新知识和追求个人价值实现。
(二)特点1. 人文主义运动:强调人本主义价值观念,鼓励个体追求全面发展,在教育、科学、艺术等领域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2. 艺术复兴:对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再次研究和认同,艺术家们致力于还原人体比例、透视等技法,并提倡以自然为样板进行创作。
3. 文学繁荣: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剧作等,这些作品影响了后世文坛。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和特点(一)起因1. 教会腐败现象:中世纪天主教堂内部贪污腐败,修道院院长们过着奢华生活,同时常见迷信现象也使人们怀疑教会的统治。
2. 通俗教育普及与知识传播:新教派在民间普及新观念,大众开始通过印刷术来接触基督教经典篇章,被激发思考能力。
(二)特点1. 宗教改革者的出现: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人反对天主教会的腐败,并提出个人信仰的重要性,开创了新宗教派别。
2. 宗教与政治相互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导致了欧洲各国政治格局的变化,成为后世战争与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背景。
3. 宗教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拒绝修道院供奉乞丐制度的废除、取消灵魂交易观念等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一)思想解放和科学进步1. 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和个人价值观念,推动新知识的产生与传播,为欧洲启蒙思潮打下基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历史教案优秀范文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历史教案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e4459eaf1ffc4fff47acd7.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历史教案优秀范文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历史教案优秀范文一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 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四、教学方法:图片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课时要求: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
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一、文艺复兴1、背景:【教师】文艺复兴首先在哪个地方兴起呢?为什么?【学生】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教师】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会在意大利产生而不是其他地区?分析: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8c297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b.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2. 让学生掌握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影响以及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的背景: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状况、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2. 文艺复兴的时间、地点和代表人物:14世纪意大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3. 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人文主义、理性、科学精神。
4. 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领域的创新。
5. 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础、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背景、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2.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名家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进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文艺复兴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3. 分析: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名家作品,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6.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3b75e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5.png)
1.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内在联系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引导学生挖掘其内在关联,形成系统化认识。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过于注重表面现象,忽视深层次原因和影响,需要培养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练习题目,涵盖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知识点,如:“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简述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提交练习,教师进行批改,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主要知识点。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中体验历史,提高历史实践能力。
-编写历史剧本,让学生扮演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深入理解其思想观念。
-举办宗教改革辩论赛,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为各自的观点辩护,锻炼辩证思维能力。
3.组织小组Leabharlann 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分组讨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形成小组观点,进行班级分享。
2.设计一份关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代表性人物的介绍展板,内容包括人物肖像、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及其影响。要求展板内容丰富,设计美观,能够直观展示人物的特点。
3.拍摄一段关于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时期的历史短剧,要求剧情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充分体现时代背景和人文精神。短剧时长不超过10分钟。
4.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要求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e42b9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1.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2. 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3. 使学生了解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宗教改革家的主张以及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原因: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和科技状况,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
2. 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人文主义、古典主义、个性解放等。
3. 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等领域的重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4. 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奠定基础,推动人类思想的解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2. 难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艺复兴作品和宗教改革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艺术作品等。
2. 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文献、图片等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画和雕塑,引导学生思考中世纪文化的特点,引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话题。
2.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原因:简要介绍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和科技状况,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
3. 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讲解人文主义、古典主义、个性解放等思想,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4. 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详细介绍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等领域的重要作品和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等。
5. 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强调文艺复兴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奠定基础,推动人类思想的解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26fe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e.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2. 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艺术成就和影响。
3. 使学生了解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和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原因: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和科技状况,意大利城市的兴起,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2. 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人文主义,关注人类价值和尊严,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
3. 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等领域的发展,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
4. 文艺复兴的影响:对后世文化、艺术、科学、哲学等领域的影响,为现代社会的诞生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比较法: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历史事件。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3. 分析:分析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5. 总结: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历史事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包括论文、研究报告等。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教科书或相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教材。
2024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2024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671f3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7.png)
2024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以及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炼经验教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中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作和宗教改革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了解,并简要介绍它们的背景。
2. 讲授新课文艺复兴讲解文艺复兴的含义和起源,强调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
逐一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重点分析他们的作品及其反映的时代精神。
讨论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影响。
宗教改革讲述宗教改革的背景,特别是教皇与德意志诸侯之间的矛盾。
详细介绍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和改革措施,如“因信称义”、“圣经至上”等。
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宗教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3. 深化理解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
4.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看法,以及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场辩论会,加深对改革内容的理解。
5. 总结提升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历史纪录片片段等辅助教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安排简答题,让学生回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本知识。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教案设计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761a4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c.png)
多媒体资源准备
80%
PPT课件
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 难点解析、课堂互动环节等,使 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100%
视频资料
选取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 的历史纪录片或专题片,让学生 在观看中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丰 富性。
80%
音频资料
准备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作 品,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感受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气息。
教学内容
文艺复兴的背景、主 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主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 响
宗教改革的背景、主 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主张
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及意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精神的实质
展示图片或视频
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或宗教改革的场景,让学生对这两个时期有初步 的认识和了解。
新课学习
背景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人们开始追求世俗生活的享 受和个性解放。
内容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自由、平等和博爱。在 艺术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强调对自然和人体的真实描绘,追求美感和和谐 。
课堂小结
01
02
03
04
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 要内容和影响
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 要内容和影响
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 要内容和影响
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 要内容和影响
07
评价与反馈设计
设计评价策略
课堂表现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包括参与度、注意力集中情况、 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等方面,来 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aeb49c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c.png)
5.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艺复兴是一场重视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崇尚理性与科学的运动,它为欧洲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包括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等。
2.详细讲解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如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3.阐述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影响,强调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4.过渡到宗教改革,介绍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的主张,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宗教、政治、社会的影响。
5.强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两者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提高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在本章节的学习中收获更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敬畏之心,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作用。
2.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激发学生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观的认同。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关注人类命运,尊重不同文化,关爱弱势群体。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巩固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了解。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1000d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d.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和主要人物。
2. 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及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因信称义。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原因:意大利的地理、经济和文化优势拜占庭文化的传承黑暗中世纪的影响2.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对人性、人类价值和尊严的肯定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艺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3.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教会腐败和信仰危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4. 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因信称义:信仰唯独论圣经唯独论教皇权威的批判5.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文艺复兴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等宗教改革代表人物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成绩: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世界历史》等相关教材。
2.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和学术资料,为教学提供更多实例和观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意大利地图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引起学生对文艺复兴的兴趣。
2. 讲解文艺复兴背景和原因:介绍意大利的地理、经济和文化优势,以及黑暗中世纪的影响。
3. 阐述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引导学生理解对人性、人类价值和尊严的肯定,以及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f26efc51ddccda38376baf7a.png)
精心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准备, 2.图片赏析。
3.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文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意义。
2.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的巨人们热爱生活、富有创造的精神。
3.用马丁o路德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激励学生。
展示图片《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o芬奇的艺术成就。
画中人物优雅,笑容微妙,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这幅作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名作,最主要是因为画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人文主义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新课学习阶级基(4)他地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封建教会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核心:追求自由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批判教会*,但不反对宗教。
这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打着光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呢?(1)利用地图说明意大利和古希腊罗马的地域继承关系;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旧地,有机会接触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为其率先进行文艺复兴提供了帮助。
判。
义观点予以诠释和阐述,对意大利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影响,成为这一运动的先驱。
抒情诗集《歌集》是他的秀的作品,他以丰富多彩的笔墨,披露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大胆地歌颂爱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
这些诗歌中破中世纪禁欲主义和神学思想的藩篱,表达了以人与现实生活为中心的新世界观和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文艺复兴的影响:积极影响:冲破了*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运【过渡】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早期资产阶级要求反封建神学反封建*的需要,在这个运动中文学、艺术、科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并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清醒和解放出来,天主教的*越来越受到挑战。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3ca74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9.png)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2)掌握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及其主要成就。
(3)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教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2)运用比较法,深入理解两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区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核心思想(1)背景:意大利的地理、经济、政治因素。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2. 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1)文学:莎士比亚、但丁、彼特拉克等。
(2)艺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
(3)科学:伽利略、布鲁诺等。
3.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1)背景:欧洲宗教和政治腐败、神学异化。
(2)原因:印刷术的发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权威的削弱。
4. 宗教改革的主要过程(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2)宗教改革的扩展:加尔文、慈运理等。
(3)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战争和分裂。
5. 宗教改革的影响(1)宗教制度的变革:新教的产生和天主教的反动。
(2)思想文化的解放:宗教权威的削弱,人文主义的兴起。
(3)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民族国家的崛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2)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文学、艺术、科学。
(3)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和区别。
(2)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教材,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等。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艺复兴作品和宗教改革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05ad70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5.png)
-重点探讨如但丁、达·芬奇、马丁·路德等人物的思想成就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理解这些人物及其作品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3.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别和比较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如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历史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3.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文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尊重多元文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通过分析具体文艺复兴艺术家及其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艺复兴精神。
-小组合作探讨宗教改革对欧洲各国宗教政策的影响,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感知。
-展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成就。
3.结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对比分析报告。(字数要求:600字左右,可附图片)
4.围绕人文主义思想,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5.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选取一个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的事件或人物,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堂讨论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重点和重点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
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
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教师讲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
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统治。
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
新学习: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4、1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前提。
(1)14、1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引导学生回顾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及表现。
然后提出“意大利又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分析,教师同时提供中世纪欧洲贸易路线图供学生参考。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环境、地理位置和统治者的政策几个方面思考。
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你从意大利早期银行图和美第奇家族住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有人说,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幕后导演”,你是怎样认识的?以便加深学生对意大利经济繁荣和弘扬文化的社会环境的认识。
以佛罗伦萨城市国家的繁荣为例进一步说明: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此外,可以指出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最后,从政策、政治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简要总结。
(2)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变化。
理清思路。
从经济发展对阶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让学生认识其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资产阶级的理想面对着怎样的现实?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补充指出,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德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有一个总的认识,并为由德意志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的讲述做好铺垫。
二:“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材从兴起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扩展及积极意义等几个方面讲述了这场运动。
(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实质。
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它具备了哪些得天独厚的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教师对其物质环境和人才环境作简要的补充说明。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这绝非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此,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先进知识分子顺应资产阶级的要求,进而提出一系列符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张。
这是其前提条。
不仅如此,意大利还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
首先,14、1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其次,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
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
”另外,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
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建议教学时针对“复兴”一词展开讨论。
并明确指出其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下面的教学中,还可以就古希腊的人文思想与人文主义加以对比。
进一步讨论文艺复兴真的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吗?让学生从背景、内容和性质等方面对比,得出文艺复兴实质的结论。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对人文主义核心思想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其实质。
可由学生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分析。
教师进行总结: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最好列表由学生填写。
也可以由学生先阅读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然后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3)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该部分可由学生阅读,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吗?(2)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3)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14世纪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16世纪进入全盛时期。
教材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展开叙述,建议重点分析其人文内涵。
“文学三杰”往往利用古代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分与中世纪的来世观念作斗争。
薄伽丘(1313—137)在其名著《十日谈》中,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
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高扬人性的思想。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纵横】,通过《十日谈》中的一个故事了解《十日谈》是如何讥讽教会的?这在当时有什么意义?但丁的《神曲》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恩格斯称他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彼特拉克在《歌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在艺术领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
艺术大师们改变中世纪绘画简单呆板的宗教风格,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
对绘画作品注意结合图片进行说明,并讨论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4)文艺复兴的传播及意义1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
可简要指出其成就: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的成就;“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
关于文艺复兴的影响,应提示学生结合前面背景、核心思想和内容进行分析。
就科学方面稍加提醒。
文艺复兴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教学中,可结合前面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注意史论结合,如可以联系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事认识其思想解放的作用。
三、“宗教改革”。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是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由文艺复兴的影响导入,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经济三个方面了解宗教改革的大背景,进一步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宗教改革发轫于德意志的背景。
首先,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其次,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这一部分可以适当补充,以使学生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加深了解。
16世纪,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会的日趋腐败,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