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系统与生态系统概念的区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发生,并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包括:
1、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物质条件,例如空气、土壤、水、岩石、矿 物和生物等;
2、能量资源,例如阳光,、地热、温度、引力和地磁力等;
3、自然现象,例如地震爆发、火山活动、海啸等地壳的稳定性和太阳的稳定 性等。
这些要素又构成了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等各种圈层,因此 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湖泊环境等)、土壤环境、 生物环境(森林环境、草原环境等)、地质环境等。
(二)按照环境的范围大小来分:
特定空间(航空、航天的密闭舱环境等)、车间环境(劳动环境)、生活区环境 (居室环境、院落环境等)、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行政区域环境 等)、全球环境、星际环境等。
特定空间环境
车间环境
居室环境
院落环境
流域环境 地球环境
城市环境 星际环境
(三)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例如,在作物多种必需养分中,对其生长和产量起决定作用的是土壤中那种有效 养分含量最小的养分。如果无视作物需要的这种养分含量最小的限制因子,其他 养分再高,也难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而只有增加最小养分的含量,产量才能随之 提高。
它是1840年德国化学家J.V.李比希提出的,20世纪初为英国科学家布莱克曼所发 展而臻于完善。
社会环境是人类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的社会劳动,经过加工和改 造了的自然物质,以及所积累的物质、精神、文化等构成的总和,是人类长期 生存发展活动的必然产物。
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影响到自然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它既可以对人类社 会进一步发展起促进作用,又可能成为制约因素,因而在研究中不可把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截然分开。
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界要素: 阳光、空气、陆地(山地、平原等)、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洋等)、天 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
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 城市、村落、水库、港口、公路、铁路、空港、园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城市和乡村等。
那么,对于环境科学来说,环境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也就是说,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其主体是人类,客 体是人类周边的相关事物。
环境概念中的外部世界是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 发展的周围事物。包括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界要素和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
(一)最小限制律
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况去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 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即环境诸要素中处于最劣状态的那个环境 要素控制环境质量的高低,而不是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也不能采用处 于优良状态的环境要素去代替和弥补。所以,人们在改善整个环境质量时,首先 应改造最劣的要素。
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 环境要素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和阳光等要素,由它们组成环境的 结构单元,环境的结构单元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环境要素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各个环境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 的性质,是人们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
1、对生物学来说,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 种群。
2、对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3、对建筑学来ຫໍສະໝຸດ Baidu,是指室内条件和建筑物周围的景观条件。
4、对企业和管理学来说,环境指社会和心理的条件,如工作环境等。
5、对计算机科学来说,环境多指操作环境,例如编辑环境,即编辑程序、代码 等时由任务窗口(界面,窗口,工具栏,标题栏),文档等构成的系统。
社会环境可再分为聚落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等)、生产环境 (工厂环境、矿山环境、农场环境、林场环境、果园环境等)、交通环境(机 场环境、港口环境等)、文化环境(学校及文化教育区、文物古迹保护区、风 景游览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村落环境 机场环境
果园环境 文化环境
三、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 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的分类 三、环境要素 四、环境结构 五、环境系统 六、环境的功能 七、环境的基本特性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Environment)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名词或术语,它的含义和内容极其丰富, 又随各种具体状况而不同。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 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 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 物的变化而变化。围绕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构成中心事物的环境。 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
概括来说,自然环境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形成的 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大气环境
海洋环境
土壤环境
生物环境
地质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事物,包括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构 成社会的经济 基础,以及与各种社会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综合生产力、政治制 度、科学技术、法律制度、宗教 信仰、文化艺术、哲学观念、组织机构、社会 活动、各种人工产品和建筑物等。
二、环境的分类
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环境分类方法,一般按照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范围、环境的 要素、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或环境的功能进行分类。
(一)按照环境的主体来分:
以人或人类作为主体,其他的生命物体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要素。在环 境科学中,大多数人采用这种分类法。
以生物体(界)作为环境的主体,不把人以外的生物看成环境要素。在生态学 中往往采用这种分类法。
1、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物质条件,例如空气、土壤、水、岩石、矿 物和生物等;
2、能量资源,例如阳光,、地热、温度、引力和地磁力等;
3、自然现象,例如地震爆发、火山活动、海啸等地壳的稳定性和太阳的稳定 性等。
这些要素又构成了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等各种圈层,因此 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湖泊环境等)、土壤环境、 生物环境(森林环境、草原环境等)、地质环境等。
(二)按照环境的范围大小来分:
特定空间(航空、航天的密闭舱环境等)、车间环境(劳动环境)、生活区环境 (居室环境、院落环境等)、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行政区域环境 等)、全球环境、星际环境等。
特定空间环境
车间环境
居室环境
院落环境
流域环境 地球环境
城市环境 星际环境
(三)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例如,在作物多种必需养分中,对其生长和产量起决定作用的是土壤中那种有效 养分含量最小的养分。如果无视作物需要的这种养分含量最小的限制因子,其他 养分再高,也难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而只有增加最小养分的含量,产量才能随之 提高。
它是1840年德国化学家J.V.李比希提出的,20世纪初为英国科学家布莱克曼所发 展而臻于完善。
社会环境是人类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的社会劳动,经过加工和改 造了的自然物质,以及所积累的物质、精神、文化等构成的总和,是人类长期 生存发展活动的必然产物。
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影响到自然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它既可以对人类社 会进一步发展起促进作用,又可能成为制约因素,因而在研究中不可把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截然分开。
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界要素: 阳光、空气、陆地(山地、平原等)、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洋等)、天 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
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 城市、村落、水库、港口、公路、铁路、空港、园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城市和乡村等。
那么,对于环境科学来说,环境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也就是说,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其主体是人类,客 体是人类周边的相关事物。
环境概念中的外部世界是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 发展的周围事物。包括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界要素和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
(一)最小限制律
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况去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 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即环境诸要素中处于最劣状态的那个环境 要素控制环境质量的高低,而不是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也不能采用处 于优良状态的环境要素去代替和弥补。所以,人们在改善整个环境质量时,首先 应改造最劣的要素。
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 环境要素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和阳光等要素,由它们组成环境的 结构单元,环境的结构单元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环境要素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各个环境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 的性质,是人们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
1、对生物学来说,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 种群。
2、对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3、对建筑学来ຫໍສະໝຸດ Baidu,是指室内条件和建筑物周围的景观条件。
4、对企业和管理学来说,环境指社会和心理的条件,如工作环境等。
5、对计算机科学来说,环境多指操作环境,例如编辑环境,即编辑程序、代码 等时由任务窗口(界面,窗口,工具栏,标题栏),文档等构成的系统。
社会环境可再分为聚落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等)、生产环境 (工厂环境、矿山环境、农场环境、林场环境、果园环境等)、交通环境(机 场环境、港口环境等)、文化环境(学校及文化教育区、文物古迹保护区、风 景游览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村落环境 机场环境
果园环境 文化环境
三、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 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的分类 三、环境要素 四、环境结构 五、环境系统 六、环境的功能 七、环境的基本特性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Environment)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名词或术语,它的含义和内容极其丰富, 又随各种具体状况而不同。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 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 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 物的变化而变化。围绕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构成中心事物的环境。 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
概括来说,自然环境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形成的 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大气环境
海洋环境
土壤环境
生物环境
地质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事物,包括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构 成社会的经济 基础,以及与各种社会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综合生产力、政治制 度、科学技术、法律制度、宗教 信仰、文化艺术、哲学观念、组织机构、社会 活动、各种人工产品和建筑物等。
二、环境的分类
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环境分类方法,一般按照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范围、环境的 要素、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或环境的功能进行分类。
(一)按照环境的主体来分:
以人或人类作为主体,其他的生命物体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要素。在环 境科学中,大多数人采用这种分类法。
以生物体(界)作为环境的主体,不把人以外的生物看成环境要素。在生态学 中往往采用这种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