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民居的现状与保护

合集下载

徽州古建筑遗存现状及分类保护利用策略

徽州古建筑遗存现状及分类保护利用策略

徽州古建筑遗存现状及分类保护利用策略周蕾陈振华安徽新华学院摘要:古建筑是我国发展的重要象征,更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发展的一种象征,对我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深远的发展,也记载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一种进程。

但是,在时间的不断变化中,有一些古代建筑经常受到一些人为的破坏,以及开发等因素,导致有着古建筑存在着损坏的现象。

因此,本文就以我国徽州古建筑为例,对古建筑遗存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提出了一些分类保护利用的策略,主旨就是保证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性能。

关键词:徽州古建筑;分类保护利用;文化;历史1引言徽州区,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地处黄山风景区南麓,是古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拥有者很多的古代建筑工程,被誉为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但是,在我国徽州古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经常的有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甚至一些古代建筑工程会受到冷落,长期经受到风吹雨打,没有定期进行修复,这对徽州古建筑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对其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在徽州古建筑保护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当从徽州古建筑工程的特色、用途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这样不仅仅保证了徽州古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性能,展现徽州独有的文化、历史有韵味,并且徽州古建筑保护开发利用策略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2徽州古建筑遗存的现状徽州古建筑是具有很强的文化、历史等性能。

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徽州古建筑产生不同程度上的损坏,对其长期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

下面就对徽州古建筑遗存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2.1徽州古建筑流落在外在2015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的基金项目中,对整个徽州古建筑中有两处重点的世界古建筑遗存,并且有16个传统古村落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主要是来源《徽派建筑技艺与专业课程建设结合的途径研究》。

但是,在徽州古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建筑工程流落在外,主要是因为当地对徽州古建筑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为缺乏,对其保护和开发的力度不够,从而导致该项的发生,这对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

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方案

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方案

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方案徽州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需要采取以下方案:首先,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通过加强对古建筑的登记、申报、鉴定工作,确保古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破坏和失修。

同时,建立健全古建筑的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古建筑的日常维护和修缮工作,确保古建筑的长期保存。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保护,组织专业机构进行保护修缮,并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提升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推动古建筑的利用与开发。

古建筑不仅是历史遗产,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石。

可以通过在古建筑内开设文创产品店、手工艺品展示中心等,将古建筑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推动古建筑的经济价值实现。

同时,组织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演出等,吸引游客和艺术家前来,增加古建筑的活力和吸引力。

第三,加强古建筑的科学修缮。

古建筑的修缮需要符合传统的手工工艺和材料,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不能盲目追求新建筑风格。

在修缮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艺和材料的质量,避免对古建筑的破坏和伤害。

同时,还需要注重古建筑与现代功能需求的结合,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条件,进行适当的改造和修缮,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和旅游需求。

第四,加强古建筑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公众宣传古建筑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公众对古建筑的兴趣和关注。

组织举办古建筑知识讲座、导览等活动,向公众普及古建筑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古建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古建筑,培养青少年对古建筑的热爱和关注,为古建筑的传承和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徽州古建筑的保护利用需要加强保护工作、推动古建筑的利用与开发、加强科学修缮和加强古建筑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徽州古建筑,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1. 简介徽州,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市,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徽州传统聚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而著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到来,徽州传统聚落和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风险。

然而,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保留和传承徽州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还可以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提供巨大的潜力。

2. 传统聚落保护的重要性徽州传统聚落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保留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聚落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物质表现,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和一个社区的核心。

保护这些传统聚落,不仅可以保留历史遗迹,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古建筑保护的挑战和问题在保护徽州传统聚落和古建筑时,我们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由于历史过程中的灾难和人为损坏,很多古建筑已经面临严重的损坏和破坏。

由于现代化的需求和城市化的压力,一些古建筑被拆除或改建成现代的建筑。

古建筑的保护和维护成本非常高,资金和人力资源的短缺也是一个问题。

古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行机制。

4. 关键技术及应用为了保护和利用徽州传统聚落和古建筑,我们需要运用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应用。

建筑文物修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技术可以恢复古建筑的原貌,并保持其历史价值。

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古建筑的记录、保护和传承。

另外,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创新设计和建筑技术可以将古建筑转变为现代化的功能空间,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遗产,徽州传统聚落和古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我认为,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旅游视角下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现状研究

旅游视角下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现状研究

旅游视角下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现状研究——以婺源、西递、宏村为例刘学颖2012212788 张琳2012212792 谢欣玲2012210802 摘要: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

然而近年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古民居正遭受史上最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在如何保护与开发上,遇到了不少难题:古村落与现代需求的冲突,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人文价值逐渐消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

所以,如何更有效地保护与开发徽州古村落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本文在旅游资源的视角下以婺源、宏村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其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了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适度发展旅游业、提升收益并加强当地村民的参与性的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实现古村落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保护,开发1 徽州古村落概述徽州曾是古越人聚居地,后因战乱,成为中国历史上三次南迁人口的重要迁栖地。

人们聚族而居,在村落选址、布局营建方面充分考虑自然、社会因素,践行包含朴素生态哲学观的风水思想。

乡村聚落中的建筑类型除民宅外,还有祠堂、书院、家塾、宅园以及村落门户的水口景观与建筑和牌坊的组合、路廊桥亭和绣楼小筑等。

徽州民居建筑由点线面、黑白灰、粉墙黛瓦、马头墙组合而成,清新淡雅,聚族而居。

其选址十分讲究风水,空间结构完整。

民居、祠堂、牌坊号称徽州建筑“三绝”,砖雕、木雕、石雕这精湛的“三雕”技术更是非常巧妙地将建筑室内外的空间融为一体[1]。

2 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现状2.1保护现状据有关方面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仅黄山市内(不包括古徽州所辖的婺源、绩溪两县)尚存古村落101个,1911年前的古民居13438幢。

其中,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保护街区2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6处,黟县西递、宏村是全球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村落。

然而徽州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却让人担忧。

2.1.1建筑存留与修复现状宏村古民居均为砖木结构,大多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一些古民居的墙体已出现开裂、倾斜。

徽州古民居的现状与保护

徽州古民居的现状与保护

徽州古民居的现状与保护“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将我省南部的古徽州描绘得令人魂牵梦绕、浮想联翩。

然而,近年来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古民居正以每年50幢的速度消失,很多古民居现状堪忧。

徽州古民居的现状现状一、古民居维护经费匮乏据了解,黄山市有101个古村落及1.3万余幢古民居,其中在1985年的黄山市文物普查时,1795年以前的古民居有4700余幢。

然而,近些年来,古民居正以每年50幢的速度消失。

细心的朋友算了一笔账,这些古民居一共有1.3万余幢,如果一年消失50幢,那260年之后这些古民居基本就要消失了。

在这些古民居的保护中,黟县的西递和宏村相对而言是保护得比较好的,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440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其中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西递村至今尚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有近200幢。

但是,就是这样两个地方,也同样没有专项保护资金,越是要发展旅游,就越需要资金去保护,保护的费用就更高。

现状二、部分古民居被边缘化黄山市的大多数古民居都属于当地农民所有。

很多当地农民为了改善环境,会新建一些房屋,所以部分古村落中出现了新建房屋和古建相互交错的情况,部分古村已看不出古朴风貌,更看不到原来古村落的面貌。

很多古民居因为地基降低和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部分村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甚至会出现擅自拆除一些受到保护的老房子等现象。

近些年,拆除、倒卖徽州古建及古建构件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这也让这些徽派古建筑的保护变得更为迫切。

尽管现在部分古民居因为不在景区范围内,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但是这些古民居还是有其保存价值的,如果消失了,那是非常可惜的。

现状三、个人认领保护遇困局为了更好地保护徽派古建筑、古民居,黄山市政府2009年12月份全面部署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并在今年年初正式出台《黄山市古民居认领保护利用暂行办法》。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范文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范文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范文徽州民居调研报告地点:徽州古城日期:2022年5月15日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徽州民居的历史、特点及保护现状,为徽州民居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二、调研过程1. 调研对象:选择位于徽州古城的代表性徽州民居进行调研,包括明清时期的官宦人家和普通民居。

2. 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发现及分析1. 历史沿革:徽州民居建筑起源于明代,经过多次改建和修缮,形成了以四合院为主要形式的建筑群落。

徽州民居注重布局、装饰和材料的选择,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

2. 建筑特点:徽州民居注重平衡和对称,建筑结构稳固。

墙壁、柱子、门窗等雕刻精美,充分展示了传统工艺和精湛技艺。

室内布局合理,分为正厅、厢房和内院,以及庭院、花园等景观空间。

3. 保护现状:目前,徽州民居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重视,一些代表性的民居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修缮和保护工作,保留了徽州民居的原始风貌。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商业化开发对古建筑造成的影响,以及传统建筑材料和技艺的缺失。

四、建议和措施1. 建议加强对徽州民居的保护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

2. 加强对徽州民居的修缮和维护工作,确保其原汁原味的保存。

3. 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探索徽州民居的有效利用方式,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4. 加强对传统建筑材料和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培养更多的传统工艺人才。

五、结论徽州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当前,保护徽州民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保护措施和传承工作,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徽派建筑文化。

徽州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议

徽州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议

徽州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议古村落是一种传统的人类聚居空间,是地方人文历史的缩影,沉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与辽阔的地域形成了不同气质的古村落。

同时也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徽州古村落作为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的古村落型旅游地,凭借着它独特的历史性、科考性和艺术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研究者。

与此同时不断攀升的客流量正在威胁着徽州古村落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古村落资源的价值,保护好这些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1、徽州古村落特点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

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二十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1)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徽州古村落是徽州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徽州的历史风貌。

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2) 环境优美,布局巧妙。

西递、宏村选址精妙,遵循徽州建筑的风水原理,注重“天人合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

尤其是宏村还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村落的布局十分考究,往往都着意模仿一些有寓意的图案,西递的整个村落呈船形,宏村水系则是依牛的形象设计。

加之宏村完备的供水系统,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

给村名的生活、生产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堪称“中华一绝”。

(3) 建筑至今保存完整。

黟县境内至今还保存着35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

其中西递村目前保存有明代民居建筑1 幢,清代民居建筑122 幢,被誉为“明清民居博物馆”,宏村现存有明清时期修建的民居158 幢,其中有137 幢较为完整。

徽州古建筑保护现状与开发探讨

徽州古建筑保护现状与开发探讨

徽州古建筑保护现状与开发探讨2013年4月上旬,功夫巨星成龙要将自己收藏20年的安徽古建筑中的一部分捐赠给新加坡一所大学之事,引起社会一片哗然。

此事又重新引发人们对于徽州古建筑的关注。

徽州遗留了众多古建筑,大部分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令人痛心的是,也有一部分古建筑不堪岁月的风吹雨打和未被重视保护,渐次坍塌荒弃,甚至“流落”他乡。

主要从徽州古建筑保护的建筑特色、徽州古建筑保存现状出发,探讨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现今日益稀少的徽州古建筑。

标签:徽州古建筑;保护现状;开发对策1 徽州古建筑的建筑特色及价值体现1.1 徽州古建筑的建筑特色徽州古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并雄踞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纷纷将大量资本带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投入就是大兴土木,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

古徽州历来重教崇文,徽商有“贾而好儒”的特点,他们求理于建筑,寄情于房舍,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同时,由于徽商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促进了徽派建筑广泛流传、名声大噪。

从某种意义上说,徽派建筑就是徽州人的名片。

徽州古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徽式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向和地域美饰倾向,其结构多为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詩。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标题:徽州建筑调研报告引言:徽州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徽州建筑的特点、保护现状及挑战,并探讨其对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

一、徽州建筑特点:徽州建筑以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民居为主,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建筑结构独特:徽派建筑注重布局对称、五进院落,多为单进四合院,器物的常用材料是青砖、灰瓦和木材。

房屋采用木石结构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房屋坚固耐用,并能有效抵御火灾的侵袭。

2. 装饰精美:徽派建筑装饰独特,以雕刻为主。

门、窗、梁、柱、檐等都精细雕刻,花纹繁复而精巧,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空间布局合理:徽派建筑强调空间的使用与私密性。

有前后大院的分割,分为内外两个区域,每个区域有各自的功能,如前院用作迎宾和商业活动,后院用作居住和家庭祭祀。

二、保护现状及挑战:徽州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国家级和省级的保护。

然而,仍然面临以下挑战:1. 建筑物老化:受到环境自然腐蚀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徽派建筑中许多建筑物已有几百年历史,损坏严重且亟待修复。

2. 土地利用与开发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徽州地区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导致了对徽派建筑修复、拆迁以及新建等问题的思考和权衡。

3. 传统手工艺人才匮乏:徽州建筑的修复和保护需要大量的传统手工艺人员,但这一人才队伍正逐渐消失,难以传承。

三、对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徽派建筑的特点和精髓对现代建筑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1. 尊重传统:现代建筑可以从徽派建筑中吸取灵感,保持传统建筑的形式和风格,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2. 结合当地特色和需求:徽派建筑充分发挥了当地环境的特色,也满足了人们对于居住和生活的需求,现代建筑应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地理环境,实现与当地的和谐共存。

3. 传承与创新:徽派建筑通过创新传统手工艺,实现了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建筑应注重创新,同时传承和尊重传统建筑文化。

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本论文旨在研究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徽州是中国南方一带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吸引了广大研究者和游客的关注。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进程和不可避免的自然破坏,徽州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保护与传承徽州古建筑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文化意义。

本论文将通过对徽州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保护现状的综合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为后人留下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徽州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徽州古建筑的研究背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传承和保护意义:徽州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徽州古建筑,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和工艺技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徽州地区地理环境独特,山水相依,气候宜人,为徽州古建筑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徽州古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受到历史背景的影响,研究徽州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可以深入了解徽州地区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

3.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徽州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

徽派建筑是徽州古建筑的代表,它融合了汉族传统建筑和南方各地建筑风格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研究徽州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可以揭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4.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推进,徽州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因此,研究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徽州古建筑的保护现状、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可以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综上所述,徽州古建筑的研究背景包括其文化传承和保护意义、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以及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徽州古建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魅力,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有效的措施和策略。

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例

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例

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例摘要:中国传统村落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和社会价值的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强烈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许多传统村落被破坏了,使得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村落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保护文化遗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传统村落,徽州,保护,发展,策略建议一、简介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国镇乡建筑的代表性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和社会价值。

传统村落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许多传统村落被破坏了,使得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村落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保护文化遗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问题。

徽州传统村落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村落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二、徽州传统村落的现状徽州传统村落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徽州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以“四合五落六院七梁八柱”为基本构成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地域风貌。

然而,徽州传统村落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一些历史建筑被拆除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着巨大的难度。

而且,传统村落的人口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传统村落的经济极为单一,发展面临瓶颈,这也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学者、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共同努力。

世界文化遗产——徽州古民居现状及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徽州古民居现状及保护

毁灭 ,成为徽州人 的 “ 千年之痛”。近年来 ,在市
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利益驱动,非法倒卖古民 居及其构件的事件时有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 ,徽 州古民居正在 以每年 1O 多幢 的速度消失。有 的省 O
重点保护 单位 的青石 雕花栏 板被 倒卖 外地 ,后经公
休 宁黄 村建 于 清康 熙 年 间的 民居 荫余 堂 , 1 9 年被美 国碧波地博物馆 中国艺术文化部主任 6 9
精 ,文 化底 蕴之 深 ,无 以伦 比。 它将 民居建 筑 推 到
加上几朵梅花图案 ,意为梅花香 自苦寒来 ;有的缀
以蝙蝠 ,寓意苦尽福来。徽州木雕画面优美生动, 线条飘逸激荡,雕刻玲珑剔透 ,前后透视、层层深
入 ,其工 艺水准 让现 代入 叹为观 止 。微 派砖 雕 早期
了极至 ,在 中国有史以来的民居建筑 中,徽 州民居 是一座不可逾越 的高峰。徽州的园林水 口、石桥古 道、祠堂牌坊、古塔寺庙、戏 台书院、古宅民居构
微 不 成 镇 ” 、 “ 商遍 天 下 ”之 说 。 以徽 商 、 徽 徽
特有 的庆年 间,徽商经 营达 鼎
盛时期 ,徽商积累了大量的财 富,有 的徽商富可敌 国。成功后他们衣锦还乡,大兴土木 ,修祠堂、建
豪宅 。历 史上 徽 商一 直 比较 内敛 ,不 喜 张扬 ,因此
国三大 面 向世 界 的地 方 显学 。
瑰宝。其 内涵极为丰富,题材包罗万象。民居正堂
据有 关 部 门统 计 ,除划 出黄 山市版 图 的婺
源 、绩溪 两 县后 的徽 州地 域 ,尚存 地 面历 史 文 化遗 存 10 0 处 。其 中 ,列入 世 界 自然 与 文化 遗 产 名 0余 1
额枋 中间一般 都是诸如 “ 三顾 茅庐” 、 “ 黄鹤楼

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一、引言徽州传统聚落及其古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精髓。

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技术,以及创新应用的关键点。

二、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的特点1. 建筑特点徽州古建筑以“四边三间一天井”为基本格局,采用木石结构,建筑均为青砖黑瓦,古朴典雅,雕梁画栋,独具特色。

2. 文化特点徽州传统聚落承载了丰富的徽商文化和徽州文化,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生活方式。

三、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关键技术1. 数字化保护技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古建筑进行全面立体扫描和建模,能够准确记录古建筑的细节和结构,为后续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2. 传统材料保护技术保护徽州古建筑应当尽量采用传统的材料和工艺,以保持其原汁原味和历史风貌。

3. 环境保护技术徽州传统聚落所处的环境是其维护和保护的关键,需要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自然环境对古建筑的侵蚀。

4. 利用技术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光伏发电、智能化管理系统等,为徽州传统聚落注入新的能量,提升其活力和吸引力。

四、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实际应用案例1. 徽州古城的保护与利用通过数字化保护技术,对徽州古城进行了全面的立体扫描和建模,为后续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入了环保材料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了古城的管理水平和游客体验。

2. 宏村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宏村古村落在保护传统建筑的也积极引入了现代设计和科技元素,打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项目,促进了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五、对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对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同时结合科技和创新,实现文化传承与当代生活的有机结合。

在保护古建筑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让古建筑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当地和社会的共同财富。

论徽州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论徽州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目录内容提要 (1)关键词 (1)前言 (2)一、徽州古民居概述 (3)二、徽州古民居保护与开发现状 (4)(一)保护现状 (4)(二)开发现状 (5)三、徽州古民居保护与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6)(一)多种因素导致拆旧建新及更新 (6)(二)防火及防蚁害形势非常严峻 (6)(三)过度发展旅游业造成的破坏 (8)(四)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 (9)四、徽州古民居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9)(一)开发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 (10)(二)加强白蚁防治及防火工作 (10)(三)适度发展旅游业 (11)(四)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13)五、结语 (15)注释 (16)参考文献 (16)成果申明 (17)致谢 (17)论徽州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以西递、宏村为例胡德兵(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内容提要】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

其中,徽州古民居是徽派建筑中数量最多的一个门类,作为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与人们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历史上有过相当长的一段辉煌时期。

然而,近年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古民居正遭受史上最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在如何保护与开发上,遇到了不少难题,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

所以,如何更有效地保护与开发徽州古民居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这二个方面都十分重要,不可偏废。

到目前为止,关于研究徽派建筑的文章已有不少。

在这里,笔者主要是从民族学的角度阐发对民居保护和开发的想法,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西递宏村古民居保护开发【作者简介】胡德兵(1985~),男,汉族,安徽省青阳县人,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2005级民族学本科生。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ivilian Residences in Huizhou——A Case Study Of Xidi and Hongcun VillagesHU De-bing(School of National Culture, Guizhou Nationality College,Guiyang,Guizhou 550025) 【Abstract】Anhui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nhui culture, it is important to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mankind. The ancient Huizhou residences is one of the largest number of categories in Anhui construction, a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Anhui construction, is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and have had quite a long period of glory in history.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ourism, a number of ancient residential areas are suffering the most serious damagein the history, especially in how to protect and develop, met with a number of problems,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nspicuous. Therefore, how to more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ancient Huizhou residential areas has become a very pressing issue. Both aspects are very important, never can be neglected. So far, there are many articles study on Anhui construction. Here, I mainly learn from the 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elucidation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residences, proposed some pointed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suggestion ,with a view to the development and heritage of Anhui culture can be helpful.【Key words】Xidi Village Hongcun Village ancient civilian residences protection development前言翻开中国地图,在安徽省南部黄山脚下的新安江畔,有一片文化历史灿烂悠久且保留完整的区域,这就是徽州。

徽州古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徽州古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徽州古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徽州古城是中国安徽省黄山市的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古城。

它位于黄山脚下,自北宋时期起就以其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如今,徽州古城正致力于实现其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从徽州古城的发展现状来看,它的旅游业正在快速发展,并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一方面,徽州古城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而受到许多游客的青睐。

游客们可以在古城中欣赏到精美的宏伟建筑,如大型府邸和庙宇,以及精心设计的庭院,这些都是徽派建筑的特色。

另一方面,徽州古城还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例如传统手工艺品和古代文化遗址等,这些也是游客们感兴趣的景点之一。

然而,徽州古城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古城的环境和公共设施承载压力加大,例如交通拥堵和垃圾处理等问题。

其次,与现代都市景观相比,徽州古城的商业氛围相对较弱,商业活动和商品选择相对有限。

这种状况限制了古城的商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要实现徽州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趋势,关键在于平衡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古城的管理和保护,加大对环境的投入,改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例如交通和垃圾处理系统。

这样可以提高游客的体验,并保护古城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其次,应加强古城的商业活动,扩大商业空间,吸引更多的商家进驻。

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来引起游客的兴趣,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此外,为了促进徽州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借鉴其他古城的成功经验。

例如,可以引入绿色旅游理念,推广低碳游览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利用高科技手段改善游客的体验,例如推出手机导览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和智能导游设备等,为游客提供更便捷、丰富的旅游体验。

在未来,徽州古城有望成为国内外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通过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投入,徽州古城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文化保护。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总结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总结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总结徽州民居调研报告总结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徽派建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我们对徽派民居有了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对调研结果的总结。

首先,徽州民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建筑风格。

其一是布局庭院合理,以中轴线对称布局为主,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其二是结构精巧,利用石、木、砖等材料建造,经久耐用。

其三是装饰精美,富有徽州建筑的特色元素,如飞檐、雕花等,显示出浓郁的徽派文化气息。

其次,徽派建筑的特点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徽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建筑风格不仅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还受到徽商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徽商精神以商业务实和家族纽带为核心,这也体现在徽派建筑的设计与布局上。

另外,徽派建筑的存在与发展也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反映了历史变迁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然而,徽派民居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流动增加,徽派民居的数量逐渐减少。

许多传统建筑被拆除或改造,导致徽派建筑风格的独特性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困境,徽派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此外,徽派建筑需要注重现代化的功能和舒适性,这对传统建筑保护和继承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保护和传承徽派民居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加具体和有效的法规和政策,保护徽派建筑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其次,加强对传统建筑技艺的培训和传承工作,提高修复和保护的技术水平。

同时,注重现代化功能和舒适性的结合,使徽派民居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最后,宣传和推广徽派建筑文化,提高公众对徽派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关注度。

总之,徽州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保护和传承徽派建筑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徽州古村落的地域特色与保护利用

徽州古村落的地域特色与保护利用

徽州古村落的地域特色与保护利用古村落是“乡村文化的活化石”,徽州古村落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被誉为“最美乡村”,园林化的村落组景、独具特色的建筑类型、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体现着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生态和社会历史文化,是徽州独具特色地域文化的“标本”。

徽州现存的古村落群遍及各个角落,如何守望这片“乡愁”,处理好传承与发展、修复与创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做到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持久关注。

一、徽州古村落的地域特色徽派建筑是中国乡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地域化特征明显。

徽州古村落依山傍水而建,村民聚族而居,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将自然形态与村落营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既改善和提高原有的生存与生活环境,又突出了社会责任感与个人精神追求。

徽州古村落布局形态受山水环境的影响。

徽州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八山一水一分田”,依据山形水势,徽州古村落形式多样,有处于盆地之中的块状村落,有沿河流或顺山脉、山坞呈带状分布的线状村落,更多的是复合式的村落形态。

许多古村落在后期规划建设中因势利导,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结合,逐步完善人居环境,形成独特的“仿生”型环境,如宏村的“牛”形、西递的“船”形、石家村的“棋盘”形,渔梁的“鱼”形等,生存与发展的调适造就了生态宜居的“最美乡村”。

徽州古村落演化过程中经历“移民性”到“本土化”的转化。

中原世家大族三次南迁时“择地而居”,村落选址模式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集合了风水因素、安全功能、生活需要等多方面元素。

族群聚居与族群管理是徽州古村落社会的主要特点,水口、街巷、祠堂、天井等围合空间序列呈现“内向性”;马头墙的出现,矫正了徽派建筑森严、凝重的建筑形制,高低错落有致的群体组合增加古村落韵律与灵动;路、桥、井、台、阁、塔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与补充,完善了村落园林化的景观群组。

徽州古村落文化丰富多彩。

徽籍精英与徽商在村落建设上不遗余力,带动村族乐善好施,敦邻睦里,新安理学、新安画派等文化教育活动得以全方位发展,文风昌盛,人才辈出。

徽州古城整体性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徽州古城整体性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徽州古城整体性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徽州古城整体性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徽州古城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与山西平遥、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并称中国四大古城。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分内城、外廓,有瓮城、谯楼和东西南北四大古城门,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歙县从唐宋以来共建了400多座牌坊,现在仍然保存完好的有104座,这在中国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歙县徽州古城现有四大历史文化街区和五条特色街巷,其中徽州府衙历史文化街区5.4公顷、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9.3公顷、渔梁历史文化街区8.9公顷以及鲍家庄历史文化街区1.1公顷。

徽州古城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和渔梁坝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安碑园、长庆寺塔、太平桥、南谯楼、新州石塔、东谯楼、曹氏二宅、渐江墓、方士载宅、圣僧庵壁画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项。

其中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有,一是许国石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式的石坊组成。

石材粗犷厚重,雕饰巧夺天工,是全国罕见的典型明代石坊建筑。

二是徽州府衙:由仪门、正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月台、穿堂等主体建筑组成,包括照墙、左侧钟楼、承宣坊、左侧旌善亭以及右侧申明亭等,呈现着明代府衙“规模宏敞,面势雄正”的旧貌,在建筑、史学界素有“徽州故宫”之称。

三是渔梁坝:作为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鬼斧神工,气势恢宏。

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四是棠樾牌坊群:七座牌坊逶迤成群,雄伟壮观,全国罕见。

以“忠、孝、节、义”为序的每一座牌坊都有一部悲壮的动人故事。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徽州古城孕育了徽文化,徽文化成名了徽州古城。

世人对徽州古城的研究形成了一门学问,那就是在国际学界地位显赫的徽州学,徽州学包括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民俗等等。

世界文化遗产——徽州古民居现状及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徽州古民居现状及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徽州古民居现状及保护徽州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古民居的现状以及保护情况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徽州古民居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明清时期的黄山徽派建筑的代表。

这些古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工艺精湛,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和青石,结构稳固,耐久性强。

其建筑形式多样,有庭院式、四合院式和楼房式等不同类型。

然而,由于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徽州古民居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首先,由于徽派建筑多采用木材结构,很容易受到白蚁、风雨等自然因素的侵蚀,导致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受到威胁。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徽派古建筑被拆除或改建,导致原有建筑风貌的破坏。

此外,对徽派文化的认识不足也给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许多人对徽州古民居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缺乏了解,导致对其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为了保护徽州古民居的独特价值和文化意义,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护徽州古民居的法律地位,严禁拆除和破坏。

其次,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于违法拆除和破坏徽派古建筑的行为进行惩罚,增加违法成本和风险。

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徽派文化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通过展览、讲座和文化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徽派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此外,还加强技术保护和修缮工作,开展对徽派古建筑的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并采用适合的保护修缮技术,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原貌恢复。

虽然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加强监管和执法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精力,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并提高对整个保护过程的监管效能,以确保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其次,加强宣传和教育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通过多种媒体和渠道,向公众传播徽派古建筑的价值和意义,增强社会对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最后,技术保护和修缮也需要专业的人才和经费的支持,需要加强对相关行业人员的培训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提高技术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古民居的现状与保护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将我省南部的古徽州描绘得令人魂牵梦绕、浮想联翩。

然而,近年来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古民居正以每年50幢的速度消失,很多古民居现状堪忧。

徽州古民居的现状
现状一、古民居维护经费匮乏
据了解,黄山市有101个古村落及1.3万余幢古民居,其中在1985年的黄山市文物普查时,1795年以前的古民居有4700余幢。

然而,近些年来,古民居正以每年50幢的速度消失。

细心的朋友算了一笔账,这些古民居一共有1.3万余幢,如果一年消失50幢,那260年之后这些古民居基本就要消失了。

在这些古民居的保护中,黟县的西递和宏村相对而言是保护得比较好的,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440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其中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西递村至今尚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有近200幢。

但是,就是这样两个地方,也同样没有专项保护资金,越是要发展旅游,就越需要资金去保护,保护的费用就更高。

现状二、部分古民居被边缘化
黄山市的大多数古民居都属于当地农民所有。

很多当地农民为了改善环境,会新建一些房屋,所以部分古村落中出现了新建房屋和古建相互交错的情况,部分古村已看不出古朴风貌,更看不到原来古村落的面貌。

很多古民居因为地基降低和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部分村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甚至会出现擅自拆除一些受到保护的老房子等现象。

近些年,拆除、倒卖徽州古建及古建构件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这也让这些徽派古建筑的保护变得更为迫切。

尽管现在部分古民居因为不在景区范围内,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但是这些古民居还是有其保存价值的,如果消失了,那是非常可惜的。

现状三、个人认领保护遇困局
为了更好地保护徽派古建筑、古民居,黄山市政府2009年12月份全面部署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并在今年年初正式出台《黄山市古民居认领保护利用暂行办法》。

按照《办法》,认保人通过一定程序,可自愿出资对列入“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的古民居进行保护管理、开发利用。

但是因为很多古民居是属于当地农民的,所以古民居的产权归属还是属于农民的,认养人因为得不到古民居的产权,所以在认养方面并不积极。

现状四、保护建议获省长批示
幸运的是,关于保护古民居的建议得到了前任省长王三运的批示。

王三运批示为:“这件事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保护,还是坚持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一是政府加大投入,二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要做出有效的方案供参考。


此事也得到了省文物局领导的重视,相关领导表示将尽快拿出保护方案
徽州古民居保护现状与对策
2008年,农工党黄山市委利用近4个月的时间,在市和区县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我市境内古民居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怎样进一步做好徽州古民居保护工作,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1、尽快完善古民居保护办法并争取纳入国家《条例》
《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颁布已经十几年了,随着时间推移,新情况、新问题日益凸现,有必要重新进行修订和完善,切实增强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古民居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2008年初,国务院批准建立跨省域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从这个意义上说,皖南古民居实际已经超越了本省范畴,因此,我们还要争取将古民居保护,纳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使之成为国家意志,这样,古民居保护工作可以更广泛地得到关注和支持。

2、积极推进古民居保护管理工作
一要加强保护管理队伍建设。

市县两级文物部门应该作为同级政府直属机构,在人员安排时能够对文物部门特别是从事古民居保护工作的部门有所倾斜。

可以由市县两级政府出面组织协调,以文物部门的人员为主要力量,成立一个由公安、工商等多方面人员构成的古民居保护管理机构,并以此来协调解决保护过程中出现的执法难问题。

对于古民居相对集中的村镇,进一步建立健全古民居民间保护委员会和业余文物保护员制度。

从而使我市古民居保护工作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人员和法律保障。

二要尽快依法设立古民居保护基金。

基金的来源可以从市县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的用于古民居保护和维修的专项资金,国内外热心古民居保护人士的捐款,开发、利用古民居所得的收入等多渠道筹措。

凡是利用古民居从事旅游开发的单位,其门票收入应当有不低于20%的比例纳入古民居保护基金。

古民居及其构件的合法买卖,非政府组织的易地重建,都应缴纳一定比例的保护基金。

此外,违反《条例》的罚没收入要用于保护工作。

三要开展古民居普查、建档工作。

建议尽快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古民居专项普查。

普查的内容包括:每幢古民居的属地、建筑年代、所有权、现存状况、保护等级,并附照片。

在普查的基础上,给每处古民居建立起纸质和电子档案。

对那些由于各种因素暂时未被列入保护单位的但又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古民居,我们可以先由文物管理部门将其确定为文物保护对象,并设立文物保护标志。

3、严格拆迁、变卖、易地重建审批制度,促进合法交易
建议市政府出台《黄山市古民居及其构件买卖管理办法》,建立古民居及其建筑构件合法买卖流通渠道。

对于那些虽然建于1911年前但没有什么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并且又不座落在古村镇之中的民居及其建筑构件,可以考虑在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合法交易。

对于古玩店展销的古民居建筑构件,必须标明真品、仿品、可卖或非卖品,设立举报电话,从而杜绝以假乱真,欺诈游客现象。

政府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征集社会流散的古民居构件及其附属文物,用经济和行政管理双重手段来规范市场行为。

要坚持以原地保护为主的原则,对于人力难以抗拒的自然环境因素而导致的不得不易地保护的古民居,必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在易地拆迁保护时,一定要由有资质的古民居专业修复队伍来施工,文物行政部门要对拆建实施全程监管。

4、多管齐下,促进古民居的保护工作
要抢救性维修全市濒危古民居。

各级政府文物管理部门要对辖区古民居进行逐一排查,并拟定临时和永久性两套维修方案。

视项目维修资金到位情况,对濒临坍塌的建筑及时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对重点保护单位漏雨严重的要先行翻漏处理,并疏通排水设施。

对重点建筑采取屋面加用防水材料隔层的治本措施。

同时,积极对上争取专项维修资金。

鉴于目前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我们可以在保护中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及有实力的经济实体编制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对于古祠堂、古戏台、古书院等集体所有、规模较大的古建筑,可以结合农村文化站、农村书屋建设等,辟为村民公共活动场所,使之在利用中得到有效保护。

作为旅游景点开发的古民居,要避免过度商业氛围,以保持古民居原生态状况。

要加强农村新居建设规划和监管力度,保护古民居生存的环境风貌。

推广实施古民居“认领”制度,采取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境内外的有识之士以购买、租赁、认养等方式,取得古民居的产权、使用权或冠名权。

要广泛深入宣传《文物保护法》、《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

通过乡规民约的形式,激发农民群众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育部门要把古民居保护编入乡土教材,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

古民居是我们的前辈留给我们的一笔不可再生的珍贵财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它们保护好。

我相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有文物部门同志的辛勤工作,有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有热心人士的慷慨相助,古民居保护工作一定会日臻完善。

刘小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