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作品赏析
挥洒写意 清丽工细——元代青花瓷“岁寒三友”图赏析
也有松 、 竹 、 梅三 种植物表现 , 但是都没 有 以某种方式组
合在一 起表达特定 的 “ 岁寒三 友 ” 之意 。 元 青花之 所 以出
现 “ 岁寒三 友 ” 图, 笔者认 为 : 元 代文人 画进 入 其发展 兴
盛期 , 其流行程度远胜 宋代 , 而 江 南地 区又 是元代文人 画家
最 活 跃 的地 带 , 元 末 四大家均 活动 于 此 , 由 于元 代汉 文人 地
艺和深 厚 的艺术修养 , 折射 出时代精神和 社会风 貌 。
元 青花 “ 岁寒三 友 ” 图常见 于 高足 杯 、 碗 等小件器 上 ,
大件器 坛 罐类 中也 常有所 见 。 高足 杯青花 “ 岁寒三 友 ” 图与碗 、
罐类青花 “ 岁寒三 友 ” 图在绘制手法 上 有显 著差 异 , 风 格迥 然
花 “ 岁寒三 友 ” 图高足 杯是其 中最 具代 表性 的作 品 , 其九件高
足杯 中绘制有 “ 岁寒三 友 ” 图的竞有三 件 , 其 窖藏主 人经 考 证
认 为可 能是 曾在朝 为官 的伍 兴 甫 、 伍 良臣父 子 , 均 为诗文 畅
达 , 不谐 于俗 的文 人 。
碗 、 罐类器 物上 的青花 “ 岁寒三 友 ” 图则表 现 出另一 种 截然不 同的风 格 , 其整体形 态基 本完整 , 只 是 由于 受 到 多层 装饰带 的影 响 , 其局 限于器 物腹部装饰 带上 , 上 下高度极其 狭 窄 , 结 果枝干 均 呈 极 为虬 曲的状态 , 其松 树 , 丁 部 粗壮 , 均 以整齐有序 的鱼鳞 皴法 处 理 树皮 , 松 叶呈 饱 满 工 细 的扇 形 ; 竹 千劲挺 , 竹 叶 以没骨 法 绘 出 , 工 整 秀润 ; 梅花 办 点 染有 序 、 清 新 雅致 。 总 之 , 表现 出 … ’ 种清 新 工 丽 的整 体 风 格 , 与高足杯 “ 岁寒三 友 ” 图的洒 脱奔放 的画风 形成极鲜 明的对 比 。 不过 , 它们在构图上 却有共 同点 : 那 就是松纹 与竹纹和梅纹共 同环 绕器 物 一 周 ; 三 者之 间虽 形成整体 , 但 互 相 不 进 行 穿插 , 这 也 是 与 明清 青花 “ 岁寒 三 友 ” 图的一 个显著差别。
2.8亿《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如何欣赏
2.8亿《元青花⿁⾕⼦下⼭图罐》如何欣赏类型:瓷器青花罐规格:⾼27.5cm,径宽33cm⽣产时间:元代制造单位:景德镇窑⼝产品的功能:陈设或存放书画收藏单位:现为英国古董商埃斯肯纳兹先⽣⼀、品鉴:此罐⾼27.5cm,径宽33cm,素底圈⾜,直⼝短颈,唇⼝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腹部下渐收,⾄底微撇;器型整体为青花纹饰。
1、材料:由瓷⼟加⾼岭⼟“⼆元配⽅”合成,胎⾻较⽩,稍含灰,⼿感沉重,致密坚硬。
2、造型:直⼝短颈,溜肩圆腹,腹部下渐收,⾄底微撇,此采⽤分段制胎,然后再⽤胎泥粘合⽽成,粘接处器表突起,给⼈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器内的底、腹、⼝等处接痕明显。
3、装饰:青花纹饰,分四层,⼀层颈部饰⽔波纹,⼆层肩部饰缠枝牡丹,三层腹部为“⿁⾕⼦下⼭”主题纹饰,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码”。
主题画⾯描述了孙膑的师傅⿁⾕⼦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下⼭搭救被燕国围困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整个青花纹饰呈⾊浓艳,画⾯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体。
⼈物刻画流畅⾃然,神韵⼗⾜。
4、青花釉料:元青花的成功,离不开当时从西亚波斯国家进⼝的钴料。
这种进⼝钴料,即苏⿇离青,成分是低锰、⾼铁,含硫和砷,⽆铜和镍,所绘青花纹饰呈⾊浓艳深沉,与明清青花不同,与当时国产料也有巨⼤差别,呈⾊有如下特征(1)、呈鲜丽的靛青⾊,略含程度不同的紫⾊,有些呈⾮常幽雅的紫罗兰⾊;(2)、有浓淡⾊阶,勾勒线条较深,填⾊青料较浅。
青料积聚处有蓝⿊⾊或蓝褐⾊斑点,釉⾯下凹并哑光;(3)、青料都较细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
有些呈⾊浓重,有放射状流散,见蓝⿊⾊结晶或结晶线。
5、采⽤垫砂⽀烧⽅法,烧成后即形成所谓的砂底。
砂底的边缘常出现粘砂或铁质斑点,少量器物由于胎⼟内含有铁质,在器物露胎部位经烧结呈氧化铁红⾊,俗称“⽕⽯红”。
⼆、制造背景我国元代,随着疆域的扩展以及对外交往需要,对外输出较之宋代更有所扩⼤,瓷器在这⼀时期不仅没有受到抑制,相反,更加得到重视。
从河北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特征及纹饰特点
AppreciatION 鉴赏编辑|薛续友1964年一个貌似普通的日子,原保定市建筑公司在永华南路小学进行一项普通的建筑施工——挖地基。
然而,当地基挖到一米来深的时候,一件不太普通的事情发生了:1个工人一铲子下去,一个竖穴出现了,工人们发现里面竟然是一批瓷器。
随后,经过考古人员专业清理,这个并非墓葬的竖穴内共出土瓷器11件。
其中青花瓷6件: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盖罐一对、八棱青花海水龙纹带盖梅瓶一对、八棱青花玉壶春瓶1件、八棱青花执壶1件。
其他瓷器5件:菱花口白釉龙纹盘1件、菱花口瓜棱白釉酒杯1件,还有宝石蓝釉加金彩匜、宝石蓝釉加金彩酒杯、宝石蓝釉加金彩盘各1件。
除此之外还有绿松石山子2件、彩绘玻璃瓶1件、从河北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特征及纹饰特点雷 静八棱青花海水龙纹带盖梅瓶AppreciatION 鉴赏玉片数十片,等等。
此次发现和1980年在江西高安出土的元代瓷器一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元代青花瓷最重要的两次发现。
但1964年保定元代窖藏文物的出土,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批至正型元青花,为国内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具有开创性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瓷器所用钴料习惯上按来源分为进口料和国产料。
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钴料中铁和猛的含量不同:进口料俗称为苏麻离青,这种料的特征是低锰高铁,用这种料烧成的器物青花发色较浓艳青翠,料浓处可以看到金属结晶斑,呈铁锈色,凹陷明显,通常被称为铁锈斑,用这种进口料烧制的元青花一般我们称其为“至正型元青花”;而国产料的特征是低铁高锰,烧成的器物青花发色比较灰暗、浅淡,也没有进口料那种铁锈斑的特点,这种料烧成的元青花我们称其为“延祐型元青花”。
保定窖藏出土的这批元青花瓷器处处透着至正型元青花的特点,色泽艳丽,绘图工艺精细,青花纹饰笔画有些晕散,浓淡相互映衬,变化自然,最浓处成为黑色并深入胎骨,并发出黑色闪银光的铁锈斑。
用手抚摸釉面,黑色深入胎骨处感觉凹陷。
现就保定窖藏出土的这几件元青花涉及的器形及纹饰做一简述。
元青花瓷器上的牡丹纹饰赏析
元青花瓷器上的牡丹纹饰赏析文/赵烑丽中国的青花瓷于宋代兴起,于元代成熟,于明清两代盛行。
因此,元代的青花瓷具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于元青花的关注在逐渐递增,它以雅致清新的色彩、富丽繁华的图饰、雄浑质朴的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意味蕴藉的审美感受,逐渐成为美术界和考古界研究的重点课题。
到现在为止,遗留并保存完好的元青花数量少之又少。
本文将对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瓷器上的牡丹纹进行分析。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海外贸易发达,青花瓷不但在国内外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
到14世纪以后,中国青花瓷器就通过贸易的渠道输往西亚、东南亚、南非、欧洲等地。
元青花瓷器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又是中西亚文化直接交流融合的结晶,代表中国瓷器烧造的较高水平。
在我国古代的瓷器上,植物纹饰种类特别多,但是在所有纹饰中,牡丹花则是东方的象征。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牡丹情有独钟,许多诗人都用诗来表示对牡丹的喜爱,多数画家也经常以牡丹为题材在画纸上表达各式各样的牡丹。
自古,牡丹就有“百花之王”、“国色天香”之称。
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中提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人们把牡丹看做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
同时在瓷器中开始广泛运用牡丹纹。
一、元青花牡丹纹饰概述青花瓷器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朴素审美哲学的自然体现,她以特有的色调、质地形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其中牡丹纹构成了青花瓷装饰重要元素之一。
在青花瓷器纹饰发展进程中,元代瓷器上牡丹纹纹饰以其形式多样、变化丰富而闻名,它的历史文化地位可见一斑。
纵观青花瓷器纹饰的发展进程,元青花瓷牡丹纹图样丰富、变化多端,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后世明清的纹饰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牡丹纹,就是以自然界中的牡丹花为原型,创作出牡丹装饰纹样,包括折枝牡丹和缠枝牡丹。
说到牡丹纹在瓷器上的描绘,最先涉及到的就是陶瓷绘画。
分析元代青花的审美特征
分析元代青花的审美特征首先,元代青花的纹饰主题主要有自然景观、人物故事和文人雅士等。
自然景观题材的青花瓷器常以青花为主色调,采用流畅的笔触勾勒出山水、花草、水波等元素,形成富有层次感的意境。
这些作品给人以一种自然、恬静、清新的感受。
另外,一些青花瓷器上也出现了文人雅士的形象,他们姿态轻松自如,如行走于山水之间,又或者是乘船游湖,给人以闲适随意之感。
其次,元代青花的技法特点主要有拉丝、钩锦、渐变以及湿地等。
拉丝是一种常用的技法,通过勾勒线条的粗细、长短以及曲直程度,增加了作品的变化和个性化。
钩锦技法是元代青花独有的一种技法,通过画线的方式,勾勒出精细的图案和纹饰,使作品更具立体感。
渐变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常见的一种技法,通过勾勒的波浪线条,渐变的饰纹和颜色过渡,形成层次感和流动感。
湿地是一种用于涂抹胎土的技法,能使胎土达到较好的黏附性和匀质性。
再次,元代青花在色彩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
元代青花常以蓝色为主色调,但与宋代青花相比,元代青花更为浑厚,色调更深沉。
通过在作品中添加多层次的蓝色,使细节更加丰富,整体效果更为饱满。
此外,元代青花还采用了大面积的背景填色,使作品的整体效果更为饱和。
最后,元代青花在造型风格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多样,既有宴会器皿之类的大器,也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碗、盏等小器。
这些器物的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给人以美感和实用性的结合。
此外,元代青花也大量采用莲花口、龙纹耳、荷叶纹和鸟兽纹等元素,以及青花加彩、浮雕等装饰手法,使作品更加独特、生动。
总之,元代青花以其独特的纹饰主题、技法特点、色彩运用和造型风格等,呈现出独有的审美特征。
它的自然、清新、恬静的景观、富有层次感的纹饰、深沉浑厚的色彩以及简洁大方的造型,都成为元代青花被人们推崇和喜爱的重要原因。
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文化角度,元代青花都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对后世的瓷器制作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欣赏与解析
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欣赏与解析1.引言1.1 概述概述:元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大瑰宝,而其中的龙纹画法更是其独特之处。
通过对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的欣赏与解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进行探讨。
首先是元青花瓷器的历史背景,该时期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也是元青花瓷器产生的时代。
我们将回顾元代社会背景以及陶瓷工艺的发展,进而理解和解读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的时代特点。
其次是对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的特点进行分析。
我们将从技巧和样式两个方面来观察和理解这种画法。
技巧方面,将介绍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所使用的绘画技巧和陶瓷烧制工艺,以及其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差异之处。
样式方面,将深入研究龙纹画法在元青花瓷器上的呈现形式,探索其中的各种纹饰和意象,从而揭示出龙纹画法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征。
最后是对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的艺术价值进行评析,并探讨其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启示。
通过对这一艺术形式的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以及其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借鉴与发展之处。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并从中获得对中国陶瓷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的分析和解析,能够为现代陶瓷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充满历史、文化与艺术之美的领域,领略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的魅力所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为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整篇文章的内容,简要介绍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的背景和重要性,并说明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则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元青花瓷器的历史背景和元青花瓷器龙纹画法的特点。
在介绍元青花瓷器的历史背景时,可以包括元代时期青花瓷器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元青花龙纹特征
元青花龙纹特征
元青花龙纹是指元代时期的青花瓷器上所绘制的龙纹装饰。
特征如下:
1. 主题明确:元青花龙纹的主题是龙,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物,代表着帝王权威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2. 线条繁复:元青花龙纹装饰线条精细,曲线多样且繁复,展现了龙鳞、龙须、龙爪等细节。
3. 纹饰丰富:元青花龙纹装饰中的龙常常被画成盘绕、腾云驾雾的姿态,有时伸展开来,有时纠结缠绕,形态各异。
同时,装饰中还常常搭配云纹、水纹等自然纹饰,使整个图案生动活泼。
4. 色彩鲜明:元青花龙纹使用深蓝色的釉下彩绘,与白色胎土形成明暗对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5. 表现手法纯熟:元青花龙纹的绘画技法精湛,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流畅的线条,体现了当时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
总的来说,元青花龙纹装饰以其独特的线条、纹饰和色彩表现出丰富多样的龙的形象,展示了元代瓷器技艺的精湛水平。
元青花鸳鸯莲池罐赏析
深厚瓷器白无瑕欲借蓝色写青花———我对收藏元青花罐的一点浅薄认知我仅是一个瓷器收藏的爱好者和初学者,谈起元青花,在专家、学者面前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很难表述透彻正确。
但对瓷器这种火与泥的艺术之美所带来五彩斑斓的肌理变化有着无限的热爱与好奇,因此十分钟爱这种蓝白相间的“尤物”,也因此收藏了一些青花瓷器的实物作为学习的参考。
下面就把这些年来和这只元青花罐“亲密接触”的认识体会尽可祥实地向研究元青花和喜爱元青花的老师以及收藏爱好者谈点肤浅的心得。
青花罐高27.8厘米,口部直径20.9厘米,底部直径约20.9厘米,最大腹径33.5厘米,整体重量5.98千克(容重值为2.28)。
<一>青花罐的胎体特征从青花罐的涩底面、唇口剥釉点以及罐内由于荡釉不均露胎处可以观察到其胎色不够洁白,近似米白色(微含青)。
胎质比较坚实,白而不细,粗而不松,其中含有较大颗粒,骨胎显得不那么细腻、密实、光滑。
状(器外底面)似发酵过的面团状伴有大小不等的气孔洞隙、不规整状似狭偏型(这可能是完全人工炼泥造成的无法致密的缘故),胎底面可见零星撒落一些垫烧的窑沙。
罐体采用分段制胎四段三接的“节装”(腹部泥接与底部的接痕明显突出于器物内颈部的套接痕迹)。
胎泥粘接处器物表面虽经打磨,用手至上而下轻抚罐体体身,胎体横向接胎手感仍有微微凸起的一至二道旋痕,显得不那么平滑;器内壁留下用手按摸平的扁状接胎痕迹,并在横接缝周边布满长短深浅不一的炸纹;宽矮的足墙及底面在经过竹刀刮削后留下深浅宽窄不一的跳刀痕以及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有浓淡变化的橘红色斑纹(火石红在足端主要呈星点状或小片状分布)、黑褐色的铁质斑点。
在圈足外墙胎釉结合处,被析出、游离出来的铁元素,紧贴着釉面的边缘,围绕一周,形成环状火石红结合线,俗称“一线红”。
型如“脐”状般的同心圆与较为宽粗的逆时针轮旋弦纹清晰可见。
尤起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元青花大罐存在不同特征表现在罐口沿内下角套接“一线痕”周边(不能直接看到,用镜片放置罐内反照方可见到这种迷人的橘红色“火石红”全貌)呈现一周色泽当最深、最醒目伴有半金属光泽的胎红“散场效应”(马广彦语)。
青花鸳鸯戏水玉壶春瓶赏析
青花鸳鸯戏水玉壶春瓶赏析
元青花鸳鸯戏水纹玉壶春瓶,底径:8:cm 口径:7.5cm 高:24cm。
近日,艺投国际有幸征得美国藏家甄藏的元青花鸳鸯戏水纹玉壶春瓶,此件藏品元青花鸳鸯戏水纹玉壶春瓶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
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
内口沿绘如意云头纹。
颈部为叶纹,颈腹之间饰一周几何,腹部主题纹饰绘缠枝花卉,露戏水游弋于莲池之中其下绘卷草纹,颈绘变形莲纹瓣,足壁是重覆莲。
用苏麻尼青料绘画,青花色调浓艳。
胎质细白,釉色细润,白中闪青,工艺精湛,反映出元代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水平。
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噐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
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实在精彩!!上海博物馆元青花大展(附高清图)
实在精彩!!上海博物馆元青花大展(附高清图)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元代青花瓷器研究肇兴,以后逐渐形成规模。
50年来,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研究成果斐然。
近几年来,元青花又为收藏鉴赏界火热追捧,其中有不少鱼目混珠者。
今天来看看,上海博物馆当年举办一个以元代青花瓷器为主题的展览,通过展览和研讨,全面展示元代青花瓷器,总结和促进研究。
此次展览云集了土耳其、英国、美国、中国等文博机构90余件展品。
青花双凤纹匜元高4.1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8.4厘米 1987年甘肃省临洮县衙下乡寺洼村双上社出土临洮县博物馆藏“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元高63.8厘米口径14.3厘米足径17.5厘米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元高27.5厘米英国Eskenazi Ltd.提供青花昭君出塞图盖罐元高28.4厘米口径21.2厘米足径20厘米日本出光美术馆藏青花孔雀牡丹纹罐元高30.2厘米口径20.3厘米足径18.4厘米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罐,高30.5厘米口径20.9厘米足径19.5厘米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藏青花鱼藻纹罐元高28.2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18.6厘米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厘米口径20.7厘米足径18.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青花开光花鸟水禽纹六棱形瓶元高45.5厘米口径10.4厘米足径14.1厘米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藏青花三顾茅庐图带盖梅瓶元高38.6厘米口径8.5厘米足径9厘米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元高40.1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13.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元 高42.1厘米 口径5.5厘米 足径1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青花缠枝牡丹凤穿花卉纹兽耳罐 元 高38.5厘米,口径14.2厘米,足径1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青花云肩水波莲花纹玉壶春瓶元高26.5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8厘米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青花缠枝菊花纹玉壶春瓶元高30.2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8.4厘米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缠枝花卉纹镂空器座,高28.9厘米口径23.5厘米底径27.4厘米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藏青花缠枝牡丹纹器座元高16.5厘米口径25.5厘米底径23.8厘米青海省博物馆藏青花缠枝莲花杂宝纹蒙古包元高18厘米底径18.5厘米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元青花人物杂宝纹六棱形盖盒,高7.7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8厘米英国大英博物馆藏青花缠枝莲花鸳鸯纹高足碗元高17.8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1.5厘米英国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藏元青花云龙纹高足碗,高9.6厘米口径10.9厘米足径3.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高27.5cm 口径20.7cm 底径18.6cm,上海博物馆藏青花莲池鸳鸯纹碗元高13.9厘米口径29.7厘米足径9厘米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青地白花缠枝花卉纹菱口盘元高7.6厘米口径45.8厘米足径26.2厘米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雉鸡竹石花果纹盘,高7.6厘米口径45.8厘米足径27厘米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元青地白花如意花卉纹盘,高13厘米口径46厘米足径23厘米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青地白花缠枝花卉纹菱口盘 元 高9厘米 口径45.3厘米 足径24.2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元青花蕉叶瓜果竹石印花缠枝牡丹纹菱口盘,高7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2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元青花连池杂宝纹莲瓣形盘,高5.6厘米口径29.6厘米足径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一、元青花瓷器的造型特点1.浑圆脉络:元青花瓷器的成型精细,器物表面呈现出浑圆的流线脉络,整体感觉优雅而富有动感。
2.线条流畅:元青花瓷器的图案线条精细流畅,各个部分之间衔接自然,没有突兀之感。
线条的优美流动给人一种触动心灵的美感。
3.活泼多变:元青花瓷器的图案中,既有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也有俏皮可爱的民间题材。
这种多样化的图案使元青花瓷器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观赏的乐趣。
4.既奢华又质朴:部分元青花瓷器上的装饰图案非常繁复华丽,展示了当时社会上的高度富裕和文化繁荣;而另一些作品则展现出朴素的美感,突出了青花瓷器的原始质朴之美。
二、元青花瓷器的鉴别方法1.窑变:元青花瓷器在高温环境下烧制,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窑变现象。
鉴别时可以观察器物的底部和内侧,有无不同颜色或不均匀的变化。
如果有窑变现象,可以判定这是真正的元青花瓷器。
2.钉洞:元青花瓷器的胎质比较坚硬,通常不容易产生钉洞,如果器物底部有钉洞,可能是后人仿制的作品。
3.文字书写:元青花瓷器的文字书写非常规范,笔画平稳一气呵成。
如果文字模糊不清,或者有错别字等情况,可能是后人添加的做工不精细的仿制品。
4.装饰图案:元青花瓷器的装饰图案繁多,图案线条流畅自然,繪畫细腻。
如果图案粗糙、线条不流畅,可能是仿制品。
总结一下,元青花瓷器具有浑圆的脉络、线条流畅、活泼多变、既奢华又质朴等造型特点。
在鉴别时需要注意窑变、钉洞、文字书写和装饰图案等方面,以确定其真伪。
元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精湛,装饰图案丰富多样,不论从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上来看,都是珍贵的文物,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瓷器图文赏鉴(建议收藏,附底足)
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瓷器图文赏鉴(建议收藏,附底足)大英博物馆是与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的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
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高达2.3万件。
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囊括了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元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乐大典》等超级国宝,时间则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
大英博物馆藏品中有14件元青花瓷器,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1、【元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花卉纹大罐高33cm 大英博物馆藏。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花卉纹大罐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
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
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
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
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
罐身接近口沿处绘卷草纹一周。
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
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
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花卉,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
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花纹。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花卉纹大罐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特别是镂花装饰在元代瓷器上较少见。
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
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
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
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2、【元青花花卉纹盘】元青花花卉纹盘直径16.1cm 大英博物馆藏。
元青花花卉纹盘此盘发色浓艳,蓝中带紫,胎色莹润洁白,盘上绘以青花缠枝宝相花装饰,十分精美。
元青花花卉纹盘3、【元青花留白花卉纹大盘】元青花留白花卉纹大盘直径45.8cm 大英博物馆藏。
元青花留白花卉纹大盘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
元青花莲塘鸳鸯纹玉壶春瓷瓶赏析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1 元代青花瓷器及其特征元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磁州窑、钧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的瓷器生产十分兴旺,景德镇出产的青白瓷远销海内外,成为中国瓷都。
元至元十九年(1278)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督造官窑瓷器。
《元史·百官志》记载,浮梁瓷局属匠作院,“秩正九品,至元十九年立,掌烧造瓷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1]。
元朝廷的重视极大促进了景德镇窑制瓷工艺的进步,创烧出一些新品种,如卵白釉瓷、青花瓷、釉里红瓷器,尤以青花瓷器影响最为深远,“元代景德镇白地蓝花的青花瓷烧制成熟后……从14世纪20—30年代到15世纪前期,大约仅仅经过70年,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就占据了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2]“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做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
”[3]简单的说,青花瓷属高温釉下彩瓷,最常见的青花瓷是白地蓝花瓷器。
唐代是青花瓷的滥觞期。
20世纪70年代,扬州唐城的考古发掘中就发现了青花瓷片。
200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在对巩义县黄冶唐三彩窑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白釉点、划蓝彩的釉下彩瓷。
复旦大学高能物理所利用无损质子激光X荧光技术进行化学检测,结果表明扬州唐城出土的标本正是来自巩义黄冶窑,且所用青料均为进口钴料。
这表明唐青花与唐三彩一脉相承,密不可分。
唐青花出现后,未经大量烧造即走向衰落。
目前,面世的宋青花属凤毛鳞角,仅浙江宋塔和重庆巫县一处墓葬中出土过。
经科学检测,宋青花所用青料来自浙江本地,与唐三彩无直接关系。
元青花数量稀少,且古代文献中也少有提及,因而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元青花的研究才真正开始,学界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铭龙纹象耳瓶作为至正元青花的标准器。
元青花瓷的特点与鉴定
元青花瓷的特点与鉴定元青花瓷是中国古代艺术瓷器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鉴定方法。
下面将对元青花瓷的特点和鉴定进行详细介绍。
一、元青花瓷的特点:1.色彩鲜艳:元青花瓷采用的青花釉料饱满、呈现出深沉明亮的蓝色。
这种蓝色呈现出的是深浅相间、渐变递进的效果,给人以色彩鲜明的视觉冲击。
2.画面丰富:元青花瓷上的图案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花卉植物、虫鱼融汇、山水人物、传世经典等等。
这些图案通常以连延的笔触细致刻画,形象逼真,制作工艺精湛。
4.纹饰繁复:元青花瓷的纹饰通常相对繁复,有的图案上的细节描写非常细腻,给人以视觉上的层次感。
这些纹饰往往由多种元素组成,凸显了元青花瓷的丰富性和精致度。
二、元青花瓷的鉴定方法:1.鉴别釉色:首先要观察元青花瓷的釉色,元青花瓷的釉是青色,并且呈现出深浅不一的效果。
釉色应鲜艳且均匀,不应有破釉和颜色斑斑驳驳的情况。
2.鉴别纹饰:元青花瓷的纹饰通常较为繁复,需要仔细观察纹饰的形态和细节。
正宗的元青花瓷纹饰是艺术家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技法。
3.鉴别图案:元青花瓷上的图案内容是鉴定元青花瓷真伪的重要依据。
需要对图案的形态、纹理、细节等进行细致观察,是否与元青花瓷的历史特点相符。
4.鉴别底部款识:底部款识是鉴别元青花瓷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需要认真观察底部款识的字迹、笔画和形态,是否与元青花瓷的时代风格相符。
5.鉴别年代:通过对元青花瓷的风格特点和制作工艺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历史资料,可以初步判断元青花瓷的年代。
同时,还可以通过尺寸、造型等方面的特征来辅助鉴别。
元青花开片特征
元青花开片特征元青花开片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传世珍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它是元代青花瓷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其独特的开片纹饰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从元青花开片的起源、特点和技艺等方面进行介绍。
元青花开片起源于元代,是元代青花瓷的一种独特形式。
元代青花瓷在瓷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先河。
而元青花开片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开片是一种在陶瓷器表面刻出纹饰的技法,与传统的绘画、雕刻不同,它以其独特的形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元青花开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纹饰和工艺上。
首先是纹饰方面,元青花开片纹饰多样,主要有花卉、动物、人物等各种形象。
这些纹饰以其精细的刻画和独特的造型,展现了元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其次是工艺方面,元青花开片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艺才能完成。
首先,陶匠需要选取适合开片的陶瓷胎体,然后在胎体上绘制出纹饰的轮廓,接着用尖刀小心地将纹饰刻出。
最后,在刻出的纹饰上涂上青花釉料,进行一次次的烧制,最终才能得到完美的元青花开片作品。
元青花开片的技艺要求非常高,需要陶瓷匠师具备精湛的刻画技巧和耐心细致的工艺。
通过刻画纹饰,陶瓷匠师需要将纹饰的形状和纹理表现得尽善尽美。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非常小心谨慎,避免瓷器损坏或纹饰失误。
这种技艺的独特性也使得元青花开片成为了陶瓷艺术中的瑰宝之一。
元青花开片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元代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
它以其独特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目光。
在古代,元青花开片被视为皇室贵族的专属藏品,如今已成为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的心头好。
元青花开片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它的起源、特点和技艺都体现了元代陶瓷艺术的高度发展和创新。
在今天,元青花开片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成为了收藏界的宝贵财富。
它以其独特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元青花瓷赏析
文物鉴赏与考古新发现一、青花瓷及元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汉族劳动人民制作瓷器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
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记元代景德镇瓷业情况的唯一书籍)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
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二、代表作品赏析1、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类别:元青花瓷。
文物原属: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陪葬品。
文物现状:2006年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
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
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
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
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因此被湖北省博物馆誉为镇馆之宝。
2、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形容赞美元青花的句子
形容赞美元青花的句子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形容元青花的句子:
1.这件元青花瓷器,色彩艳丽,图案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2.元青花是中华陶瓷艺术的瑰宝,其独特的钴蓝色调与明快艳丽的纹饰相得益彰。
3.元青花的钴料沉稳、画工精湛,每一笔都透露出一种沉静和典雅。
4.这件元青花瓷器,造型端庄、胎质细腻、色彩和谐,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5.元青花的图案层次丰富、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受。
6.元青花瓷器的钴蓝色调,深沉而神秘,犹如浩瀚的夜空,让人心驰神往。
7.元青花的画工细腻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跃然于瓷器之上。
8.这件元青花瓷器,器型硕大、纹饰精美,展现出元代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9.元青花的钴蓝色调与洁白的瓷胎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10.这件元青花瓷器,色彩对比鲜明、纹饰繁复华丽,是一件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年度工作概述
本年度工作概述
梅瓶的核心位置共有三组 “连环画”,描绘的是 《史记》中“萧何慧眼识 英雄、月下追韩信”的经 典场景。“三组画面中, 萧何求贤若渴、韩信徘徊 踌躇、梢公悠闲自得,三 人的心态和地位都得到细 腻传神的展示,足可以说 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顶级水 平。”
作品赏析之莲荷鸳鸯纹玉壶春瓶
作品赏析之鬼谷子下山罐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 罐是全球仅存的八件元青 花人物故事瓷之一,国家 一级文物。瓷罐高27.5cm, 口径21.5cm,腹径34.5cm, 足径20.6cm,素底宽圈足, 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 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 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 绘有“鬼谷下山”图,传 神生动,画工细腻,堪称 元青花绝世珍品。
本年度工作概述
器高27.8厘米,口径6厘米,圈足7.3厘米。 器物表面八层纹饰:口沿内口沿灰一周卷 草纹,外口下为焦叶纹;颈中部为回纹; 颈下部为俯莲纹;肩部为钱纹;主纹饰是 莲荷鸳鸯纹;腹部为几何纹;下腹部为仰 莲纹;足部为重叠焦叶纹。胎骨较薄,胎 体洁白细致,青花发色较正,画面略晕散。
作品赏析之元青花凤首扁壶
元青花凤首扁壶,高18.7 厘米 口径4厘米 北京西城 元代窖藏出土扁壶构思别 具匠心。以昂起的凤首为 流,以卷起的凤尾为柄, 凤身绘于壶体上部,双翅 垂至两侧。凤首壶采用多 种制作工艺,壶流为模制 成型,壶柄以捏塑成型, 再合为一体。
本年度工作概述
作品赏析之元青花碗
本年度工作概述
此碗敞口微撇,深弧腹,圈 足。造型规整,端庄稳重, 胎体坚细,釉面亮润,碗外 绘花卉纹饰,笔触细腻,绘 画工整,青花发色典雅,构 图繁而有序、层次清晰,隽 美潇洒,气韵流畅。
本年度工作概述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 景德镇,作品造型繁多,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 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 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本年度工作概述元青花特点源自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元青花瓷器造型 既有恢弘雄伟的大器,又有秀美灵巧的小器,不论何种器型均形态优美, 古朴端庄。
元青花瓷大体可综合为五大类: 罐类:大罐,包括高形、矮形、八棱形3种,连盖通常可高达60厘米以上。小罐,包括 敛口四系方形、撇口双系瓜棱形、唇口双系鼓腹式、唇口溜肩圆腹双系式等,体高一般为 7~8厘米;还有鼓式盖罐。八棱器为元时创新品种。
作品赏析之元青花诗文高足杯
本年度工作概述
通高9.4cm,口径10.7cm,足径 3.9cm,足高5cm。该杯采用抖接成 型。杯外壁绘二方连续折枝菊纹一周, 内壁口沿处卷草纹一圈,杯底心草书 “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十四字,外绘双旋纹。该高足杯胎质 白色,釉汁肥厚光润,泛灰色,青花 发色呈灰黑。书法字体秀美,笔触酣 畅,一气呵成,气韵生动,颇具名家 风范。
谢谢欣赏!
历史背景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大汗后,迁都燕京,改国号为元。元代 本年度工作概述 是蒙古贵族政权进行统治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大的时代, 一度横跨欧、亚两大洲,彻底改变了宋代那种积弱不振的局面。元代实 行尚武的政策,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严重,对经济和文化曾经造成了不 良的影响,但在制瓷技术和工艺方面所取得的新的发展,使元代陶瓷在 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元代的主要窑场有钧窑、磁州窑、德化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 以景德镇窑最为出名,为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窑的最大成就是青花和 釉里红的烧制成功。
制作者:铰花
01
02
目录
CATALOG
03 04
05
话题引入
说到瓷器,你喜欢哪个朝代的呢? 本年度工作概述
我喜欢元代的青花瓷器,自元代青花瓷产生的那一刻起,便以其独特 的魅力风靡中国,远销海外,成为中国陶瓷生产与出口的大宗商品。元 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明快雅丽的绘画图案,丰富多彩的 器物种类,气度恢弘而又精美的造型和科学复杂的装烧工艺,为历代研 究者、收藏家和欣赏者所赞誉称绝。
作品赏析之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通高 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罐直口,短 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附狮纽伞形 盖。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 釉里红略暗。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综合了绘、 镂、塑、贴等多种技法,特别是镂花装饰在元代 瓷器上较少见。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 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 锦簇的艺术效果。
瓶类:有梅瓶、玉壶春瓶、蒜头瓶、兽耳瓶、戟耳瓶,另有富时代特色的四系扁瓶及塔 式盖瓶等,其中以梅瓶、玉壶春瓶多见。梅瓶附盖,盖内有一管状子口,与瓶口牢牢套住。
壶类:见于著录的主要有3种,分别是凤流壶、梨式壶、执壶,均制作精巧。 碗类:大致分两种,一种为高足碗(有敞口、敛口),一种为大碗,口径达40厘米以上。 高足杯体形较小,高仅为10厘米左右,又有靶杯之称。大碗口径一般都在30厘米以上。 盘类:有大盘、中盘、小盘(口径15厘米左右)。折沿花口形多见。 此外,还有鼎、水盂、香炉、观音等,其中以高足杯、玉壶春瓶、罐、梅瓶和大盘五种 造型为最多。
作品赏析之青花鸳鸯莲花纹盘
本年度工作概述
青花鸳鸯莲花纹盘,是一种元代的 瓷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盘折 沿,16瓣菱花口,盘心坦平,圈足。 盘内、外施亮青釉,底素胎无釉。 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内沿面环绕锦 纹。盘心绘鸳鸯戏莲主题纹饰,并 蒂莲竖向环置,一对鸳鸯戏于其间。 盘外壁亦以串枝牡丹环绕,与内壁 纹样相对应,造型美观大方而规整, 绘画精致,为元代典型盘式。
本年度工作概述
作品赏析之元青花梅瓶
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江苏省 国宝的代表之一“萧何月下追韩信” 元青花梅瓶,在瓶体正面,是汉高 祖麾下名相萧何,头戴官帽,长髯 飘飘,神情焦急地策马扬鞭,追赶 逃将韩信;记者分别从瓶体两边尽 力来看,右侧尽管看不到韩信,却 可看到韩信所牵骏马;而左侧则依 稀可见河中一叶扁舟上,艄公持桨 挺立船首,等候客人上船。
作品赏析之青花缠枝菊花牡丹纹托盏
本年度工作概述
首都博物馆藏 。 1970年北京市西城区旧鼓楼 大街 豁口元代窖藏出土。 通高9,盏高5、口径10,托高5.1、 外径12.5厘米。 盏内底饰缠枝花卉,盏外壁和托内 绘以“花盛叶茂”的缠枝牡丹和菊 花,寓意富贵吉祥。间以卷草纹、 莲瓣纹、蕉叶纹,构图严谨,繁而 不乱。胎薄体轻,小巧玲珑。
本年度工作概述
作品赏析之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本年度工作概述
故宫陶瓷馆展出元青花缠枝牡 丹纹罐。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高27.5cm,口径20.4cm,足 径19cm。内外施白釉,外壁 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 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 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 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 处绘仰莲瓣。这件青花罐造型 饱满庄重。青花色调明艳,呈 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 使用的是外来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