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有轨电车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有轨电车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有轨电车科普小知识有哪些有轨电车是一种绿色、低碳的交通工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有轨电车的历史、种类、构造、行驶原理、特点及优势、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比较。

1.有轨电车历史有轨电车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欧洲,当时被视为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有轨电车逐渐普及,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中期,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城市交通拥堵的加剧,有轨电车逐渐被冷落。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有轨电车再次受到重视。

2.有轨电车种类有轨电车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供电方式可以分为接触网式和电池式;按照车辆类型可以分为单节车和多节车;按照行驶路线可以分为市区型和郊区型。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有轨电车,如悬浮式有轨电车和超级电容式有轨电车等。

3.有轨电车构造有轨电车的构造主要包括车体、车轮、电动机、控制器、电池等部分。

其中,车体是电车的主体结构,车轮是电车行驶的关键部件,电动机是电车的动力来源,控制器是电车的“大脑”,电池则是电车的“能量仓库”。

4.有轨电车行驶原理有轨电车的行驶原理主要是通过电动机产生动力,驱动车轮转动,从而使电车前进。

同时,电池为电动机提供电力,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通过充电站进行充电。

此外,控制器则是电车的“大脑”,控制电车的速度和方向。

5.有轨电车特点及优势有轨电车具有以下特点及优势:一是环保,有轨电车不会产生尾气等污染;二是节能,有轨电车的能源利用率较高;三是低碳,有轨电车的碳排放量较低;四是舒适,有轨电车行驶平稳、噪声小;五是安全,有轨电车具有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

6.有轨电车发展现状目前,全球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推进有轨电车的发展。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有轨电车线路,如长春、大连、苏州等。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有轨电车的投入,如法国巴黎、美国旧金山等城市都有计划扩大有轨电车的网络。

1_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1_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 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下铁道等其他类型不 同 , 在市郊铁路上通常是市郊旅客列车、干线旅客列车 和货物列车混合运行。
• 市郊铁路的运行速度最大可达100~ 120km/h,运量最高每小时可达60000~ 80000人次,对于客流量巨大的城市来说 发展市郊铁路是明显优于发展小汽车的。
• 市郊铁路在能源消耗、投资费用等方面的 指标也明显优于其他交通方式。根据日本 的研究资料,市郊铁路的投资大概是地铁 的1/10~1/5。每千米的能源消耗是汽车的 1/7,是一种十分经济可行的交通方式。
• 磁悬浮交通就是利用电磁 力 将车辆悬浮在 轨道之上,并采用 直 线 电机牵引的轨道交 通系统。
• 磁悬浮交通一般分为:
– 高速超导型,最高速度550km/h; – 中速常导型,最高速度在250km/h左右; – 低速常导型,最高速度在100~120km/h。 城市磁悬浮交通多采用低速常导型。
德国的磁浮列车
1.市郊铁路
• 市郊铁路又称为通勤铁路,是连接城市市区与郊区 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千米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城 镇或城市圈的铁路,服务于上下班乘客,一般站距 较长。
• 它往往又是连接大中城市干线铁路的一部分, 一 般 和干线铁路 设 有联络线 , 设备与干线铁路相同。线 路大多建在地面,其运行特点接近干线铁路。
?19世纪上半叶欧美出现有轨公共马车?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商用铁路?1863年伦敦建成第一条地铁?1870年纽约建成高架轨道交通线?1881年柏林建成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888年美国建成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20世纪初地铁和有轨电车第一次大发展?二战以后地铁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城轨交通工具出现城市中的有轨公共马车早期的有轨电车早期纽约的地铁现代纽约的地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1906年天津建成国内第一条有轨电车?1908年上海建成第一条有轨电车?1909年大连建成第一条有轨电车?1969年?1984年?1995年?1996年北京建成国内第一条地铁天津建成第一条地铁上海建成第一条地铁广州建成第一条地铁?最近十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跨越式地大发展我国清末民初的有轨马车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0月18日由中日商办奉天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建立

《有轨电车》课件

《有轨电车》课件

有轨电车在全球的应用
欧洲
欧洲是有轨电车最为普及的 地区,许多城市都有发达的 有轨电车网络。
北美
北美地区的一些城市也使用 有轨电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 例如旧金山和波士顿。
亚洲
亚洲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如 东京和香港也拥有现代化 的有轨电车系统。
有轨电车的优势和劣势
1 优势
2 劣势
环保、高效、可靠、低噪音、舒适乘坐体验。
需要建设轨道和电气设备、较高的建设和维 护成本。
有轨电车的构造和组成部分
有轨电车由车体、转向架、轮对、电气设备、车门等部分组成。
有轨电车的动力系统
有轨电车的动力系统一般包括电力来源、电机和传动系统。
有轨电车的制动系统
有轨电车的制动系统包括摩擦制动、再生制动和电气制动等多种方式。
有轨电车的信号系统
《有轨电车》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有轨电车的定义、历史、应用、优势和劣势,以及构造和组成 部分、动力系统、制动系统、信号系统、牵引系统、车门和安全装置、乘客 服务设施、线路和轨道、车站和站点、运营管理、票务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环保和节能特点、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与城市交通一体化规划、社会价值 和经济效益。
有轨电车的信号系统用于控制行车和保证乘客安全,包括信号灯、车辆间通 讯系统等。
什么是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是一种通过轨道供电的城市交通工具,具有较大的载客能力和运营 效率。它可以为城市提供可靠、高效、环保的公共交通服务。
有轨电车的历史和发展
有轨电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最早出现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随着科 技的进步和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有轨电车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轨道 交通系统。

四大有轨电车历史

四大有轨电车历史

1881年,第一辆由电力驱动的电车在德国柏林的里特希菲尔德问世。

一列3辆电车编组的小功率有轨电车,乘坐6人,在400m长的轨道上往返运行。

西门子制定了有轨电车发展的标准,由此有轨电车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1924年12月17日在天安门南侧举行通车典礼,第一条有轨电车线18日正式通车。

途径西单,新街口,共设7站。

后来又开辟了新的线路,天桥至西直门,天桥至北新桥,东四至西四等6条线路。

司机脚下不断踩击铜铃,发出“diang diang ”之声。

所以,用铃声的拟音都叫它“当当车”。

北京的有轨电车可以说是北京历史上最早开通的公共交通车辆。

有轨电车上面有一个弓子,由它将架于空中的导线中的电流引到有轨电车内,使车内电动机运转,从而使电车行驶。

电流的回路则是铺设在地面上的两条铁轨,金属车轮通过铁轨把电流送回发电机。

有轨电车是后来相对于无轨电车而有的名称,在有轨电车出现前,它当时的名字就叫电车。

1924年12月19日,当时的《晨报》上有报导:“北京电车业于前日开行,此次仅系西大干线先行通车,由正阳门直达西直门。

东北两干线之通车期现尚有待……第一日并不售票,该公司事前曾发出优待券,所有第一日之乘客,均系持有优待券者。

昨日始行售票营业,各站之乘客异常拥挤……昨日正阳门内至西直门大街,沿途极为热闹,每至一站,即有多数之男女,挨车轨观看。

”可见在当时北京出现的这个新鲜事物引起了京城市民的关注。

这是北京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的景象。

北京有轨电车史从1921年筹办始。

当时,北洋军阀政府从法国借款作为官股,吸收商股合资筹办北京电车股份有限公司。

几经周折,到1924年12月17日在天安门南侧举行通车典礼,第一条有轨电车线18日正式通车。

这条从前门至西直门的有轨电车线,全长9公里,配有10辆有轨电车(车和设备购自法国)。

至抗战前夕,有轨电车线路有5条,以红、黄、蓝、白、绿等颜色相辨别。

京的有轨电车满打满算也就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它在老北京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老人们说起电车来仍津津有味。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

设备设施
车辆设备
服务设施
有轨电车淮安现代有轨电车列车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造,共有26辆,列车采用四模块编组,三动 一拖;为100%低车地板,电车地板距轨面仅35厘米。电车在行驶过程中噪音很小,淮安现代有轨电车最高运行速 度为70千米/小时,但电车在制动时,车辆稳定,启动时平稳。
爱心雨伞自2018年11月起,淮安现代有轨电车站台设有“爱心雨伞”服务,扫码加入“有轨电车爱心雨伞接 力群”,然后完成使用雨伞的信息登记,即可免费借用雨伞。
按照淮安现代有轨电车执行票价的相关规定,票价为全程一票制2元,1.3米以下儿童免费乘车;65周岁以上 老人、残疾人刷卡免费乘车;现役军人持有效证件免费乘车;中小学生可持公交学生卡乘车,每月刷卡不限次数。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的乘车购票包括:刷公交卡、市民卡、公交一卡通和投币等四种方式。
文化特色
淮安主题有轨电车(2张)2017年1月5日,淮安现代有轨电车“四季”主题列车上线运营。 2017年6月28日,淮安首列儿童主题“海底乐园”有轨电车上线运营。
运营情况
运营线路
客运流量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图
2016年4月30日至5月2日,淮安现代有轨电车共安全运送乘客人次。5月1日,最高客流量达到人次,再创开 通以来的新高。
自2015年12月28日开通载客试运营至2016年7月4日,总客流量达175万人次,日客流量最高达3.3万人次。 2016年10月8日,淮安有轨电车单日载客量创新高,日客流量最高峰超3.5万人次 ; 2016年12月24日,淮安现代有轨电车单日客流创历史新高,当日累计乘车人次达人。 截至2016年12月27日,淮安有轨电车总客流量达534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达1.7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 4.05万人次。 截至2017年6月19日,淮安现代有轨电车平均每天上线运营电车18列,日开行280列次,实现载客383万人次,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已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有轨电车线路。 2017年10月1日-7日,淮安现代有轨电车7天假日累计运送乘客超27万人次,为三年来最高,较2016年同期增 长近20%。 2018年春节期间,淮安现代有轨电车客运量达27万人次。

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即由电力驱动的,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小编组轨道交通车辆,最多不超过3节。

1879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首次在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尝试使用电力带动轨道车辆。

此后,1880-1890年之间,德国柏林、意大利罗马、美国里士满都相继进行了有轨电车的商业化探索,建立了有轨电车系统。

距今为止,有轨电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有轨电车的快速发展(1890-1930)。

代表工业文明的有轨电车一出现,就摧枯拉朽地打败了马车、人力车等交通方式,成为了当时城市的主要交通出行方式。

20世纪初包括欧洲、北美、日本、印度在内,几乎世界上每一个大城市里都拥有有轨电车系统,到1920年,英国拥有5000公里线路,1.4万辆有轨电车,美国拥有2.5万公里线路,而我国的天津、上海、北京、大连等诸多城市也相继引入了有轨电车。

第二阶段:衰退阶段(1930-1960)-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及技术变革的冲击。

全世界范围内的有轨电车线路大量被拆除,在北美、法国、英国、西班牙、我国等地几乎完全消失。

有轨电车作为“落后”的交通工具退出了历史舞台。

有轨电车惨遭淘汰主要因为:1.汽车冲击。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私人汽车、公共汽车等路面交通工具数量急剧增长,有轨电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重要性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大量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严重不足,有轨电车由于占用道路面积较广,反而成为了城市交通发展的障碍。

2.技术落后。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

第三阶段:现代有轨电车在全球迎来复兴(70年代至今)。

到了70年代,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迫使欧美发达国家重新选择有轨电车作为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点。

根据欧洲交通行业协会的统计,2005年有125个城市开通运营现代有轨电车,到2010年已有137个城市开通有轨电车,车辆需要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轨道交通发展历程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轨道交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下面将从轨道交通的起源、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来探讨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

一、轨道交通的起源轨道交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的英国和美国开始建设地铁,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最早的地铁是伦敦地铁,于1863年开通,使用的是蒸汽机车牵引的车辆。

此后,地铁在欧洲和美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二、轨道交通的发展20世纪初,随着电气化技术的发展,轨道交通开始向电气化方向发展。

1913年,纽约市的第一条电气化地铁线路开通,标志着轨道交通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此后,轨道交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不仅地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轻轨、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方式也得到了发展。

三、轨道交通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轨道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大,轨道交通的规模和速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尤为迅猛,截至2021年,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轨道交通网络,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多种形式,总里程超过8000公里。

四、轨道交通的未来展望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将继续向着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轨道交通也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但它始终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出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信在未来,轨道交通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利。

有轨电车模拟驾驶周志300字

有轨电车模拟驾驶周志300字

有轨电车模拟驾驶周志300字摘要:一、有轨电车的历史背景与意义1.有轨电车的起源和发展2.有轨电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3.有轨电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和贡献二、有轨电车模拟驾驶的现状和应用1.有轨电车模拟驾驶的定义和作用2.有轨电车模拟驾驶的现状分析3.有轨电车模拟驾驶在实际运营中的应用案例三、有轨电车模拟驾驶的技术要求和优势1.有轨电车模拟驾驶的技术要求2.有轨电车模拟驾驶的优势和特点3.有轨电车模拟驾驶对驾驶员培训的意义四、有轨电车模拟驾驶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有轨电车模拟驾驶的未来发展趋势2.有轨电车模拟驾驶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3.有轨电车模拟驾驶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启示正文:有轨电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城市交通工具,它的出现改变了城市交通格局,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有轨电车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20 世纪初开始引入,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有轨电车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轨电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和贡献不容忽视,它不仅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还能有效地减少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

在现代城市交通领域,有轨电车模拟驾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有轨电车模拟驾驶可以有效地提高驾驶员的技能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运营效率。

目前,有轨电车模拟驾驶已经应用于多个城市的驾驶员培训和实际运营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有轨电车模拟驾驶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模拟真实的驾驶环境,包括道路、车辆、信号系统等各个方面的细节。

而有轨电车模拟驾驶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它能够模拟各种复杂的道路条件和突发情况,让驾驶员在安全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驾驶技能。

此外,有轨电车模拟驾驶对驾驶员培训的意义重大,它可以有效地缩短驾驶员的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有轨电车模拟驾驶在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轨电车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模拟驾驶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将为有轨电车模拟驾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运营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运营概述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地铁列车的驱动均采 用这种系统。
13
电动车组(EMU)的出现
二动二拖动车组
14
轨道交通发展的低潮
20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城市发展过程 中的交通方式被机动巴士所取代。
私人轿车的大量拥有鼓励了郊区化和 城市在更大范围内的分散化、多中心 化。
15
有轨电车被认为是过时的方式,而英国 的反应则是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以来几 乎在所有城镇用巴士取代有轨电车,并 于1946年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2
1.1 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伦敦1838年开放了第一条严格的市郊 运输线路,大量市郊线网的建设则是 在1840到1875年之间,有些现在仍在 使用。
美国最早的通勤列车是1843年在 Worcester至Boston开通。纽约、费 城、芝加哥等均建设了较大规模的市 郊运输线网。
3
地铁的产生
1829年,巴黎引入由马驱动的公共马车 1832年,世界上第一条马拉的城市街道
2004年客运量达到9.76亿人次,列车正 点率达到95.3%,乘客满意率达到78 %。
25
伦敦轨道交通网络
26
纽约轨道交通
纽约地铁创建于1868年,比伦敦地铁晚5年建 成。
纽约的公共交通以地铁为主,现已有37条
地铁线路,线路总长度432.4km,车站469座。 其中,地下隧道220km,车站255座;高架线
第一章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运营概况
1
1.1 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以蒸汽机车作为牵引动力的铁路是19 世纪发明的。
1804年,英国人特雷维西克试制了第 一台行驶于轨道上的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在达林顿到斯托克顿间 修建了21km的世界第一条铁路。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年级:姓名:学号:2013.11一、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

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

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

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

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

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

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

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

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

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

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

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

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

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

中国有轨电车发展史

中国有轨电车发展史

中国有轨电车发展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有轨电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在全球范围内,电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首选方式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有轨电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有轨电车的发展史。

中国有轨电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最早的有轨电车线路建于1899年的上海,连接了上海的外滩和南市。

此后,有轨电车陆续在国内其他城市建设,成为当时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20世纪的初期,有轨电车在中国的城市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城市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有轨电车在20世纪中叶进入了黄金时期。

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的有轨电车网络日益完善,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有轨电车网。

有轨电车还成为了城市内外连接的主要工具,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城市道路拥堵问题的日益凸显,有轨电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走下坡路。

很多城市陆续停止了有轨电车线路的运行,转而投入更多资源建设地铁和公交系统。

在21世纪初,有轨电车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已经销声匿迹,成为了城市交通发展史上的一个过往热点。

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凸显,有轨电车再度受到重视。

自21世纪初起,一些城市开始重新建设有轨电车线路,有轨电车重新回到了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

这也标志着有轨电车在中国的复兴时代的到来。

在中国城市交通体系中,有轨电车虽然再度受到重视,但与地铁、公交等大众交通工具相比,有轨电车的运营成本较高,且线路建设周期长。

但无论如何,有轨电车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运营稳定、环保低碳等,仍然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有轨电车的发展历史虽有起伏,但其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有轨电车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未来中国的有轨电车能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轨道交通论文

轨道交通论文

一、轨道交通发展的历程1965年我国开始修建内地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北京地铁一期工程,1969年建成通车。

到2005年底,我国内地已有10个城市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总运营里程约420km。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早期有轨电车交通(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和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2个历史时期。

近30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步进入稳步、有序和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近10 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相关城市对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积极努力,从发展速度、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突显了后发优势。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相比,差距还很大。

中国城市还均未形成有效的轨道交通运行网络,总体规模不大。

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的现在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的作用愈发突出。

由于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始终坚持国产化方针并有效地采用许多新技术、新设备,使地铁每公里造价由初期的7-8 亿元人民币降低到现在的4-5亿元,建设水平跃上了新台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条20km长的线3-4年就可建成并通车运营。

总结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地铁建设,规划了北京地铁网络。

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

当时地铁建设的指导思想更注重人防功能。

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

(2)开始建设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城市规模限制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交通问题非常突出。

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21km)、北京地铁复八线(13.6km)和地铁一期工程改造、广州地铁1号线(18.5km)等建设项目为标志,我国内地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

有轨电车——行驶在马路上的大连百年记忆!

有轨电车——行驶在马路上的大连百年记忆!

有轨电车——行驶在马路上的大连百年记忆!展开全文有轨电车是大连人的时光穿梭机,在大连这座年轻现代浪漫的城市中,有轨电车的存在一点也不突兀,始终以自己的存在和速度链接着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稳健与速度,好像这些不一样的东西被有轨电车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

人们在传统的传承中创新,在稳健中迸发激情,在平缓中呈现速度……大连有轨电车的历史始于1909年,是目前国内既有传统有轨电车运营,又有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的唯一城市,并且大连市作为中国内陆唯一的电车历史未曾中断过的城市。

大连有轨电车1903年由俄国人设计出草图,1905年至1909年由日本人在大连建设了中国最早的一条有轨电车线路。

老式电车又叫“美国大木笼子”,车厢都是仿上个世纪的火车外观,车厢里面的装潢有点类似上世纪的宴会厅,金铜色扶手栏杆,车厢上端挂着很多有轨电车的历史照片,整个车厢就是有轨电车的小小博物馆。

这电车就像一个带有魔力的老物件,载着我们穿梭历史。

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现代都市行人,在车内有一种时空恍惚的感觉。

对于老大连人来说,叮叮咣咣的有轨电车声音,是每天叫醒这座城市的闹钟。

每天清晨,有轨电车都会第一时间行驶在轨道上,运送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在这座建市百年的城市里,除了那些固定的建筑物,有轨电车就是一个移动的教科书和见证者。

每年国庆节期间,正是拍摄有轨电车最好的时节。

此刻在二七广场向东望去,起伏的陡坡上,有轨电车顺着日出的光线,车身被镀上金色,道路被镀上金色,两条蜿蜒的铁轨被镀上金色!在拍摄过程中,有轨电车在光影中徐徐驶来,伴着初升的太阳等待着按动快门定格一帧帧画面,内心被温暖的阳光照亮,刹那间就是永恒。

不一样的风景属于那些善于观察、热爱生活、勤奋的人们,精彩也在耐心等待中逐一呈现。

有轨电车在每一个时令都向我们诉说着不一样的故事情节。

时光也好,风景也罢,还有勤奋的人们,都被赋予了生命力,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现在有轨电车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旅游必须打卡的所在。

中国地铁发展史

中国地铁发展史

香港地铁
本章作业
a)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特征。 b) 各种城市轨道交通形式的概念。 c) 简要回答世界城市轨道交通产生与发展的
原因和条件。
我国地下铁道的产生与发展
③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现在)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地铁建设带
来了重大机遇,各大城市地铁项目竞相立项开工。 全国20多个城市在建或筹建中的城市轨道交通线
路总长已超过5000km。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与发展
(3)我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与特色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广州 ➢ 香港
大都会铁路”开通,标志着世界城市轨道交通 的诞生。
1870年,美国第一条在曼哈顿格林威治大街及第九 达到的高架快速轨道交通线开始运营。
1881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柏林近郊铺设了第一条 电车轨道。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与发展
3.初步发展阶段(1890~1924) 1890年,在英国伦敦,第一条使用电力机车牵引的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各城市陆续拆除其有轨 电车线路。至今仍有有轨电车运营的城市只剩下香 港、大连、长春、鞍山。
我国有轨电车的历史
1959年3月9日,北京有轨电车运营最后一天,乘客走 下最后一班车。
我国有轨电车的历史
• 有轨电车如今已成为大连的一张城市名片。
我国有轨电车的历史
• 电车是香港最经济实惠的 陆上交通工具。
我国地下铁道的产生与发展
②平稳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2000年)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地铁的
建设也由服务于战备转为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客 运。
继北京、天津继续修建地铁外,上海、广州也修 建了地铁。

北京有轨电车筹备与通车的历史考证

北京有轨电车筹备与通车的历史考证

北京有轨电车筹备与通车的历史考证作者:沙敏来源:《北京档案》2020年第06期有轨电车是一种沿轨道行驶、采用电力牵引的公共交通工具,属于轨道交通的一种。

1807年,世界上首次用于客运路面的有轨车辆在英国启用,从英国的曼博斯(Mumbles)到斯旺西海湾(Swansea),有轨电车线路开通。

1881年,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周边的里特希菲尔德问世后,这种用电力驱动的有轨电车,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风靡全球,成为诸多大城市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北京的有轨电车何时筹备与建成通车?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被拆又与有轨电车有何关系?本文通过档案与实地考证,为读者释疑。

一、北京首辆有轨电车的发起与筹备通车清末以来,北京的交通工具仍以人力车和兽力车为主。

1923年,北京的人力车已经有33000辆,到1924年,北京的人力车增至36500辆。

民国初年,北京人口猛增,据1913年10月的户口调查,全市有居民200600户,人口为130万人。

到1922年3月20日,据《国民日报》公布,北京除四郊人口不计外,城内人口已增至91.3万人,市内交通亟待发展。

1913年7月1日,北洋政府财政困难,外资银行想趁机扩大在中国的金融势力,北洋政府与法国合办了中法实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设在法国巴黎荷司曼街13号,在北京设立了营业局。

中法实业银行成立后,北洋政府即与中法实业银行签订了1.5亿法郎的《五厘金币实业借款合同》(下称为五厘金币借款合同),但该行仅付1亿法郎,余款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停交。

北洋政府于1913年,与中法实业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及附件一。

1914年续订合同及附件二、附件三,其中“北京电车一项,应用中法实业借款建筑。

”依据合同规定,中法实业银行获得北京电车的优先建筑权。

一些商人曾经呈请北洋政府要求建设北京电车,但最终未获批准。

虽未成功,但留下一段往事成为插曲。

1913年3月2日,上海的资本家沈霭苍和虞洽卿,联手成立北京华商电车股份公司。

中国轨道车辆发展史

中国轨道车辆发展史

中国轨道车辆发展史
中国轨道车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开始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是地铁和有轨电车。

1954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北京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有轨电车的发展开始。

此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开通了地铁线路。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加速轨道车辆的发展。

1984年,中国第一辆国产地铁车辆在上海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地铁车辆的国产化进程开始。

此后,中国陆续引进了德国、日本、法国等国的地铁车辆技术和设备。

2000年代至今,中国轨道车辆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仅在大城市中发展地铁系统,还在中小城市中发展轻轨、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系统。

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国产轨道车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减少对进口轨道车辆的依赖。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轨道车辆制造业的重要力量,拥有完整的轨道车辆产业链,从设计、制造到运营维护都具备较强的实力。

中国的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系统已经覆盖大部分大中城市,并且正在向中小城市延伸。

同时,中国的轨道车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城市交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

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

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

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

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

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

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

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

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

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

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

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

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煤矿或采石场通过马车对工人的运送而发明了有轨电车,随后分别于1853年传入法国,1860年传入英国。

20世界60年代后期,欧洲一些城市对有轨电车进行改造,使轨道与公用道路隔离成专用道,在与一般路口交叉时,采用“电车优先通过”的信号,在主要路口采用隧道或高架桥立交通过。

并对原有的有轨电车进行改进,提高了运能、速度和安全,降低了造价,当时称为“准地铁”、“半地铁”等名称。

1978年3月,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轻轨交通会议上统一了称谓,提出轻轨(LRT)概念,认为轻轨交通的荷载比地铁和常规列车轻,其主要特征有:技术比较简单、中等容量、成本适中和中等速度。

根据定义,单轨交通、新交通系统、轻轨地铁和轻型快速交通都属于轻轨的范畴。

轻轨交通经历了发展、衰落、再发展直到今天的发展高潮阶段。

如今全世界共有350个系统,覆盖了公共运输领域,证明轻轨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仍是一项成功的运输方式。

国内
从国内的发展来看,尽管近年来大连市保留并在继续发展钢轮钢轨式有轨电车,但无论从车辆性能还是从品牌效应来看,离现代有轨电车差距还较大。

200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已经建成给予劳尔公司Translohr系列技术的胶轮+导轨式现代有轨电车。

上海市浦东张江开发区有轨电车也是基于同一技术的胶轮+导轨式现代有轨电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