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青少年肥胖现象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一)2024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青少年肥胖现象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探讨青少年肥胖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期为相关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正文:一、社会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生活方式的转变,如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的改变2. 学术压力和家庭环境对饮食习惯和体育活动的影响3. 社交媒体和电子设备的普及带来的青少年久坐不动的问题4. 学校和社区缺乏对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关注和教育二、生理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青少年发育期的内分泌变化对体重控制产生的影响2. 遗传和基因因素在青少年肥胖中的作用3. 青少年食物偏好和食量控制难以掌控的问题4. 青少年缺乏专业的健康指导和管理三、心理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学业和社交压力对青少年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2. 青少年情绪饮食和压力性暴饮暴食的问题3. 自尊和自我形象问题对饮食行为和体重控制的影响4. 青少年对身体形象的不满意和社会对体型的刻板印象对肥胖问题的影响四、家庭因素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1. 家庭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对青少年的影响2. 家庭环境对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的支持程度3. 家长对孩子体重问题的认知和管理方式4. 家庭对媒体和电子设备的使用限制和指导五、预防和干预措施1. 加强学校和社区对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宣传和教育2. 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和指导,包括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指导3. 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减少久坐不动的时间4.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食物选择意识5. 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共同改变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提供对青少年的全方位支持和引导总结:青少年肥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生理、心理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和采取多层面的干预措施,我们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关于“胖孩子”的研究报告_小学生
关于“胖孩子”的研究报告
妈妈们都喜欢孩子胖一点,并且常说:“小孩子胖一痤没事儿,等长大了就不胖了。
”
我的妈妈也不例外,说着说着,就把我唠叨成了一个“胖”孩子。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胖”还不能算作肥胖,而是那种想吃炸鸡腿、汉堡包、炸大虾、烤肉串,有肚子却不敢撑饱了吃;经常称体重,站在秤上要踮着脚、往墙上靠、脱件衣服,总之要想方设法使指针向左侧倾斜的那种“胖”孩子。
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我周围,这样的“胖”孩子不低于20%。
怎样才能解除胖孩子的烦恼?到底该不该减肥?为了这个问题,前几天,我采访了我市某大医院一位儿科主治医生。
她告诉我肥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肉吃得多,运动少,还可能有一些遗传因素;但有的人是由于疾病造成了肥胖。
体重多少才算肥胖?医生阿姨告诉我,7到16岁时“年龄乂2十8”千克为正常体重,每个孩子可以对照正常儿童体重、身高平均数表检查自己是否超重。
过度肥胖的人往往心肺负荷重,行动不灵便,精力不足,反应力差,成年后易患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或冠心病,属于“高危人群”。
听了医生的话,我觉得肥胖的人应该减肥。
怎样减肥?医生阿姨建议说:早餐、午餐照常吃,晚餐主食少吃一点,要多吃蔬菜,如
果觉得肚子饿,可吃些黄瓜、胡萝卜、水果。
适当吃些痩肉,少吃油炸、烧烤食品,最好吃拌菜。
医生阿姨还特意强调说,儿童正在长身体,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稍胖一点不要紧,最主要的还是多运动,比如跳皮筋、骑自行车、打球,等等。
通过这次调查我不仅得到了锻炼,也消除了烦恼—至少是一半儿童的烦恼,因为我的目标是控制体重,而不是减肥。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青少年肥胖现象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青少年肥胖现象鞍山市华英高中十三届三班指导教师:佟岩课题组组长:曹钧妲成员:潘思宇、张秋胜、赵玺越、袁月、王宇辰、李欣、陈楠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日趋严重。
本文论述的就是我国青少年肥胖现象、标准及其影响。
关键词:青少年、肥胖课题研究的背景:青少年肥胖目前正以很快的速度成为一个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日趋严重,且青少年肥胖又是世界范围内最受关注的营养性疾病之一,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
它不仅极大程度地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还是成人期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青少年肥胖现象及其影响青少年肥胖目前正以很快的速度成为一个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日趋严重,且青少年肥胖又是世界范围内最受关注的营养性疾病之一,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
它不仅极大程度地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还是成人期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
如果一个BMI超过25的人,肌肉很发达,就不算肥胖。
如何鉴别脂肪超重与肌肉超重呢,测一下腰围,如果超重者,男性腰围大于102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9厘米,则为“脂肪超重”,需要减肥。
怎样才算肥胖呢?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是有一定比例的。
一般认为身高(厘米)减去105为标准体重(公斤),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可以认为是肥胖(也有人认为超过标准体重30%才算肥胖)。
还有人用身高在150厘米以下者减去100,身高151-165厘米者减105,身高在166厘米以上者减去110来计算标准体重。
研究性学习——肥胖问题典例
研究性学习——肥胖问题典例研究性学习——肥胖问题典例难道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手中这成百上千的试卷?这真是一个让人感到迷茫的问题。
也许你还在怀疑挑起这沉重的担子会不会有意义,因为科学在飞速的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成一钱不值。
这日新月异的崭新世界在告诉你一个现实: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你的各种潜能。
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永远行不通,你应该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想。
真正的科学态度是批判的态度,批判的态度才是理性的态度,夸大科学的权威性是不对的。
人们尽可以把科学的历史看作发现新理论,摒弃不真实的理论并以更好的理论取而代之的历史。
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你必须学会这种思维方法。
否则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中,你就会迷失方向,以假为真,是非难辨。
那来分析一个青少年肥胖问题吧中国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了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求把青少年身体健康看作中华名族生命力旺盛的具体体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普遍存在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数量增加的趋势,据教育部等5个部委最近对30万名7~12岁的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男生超重和肥胖比率已从10年前的2.7%上升到8.65%,女生超重及肥胖比率也从3.88%上升到7.18%,城市中男生超重及肥胖比率高达12.03%。
这一情况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的重视。
同时,让学生自己认识肥胖的危害,积极预防肥胖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怎样算是肥胖了?这里有一个估算肥胖程度的经验公式:男: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你可根据此公式算出自己的体重(脱去外衣和鞋时撑得的重量)是否正常。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40%为过度肥胖。
肥胖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肥胖这个问题呢?青少年肥胖到底有哪些危害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因肥胖引起的疾病正呈上升趋势,因此,国际医学界已经将肥胖列为一种慢性疾病。
关于我校中学生肥胖问题的调查报告4.10
关于我校中学生肥胖问题的调查报告许昌市二中八年级11班李培、王梦凡1.调查背景: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儿童们享受着过于丰富的食物。
快餐、饮料的过多摄入,加上运动的缺乏,造成肥胖人群不断扩大。
在我们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发生。
经常可以在校园里看到一些身形臃肿的胖子在运动场上气喘吁吁,甚至爬个楼梯也很费劲。
在与这些肥胖者的接触中也可以感觉得到,他们的心理受此影响很大,很多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
那么到底有多少中学生处于肥胖状态呢?他们肥胖的原因是什么呢?肥胖到底对人有什么害处呢?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预防和减少肥胖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本项调查。
2.调查目的:1、统计我校肥胖学生人数,并计算他们占学生总数的比例。
2、找出肥胖形成的原因。
3、了解肥胖对青少年健康的不良影响。
4、提出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方法3.调查方法:1、查找肥胖的涵义,确定肥胖的标准。
2、进行任务分工。
3、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
4、校园采访。
5、通过老师取得学校体检资料,并将有关数据输入电脑,使用MS Excel 软件进行计算。
6、整理资料。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综合在一起,在分工合作,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调查资料。
7、分析结果。
8、撰写调查报告。
4.调查结果:4.1 肥胖的标准:现在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来确定一个人是否肥胖:第一种:BMI指数法,为世界卫生组织所采用。
计算方法为:体重指数(BMI)= 体重(公斤)/ 身高(米)的平方(kg/m2)国内以BMI>25为肥胖标准,国外多采用BMI25-30为超重,BMI>30为肥胖,BMI>40为重度肥胖。
第二种:标准体重法。
其计算公式是:男: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一般体重超过10%属正常,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则为重度肥胖。
这种方法也为我国经常使用。
肥胖研究与临床实践报告总结
• 宣传策略:研究宣传策略,提高媒体宣传的效果 • 教育内容:制定教育内容,提高公共教育的针对性 • 健康促进:通过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政策与法规在肥胖过政策支持,为肥胖防控提供有力的保障 • 法规限制:通过法规限制,限制高热量食物和不良饮食习惯的传播 • 监管措施:通过监管措施,确保肥胖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 肥胖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的分泌 • 肥胖增加炎症反应,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的风险 • 肥胖影响血脂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肥胖增加炎症反应,加重糖尿病的发展
手术治疗肥胖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手术治疗肥胖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有限
• 胃减容术:缩小胃容积,降低食物摄入 • 肠道短路术:减少脂肪吸收,降低体重 • 脂肪抽吸术:去除体内多余脂肪,减轻体重
手术治疗肥胖需遵循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适应症:对于药物治疗无效、重度肥胖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禁忌症:年龄小于18岁、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学校与社区肥胖预防干预项目有助于提高肥胖防控的效果
•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肥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健康促进:通过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 政策支持:通过政策支持,为肥胖防控提供有力的保障
媒体宣传与公共教育在肥胖防控中的作用
媒体宣传与公共教育在肥胖防控中的作用
• 媒体宣传:通过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肥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公共教育:通过公共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 健康促进:通过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肥胖调查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了解我国某地区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提高人们对肥胖问题的认识,我们于2023年开展了本次肥胖调查。
本报告将总结调查结果,分析肥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某地区18岁以上居民,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
2.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饮食习惯、运动情况、体重指数(BMI)等。
3.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肥胖现状(1)肥胖率:根据调查结果,该地区18岁以上居民肥胖率为25.6%,其中男性肥胖率为28.2%,女性肥胖率为23.0%。
(2)超重率:该地区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5.8%,其中男性超重率为38.5%,女性超重率为33.1%。
2. 影响因素分析(1)饮食习惯: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居民饮食热量摄入较高,高脂、高糖食物摄入较多。
同时,早餐、午餐、晚餐的比例不合理,晚餐热量摄入占比最高。
(2)运动情况:调查发现,该地区居民运动时间普遍较短,每周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者占调查人数的60%。
运动方式以散步、跑步为主,运动强度较低。
(3)其他因素: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加快、遗传因素等也对肥胖产生一定影响。
3. 不同年龄段肥胖情况(1)青少年肥胖:该地区青少年肥胖率为20.5%,其中男性肥胖率为22.8%,女性肥胖率为18.2%。
青少年肥胖与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2)中年肥胖:该地区中年肥胖率为27.5%,其中男性肥胖率为30.2%,女性肥胖率为25.8%。
中年肥胖与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有关。
(3)老年肥胖:该地区老年肥胖率为29.2%,其中男性肥胖率为32.5%,女性肥胖率为26.0%。
老年肥胖与代谢减慢、运动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四、对策与建议1. 提高居民对肥胖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居民对肥胖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营养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日新月异的消费市场与琳琅满目的商品。
许多青少年遗弃了富含营养的蔬菜而选择一些高热量的垃圾食品。
这也是多数青少年肥胖的原因。
中国青少年的营养现状不容乐观。
肥胖症的引发原因是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孩子们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尤其是口味诱人却高脂肪高热量的洋快餐。
至于营养不良的情况,既有同学们贪食厌食的原因,也有许多女同学为了减肥,而节食的原因。
在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选择了营养与健康这一课题。
围绕这个话题所有成员分成了两个小组。
通过小组内部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我们确定了研究青少年营养状况这一主题后。
从实际条件和我们的能力限度综合考虑,我们最后将范围大约敲定为“营养与健康”的标题。
并计划在活动结束时能向学校食堂提供一份适合学生的营养搭配餐饮,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更好的身体去学习。
我们通过这次研究,旨在研究高二学生的营养现状,分析它的原因,同时唤起更多人群对营养状况的关注。
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获得了颇多数据,也很有收获。
现在请大家一起追寻我们调查的脚步,一步步获得调查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早餐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大家对早餐的关注程度如何呢?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2%的同学经常关注营养搭配,63%的同学偶尔关注,15%的同学从没关注过。
由此我们发现同学们并不都在关注营养这个关系着我们健康的问题。
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16%的同学在选餐时主要考虑价格,73%的同学主要根据个人的爱好,只有11%的同学主要考虑营养搭配的合理性。
由此看来大家更喜欢依据个人的喜好来选餐,但这样是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希望通过调查,提醒同学们在日常饮食的营养搭配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改正。
那么到底有多少同学会在无形中遵循正确健康的营养搭配呢?有72%的同学在食堂吃饭,有21%的同学在小餐厅,有2%的同学在小卖部,1%的同学叫外卖,4%的同学在自己的家里吃。
也许有人会奇怪这营养搭配跟就餐地点有什么关系,但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这3处的食物各有特点,如食堂的食物种类比较多,小卖部则以面包,方便面为主。
中学生肥胖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肥胖的调查报告篇一: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研究结论:1、营养素过剩,导致脂肪过多,造成肥胖。
2、存在挑食的不良习惯,导致肥胖。
3、吃“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形成肥胖。
4、运动时间短、运动量小,使脂肪堆积,引起肥胖。
5、肥胖基因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作用,最终肥胖。
调研项目:1、营养素过剩与肥胖的关系营养素指食物中被人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
我们的身体是由约30-40%的固形成份,60-70%左右的水份所构成的。
固形成份中有一半是体脂肪,约占人体体重的15-20%。
人体所需能量的大半都由脂肪供给,积蓄脂肪是人体本能的功能,但如果摄入食物不当,脂肪就会在体内过剩,便会沉淀下来。
对中学生而言,正值花季的他们是爱美的一代,岂能让别人说肥胖呢?肥胖的原因在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含脂肪的食物也是数不胜数,孩子们在不经意的食物之中给自己摄入了大量高能量物质。
加上学习负担繁重,得不到及时的运动,使脂肪堆积起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胖了起来。
我们课题全体成员对500名学生进行《青少年肥胖现象》问卷调查,第一款中发现体重肥胖的学生占比率%。
从这些学生中各挑20名体重肥胖的学生和体重正常的学生调查,发现调查问卷第二款中体重肥胖和体重正常的学生平时的膳食结构有所不同,结果如图所示:体重肥胖从图中可知,在体重肥胖学生人数中爱吃肉类和淀粉类的学生占33%,接近三分之一人数,而体重正常学生人数食中爱吃肉类和淀粉类的学生占28%。
造成肥胖原因之一是肥胖体重的学生平时膳食了高糖份,高热量的食品后,不采取消耗措施,致使脂肪保存在体内当中,引起肥胖。
第三款发现体重肥胖和体重正常的学生每天摄入各种食物的量是不同。
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知,体重肥胖学生人数中吃肉类和淀粉类的量比体重正常学生人数中吃肉类和淀粉类的量多了9%,而体重正常学生人数吃豆制品类和水果类的量比体肥胖学生人数吃豆制品类和水果类的量多了8%。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二)2024
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研究报告(二)【引言概述】青少年肥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对青少年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一现象,本报告继续展开青少年肥胖现象的调查研究,旨在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改善青少年健康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正文】一、青少年肥胖的危害1. 健康风险:青少年肥胖与慢性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
2. 心理影响:青少年肥胖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自卑、焦虑等。
3. 社会影响:肥胖青少年面临社交孤立与歧视,对未来教育机会和就业前景构成威胁。
二、肥胖原因的多元性1. 饮食习惯:青少年喜好高糖、高脂肪食物,膳食结构不均衡。
2. 运动缺乏:学业压力大,缺乏体育活动和运动锻炼时间。
3. 家庭环境:家庭饮食习惯不健康,缺乏家长引导与监督。
4. 生活方式:电子产品的普及使青少年过度沉迷于屏幕,缺乏户外活动时间。
5. 心理因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暴饮暴食。
三、青少年肥胖调查数据与趋势1. 全球范围:青少年肥胖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2. 国内情况:我国青少年肥胖率不断增高,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更为严重。
3. 区域差异:各省份之间存在显著的青少年肥胖率差异。
4. 社会因素影响: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城市化程度等与青少年肥胖率有一定关联。
5. 预测趋势:未来全球青少年肥胖率将继续上升,引发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四、缓解青少年肥胖的策略与措施1. 提倡健康饮食教育:加强学校和社区的营养知识教育,推广健康饮食理念。
2. 增加体育锻炼机会:扩大学校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多样化的运动选择。
3. 家庭参与与引导:培养家庭共同参与健康饮食和运动的意识。
4. 创造健康环境: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鼓励户外活动。
5. 改善社会支持体系:加强相关政策制定与宣传,建立社会支持机构。
【总结】青少年肥胖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青少年肥胖的研究报告
青少年肥胖的研究报告对中国人来说,肥胖早已不是陌生话题,事实上,更严峻的问题是青少年肥胖。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达1 .2亿。
来自国外的研究也指出,中国有12%的儿童超重,中国青少年患糖尿病的比例相当于美国同龄人的四倍。
专家表示,青少年肥胖正在逐步加重我国经济和医疗机构的负担,其经济负担将超千亿元,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制止这种趋势,中国医疗体制将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转型,中国正在面临严峻的青少年肥胖问题。
国际肥胖研究协会主办的《肥胖综述》月刊日前公布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有12%的儿童超重,在不满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现了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中国12至18岁的孩子中%患有糖尿病,相当于美国同龄人(0 .5%)的四倍,中国有170万青少年饱受糖尿病之苦,另外还有2770万人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
另外,有%的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表现出糖尿病前期症状,如血糖水平升高,并可能已经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造成长期损害。
这项研究还发现%的中国青少年炎症发病率高,这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而在美国只有%的青少年存在这种情况。
此次报告的作者之一,全球著名肥胖问题与营养专家、北卡罗来纳大学跨学科肥胖症研究中心主任巴里.波普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这些数据源于他们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的一项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该研究对中国300个社区的2 .9万人进行了长达22年的跟踪调查,记录其体重、饮食习惯和运动水平变化。
研究结果经过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六次评审,数据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不久前由国家疾控中心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表示,我国18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经达到亿,我国儿童肥胖率上升较快。
其中,五岁以下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从XX年的%上升到XX年的%。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马军教授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呈现出肥胖率历年持续增长、城乡存在差异、肥胖日趋低龄化等特征。
关于青少年肥胖问题研究报告研究性学习
关于青少年肥胖问题研究报告(研究性学习)课题名称:关于青少年肥胖问题研究报告小组成员:张平、王慎浩、王家垒、宋开全课题指导教师:王琳琳课题研究背景:中共中央全面推进素质教与的决定中强调了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求把青少年健康看作中华民族生命力旺盛的具体体现,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普遍存在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数量增加的趋势。
据教育部最近对30万名7至12岁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表明,男生超重比例从10年前的2.7%上升到8.65%,女生超重及肥胖比率也由10年前的 3.88%上升到7.18%,城市中男生超重高达12.83%。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为让学生认识到肥胖的危害,积极预防肥胖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内容:针对青少年肥胖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200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统计如下:1、你认为青少年肥胖现象是否严重?A .严重(26%) B.一般(61%) C.不严重(13%)2.你认为社会及人们对青少年肥胖问题的重视程度。
A.很重视(16%)B.一般(64%)C.不关注(20%)3.你认为导致青少年肥胖现象的原因是?A.饮食不当(54%)B.遗传原因(25%)C.不关心(23%)4、你是否关心自己的体重?A.关心(30%)B.一般(51%)C.不关心(19%)5.你认为自己属不属于肥胖的一员?A.属于(16%)B.不属于(80%)C.不知道(4%)6、你认为肥胖问题是否给青少年带来困扰?A.会(57%)B.一般(29%)C.不会(14%)7、如果你认为肥胖给青少年带来困扰,主要表现在哪里?A.学习上(34%)B.生活上(32%)C.心理上(20%)D.身体健康水平上(14%)8、你认为肥胖青少年是否会受到歧视?A.会(18%)B.不会(35%)C.偶尔(57%) 9.你认为肥胖者是否有减肥的必要?A.有(49%)B.没有(15%)C.无所谓(36%)10、你认为行之有效的减肥方法有哪些?A.控制饮食(40%)B.加强体育锻炼(45%)C.减肥产品(7%)D.其他(8%)0%10%20%30%40%50%A B C D从上面的问卷可以看出目前社会成员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并不很深,究其原因,我们分析:一,1.是传统观念,家长认为孩子越胖越好,胖就是健康。
关于青少年肥胖成因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青少年肥胖成因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肥胖患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与我国现代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肥胖青少年容易被人嘲笑、起绰号,经常会遭议论、受到歧视,有时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包括下面会提到的升学和就业问题。
因此,这种现象是有弊而无益的!现在国际医学会已经将肥胖列入为一种慢性疾病。
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见肥胖患者,过多的肥胖患者会造成社会生产力的下降和很多负面影响。
因此,控制青少年肥胖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那么,什么是肥胖呢?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肥胖呢?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肥胖的人是说体内脂肪含量超过体重20%的就叫做肥胖。
我们这里有一个肥胖的计算公式:男: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为什么青少年会找成肥胖呢?肥胖又有那些影响呢?经过我们翻阅各种资料和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把结果总结如下:1.懒惰。
这是现在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家里什么事都是爸爸妈妈干,甚至要做事之前还要发脾气。
在学校里面就是无精打采的,遇见打扫卫生第一个就逃。
长久下去,就会是吃入的营养无法消化,堆积在体内就会变成脂肪囤积起来,变成胖子。
2.贪睡。
睡觉的时间长,经常一睡就是12或13个小时,起来以后就是哈欠连天,仿佛没有睡醒。
仿佛对于学习繁重的学生,一到星期天或节假日,便呼呼大睡到烈日当头。
这样下去,不胖才怪。
3.怕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摆脱啦繁重的体力劳动,家务劳动的电器化和社会化,就使人的运动越来越少。
不参加体育运动,不认真参加体育锻炼,不耐受体育活动的艰辛劳动,遇到体育课就逃。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体育锻炼是最能够塑造人体型的活动。
怕动又如何能拥有好身材呢?4.爱吃。
胃口特别好,就是喜欢吃,而且也吃的下去。
大鱼大肉样样爱吃。
原本以谷物为主的中国人现在摄入的肉类越来越多。
一日三餐之外,巧克力等更是不断的进入我们的肚皮。
每天拥有大量的脂肪进入肚皮,有没有办法消化,为什么会不胖呢?5.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没有规律,饮食没有节制,作息时间安排不当等。
“小学生胖墩现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胖墩现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六年级小胖墩课题研究小组一、研究背景: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在小学生存在着很多由于饮食、运动等原因造成的病态的胖墩现象。
这些不正常的肥胖现象给“小胖墩”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因此,我们小组选择了这个课题。
目的是让小胖墩瘦下来,使校园里的小胖墩人数得到控制和减少,去掉小胖墩们的心病,使小胖墩不再动不动就累,让小胖墩拥有更美好、快乐的童年。
二、研究方法:在小组成员一番认真激烈的讨论以后,我们决定在课题研究中采用查阅资料(包括少儿肥胖知识方面的资料、小学生身体状况的资料)、实地采访(采访四类人:学生胖墩、胖墩的家长、医院的专科医生以及学校的体育老师)、指定减肥方案,进行减肥实验等方法三、研究过程:第一阶段:查找有关资料(一)查阅关于少儿胖墩的资料。
我们主要通过学校的教育网寻找相关的资料,找到非常多的有关少儿肥胖的资料,主要分成两大类:小胖墩形成原因的资料、小胖墩减肥的有关知识。
为了解决开题报告会上评审老师提出的小胖墩怎样界定的问题,我们还专门寻找了体重计算的公式,结果找到了三个公式:▲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BMI 指数大于30为肥胖,25——30过重,19——24。
9则为标准体重)▲标准体重(千克)=8+年龄(岁)×2(适合两岁以上的儿童)▲中国人体重正常标准一般采用下列简易计算公式来评定:男子身高(厘米)-110=标准体重(公斤);女子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公斤)。
(当体重超过正常标准20%时,就成了肥胖)我们经过仔细比较,发现第一个公式比较繁,还要用到我们没有学过的平方,不太适合,而第二个公式虽然是最适合我们儿童的,但我们发现对于六年级已经发育的学生也不是很准确。
第三个公式适合所有的中国人(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计算也比较方便,我们决定采用第三个公式,这样如果结题报告会上评审老师在提出类似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现场给评审老师算一算体重。
肥胖的研究报告范文
肥胖的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胖伙伴好像越来越多啦?走在大街上,那体型圆润的朋友也是一抓一大把。
肥胖这个事儿啊,可不仅仅是身材好不好看的问题,它还和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关于肥胖的那些事儿。
二、肥胖的定义和衡量标准。
# (一)定义。
简单来说,肥胖就是身体里的脂肪太多啦。
你看那些肉嘟嘟的地方,大多是脂肪在“兴风作浪”。
脂肪就像一个储存能量的小仓库,可是这个仓库如果装得太满,那就成问题喽。
# (二)衡量标准。
三、肥胖的原因。
# (一)饮食方面。
1. 高热量食物。
现在的美食啊,真是诱惑满满。
什么炸鸡、汉堡、奶茶,这些都是高热量的“小恶魔”。
就拿炸鸡来说,那酥脆的外皮,鲜嫩的鸡肉,咬一口满是油脂的香味。
可是你知道吗?一块炸鸡的热量可能得让你跑个几公里才能消耗掉。
那些甜滋滋的奶茶,全是糖啊,喝一杯就相当于吃了好几块方糖,这热量能不蹭蹭往上涨吗?2. 暴饮暴食。
有些人吃饭就跟打仗似的,风卷残云。
看到好吃的就停不下来,吃到撑得不行才罢休。
这样的饮食习惯,就像给胃开了个大口子,不停地往里塞东西,身体根本来不及消化,多余的热量就只能变成脂肪堆积起来了。
# (二)生活习惯。
1. 缺乏运动。
很多人啊,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
上班一坐就是一整天,回家就瘫在沙发上玩手机。
运动?不存在的。
身体就像一部机器,如果老是不运转,各个零件都会生锈,新陈代谢也会变慢。
这时候吃进去的东西消化得慢,脂肪也就更容易堆积了。
2. 睡眠不足。
这可能有点出乎你意料吧。
睡眠不足居然也会导致肥胖?其实啊,当你睡眠不足的时候,身体里的一些激素就会失衡。
比如说,控制食欲的激素就会紊乱,会让你更想吃那些高热量的东西。
而且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新陈代谢,让身体消耗能量的速度变慢。
# (三)其他因素。
1. 遗传。
不得不说,遗传有时候还挺“坑人”的。
如果你的家族里有肥胖的人,那你肥胖的概率可能就会比别人高一些。
就像有些人天生就带着容易长胖的基因,吃同样的东西,别人不胖,他就胖了。
关于肥胖的研究报告
关于肥胖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肥胖肥胖的原因肥胖引起的事件肥胖对事业篇一:肥胖调查报告有关“小胖墩”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营养物质的丰富,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但同时也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少新问题,“富贵病”——肥胖就是一例。
网上一篇报道称,现今肥胖已经上升为一种趋势,一种社会现象了。
很多大城市都正为中小学的肥胖焦虑不已。
因为胖已经不仅仅会影响到外貌,更会影响到健康,小学生肥胖已经是社会上迫不及待想解决地问题了。
目前,在我们班中,也有好多个“小胖墩”。
看到这种现状,我们不由想:到底什么是肥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多的肥胖儿童?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又该如何防止肥胖?这些问题引导着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展开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和途径1、去书店或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杂志和书籍。
2、通过热线电话向儿科医生进行咨询。
3、请教懂这方面知识的人。
4、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5、对肥胖儿童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三、情况调查和资料整理(一)、查阅资料,咨询儿科专家,了解肥胖的定义与评定标准。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测量肥胖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测量体肥含量。
但由于此方法不适合临床应用,因此,当前最常用的还是以体重为指标进行判断。
但体重与身高又密切相关,为了能准确反映体重与身高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身高体重指数BM2=体重(千克)/身高(米)判断肥胖,儿童肥胖的评定可参考下表:(二)、调查肥胖儿童生活习惯,走访有经验人士,了解肥胖的成因。
根据调查数据,结合资料查询,梳理肥胖成因:1、家长原因:(1)观念的落后,一方面“胖”就是“福”的陈旧观念,另一方面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手中有了钱,以为自己已经吃够了缺衣少食的苦,再不能让孩子吃苦,于是给孩子买大量的营养品。
殊不知,盲目地给孩子吃营养品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病态的发胖。
小学生胖墩现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胖墩现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浙江嘉兴沈家门四小六(4)班指导教师:徐婉霞一、研究背景: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在小学生存在着很多由于饮食、运动等原因造成的病态的胖墩现象。
这些不正常的肥胖现象给“小胖墩”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因此,我们小组选择了这个课题。
目的是让小胖墩瘦下来,使校园里的小胖墩人数得到控制和减少,去掉小胖墩们的心病,使小胖墩不再动不动就累,让小胖墩拥有更美好、快乐的童年。
二、研究方法:在小组成员一番认真激烈的讨论以后,我们决定在课题研究中采用查阅资料(包括少儿肥胖知识方面的资料、沈四小学生身体状况的资料)、实地采访(采访四类人:学生胖墩、胖墩的家长、医院的专科医生以及学校的体育老师)、指定减肥方案,进行减肥实验等方法。
具体步骤见下:三、研究过程:第一阶段:查找有关资料(一)查阅关于少儿胖墩的资料。
我们主要通过学校的教育网寻找相关的资料,找到非常多的有关少儿肥胖的资料,主要分成两大类:小胖墩形成原因的资料、小胖墩减肥的有关知识。
为了解决开题报告会上评审老师提出的小胖墩怎样界定的问题,我们还专门寻找了体重计算的公式,结果找到了三个公式:▲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BMI指数大于30为肥胖,25——30过重,19——24。
9则为标准体重)▲标准体重(千克)=8+年龄(岁)×2 (适合两岁以上的儿童)▲中国人体重正常标准一般采用下列简易计算公式来评定:男子身高(厘米)-110=标准体重(公斤);女子身高(厘米)-105 =标准体重(公斤)。
(当体重超过正常标准20%时,就成了肥胖)我们经过仔细比较,发现第一个公式比较繁,还要用到我们没有学过的平方,不太适合,而第二个公式虽然是最适合我们儿童的,但我们发现对于六年级已经发育的学生也不是很准确。
第三个公式适合所有的中国人(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计算也比较方便,我们决定采用第三个公式,这样如果结题报告会上评审老师在提出类似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现场给评审老师算一算体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青少年肥胖现象鞍山市华英高中十三届三班指导教师:佟岩课题组组长:曹钧妲成员:潘思宇、张秋胜、赵玺越、袁月、王宇辰、李欣、陈楠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日趋严重。
本文论述的就是我国青少年肥胖现象、标准及其影响。
关键词:青少年、肥胖课题研究的背景:青少年肥胖目前正以很快的速度成为一个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日趋严重,且青少年肥胖又是世界范围内最受关注的营养性疾病之一,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
它不仅极大程度地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还是成人期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青少年肥胖现象及其影响青少年肥胖目前正以很快的速度成为一个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日趋严重,且青少年肥胖又是世界范围内最受关注的营养性疾病之一,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
它不仅极大程度地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还是成人期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
如果一个BMI超过25的人,肌肉很发达,就不算肥胖。
如何鉴别脂肪超重与肌肉超重呢,测一下腰围,如果超重者,男性腰围大于102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9厘米,则为“脂肪超重”,需要减肥。
怎样才算肥胖呢?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是有一定比例的。
一般认为身高(厘米)减去105为标准体重(公斤),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可以认为是肥胖(也有人认为超过标准体重30%才算肥胖)。
还有人用身高在150厘米以下者减去100,身高151-165厘米者减105,身高在166厘米以上者减去110来计算标准体重。
怎样才能更确切的计算一个人的胖瘦呢?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标准体重(公斤数)=身高(厘米数)-105 或者按下列公式计算也可:男子:标准体重(公斤数)=身高(厘米数)-100-(身高-150)÷4 女子:标准体重(公斤数)=身高(厘米数)-100-(身高-150)÷2 肥胖症一般分为三度,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30%为轻度,超过30—50%为中度,超过50%以上为重度,其计算公式可按:肥胖度=(实际体重-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100% 例如,一位中年女子,身高160厘米,体重75公斤,则其标准体重为160-105=55(公斤)。
如按另一公式计算,则为160-100-(160-150)÷2=55(公斤)。
肥胖度=(75-55)÷55×100%=36.1% 根据上述规定,凡超过标准体重的30—50%为重度肥胖,则此人属于中度肥胖者。
肥胖潜伏着许多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它将会给心理发展带来不良后果。
与正常体重青少年相比,肥胖青少年显得体态臃肿、动作笨拙,一活动就多汗、易疲乏、气喘吁吁,安静时易磕睡等。
肥胖青少年的活动不灵活,在集体活动中经常受同学的排斥、嘲笑,为保护自尊心就极少参加各项活动或拒绝参加,同时,肥胖青少年逛街买衣服,往往难以买到合适的时尚衣裤,裤子更是紧绷,在当今苗条年代受到嘲笑,久而久之形成自卑、退缩、依赖的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
另外,由于肥胖青少年大多不喜好运动,又缺乏应有的体力劳动,因而全身免疫力水平大多低于正常青少年,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
极度肥胖的青少年还会因皮下脂肪过度增厚,限制自身胸廓和横膈的发育与运动,致使肺通气不畅,甚至会发生心力衰竭症状。
心理学家认为,肥胖症的倾向常始于幼童时期。
有时父母双亲都肥胖或消瘦,因此总不自觉地给孩子多吃东西,胖的父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瘦的父母希望孩子消除瘦弱感。
由于孩子往往在患病时体重减轻,父母亲常鼓励孩子长胖,因为他们认为胖是孩子健康的象征。
在孩子幼童时期,父母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的奖励或不良行为的惩罚多以提供或剥夺美味食品为主,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定势:若要赢得父母的抚爱赞扬或避免处罚,就要“多吃”。
结果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进食量大,进食速度快,爱吃含淀粉多的甜食,吃零食多,因而摄入的热量高于身体需要量,长年累月,大量的热能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肥胖症。
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得肥胖症的人往往是那些将饭菜吃得精光的人,也就是不管实际需要与否,胖子一般总是把面前的食物都吃得精光。
例如给胖子们一份超量的饭莱,他们也会吃光,假如给予的份额较少,他们吃完就不主动添加了。
而正常人却不是这样,如果给他们吃的东西比平常多,他们很有可能会留下一点,反之则要求再添加一点。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即正常体重的人通常是靠身体内部的线索(如胃的感觉)了解自己是否饿了,并依据体内状况控制吃饭时间和进食量,而肥胖症患者则根据身体外部的、环境中的因素来判断自己是否饿了,并以此决定吃饭时间和进食量。
有一项对比研究表明,胖子和正常体重人对味美或味差食物的反应也有很大差别。
实验中给受试者提供味道很美和味道较差的牛奶冰淇淋混合饮料,结果发现无论是胖子还是正常人都更愿意喝味美的饮料,正常人所喝的味道好的饮料是味道差的饮料量的1.5倍,而胖子喝的味道好的饮料是味道差的饮料量的5倍。
有研究表明,肥胖青少年在疲劳、孤独、空闲、焦虑、抑郁、生活乏味时,主要以食物作为消遣对象,这与正常体重的青少年在情绪低落时主要采取娱乐的心理防御方式有很大差别。
50%的肥胖症青少年患有周期性贪食现象,他们常有大量进食的欲望和行动,自己不能控制,进食时速度快且量大,尔后又感到内疚烦恼;如遇不良生活事件刺激,贪食现象更为严重。
另有一种夜间多食症,约占肥胖症的10%,多见于女青年,患者表现为白天情绪波动大,有烦恼抑郁情绪,夜间多食,常伴有失眠、口渴、饥饿感。
在肥胖症的研究中,有医学专家对490名实验对象测试表明,性格外向者比内向者肥胖症的发病率高4.6倍;情绪稳定性低分(有神经质倾向)者比高分(无神经质倾向)者肥胖症的发病率高6.8倍。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不做运动身体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机体代谢率,使身体消耗更多的能量,达到消耗多余脂肪的目的。
因此最健康的减肥方法就是运动减肥,但要注意必须要超过30分钟的中低强度的运动即有氧运动才能达到消耗脂肪,降低体重的目的。
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自己可以制定一套运动减肥方案,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长跑、散步、骑车、游泳、打球、爬山、健美操等,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为了我们的健康生活,我们必须远离肥胖,拒绝肥胖。
要保证健康的身体、理想的身材和体重,必须从平时的一日三餐做起,少吃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要平衡膳食,不挑食。
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当代青少年在肥胖者剧增的大环境下。
我们作为青少年群体必须坚决拒绝肥胖,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和美好的前途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了解社会2.增强社会责任感3.学以致用4.用学会的知识服务社会计划或步骤:第一阶段;11年10月—11月.上网.图书馆查找有关肥胖与人体健康的资料。
第二阶段;11年12月—12年1月访问老师.了解肥胖问题的原因及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第三阶段;12年2月—12年3月实地考察.了解我市目前青少年肥胖及引起的各种健康原因。
第四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结果。
第五阶段;撰写结题报告。
成果预想形式:书面式和PPT演示文稿成员分工:曹钧炟,负责活动记录.资料和整理陈述报告。
李欣.潘思宇,负责上网及上图书楼查资料.撰写报告。
王雨辰.赵玺越,负责访问外校老师。
张秋胜.陈楠.袁月,负责实地考察。
研究方法:上网,图书馆查找资料。
访问老师。
实地考察。
小组讨论研究结论:〔一〕肥胖形成的原因;1.遗传因素:大多认定为“多因子遗传”,父母的体质遗传给子女时,并不是由一个遗传因子,而是由多数的遗传因子来决定子女的体质,所以称为多因子遗传,例如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肥胖,就属於这类遗传。
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则子女有40%肥胖的机率,如果父母双方皆肥胖,子女可能肥胖的机率升高至70%─80%。
真正因为“多因子遗传”的例子并不多见,遗传了父母“错误的饮食习惯”,而导致肥胖的例子,则屡见不鲜。
2.社会环境的因素:很多人都有着“能吃就是福”的观念,现今社会,食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美食常在引诱你,再加上“大吃一顿”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娱乐,这当然成为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3.心理的因素:为了解除心情上的烦恼、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少人也是用“吃”来作发泄。
这都是引起饮食过量而导致肥胖的原因。
4.与运动有关的因素:运动有助消耗脂肪,在日常生活之中,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工作的机械化,家务量减轻等,使得人体消耗热量的机会更少,另一方面因为摄取的能量并未减少,而形成肥胖。
胖导致日常的活动越趋缓慢、慵懒,更再次减低热量的消耗,导致恶性循环,助长肥胖的发生。
〔二〕肥胖形成的危害;1青少年肥胖的首先表现是体重增加、大量脂肪沉积,使身体负担和耗氧量过大,肥胖症孩子比正常人消耗氧多,这样致使他们身体笨重,行动迟缓,活动能力差。
不少肥胖青少年常伴有平足、膝内弯、下肢弯曲、脊柱和椎间软骨损害等。
2肥胖青少年的胆固醇和脂肪酸过高,血脂也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抗病能力较差,易患呼吸道感染,还容易导致一些“成年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等。
3肥胖青少年存在性发育障碍。
男孩肥胖会导致性发育滞后,女孩会导致性早熟,初潮早,多伴有月经紊乱。
4心理方面危害身体和心理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肥胖除对青少年有生理上的影响外,对心理也会造成较大影响。
1)肥胖容易使人产生自卑感青春期是塑造体型的良好时机,如果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注意营养均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但可以使人高矮胖瘦适中,而且还可以把体型塑造得更加健美。
但由于肥胖的原因,致使肥胖青少年皮下脂肪过多,给人以臃肿、懒散、笨拙等印象,影响体型美。
集体活动中常常因为肥胖成为被同学们嘲笑的对象,使得肥胖青少年产生自卑感和精神压力.2)影响智力发展食物中的苯丙氨酸过多,常引起氨基酶的不足,从而使大量氨基酸堆积在脑细胞中,形成“脂肪脑”,影响脑细胞活动,致使智力落后于同龄人。
还因为肥胖青少年体内脂肪过多,耗氧量比正常人高出30%-40%,体内氧气“入不敷出”,具体表现为无精打采、容易疲劳、嗜睡、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学习效率致使成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