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专题复习——图形的翻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几何图形的操作与变换—翻折
无锡市蠡园中学陈金英【课型】初三复习小专题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理解图形翻折的直观意义,根据要求能画出翻折后的图形;知道翻折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保持不变.
过程和方法:
由简入难,层层推进,经历利用翻折后得到的图形性质解决综合问题,总结归纳解决翻折
类问题的基本策略,形成知识体系,在反思中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中得出结论,获取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掌握“理、归、拓”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翻折的意义及相关性质,会画经过翻折后的图形,会解综合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图形翻折后的性质解决综合问题.
【专题概述】
翻折即轴对称.翻折的对象一般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考查问题有
求角度、线段的长度、点的位置、图形的面积、判断线段之间关系等.
解题时:
1.重视“折”关注“叠”;
2.本质:轴对称(全等性、轴对称性);
3.关键:根据翻折实现等量转化;
4.基本方法:构造方程①根据勾股定理得方程②根据相似比得方程③利用面积法得方程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复习内容有初步认识,对本课需达成的复习目标及能力要求
有个初步的规划和了解.
【知识回顾】
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折叠,使点B与点C重合,然后展开纸片,记折痕为DE,连接DC,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口答,结合学生回答,回忆并整理轴对称的2条基本性质)
翻折性质1:翻折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即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翻折性质2: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设计意图:从最直观的基本模型入手,结合操作,体会翻折即轴对称,回忆并整理轴
对称的2条基本性质,为本课内容的推进奠定基础.
【操作尝试】
现有一张矩形纸片,不借助其他任何工具,通过折叠,你能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请说说你的折法和理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翻折性质的应用.教师结
合学生实际折纸情况,引导学生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让实际问题带有数学味儿,激发学
生的探究兴致.
预设问题:如果该矩形中AD=8,AB=6,(1)请求出你所得到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2)重叠部分的面积;(3)菱形的证明等.
求解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思想及转化思想对解题的帮助.
【考题呈现】
例1 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将矩形ABCD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
P点处.
(1)如图,已知折痕与边BC交于点O,连结AP、OP、OA.
①求证:△OCP∽△PDA;
②若△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求边AB的长;
(2)若图中的点P恰好是CD边的中点,求∠OAB的度数.
设计意图:归纳解决矩形的翻折问题,往往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同(等)角的三角比值相等等性质求解.通过设元再利用相等、相似比、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常用的求解方法.解决折叠问题时,要抓住图形之间最本质的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抓住题中的折叠后恰好落在…等关键词】.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翻折∠C使点C落在斜边AB上某一点D处,折痕
为EF(点E,F分别在边AC,BC上)且△CEF与△ABC相似.
(1)当AC=BC=2时,AD的长为.
(2)当AC=3,BC=4时,你会求出AD的长吗?
设计意图:三角形的多样翻折,让学生感悟: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后关于
折痕成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性质】,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的运用.
【反思提升】
翻折问题解题策略:“折”是过程,“叠”是结果
1.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后的形状、大小不变,是全等形;【对应量相等】
2.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后的位置关于折痕成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性质】
3.解决折叠问题时,要抓住图形之间最本质的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抓住题中的折叠后恰好落在…等关键词】
4.充分挖掘图形的几何性质,将其中的基本的数量关系,用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迅
速求解,这是解题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勾股、相似、三角函数是常用的建立数量关系的
有效方法,将形中问题量化】
【目标检测】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边OA、
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OC=3,OA=26,D是BC的中点,
将△OCD沿直线OD折叠后得到△OGD,延长OG交AB于点
E,连接DE,则点G的坐标为.
【好题分享】(课后)
设计意图:课堂的延伸与拓展,培养学生不要一味的解题,做个善于思考、善于归纳小结的智者,培养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追求学习效益最大化.也让学生能在分享中增强自信,收获数学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