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

合集下载

浙江地区河流水质恶化需加强水环境保护

浙江地区河流水质恶化需加强水环境保护

浙江地区河流水质恶化需加强水环境保护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浙江地区的河流水质日益恶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水环境,切实改善河流水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合作,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治理河流污染。

一、加强河流水污染源的治理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河流水污染源的治理工作。

目前,浙江地区许多企业的排放水质超标,导致河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政府应该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并加大对污染治理设施的监测力度,确保其正常运行。

其次,加强河流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浙江地区农业的发展相对较快,但同时也伴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中的农残渗入水体,从而造成水质恶化。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田的管理力度,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最后,加强城市污水处理。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污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浙江各地的城市应该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不对河流水体造成污染。

二、加强河流生态环境保护除了治理水污染源外,我们还需要加强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河岸带的保护,建立岸线管理制度,禁止乱占乱建等行为,保护河岸植被的完整性,维护河岸环境的稳定。

其次,加大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水生态系统是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加大对湿地、河口、河段等不同类型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最后,建立完善的河流水质监测系统,加强对河流水质的监测和评估。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我们才能及时了解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治理。

综上所述,加强水环境保护,治理浙江地区河流水质恶化问题,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政府应该加大对河流水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水资源,改善河流水质,让我们的后代能够享受到清洁的水环境。

只有以正确的态度和行动,我们才能实现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建设美丽的浙江。

浙江治水方面的措施

浙江治水方面的措施

浙江治水方面的措施1. 引言浙江是我国东部沿海省份之一,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包括钱塘江、新安江、富春江等。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浙江在一些时候常常会遭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治水工作,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浙江治水方面的主要措施。

2. 河道整治浙江是水网密集的省份,拥有众多河道,为了确保河道的通畅,浙江省进行了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工程。

这些工程主要包括:清淤疏浚、河道拓宽和岸坡加固。

通过清淤疏浚,可以增加河道的容水量,提高河流的流速,减少泥沙的淤积。

河道拓宽则可以增加河流的携水能力,降低洪水的威胁。

岸坡加固则可以防止河道的堤岸因洪水冲刷而倒塌,导致洪水泛滥。

这些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对于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水库枢纽建设水库是调蓄水资源、缓解洪峰、保护下游河道的有效手段。

浙江省在治水工作中大力推进水库枢纽的建设。

通过修建水库,可以在汛期储存洪水,等到非汛期释放,以减少洪水对下游的影响。

此外,水库的建设还可以解决水资源的供给问题,供应农田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用水等需求。

目前,浙江省已经建设了一批水库枢纽,如千岛湖、杭州滨江水库等,为浙江的治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 防洪墙修建为了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浙江省还进行了大量的防洪墙修建工作。

这些防洪墙通常是沿着河道的岸线修建的,可以有效地阻挡洪水的侵袭,保护城市的安全。

防洪墙的高度和宽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以确保其耐洪能力。

除了修建防洪墙外,浙江省还加强了对现有防洪墙的巡查和维护工作,确保防洪墙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5. 疏浚湖泊除了治理河道外,浙江省还重视对湖泊的治理。

湖泊是江河的重要补给源,对水文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浙江省对一些湖泊进行了疏浚工作,以增加湖泊的蓄水量和水质。

疏浚湖泊可以清除湖底的淤泥和杂质,保持湖泊的深水状态,增加水库的储水能力。

此外,湖泊的疏浚还可以减少富营养化的程度,改善湖泊的水质,为湖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支撑。

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共5则)

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共5则)

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共5则)第一篇: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摘要在明确“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河道治理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对山溪性河道、平原河网、城镇村集居地河道的治理措施,阐述对污染源的控制处理及改善水体的方法。

主题词河道治理水环境治理措施浙江省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共有河道6万多km。

河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既是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也是灌溉、排涝、航运、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命线。

但是,近年来浙江省河道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河水污染、堤防坍塌等现象,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

据初步统计,全省河道总淤积量达20亿m,平原河网普遍淤高0.6m,淤积严重的河段淤高2.5m以上。

根据171个省控河段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全省有21.6%的河段失去了作为饮用水源的功能,河网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主要水系的干流水质多为Ⅳ类或V类,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因此,省政府提出争取用5年时间,整治重要河道1万km,工程总投资200多亿元,基本改善水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再现江南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风貌。

一、河道生态建设思路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

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性才有水生物的多样化。

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

为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以“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为河道治理思路。

“回归自然”是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等要求,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人为本”是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

浙江省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

浙江省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

浙江省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2017-08-02(2017年6月22日浙江省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为全面深化我省河长制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治水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委办发〔2017〕12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治水要求,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以问题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构建党政同责、部门联动、职责明确、统筹有力、水岸同治、监管严格的治水机制;围绕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方面主要任务,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打造“浙江最美河流”;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按照“系统化、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要求,全力打造我省河长制工作升级版。

二、目标任务2017年6月底前,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河长体系,实现江河湖泊河长全覆盖,并延伸到沟、渠、溪、塘等小微水体。

到2017年底,按照《浙江省劣Ⅴ类水剿灭行动方案》要求,全省河湖库塘及小微水体全面消除劣Ⅴ类水。

到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24亿立方米以内;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23%、20%以上;全省设区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三分之二的县(市、区)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

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0%以上。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

全面完成县级及以上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实现县级及以上河道基本无违法建筑物。

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实现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保持河流、湖泊、池塘、沟渠等各类水域水体洁净,实现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一)加强水污染防治1.工业污染整治。

2017年整治500家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落后企业、加工点、作坊;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淘汰和整治“脏乱差、低小散”问题企业(作坊)10000家。

关于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的几点思考浙江省中小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范围内的中小河流总数141条,流域总面积约7.64万km2,主干河长达约6400km。

中小河流两岸水资源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人口集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既是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也是灌溉、排涝、航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命线。

文章分析总结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小河流治理方式的防洪影响,提出今后中小河流治理的建议。

标签: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新农村;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背景下,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由于数量众多,截至“十二五”期末,仅有约1/3的中小河流河段基本实现“防洪保安”目标,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任务艰巨。

1 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1.1 治理理念方面中小河流治理理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但是工程建设受制约因素较多又存在建设过程的时间差,因此可能会出现新完建工程不能满足多功能的社会需求。

如治理过程中过于注重单一要求,如防洪,而忽视了生态等需求。

1.2 规划依据方面目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是对单条河道的单个河段进行整治,为减少单个项目实施对流域的影响,项目建设必须“有规可依,按规实施”。

但是,“十二五”期间项目建设依据的规划多是按属地按区域进行的专项水利规划,如某县市的城市防洪规划、河道整治规划等等,仍然把流域按属地划分,而且目的比较单一,还不能从更宏观的流域层面来指导中小河流治理。

1.3 成片治理方面“十二五”期间治理的中小河流项目,主要以乡镇以上城镇及万亩以上农田防护工程为主,单个项目投资控制在3000万元以内。

治理范围受限制,单一河段治理工程点分散在省内各地,流域未能成片推进整治,不能充分发挥工程的效益。

1.4 治理方式方面1.4.1 治理方式单一。

“十二五”期间中小河流治理以“防洪”为主,任务明确但是过于单一,治理方式也单一,建堤挡水,断面设计也单一,如建设直立式挡墙堤防挡水,断面设计未考虑日常的周边居民的生活而设置亲水平台等其他综合利用功能。

浙江 美丽河湖实施方案

浙江 美丽河湖实施方案

浙江美丽河湖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提升浙江省河湖环境质量,打造美丽乡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浙江美丽河湖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生态修复、水域治理、景观提升等措施,使浙江省河湖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河湖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生态旅游的理想去处。

二、具体措施。

1. 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措施,改善河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提升河湖生态景观价值。

2. 水域治理。

加大对污染源头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体水质,保障水生态环境健康。

3. 景观提升。

在河湖周边建设生态步道、观景平台等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提升河湖景观价值,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4. 宣传教育。

加强对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引导市民共同参与河湖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5. 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严密的监管体系,确保河湖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

加大对美丽河湖实施方案的资金投入,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2. 技术支持。

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生态修复和水域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市民参与。

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河湖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实施效果。

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全面实施,预计在三年内,浙江省的河湖环境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水域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河湖景观价值大幅提升,成为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的亮点之一。

五、结语。

美丽河湖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浙江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我们期待通过共同努力,让浙江的河湖更加美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

浙江省钱塘江河道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

浙江省钱塘江河道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

浙江省钱塘江河道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河道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在浙江省钱塘江的生态修复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对浙江省钱塘江河道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进行探讨,并对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一、生态修复目标的明确钱塘江生态修复的第一步是明确修复目标。

通过彻底了解钱塘江流域的人口、农业、工业布局情况以及生态环境的状况,制定了可行的修复目标。

明确的修复目标有助于科学规划并选择适当的修复手段。

二、全面梳理治理措施针对钱塘江河道生态破坏的问题,钱塘江生态修复项目团队全面梳理并制定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升级,限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推动工业企业治污,严禁采砂和堆放固体废物等。

每个措施都经过精确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监控和评估。

三、加强组织协作在钱塘江河道生态修复过程中,各级政府与相关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协作机制。

政府牵头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多方参与、多方共治的局面。

四、强化监管与执法为确保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浙江省加强了对钱塘江河道的监管与执法力度。

相关执法部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增加了违法成本和风险,有效遏制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同时,加强监测力度,定期发布相关数据和监测报告,向公众提供透明、可信的信息。

五、注重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钱塘江生态修复过程中注重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应用。

通过建立科研团队和联合研究机构,开展河道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不断积累和应用科学数据。

此外,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装置和设备,提升修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浙江省钱塘江河道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明确的目标、全面的治理措施、良好的组织协作、强化的监管与执法以及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注重。

嘉兴治水措施

嘉兴治水措施

嘉兴治水措施引言嘉兴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城市,位于杭州湾的北岸。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嘉兴经常面临着水灾的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水灾,嘉兴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水措施。

本文将介绍嘉兴所采取的治水措施,以及这些措施所取得的成效。

治水措施建设水利工程嘉兴在治水方面重点投资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更新。

这些水利工程包括水库、堤坝、护岸等。

其中,最重要的水利工程是嘉兴市河湖管理局实施的“塘乡异常洪水防范工程”。

该工程主要包括提高堤坝的高度,加强堤岸的加固工作,修建水系联络渠道等。

这些工程的建设有效提高了嘉兴市的抗洪能力。

推进水资源管理嘉兴注重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加强对水利设施的监管和维护,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嘉兴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例如加大水资源的价格调节力度,提倡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并对浪费和滥用水资源的行为进行打击。

通过这些措施,嘉兴有效保护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强化防汛措施嘉兴在防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强化了预警体系和抢险救灾能力。

嘉兴市政府建立了强大的防汛指挥系统,用以监测和预警水位涨落和降雨情况。

同时,嘉兴还加强了河道的疏导和清淤工作,确保水流畅通。

当发生洪灾时,嘉兴能够快速响应,并采取措施进行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治水成效嘉兴所采取的治水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更新大大提高了嘉兴市的抗洪能力。

例如,在过去几年里,嘉兴市多次遭受暴雨的袭击,但得益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嘉兴成功避免了大规模的水灾。

其次,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有效保护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嘉兴市的水资源供应足够,水价也保持稳定。

最后,强化的防汛措施使嘉兴市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洪水的到来,并采取措施进行抢险救灾。

这些措施大大减少了灾害损失,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论嘉兴作为一个面临水灾威胁的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水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设水利工程、推进水资源管理和强化防汛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嘉兴成功提高了抗洪能力,保护了水资源,减少了灾害损失。

浙江省河长制实施方案

浙江省河长制实施方案

浙江省河长制实施方案一、引言河长制是指由政府组织、政府组成的工作机构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管理,包括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和沿岸生态环境的保护、整治和管理的一种管理制度。

浙江省作为一个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实施河长制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提升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浙江省河长制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2.1 目标1.保护水环境和水资源,提高水质;2.维护水生态平衡,促进生态修复;3.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2.2 原则1.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源头治理;2.统筹兼顾,加强协同合作;3.强化责任担当,注重分类管理;4.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保障机制。

三、实施方案3.1 系统框架本方案将建立一个河长制工作体系,由省、市、县、乡四级河长组成,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3.2 职责划分1.省级河长省级河长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省河长制工作,并向上级政府负责。

2.市级河长市级河长负责本市范围内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工作,和上下级河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3.县级河长县级河长负责本县范围内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工作,与上级河长建立联系,并指导乡级河长工作。

4.乡级河长乡级河长负责本乡范围内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工作,与县级河长建立联系,并指导村级河长工作。

5.村级河长村级河长负责本村范围内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居民参与,助力实施河长制。

3.3 工作内容根据具体情况,河长制实施方案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展开:1.河道及流域管理:负责对河道和流域进行管理和整治,包括巡查、监测、清理、疏浚、修复等工作,确保河道畅通,保持流域生态平衡。

2.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计划,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节约用水。

3.污染防治:加强对排污口和污染源的管理和监控,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最大限度减少水体污染。

浅谈杭州市区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治理

浅谈杭州市区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治理

浅谈杭州市区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治理浅谈杭州市区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治理杭州是世界闻名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市区河网纵横交错,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衬托了杭州的秀美。

杭州市区内河河网水系主要可分为五个片区——运河片、上塘河片、下沙片、上泗片及江南片,范围涵盖了杭州市区绕城以内约930平方千米,涉及的河道约400多条,总长度约达1000千米。

近年来,伴随着杭州市人口急剧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杭州的水生态系统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其中水污染问题尤其突出,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生活品质。

虽然经过多年的河道整治,城区部分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但因为当时部分地区缺乏整治条件,整治的目标和手段也缺乏系统性,且受当时理念的限制等各因素,离杭州市区河道整体达到“水清、岸绿”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总体水环境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自2007年开始,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的河道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工程,计划通过五至十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市区绕城公路以内291条、约870多公里河道的综合整治,治理目标是实现河道的“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使杭州真正成为亲水型宜居城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对杭州市区河道目前尚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尤其是对主要河道的水质污染情况的分析研究,以及对河流生态系统建设和修复等基础理论的深入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河道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一河道水环境污染分析根据相关调研显示:杭州市区大部分河道的水质为劣IV类水体,主要超标指标有氨氮、总磷以及石油类物质等。

根据近年来河道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造成水环境质量不高的污染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截污不彻底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河道沿线区块为老旧建筑或是农居,内部雨污分流不彻底;另一方面,城市污水管网一般都与道路同步实施,部分河道沿线区块的周边路网与污水管网尚未按规划建设成形,导致这些区块的雨、污水仍通过雨水管道合流进入河道。

浙江省幸福河湖实施方案

浙江省幸福河湖实施方案

浙江省幸福河湖实施方案一、背景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资源,但在长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部分湖泊和河流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水域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浙江省制定了幸福河湖实施方案。

二、目标1. 实现水域环境的整治和保护,使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全饮水、垂钓、游泳等;2. 保护和恢复水域生态系统,提升湖泊和河流的生态功能,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3. 促进水域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水域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1. 加大水域环境整治力度,对受污染的湖泊和河流进行清淤、净化等工程,确保水质达标;2. 加强水域生态保护,建立湖泊和河流保护区,严格控制开发建设,保护水域生态系统;3. 推动水域旅游业发展,提升水域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吸引力的水域旅游景点;4. 完善水域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水域环境保护和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力度,保障水域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四、保障措施1.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2. 强化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域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发展;3.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域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水域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幸福河湖实施方案,预计可以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水域环境的整治和保护目标,提升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能力,推动水域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丰富的生活方式。

六、结语幸福河湖实施方案的实施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让浙江省的湖泊和河流变得更加清澈、美丽,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幸福和福祉。

浙江省河长制实施方案

浙江省河长制实施方案

浙江省河长制实施方案浙江省河长制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1.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对河道水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2.严格依法办理,加强河道管理,注重河长队伍的建设,推动河长制长效机制的建立。

3.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水环境,保护河道的良好局面。

二、实施步骤1.建立河长机构:设立河长办公室,负责对河道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河长履行职责,确保河道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2.明确河长责任:河长需负责所管辖河道的水质监测、环境保护、水域治理等工作,并且定期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接受监督。

3.建立河长队伍:选派专职、兼职河长,确保河长队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念,能够有效履行河长职责。

4.建立工作机制:河长制工作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成立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定期召开,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河长制相关工作要纳入评价体系,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估。

5.完善治理措施:制定河道管理细则和处罚措施,对违法乱纪行为坚决查处。

加强对水域资源的保护,制定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配额制度。

三、实施重点1.水质保护:加大河道水质监测力度,定期公布水质数据,向社会开放,接受监督。

建立与上级环保部门的定期联合巡查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水环境治理。

2.河道治理: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进生态修复,落实河道绿化工程,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河道自然景观。

3.河道整治: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严禁违法占用河道,挖河扩渡。

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整治力度,确保河道畅通。

四、工作保障1.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河长制的顺利实施。

同时,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效益。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河道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3.建立河长工作考核机制,对河长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估,对表现突出的河长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河长进行问责。

浙江河长制实施方案

浙江河长制实施方案

浙江河长制实施方案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水污染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为了有效保护和治理河流水域,浙江省实施了河长制,以期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浙江省建立了健全的河长制组织体系。

省、市、县三级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河长办公室,负责河流水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同时,还设立了河长制督导机构,对各级政府的河长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河长制的有效实施。

其次,浙江省加大了对河长制的宣传和培训力度。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市民对河长制的认识和参与度。

同时,还对河长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提升了他们的管理和保护水平,确保河长制的顺利运行。

此外,浙江省还加强了对河流水域的监测和治理工作。

建立了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对河流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推动河流水域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努力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浙江省还积极推动了河长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促进了河流水域的生态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升。

同时,还大力推动了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浙江河长制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河流水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同时也要看到,河长制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河长制体系,为浙江省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温州治河措施

温州治河措施

温州治河措施引言温州是一个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地处江南水乡,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水系。

然而,由于可持续发展缺乏重视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温州的河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和改善温州的河流生态环境,温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河措施。

本文将介绍温州市政府采取的治河措施及其效果,并探讨其他可以采取的措施,以期为其他城市在治理河流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温州治河措施的背景温州市作为一个河流众多的城市,长期以来都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等。

这些对河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威胁到了温州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改善河流环境,温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河措施。

2. 温州治河措施的具体内容2.1 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温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大对企业的环保法规和标准的监督力度。

通过对排污企业的审核和监管,确保所有工业废水都得到适当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企业自觉减排和环保意识。

2.2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温州市政府加大了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并对老旧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

新建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生物处理技术和膜过滤技术,确保对生活污水进行高效处理。

此外,政府还推动了居民小区和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的建设,有效减少了生活污水对河流的直接排放。

2.3 农村农田污水治理温州市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农田污水治理的投入和宣传力度。

通过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推广农田排水系统的改造,以减少农田污水对河流的污染。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农村地区的环保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2.4 河道清淤和生态修复温州市政府组织对河道进行定期清淤,确保河道能够流畅通行,并防止水体自污染。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河岸带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恢复和改善河岸的植被和生态景观。

浙江河长制实施方案

浙江河长制实施方案

浙江河长制实施方案河长制是我省综合治水的制度创新和关键之举,下面本人就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浙江河长制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浙江河长制实施方案“河长制”是我省“五水共治”的制度创新和关键之举,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基层党员干部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整治和管理,以实现河道水质与水环境持续改善。

——点评“河长制”,水清岸绿群众满意。

早在2008年,湖州市长兴县率先试行“河长制”。

随后,嘉兴、温州、金华、绍兴等多地陆续推行。

2013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3年底,省、市、县、镇(乡)四级河道实现“河长制”全覆盖。

目前我省已形成了强大的河长阵容: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并进一步向村(社区)延伸,形成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

2014年,我省以“清三河”为突破口,全省共消灭垃圾河6496千米,整治黑河、臭河4660千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并促进污水管网设施的建设、污水处理标准的提升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

2014年,全省145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中,一类至三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劣五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达标断面比例上升%。

曾被列为全省八大水系中污染最重的鳌江,经过对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合成革六大重污染行业的整治,水质得到明显改善,2014年出境断面江口渡水质已由劣五类升至四类水,江岸边重现了昔日水鸟成群的景象。

曾在全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唯一不合格的嘉兴,自实施“河长制”以来,水质不断改善,考核成绩不断提升。

2013年达到合格,2014年跃升为优秀。

全市34条“河长制”河道中有16条市级河道水质均改善一个等级及以上,10条河道达到四类水标准,劣五类水河道少了14条。

水质水环境的点滴变化都深入人心。

老百姓普遍反映,身边的河道变清了、景色变美了、环境变好了,重新散发出江南水乡的韵味。

浙江省河道治理的创新实践与成效评估

浙江省河道治理的创新实践与成效评估

浙江省河道治理的创新实践与成效评估【浙江省河道治理的创新实践与成效评估】一、背景介绍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河道管理与治理工作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浙江省在河道治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对浙江省河道治理的创新实践进行评估,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环保意识的提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省的河道面临诸多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浙江省大力推进了环保意识的普及与提升。

首先,浙江省加强了对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与宣传,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河道环境问题的关注度。

同时,还注重加强社会组织与市民的参与,建立河道保护志愿者队伍,引导大众参与到河道治理中来。

其次,浙江省政府积极推动制定与完善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强化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

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推动了企业与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遵守环保法规。

三、河道管理与维护的技术创新为了提高河道治理的效率与效果,浙江省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

首先,引进了现代化的河道监测技术。

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遥感监测与无人机等设备,实时监测河道水质、水位等指标,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其次,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了河道治理的数据平台。

通过采集、整理与分析大数据,对河道治理进行科学决策与指导,提高了治理效率与准确性。

再次,浙江省积极推广先进的河道治理设备与工艺。

通过引进先进的河道清淤设备、环境修复技术等,加快了治理速度,提高了河道的修复能力。

四、成效评估与问题挖掘针对浙江省河道治理的创新实践,我们需要进行成效评估与问题挖掘,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今后的河道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评估河道水质的改善情况。

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比对,了解治理前后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此来评估治理工作的成效。

其次,需要评估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情况。

通过对生态指标的监测和调查,了解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评估生态修复工作的成果。

浙江宁波市河道绿化改造打造宜居城市

浙江宁波市河道绿化改造打造宜居城市

浙江宁波市河道绿化改造打造宜居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浙江宁波市积极推动河道绿化改造工作,旨在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

本文将从河道绿化的重要性、改造策略和取得的成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河道绿化的重要性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城市水资源的重要补给通道,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河道绿化改造正是通过增加绿色植被、改善水质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等手段,提升河道生态环境质量,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的生态福利。

首先,河道绿化能够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河道两岸的绿化带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清新的呼吸环境。

其次,河道绿化能够改善水质环境。

绿化带可以起到拦截、净化雨水的作用,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同时帮助河道中的水稳定沉淀,减少水质污染的发生。

最后,河道绿化能够增加城市的景观魅力。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将河道和绿化带打造成为生态公园、生态廊道,给城市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二、改造策略为了达到河道绿化改造的目标,浙江宁波市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加强河道治理和保护。

通过加强河道巡查、整治河道垃圾和乱堆乱放行为,提高河道的整体环境质量,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

其次,扩大绿化带面积。

根据实际情况,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布局,增加绿化带的长度和宽度,营造出更加宜人的生态环境。

另外,完善河道流域生态系统。

通过在河道周边增加湿地、草地等类型的生态功能区,形成河道与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连接,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加强社会参与。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组织绿化志愿者等形式,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河道绿化改造中来,共同打造宜居城市。

三、取得的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浙江宁波市河道绿化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河道水质明显改善。

通过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改善河道周边的生活垃圾处理,减少河道污染物的排放,使得河道水质明显得到提升。

浙江河长制实施方案

浙江河长制实施方案

浙江河长制实施方案浙江省河长制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根据中央的指导方针,浙江省确定了河长制的总体目标为: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河长制工作机构,实现全省河长制全覆盖;强化河长制工作主体责任,促进河道河岸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推动形成有效的河流管理机制,保障水生态安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实施主体浙江省河长制实施主体主要包括:省水利厅及下设的市、县、乡镇水利部门;省环境保护厅及下设的市、县、乡镇环境保护部门;省自然资源厅及下设的市、县、乡镇自然资源部门。

三、责任分工1. 省级水利部门负责全省范围内的河长制工作统筹、指导和协调;2. 市、县、乡镇水利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河长制工作实施和监督检查;3. 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全省范围内的河道河岸环境保护工作;4. 市、县、乡镇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河道河岸环境保护工作;5. 省级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全省范围内的水资源管理工作;6. 市、县、乡镇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四、重点任务1. 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构。

各级水利、环保、自然资源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河长制工作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要求,确保河长制工作得到科学高效的组织和管理。

2. 制定完善河长制相关制度。

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河长职责、工作流程,加强对河长制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河长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对河道河岸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

建立河长定期巡查制度,对污染源、违法建设等行为进行查处,加强对禁养区、禁捕区等重点区域的保护力度,提高水质水环境的整体质量。

4. 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监督检查。

严格执行水资源配额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续利用。

5. 加强宣传教育。

组织开展河流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河长制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参与河长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保障措施1. 加大经费投入。

浙江水库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浙江水库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浙江水库河道清淤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发展,浙江省境内的河流和水库逐渐面临河道淤积的问题。

河道淤积不仅会影响水流畅通性,还可能引发洪水、涝灾等自然灾害。

因此,对浙江水库河道进行清淤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工程目标本次浙江水库河道清淤施工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河道的正常水流条件,提高水库的储水能力,减轻河道中的淤积以防止洪水灾害的发生。

三、清淤工程内容1.清淤工程范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清淤的具体范围。

例如,可以选择清理整个水库河道的主要干线以及部分支流。

2.清淤方法:采用机械清淤和人工清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使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清理河道的大型杂草、树木和泥沙等淤积物;然后,再由人工清理河道中的细小杂质和残留物。

3.清淤频次:根据淤积情况和水库的使用频率,设定清淤的周期。

一般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1次清淤。

4.清淤工期:根据清淤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合理安排清淤工期。

尽量选择非雨季进行清淤,以免影响施工进度。

5.清淤后处理:清淤工程完成后,将清理出来的淤泥和杂质进行集中处理。

可以选择填埋、堆肥或者其他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

四、安全保障措施1.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佩戴安全帽、防滑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2.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保持施工现场的通道畅通。

3.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4.指派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

5.定期进行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五、环保措施1.在施工现场设置合理的围栏和防护网,以防止施工过程中泥沙和废弃物外溢。

2.合理安排清淤工程的进度,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清淤工程完成后,按照相关环境保护要求对淤泥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妥善处置。

4.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污染环境的行为。

六、预算估算根据清淤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结合市场行情,对清淤工程的预算进行估算。

试论河道水质改善措施-------以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将军河水为例

试论河道水质改善措施-------以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将军河水为例

试论河道水质改善措施-------以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将军河水为例一、将军河概况1.河道概况根据现在资料,将军河总长约1.67km,河道宽8-18米,,总水量约为0.4万立方米。

实施河段,长度为500m,主要用固定盘式结合链式曝气(类氧化沟式)配合优势菌群处理工艺。

在增加河水的含氧量外,用气体推流,以增加水体流速。

2.水质情况现在的将军河水质恶劣,初步估计其水质处于劣Ⅴ类,COD和氨氮超标严重。

3.河段现存问题(1)CODcr,BOD5,SS高因为河水的流动性差,且引入的水量不大,并在城区里,生活废水和垃圾应该不少,就经验而谈,其CODcr、BOD5、SS肯定比国家景观水质标准高。

(2)TN,TP,NH3-N高将军河水质处于劣Ⅴ类,氨氮超标严重,肯定导致部分河段藻类繁殖过快,并定必会富营养化现象,影响河段水质。

(3)SD(透明度)低腐水的SD肯定低于国家标准,未能达到作为景观河段要求。

(4)DO(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体重要指标,需要现场测量水体的溶解氧值作为曝气的参考因子。

4.将军河水质及污染源分析将军河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附近地表水系和江干区流入的补给,日流量约为0.4万立方米;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军河承担了城市防洪和雨水调蓄的功能,暴雨泄洪期间,雨水夹带着大量生活污水、杂物、泥土进入将军河,使河床淤积、水质恶化。

此外,河段两岸的绿化植被的落叶飘进河道中,也会对将军河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上所述的污染物进入河段后,若来不及打捞就会最终沉积于河底。

河底於泥的长期积累形成腐殖质,经发酵释后放分解出N、P等营养盐,导致部分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溶解氧(DO)急剧下降.死亡的藻类沉积于河道内进一步加重了水体的污染,导致水体逐渐变绿,产生异味,发黑发臭,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河床已经硬化处理,外界微生物无法进入,导致河道失去自净能力。

二、将军河现采取的治理措施1.排水抽淤泥法此法将河水抽干,清掉河道底部污泥后重新灌入净水,而且尽量切断外来的污染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
作者:吴加宁, 董福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农田水利总站
刊名:
中国水利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2004(1)
被引用次数:13次
1.蒋屏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 2003
1.朱晓丽浅析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会议论文]-2005
2.董弘玮.彭楚身天津市中心城区河道治理60年回顾、思考与建议[期刊论文]-科技创业家2011(1)
3.唐兰姣陇西县河道治理过程回顾与发展思路[期刊论文]-甘肃农业2009(11)
4.李振.张彤宇.杜学君.阚兴起.LI Zhen.ZHANG Tong-yu.DU Xue-jun.KAN Xing-qi引滦工程黎河下游河道治理技术措施应用[期刊论文]-水利水电技术2005,36(5)
5.于景录.蓄辑亮.Yu Jing-lu.Xu Ji-liang水利工程中复合桩坝结构参数选定研究[期刊论文]-吉林水利2010(8)
6.杨文虎对青海省重点城镇河道治理的几点认识[期刊论文]-现代农业2010(9)
7.钱燮铭浙江省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与措施探讨[期刊论文]-浙江水利科技2003(z1)
8.秦福华生态型护岸在杭州城郊河道治理中的设计与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房地产业2011(6)
9.刘咏.石磊.徐金凤.李秀荣.宁晓宇.耿静我国城市景观河道恶臭污染监测及治理方法的初步研究[会议论文]-2005
10.王吉伟.任怀忠.王飞.丰玉军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期刊论文]-江苏水利2004(8)
1.阎江红试论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期刊论文]-大科技 2013(36)
2.杨文虎对青海省重点城镇河道治理的几点认识[期刊论文]-现代农业 2010(9)
3.韩玉玲.胡玲.夏继红.严忠民浙江省河流健康诊断体系构建[期刊论文]-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3)
4.胡玲.韩玉玲.夏继红浙江省河流健康诊断思路及关键内容[期刊论文]-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
5.尹蕾.武亮生态理念在云南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水利 2012(10)
6.姚国良.何猛.唐莹浙江省平原型近自然河道建设模式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11(21)
7.刘春浙江省山溪型近自然河道建设探析[期刊论文]-中国园艺文摘 2013(5)
8.张骞.周健平原区河道生态治理之我见[期刊论文]-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2(2)
9.方辉.岳巍.关定.阮俊安.严鸿杭州市中东河水质现状及修复措施[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 2004(9)
10.吴伟峰上海市郊区中小河道治理的启示[期刊论文]-中国水利 2010(4)
11.苗晓芳.罗蕴晗.蒋琳.李琳徒骇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思路[期刊论文]-水利经济 2007(3)
12.张媛媛.张维佳苏州河道水污染原因及其治理对策分析[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12)
13.杨军海河水环境保护管理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引用本文格式:吴加宁.董福平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期刊论文]-中国水利 20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