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检验基本方法2(2014)
红细胞计数检验PPT课件
价贵;环境 健康人群普查; 要求较高 大批量标本筛检
.
11
质量保证(显微镜法)
显微镜法红细胞计数误差来源有三个
技术误差 仪器误差 分布误差
.
12
技术误差
31 2 3 4
采血部位不当 稀释倍数不当
充液不当 血液凝固
.
13
参考值
RBC存在年龄 与性别的差异
成年男性:(4.09~5.74)×1012/L 成年女性:(3.68~5.13)×1012/L 新生儿:(5.2~6.4)×1012/L 婴儿: (4.0~4.3)×1012/L 儿童: (4.0~4.5)×1012/L
显微镜计数法 血液分析仪法
.
6
检测原理
显微镜计数法(重点)
RBC未排除 白细胞数量影响
用等渗液稀释血液后,滴入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一定范 围内的红细胞,经换算得每 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
7
操作
10ul末梢血或EDTA抗凝静脉血
加入2ml等渗液中,混匀
混悬液充入改良牛鲍计数板
高倍镜下计数中央大方格的四角及中央五个 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总数A。
女性 87~112 g/L
.
40
临床意义(同红细胞计数)
判断贫血程度优于红细胞计数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34
方法学评价
SDS-Hb测定法( HiCN替代方法)
优点:操作简单 ,试剂无毒,结果准确, 重复性好 。
缺点:SDS质量差异大;消光系数未定, 不能直接计算Hb浓度;不能测定SHb ;
SDS破坏白细胞。
.
35
方法学评价
AHD575测定法
优点:试剂简易无毒、呈色稳定、准 确性与精密性较高。
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检查一、概要要点1: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下,经红系祖细胞阶段,分化为原红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发育为早幼、中幼和晚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这一过程在骨髓中进行,约需72h。
网织红细胞经约48h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液,平均寿命约120d,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
要点2:血红蛋白分子是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含色素蛋白质。
色素部分为亚铁血红素,蛋白质部分为珠蛋白。
亚铁血红素由原卟啉、铁组成,受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血红素和Fe2+的调节。
珠蛋白肽链分为α、β两类:①α类链:α,ζ和θ链;②β类链:β,δ,γ,ε链。
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
每个Hb分子由2条α类肽链和2条β类肽链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99%Hb的铁原子呈Fe2+状态,称为还原Hb,1%呈Fe3+状态,称为高铁血红蛋白,只有Fe2+状态的Hb才能与氧结合,称为氧合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合成受激素的调节,①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δ-氨基-γ酮戊酸生成和铁的利用,从而促进血红素、Hb的合成;②雄激素:能促进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
在人体生长各期,Hb种类与比例不同。
在胚胎发育早期,约妊娠第5周,ζ与ε基因表达,形成个体发育中第一个有功能的胚胎期血红蛋白:ζ2ε2(Hb GowerⅠ);妊娠第6周,α和γ基因开始表达,形成Hb GowerⅠ(ζ2ε2)、Hb GowerⅡ(α2ε2)、Hb Portland(ζ2γ2)和HbF(α2γ2)等胚胎期血红蛋白;妊娠第8周,γ链合成达到最高峰,βHbA(α2β2)。
妊娠第36周,β链合成迅速增加,γ链合成速率减低;刚出生时,β链与γ链合成量大致相等;出生后3个月,使HbA逐步占Hb总量95%以上,而HbF逐步降至1%以下。
δ链开始合成时间不很清楚,出生后HbA2(α2δ2)占Hb总量的2%~3%。
第三章 红细胞检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在高渗溶液中:
红细胞皱缩,边缘呈锯齿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在低渗溶液中:
红细胞肿涨 甚至破裂,血红 蛋白逸出后形成 影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返
回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操作 1.取指血20μl,加入5ml转化液中, 充分混匀,静置5min。 2.用分光光度计(带宽应小于8 μm) 比色。波长540nm,光径(比色杯内径) 1.000cm,以转化液或蒸馏水为空白,测定 其吸光度“A”。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64458 251 A 367 .7 44000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操 作】 分光光度计不符合国际标准时,结果 不能直接计算得出,可采用的方法 为:
标准曲线法 K值法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没有 符合标准的分光光度计。 所得吸光度A不是偏高就 是偏低,因此不能用分光 光度法直接引用消光系数 计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RBC
表面活性剂
540nm比色
Hb
K3Fe(CN)6
Hi
CN-
HiCN
吸光度A
计算
Hb(g/L)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试剂 文齐血红蛋白转化液 氰化钾 提供CN离子 高铁氰化钾 氧化剂 无水磷酸二氢钾 调节pH Triton X-10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速溶血、防止浑浊 蒸馏水
红细胞的实验室检查
实验诊断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指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技术,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组织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病原体、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从而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病情、制定防治措施和判断预后的诊断方法。
血液一般检验血液组成及与机体组织的关系☯血液=血细胞+血浆☯血细胞=RBC+WBC+Plt☯血浆=水分+固体成分(蛋白、无机盐、激素、维生素、代谢产物)☯占体重的7%-9%,60-80ml/kg体重,成人约5L☯Ph7.35-7.45,比密1.050-1.060,相对粘度4~5,血浆渗透压为290~310 mOsm/kgHO。
2第一节红细胞检查☯红细胞的生成除主要受Epo调节外,也直接或间接地受睾丸激素及其他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一、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成男:(4.0~5.5)×1012/L 成女:(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年龄与性别的差异;精神因素;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气压降低;妊娠中、后期,6个月~2岁的婴幼儿,老年人。
2、病理性变化(1)RBC和HGB减少:即贫血。
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
☯轻度,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低限但>90g/L;☯中度,60~90g/L;重度,30~60g/L;☯极重度,<30g/L。
贫血按病因分为RBC生成障碍、过度破坏、造血原料不足和丢失4大类。
☯急性、慢性RBC丢失过多☯RBC寿命缩短:溶血☯造血原料不足:缺铁、维生素B、叶酸,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不足,药物原因引起的不足。
12☯BM造血功减退:药物、物理因素、某些疾病导致体内有毒物质潴留、原因不明。
☯生理性减少:孕妇、婴幼儿、部分老年人均可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称为生理性贫血。
(2)、RBC增多☯原发性RBC增多症:☯继发性RBC增多症:①机体缺氧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所致 :心血管病、肺疾病、②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见于某些肿瘤如肝细胞癌、卵巢癌、肾癌、肾胚胎瘤等。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验2讲课文档
RBC、Hb临床意义:
• 病理变化------减少:
•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 3.5 X1012/L为贫血。
• 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
轻度: 90g/L <血红蛋白<120g/L、 中度:血红蛋白60~90g/L、 重度:血红蛋白30~60g/L、 极度:血红蛋白<30g/L。 当RBC<1.5×1012/L,Hb<45g/L时,应考虑输血
在骨髓内粗制滥造;也可能因红细胞脆 性增大,在推片时碎裂所致。
第42页,共84页。
泪滴状 RBC
第43页,共84页。
(3)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
①正常色素性normochmic :
见于:正常人、急性失血、再障等。
②低色素性hypochromic : 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
③高色素性hyperchromic :
• 见于:巨幼贫、铅中毒。
第52页,共84页。
卡波氏环
第53页,共84页。
④有核红细胞
(nucleated eryhrocyte)
• 幼稚红细胞,病理时出现。
• 见于:
溶血性贫血;
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
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脾切除后。
第54页,共84页。
有核红 细胞
第55页,共84页。
第7页,共84页。
(三). 血红蛋白Hb测定
即测定血液中各种血红蛋白的总浓度。 (xx g/L)
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 氧合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 蛋白或其他衍生物。
第8页,共84页。
Hb测定的方法
红细胞检验PPT优质课件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在正常人中各种血红蛋白的含量为: 成人主要血红蛋白:HbA(α2β2)占95%以上 成人次要血红蛋白:HbA2 (α2δ2 ) 占2% - 3% 胎儿主要血红蛋白:HbF (α 2γ2 ) 占1%以下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存在形式
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 HbO2 还原血红蛋白:reduced hemoglobin, Hbred 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 HbCO 高铁血红蛋白:hemiglobin, Hi 其他类衍生物:SHb
第一节 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生理学
红细胞形态特征:双凹圆盘形,平均直径7.2μm,厚 约2μm,无核。
红细胞主要成分: 血红蛋白占34%---能 结合多种气体,主要 是O2和CO2 , 并协同 维持酸碱平衡。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液分析仪法:利用电阻抗和(或)光散射原理。
手工显微镜法: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
二、血红蛋白测定
• each heme contains an iron ion (Fe+2) that can combine reversibly with one oxygen molecule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合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血红素和Hb合成. 雄激素(睾酮):促进Hb的合成. 高铁血红素:减少血红素的合成.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一).生理性变化
1.年龄与性别差异 2.神经与精神因素 3.剧烈的体力运动 4.气压氧含量影响 5.妊娠中后期变化
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查(临床检验课件)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质量控制】
红细胞正常形态 红细胞异常形态 红细胞异常结构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红细胞的异常形态检验
一、红细胞大小异常 二、红细胞形态异常 三、红细胞染色异常 四、红细胞结构异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回顾:正常红细胞形态
• 正常成熟红细胞为两 面微凹的圆盘形,平均 直径7.2µm,厚约2µm, 无核,经瑞特染色后, 红细胞呈粉红色,边缘 较深,中央着色较淡。
红细胞的生理 红细胞计数稀释液
计数方法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一、红细胞的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 EPO 红系祖细胞→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成熟红细胞
120天
衰老红细胞
铁 →铁代谢 原卟啉 →胆色素代谢 珠蛋白 →蛋白质代谢
血红蛋白结构 血红蛋白组成 血红蛋白测定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 血红蛋白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 辅基的结合蛋白质,是红细胞内的运输蛋白。
• 每个Hb分子含有4条珠蛋白肽链,每条肽链结合1个亚铁血红素, 形成具有四级空间结构的四聚体,以利于结合O2和CO2。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3. 嗜多色性红细胞 红细胞经瑞特染
色后部分或全部呈红 蓝混合色,灰红或灰 蓝色。见于增生性贫 血,急性溶血性贫血 时尤为多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四、结构异常
1.点彩红细胞 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
红细胞检验方法
价值。
2.增髙白血病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明显增髙;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某些恶 性肿瘤和肝细胞损伤时也可增加。
三、血清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实验原理】给受检者口服放射性核素57Co标记的维生素 B^O.Spg,2小时后肌注未标记的维生素B121mg,收集24小 时尿57Co测定排出量,
【参考范围】成年男性15〜200μ g/L,成年女性2〜 150μ g/L,小儿低于成人; 青春期至中年,男性高于女 性。 【应用评价】血清铁蛋白(SF)含量也能准确反映体内储
铁情况,与骨髄铁染 色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SF的减少
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敏感方法之一。 1.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慢性贫血等。 2.增高常见肝疾病、血色病、急性感染、铁代谢障碍性贫 血及恶性肿瘤等。
【参考范围】以不同浓度标准品的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 线,通过标准曲线查出未 知标本的转铁蛋白受体水平。 各实验室应根据试剂说明书上的参考范围进行判断。 【应用评价】 1.升髙常见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2.降低可见于再障、慢性病贫血、肾衰竭等。 3.用于临床观察骨髄增生状况和治疗反应。如肿瘤化疗后 骨髄受抑制和恢复情 况,骨髓移植后的骨髓重建情况, 以及用EPO治疗各类贫血过程中的疗效观察和剂量调整 等。
【参考范围】健康人呈阴性。 【应用评价】血管内溶血时,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增 加,血浆中可检测出髙铁血红素白蛋白。血清中出现高铁 血红素白蛋白是溶血严重的指标。
五、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实验原理】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又称Rous试验。当血红蛋 白通过肾滤过时,部分铁离子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于 上皮细胞,并随尿液排出。尿中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的铁
【应用评价】红细胞与血淸的叶酸浓度相差几十倍,体内 组织叶酸缺乏但当未发 生巨幼细胞贫血时,红细胞叶酸 测定对判断叶酸缺乏尤其有价值。叶酸减低有助于诊 断 由于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还可见于红细胞过度 增生,叶酸利用增加(如 溶贫、骨髄增生性疾病)。
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精选文档
三、血清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1、原理:
给受检者口服放射性核素57Co标记的维生素 B120.5μg,2小时后肌注未标记的维生素B12 1mg,收集24小时尿测定57Co排出量。
2、参考值: 3、临床评价: 正常人>7% 巨幼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贫血<7% 恶性贫血<5%
四、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 1、原理:
用57Co标记的维生素B12与血清中的内因子结 合,形成57Co标记的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 2、参考值: 物;当存在内因子抗体时,形成的复合物的 阴性:正常人,比值≤ 1.00±0.10 量减少。检测其放射活性,与阳性对照管进 阳性:比值≥阳性对照血清比值± 0.10 行比较,可得知内因子抗体的存在。 3、临床评价:
3、临床评价:
① 增高:见于IDA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 降低或正常:见于肝疾病、恶性肿瘤、溶 血性贫血、慢性感染和肾病综合征等。
四、铁吸收率测定 1、原理:
当体内缺铁时,铁蛋白的利用加快,肠道 59Fe,测定 对铁吸收也增加。口服放射性 2、参考值: 正常值:26.0%~35.0% 体内59Fe 放射性量比率的变化,可推算出 铁吸收率。 3、临床评价:
②增高:见于肝疾病、血色病、急性感染和恶 性肿瘤等。
三、 TIBC测定 1、原理:
1.过量铁标准液+血清→SF 2、参考值: TIBC:男性50~77μ mol/L 2.SF PH↓+还原剂→Fe2++显色剂→有色络合 女性54 ~77μ mol/L 物 UIBC:25.1~51.9μ mol/L
二、 SF(serum ferritin)的测定 1、原理:
(125I标记SF+待测血SF)+定量抗体→ 125I复合物1+复合物2 2、参考值: 125I标记SF+定量抗体→ 125I复合物3 成人男性15~200μ 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2孔虹kongh@第三节巨幼红细胞贫血实验室检查(megaloblastic amemia,MgA)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核发育障碍所致的贫血。
也称脱氧核苷酸合成障碍性贫血。
特点–呈大细胞性贫血–骨髓幼红细胞巨幼变–累及粒系和巨核系红细胞核苷酸代谢•叶酸和维生素B12在DNA合成中的作用•叶酸的代谢•维生素B12的代谢•叶酸主要由食物供给•叶酸结合蛋白(FBP):对叶酸的吸收、转运、贮存有意义•体内叶酸贮存量:5-20mg,每天需要量200μg•叶酸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由肾排泄叶酸缺乏•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绿叶蔬菜缺乏或过分烹煮),酗酒,婴儿未加辅食•需要量增加妊娠及哺乳,婴幼儿生长及青少年发育期,甲亢,溶血性疾病,恶性肿瘤,脱落性皮肤病(皮肤癌、银屑病)•吸收利用障碍空肠手术,慢性肠炎,热带口炎性腹泻,麦胶肠病及乳糜泻,药物干扰(叶酸拮抗剂、抗惊厥药物、抗疟药、抗结核药),先天性酶缺陷(缺乏5,10-甲酰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等)•丢失过多血液透析维生素B12的代谢•来源:维生素B12来源于食物•体内维生素B12贮存量:4-5mg,每天需要量2-5μg•吸收与转运: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体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影响其吸收因素:胃酸、胃蛋白酶减少,内因子缺乏,胰蛋白酶缺乏•参与体内多种生化反应:DNA合成,腺苷钴胺参与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酰辅酶A的反应.•排泄途径:经尿液、粪便排出维生素B12缺乏•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素食者、肉类食品缺乏)•吸收利用障碍–胃酸缺乏(萎缩性胃炎和胃切除后)–内因子缺乏(全胃切除、存在内因子抗体的恶性贫血、胃粘膜损伤和萎缩)–慢性胰腺疾病–寄生虫竞争(如绦虫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回肠疾患(炎症、手术切除、肿瘤、结核、热带口炎性腹泻、麦胶肠病及乳糜泻)发病机制叶酸缺乏,DNA合成障碍,细胞核发育障碍,细胞分裂减慢,与胞浆的发育不同步,细胞体积增大,呈现形态与功能均不正常的巨型改变,可涉及红、粒、巨核细胞三系,表现为成熟障碍,细胞无效应生成。
维生素B12缺乏,使甲基四氢叶酸不能形成四氢叶酸,间接影响DNA的合成。
实验室检查1、血象•大细胞性贫血:MCV MCH 均增高•网织红细胞计数可正常•重者全血细胞减少•血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央淡染区小,有大椭圆形红细胞、点彩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巨幼细胞贫血血象2、骨髓象•增生活跃或者明显活跃•红系增生显著•巨幼变(胞体大,胞浆成熟,核幼浆老)•粒系亦有巨幼变•成熟粒细胞多分叶•巨核细胞体积增大,分叶过多•骨髓铁染色增多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3、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验•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血清维生素B12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吸收试验•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原理】常用化学发光法,样本中叶酸(Folate)与叶酸-ALP结合物争夺一定数量叶酸结合蛋白上的结合位点。
产生的复合物再通过小鼠抗叶酸结合蛋白与固相结合。
反应完成后,结合在固相上物质置于一个磁场内被吸住,而未结合的物质被冲洗除去。
将化学发光底物AMPPD添加到反应管内,已与固相结合的ALP会使该底物发出光子并被光电比色计所检测,反应产生的光子与样品FOL的含量成反比。
【参考值】血清叶酸成年男性 8.61 ~ 23.8 nmol/L女性 7.93 ~ 20.4 nmol/L红细胞叶酸成人 340 ~ 1020 nmol/L红细胞临床意义(1)血清叶酸缺乏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在叶酸缺乏时会受影响,引起细胞巨幼性改变,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发生。
(2)在细胞增殖性疾患,如急性白血病、慢性溶血及肿瘤时,叶酸的需要量增加,也会表现血清叶酸相对缺乏。
•红细胞与血清的叶酸浓度相差几十倍,体内组织叶酸缺乏但未发生巨幼细胞贫血时,对判断叶酸缺乏更有价值。
红细胞叶酸减低有助于诊断由于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
•由于红细胞叶酸不受叶酸摄入情况的影响,红细胞叶酸测定能反映机体总体及组织叶酸水平,更能代表体内叶酸的实际情况。
血清维生素B测定12【原理】采用化学发光法,样本中的VB与内因子-ALP结12合物进行结合,以阻止结合物与固相抗内因子的结合。
反应完成后,结合在固相上物质置于一个磁场内被吸住,而未结合的物质被冲洗除去。
将化学发光底物AMPPD添加到反应管内,已结合的ALP会使该底物发出光子并被光电比色计所检测,反应产生的光子与样的含量成反比。
品中VB12【参考值】成人 148 - 660 pmol/L/L临床意义•维生素B12间接影响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导致细胞巨幼性改变,故血清维生素B12缺乏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而白血病患者、RBC增多症患者、某些恶性肿瘤患者VB12含量增高。
•维生素B12缺乏还影响神经鞘磷脂的形成,导致神经系统病变。
血清维生素B吸收试验12•【原理】空腹口服57钴标记的维生素B12 0.5μg,2小时后肌注未标记的维生素B12 1mg,收集24小时尿测定57钴排出量。
•【参考值】正常人应超过7%临床意义•正常人应超过7%,巨幼细胞性贫血低于7%,表示维生素B 12吸收不良,恶性贫血常在5%以下。
•如吸收不良,间隔5天重复上述试验,且同时口服60mg 内因子,如排泄转为正常,则证实为内因子缺乏,否则为肠道吸收不良。
如给病人服用抗生素后吸收有改善,提示肠道细菌过度繁殖与宿主竞争维生素B 12所致。
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原理】一般采用放射免疫法。
用57Co标记的维生素B12与血清中的内因子结合,形成57Co标记的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当存在内因子抗体时,形成的复合物的量减少。
检测其放射活性,与阳性对照管进行比较,可得知内因子抗体的存在。
【参考值】正常成人为阴性,比值≤1.00±0.10阳性:比值≥阳性对照血清比值±0.10【临床意义】内因子阻断抗体阳性:多见于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等第四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hemolytic anemia)由于某一些原因使红细胞破坏增加或寿命缩短,超过了骨髓代偿能力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以红细胞的破坏和活跃的红细胞生成并存为特征。
一、溶血性贫血的分类1.根据红细胞破坏的部位分类:①血管内溶血:RBC在血循环中破坏②血管外溶血:RBC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破坏。
2.根据病因分类:①免疫性。
②非免疫(机械、脾亢)3.根据发病急缓①急性②慢性◎红细胞内在异常遗传性1.膜缺陷遗传性球形、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2.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PK缺陷症3.珠蛋白生成异常镰状细胞贫血、不稳定Hb病获得性 PNH◎红细胞外在异常1.免疫性 AIHA、新生儿溶血症、药物2.机械性 DIC、行军性血红蛋白尿3.化学与物理因素苯中毒、大面积烧伤4.感染与生物因素疟疾、蛇毒5.单核吞噬系统亢进脾功能亢进•确定有无贫血•肯定溶血的依据•确定主要溶血部位•寻找溶血原因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确定有无溶血性贫血具体诊断步骤为:病史贫血、黄疸Ret计数增加溶血可能寻找溶血证据血清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红素、HP、Hb尿、Rous试验、骨髓涂片确定溶血病因血管外溶血血管内溶血免疫性非免疫性遗传性自身免疫性溶贫新生儿溶血血型不合输血药物免疫性溶血PNH微血管病性溶血物理、化学、生物脾功能亢进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陷血红蛋白缺陷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红细胞破坏的过程:RBC 血管内 溶血Hb↓ LDH↑游离Hb↑骨髓红系代偿增生 Ret ↑ 2αβ二聚体Hb 尿与结合珠蛋白(HP )结合HP↓ 高铁血红素白蛋白高铁血红素白蛋白+ 血红素结合蛋白高铁血红素血结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 红细胞寿命缩短胆红素 血红素 Hb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异常红细胞珠蛋白Fe +2血管外溶血 Ret↑异形红细胞骨髓红系代偿增生Hb↓血 液 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肾肝 粪胆原↑尿胆原↑ 血液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的实验室鉴别检查项目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红细胞形态异常正常或轻微异常明显异常血浆游离Hb 明显增加正常或轻度增加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增加正常尿Rous试验阳性阴性Hb尿(尿隐血试验)常阳性阴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溶血的检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PNH的检验–AIHA的检验(一)寻找溶血的证据●红细胞寿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血浆高铁血红蛋白检测●尿含铁血红素试验●尿卟啉检测【原理】 常用51Cr 标记RBC 来测定RBC 寿命,其原理为:用 51Cr 标记RBC ,6价阳离子的51Cr 能穿透红细胞膜,与RBC 内Hb 的珠蛋白结合,基本上可不改变其在体内原有特性。
因此,可观察同位素标记的RBC 在血液循环中的消失情况,就可得知RBC 的寿命,51Cr 浓度降低越快,说明RBC 破坏消失越快,其寿命越短。
1、红细胞寿命测定(Erythrocyte life span determination)【参考值】半衰期为25 ~ 32天【临床评价】•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约为14天。
•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约为15 ~ 29 天。
正常人RBC寿命为100~130天,平均125天左右,应用51铬标记红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减少50%,即T1/2半衰期作为临床指标,此法较简便,正常人为25~32天,20天以下为缩短,17天以下为明显缩短。
溶血性贫血患者RBC寿命明显缩短,如镰状红细胞性贫血缩短至5~15天,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缩短至10天左右。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RBC寿命延长。
【原理】血管内溶血时,血红蛋白从红细胞内释放,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
此化验可反映血管内溶血的情况。
检测:过氧化物酶法H 2O 2 O 2 使联苯氧化为蓝紫色【参考值】 0 ~ 40 mg/L2、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 (Plasma free hemoglobin)临床评价1、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血红蛋白大部分与结合珠蛋结合,仅有微量游离血红蛋白。
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可判断红细胞破坏程度。
2、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可表明存在血管内溶血,如PNH、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冷凝集素综合征、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输血反应、体外循环等。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轻度到中度增高。
4、血管外溶血不增高。
3、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haptoglobin, Hp)【原理】在待测血清中加入一定量的血红蛋白液, 使之与待测血清中的结合珠蛋白(Hp)形成Hp-Hb复合物.电泳将Hp-Hb复合物与未结合的Hb分开,测定Hp-Hb复合物的量,可得血清中结合珠蛋白的量【正常参考值】正常值(0.5 ~ 1.5 g Hb / L)新生儿较低,男性略高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