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键词补阳还五汤眩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补阳还五汤方源自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原著论:“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于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药用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合用有补气、活血、通络之效。笔者根据瘀血理论,进一步引伸用于其他病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取得较好效果,举例如下: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王某,男,62岁,2003年10月初诊。眩晕、头痛反复发作3年余,发作时视物旋转,闭目减轻,两太阳穴痛,动则恶心欲呕,颈项强痛,上肢麻木,行路不稳,气短乏力,自汗,小便频数,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脉细弱,血压160/100mmhg,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眩晕,辨证为气虚脉络瘀阻。治以补气活血,通络定眩。药用黄芪60g、当归12g、赤芍9g、地龙6g、川芎9g、桃仁6g、红花6g 、天麻12g、葛根15g、半夏12g 。服20剂眩晕诸症明显好转,守上方出入增减又续服30剂,眩晕等主要症状消失,半年随访未发。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前贤认为多与“痰与虚”有关。笔者临床应诊不少病例,除见眩转感(头位或体位改变诱发)、肢体麻木、或有高血压病、颈椎病史等症外,多兼有气短乏力、自汗、小便频数等气虚症象,及舌质紫暗、边有瘀点等瘀血留滞经络症象。故立法以补气活血,通络定眩,方用补阳还五汤,方中黄芪大补元气、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血行,故用量独重,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和营活血化瘀、瘀血去则供血通畅、加半夏、天麻化痰平肝止眩、葛根滋通经脉、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定眩之功。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肖某,男,56岁,2005年2月初诊。口渴多饮夜晚多溲伴血糖增高5年,手足麻木2月余,曾服用优降糖,二甲双胍治疗,近期化验空腹血糖8.9mmol/L 。诊见口渴喜饮但量不多,疲乏无力,动则汗出,手足麻木如虫蚁爬行,时有刺痛,夜晚尤甚,下肢觉冷,舌质淡红,有瘀斑,苔薄脉缓。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证为气血瘀阻,肌肤经络失养,治以补气化瘀通络止痛。药用黄芪60g、当归尾12g、赤芍9g、地龙9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桑枝15g、怀牛膝9g、鸡血藤15g,服药10剂手足麻木减轻,后守上方随证加减治疗1月余,手足麻木疼痛,下肢发凉等诸症大减。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机理主要是周围神经滋养微血管病变,管腔变窄,继而导致神经营养障碍和变性。多表现为肢体远端麻木有针刺样及烧灼样感觉异常。属祖国医学“血痹”范畴,系消渴病延日久,阴虚燥热,伤津耗气,气虚则鼓动无力,瘀血阻滞四肢脉络而致“但见手足麻木”阴弱气虚、络脉瘀阻本虚标实之证。治宜补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用善治血管神经病变的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 以达气旺则血行之功,现代研究证明,黄芪有抗炎、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能抗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纠正血液高凝状态,从而消除微血管的损伤因素,有利于周围神经的恢复,地龙尤善通行经络,例中加用桑枝、丹参、怀牛膝、鸡血藤以增活血通络功效,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曾某,男,43岁,2001年2月初诊。左足疼痛,足趾苍白,伴有间歇性跛行2月余。夜间疼痛加剧,西医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症见左下肢痹痛,怕冷,皮肤色白,双下肢微浮肿,左足背动脉搏动不能触及,舌质淡有紫色瘀点、苔薄、辩证为气虚血寒、络脉瘀阻,治以补气温经,化瘀通络。予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g,当归12g、赤芍99、地龙9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桂枝10g、细辛10g、丝瓜络6g、制乳香、制没药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药渣煎水泡脚半小时。服7剂后疼痛减轻,续服20剂后疼痛消失(包括夜间)患者有温暖感,又继服30剂患足趾颜色转正常,未发生跛行。当年冬季又服用上方3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五年未发。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进行缓慢的动脉和静脉同时受累的血管疾病,早期病变为血管内膜增厚,渐即有血栓形成,以致血管完全闭塞。属中医“寒痹”、“脉痹”范畴,总由气滞寒凝,脉络瘀阻而成。笔者以补阳还五汤为主补气活血通络,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促使患部转温,色泽、功能恢复正常。加桂枝、细辛、丝瓜络温经散寒通络,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合用共奏补气温经,化瘀通络之功。4 雷诺氏病黄某,女,35岁,2003年12月初诊。每因天气骤冷或误触冷物即两手指端皮肤转为苍白,继而青紫,同时,疼痛发麻,2~3小时后皮肤颜色可恢复正常,反复发作1年,西医诊断为雷诺氏病,予口服硝苯地平,自谓不适。此次因天气骤变,连日下雪,外出握伞时间过长,两手背渐感发凉,麻木,两手皮肤对称性苍白、紫绀、刺痛,温水浸泡可缓解,易时又发,其人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小便清长,舌质淡,边有瘀点,苔薄,脉细。辨证为气虚寒凝,络脉瘀阻,治以补气通瘀,温阳散寒,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60g、当归12g、赤芍9g、地龙9g、桃仁9g、红花9g、桂枝9g、细辛9g、三棱9g、鸡血藤308、威灵仙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分三次内服,药渣兑水加热浸泡。服药治疗1个月,症状减轻,继服1月,再无复发。按:雷诺氏病患者发作时指(趾)端皮肤均呈现典型的苍白、紫绀、潮红三相颜色变化、伴局部疼痛和指(趾)麻木和冷感。属中医学“痹症”、“寒厥”范畴,皆因其人阳虚阴寒内生或寒湿外侵至寒凝经脉、气滞血瘀、气血不能濡养四肢而发。补阳还五汤善治气虚血凝脉络瘀阻诸症,方中黄芪、当归益气养血、赤芍、地龙、桃仁、红花、三棱化瘀通络、鸡血藤养血通经,威灵仙祛风散寒通经络、桂枝、细辛,辛散透达入营直达病所,温通经脉以祛寒凝,全方合用,使气旺血行,寒散络通,诸症自愈。。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源〗《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组成〗黄芪生,四两[120g] 当归尾二钱[3g] 赤芍一钱半[5g] 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 红花一钱[3g] 桃仁一钱[3g]〖用法〗水煎服。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主治〗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运用〗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注意事项〗1.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
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以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加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方论】本方重用生黄耆大补元气,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行经络。
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实验研究】(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
(2)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中药通报》1987(2):51,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著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源〗《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组成〗黄芪生,四两[120g] 当归尾二钱[3g] 赤芍一钱半[5g] 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 红花一钱[3g] 桃仁一钱[3g]〖用法〗水煎服。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主治〗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运用〗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注意事项〗1.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
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以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加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方论】本方重用生黄耆大补元气,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行经络。
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实验研究】(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
(2)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中药通报》1987(2):51,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著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体会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体会补阳还五汤其本义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宗其思想在临床中诸般气虚血瘀的病证都可以推广用之。
标签: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临床应用体会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的名方,出自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方由用黄芪、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七味组成,功在益气养血,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对后世医家影响巨大。
本人在临床应用补阳还五汤十余年,根据其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尝试治疗多种难治之症,现将体会汇报如下:1 胸痹案谢某,女,70岁,2014年8月5日初诊:左胸部刺痛反复发作伴意识模糊一个月,多次住院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无效,每于夜间发病,发时口唇紫绀,出冷汗,意识模糊,需送医院急诊救治。
刻诊:无力心慌,扶入,畏寒肢冷,口唇紫,舌淡黯齿痕多瘀点,脉弱,诊为阳虚血瘀型胸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以温阳益气通络止痛,黄芪120g、当归20g、地龙10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8g、红花8g、肉桂20g、附子10g、人参10g、桂枝20g,3剂。
8月9日复诊,预后患者,自述服药以来,夜间虽有心脏不适,但未再明显发病,无明显畏寒症状,续服前方5剂。
8月16日三诊,自述未再发病,口唇色泽正常,舌淡暗减轻,瘀点减少脉力增强。
黄芪100,余方不变,调理善后。
体会:补阳还五汤也可用于气虚血瘀型胸痹[1],但本例有明显阳虚症状,故加用补阳之品,肉桂20g、附子10g、人参10g、桂枝20g,以温阳益气通络。
2 寒厥案唐某,男,65岁。
12月3日初诊,阵发性四肢肢端对称性的紫绀十年,遇寒则重,平素感觉精神甚疲,畏寒肢冷,食凉即泻,舌淡嫩而白,脉沉迟。
糖尿病三年,血糖通过控制饮食,能基本维持正常。
十年来辗转求医,均按风湿或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治疗,无明显疗效。
今来我处求治。
自诉手足紫绀疼痛遇寒则重,平素感觉精神甚疲,畏寒肢冷,食凉即泻,查舌淡嫩而白,脉沉迟。
治疗当以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为法。
予补阳还五汤合四逆汤治疗。
补阳还五汤概述
补阳还五汤
思考与训练
【加减变化】
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 桑枝、桂枝; 半身不遂以下肢为主者,+ 牛膝、杜仲 ; 日久效果不显著者,+ 水蛭、蜈蚣 ;
补阳还五汤
思考与训练
【加减变化】
语言不利者,+ 石菖蒲、郁金、远志 ; 口眼喎斜者,+ 牵正散 ; 痰多者,+ 制半夏、天竺黄 ; 偏寒者,+ 熟附子 脾胃虚弱者,+ 党参、白术。
补阳还五汤
思考与训练
【现代运用】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症, 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 下肢痿软,黄褐斑、日光性皮炎等属气虚血瘀者。
补阳还五汤
【使用注意】思考与训练
本方用于治疗中风,应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 止,脉缓弱者为宜。
使用本方虚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以巩固 疗效,防止复发。
补阳还五汤
思考与训练
【主治】
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 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 淡,苔白,脉缓无力。
【病机】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
思考与训练
【功用(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
方解
补阳还五汤
思考与训练
君 生黄芪(重用):补益元气,
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 当归尾:活血通络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
佐
协同当归尾活血祛瘀
地龙:通经活络,以行药力
补阳还五汤
思考与训练
【配伍特点】
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 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 治标,标本兼顾; 补气而不壅滞,活血而不伤正。
补阳还五汤思考与训练 Nhomakorabea运用【辨证要点】
补阳还五汤的适应症
(二)补阳还五汤加减的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加减临床应用的适应症:
补阳还五汤的适应症,有关教材概括总结为证属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的中风后遗症,证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者。
临床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应在中风恢复初期,即脑水肿症状解除、病情相对稳定时使用。
根据中风证的一般规律,这一时期大概在病后2周左右。
(2)近期血压基本正常,或虽见血压偏高,但辨证不属于肝阳上亢及风、痰、热、瘀等实证者。
(3)患侧麻木不遂,健侧亦见麻木无力者。
(4)患侧肢体水肿,下肢尤甚者。
(5)常自觉头轻脚重者,似晕非晕,下肢沉重如捆绑重物,动则尤甚者。
(6)兼证或见卫阳不固之畏风自汗,或见脾胃气虚之纳呆便艰,或见心肺不足之心悸胸闷,或见气血两亏之面苍不华者。
(7)舌紫而胖或舌淡而胖,舌边或出齿痕,舌面或有瘀点或瘀斑,舌下脉络淡紫粗长怒张,舌苔白或苔白而腻者。
(8)脉缓大或涩弱,或患侧弦大,健侧脉弦缓或沉弦者。
补阳还五汤加减的临床应用效果:
临床观察表明,本方水煎服能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抗凝血及抗体内血栓形成的作用。
对脑血管有显著扩张作用,能持久增加脑血流量,明显减少脑血管阻力,可减少实验性脑水肿时脑蛋白及丙二醛含量,增强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用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脑含水量,并能显著促进自身血肿的吸收,加速损伤脑组织的修复,对脑水肿及并发的脑功能紊乱有一定纠正作用。
对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有肯定的疗效,同时还有一定的温和降压作用。
只要辨证准确,时机适宜,使用得当,均可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举隅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举隅标签: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等气虚血瘀者。
笔者除用本方治疗中风后遗症外,亦延用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顽痹及心痛等病症,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偏头痛头痛久病入络,其痛暴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痛止则如常人,或平素隐痛,遇邪诱发,多伴有气虚之证,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眩或涩或沉细。
患者大多有数年、十数年、数十年病史不等,经中西医治疗,时轻时重,究不除根。
笔者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殊效。
距离:患者,女,63岁。
患偏头痛病史30年余,平素隐痛,常因劳累、外感、寒热或情致刺激而诱发暴痛,痛苦异常,视其面色晦暗,形体消瘦,饮食无味,舌质紫暗,脉涩,强弱不均。
处方:黄芪60 g,当归12 g,赤芍12 g,川芎15 g,桃仁9 g,红花9 g,地龙12 g,白芥子10 g,白芍12 g,天麻10 g,细辛3 g,全蝎6 g,白附子9 g,秦久9 g。
调剂6剂,豁然而愈。
2 顽痹痹证日久,迁延不愈,耗伤正气,正虚邪恋,气血运行迟缓,血滞为瘀,痰瘀痹阻,病情日益深重,形成顽痹。
患者多见肢体关节疼痛肿大,时轻时重,甚至关节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涩。
举例:患者,女,58岁。
有37年“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证见双下肢关节肿大,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疼痛剧烈,夜间尤甚,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脉细涩。
西医诊断为关节炎性骨质增生。
本证为风寒型湿邪合而杂至,痹阻血脉日久,正虚邪深所致。
属中医痹证范畴。
拟以益气通络除痰,祛风散寒除湿,补肝肾强筋骨为治。
处方:黄芪90 g,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0 g,川牛膝15 g,川芎6 g,赤芍10 g,白芍12 g,地龙12 g,白僵蚕12 g,全蝎6 g,杜仲15 g,伸筋草15 g,金钱白花蛇1条,威灵仙30 g,桑寄生18 g,白芥子12 g,细辛3 g,独活15 g,灸甘草6 g。
补阳 还五汤的临床运用
方药组成:生黄芪20g,当归尾、赤芍各6g,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g、脾胃虚寒加桂枝9g,良姜、吴芋、香附各6g,胃阴不足加北沙参、麦冬各12g,生地15g,玉竹10g,疼痛重者加醋元胡15g,川楝子12g,炒白芍25g。
脾胃论曰“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这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理机制,治则补气祛淤为主,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补气,补气行血,兼健脾益气祛淤之功,佐以活血化淤药味,加大行气活血之力,从而达到气行淤散,升降浮沉的脾胃生理机能得以恢复,溃疡愈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消化等溃疡有明显抗复发作用。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阴虚为本,燥实为标,阴虚则津不载气,燥热则克伐正气,久之则气阴两虚,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无力,则血行不畅,缓慢涩滞而成淤血,即气虚浊留,阴虚火旺,煎熬津液,津亏血少则血液粘稠不畅亦可成淤,即阴虚血滞,津液失于敷布,加重病情,产生并发症,加味补阳还五汤,降血脂、降血粘、降血糖、减少并发症产生,明显改善血液粘稠度,缓解诸症。
2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方药组成:黄芪120g,赤芍、归尾、川芎各15g,桃仁、红花各12g,地龙10g,头晕重者加天麻10g、蔓荆子15g、菊花15g,血压偏高者加黄芩24g、夏枯草15g、泽泻15g,睡眠不佳者加炒枣仁30g、丹参30g、加威灵仙15g、通行十二经。临床表现多为旋转性眩晕,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听力下降。视觉症状多见,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或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大脑症状多见剧烈头痛,跳痛或炸裂样痛多大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言语障碍,记忆力减退,本病常伴有四肢麻木,感觉异常。
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性眩晕,主要病理为淤阻脉络,气血不通,气虚则血淤。本类患者血液处于高粘状态,血粘高导致血淤,用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逐淤通络改善血液粘滞度,恢复血液动力,血管壁弹性,加速血流速度,从而疗效显著。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宛医院——神经科)一.脑血管病(1)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补阳还五汤+四藤汤(红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扩张血管药+抗凝剂。
(2)脑血栓A.(补阳还五汤-赤芍+丹参.桂支.葛根.桑枝.川牛膝.鸡血藤.童便引为基础方)+针灸+低右B. 脑血栓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型)(补阳还五汤+牛膝.鸡血藤.甘草),而中风中脏腑禁用(扩血管强)(3)中风后遗症 A .补阳还五汤+针灸.加减1.语言不利.喉间痰鸣+陈胆星.天竺黄.广郁金.远志肉.水节菖蒲.2.半身不遂+紫丹参.稀蔹草.怀牛膝.大活络丹3.病肢轻冷不和+紫丹参.大白芍.川桂枝4.口眼歪斜+白附子.炙全虫.炒僵蚕.5.BP偏高+石决明.稀蔹草.车前子.桑寄生.治疗30例.1——2月.有效24例B.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补阳还五汤+僵蚕.蜈蚣.甘草等. C.脑出血恢复期(补阳还五汤+党参.生地.石决明..桑寄生)+针灸。
D.脑出血急性期:>补阳还五汤 E.脑出血清醒期: F.SAH恢复期G.认为2个月疗程比较合适二. 脑外伤⑴慢性硬膜下血肿(补阳还五汤-川芎.桃仁.地龙+丹参.地鳖虫),2——8W ⑵1例严重脑外伤.颅内血肿.昏迷30天,手术清除血肿200CC仍然不清醒。
采用→(补阳还五汤+丹参.杏仁.鲜石菖蒲.广郁金.炒枳实.淡竹沥.广犀角.野人参)。
20剂后,意识清醒。
⑶脑外伤后遗症:补阳还五汤加味三.脑缺氧⑴急性CO中毒缺O2性脑病:补阳还五汤⑵.CO中毒后遗症:补阳还五汤+菖蒲.茯苓.牛膝.佩兰.苡仁)+针灸。
四.脑动脉硬化⑴.脑动脉硬化麻木(补阳还五汤-地龙+丹参.陈皮.鸡血藤.半夏.胆南星)。
⑵.脑动脉硬化眩晕.脑中空虚.思维迟钝.健忘(补阳还五汤+升麻.葛根)五.坐骨神经痛:补阳还五汤+党参.鸡血藤.桂枝.甘草。
加减:A.脾胃虚弱+白术.茯苓.山药.山查.陈皮等. B.肝肾阴虚+枸杞子.虎骨.菟丝子.枣皮.牛膝.龟板.女贞子. C.气虚血虚明显+首乌.阿胶.熟地.黄精.茯苓 D.风胜+羌活.防风.秦艽.乌梢蛇. E.寒胜+生乌.细辛 F.湿肿+苡仁.通草.桑枝.毕懈. G.痛胜伸屈不利+川断.木瓜.元胡.川楝子. 服药8——25.100例98%有效六. 神经衰弱⑴120例.气虚血瘀者19例用补阳还五汤;痰瘀互蕴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导痰汤化裁。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补阳还五汤原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尾、桃仁、红花、地龙组成,是治疗半身不遂和痿症的著名方剂。
王清任将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相结合,大大发展了临床治疗法则。
方中重用补气药,使气行则血行,经络通畅,共起补气活血、逐瘀通络之功效。
本人在临床工作中,除治疗半身不遂外,常用本方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各种病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典型病例1.1 不孕症患者女,30岁,13岁初潮,因游泳受凉后月经一直不规律,经常延期而行,甚至并月而行,经量少,腹痛拒按,得热痛甚,经多方治疗,时好时坏。
就诊时症见腰膝酸软,气短乏力,形寒肢冷,饮食及二便尚可,舌质紫暗,苔薄黄,脉细涩。
该患者结婚7年,一直未受孕,遂来我院就诊。
根据舌脉以及症状,诊断为不孕,气虚血瘀型,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15 g,当归10 g,地龙10 g,赤芍10 g,白芍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5 g,仙灵脾5 g,桂枝10 g,泽兰10 g,香附10 g,蛇床子10 g,川断15 g,鸡血藤10 g。
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
连服12剂时,该患月经来潮,持续4 d,经量增多,腰腹疼痛有所缓解。
后嘱其月经来潮前仍服上方,至经来而止,连服5个月。
半年后月经正常,后怀孕并产下一女婴。
1.2 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男,48 岁,工人。
因车祸导致右胫腓骨上段粉碎性骨折,经骨牵引治疗,骨折基本愈合,伤口愈合良好,唯右下肢活动受限。
来我院就诊时,患者自诉受伤以来从未下床活动,现右下肢活动受限,在床上坐位时右下肢不能向上抬起,亦不能左右移动,小腿及踝关节略有肿胀,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足拇趾不能活动。
一般状况好,饮食及二便正常,舌质暗淡胖嫩、苔白,脉沉略弦。
该患者因受外伤而损伤气血,瘀血阻滞。
诊断为气血两虚,瘀血阻络。
故应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消肿,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讨
尤 其是 心脑 血 管病 领 域 。现 笔 者结合
中医理 论及 现 代研 究 ,对 补 阳还 五 汤 的临床应 用作 一探讨 。
1 应用剂量
复期 , 用 钙离 子 拮 抗剂 尼 莫 同 以扩 况 脑血 管抗 痉 挛 ,却 为 何不 可 用效 缓 功
专之 补 阳还五 汤?且 方剂讲 究 配伍 , 为 王 清任 云 :药 味要 紧 ,分 量 更要 “
10g 6 、0g 成补 阳还 五 汤 I号 、 2 、0g 3 组 Ⅱ号 、 Ⅲ号 方 , 别治 疗 脑梗 塞 恢 复期 分
补 阳还 五汤 原方 具 有 温 和降 压作
实现 的 。黄芪 轻 用升 压 , 重用 则 降压 。 朱 良春 教 授 将 其 归 纳 为 双 向调 节 作 用, 治气 虚挟 痰 瘀 型高 血压 病 , 芪要 黄 用 到 3 以上 _。可 见 , 0g 3 ] 临床 应用 补 阳 还 五 汤时 , 考 虑到 其对 血 压 的影 响 。 应 但 由 于患 者禀 赋体 质 、 感 耐 受 、 础 敏 基 量 与 降压 作用 之 间 的关 系难 以 量 化 。 2 0 年 , 国心 脏 协会 ( A)美 国 卒 06 美 AH / 中协会 ( S 发 布 的“ 血性 卒 中与 短 A A) 缺 南 ”中提 出 :没 有绝 对 的 目标 血 压水 “
其 而复 用 黄芪 多方 向多靶 点奏 共 效 ,以单 药单 向单 有 力 , 人脑 中多患 充 血 ,
靶点 之 理 而断方 剂 之 虞 ,岂不有 失 公 之 温 而升 补者 , 以助 其 血愈 上 行 , 至 必
允 ?故是 否 适用 , 重在 辨 证 , 证属 气 虚 血瘀 之证 ,完全 可 考 虑使 用 补 阳还 五 汤 。只要 辨证 准 确 , 体 施 治 , 者 临 个 笔 床应 用该方 未见 不 良效 果 的出现 。 凶危 立见 , 固不可不 慎也 。” ] 此 有研究 表 明 , 虚或 / 阳亢 者 , 儿 茶 酚 胺 、 阴 和 血 尿3 一甲氧4 羟基 苦 杏 仁 酸 ( MA) 一 V 增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纂要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纂要铜梁县中医院唐海峰周渭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加当归尾,有化瘀不伤血脂妙加之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活血祛瘀通络,共奏补血活血之功,现将近期报道的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综述如下,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1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胡氏等观察共179例,对照组89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9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结果:治疗组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2.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张氏等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并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C-反应蛋白下降程度也好于对照组。
慢性心力衰竭苏氏在观察中西医杰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中将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及生脉饮口服,治疗4周。
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改善心脏功能及血液流变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肺源性心脏病张氏等治疗35例肺心病兼心力衰竭,对照组17例,治疗组18例。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疗程相同。
结果:组分别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啰音消失或明显减少,浮肿消退,肝肿大缩小,血液生化复常,心功能提高>2级)12、7例,有效5、8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4.5℅、88. 2℅(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心律失常孙氏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50例,水煎服,日1剂,治疗3月。
结果:除1例外,心率均达到65次/分以上。
张氏等以生脉饮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房室传导阻滞31例,并停用西药。
结果:治愈19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8℅。
2.脑血管疾病出血性脑卒关氏将CT确诊的87例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4例和西医对照组43例,两组西医均做常规处理,中西医结合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疗程3周。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讲解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刘翠豹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著名方剂,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方剂组成黄芪四两生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二、立方依据王清任以“补阳还五”为方剂名称,与其提出的“元气”理论密切相关。
他形象地将人一身之元气设定为“十分”或“十成”的整数,若平均横向分配,则左右各有“五分”;若平均纵向分配,则上下各有“五分”。
在生理状况下,元气充达全身无处不到,人“手握足步,头转身摇,用行舍藏,全凭此气”。
而在病理情况下,元气稍有亏虚,即可导致人体机能减退。
当其亏虚程度较轻时,因难以察觉而易于造成人的疏忽;当其持续出现亏虚并达到一定限度时,诸多疾病就会因此而发生了。
王氏认为,这一限度为人体全部元气(十分之一半(五分,是“半身无气”的结局。
因元气亏虚如此之甚,治疗决不可墨守“病属于虚,宜治以缓”的常规方法,而应抓住时机以峻补立法,迅速应用大补元气的方法使周身元气得以恢复。
所以,所谓“补阳还五”实际上就是补足人身“十分”元气之意。
三、方解从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即可看出,该方“不在逐瘀以活血,重在补气以活血”。
方中以重剂黄芪为君,大补元气以起痿废;伍以归尾、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赤芍等活血通络以疗不仁。
方中药物以气运血,气血互用,气足血活,元气复来,用药比例及配伍方法十分科学。
四、药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本方水煎液能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明显抗凝血及抗体内血栓形成作用,对脑血管有显著扩张作用,能持久增加脑血流量,明显降低脑血管阻力,加速损伤脑组织的修复,对脑水肿及并发的脑功能紊乱有一定纠正作用,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肯定。
同时,还有一定的温和降压作用。
五、临床应用体会1、要正确把握临床适应症,做到方随证出,药性相符。
补阳还五汤主要应用对象为辨属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的中风后遗症。
其主要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中风,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050051) 侯梅荣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尾、桃仁、红花、地龙组成。
是治疗半身不遂和痿症的有名方剂。
将补气和活血化瘀结合运用是王清任对临床治疗法则的重要发展,重用补气使气足而血行,经络通畅,共起补气活血逐瘀通络的作用。
笔者在临床上除用于治疗半身不遂外,常用本方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各种病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兹举例如下: 1 腓总神经损伤 韩某,男,42岁,干部。
因车祸,当时昏迷,右下肢活动障碍,急诊入我院创伤科,经抢救脱险。
诊为:①右髋臼骨折、髋脱位。
②右胫腓骨上段粉碎性骨折,③右腓总神经损伤,4、5、6肋骨骨折。
经骨牵引治疗(共住院54d),骨折基本愈合,伤口愈合良好。
唯右下肢活动受限,于1987年3月27日住中医家庭病床,患者自受伤以来从未下床活动,现右下肢活动受限,在床上坐位时右下肢不能向上抬起,亦不能左右移动,小腿及踝关节肿胀,踝关节能屈曲活动但不能背伸活动,足大趾不能活动。
一般情况好,食欲好,二便正常,舌质暗淡胖嫩、苔白,脉沉略弦。
患者因受伤较重损伤气血,且有瘀血阻滞。
证属:气血两虚,瘀血阻络。
治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消肿,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赤芍、丹参、川芎、川牛膝、木瓜各15g,防己12g,红花、桃仁、地龙各10g,泽兰18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服至20剂时,在床上坐位时右下肢可向上抬起,并能左右移动,肿胀减轻,踝关节仍不能背伸,足大趾不能活动。
继上方加川断15g,六路通12g,泽兰15g。
水煎服,并嘱患者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
每天持双拐行走后即肿甚,休息后肿胀即消。
即以上方加减调治2个月,服药60剂。
配合功能锻炼。
右下肢功能完全恢复活动自如,重返工作岗位。
2桡神经损伤 张某,男,32岁,司机。
主因左胸背部烫伤,左桡神经损伤25天于1995年6月20日入我院外科。
【推荐下载】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索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索 2012-12-14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索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盗汗顽固性头痛眩晕手足麻木冠心病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用于治疗因虚致瘀之证。
原方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后遗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配以当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使药。
多年来,笔者临证以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治疗包括中风后遗症在内的诸多疾病,均获良效,举例如下: 1 盗汗 案例1:患者,男,65岁,2008年11月7日就诊。
主诉:夜间偏身汗出二年余,侧卧时不受压肢体侧汗出,凡洗澡日、或半夜起床日则汗出甚多,平卧或将双脚伸出于被衾外时无汗出,无其它不适。
舌偏红,舌下络脉淤曲,苔中黄腻,脉细滑。
辨为气血运行不畅,心神失养;治以益气活血,兼养心安神;补阳还五汤合归脾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2g,地龙12g,赤芍12g,桃仁12g,红花9g,川芎15g,远志6g,石菖蒲12g,茯苓12g,麦冬12g,丹参15g,酸枣仁20g,大枣10g,甘草9g,糯稻根30g,7剂。
11月17日二诊:夜间汗出减少2/5,舌偏红,苔黄腻变薄,脉细滑。
原方去地龙,加煅牡蛎30g,五味子9g,7剂。
12月1日三诊:夜间基本无汗。
按:盗汗多见于阴虚火旺、心血不足,但本例舌下络脉瘀曲,为血瘀之象。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提到有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也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淤汤。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1. 引言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具有补阳壮阳、温肾固精的功效。
近年来,对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与功效补阳还五汤由黄耆、肉桂、干姜、寸草、独活等中草药组成。
黄耆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肉桂有温阳散寒的功效,干姜可温中散寒,寸草能够温经行血,独活有活血行气的作用。
这几味中草药相互配合,能够协同发挥补阳壮阳的作用。
3. 补阳还五汤在阳痿治疗中的应用阳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病症之一,补阳还五汤在阳痿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阳痿患者的性功能,提高勃起和射精功能,增加性欲。
同时,补阳还五汤还可减轻阳痿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4. 补阳还五汤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不孕症是一种常见的生育障碍,补阳还五汤在不孕症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男性不孕症患者的精液质量,增加精子的活力和数量。
同时,补阳还五汤还可调节男性的内分泌系统,促进精子的和成熟,提高受孕率。
5. 补阳还五汤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更年期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补阳还五汤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也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潮热、出汗、失眠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补阳还五汤还可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6. 补阳还五汤的安全性与副作用补阳还五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安全性较高,副作用相对较少。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恶心等轻微反应,但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在使用补阳还五汤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遵医嘱使用。
附件: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中医药方剂:中医药学中指具有一定组成、配伍和用法的中草药或其制剂,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
补阳还五汤治面瘫眼皮下垂临床应用案例
补阳还五汤治面瘫眼皮下垂临床应用案例我们应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口服,配合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30例,并与单独针灸治疗中枢性面瘫30例疗效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治疗组:运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中药内服基本方: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0g,赤芍6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地龙10g,全蝎10g,蜈蚣2条,僵蚕10g,蝉衣10g,防风10g,1剂/日,3次/d。
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鲜、浓茶、麻辣火锅等。
1剂/d,水煎,分早晚2口服,15剂为1疗程。
对照组:只采用针刺疗法。
痊愈:患侧面部皮肤表情肌可随意运动,两侧额纹对称,眼睑完全闭合,鼻唇沟对称,人中沟不偏,口角无下垂,面部体征消失;显效:口角歪斜明显改善,患者眼睑能闭合,鼻唇沟稍浅、笑时口角略有歪斜;好转:口角歪斜部分恢复,鼻唇沟仍消失;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基本无变化。
可见,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30例病人中痊愈12例,显效13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
中枢性面瘫是一组以气虚血瘀为主的脑血管疾患,同时又存在口眼歪斜的现象,两者病情且呈同步变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本病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
目前采取的西药常规治疗活血化瘀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针对性、个体性差,疗效往往不令人满意。
中医学认为,中风是机体正气不足,气虚血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治疗方法,皆以补气、活血、疏风、通络,调整阴阳为治,单独针灸只起到局部调节经络的作用加上补阳还五汤的中药治疗能起到补气、化瘀、活血、达到全身调整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来源于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其功效为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主要治疗由急性缺血性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
黄芪温通经脉,鼓舞阳气;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诸药合用风痰得祛、经脉得通、肌肤得养、面瘫乃愈。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和身体机能障碍。
虽然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但中药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补阳还五汤的成分与作用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包括黄芪、当归、巴戟天、杜仲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温阳补肾的作用,对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它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且对中风后遗症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物,它能够活血化瘀,改善中风后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病情。
巴戟天和杜仲则有温肾壮阳的作用,能够改善中风后遗症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2.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
一项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长期使用补阳还五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较于仅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加上补阳还五汤的治疗组在步态恢复、舌肌力量和手指灵活度等指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语言障碍也有改善作用。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的失语症患者,其中约有80%的患者在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恢复。
3. 补阳还五汤的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补阳还五汤适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早期治疗。
通常来说,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潜力。
因此,对于刚刚发生中风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补阳还五汤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补阳还五汤并非适用于所有中风后遗症患者。
例如,对于一些因脑出血引起的中风后遗症患者,补阳还五汤的使用可能不太适宜。
此外,对于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仔细衡量风险与收益,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4. 补阳还五汤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据临床观察,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的副作用较轻微。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
29
42. 胸部外伤:加 虫、枳壳、陈皮。 43. 脑部外伤:泽泻、茯苓、木通、葶苈、牛
膝。 44. 四肢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加 虫、甘草。 45. 周围神经断裂吻合术后。 46. 脑外伤后综合征。
30
47.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加生蒲英。 48. 视网膜动脉硬化性眼底出血:临症加味。 49. 美尼尔氏病:加菊花、益母草、勾藤、竹茹、
11. 若半身不遂已久,脉虚缓无力者重用黄芪;若病 日不久,邪气仍盛,正气未衰,脉弦有力者不 用黄芪为宜;若瘫痪日久,曾用过桃仁、红花、 归尾等活血药,效果不明显者可改用水蛭、虻 虫等活血药,以破瘀通络。
10
12. 若以下肢瘫痪无力为主者加补肝、肾之剂,如 桑寄生、功劳叶、千年健、枸杞、川断、牛膝、 地黄、山萸肉、锁阳、肉苁蓉;上肢瘫痪为主 者加桂枝;右瘫痪加人参、白术,左瘫痪加熟 地、杭菊;腰脊无力加枸杞子。
24
25. 慢性肺心病:加瓜蒌、黄芩、川贝、桑白皮。 26. 低血压症:加丹参、桂枝。 27. 高脂血症:加泽泻、虎杖、首乌、决明子、
山楂。 28. 肾病综合症(水肿型):加丹参、水蛭、益
母草、半枝莲。 29. 慢性肾炎:加蝉蜕、益母草、杞子、甘草。
25
30. 前列腺肥大(癃闭):加王不甾行、泽兰、 牛膝、鱼腥草、三七。
的转化和吸收; 9. 增强免疫代谢功能,抗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 10. 增强组织的细胞的兴奋性; 11. 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 12. 可促进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存活和向神经元
及胶质细胞的分化,并与神经功能恢复呈正相关。
7
补阳还五汤临症辩证加减方药34项
1. 中风急性期加防风。 2. 兼神志不清加菖蒲、远志。 3. 兼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桂枝、生蒲黄。 4. 兼有口眼歪斜者加菖蒲、生僵蚕、白附子、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组成] 生黄芪60 当归尾8 赤芍8 广地龙8 红花5 桃仁8[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 中风后遗症。
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涡斜,语言障碍,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注意] 使用本方时,病人已经清醒过来,体温正常,血压平稳,脑出血停止,脉缓弱。
另外,阴虚血热者严禁服用。
[方解] 因气虚血滞,正气亏虚,不能固摄,从而引至小便频数;另外,无力行血,使得脉络瘀阻,筋脉失养,导致半身不遂等。
方中黄芪补元气,使气旺血行;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活络通经,使得瘀去络通。
[现代应用] 现代常加减运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比如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半身不遂,截瘫,单瘫而属气虚血瘀者。
[加减法] 1.若病人脾胃虚弱,可加入党参18 白术152.痰多者,加入法夏10 天竺黄103.下肢瘫痪者,加入杜仲12 牛膝124.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8 远志12推拿加补阳还五汤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1资料与方法本组有神经根型颈椎病共300例,随机分2组,其中治疗组200例中,男102例,女98例。
年龄50~60岁72例,61~70岁104例,71~78岁24例,平均60.7岁。
病程最短2周,最长23年,平均5.8年。
对照组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
年龄50~60岁36例,61~70岁52例,71~76岁12例,平均60.4岁。
病程最短13d,最长12年,平均5.6年。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推拿治疗:(1)患者坐位,医者位于其后侧方,先用滚法于患者的颈后部、两侧背部斜方肌及患上肢往返施术。
(2)以拇指端按揉颈部夹脊穴、风府、风池、肩井、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曲池、手三里、外关等,以局部达酸、麻、胀、痛、重“得气”为宜。
(3)拿捏颈部两侧、双侧斜方肌及患侧上肢处。
(4)颈椎拔伸法:患者坐位。
医者位于其背后,以两手拇指分别抵住两侧风池穴,两手四指及掌面分别托其下颌处,在病人颈椎前倾位(5°~20°)时,两前臂尺侧下压患者两肩井处,同时两手缓解上拔伸头颈部。
(5)最后轻轻拿揉颈项部、肩井(双)穴结束。
每日操作1次,每次治疗时间20min,12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用:黄芪30g,当归15g,赤芍12g,川芎10g,地龙9g,桃仁、红花、白芥子各10g,葛根30g。
若气虚重用黄芪加党参;血虚重用当归、鸡血藤;阴虚加生地、枸杞子、女贞子;肝阳上亢加钩藤、珍珠母;窜痛加防风;遇寒痛甚,加制川乌、细辛等。
上药加水1500ml,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每日1剂,12剂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单服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方药,疗程同治疗组。
2结果根据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确定的疗效标准。
完全恢复:自觉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颈部活动正常,恢复正常工作,治疗组140例占70%,对照组30例占30%;基本恢复:自觉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但低头过久有不适感,能够正常工作,治疗组30例占15%,对照组28例占28%;有效:自觉症状减轻,阳性体征部分消失,颈部活动受限程度减轻,治疗组25例占12.5%,对照组25例占25%;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者,治疗组5例占2.5%,对照组17例占17%。
总有效率:治疗组195例(97.5%),对照组83例(83%)。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小结神经根型颈椎病老年多见,应从痹证之气虚血瘀型论治。
推拿中的滚法、按揉法、拿捏法、擦法等轻柔手法作用于颈臂上肢部,能提高皮肤温度,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改善甲皱微循环血管袢顶瘀血,并改善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颈椎拔伸法能拉宽颈椎间隙,扩大椎间孔,解除增生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使气旺以促血行;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川芎活血化瘀;葛根为善治颈项僵硬之要药;白芥子化痰通络利气。
推拿加中药相须并用,功专力宏,相得益彰,故疗效显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时,手法宜轻柔,勿粗暴用力,拔伸时颈椎要前倾位;颈背部勿受寒凉;枕头高低适宜,同时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情绪。
阳还五汤在眼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近年来笔者以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减治疗眼科出血性疾病,临床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1 球结膜下出血(白睛溢血)患者,男,29岁,右眼被他人打伤,红肿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1天,于2001年3月9日来我院就诊。
查右眼眶周围青紫肿胀,右眼球角结膜混合充血,右眼瞳孔轻度散大等圆。
晶状体无异常,眼底正常。
远视力左眼5.1,右眼4.7。
诊为:(1)右眼眶周围软组织挫伤;(2)右眼球结膜出血。
予青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静脉给药,云南白药胶囊口服,氯霉素眼药水、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点眼治疗1周后,右眼疼痛消失,诸症减轻,瞳孔正常,视力左眼5.2,右眼4.9,但右眼球结膜出血仍未吸收,视物仍感模糊,要求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瘀血未尽。
予补阳还五汤化裁治之。
方药:生黄芪30g,赤芍30g,当归30g,地龙15g,丹参15g,桃仁10g,红花10g,炒栀子15g,草决明20g,炒大黄5g,大枣15g,生甘草10g。
冷水煎服,2日1剂,日3次,连服3剂,球结膜下出血完全吸收而愈。
2 前房出血(血灌瞳仁)患者,男,35岁,左眼外伤致左前房出血1周于2002年2月9日来我院门诊就诊。
查左眼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左眼远视力4.3,右眼远视力5.0,左前房积血1/2,晶状体、玻璃体、眼底无异常,瞳孔等大等圆。
予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C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给药,复方丹参液静脉点滴,1日1次,安洛血片、云南白药胶囊口服每日3次,连用3天,疗效不佳,改服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瘀血内阻。
宜补气,活血化瘀,投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之。
方药:炙黄芪40g,赤芍25g,当归20g,地龙15g,桃仁10g,红花10g,炒栀子15g,生地炭30g,炒荆芥10g,大枣15g,炙甘草10g,冷水煎服,2日1剂,服上方2剂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左前房积血1/3,再服2剂后前房出血全部吸收,左眼远视力5.0而告痊愈。
3 眼底出血(血灌瞳神)患者,女,48岁,右眼视物模糊2天于2002年4月5日来我院就诊。
查左眼远视力5.1,右眼视力数指30cm,伴右眼胀痛,右上肢有麻木感,舌淡、苔白,脉缓。
右眼底呈红色反光,窥视不清,瞳孔等大等圆,球结膜无充血,角膜无光翳。
诊为右眼底出血。
辨证为气虚血瘀,瘀血停留所致,宜补气活血,化瘀通络。
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药:炙黄芪40g,当归30g,赤芍15g,地龙15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桑枝15g,炒栀子15g,蝉蜕15g,草决明30g,大枣15g,炙甘草10g,冷水煎服,2日1剂,连用3剂,症状明显好转,右眼远视力4.2,效不更方,二诊守上方加密蒙花10g,果杞15g,连服3剂,右眼远视力5.0而告愈。
4 玻璃体积血(血灌金井)患者,男,50岁,右眼视物不见2天于2002年10月15日来我院就诊。
素有高血压史10多年。
查:BP160/100mmHg,玻璃体内有尘状混浊,眼底模糊不清;血糖正常。
右眼视力数指20cm,左眼远视力 4.8。
诊为玻璃体积血(右眼),右眼高血压动脉硬化,予复方丹参液、止血敏等静脉点滴,口服复方降压片、丹参片、维生素C片,治疗1周无效,改服中药治疗。
BP150/100mg,食欲欠佳,眼前如笼烟雾,舌淡、苔白,脉缓。
辨证为气滞血瘀,瘀血内阻所致,宜活血化瘀,退瘀明目。
投补阳还五汤意治之。
予生黄芪30g,赤芍20g,当归20g,川芎15g,地龙15g,丹参20g,桃仁10g,红花10g,草决明30g,青葙子10g,天麻15g,钩藤15g,生甘草10g,2日1剂,连服4剂后,症状明显好转,视力右眼4.0,二诊守上方加果杞30g,石斛15g,密蒙花10g,连服5剂后,右眼视力4.1,玻璃体积血吸收而治愈。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乙肝转阴I号、II号药物问世面部眼睛补水用伟博水雾!聋哑耳鸣、头痛新疗法!三点刺激法让她高潮迭起!中风病人异常出汗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常表现为患侧少汗或无汗,而对侧多汗。
以往认为这是一个短暂现象,多见于梗塞发生24小时后,持续1-3天,且出汗异常者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死亡率高,故把出汗异常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最新研究发现,出汗异常是一种持续现象,其程度与梗塞的部位、大小及生命预后无关。
其发生可能与交感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通络破坏有关,治疗上较为棘手。
笔者根据中风病人的脏腑盛衰进行辩证施治,应用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多人,疗效满意,现举例介绍如下。
某男,63岁,1个月前因突然昏厥,左侧肢体瘫痪而入院。
经ct探查诊为:多发性脑梗塞。
经抢救后症状缓解。
今出现异常出汗而求诊。
症见:患者左侧肢体无汗,而右侧汗多,左侧肢体瘫痪、麻木,语言不利,四肢不温,小便失禁,舌苔薄白,脉虚弱。
即拟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100克,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红花各10克,桂枝、全蝎、蜈蚣、川芎各5克,生龙骨、生牡蛎(先煎)各30克。
连服5剂后异常出汗消失。
补阳还五本是王清任为气虚血瘀中风后遗症所设,意在补气活血,化瘀通络。
中风异常出汗机理亦为气虚血瘀,气虚则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而易自汗出;瘀血内阻,气机升降及津液敷布则失调,瘀血阻络瘫痪肢体可无汗或少汗,而健侧多汗。
笔者在原方的基础加以敛汗、祛风、通络之品,而疗效明显。
方解:黄芪、桂枝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通络;全蝎、蜈蚣祛风止痛通络;生龙骨、生牡蛎敛阴止汗。
全方共奏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敛阴止汗之功补阳还五汤治疗48例高脂血症及高粘血症的临床体会高脂血症及高粘血症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常见病,极易导致心血管、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多年应用扩容方法治疗,仍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本文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48例高脂血症及高粘血症。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高血脂及高粘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流变学各值均高于正常,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45~72岁。
1.2 方法中药补阳还五汤原方:黄芪、当归、川芎、地龙、桃仁、红花,并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血脂和血流变检测时,嘱病人早晨空腹抽血,并要求前一天不吃高油脂食物。
各项检测均按国家统一标准测定。
2 检测结果本组48例患者,于服药7天后重复检测各项指标,并与治疗前对照,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见表1。